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2认识图形的周长》导学案设计习题答案_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周长知识目标1.掌握周长的概念;2.能够寻找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3.能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掌握周长的概念;2.能够寻找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1.理解周长的概念;2.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周长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端准备:–讲台–录音笔–计算器–PowerPoint演示文稿2.学生端准备:–学生用书–笔、纸–计算器(如有需要)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记忆回顾:请学生们回顾并说出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情境调研:老师可以出示一个图形,询问学生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引入新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周长的概念,并且简要介绍周长和长度的区别。
2. 讲解新知•讲解题型:教师可以在板书或PPT上出示几种不同形状的图形,通过解释图形周边所需的长度,介绍周长的计算方式。
对于不同形状的图形,考虑分别介绍它们的周长公式或周长计算方法。
•实际计算:教师从易到难的顺序,通过几个试题来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个长方形,并询问学生如何计算其周长;可以要求学生选择几个相似的图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3. 练习和巩固•作业辅导:请学生完成相关的书本练习题,并且解释如何确定图形的周长。
•实际场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能力,可以围绕一些日常场景来讨论周长。
例如,可以以学校操场为例介绍如何计算操场的周长。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提供自己的例子,然后解释如何计算这些例子的周长。
4. 总结•教师应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且回答学生们的问题。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学情分析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周长的概念可能会有些抽象。
因此,教师应该在讲解时尽可能生动形象地演示周围长方形或其他形状的图形,并指出周长是固定的。
在实际计算时应该先从简单的图形开始,逐渐提高复杂度和难度。
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练习,包括实例练习和模拟场景解决问题。
同时,要督促他们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认识周长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认识周长苏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个知识点——认识周长。
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来了解周长的概念,并学会如何测量和计算物体的周长。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2课时。
这一课时主要讲解周长的概念,如何测量物体的周长,以及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测量物体的周长,并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学会测量和计算物体的周长。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周长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周长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实物的模型,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还有一些测量工具,如尺子、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让学生们围成一个正方形,然后用绳子测量一下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这样可以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周长的概念。
接着,我会向学生们解释周长的定义,周长是指一个封闭图形的边缘的长度之和。
然后,我会展示一些实物模型,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测量和计算它们的周长。
在学生们掌握了测量和计算物体周长的方法后,我会给他们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上“周长”的定义,以及计算周长的公式。
这样学生们可以随时查看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同学们回家后,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桌子、椅子、书本等,测量它们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答案:由于每个物体的形状和尺寸不同,所以它们的周长也会不同。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测量的结果填写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学生们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并且能够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物体的周长。
但是,我发现有些学生在测量和计算过程中还是有一些困难,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他们的个别辅导。
对于拓展延伸,我可以在下一节课中引入一些更复杂的图形,让学生们尝试测量和计算它们的周长,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认识周长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 认识周长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 认识周长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第三单元的第二个知识点——认识周长。
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练习,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周长,并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周长的定义,知道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学会用工具(如尺子)测量物体的周长。
3. 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工具测量周长,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能够准确地测量和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直尺、圆规、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尺子、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四周,思考教室的周长是指什么。
2. 讲解周长的定义: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3. 操作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如课本、文具盒等),用尺子测量其周长,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个正方形,讲解如何用尺子测量其周长。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如计算一个矩形的周长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周长的定义、测量周长的方法、计算周长的公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并填写在练习本上。
a. 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b. 一个长为6厘米,宽为3厘米的矩形c. 一个直径为8厘米的圆2. 答案:a. 正方形的周长 = 4厘米× 4 = 16厘米b. 矩形的周长 = (6厘米 + 3厘米) × 2 = 18厘米c. 圆的周长= 3.14 × 8 = 25.12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周长概念上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在课堂上我需要更多地通过实际操作和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2《认识周长》|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2《认识周长》|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周长
2.掌握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周长
2.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3.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通过一组图片展示,引入学生们对周长的认识。
2. 观察实物、讨论周长
教师可准备一些边界明显的图案或教具,让学生们观察实物,并讨论如何确定周长的方法。
3. 认识周长
教师通过示范和板书,让学生们认识周长的定义,同时强化学生对周长的概念。
4. 正方形周长计算
•示例1
让学生们模仿教师的示范,计算一张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
•示例2
让学生们自己计算一张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
5. 长方形周长计算
•示例1
让学生们模仿教师的示范,计算一张长2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
•示例2
让学生们自己计算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
6. 运用
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校园内操场的周长、教室的周长等。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周长的认识更加深入,同时也学会了如何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
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学生们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周长的概念和意义,提高了学生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2.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2.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概念。
具体涉及到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定义、周长的计算方法、周长公式的推导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概念,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周长公式的推导和应用;2. 教学重点:周长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剪刀、彩笔、PPT等;2. 学具:练习本、剪刀、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如桌子、黑板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都有四条边,而且四条边的长度不同。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周长。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
接着讲解周长的计算方法,即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3. 例题讲解:以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小正方形为例,讲解如何计算它们的周长。
引导学生注意,在计算周长时,要将四条边的长度相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巩固周长的计算方法。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式,发现周长公式。
6.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方形周长= 2 × (长 + 宽)正方形周长= 4 × 边长七、作业设计图形周长公式周长长方形2 × (长 + 宽) _______正方形4 × 边长_______2. 答案:图形周长公式周长长方形2 × (长 + 宽) _______正方形4 × 边长_______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概念,学会计算周长,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认识周长(第2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周长(第2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含义:围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2. 周长的测量方法:利用直尺或软尺测量图形的周长。
3. 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通过观察、分析图形的特点,找到计算周长的简便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 教学难点:如何找到计算周长的简便方法,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准确地测量周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软尺、绳子、圆形物品(如硬币、圆规等)。
2. 学具:直尺、软尺、绳子、圆形物品(如硬币、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周长的定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各种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形都有周长。
(2)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直尺或软尺测量图形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3)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图形,共同探讨如何测量和计算该图形的周长。
然后各组汇报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4.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含义:围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2. 周长的测量方法:利用直尺或软尺测量图形的周长。
3. 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通过观察、分析图形的特点,找到计算周长的简便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绳子测量身边物体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2. 设计一些计算周长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认识周长(第2课时)》【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周长(第2课时)(导学案)
一、课前预习
1. 学习目标
•理解周长的概念;
•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能够应用周长的知识计算图形的周长。
2. 预习内容
•阅读教材第8页,了解周长的概念;
•完成教材第9页的练习。
3. 预习反思
完成预习之后,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周长?
2.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3.如何应用周长的知识计算图形的周长?
二、课堂学习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引导学生讨论并描述它们的各个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
2. 学习新知识
2.1 周长的概念
周长是指围绕图形的一条线段所测得的长度。
2.2 周长的计算方法
•计算矩形的周长:周长=2(长+宽)
•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周长=4边长
•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周长=三边的长度之和
•计算圆的周长:周长=2πr(其中,π≈3.14,r为圆的半径)
3. 巩固练习
•四人一组,分别取出一张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图形卡片;
•每组同学分别计算自己手中图形的周长,并报出答案;
•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对答案,检查计算是否正确。
三、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第10页的练习;
•准备下一讲课程的预习内容。
四、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巩固了所学知识。
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实践和应用周长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辅导和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一、教学背景及目的1.1 教学背景本次教学针对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单元,主要是针对三年级学生能够理解长度的概念,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计算一个矩形的周长。
1.2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程的授课,让学生能够:1.认识周长的概念,能够把周长和长度区分开来;2.通过简单的实验,学生可以手动计算出矩形的周长;3.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如在测量长方形面积时需要计算出长宽之和。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2.1 教学内容1.周长的基本概念:在平面内,封闭图形所围成的曲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矩形的周长:一个矩形的长和宽分别是l和w,那么这个矩形的周长就是2l+2w。
2.2 教学设计接下来,将会为您展示本次课程的具体教学设计方案:2.2.1 预习环节1.讲解周长的概念。
首先,老师会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让学生感知周长的概念。
将一条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全用同样长度的线條连在一起,学生可以看到所连线条的长度总和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这时,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问题,梳理学生的思路:•哪些图形有周长?•周长和长度有什么区别?2.介绍计算矩形周长的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示范操作和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计算一个矩形的周长。
2.2.2 正式教学环节1.通过教师手动计算出一个矩形的周长,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老师可以从几何课本,或者一些简单的家居用品中,拿到一个矩形型物品,使用尺子测量出长和宽的长度,然后手动计算出周长。
这时,则需要与学生一起讨论,即当矩形的长度改变时,矩形的周长如何改变;同样,当改变矩形的宽度时,周长会如何变化,等等。
2.让学生手动计算一个矩形的周长在学生对周长和长度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手动计算出一个指定矩形的周长。
2.2.3 练习环节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准备一些相应的题目和练习资料,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
三年级上《认识周长》导学案苏教版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认识周长》导学案苏教版數學教案設計标题:三年级上《认识周长》导学案苏教版數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周长的概念,能够准确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和理解周长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学会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正确测量和计算周长。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各种形状的实物模型(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尺子,彩笔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实物模型,引发他们对物体边缘长度的关注,从而导入周长的概念。
2. 新知探究:(1) 讲解周长的概念:物体边线的总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 操作活动: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实物模型的周长,并记录数据。
(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通过对比和分析,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周长的计算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周长的实践性作业,比如测量家中的物品的周长,或者设计一个图形并计算其周长。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他们的提问、讨论和实践活动的表现。
2. 结果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了解他们对周长概念的理解程度和计算能力。
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教学框架,你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特点,对教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认识周长》导学案苏教版
三年级上《认识周长》导学案(苏教版)一、导入新知导入活动:周长是什么?1.让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一些物体,例如黑板、桌子等,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周长是什么吗?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周长是围绕物体外部一圈的长度。
导入问题:1.提问:你知道测量周长的单位是什么吗?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通常我们使用厘米(cm)来测量周长。
二、新知讲解概念解释:周长是封闭图形的边长之和。
认识周长的运算方法:1.讲解:对于矩形,周长的运算方法是将矩形的长和宽相加再乘以2。
2.举例说明:如图所示,一张矩形的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那么周长等于(6+4)×2=20厘米。
矩形示意图矩形示意图3.讲解: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运算方法是将正方形的边长乘以4。
4.举例说明:如图所示,一张正方形的边长为5厘米,那么周长等于5×4=20厘米。
正方形示意图正方形示意图5.讲解:对于圆形,周长的运算方法是将圆的直径乘以π(π≈3.14)。
6.举例说明:如图所示,一张圆的直径为8厘米,那么周长等于8×3.14≈25.12厘米。
圆形示意图圆形示意图三、练习与拓展1.练习1: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矩形,长为10厘米,宽为5厘米–正方形,边长为7厘米–圆形,直径为12厘米2.练习2:小明家的花园是一个长方形,长为15米,宽为6米,请计算花园的周长。
3.拓展练习:根据你生活中的实际,找出一个有趣的图形,计算它的周长并解释计算步骤。
四、思考与总结1.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能想到哪些需要测量周长的情境?2.总结:周长是封闭图形的边长之和,不同图形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使用厘米作为周长的单位进行测量。
以上是三年级上《认识周长》的导学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周长的概念,掌握不同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应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同学们通过练习和思考,能够深入理解周长的概念和应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周长》|苏教版(2023秋)
(1)图形的封闭性:学生容易忽略图形需要封闭这一条件,误以为所有图形都有周长。
突破方法:通过展示不封闭的图形,让学生明确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2)周长的测量方法: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可能遇到困难,如测量工具的使用、不规则图形的测量等。
突破方法:教师示范测量方法,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以及如何处理不规则图形的测量问题。
其次,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周长的兴趣不够浓厚。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可以在设计讨论主题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实验操作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对测量工具的使用不够熟悉。在之后的课堂中,我会增加一些测量工具的实操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测量技巧。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周长》|苏教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认识周长》|苏教版(2023秋)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了解周长的定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认识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观察常见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学会测量这些图形的周长。
在讲授重点和难点时,我发现用具体例子进行讲解的效果比较好,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知识点。
同时,我也注意到,课堂上的提问环节,有些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够自信。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会多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我要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和教学态度。在确保教学内容准确无误的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保持耐心和关爱,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高效和有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认识周长》|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认识周长》|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认识周长》|苏教版一、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周长是指一个封闭图形的边界线的长度。
2. 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测量和连接图形各个顶点的方法来计算周长。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并能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剪刀、贴纸。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的轮廓,提问学生能否用一条线段来表示教室的边界线。
通过这个情景引入周长的概念。
2. 讲解周长的定义: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定义,即图形边界线的长度。
3. 讲解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测量和连接图形各个顶点的方法来计算周长。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和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5.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例题,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求它的周长。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
6.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类似的练习题目,巩固对周长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周长的定义:图形边界线的长度周长的计算方法:测量和连接图形各个顶点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求它的周长。
2.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求它的周长。
答案:1. 周长= (8 + 4) × 2 = 24厘米2. 周长= 6 × 4 = 24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了解了周长的概念,并掌握了计算周长的方法。
在随堂练习和例题讲解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整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教学效果较好。
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认识周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
《认识周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含义,知道周长的测量方法,并能够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操作、概括和推理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含义: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即图形边缘的长度。
2. 周长的测量方法:使用直尺或软尺,沿着图形的边缘进行测量,得到图形的周长。
3. 常见图形的周长: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周长的测量方法,能够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 教学难点:周长概念的抽象理解,周长测量方法的正确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软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常见图形的模型或图片。
2. 学具:直尺、软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常见图形的模型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引出周长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周长的含义,通过实例演示周长的测量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测量给定图形的周长,并记录结果。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测量周长的注意事项和方法,分享实践经验。
6. 应用拓展: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周长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周长》2. 板书内容:周长的含义周长的测量方法常见图形的周长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一些周长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测量其周长,并记录结果。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学生的实践和讨论,观察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够正确测量周长。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认识周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
教案:认识周长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能够识别并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及其测量方法。
2. 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 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长的定义,周长的测量方法,周长的计算。
2. 教学难点:周长概念的理解,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模型等。
2. 学具:直尺、圆规、纸张、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周长的定义,通过实例演示周长的测量方法,让学生了解周长的计算公式。
3. 操练: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周长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周长2. 板书内容:周长的定义、测量方法、计算公式、实际应用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2. 提高题: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并计算其面积。
3. 拓展题:探讨周长与面积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周长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日常物品,如时钟、车轮、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边界,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
可以提问学生:“你们能说出这些物体的边界有什么特点吗?”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
二、新课在新课环节,教师应该清晰地定义周长,例如:“周长是一个封闭图形边界上的长度。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板书教案第2课时认识周长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页例2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1.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3.通过观察、测量和等活动,在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尺挂图教学过程:一、观察操作,初知周长。
1.摸一摸。
出示数学书,谈话:同学们,数学课本我们天天都在用,它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好伙伴,现在你能不能很快指出课本封面的边在哪里?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谈话: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出示数学作业本,让学生独立摸一摸,找一找作业本封面的周长,再互相看看说说,集体交流。
2.找一找。
出示挂图,让学生指出这些物品的周长。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观察哪里是儿童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指名说一说,动态画面演示出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谈话:游泳池池口黑色的边线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组织学生独立指出课桌桌面,三角尺的线,再在小组、班级中交流,分别指出它们的周长。
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
3.围一围。
学生拿出钉子板,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围的情况,并指出围成图形的周长,组织学生在班级里反馈做法,从而知道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4.教学“试一试”。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片树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
(2)分组操作,围出树叶的周长,并量一量。
(3)汇报交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长。
1.描一描。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各种形状的图形。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第2课时认识周长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第2课时认识周长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第2课时,认识周长。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周长,并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周长的概念,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测量和计算任务,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测量和计算任务。
难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周长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用工具测量物体的周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周长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直尺、细线、图形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们观察教室的周长,让他们感受到周长的存在。
2. 概念讲解:我会用教具和学具,向学生们讲解周长的概念,让他们理解周长的意义。
3. 测量练习:我会让学生们用细线和直尺,测量教具的周长,让他们动手实践,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4. 计算练习:我会让学生们用直尺和图形卡片,计算图形的周长,让他们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测量和计算周长的题目,让学生们独立完成,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周长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计算方法:用工具测量或计算七、作业设计1. 题目:测量家中的长方形物体的周长,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答案:略2. 题目: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对他们在测量和计算周长方面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我选择了实践情景引入的方法。
这是因为我深知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紧密联系。
通过让学生们观察教室的周长,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周长的存在,为后续的理论学习打下基础。
三年级上《认识周长》导学案苏教版
三年级上《认识周长》导学案苏教版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39、40页。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课前准备:图片,剪刀,水彩笔,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导入,剪图形。
师: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听过)今天啊,他们又在操场上进行了一次比赛,他们想请你们做小裁判,你们愿意吗?(愿意)当然,比赛是有要求的,要求是:(齐读,围绕操场跑一周)请小裁判们仔细看哦,瞧,播放ppt师:比赛结束了,你们想把奖牌发给谁,并说说你的看法。
师:大家都认为乌龟赢。
兔子没有赢的原因,是因为它犯规了。
而乌龟按照比赛要求从起点开始跑,绕着操场跑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跑了一周。
(板书:一周)师:你们真是合格的小裁判。
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把小礼物悄悄的夹在你们数学书里了。
这其实可以做成一张张美丽的书签,现在请你找一幅你最喜欢的书签,很快地用剪刀把它从纸片上剪下来,比一比,谁剪的又快又完整。
学生动手操作。
(剪好的同学快速把剩余的纸和剪刀放到桌肚里)师:同学们都剪好了吗?你最喜欢谁?举起来,你是怎么剪的?生:沿着边线剪的。
师:刚才这个同学用了一个词叫边线。
(板书:边线)老师发现你们都是沿着它的边线剪的。
像这样的剪的同学,把你剪好的图形举起来。
(二)认识边线,周长。
师: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书签了,你能指一指你手中书签一周的边线吗?竖起小手,和老师一起指一指。
(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谁能像老师一样指一指一周的边线。
其实啊,我们刚才所指的书签一周的边线的长就是书签的周长(板书:周长)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周长的知识。
周长的运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你看,游泳池迟口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2认识图形的周长》导学案设计习题答案_教学设计
2认识图形的周长
项目内容
1.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2.用毛线围一个三角形,量一量你用了多长的毛线。
3.周长指的是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
4.描图形的边线,从边线一点出发绕一周,再回到(),就是这个图形的()。
5.周长指的是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
计算多边形的周长,就要把多边形的所有边的()相加。
6.求图形的周长是求所有边的长度(),而所有的边是指封闭图形的外部边线,并不包括内部的线。
7.用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8.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单位:厘米)
温馨
提示学具准备:线、直尺、皮尺。
知识准备:平面图形的特征。
1.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等
2.略
3.封闭
4.起点周长
5.封闭长度
6.总和
7.略
8.31厘米30厘米24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