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敦煌莫高窟

合集下载

七年级美术上册敦煌莫高窟__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课件3人美版1041213

七年级美术上册敦煌莫高窟__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课件3人美版1041213

近代,除了藏经洞文物受到瓜分,敦煌壁画和塑像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目 前所有唐宋时期的壁画均已不在敦煌。伯希和与1923年到来的哈佛大学兰登·华 尔纳先后利用胶布粘取了大批有价值壁画,有时甚至只揭取壁画中的一小块图像, 严重损害了壁画的完整性。王圆箓为打通部分洞窟也毁坏了不少壁画。
1922年,莫高窟曾一度关押了数百名俄罗斯沙皇军队士兵,他们在洞窟中烟 熏火燎,破坏不小。1940年,张大千在此描摹壁画时,发现部分壁画有内外两层, 他便揭去外层以观赏内层,这种做法后来引发了争议,直到现在依然争论不休。 1940年至1942年,国画家张大千两次赴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在那里逗留的时 间加起来约一年多,剥损壁画的事情就发生在这期间。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执行 馆长罗华庆指出,张大千剥损的壁画总共约有30余处。莫高窟第130窟是敦煌最 具代表性的石窟之一,窟内26米高的佛像是敦煌第二大佛。张大千剥损的壁画位 于进门甬道,据介绍,他首先剥去第一层的西夏壁画,然后又剥去第二层的晚唐 壁画,如今人们只能看到最下面的盛唐壁画,而盛唐壁画因前人覆盖时为了增加 泥土粘合力,已被划得面目全非。甬道的墙上,清晰地留下了他层层剥画的断面。 据记载,这座石窟历时29年才筑成,平均一年掘进一米,而张大千在短时间内使 它大大改观。如此典型的被他剥损壁画的石窟还有第108窟、454窟等。
敦煌早期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主体 人物的头上。北魏时期飞天所画的范围已扩大到说法图中和佛龛内两侧。飞天形 象虽然还保留着西域飞天的特点,但已发生了变化,逐渐向敦煌飞天转变。如北 魏226窟北壁后部说法图西侧上方的一身散花飞天,脸型由椭圆变为长条但丰满, 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身材修长,衣裙飘曳,横空飞翔,豪迈大方,势如飞鹤, 鲜花飘香,姿势优美,动感特强。隋代飞天正处在融合、探索、创新时期。主要 表现在体型不同,身材修长,比例适度,腰姿柔软,绰约多姿。脸型有的清秀, 有的丰圆。服饰不同,有上身半裸的,有穿大袖长袍的,有穿短衬长袍的。飞态 不同,有单飞的,有群飞的,有上飞的,下飞的,逆风飞的,顺风飞的……到了 唐代,敦煌飞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历程,完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达 到了艺术的顶峰。唐代洞窟的四壁画满了大型经变画。飞天不仅画在藻并、佛龛、 四披上,大部分画在经变画中。佛陀在极乐世界正中说法,飞天飞绕在上空,有 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 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使飞天飞得多 么轻盈巧妙、潇洒自如、妩媚动人。五代、宋以后的飞天,在造型动态上无所创 新,逐步走向公式化。飞天的风格特点虽不同,但一代不如一代,逐渐失去了原 有的艺术生命。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对敦煌莫高窟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有初步了解。

并运用美术欣赏的方法,对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进行欣赏并作出简要评述。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敦煌彩塑壁画的一术特点。

对我国的石窟艺术有初步了解。

情感目标了解莫高窟及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和继承优秀美术传统的责任感。

体会与感悟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于情感。

根据以上分析,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展示图片、观察实物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敦煌莫高窟的背景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仿和创作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敦煌莫高窟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对敦煌莫高窟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与壁画的分析及对其艺术特征的认识教学过程以珍贵的印刷版《金刚经》的流失,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学习敦煌石窟于敦煌莫高窟的概念。

展示敦煌代表性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敦煌高窟并说一说看到了那些艺术形式。

学生回答完之后,递进的抛出第二个问题,这些雕塑壁画建筑与什么相关?引出石窟佛教艺术的感念,同时输出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佛教艺术圣的知识点。

设置疑问,这种佛教艺术起源于中国吗?学生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得出起源于印度,老师总结是印度佛教徒作为佛殿僧房而在山岩间开凿的,随印度的佛教传入,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起来。

我国一共有四大石窟,分别是哪四大石窟?学生回答四大石窟的名称。

老师语言引导,四大石窟都是五 A级景点,提出“云旅游”。

通过“云游敦煌”的形式展开对敦煌莫高窟的学习。

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地理环境视频,给学生制造心理落差,抛出问题:敦煌莫高窟问什么会在这样的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阅读旅游手册中关于敦煌地理位置重要性的介绍,初步了解敦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老师接着讲解加深学生对敦煌地理位置重要性的理解。

设置问题,这些石窟是谁建造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七年级第一课 敦煌莫高窟

七年级第一课 敦煌莫高窟

第一课敦煌莫高窟(赏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概况, 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莫高窟的彩塑与壁画艺术,提高学生对敦煌艺术的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学生通过查资料做以下准备:(1)收集汉代丝绸之路资料(2)晋末、南北朝、唐朝的社会状况。

(3)1900年的中国。

(4)《九色鹿》的美丽传说以及其它的各种佛教故事二、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在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舞蹈作品《千手观音》吗?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舞蹈艺术的魅力。

(放《千手观音》)那位同学能谈谈这个舞蹈是根据什么人物创作的?生:《千手观音》这个舞蹈是根据敦煌佛教人物创作的古典舞蹈。

师:能谈谈你欣赏后的感受吗?生:把敦煌的艺术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师:好的,现在就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领略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

三、讲授新课.(一)中国的石窟艺术,简要介绍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二)详细分析敦煌莫高窟:1、百年蒙羞藏经洞(1)教师简述藏经洞的发现与被盗经过。

(旨在激发学生悲愤的爱国情绪,对莫高窟里的文物有着更深的关注。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

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

顺便提及余秋雨的《道士塔》和《莫高窟》两篇文章。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敦煌莫高窟艺术欣赏初中七年级第一课

敦煌莫高窟艺术欣赏初中七年级第一课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 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 为引人注目。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 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 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 图书馆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掠走约 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 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 窟壁画26块。 他们都以少量的银元,带走了大量的中国的灿烂文化。
第45窟
一佛 二弟子 二菩萨 二天王
第45窟
一佛 二弟子 二菩萨 二天王
敦煌328窟初唐彩塑 阿难
敦煌45窟唐彩塑 迦叶源自敦煌45窟胁侍 菩萨与弟子像 中的阿难
敦煌鸣沙山和月牙泉
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很鲜为人知, 几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但自藏经洞 被发现后,随即吸引来许多西方的考古 学家和探险者,他们以极低廉的价格从 王圆箓处获得了大量珍贵典籍和壁画, 运出中国或散落民间,严重破坏了莫高 窟和敦煌艺术的完整性。
敦煌254窟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 在一个结构严密的独幅画面 上,围绕着王太子舍 身饲虎勇于自我牺牲这个主题,批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故事的主要人物反复出出, 不断深化它所要宣扬的主题。再加上它以深棕色为主调,错综着青、绿、灰黑、白等冷色, 构成了一种严肃沉重、阴森凄厉的气氛,使人看了透不过气来。象这样一种用极其残酷的 方式,以自身去喂一只饿虎的故事,显然是因宗教宣传需要而编造出来的一种宗教神化。
作业: 查找我国四大石窟的相关 资料,总结出你对我国的石窟艺 术有了那些认识

七年级上册敦煌莫高窟

七年级上册敦煌莫高窟
主要特征:泥塑、彩绘
主要包括:佛、菩萨、弟子、天王、 力士、飞天和供养人。
敦煌彩塑
由于各个时期的政治、 经济、文化背景不同,其 艺术风格也各具特点。
欣赏莫高窟第45窟中主要彩塑塑像。




阿 难
小 弟 子
清秀年轻,多闻第一。
迦 叶
大 弟 子
清瘦深沉,饱经风霜。
第45窟中7尊彩塑,请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摆放位置。
图为一佛、二菩萨、二天王、二弟子。
敦煌石窟内彩塑的布局特点:多以群雕出现,一般是 三尊、五尊、七尊。以佛为中心左右对称、有主有次、紧 凑而亲近。
整体塑像按佛界等级身份排列有序、疏密得当,气韵 生动、形神逼真、文武双全、刚柔兼备,色彩绚丽和谐, 是盛唐彩塑艺术之精品。
石窟雕像被限定在一个固定的空间里,为了使前来礼佛 者感到亲切,表示愿意与之交谈,故佛像目光比较固定,凝 视一个方向,一般都集中在礼佛者下跪的地方,好像在专心 倾听礼佛者的诉说。
莫高窟藏经洞的 发现是20世纪中国考 古的十大发现之一。
在彩塑林立壁画无数的莫 高窟中,沿着历史的足迹,做 一翻艺海巡游吧。
敦煌彩塑
莫高窟彩塑现存魏至宋彩 塑3400余身。这些塑像中有高 达33米的雄伟浑厚的大佛像, 也有10余厘米的精巧的小菩萨 像。其艺术精品的数量,名列 我国石窟首位。
敦煌彩塑
第305窟 帝释天飞 隋代
第305窟 帝释天飞 隋代
第321窟 凭栏天女 初唐
六位婀娜多姿、 衣饰华丽的天女凭栏 俯视下界,有的凝神 注目,有的窃窃私语, 虽说是神仙,却体现 了浓郁的人间气息, 为唐代壁画上乘之作。
第329窟 (龛顶北侧) 乘象入胎 初唐
第329窟 (龛顶南侧) 夜半逾城 初唐

七年级美术上册 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教案1 人美版

七年级美术上册 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教案1 人美版

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第一课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一、教材分析:;本课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彩;二、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2)隐性内容与目标:A.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2)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教材:人美版义第一课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一、教材分析:本课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并链接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

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从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同时通过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外国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

打破了以往单纯介绍作品的美术特征的局限,把敦煌放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以便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同时对当时社会的文化产生认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和学习石窟艺术。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这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

既有各自不同的鲜明特色,又有紧密相关的内在联系。

B.应会: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

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造像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2)隐性内容与目标:A.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2)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教材: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16册第一课课型:欣赏、评述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1)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二课敦煌莫高窟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二课敦煌莫高窟

课时计划授课日期:年月日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讲了什么是美术,美术包括那些范围,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什么是美术?生:美术就是创造美的技术。

师:好,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那么美术包括了那些范围呢?生:包括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美容美发设计、工业设计、实用设计、包装设计等等。

(二)新课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二页,看看敦煌莫高窟下面的小字,红色的小字写的什么?生:自学。

师:这节课主要是同学们自学,老师作一些简单的介绍和讲解。

现在同学们认真的看一下第一小节,看看敦煌莫高窟经历了多少年,现存的洞窟有多少个?同学们认真的看,等一下老师要提问。

(2分钟)阅读师:同学们看完了没有,看完的请举一下手,老师看看有多少人看完了,好,都看完了,现在开始提问,敦煌莫高窟一共经历了多少年?生:一千多年师:现存的洞窟有多少个?生:325个师:那一年被列为世界保护遗产生:1987年师,好,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敦煌莫高窟自秦朝开始以来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虽然经历了很多的磨难,但现存洞窟有735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的艺术宝库,也是世界古代艺术的宝库。

以上内容同学们要了解一下,作为中国人,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要有一定的认识,以免贻笑大方。

下面我们来说说什么是石窟艺术,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页左下角的文字和图片,(2分钟)阅读师:现在我请个同学来说说石窟艺术主要包括那三种类型?知道的同学请举手,好,这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石窟艺术主要包括建筑、雕塑、壁画。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由西域传入我国的,所以同学们看到的石窟艺术都是与佛教有关的,那位同学来说说,除了敦煌莫高窟以外,还有哪里有石窟艺术?生:还有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对,那么什么是石窟呢?它主要的用途是什么呢?其实石窟就和同学们所在的教室一样,都是用于学习的场所,只是教室是同学们学习科学文化的地方,而石窟是和尚学习佛教文化的地方。

2022—2023学年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导学课《敦煌莫高窟 》课件

2022—2023学年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导学课《敦煌莫高窟 》课件
敦煌莫高窟
汇报人姓名
2 0 2 2 / 11 / 1 0
同学有谁能说一说九色鹿的故事
讲述了一个善恶有 报的佛教故事。
动画中的形象
对比 一下,是 不是非常 相似。
壁画中的形象
01 敦煌的地理位置及环境
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河西走廊 西端的历史文化名城——敦煌,迄 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唐时代 的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连结 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
藏经洞
王圆禄道士的 偶然发现,才使 这批稀世奇珍重 见天日。
藏经洞
1907年5月21日,斯坦因在莫高窟安营扎寨。 斯坦因在1907年5月23日日记中记录说:“据王 (圆禄)说,现在甬道墙面上遍绘的这层壁画, 也曾覆盖了被隐藏起来的入口。最初,是一条裂 缝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当打穿了灰泥屏墙后,便 发现了一间装满写本捆子的小室。”这是斯坦因 最早记录下来的王圆禄关于藏经洞发现过程的自 述。
02 敦煌石窟
敦煌石窟
敦煌石窟是举世闻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又名莫高窟,千佛 洞,位于敦煌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 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形成巨大的规模。 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 2415尊,这里融汇了多民族的文化精粹,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 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有“丝路明珠”之称。
莫高窟的彩塑多属 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盘 事迹的造像。因为莫高 窟的岩质疏松,无法进 行雕刻,工匠们用的是 泥塑。唐朝以前的泥塑 在其它地方很少保存下 来,因此莫高窟的大量 彩塑更为珍贵难得。
欣赏
欣赏
03 藏经洞
藏经洞
战乱年代,和尚们为逃 避战火,将大批文书集中秘 密地贮藏在一洞中,并砌墙 密封洞口,巧妙伪装,使得 藏经洞中的秘密长期无人知 晓。

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课件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课件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建筑:莫高窟主要洞窟制式: 1、禅窟 2、中心柱窟 3、殿堂窟
雕塑:莫高窟石质粗糙松散,不适宜直接雕刻石像, 大多为泥塑
阿旃陀石窟
7
石窟艺术
莫高窟
麦积山石窟
8
雕塑
佛:温和慈祥,智慧庄严,不可 亵渎,在专心倾听礼佛者的诉说
9
雕塑
布局特点:多以群雕出现,一般是三尊、五尊、 七尊,以佛为中心,有主有次,紧凑而亲近, 即使对称的两尊佛像,也用不同的手势来打破 单调,机械之感。
5
莫高窟的地理位置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 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交汇处, 故有"戈壁绿洲"之称莫高窟,俗称 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 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 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 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 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 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 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
窟第172窟的壁画《西方净土经变》
13
壁画色调
虢国夫人游春图
捣 练 图 ( 局 部 )
14
簪花仕女图
壁画种类
1、佛像画
2、故事画
3、经变画
北凉《说法图》 描写佛教崇拜的各种神像, 如佛、菩萨、天龙八部等, 大部分画在塑绘结合的说法 图中。
《阿弥陀经经变图》
莫高窟第257窟壁画《鹿王本生》
一是佛传故事,描写神化了的释迦牟尼的生 平事迹,如北周290窟六条并列的佛传故事, 将艰深难懂的佛经文字,以图 长达25公尺,前后八十多个画面连贯一气; 像的方式呈现以动人心,进而 另一类是本生故事,本生故事画是指释迦牟 产生信仰,即是经变画之所由。
壁画种类
故事画 1、本生故事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敦煌莫高窟》说课稿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敦煌莫高窟》说课稿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敦煌莫高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敦煌莫高窟》是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的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石窟艺术群。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和特点,掌握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特点以及相关的艺术术语;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手绘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和特点;2.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点分析;3.学生手绘敦煌莫高窟壁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为了激发学生对敦煌莫高窟的兴趣,可以导入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展开讨论。

例如,可以播放一段敦煌莫高窟的介绍视频,或者展示一些敦煌莫高窟的图片。

同学们可以一起观察图片,简单描述画面中的特点和感受。

2. 了解敦煌莫高窟(15分钟)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向学生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和特点。

首先,我会简单讲解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让学生对敦煌莫高窟的产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然后,我会重点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包括主题、创作时间和艺术风格等。

同时,我还会向学生介绍一些与敦煌莫高窟相关的艺术术语,如彩塑、浮雕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点。

3. 分析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点(20分钟)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点。

首先,我会给学生展示几幅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中发现壁画的共同特点。

例如,我们可以注意到壁画的色彩丰富、线条流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等特点。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对这些特点进行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艺术魅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我还会邀请学生凭借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壁画的意境和表现手法进行描述和分析。

七年级美术上册《敦煌莫高窟》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上册《敦煌莫高窟》教案、教学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某一特点或题材进行讨论。
2.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壁画的审美特征,总结各自的观点。
3.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悟。
4.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提高审美素养。
4.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让他们尝试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为题材进行创作实践。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讲解、展示、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组织学生参观敦煌莫高窟壁画展览或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欣赏,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艺术魅力,提高学习兴趣。
3.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作品分析、创作分享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阶段,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实践。
1.要求学生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为题材,进行绘画创作。
2.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
3.鼓励学生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作品中。
4.组织作品展示,让学生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4.布置课后拓展任务,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敦煌莫高窟艺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深入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主要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敦煌莫高窟的简短介绍,不少于300字。
2.结合课堂所学,分析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点和审美风格,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壁画作品进行赏析,撰写一篇300字以上的赏析文章。

(新疆专用)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敦煌莫高窟【全国一等奖】

(新疆专用)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敦煌莫高窟【全国一等奖】
3、探究欣赏
由学生带领大家欣赏别的洞窟。
PPT展示
自主探究欣赏
4、总结
案例名称
敦煌莫高窟
科目
美术
(人美版)
班级
七年级
课时
1课时
教材
七年级下册
课业领域
欣赏评述领域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敦煌石窟艺术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目的是使学生重视并认识我国的石窟艺术悠久的历史。本课以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从对雕塑、笔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这样安排打破了以往单纯介绍美术特征的局限,把敦煌放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以便更好的了解敦煌艺术。
难点:不同历史时期造就不同样式的石窟艺术造像,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感情也不同。
四、教学用具
PPT,绘画作品。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
1、以导游的方式带大家走进敦煌莫高窟。
一张地图
一对骆驼
一万清泉
一个传说
揭示课题——敦煌莫高窟
展开联想
丝绸之路,佛教的传入。
莫高窟开凿的故事。
以四个一导入,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莫高窟的由来,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有个大概的了解!同时唤醒他们在历史学科中学到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敦煌艺术是由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宝库。
对敦煌石窟重要时期彩塑造像和壁画的特点有所认识。
能力目标:对敦煌石窟具有代表性的造像的形象进行艺术分析。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充分认识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三、教学重难点

七年级(上)教案第一课敦煌莫高窟

七年级(上)教案第一课敦煌莫高窟

七年级(上)教案第一课敦煌莫高窟第一篇:七年级(上)教案第一课敦煌莫高窟第一课书库艺术的宝库一、教材分析:敦煌莫高窟艺术是人类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课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重视我国的石窟艺术的悠久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意识到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既要为拥有这些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而骄傲和自豪,更要在“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的同时,去了解和学习艺术经典,积极参与文化传承,为今后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文及观赏,感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2、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概况,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3、通过学习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艺术,提高学生对敦煌艺术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以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并链接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

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从对雕塑、壁画的欣赏,引申到对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通过了解现状和遭受掠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2、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二、名词解释敦煌:敦煌市,是甘肃省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敦煌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以敦煌石窟及敦煌壁画而闻名天下。

敦煌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明显的特点是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

莫高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人美版七年级上册1-4课知识点

人美版七年级上册1-4课知识点

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1、石窟艺术是一种存在于人工开凿的岩间洞窟中,包括建筑、雕塑、壁画等艺术品类的宗教艺术。

2、我国的四大石窟分别是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

3、莫高窟艺术因壁画华丽精美、雕塑栩栩如生、装饰图案瑰丽丰富著称于世。

4、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一课:在美术世界中遨游1、美术,又称造型艺术。

根据材料、题材、功能的不同,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设计艺术、和建筑艺术等。

东方又有书法、篆刻艺术。

许多国家和民族还有独特的民族民间美术。

随着科技发展又出现了多媒体艺术。

2、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来的视觉艺术。

3、中国画以中国特有的笔墨颜色等工具材料,按照长期形成的艺术传统在特制的宣纸上作画。

4、绘画,是在平面上绘制形象的艺术。

按作画材料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画种。

从着色角度上分为素描和色彩画。

从题材角度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风俗画、历史画等。

5、版画是运用不同功能的刻刀等工具,在不同材质的板面上进行刻画和艺术加工成版,可印出多幅原作的艺术。

版画分为:凸版画,如木版画;凹版画,如铜版画;平版画,如石版画;漏版画,如丝网版画等。

6、雕塑,是用固体材料制作的占有三维空间的实体艺术。

从形态和可观赏的角度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

从材料上分有泥雕、石雕、木雕、金属雕塑和各种新型材料雕塑。

4、工艺美术,是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一般分两类:一是日用工艺,二是陈设工艺。

5、油画《父亲》(1980)的作者是罗中立;6、《出水芙蓉图》(宋)中国画,作者佚名;7、《红蓝椅》的作者是:里特维尔德;8、《大禾人面方鼎》是商代的9、《家庭组》雕塑1950 作者亨利·摩尔(英国)10、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群。

敦煌莫高窟课件 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敦煌莫高窟课件 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赵声良
敦煌
敦煌市,甘肃省辖县级市,河西走廊 的最西端,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为敦煌地理位 置特殊,所以学者们认为佛教最初传入 中国也与敦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佛教主要从西域缓慢渗入,经由横
跨亚欧的丝绸之路在敦煌进入中国,穿
过河西走廊进入“关中”和华北平原。
因此,敦煌成为佛教东传的源头与首要
山下,属漠高乡所管辖,所以莫高窟是漠高山、漠高乡演变而来
的。
3、在大泉河谷最早开凿石窟的是乐樽和尚,后来弟子们相继在河
谷开凿建造,但都没有超过乐樽开凿的石窟,人称道行“莫高于
此僧”,后来人们便把乐樽首开的石窟称莫高窟,其目的是为了
纪念乐樽开创首窟之功
8
欣赏
9
10
欣赏了什么多美景,你想起了 哪些诗句能描述敦煌的美景 呢?
弄蛇人见利忘义,向国王告密,并设计将九色鹿引入包围圈。当他假 装再次落水,神鹿闻声赶来救他时,守候的武士们就万箭齐发。谁知九色 鹿发出神光,利箭都被化为灰烬。
九色鹿向国王揭露弄蛇人忘恩负义的丑恶行为,国王深为不安。弄2蛇 人吓得胆颤心惊,连连后退,跌进深潭淹死,恶人终究得到应有的惩罚。
《鹿王本生》
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站。
6
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 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天王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 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 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7界 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名字的由来:
中国风通用模板
汇报人姓名
1
大家知道九色鹿的故事吗?谁能说一说

敦煌莫高窟-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敦煌莫高窟-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敦煌莫高窟-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2.学会使用素描和色彩表现敦煌壁画的形态和色彩特点;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3.素描和色彩表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掌握素描和色彩表现敦煌壁画的技能。

难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形式,为学生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让学生了解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佛教艺术史上独具特色的宝库,因其技术精湛、绘画技法独特而享誉世界。

2. 学习素描表现敦煌壁画教师分别从线条、构图、透视等方面引入素描表现技能,指导学生用铅笔或炭笔、短杆和梅花桩等工具练习描绘敦煌壁画的线条、构图。

教师通过示范和教学,反复引导学生掌握技能,提高绘画能力。

3. 学习色彩表现敦煌壁画教师分别从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组合和运用等方面引入色彩表现技能,指导学生练习用颜色表现敦煌壁画的色彩特点。

教师通过示范和教学,反复引导学生掌握技能,提高绘画能力。

4. 作品欣赏和创作教师展示一些敦煌壁画的精品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启发学生开展创作。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素描和色彩表现技能,创作一幅自己的敦煌壁画作品。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向学生强调本课的学习目标,激励学生表现出色、再创佳作。

五、教学评估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检验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师也要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机制,让学生相互分享、评价和促进。

六、教学反思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珍品,能够激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本节课通过素描和色彩表现敦煌壁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通过作品欣赏和创作,有助于拓开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教育专用】七年级美术上册敦煌莫高窟__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教案2人美版

【教育专用】七年级美术上册敦煌莫高窟__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教案2人美版

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教学设想石窟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艺术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应特别充分利用图片、录像,更形象直观使学生对我国古老的石窟艺术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石窟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从而从小树立爱护文物古迹,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莫高窟、龙门石窟的基本内容,了解其艺术成就。

②让学生了解莫高窟、龙门石窟、乐山大佛以及大足石刻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石窟艺术的欣赏能力。

③让学生了解乐山大佛、大足石刻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我国古代石窟艺术的认识。

④引导学生课下搜集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帮助学生形成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采用讨论式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③采用导游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④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唐时期石窟艺术发达的原因,培养学生寻要究源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莫高窟内的壁画和雕刻艺术成就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初步树立爱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莫高窟石窟和龙门石窟难点:隋唐时期石窟艺术盛行的原因。

石窟艺术里面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特征。

教学突破:本课所学的几个石窟艺术所处的历史时期各不相同,知识点相对孤立,比较分散,所以在教学中可采用景点导游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同时注意做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学生视野的开拓,课前可引导学生多搜集一些关于石窟艺术的图片、资料,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以及透过历史现象理解分析问题和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①准备关于莫高窟石窟的录像。

②搜集关于莫高窟、龙门石窟、乐山大佛、大足石刻的资料、图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的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历史文化 名城——敦煌,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唐时 代的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连结中西交通的咽 喉之地。
在东西文化不断交融过程中,产生了以莫高窟 为代表的一批佛教石窟。
敦煌的气候干燥
大漠孤烟直……
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风不度玉门关
汉长城
鸣沙山 月牙泉
这尊佛像是否就是 课本上的那个菩萨像?
不是。 即使对称的两尊佛像,也 用不同的手势变化来打破单调 、机械之感。
例:第328窟中左右对称的两尊彩塑 盛唐
思考:这尊彩塑塑造的是男子还是女子?
第194窟 菩萨 盛唐
第1594窟 菩萨
中盛唐
第194窟 菩萨 盛唐
对比同一时期的绘画作品 《簪花仕女图》
莫高窟藏经洞的 发现是20世纪中国考 古的十大发现之一。
在彩塑林立壁画无数的莫 高窟中,沿着历史的足迹,做 一翻艺海巡游吧。
敦煌彩塑
莫高窟彩塑现存魏至宋彩 塑3400余身。这些塑像中有高 达33米的雄伟浑厚的大佛像, 也有10余厘米的精巧的小菩萨 像。其艺术精品的数量,名列 我国石窟首位。
敦煌彩塑
王圆禄道士的偶然 发现,才使这批稀世奇 珍重见天日。
藏经洞,内藏古代公私文书约五万余卷、幡绢绘画数百件 ,以及少量的法器杂物。
内容涉及到天文、历法、医药、地理、军事、宗教、民俗 、民族、文学、曲艺、音韵、舞蹈、绘画、书法、农业、水利 、畜牧、建筑、交通、等等,范围之广,几乎无所不包。其价
值无与伦比,被学术界誉之为“古代学术的海洋”。
莫高窟现存492个洞窟 ,内有彩塑2400多身、壁 画45000多平方米、唐宋木 构窟檐6座。堪称佛教艺术 的圣地,为研究中国佛教 史、文化史和艺术史提供 了极其宝贵的史料。
藏经洞的发现
战乱年代,和尚们为逃避战火,将大批文书集中秘密地 贮藏在一洞中,并砌墙密封洞口,巧妙伪装,使得藏经洞中 的秘密长期无人知晓。
第321窟 飞天 初唐
理想的佛国天境中 ,天乐“不鼓自鸣”。 飞天长带飘逸,徐徐下 飞,色彩宁静,气氛和 谐。
第329窟 飞天 初唐 飞天埋头伸臂双腿后蹬,似游泳般向下潜冲,造型独特
,姿态舒展。
第329窟 藻井图案 初唐
美丽的莲 花,华丽的垂 曼,千姿百态 的飞天朝同一 方向飞旋于藻 井内外,意境 非凡,为莫高 窟唐代艺术之 代表作品。
由于敦煌石窟开凿于砾岩之上,石质很差,不适 宜直接雕刻佛像。
聪明的古代匠师便在开凿好的洞窟壁上,因地 制宜地采用壁画和雕塑彩绘两种艺术手段,创造出 瑰丽多姿的艺术品,被世人称为佛教艺术的殿堂。
1987年,敦煌石窟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 《世界遗产名录》,成为 世界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敦煌,这颗丝绸之路 上的明珠,在中国乃至全 世界佛教石窟艺术史上放 射出璀灿的光芒。
产品包装
飞天形象被广泛应用在包装设计、展示设计、 影视作品等地方。
环境雕塑
在2008年中央台春晚上,舞蹈《飞天》给观众献上了一场视觉盛宴。
自学欣赏
第112窟壁画《西方经土彩绘
主要包括:佛、菩萨、弟子、天王、 力士、飞天和供养人。
敦煌彩塑
由于各个时期的政治 、经济、文化背景不同, 其艺术风格也各具特点。
欣赏莫高窟第45窟中主要彩塑塑像 。




阿 难
小 弟 子
清秀年轻,多闻第一。
迦 叶
大 弟 子
清瘦深沉,饱经风霜。
第45窟中7尊彩塑,请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摆放位置 。
人民美术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
第十三册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动画片
请同学思考: 1、这个动画片是根据什么故事改编而成?
出自哪里? 2、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九色鹿》
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故事改编
讲述了一个善恶有报的佛教故事
壁画中的鹿王形象
壁画中还有我们熟知的佛教故事
唐僧取经 西夏 榆林窟第2窟 《西游记》成书之前 ,该题材已广泛流传 于民间,“玄奘”“ 行者”“白龙马”等 形象已出现在壁画中 ,栩栩如生。
唐代菩萨像的特点: 体态丰满、双手纤细、眉毛修长、
腰系棉裙,女性化特征明显。
早期的佛像全都雕刻成男子的相貌, 但后来菩萨渐渐的女性化特征明显。为了 不违反佛国人物无性别之说,在菩萨嘴唇 上画了蝌蚪似的胡子。
第14窟 观音 唐
壁画中的菩萨 和观音也被画上了 蝌蚪似的胡子。
第14窟 菩萨 唐
第14窟 观音 唐
请观看一段动画片
第320窟 飞天 盛唐
飞天
《胜利女神》
无翅膀——有翅膀 平面——立体 柔美——健美 轻盈——厚重 线条——体积
第249窟 双飞天 西魏
飞天造型优美,
比例适度,体态轻盈
,上下呼应,动态强
烈,色彩淳朴,对比



第305窟内景 隋代
(一佛四弟子塑像为清代绘塑 )
隋代飞天造型,富于 动感,行云流水,彩带飘 扬,有“天衣飞舞,满壁 风动”的感觉。
唐僧取经
唐僧取经 西夏 榆林窟第3窟
敦煌 这些精美的壁画出自佛教艺术圣地——
敦煌石窟,包括莫 高窟、榆林峡、西千佛 洞、东千佛洞及周围一 些庙等石窟群。其中莫 高窟不仅是敦煌石窟的 主体,也是我国最大的 石窟群,因此,一般提 到“敦煌石窟”既专指 莫高窟。
敦煌概述 初识莫高窟 莫高窟彩塑 敦煌的飞天 自学 小结
图为一佛、二菩萨、二天王、二弟子。
敦煌石窟内彩塑的布局特点:多以群雕出现,一般是 三尊、五尊、七尊。以佛为中心左右对称、有主有次、紧 凑而亲近。
整体塑像按佛界等级身份排列有序、疏密得当,气韵 生动、形神逼真、文武双全、刚柔兼备,色彩绚丽和谐, 是盛唐彩塑艺术之精品。
石窟雕像被限定在一个固定的空间里,为了使前来礼佛 者感到亲切,表示愿意与之交谈,故佛像目光比较固定,凝 视一个方向,一般都集中在礼佛者下跪的地方,好像在专心 倾听礼佛者的诉说。
第305窟 帝释天飞 隋代
第305窟 帝释天飞 隋代
第321窟 凭栏天女 初唐
六位婀娜多姿、 衣饰华丽的天女凭栏 俯视下界,有的凝神 注目,有的窃窃私语 ,虽说是神仙,却体 现了浓郁的人间气息 ,为唐代壁画上乘之 作。
第329窟 (龛顶北侧) 乘象入胎 初唐
第329窟 (龛顶南侧) 夜半逾城 初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