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 清代(11.2.1)--织绣
故宫藏织绣清代(一)
故宫藏织绣清代(一)织绣故宫博物院藏有织绣文物13万余件,包括服饰、材料、陈设用织绣品和织绣书画四大类。
其中服饰类有成衣、冠帽、冠杂、靴鞋袜、佩饰、佛衣和活计等;材料类有锦、缎、绫、罗、绸、纱、绢、绒、缂丝和棉布等;陈设用织绣品有铺垫、坐褥、靠垫、迎手、椅披、门帘、帐子、围幔、被子、枕头、炕单、炕席、桌围等;织绣书画是以书画、诗文作品为蓝本,运用织、绣等工艺技法加以艺术再现的欣赏性艺术品,装帧形式有轴、卷、册、条屏、屏风、扇面、镜心等。
故宫博物院的织绣藏品绝大多数为清代皇宫用品。
这些织绣品几乎都产自江南的江宁(今南京)、苏州和杭州三处官营织造局(统称江南三织造)。
江南三织造规模庞大,资力雄厚,分工细致,管理严格,工艺精湛,代表了清代丝织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故宫博物院织绣藏品数量多、品种繁、规格高、质量精、保存好,在国内及世界博物馆同类藏品中首屈一指,对于研究清代服饰制度、清代丝织品织造技术水平、丝织业发展状况,以及清代的历史文化、宫廷生活、艺术审美和思想观念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清代11. 明黄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单袍明黄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单袍,清顺治,身长140cm,两袖通长180cm,袖口15cm,下摆136cm,开裾长87cm,前胸后背团直径32cm,两肩团直径29cm,下摆前后团直径30cm。
清宫旧藏。
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裾左右开。
袍在明黄色暗团云龙纹实地纱地上以妆花手法织八团彩云金龙纹,领、袖边饰蓝色彩云金龙纹妆花缎,外沿蓝色片金及二色平金边各一。
领、襟缀金托珊瑚圆扣四。
袖衬本色实地纱,袍上八团纹样内衬补缀明黄色缠枝莲纹直径纱。
此袍为清代皇后吉服,织造精细,其领、襟处所饰妆花金龙纹样仍带有明代风格。
2. 蓝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袷袍蓝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袷袍,清顺治,身长116cm,两袖通长142cm,袖口12cm,下摆102cm,前后开裾长34cm,左右开裾长20cm,前胸后背团直径23cm,两肩及下摆前后团直径22cm。
中国织绣艺术欣赏
中国织绣艺术欣赏
二、刺绣艺术欣赏
1 苏绣
三国之前,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2000多年 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其用于服饰。三国时,吴王孙权曾 命赵达之妹手绣《列国图》,在方帛上绣五岳、河海、城邑 、行阵等图案,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宋朝据《清秘藏 》叙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 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 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底馋唼之态, 佳者较画更胜。”可见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织绣艺术欣赏
二、刺绣艺术欣赏
1 苏绣
清朝是苏绣的全盛时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皇 室享用的大量织品几乎全出于艺人之手。民间更是丰富多彩 ,广泛用于服饰、戏衣、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鞋面、 香包、扇袋等方面。这些苏绣生活用品不仅针法多样、绣工 精细、配色秀雅,而且图案花纹含有喜庆、长寿、吉祥之意 ,深受群众喜爱。还有一种“画绣”,属于高档欣赏品,称 之为“闺阁绣”。史载吴县的钱慧、曹墨琴,吴江的杨卯君 、沈关关,无锡的丁佩、薛文华等人的佳作,皆名噪一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清
清代织绣主要产自清宫内务府管辖的江宁(南京)、苏 州、杭州三大织造,它利用江南盛产的上等好丝及熟练 的技工,在内务府织造局精心的设计和监督下,织造成 各种供皇帝和后妃享用的织绣品。这些织绣品代表了当 时绣品工艺的最高水平。
中国织绣艺术欣赏
一、织绣艺术发展历史
6清
清代织绣以刺绣成就最为突出,形成了苏、粤、蜀、 湘四大名绣。刺绣题材除了花鸟、山水、人物外,多为吉 祥图案,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较强的艺术生命力。如明 黄地龙纹孔雀羽织金妆花缎(如图7-26所示),使用了 纯金线和纯银线配以五彩丝绒线以及金翠交辉的孔雀羽绒 等稀有名贵锦线,用料极其考究,整个作品充满张扬而热 烈的气氛。
第十一章清代的工艺美术
(1)造型有碗、盘、炉、瓶等,碗较深而盘较 浅。碗和炉多为卷口,瓶的口缘为向外敞。
(2)装饰花纹为花卉、人物、洞石、云龙等, 布局较满,近似明代特色。
(3)釉呈青白色,青花色调灰暗。 (4)胎骨厚重,口沿多为一圈酱色。
2、康熙时期
康熙时期的陶瓷工艺,从釉色上来说,以红釉为最著名,又 称宝石红。因当时曾由郎廷极督造,因此又称为“郎红”。
清朝初期,由于农业生产的恢复,手工业、 商业也得到了发展,到乾隆时期出现了全国普遍 的繁荣。欧洲资本主义的侵入,清政府采取闭关 自守的政策。1840年爆发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 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人民受者封建主义帝国主 义的双重压迫。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清代的工艺美术,不能笼统的认为是衰落的、 不足取的,而片面持否定态度。从发展历史看, 它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清代中期以前,继承 明代的传统,不论在生产技术或艺术创造方面, 都有所发展。中期以后,艺术创作方面走向了繁 琐堆饰,格调不高,但生产技术仍取得一定成就。
古彩是这时期的重要品种。它是继承明代五彩的传统技法 而发展的彩绘。因为它笔力劲健,所以又称为硬彩。多用单线平 涂,色彩浓艳。较之明代五彩,则又有深浅层次之分。
中国工艺美术史(名词解释及大题)
越窑窑址在浙江绍兴、宁波一带,是东汉至北宋的重要窑场。
主要烧造青瓷,鼎盛于晚唐至北宋初。
釉面追求玉的质感,器物常带各类装饰。
作品被《茶经》形容为“类冰”、“类玉”。
夹缬唐代开始流行的一种丝绸等织物的印染方法。
做法是,以两块图案相同的镂空花版,将按幅宽对折的织物夹住,从两面施染,花纹对称。
有的作品因多次施染,能形成多种彩色的图案。
顾绣明清的一种著名刺绣。
明后期,住在上海露香园的顾氏女眷多擅长刺绣,其绣称“顾绣”或“露香园绣”。
绣针、绣线极其纤细,配色自然,绣稿多取自绘画,作品以欣赏品为主。
韩希孟是顾绣的代表人物。
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
以铜为胎,经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
花纹精巧,风格富丽华贵,是明以来重要的工艺美术品种。
《髹饰录》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漆艺专著,作者为明代新安的著名漆工黄成。
详细记录了制作漆器的工具、材料和方法,也涉及了漆器的创作原则和漆器史。
明末,嘉兴的杨明为它逐条作注。
珐琅彩清康熙时创始的彩绘瓷品种。
基本为御用器,一般先在景德镇烧成白瓷,运到北京后,由宫廷画师以珐琅料绘制图案,再入窑第二次焙烧。
作品精细华艳,富有宫廷艺术气息。
雍正、乾隆时的水平最高。
彩瓷是指在唐代创造和发展的一种彩釉瓷,彩瓷的制作,为以后的色釉和彩绘装饰开辟了新天地。
彩瓷又称“花瓷”,即在黑釉的基础上加入铜、锰、磷酸钙等物质,烧出像彩霞、浮云、树叶一类形状的彩斑,简朴自然,深为民间所喜爱。
唐三彩是非陶非瓷又兼有陶、瓷之长的奇特绚丽创新名产,始创于唐高宗时期,繁盛于唐玄宗时期,它不仅在我国陶瓷史中别开生面,而且在世界陶瓷宝库中也无与伦比。
“唐三彩”是用瓷士作胎,施以不透明的色釉(早期为“一彩”、“二彩”,继以“三彩”为主后期增多彩,统称“三彩”)实为纸温铅釉并综合陶瓷特性所创制的独一无二的特殊名品。
明式家具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明式家具讲究选料,多用紫檀、花梨、红木等,也采用楠木、樟木、胡桃木及其它硬杂木,又通称硬木家具。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试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试题)第一章:概述1.1 课程简介介绍本课程的目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解释工艺美术的定义和重要性。
1.2 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探讨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分析不期的工艺美术特点和影响。
1.3 中国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型介绍中国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型,如陶瓷、漆器、雕塑等。
分析各类型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第二章:陶瓷工艺2.1 陶瓷工艺概述介绍陶瓷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流程。
分析陶瓷工艺在中国工艺美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2.2 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分析代表性陶瓷窑口和作品,如景德镇窑、德化窑等。
2.3 陶瓷工艺的技术和艺术特点讲解陶瓷工艺的技术要求和制作技巧。
分析陶瓷工艺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第三章:漆器工艺3.1 漆器工艺概述介绍漆器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流程。
分析漆器工艺在中国工艺美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3.2 漆器工艺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漆器工艺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分析代表性漆器作品和流派,如扬州漆器、福建漆器等。
3.3 漆器工艺的技术和艺术特点讲解漆器工艺的技术要求和制作技巧。
分析漆器工艺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第四章:雕塑工艺4.1 雕塑工艺概述介绍雕塑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流程。
分析雕塑工艺在中国工艺美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4.2 雕塑工艺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雕塑工艺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分析代表性雕塑作品和流派,如佛像雕塑、石雕等。
4.3 雕塑工艺的技术和艺术特点讲解雕塑工艺的技术要求和制作技巧。
分析雕塑工艺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第五章:历年试题解析5.1 试题分析收集和整理历年的考试试题。
分析试题的类型、难度和考试重点。
5.2 试题解析对历年试题进行详细解析,包括答案和解析过程。
分析试题的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5.3 模拟试题和练习编写模拟试题供学生练习。
提供练习题目的答案和解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第六章:建筑工艺6.1 建筑工艺概述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中国工艺美术史清代工艺美术
中国工艺美术史清代工艺美术背景介绍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1644年至1912年,被外族侵略后中国社会经济民风陷于停滞,文化上更是丧失独特性。
然而,优秀的清代工艺美术却在这种情况下依旧绚丽绽放。
清代的工艺美术表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辉煌和精湛的工艺技术,展现了当时中国工匠们的智慧和才华。
清代工艺美术的特点清代工艺美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精湛的工艺技术:清代工艺美术大多采用传统手工工艺,包括雕刻、绘画、织绣、刺绣等,工匠们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实践,技艺日臻完善,精湛绝伦。
2.丰富多彩的题材:清代工艺美术作品的题材广泛,涵盖了宗教、神话、历史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各异。
3.细腻精美的工艺品:清代工艺美术作品在细节处理上非常注重,工匠们善于运用线条、色彩和材料,使作品看起来既细腻又精美。
清代工艺美术的主要作品清代工艺美术涵盖了很多不同的领域,包括陶瓷、玉器、漆器、丝绸、铜器等。
以下是几种代表性的清代工艺美术作品:1. 清代青花瓷青花瓷是清代最具代表性的陶瓷之一,其釉下彩绘和青花绘花工艺技法达到了巅峰。
清代青花瓷制作精美,品种繁多,风格上独具特色,成为中国瓷器史上的瑰宝。
2. 清代玉器清代玉器是中国工艺美术的珍品之一,其雕刻工艺精湛,题材多样,包括玉佩、玉璧、玉杖等,形态优美,寓意深远。
3. 清代漆器清代漆器制作精良,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有漆画、漆雕、漆制家具等,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清代工艺美术的影响清代工艺美术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它不仅在中国本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外国工艺美术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中国工艺美术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结语清代工艺美术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其优秀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文化的丰盛。
清代工艺美术将传统工艺与艺术相结合,不仅展现了中国工匠们的高超技艺,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刺绣艺术的发展历史
中国刺绣艺术的发展历史一、刺绣刺绣:又名"针绣",俗称"绣花"。
以绣针引彩线(丝、绒、线),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丝绸、布帛)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
说简单点,就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织物上的一种艺术。
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两三千年历史。
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
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品、舞台、艺术品等。
顾绣针法,最主要继承了宋代最完备之已成绣法,更加以变化而运用之,可谓集针法之大成。
用线主要仍多数用平线,有时亦用捻线,丝细如发,针脚平整,而所用色线种类之多,则非宋绣所能比拟。
同时又使用中间色线,借色与补色,绣绘并用,力求逼真原稿。
又视图案所需,可以随意取材,不拘成法,真草、暹罗斗鸡尾毛,薄金、头发均可入绣别创新意,尤其利用发绣完成绘画之制作,于世界染织史上从未一见,即此可知顾绣有极其巧妙精微之刺绣技术。
二、刺绣历史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与使用蚕丝最早的国家,人们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养蚕、缫丝了。
随着蚕丝的使用,丝织品的产生与发展,刺绣工艺也逐渐兴起。
在我国,刺绣的历史极为久远。
据《尚书》记载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
宋代时期崇尚刺绣服装的风气,已逐渐在民间广泛流行,这也促使了中国丝绣工艺的发展。
此后,又历经秦汉、唐宋、明清各朝的发展,我国的手工刺绣技艺,呈现出了繁华缛丽的景象。
古代称"黹"、"针黹"。
后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
刺绣,起源于人们对装饰自身的需要。
史传黄帝时代就有彩绘花纹的记载。
解读清代民间刺绣
解读清代民间刺绣作者:王栋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12期摘要:刺绣是用彩色丝、绒、棉线,在绸、锻、布帛等物质材料上借助针的运行穿刺,从而构成花纹,图案或文字的一种工艺。
我国的刺绣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清代为鼎盛时期。
清代刺绣运用之广,针法之妙,绣工之精巧,为历代所不及。
民间的刺绣技法和所用的丝线材料都有了惊人的发展,所绣作品令宫廷也为之逊色。
随着刺绣的发展,已形成不同特色的地方体系,著名的有苏绣、京绣、湘绣、粤绣、瓯绣、鲁绣、汴绣、蜀绣等,其中又以苏绣,湘绣,粤绣,蜀绣最具盛名,后被合称为“四大名绣”。
关键词:清代;民间刺绣;图案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36-0066-02一、源流刺绣,又名“针绣”,俗称“绣花”,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的工艺之一。
据说早在5000年前,黄帝妃祖教导人们种桑养蚕,缫丝织布。
至虞舜时,人们开始在服饰上刺绣五彩花色,并以图案纹饰的多寡和变化,以区别官职的高下。
这项衣冠制度,影响了中国好几千年,直到清代的灭亡。
刺绣工艺最原始的作用就是服饰,是对服装的装潢与美化。
经过服饰的服装更加符合人类的需要,也具备了更为复杂的功能。
事实上,人类的服装从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装饰的意义,刺绣工艺是强化装饰,突出装饰的手段。
刺绣以服装为基础,历经沧桑,发展为灿烂辉煌的刺绣艺术。
大约从汉代起,刺绣就成为闺中技艺。
从古至今人们喜欢以“大家闺秀”来形容有良好的教育,通情知礼仪的女子。
中国女子从小就学习刺绣,因而刺绣又叫做“女红”。
女孩子在出嫁以前,要为自己绣一批绣品作陪嫁之物;婚后家里的摆设、家人的衣物也需要刺绣来点缀。
中国人家里几乎所有的布料做成的东西都可以加绣,从椅垫、桌围、门帘、壁挂、屏风、床单、被面、枕套,以致大人小孩的外出礼服、帽子、鞋子,特别是清代男子流行衣外悬挂的多达10余种的佩饰,如荷包、钱袋、扇套、眼镜套、表套、钥匙袋、扳指套、褡裢等,都是心灵手巧的女子们永远也做不完的绣活。
织绣
织绣中国养蚕织丝起源很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已有桑麻的种植,到商代丝织工艺亦有广泛的发展。
汉唐时期,家家户户大多种植桑麻,能妨能织也能绣。
一般人的衣着多是葛麻织品,高级的丝织品除供贵族享用外,还销往朝鲜、印度、蒙古,远及波斯、罗马。
从中国通向中亚、欧洲的商路,被誉为"丝绸之路",人们称中国为"丝国"。
此外,宋代的缂丝,元代的棉纺.明代的织锦,都有较高成就、清代的刺绣工艺则由于地区的不同与技艺的演变,形成了苏绣、湘对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起着重要作用。
清朝织绣石青缎绣金龙棉朝褂欣赏彩锦绣:现代刺绣品。
是江苏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在继承民间“点彩”和“纳锦”传统针法以及传统戳纱绣基础上创制的新绣种。
以“点彩”与“纳锦两种绣法组成。
其工艺特点是在方格纱的底料上,灵活运用点彩、纳锦针法以及染、衬钉、盘等各种工艺手段,组成独特的点、线、面的刺绣画面。
彩锦绣县有省工、省科、富有装饰效果的特点。
在大型刺绣壁画、室内装饰壁挂、腰带、绣衣等方面的成功运用,说明彩锦绣有较宽的表现力。
雕花天鹅绒:雕花天鹅绒是南京的名产。
相传数百年前由福建省漳州传来,明清两代最为鼎盛。
如今的孝陵卫,就是当年以生产雕花天鹅绒著名的丝绒大街,雕花天鹅绒是在蚕丝组成的绒经上,用特制的刀子破出丝绒,雕成各种各样花卉图案。
全部工序都用手工操作,一天只能雕七十厘米左右。
雕花天鹅绒色泽沉净,图案典雅,能给人以隽美的享受。
它可以制成高级沙发套、幕帏、衣料、拖鞋和手提包等实用工艺品;也可以雕名人书画,制成挂屏和条幅,供人欣赏。
发绣:发绣,运用头发绣制的绣品。
头发具有特殊性能,坚韧光滑,色泽经久不褪。
发绣以发代线,利用头发黑、白,灰、黄和棕的自然色泽,以及细、柔、光、滑的特性,用接针、切针、缠针和滚针等不同针法刺绣。
发绣白地黑线,适宜绣制摹线(白描)人物,山水和建筑物等,人物一般背景较少。
以质朴素净取胜,绣品针迹细密,色彩柔和,风格独特。
清代染织品效果
清代粤绣孔 雀开屏纹套 扇,故宫博 物院藏。此 件套扇采用 白色素缎、
用五彩丝线 绣制而成。 一面绣有杏 林、春燕, 另一面绣有 牡丹、孔雀。
清代黎族刺绣龙 被。这件龙被的 底料采用木棉粗 线织成, 主体图案长63厘 米,绣有双凤和 麒麟。
• 补服是一种饰有官位品级徽识的官服,或 称补袍。图案主要缝缀在官服的前胸和后 背上的,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补子,才称补 服。在清代官服中是穿用场合最多,时间 最长的一种,而表示官阶差异最明显的地 方,就是文官绣有文禽、武将绣有猛兽纹 饰的“补子”。 • 清代的补子直接袭于明朝,但也有所发展 和变化,二者的主要区别, • 首先在于型制上。明代补子施于袍,清代 补子用于褂。明服为团领衫,前胸补子是 完整的一块,清服是对襟褂,前胸的补子 被一分为二。
武官: 一品麒麟补, 三品豹子补, 五品熊补, 七品犀牛补, 九品海马补,
二品狮子补, 四品老虎补 六品彪补, 八品犀牛补,
• 官员所缀绣的补子图案各有不同,主要以 文官采用飞禽饰样,武官采用走兽图案, 用以显示出武官的威武气势。而官员的元 配夫人为朝廷命妇,亦可随夫婿官阶,可 在正式的霞帔胸、背部分缀有补子。 • 补子分圆补和方补两种。圆补用于贝子以 上皇亲者,上为五爪金龙纹,分别饰于左 右肩上及前胸和后背。方补均用于文官和 武将等官员。
• 明代的补子只饰于前胸后背,清代宗室的 圆补有的不仅饰胸,还有的饰于两肩之上 。 • 清早期,只有武官为补服制,而补子可随 意缀织于朝衣、短褂、皮褂、马褂之上。 到了顺治九年后,对补服的制作有了改变, 几乎全盘承袭了明朝的定制,只有个别纹 样有所删改。各级官员补服为石青色,款 式也一致,为圆领、对襟、平袖过肘、身 长过膝,区别仅在于补子形状和纹样的不 同。
此衣是清代后妃春秋季穿用的便服。
中国工艺美术史(清代工艺美术)(PPT30页)
•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10 月2020 /10/82 020/10/ 82020/ 10/810 /8/2020
•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10/ 82020/ 10/8Oct ober 8, 2020
•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2020 /10/82 020/10/ 82020/ 10/820 20/10/8
第一节 概述
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东西文化的冲撞。 清代工艺美术的总体特征——繁缛美艳。
第二节 丝织、刺绣 、服饰
第二节 丝织、刺绣 、服饰
1、丝织、刺绣 缂丝 织绣 苏绣 粤绣 蜀绣 湘绣
第二节 丝织、刺绣 、服饰
第二节 丝织、刺绣 、服饰
2、服饰 从整个中国服装发展史来看,清朝的服饰形制
•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20/1 0/8202 0/10/82 020/10 /82020 /10/810 /8/202 0
•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10月8 日星期 四2020/ 10/820 20/10/8 2020/1 0/8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
10/8/2020 5:44:01 AM2020/10/820.10.8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谢谢大家 10/8/2020 5:44 AM10/8/2020 5:44
AM2020/10/82020/10/8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8-Oct20October 8, 20202020/10/8
清朝的文学艺术——工艺美术
清朝的文学艺术——工艺美术清朝的文学艺术——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到明代发展到登峰造极的阶段,各手工行当的技巧皆臻于完善,审美设计水平也达到极高的层次。
清代在继承明传统的基础上虽有一定发展,特别是民间工艺仍显出很强的生命力,但开始出现繁琐堆饰、格调渐低。
明清官方工艺制度——明代工匠制度继承了元代的世袭制,所有工匠均隶属于工部和内宫监管理。
工匠们有一定的时间为朝廷服役,在此之外可以自由从事其它职业。
据《明会典》记载,明代的工匠有轮班、存留和住坐三种类型。
清代初期,废除了匠籍,改变了工匠的服役制度。
工匠能用较多的时间进行自己的生产,因而也发挥了创造性。
但清代仍有一套严格的手工管理机构,工部专门设有管理各手工业的职官,如掌管营建工作的营缮,掌管五工(银工、镀工、皮工、绣工、甲工)的制造等。
染织工艺——染织工艺在织造技术和染色工艺方面都较前代有了很大的提高。
特别是江南地区形成了“男女勤谨,络绎机杼之声,通霄彻夜”的盛况。
棉纺工艺自从元黄道婆将制棉纺花织布技术由南海带回江南以来,迅速发展。
黄道婆的故乡松江明代已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有“松江衣被天下”的美誉。
棉织品种类繁多,有大布、扣布、稀布、番布等数十种。
西北一带则以毛织品为主要生产工艺,产品织造技术很高,构图色彩变化多样。
以蚕丝为原料的丝织工艺不仅质地更加精美,而且工艺设计,包括图案花纹造型,色彩组织搭配也都达到更高的审美水平。
明代工部专设颜料局,掌管颜料。
安徽芜湖是当时全国印染业最为发达的地区。
套染技术进一步提高,所染的色谱日益扩大。
民间刺绣工艺,最著名的是上海露香园顾名世一家的“顾绣”。
官方对刺绣工艺也很重视,皇室设有绣院,专为皇家制作服饰用品。
清代的染织刺绣工艺以更大的规模、更广的范围发展起来。
朝廷在江南等地设置织造局,把大批优秀的民间艺人征集到官营工场作工。
北京专门设有染织局,掌管“缎纱染彩绣绘之事”。
清代刺绣工艺题材广泛,造型新颖,色彩典雅,针法高超,苏绣、粤绣、湘绣、蜀绣、京绣、瓯绣、汴绣、鲁绣等,各有特色。
10、中国工艺美术史 清代
清代
第一节 绪言 • 公元1644年~1911年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延续中国传统:统治集团大力吸收汉文明 满洲经济久以农耕为主
•时代高峰:“康乾盛世”国力鼎盛,制作繁荣 •转 向: 乾隆晚期,由技术艺术并重走向迷恋技术 •欧洲影响:奢侈品、新技术,产品摹仿、风格追随
二、生产格局
•官府作坊:数量减少,仅设在宁、苏、杭、镇、京等 规模扩大,乾隆初宁、苏织造局比明后期增2/3 工匠制度,工匠征召,自愿入作
唐英(1682~1756年) 奉天(今沈阳)人,汉军正白旗(或镶黄旗) 1728~35年,协理窑务,1737~56年,督窑 深谙胎料火性,精通烧造。所造精纯粹美,集古代瓷艺之 大成 《陶成记事碑》、《陶政示喻稿自序》、《陶冶图说》
2、青花 •产量:最高的品种 •水平:康熙尤受推重,“青花五彩”, 民窑贡献大 •官窑:青花釉里红,创釉里三彩,雍正 仿宣德、成化
塞
图
棒
槌
瓶
4、珐琅彩 •彩料:富含硼。初进口,雍正始自制 •烧制:宫中于景德镇白瓷上画图案,再烘烤 •性质:御用,数量少 •风格:小型器,精丽考究,富宫廷艺术气息 •历史:康熙借鉴画珐琅创始。雍乾水平最高
清 康 熙 黄 地 珐 琅 彩 牡 丹 纹 碗
清雍正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
乾 隆 珐 琅 彩 西 洋 人 物 图 双 联 瓶
三、珐琅器
•品种丰富、产地众多
•掐丝珐琅:
乾隆极盛,大型器物
广扬京的民间制作
掐 丝 珐 琅 塔
•画珐琅
•做法:涂珐琅色料于金属胎, 焙烧,再以珐琅料绘制精细图案 ,再焙烧
•发展:源起欧洲,清初传入中
国,乾隆极盛,后渐衰,晚清因
外销而一度兴旺
清代织绣纹样的文创设计创新探析
清代织绣纹样的文创设计创新探析作者:叶慧慧王颖来源:《艺术科技》2020年第10期摘要:清代织绣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有重要的艺术地位,其纹样精美华丽、端庄典雅,寓意内涵丰富且深远。
本文通过对清代织绣纹样的功能性和艺术性进行分析,从图案再设计、工艺结合和形式创新3个方面论证清代织绣纹样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应用,以促进艺术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融合,促进清代织绣文化传播,提高清代织绣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率和增强其时代感。
关键词:清代织绣;纹样;文创设计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0-00-040 引言明清时期江南一带社会繁荣,政治、经济发达,多元文化碰撞交融。
清代织绣顺势发展,纹样纷繁复杂,颇具魅力,主要围绕当时人们生活中的福、禄、寿、喜等主题展开创作。
现如今传统文化及技艺的传承、创新愈发引人关注,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智慧和营养运用在现代的文创设计中、将传统文化结合更多的现代演绎方式吸引和熏陶新一代年轻人,都是经久不变的研究话题。
1 清代织绣纹样概况清代织绣纹样造型精美、内涵丰富、寓意深远。
其时期大概可分为早期、中后期、后期。
早期织绣中可以看见部分明代织绣风格的影子,构图饱满、用色细腻清新、风格典雅;中后期的织绣纹样趋向别致,几何纹运用广泛,另外受到部分西方艺术风格影响,用色大胆艳丽,对比明确;发展至后期的清代纹样,内容丰富,构成形式多样,艺术表现力成熟。
其造型、构图、色彩、寓意等都饱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织绣发展的鼎盛时期之一。
1.1 清代织绣纹样的艺术性艺术性是事物在人们生活中以及思想中呈现的美好程度。
清代织绣的艺术性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经久不衰,具体表现为精美繁复的纹样、高超精湛的技法以及其在整个清朝时期的社会地位和深远影响。
清代的织绣纹样形式多样,应用广泛。
从艺术风格上,包含写实类和抽象类,应用载体以服饰和日常用品为主。
纹样类别以花鸟鱼虫居多,生动优美;其中龙纹和团花图纹的运用在政治背景下达到一定的峰值。
中国工艺美术史 清代(11.4.1)--其他门类
犀角雕—— 概况:历史能上溯到汉,实物皆明清 名家:明后期苏州的鲍天成、金陵的
濮仲谦、清初无锡的尤通 作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酒杯和仿古
尤通款犀角杯,长 27 厘米
黄杨木雕西园雅集图笔筒
,但其组合却殊少美感。
康熙花卉纹雕填漆几(面长 35.6 厘米) 面、腿、座装饰各不相同, 变化虽多,却不谐调。最无益的变 化是造型,不美观,也不适用。
“ 卢葵生制”百宝嵌漆砂砚盒(长 22.6 厘米) 文具是卢葵生作品的主要 类型。漆砂砚的出现不晚于宋,因轻便 ,故在科举时代十分流行。
皮胎描金葫芦,“举不盈斤,陈则满席” ,长 54 厘米
桐荫仕女图(高 15.5 厘米) 1773 年制,中心取走一块碗
材,余下的部分本可弃置,但工 匠又随形巧作,创造妙品。
大禹治水图玉山: 设计制作:造办处依据宋同 名绘画做成模型,连玉料运到 扬州。乾隆五十二年( 178 7 )制成 形制:青玉,高 224 、宽 96 厘米,重约 5330 千克。表 现传说时代开山治水。现存古 代最大的玉雕
吴之璠款荷杖僧笔筒(高 17.3 厘 米) 构图极简洁,仅表现一肩荷 禅杖的胖和尚。这种浅浮雕刻法称 “薄地阳文”,之璠即以此享誉。
贴黄仿攒竹方笔筒(高 15 厘米) 相信是乾隆间贡品 或宫廷作品。此作贵在能于简洁平朴中见雍容富丽。
七、牙角雕刻
牙雕—— 概况:雍乾尤其繁荣,作品存世较多,工艺精湛 名工:多出江南、广东,佼佼者往往征召入宫 风貌:江南匠师作品常类同竹刻,粤匠之作细腻精致,牙丝
掐丝珐琅塔(高 231 厘米) 1782 年 制品。置于紫禁城宝相楼内,一组六座。 清代帝王笃信藏传佛教,文物留存极多。
画珐琅
做法:涂珐琅色料于金属胎, 焙烧,再以珐琅料绘制精细图 案,再焙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
丝织、棉织及刺绣极发达 中心:江南及成都、广州。 官府作坊:内织染局与宁(今南京)、苏、杭三织造
内织染局最小(少时织机 16 ),三织造甚大(少 时织机各 600 左右) 民间丝织:
产量甚高,质量稍逊 棉织造发展:
产量大,重实用,轻装饰 边远地区造局:
乾隆以前较盛,以后转衰,仅光绪稍振作 民间:远盛官府
杭州,东城“机杼之声,比户相闻” 苏州,乾隆中叶有织机一万数千 江宁,乾嘉时,织机 3 万余,道光时,仅缎机便 3 万 计 民间工场:
云锦
得名:晚清以来,江宁华美锦 缎常称云锦。
品种:库缎、库锦,妆花
库缎,本色提花缎,有妆金者 库锦,金银线织纹于缎地,也有
少量花纹彩丝织 妆花,十几色以上,最富丽华艳
风格:一般质地紧厚,图案庄 重严谨,纹样程式化,色彩浓 艳,讲究对比,常大量使用金 线,雄放饱满
五彩福连妆花绒局部 用红花绿叶 的缠枝莲和金线的蝙蝠构成福连图案。 绒织造费工,价格昂贵,织金妆花绒 最华贵。
大花楼提花织机 机身长 5.6 ,宽 1.4 ,高 4 米,两名织工配合操作,每天能织 5-6 厘米。如果织 78 厘米幅宽的锦缎,织面上有 14000 根丝线。
挑花结本是将纹样由图纸过渡到织物上 的桥梁。花本的制作,是以线为材料储 存纹样的程序设计过程,它可以把纹样 在每根线上的变化表现出来,把繁多的 色彩进行最大限度的“同类项”合并, 编结成一本能让织工理解的程序语言。
清末粤绣三阳开泰图,高 67 厘米,北京故宫
蜀绣: 色彩明艳,喜庆色彩浓郁 花纹密集,空白较大 坚牢耐用
湘绣: 花纹写实 阴阳浓淡分明 初,以日用品为主; 后,画绣地位更重要
青缎地松鹤牡丹纹挂帘局部 高 41 厘米,私人收藏
苏绣: 针法丰富,针细线纤,行针平匀 配色重晕染、和谐自然 观赏品,多富家女作,稿多系名画 实用品,或供奉内廷,样多出宫廷 或民间自用,多吉祥图案
宋锦
定义:苏州的仿宋、宋式锦
品种:重锦、细锦、匣锦。
重锦,最名贵,厚重精致,常加织金线,色 彩丰富,做宫廷挂轴和陈设用料等
细锦,线较细,织造略疏,厚薄适中,中型 花居多,做书画装裱、被面、衣料等
匣锦,尤素雅。织造较粗,较软薄,多为小
型几何填花或自然型小花,配色素雅,专装
裱一般囊匣
大蛤蜊还留出绣地,表现高光。
张淑德绣 图象全然写实 ,注重光影的表现,景物 采用焦点透视。
沈寿绣耶稣像
沈寿绣美国女优倍克像
4 、丝绸图案
欧洲影响:形象趋琐细、构图趋满密、花纹如生。罗可可风
折枝玫瑰纹金宝地局部 金宝地属高 档云锦,以捻金线织地,再用彩线和 金线以妆花技术织花纹,极华丽。
仿古:传统题材,清代构图
十二生肖袖缘(长 53 厘米) 女衣袖缘装饰。以故事中的动物
串联成十二生肖的主题,如昭君出 塞──马、苏武牧羊──羊。
薛文华绣紫藤双鸡图轴与其局部
沈寿( 1874 ~ 1922 ) 苏绣代表人物 吸收油画之长,影响极大 口述《雪宧绣谱》
沈寿绣像
沈寿绣罗汉
沈寿绣蛤蜊图(高 28 厘米) 以多种针法,表现明暗和质感,
乾隆帝儒雅风流,诗歌、品鉴之外,还喜书 画,此作即按其画作摹刻。制作虽然精工,表 现粉本逼肖,无奈乾隆帝画艺不高,即令匠师 织造无毫发遗憾,作品仍难称佳作。
北京故宫藏刻丝仇英《后赤壁赋》图卷 乾隆( 1736-1795 ),纵 30 、横 498 为故宫现存最长的摹刻绘画的作品。
3 、刺绣
概况: 繁荣—— 宫廷、 城市作坊、 城乡女红 各地名绣——
金银线绣荷花女氅衣(长 136 厘 米) 前后身及两袖用金银线刺 绣出整枝大荷花。据说,慈禧就 爱按服装款式设计整枝的花卉。
京绣
民间、宫廷结合 常以工笔画为稿,针法精巧细腻,配色鲜艳华美 洒线绣、满绣、穿珠绣、补花、堆绫
《
粤绣: 多男工。 兼用孔雀毛羽,绣面紧 多吉庆题材,构图繁密, 配色浓艳,受油画影响
三蓝刻丝和水墨刻丝,晚清出 现,文静雅致
刻绣结合、刻画结合、刻绣画 结合
大寿字轴(高 208 厘米) 庆寿贺礼。 大红寿字内填五彩百花,百花仅织出轮 廓,再以彩笔勾画细部。
北京故宫藏刻丝福康安 书《宁寿宫铭》卷,乾 隆,纵 52 、横 136
刻丝乾隆《新韶如意《图轴,乾隆, 纵 54.9 、横 38.4 ,台北故宫博物院
三、著名丝绸品种
1 、缎
品类:素缎、暗花缎、织金缎 、锦缎、妆花缎
名品:江宁元缎、苏州摹本缎 、杭州杭缎、广东粤缎、四川 浣花缎等
元缎,黑或玄青色素缎,光亮厚 重,常做贡品,本称“玄缎”, 为避康熙讳改称“元缎”
摹本缎,工精细、纹华美
2 、绒
定义:表面起绒圈或绒毛 著名产地:宁苏杭漳 漳州是明清绒发源地,产
品冠名常与之联系
分类与名品: 素,无纹。江宁卫绒、苏州素漳绒 花,印绘图案于素绒,剪断部分绒圈为绒毛,以形成花 地对比。苏杭漳缎,江宁、漳州的花漳绒
3 、刻丝
用途:服装和室内用品,欣 赏(名人书画)供奉(巨幅 佛像及宗教画)
发展:
双面透刻,做扇面、屏风面、 隔扇心
合色线,两种色丝捻成,以逼 真表现质感和色彩
锦群地织金缠枝四季三多纹锦局 部 清中期宋锦。题材及配色都
风格:配色和谐、讲究退晕、图案严
有宋风。但构图满密、形象以及 多福多寿多子的寓意则属清式。
谨、花纹优雅
五彩织成极乐世界图轴(长 448 ,宽 196.5 厘米) 当系乾隆苏州织造局 重锦。表现西方极乐世界,织出 278 位人物,是古代大幅织锦的代表作。
吉祥图案:有泛滥之势,几乎“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 虽寓意美好、气氛热烈,但浅俗刻露
暗八仙
八吉祥
团花流行:可大可小,题材多样,结构紧凑,喜庆色彩浓郁
刺绣喜相逢双蝶团花 乾隆时 宫廷便服衣料局部。喜相逢寓 意夫妻恩爱,以成双动物纹构 成,多构图满密,色彩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