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工艺美术史复习纲要

工艺美术史复习纲要

工艺美术史复习纲要中国工艺美术史部分1、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2、良渚文化的主要工艺美术品类有玉器和黑陶。

3、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玉琮是良渚文化玉器的代表。

4、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5、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彩陶可分为半坡和庙底沟两大类型。

6、庙底沟型彩陶中应用较多的装饰纹样为鸟纹。

7、古人佩玉是由于看重玉被赋予的道德意义。

8、原始社会玉很珍贵,它不仅代表人的财富,更表示人的等级。

9、代表奴隶社会最高工艺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10、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

11、商代青铜器种类、样式繁多,是青铜器艺术鼎盛阶段。

12、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装饰纹样。

13、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的主要特点商代青铜纹饰具有浓厚的神秘性。

最常见的是动物纹样,这些动物形象大多来源于自然形态,但又不是对自然物象的如实模拟。

这些纹样中以兽面纹(即饕餮)为主题,以回纹为陪衬,形成主次效果。

14、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和失蜡法。

15、青铜器中的“爵”属于饮酒器。

16、司母戊鼎铸造于商代晚期,是迄今为止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17、鼎与簋配合使用很有讲究,天子使用九鼎八簋。

18、带钩是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件物品的器具。

19、玻璃器又有琉璃、料器等称谓。

20、《考工记》是我国已知的第一部系统的古代手工艺技术著作。

《髹饰录》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部古代漆工专著。

21、被诸葛亮推广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工艺是蜀锦。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的特点与时代风貌?(1)它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

(2)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所出现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的空前活跃的局面。

思想的激荡体现在工艺美术制作方面,形成巧思、清新、活泼等特色。

(3)春秋战国时期的装饰突破常规,采用重叠盘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组织为装饰骨骼。

(4)工艺美术在学术理论方面的发展,出现了多种与工艺有关的学术观点,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工艺美术专著——《考工记》。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试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试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试题)第一章:概述1.1 课程简介介绍本课程的目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解释工艺美术的定义和重要性。

1.2 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探讨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分析不期的工艺美术特点和影响。

1.3 中国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型介绍中国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型,如陶瓷、漆器、雕塑等。

分析各类型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第二章:陶瓷工艺2.1 陶瓷工艺概述介绍陶瓷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流程。

分析陶瓷工艺在中国工艺美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2.2 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分析代表性陶瓷窑口和作品,如景德镇窑、德化窑等。

2.3 陶瓷工艺的技术和艺术特点讲解陶瓷工艺的技术要求和制作技巧。

分析陶瓷工艺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第三章:漆器工艺3.1 漆器工艺概述介绍漆器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流程。

分析漆器工艺在中国工艺美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3.2 漆器工艺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漆器工艺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分析代表性漆器作品和流派,如扬州漆器、福建漆器等。

3.3 漆器工艺的技术和艺术特点讲解漆器工艺的技术要求和制作技巧。

分析漆器工艺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第四章:雕塑工艺4.1 雕塑工艺概述介绍雕塑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流程。

分析雕塑工艺在中国工艺美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4.2 雕塑工艺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雕塑工艺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分析代表性雕塑作品和流派,如佛像雕塑、石雕等。

4.3 雕塑工艺的技术和艺术特点讲解雕塑工艺的技术要求和制作技巧。

分析雕塑工艺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第五章:历年试题解析5.1 试题分析收集和整理历年的考试试题。

分析试题的类型、难度和考试重点。

5.2 试题解析对历年试题进行详细解析,包括答案和解析过程。

分析试题的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5.3 模拟试题和练习编写模拟试题供学生练习。

提供练习题目的答案和解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第六章:建筑工艺6.1 建筑工艺概述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北京城市学院808中国工艺美术史2020考研专业课大纲

北京城市学院808中国工艺美术史2020考研专业课大纲
装饰的萌芽 石器工艺 陶器工艺 其它工艺 2、商代的工艺美术 青铜工艺 陶瓷工艺 雕刻工艺 其它工艺 3、周代的工艺美术 青铜工艺 陶瓷工艺 染织工艺 漆器工艺 玉雕工艺
4、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 青铜工艺 陶瓷工艺 染织工艺 漆器工艺 其它工艺 5、秦汉的工艺美术 铜器工艺 金银工艺 陶瓷工艺 染织工艺 漆器工艺 石雕和玉雕 其它工艺 6、六朝染织工艺 金属工艺 漆器工艺 雕塑工艺 其它工艺 12、近代的工艺美术 太平天国的工艺美术 国民党反动统治下工艺美术的衰落 解放区的工艺美术 13、新中国的工艺美术 陶瓷工艺 染织工艺 金属工艺
漆器工艺 编织工艺 雕塑工艺 现代工艺 其它工艺 四、推荐教材 《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本),田自秉著,东方出版中心,第 2 版 (2010 年 4 月)。
陶瓷工艺 染织工艺 金属工艺 漆器工艺 其它工艺 7、隋唐的工艺美术 陶瓷工艺 染织工艺 金属工艺 漆器工艺 家具工艺 其它工艺 8、宋代的工艺美术 陶瓷工艺 染织工艺
金属工艺 漆器工艺 其它工艺 9、元代的工艺美术 陶瓷工艺 染织工艺 金属工艺 漆器工艺 10、明代的工艺美术 陶瓷工艺 染织工艺 金属工艺 漆器工艺 家具工艺 雕刻工艺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某某某某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中文)/TheHitoryofChineeCraftandArt(英文)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中国通史》、《艺术概论》适用专业: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本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

通过对中国历史上一些优秀工艺美术品的学习、鉴赏,使学生了解民族美术的光辉成就,培养审美情操,并从中借鉴、吸收优秀的设计原理,从而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来。

系统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基本及其规律,提高工艺美术理论水平,培养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学会吸收精华,古为今用,从而提高产品造型思维和设计基础史论水平。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中国古代设计艺术概论(一)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工艺美术的起源,了解到工艺美术是从劳动中产生并在劳动中逐步完善、发展的。

掌握中国古代设计艺术的发展演变及其审美特征和中国古代设计艺术形式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规律等内容。

(二)重点与难点:中国古代设计艺术的发展演变及其审美特征(三)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设计艺术的起源和发展2、中国史前设计艺术发展概况3、传统设计艺术的形成范畴4、中国古代设计艺术的发展演变及其审美特征5、中国古代设计艺术形式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规律(四)学时分配:6课时(五)习题与作业1、论中国古代设计艺术形式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陶瓷设计艺术(一)基本要求:了解彩陶艺术的几何纹样及彩陶艺术的形式美,使同学们掌握其造型与装饰特点。

另外,了解陶器的发展和原始瓷的烧制。

从原始社会的彩陶工艺和黑陶工艺中,探索原始人的审美情操,比如原始陶器造型、纹饰等方面的特点。

掌握陶瓷的造型特征和装饰特征。

(二)重点与难点:陶瓷的造型特征和装饰特征(三)教学内容:1、陶瓷发展简史2、陶瓷造型设计艺术3、陶瓷装饰设计艺术(四)学时分配:8课时(五)习题与作业1、奴隶社会陶瓷工艺的品种与艺术的特点2、较彩陶工艺和黑陶工艺所蕴涵的不同设计和人文内涵。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一)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二)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艺术类专业(三)课时数量:32课时(四)教学性质:“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学科中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是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它具有系统性、实践性、理论性、设计性、人文性等综合特点。

该课程是设计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必修课。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认识该学科自身特点,并结合我院专业特色和学科层次,注意授课的普适性和专门性。

即在保证基本知识点的同时,针对不同专业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在保证理论讲授的同时,利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专题讨论与课外参观调研。

(五)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发展脉络、风格演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欣赏力,增加感性认识,提高综合素质。

3、通过对设计理念的分析,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和思考研究的习惯,加强理论基础。

并以此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拓宽设计思路。

(六)教材: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简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因该书撰写较早,一些新的考古发现未及收录,部分内容有些陈旧,所以教师在授课中不能拘泥于教材,可以适当增删、调整。

(七)参考资料参考书目:尚刚《天工开物:中国工艺美术史》,三联出版社2007年版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通史》8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杭间《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其他资料:教师撰写的本课程讲义、教案及相关文、史、哲资料(八)作业与考核作业数量:课外作业3次1、作业一为命题作业,范围在上课讲授的知识点里。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第五章,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的陶瓷工艺。

这一章节详细介绍了陶瓷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内容包括:原始社会的陶瓷、商周时期的陶瓷、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瓷、秦汉时期的陶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唐宋时期的陶瓷以及元明清时期的陶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

3. 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难点:理解陶瓷工艺的技术创新和艺术特点,以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笔、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系列陶瓷作品,引发学生对陶瓷工艺的兴趣,提问学生对陶瓷的了解。

2. 讲解:分别介绍各个时期的陶瓷工艺特点和代表作品,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陶瓷工艺的发展变化。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个时期的陶瓷工艺技术创新和艺术特点,分享自己的观点。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幅陶瓷工艺作品的分析报告,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工艺特点、艺术价值等方面。

六、板书设计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收集一件自己喜欢的陶瓷工艺品,了解其时代背景、工艺特点、艺术价值,并简要介绍其背后的故事。

答案:略2.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时期的陶瓷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技术创新和艺术特点,并制作PPT进行展示。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我国古代陶瓷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识别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讲解时间较长,学生参与度不高,互动环节不够充分。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概论等面向对象:本科开课单位:艺术系总学时数:36理论学时:30实验学时:6学分:2一、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能力培养要求本课程依托大量文献史料和相关图片,将中国工艺美术史按时间和工艺类别加以论述,并介绍每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作品,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工艺大师及其作品。

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史中介绍陶瓷工艺,丝织工艺的篇幅较多,内容较为系统,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理解认知能力。

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背景、工艺的发展和成就、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工匠大师有全面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优秀工艺作品的鉴赏和批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第1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1.1 概述1。

2 石器玉器骨器1。

3 制陶工艺1。

4 其它工艺学习目标:了解作为中国工艺美术萌芽期的原始社会工艺特点,以及对后世带来的影响。

第2章夏商西周时期的工艺美术2.1 概述2。

2 青铜工艺2.3玉石工艺2。

4 陶瓷工艺2。

5 其它工艺学习目标:了解本时期青铜器、陶器、玉石等工艺类型的风格和艺术特点;掌握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设计及取得的艺术成就。

第3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3.1概述3.2青铜工艺3.3 漆器工艺3.4 陶瓷工艺3。

5 玉石工艺3。

6 染织工艺学习目标:掌握本时期达到顶峰的青铜工艺,尤其是具有典型性的;同时掌握发展迅速的漆器和染织工艺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4章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4.1 概述4.2 青铜工艺4.3 陶瓷工艺4。

4玉石工艺4.5 漆器工艺4.6 染织工艺4.7画像砖画像石工艺学习目标:对中国此时的工艺美术发展有较为宏观的认识,青铜、漆器、陶瓷砖瓦、纺织服饰、金银玉雕等各个领域中的工艺生产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第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5。

1 概述5.2 陶瓷工艺5。

工艺美术史,美术史提纲

工艺美术史,美术史提纲

名词解释:1.彩陶: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红棕色或棕黄色陶器,用手捏制而成,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2.金银错:或称错金银,是在铜器上用金银丝或金银片镶嵌成各种图案花纹,用错石再磨错平滑。

厝石,即细砂岩,金银错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装饰的一种创造。

3.失蜡法:也称蜡膜法,拔腊法或出蜡法,它是铸造铜器的一种方法,用蜂蜡做出铸件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

加热烘成后,蜡模全部融化流失,使整个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溶液,便铸成器物,这是我国古代金属铸造和铸件装饰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

4.画像石:画像石是古代祠堂,墓室等内部的石刻装饰画。

它开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表现形式为阳刻块面,阴刻线等,其构图富于变化,造型和线条朴质生动,是我国一项丰富的艺术遗产。

但由于大部分作品皆由平面构成,立体感不足,且在造型,构图以及线条运用上均似绘画,因此人们往往以绘画视之。

画像石上的内容包括历史人物,神仙故事,社会生产和生活等,著名的有武梁祠石刻,孝堂山画像等。

5.宝相花:是唐代具有民族特色的纹样,它以象征富贵的牡丹,象征纯洁的荷花,象征坚贞的菊花为主题,又常在花蕊部位装饰些小圆圈象征珠宝,在花朵边沿附加小花,小叶,象征丰满繁盛,还有多种样式。

此种纹样广为装饰工艺和佛教艺术所采用,深受波斯和东罗马帝国艺术的影响。

6.金银平脱:由贴近片演变而来。

系用薄金片按装饰花纹的要求,剪成图案粘贴在漆器上,然后加漆两三层,经研磨使其显出金银花纹。

金银花纹面较宽的地方还可以雕刻细纹,但不能刻透金银片。

这种装饰法精细费工,材料昂贵,使金银宝光与漆色的光泽相互辉映,极为华美。

7.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剔刻花纹的技法。

8.八曲长杯:古代波斯进入萨珊王朝时期,金属工艺从造型上看以八曲长杯最具有特色。

它因杯子口缘弯曲成八分,并呈长形状而得名,其装饰多在杯子的外壁和底部,纹饰精致典雅,颇有装饰韵味。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考试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考试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课程性质:考试3.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等4.学时/学分:2二、课程考试目的《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理解认知能力。

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背景、工艺的发展和成就、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工匠大师有全面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优秀工艺作品的鉴赏和批评能力。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章1.了解原始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为该时期的主要标志。

2.理解中国工艺美术萌芽期的原始社会工艺特点,以及对后世带来的影响。

3.掌握磨制石器在形制的演化,彩陶装饰纹样的演化。

第二章1.了解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陶器、玉石等工艺类型的风格和艺术特点;2.理解商周青铜器的发展脉络及其时代审美差异。

3.掌握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设计及取得的艺术成就。

第三章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达到顶峰的青铜工艺,其由审美功能向实用功能的转换。

2.理解发展迅速的漆器和染织工艺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掌握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的种类及其艺术特征。

第四章1.了解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较稳定,经济发展为手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理解这一时期青铜、漆器、陶瓷砖瓦、纺织服饰、金银玉雕等各个领域中的工艺生产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3.掌握汉代的文化思想对漆器、青铜器、纺织等工艺的影响。

第五章1.了解佛教的全面传入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工艺美术的影响。

2.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荡与民族融合对工艺的影响。

3.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工艺、金属工艺、雕刻工艺等方面在其特点历史时期里的发展历程和具体特点;第六章1.了解隋唐工艺美术的发展熔铸南北、渗用古今、糅合中外的特点。

2.理解隋唐工艺美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掌握汉代末期至隋唐时期家具在形制上的变化趋势。

第七章1.了解五代宋辽金时期的工艺美术,在这段政权更迭,民族大融合时期,分析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工艺美术史复习提纲10

工艺美术史复习提纲10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提纲参考习题论述题1、举例说明青铜器作为礼器的作用与意义:2、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对工艺美术的影响简答题1黑陶的特点2青铜的主要优点3魏晋南北朝画像砖与汉代画像砖主要区别4顾绣的特点名词解释饕餮纹画像石、画像砖博山炉唐三彩纳石失斗彩原始社会工艺美术1.彩陶彩陶:是指新石器中晚器的一种绘有黑色、红色、或红黑两色纹饰的陶器。

彩陶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地区,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代表。

仰韶文化因1921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首先发现而得名。

分为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

半坡类型:首先发现于西安东郊半坡村。

从其造型来看,主要以圆为其造型语言。

从其纹饰来看,多采用动物纹,以人面鱼纹最具代表性。

庙底沟类型:以河南陕县庙底沟的发现为代表。

在半坡类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平较高,影响也较大。

从纹饰上来看,一变半坡类型的直线纹为曲线纹,广泛使用曲线和圆点。

马家窑文化受仰韶文化影响,主要出现在甘肃,青海地区。

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三种类型。

马家窑型:马家窑型饰在庙底沟的基础上获得了更高的发展,从造型上,较前更为丰富多样。

从纹饰上,将曲线纹发展到了极致。

其中以旋涡纹最为典型。

半山型:以甘肃宁定半山的发现为代表,其造型和装饰技术都到达了彩陶工艺的顶峰。

马厂型:首见于青海乐都马厂。

彩陶文化发展趋势:由中原发展到西北。

半坡型具有浓厚的原始文化色彩,马家窑和半山型则是彩陶造型与纹饰装饰工艺的顶峰,马厂型为彩陶文化的终结。

2.黑陶为龙山文化代表陶器。

存在于黄河中下游和渤海湾地区。

黑陶的特点:黑如漆、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

黑陶与彩陶相比,采用轮制技术,造型更复杂精致,表现出挺拔的的阳刚之美。

典型器型有高足杯。

.3.玉石已知最早的玉龙出土在红山文化的遗址中,玉琮是良渚文化玉器的代表性器物。

小结:彩陶工艺的艺术成就和特点无论其造型还是其文饰,无论是其品种还是其功能,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文明水平。

尽管某些文饰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但大都带有强烈的装饰性,而且还体现出对装饰艺术的众多法则的运用,如对比、均衡、变化、统一、虚实等。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121290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 History of Chinese Industrial Arts课程总学时/学分:32/2(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0学时)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学、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一、课程简介《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学科各专业方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古代从原始社会起至清朝末期各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门类及成就,主要包括陶瓷、青铜器、玉器、家俱、金银器、染织等,介绍及分析这些工艺美术品的发展历史、造型特色、装饰风格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了解不同时期工艺的造型、色彩、装饰以及审美思想特征。

从而更好的理解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既为艺术设计各专业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专业学习的各种理念。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国历代工艺美术创造的伟大和艺术的光辉,能够体会出各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艺术特色和民族风格,了解一些古代艺人卓越的设计意匠和创作方法,从中得到一些借鉴和启发,为日后的美术创作及艺术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演变与发展过程,加深对人类文明进步历史的认识;2、了解中国陶瓷工艺美术的主要种类及其在造型、装饰方面的特点与成就;3、了解中国青铜器工艺美术的主要种类及其在造型、装饰方面的特点与成就;4、了解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概况及各时代玉器在造型、装饰方面的特点与成就;5、了解中国古代家具艺术的发展及各时期家具艺术在造型、装饰方面的特点与成就;6、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概况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在造型、装饰方面的特点与成就;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几种主要类型;7、了解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发展概况及各时代金银在造型、装饰方面的特点与成就;8、了解中国古代染织工艺的发展及成就,染织品的图案和纹样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9、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史及各时代雕塑在造型、装饰方面的时代特色与成就。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教学大纲课程号:265167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英文名称:The Chinese arts and crafts先修课程:无面向对象:视觉传达专业一、课程简介《中国工艺美术简史》是一种集装饰、绘画、雕塑为一体的空间性的综合造型艺术之一。

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它是因人们的实际生活要求而产生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极密切的关系。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这是一门综合造型艺术的学科,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工艺美术简史的同时,更应该迫切的了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艺术,自己身边璀璨的东西,去发现设计的源头。

把所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设计的经典融化到将来的设计概念中去,去做出最好的现代设计!三、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第1章溯源创基东方曙光(史前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文化)[课时]:3课时[目的]:寻找工艺美术的源头,发现艺术设计的根本,去认识中国作为世界东方的一颗工艺美术璀璨的亮点。

[要求]: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和练习。

[重点]: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彩陶纹样。

[难点]:发现艺术设计的根本。

[内容]:1、旧石器时代工艺美术文化管窥2、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文化概观3、原始陶器工艺掠影4、精细神奇的雕琢工艺5、原始工艺画的肇创珍遗第2章神光异彩华夏奇葩(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课时]:3课时[目的]:了解青铜器的艺术特征。

[要求]: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和练习。

[重点]:青铜文化、青铜纹样的魅力。

[难点]:青铜文化[内容]:1、神奇璀璨的青铜工艺2、珍贵通神的玉雕工艺3、齐驱争辉的各种工艺第3章蔚然大观雄浑奇伟(战国、秦、汉的工艺美术)[课时]:4课时[目的]:对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有个初步了解,同时掌握这一时期在工艺美术史中的重要性。

[要求]: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和练习。

[重点]:比较不同时期青铜器在造型,纹样,功能上的艺术特征;装饰工艺帛画;髹漆工艺;玉石雕琢。

《中国美术史》考试大纲

《中国美术史》考试大纲

《中国美术史》课程考试大纲课程编号:07121311课程名称:中国美术史Ⅰ/ History of Chinese ArtsⅠ课程总学时/学分:48/3学分(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0学时)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学一、考试对象修完该课程所规定内容的艺术设计学专业的本科学生。

二、考试目的《中国美术史》课程考试旨在考察艺术设计学专业对中国美术史的掌握程度,要求掌握中国美术的基本涵义与特点、中国美术发展中的代表画家、作品和主要理论观点,要求掌握不同画种、不同朝代的美术发展史等内容。

三、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命题的原则是:题型尽可能多样化,题目数量多、份量小,范围广,最基本的知识一般要占60%左右,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要占20%左右,较难的题目要占20%左右。

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题目,即使大题目也不应占分太多,应适当压缩大题目在总的考分中所占的比例。

客观性的题目应占比较重的份量。

四、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第一章先秦美术1、了解夏、商、周三代美术、原始社会美术。

2、掌握原始社会彩陶、石器、原始岩画与雕塑;三代青铜器、绘画、雕塑。

3、熟练掌握原始彩陶、青铜器、战国帛画。

第二章秦汉美术1、了解画像石与画像砖、秦汉时期的雕塑、秦汉时期的绘画。

2、掌握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帛画;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石雕、汉代陶俑。

3、熟练掌握秦汉雕塑所体现的时代气息;几个代表地区的画像砖石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美术1、了解人物画的新发展、山水画的兴起、石窟艺术、魏晋南北朝画论。

2、掌握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的人物画;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嘉峪关1墓室壁画等;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兴起的原因,宗炳、王微的艺术实践与理论成果;谢赫“六法”,宗炳《画山水序》、王微《叙画》。

3、熟练掌握敦煌莫高窟壁画;掌握顾恺之的绘画成就与艺术主张;掌握谢赫“六法”的含义及对后世绘画品评的影响。

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大纲

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大纲

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是为招收设计艺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水平考试。

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艺术设计考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工艺美术在各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了解不同时期的工艺美术的风貌与其演进、传承与影响等,从而吸取优秀的工艺美术设计艺术为我所用,考生应较全面的掌握工艺美术各朝代的史论点,同时要熟记每个时期著名作品及制作工艺、造型、典型纹样、特色和这一时期的风格,以上均为测试的要点。

三、考试方法、内容考试时间
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提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提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提纲本学期《中国工艺美术史》试卷共五大题型,分值分布如下:一、填空。

〔每空1 分,共20 分〕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30分〕三、名词解释。

〔每题4 分,共16 分〕四、简答题。

〔每题6分,共24分〕五、论述题。

〔每题 10 分,共 10 分〕注:除课堂上所讲解重点,还有以下根本学问点需把握:巧色又称“俏色”,是玉器碾琢的特别艺术手法,为衡量玉工巧拙的重要标尺。

其主要按玉材及其杂色的外形与颜色,将杂色设计制作为作品所需的部位。

粉彩也称“软彩”,是受珐琅彩影响产生的釉上彩品种,创始于康熙朝,雍正时极盛,精巧的作品多出自御器厂。

两汉佩玉中,造型最美丽,碾琢水平尤为受到推崇的是环。

宋代的景德镇窑以烧制青白瓷著称。

我国的丝绸起源于石器时代。

卷云纹瓦当是汉代瓦当中最具时代特色的一种,一般在圆形上作四等分。

商周青铜器中,礼器最重要,制作也最精巧。

而礼器之中,酒器数量最多,种类最繁。

在中国漆器史上,战国是第一个辉煌时期。

商代中晚期到西周早期,青铜器上最常见的几何纹是云雷纹。

汉代人对铜灯的设计,样式之丰富令人目不瑕接,但其中设计最精妙且装饰很华美的是宫灯。

商末周初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巅峰时期。

常用“南青北白”来描述唐代陶瓷的概貌,分别用来指越窑和邢窑烧制的瓷器。

从就在时代艺术和社会生活里的地位而言,东汉的漆器到达了巅峰。

魏晋南北朝丝绸以至工艺美术装饰最重要的变化是联珠纹的消灭、植物题材的增多和纹样的写实。

马家窑文化制陶兴旺,其彩陶数量之众多、装饰之丰富均令同时期其他文化的彩陶无法比肩,中国彩陶至此到达顶峰。

从夏始终到西周早期,中国青铜器最重要的装饰题材是兽面纹。

它通常作为主题纹样,消灭在作品最醒目的位置。

两宋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黄金时代,制瓷技艺极其精湛。

很多瓷窑不仅为较粗糙的坯体施加化装土,还能利用它做出种种奇特的装饰。

造型单纯古雅、装饰平和简素是两宋陶瓷艺术的突出特点。

从艺术进展的角度看,南北朝工艺美术中最有意义的两点是:植物纹样的大量消灭和形象表现的写实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2.课程性质:考试
3.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等
4.学时/学分:2
二、课程考试目的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理解认知能力。

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背景、工艺的发展和成就、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工匠大师有全面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优秀工艺作品的鉴赏和批评能力。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1.了解原始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为该时期的主要标志。

2.理解中国工艺美术萌芽期的原始社会工艺特点,以及对后世带来的影响。

3.掌握磨制石器在形制的演化,彩陶装饰纹样的演化。

第二章
1.了解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陶器、玉石等工艺类型的风格和艺术特点;
2.理解商周青铜器的发展脉络及其时代审美差异。

3.掌握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设计及取得的艺术成就。

第三章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达到顶峰的青铜工艺,其由审美功能向实用功能的转换。

2.理解发展迅速的漆器和染织工艺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掌握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的种类及其艺术特征。

第四章
1.了解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较稳定,经济发展为手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理解这一时期青铜、漆器、陶瓷砖瓦、纺织服饰、金银玉雕等各个领域中的工艺生产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3.掌握汉代的文化思想对漆器、青铜器、纺织等工艺的影响。

第五章
1.了解佛教的全面传入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工艺美术的影响。

2.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荡与民族融合对工艺的影响。

3.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工艺、金属工艺、雕刻工艺等方面在其特点历史时期里的发展历程和具体特点;
第六章
1.了解隋唐工艺美术的发展熔铸南北、渗用古今、糅合中外的特点。

2.理解隋唐工艺美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掌握汉代末期至隋唐时期家具在形制上的变化趋势。

第七章
1.了解五代宋辽金时期的工艺美术,在这段政权更迭,民族大融合时期,分析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2.理解宋代的瓷器及其特点,金银工艺的发展状况。

3.掌握五代宋辽金时期的代表性工艺美术种类。

第八章
1.了解元代的工艺美术,从民族融合对工艺的影响
2.理解景德镇瓷器工艺、棉纺织工艺者黄道婆。

3.掌握从元代艺术品本身的特色两个方面阐释少数民族工艺特点。

第九章
1.了解明代不同门类艺术特色的分析研究。

2.理解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结合的设计理念。

3.掌握明代家具设计、瓷器设计。

第十章
1.了解清代不同门类艺术特色的分析研究。

2.理解清代刺绣工艺的特点。

3.掌握清代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和风格趋势。

第十一章
1.了解近现代工艺美术的三大分类——传统工艺、现代工艺和民间工艺,以及工艺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2.理解皮影、剪纸、泥塑等优秀的民间工艺品如何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3.掌握近现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四、考核方式及时间
1.考核方式:闭卷
2.考试时间:120分钟
五、考核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单一考核方式或多种考核方式同时进行均可)
(1)闭卷、开卷(包含题型结构及分值分布)
选择题30分
问答题70分
六、成绩综合评定办法
本课程成绩为期末成绩、平时成绩…相结合进行综合评定,最终成绩由以下部分组成:
1.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
2.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七、教材与参考书目
[1]魏华.《中国工艺美术史》.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6.
[2]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本)》.东方出版中心.2015,1.
[3]夏明澄.《写给老师的中国工艺美术史》.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3.
[4]尚刚.《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4.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系部主任审核签字:(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