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工艺美术 ppt

合集下载

古印度艺术

古印度艺术

开孔:所谓开孔即门和窗的形式,一般是尖拱、 马蹄拱或是多叶拱。大门上有巨大的凹陷空间, 称为伊旺,它为建筑带来虚实浅深的立体感。
纹样:伊斯兰式纹样堪称世界之冠,无论是动物纹样、植物纹样、 几何纹样还是文字纹样都有匠心独运之处。特别是它开创的几何纹 样,并列、对称、交错、连续、循环等各种方式形成两方或四方连 续的构图,变化无穷。
人说建筑可以抽象地表达力量,那么伊斯 兰建筑,就是伊斯兰教教徒信仰力量的好表 达。而清真寺,就是伊斯兰建筑的最突出代 表。 一般来说,清真寺的中心是一座有巨型穹 顶的集中式形制大殿,周围有若干小穹顶环抱, 大殿前有一个开阔的广场,尖塔矗立四边。大殿 用石柱撑起,柱头和天花板之间的结合部以及大 殿门窗都广泛应用着各式发劵,最为人熟知的是 马蹄形发劵和花瓣形劵。
泰姬陵建筑的艺术水平很高,集中了印度、中东及 波斯的艺术特点。整座建筑体形雄浑高雅,轮廓简洁 明丽。由于它坐落在具有一片常绿的树木和草坪的陵 园内,在碧空和草坪之间,洁白光亮的陵墓更显得肃 穆、端庄、典雅。
穹隆:伊斯兰建筑造型的主要特
征是用大小穹顶覆盖主要空间。纵 断面为椭圆形。7世纪初伊斯兰教 兴起后,继承这一传统并于8世纪 初出现了双圆心尖券,尖拱和尖穹
古印度藝術 埃及藝術 部落藝術(非洲)
Powered by
目錄
古印度藝術
埃及藝術
部落藝術(非印度的文明起自印度西 北部的印度河流域。它 最早的史前藝術,一般 稱「印度河文明時代(約 公元前2300~前1750年) 的藝術」。據考古學家 們發掘,作為印度史前 文明的曙光,最遠可上 溯到新石器時代後期, 即銅器與銅石並用時代。 印度的藝術是其文化的 重要組成部份,有大約 5000年左右的歷史,它 內容廣泛,形式豐富, 獨具特色。

古印度艺术

古印度艺术

开孔:所谓开孔即门和窗的形式,一般是尖拱、 马蹄拱或是多叶拱。大门上有巨大的凹陷空间, 称为伊旺,它为建筑带来虚实浅深的立体感。
纹样:伊斯兰式纹样堪称世界之冠,无论是动物纹样、植物纹样、 几何纹样还是文字纹样都有匠心独运之处。特别是它开创的几何纹 样,并列、对称、交错、连续、循环等各种方式形成两方或四方连 续的构图,变化无穷。
黄金:象征活跃在宇宙中, 而金脸则代表梵天在创造 宇宙时是处于活跃状态的。
四张脸:四大皆空。
一、佛教建筑 二、伊斯兰教建筑
三、印度教建筑
四、婆罗门建筑 五、耆那教建筑
六、印度古建筑文化
七,印度的现代建筑文化
一 佛教建筑(公元前300年~公元320年)
这种原始的木质和土砖建筑,就目前尚存的最早建筑来看,主要有 三种形式:住人的洞穴、凿出的布道讲经的石洞、佛塔。这几种神 堂都是为了供大量信徒聚会而设计的。布道石洞的主要形式和细部 沿袭了早期木结构建筑的原型。佛塔为半球状的坟墩,其四周则有 一条供信徒举行祭典仪式时行走的道路,印度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桑 奇佛塔。佛庙是石结构的神堂,其外部大多覆以丰富的雕饰物。
人说建筑可以抽象地表达力量,那么伊斯 兰建筑,就是伊斯兰教教徒信仰力量的好表 达。而清真寺,就是伊斯兰建筑的最突出代 表。 一般来说,清真寺的中心是一座有巨型穹 顶的集中式形制大殿,周围有若干小穹顶环抱, 大殿前有一个开阔的广场,尖塔矗立四边。大殿 用石柱撑起,柱头和天花板之间的结合部以及大 殿门窗都广泛应用着各式发劵,最为人熟知的是 马蹄形发劵和花瓣形劵。
穹顶有很大改进,清真寺、陵墓多以 大穹顶为中心作集中式构图,四角有体 形相似的小穹顶衬托。立面设有尖券 的龛。墙体多用紫赭色砂石和白色大
理石装饰。广泛使用大面积的大理石

外国工艺美术史 第四章 古代印度工艺美术

外国工艺美术史  第四章 古代印度工艺美术
• 此外,婆罗门教、耆那教、 印度教的神像制作亦相当 盛行,梵天、毗湿奴和湿 婆等神像的制作随处可见, 证明此时工艺美术对宗教 几乎处于全面服务的地位, 由此不难看出宗教信仰对 其他文化的影响力。《舞 蹈的湿婆》(图 4-11)是 最常见的金工作品。
• 除上述工艺之外,古代印度的编织工艺、木工艺和珠宝工 艺也是相当发达且闻名于世的。其特有的金银色的精致织 物(如缀有金属线装饰的锦缎)和色彩丰富的棉布,以及 纱丽服(妇女包头裹身或披肩裹身的服装)的工艺制作、 装饰纹样和设色都极具特色。木制的盒子、箱子、面具、 容器、家具及乐器等,特别是经过漆饰彩绘或金属镶嵌、 包边的木制品,都有独特而辉煌的成就。
• 古代印度陶工艺中的这种“写意”手法,一直影响着以后 的陶艺发展和风格形成,成为印度陶工艺的优秀传统。
• 至孔雀王朝时代,陶器的制作技术和表现题材都有很大的 发展。此时除了历史上有过的土红色或黄赭色陶器外,还 有白色、浅黄色的制品问世。
• 随着广泛的应用和商业贸易的需求,带有动物或神像纹饰 的陶器开始流行,特别是各类动物或神像形状的器皿极为 盛行,这种势头一直保持到贵霜王朝时期。常见的造型有 大象、牛、狮、羊、鹰等,陶器规格大小不一,大者有1 米多高,小的不足2厘米,反映出工匠们优异的陶艺技能 和开阔的设计思路。另外,各色釉陶此时亦十分普遍,特 别是绿釉陶器的制作格外时兴,《人面鸟身绿釉陶壶》即 为典型代表作。
贵霜王朝时期, 金属工艺的制作 掀起了一个新的 高潮。随着宗教 艺术的大力发展, 金属工艺在祭器、 神像以及其他装 饰性物品上的应 用显得格外重要。 特别是佛教工艺 中的舍利容器, 在此期获得了空 前的进展。《金 制舍利容器》和 《伽腻色迦王舍 利容器》即为例 证。
• 笈多王朝时期,金属工艺 在各种宗教艺术中皆扮演 了重要角色。但此时金属 工艺的制作,主要体现在 各种祭器和神像方面,当 然,在金属的冶炼、铸造 和加工技术上较之前期有 了显著的发展,特别是制 作大型作品方面,表现出 相当的实力和技艺。

古印度艺术

古印度艺术

塑像
塑像
古埃及的雕塑作品通常出於陵 墓和寺廟。在陵墓中的雕像, 是做為人的替身;神廟中的神 像和葬祭廟中國的國王像,通 常是紀念性的,供人們瞻仰和 崇拜。雕像所用材料一般是石、 木 、象牙、陶土等。
此乃新王國時期過早夭折的圖特 阿蒙國王的金色雕像。
塑像
古埃及的王后和公主們乃是女神的寵兒,是人 們淑女的典範。古埃及的女性是幸運的,他們 可以同男子平起平坐,婦女可以享受繼承權, 可以拋頭露面,並與男人們共同參與社會事務。
題材多與神靈有關,他們相 信萬物都有神靈,且支配和 保護着部族和家庭每個成員 所享有的一切。 如:「津巴布韋鳥」-- 紹納 人把皂石鳥視為祖靈的象徵 (身體如鷹、頭似鴿子、高約 50厘米) 石雕原材料:蛇紋石、豹班 石等半寶石及灰岩石、花崗 石。 他們非常注意利用石材天然 形狀和紋理,順其天然質地, 將石的靈顯現出來,變成有 生命的形式。
獅身人面像
金字塔與獅身 人面像的問世, 激起了及后歷 代法老們的宗 教狂熱,啟迪 了建築師和藝 術家們的靈感, 使獅身人面像 造型成為歷代 法老的肖像專 利。
塑像
「法老」---在人們 心目中他是人與宇 宙平衡和國家興盛 的保証。法老在人 間時,代表着太陽 神賦予他的至高無 上的權力,統治他 的王國和臣民,死 後,他的屍體被制 成木乃伊,送入通 向天国的金字塔陵 墓,他的靈魂將得 到太陽神召喚,並 獲得長生不老,死 而復生的恩典。
非洲部落藝術 非洲部落藝術 (傳統雕刻)
面具
面具造型千奇百怪,大 多與精靈信仰有關,是 舉行儀式時舞蹈者佩戴 的。 非洲雕刻藝術品的社會 功能是第一位的,每件 物品都有其宗教(主要 是拜物教)的存在意義 。
非洲部落藝術 非洲部落藝術 (傳統雕刻)
木雕面具上飾有獸皮、 羽毛和彈殼,表現出強 烈的恐怖氣氛。 在面具上使用白顏色, 經常意味着跟死者的直 接聯系、高聳的前額通 常象征智慧。

《古印度美术》课件

《古印度美术》课件

格。
古印度派系
雕刻艺术
古印度的雕刻艺术以寺庙和洞窟为载体,展现了雄伟的建筑和细致的雕刻技艺。
印度教艺术 ️
印度教艺术以其丰富多样的神话和宗教故事为主题,传达出神圣和宗教崇拜的情感。
佛教艺术 ☸️
佛教艺术表现了佛陀及其教导的形象,强调内心平静和智慧的追求。
古印度艺术作品
《摩揭陀史》浮雕
大笠塔雕刻
《古印度美术》PPT课件
古印度美术展示了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以及艺术品的壮丽之美。让我们深
入了解古印度美术的概述和特点。
古印度美术的历史及特点
1
多元文化影响
2
宗教与哲学
古印度美术受到古老的印度文明、希腊东方
古印度美成了独特的艺术风
表达出深邃的宗教和哲学思想。
2
传统与现代融合
现代古印度艺术家在作品中融入当代元素,展示出创新与传统相融合的美。
马米亚玛苏塔的壁画
这些细致的浮雕展示了古印度历
大笠塔寺庙的雕刻被认为是古印
马米亚玛苏塔壁画是佛教壁画的
史和文化,生动刻画了古代人物
度雕塑的杰作之一,展示了印度
杰作,通过色彩和细节展现了精
和场景。
教神话和传统故事。
湛的艺术技巧。
古印度艺术的传承
1
影响至今
古印度艺术对当代印度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融合了现代艺术的元素。

古印度 工艺美术共51页

古印度 工艺美术共51页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古印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工艺美术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END

古印度美术鉴赏

古印度美术鉴赏
这种曲线形式后来发展成为塑造印度标准女性人体美的规范被称为标准女性人体美的规范被称为三屈式管整个雕塑表面保持了早期佛教美术时期的粗管整个雕塑表面保持了早期佛教美术时期的粗劣但充分体现了永恒女性的本质和生命的活劣但充分体现了永恒女性的本质和生命的活力把生殖崇拜和苦行的宗教融为一体体现了力把生殖崇拜和苦行的宗教融为一体体现了人体美与宗教精神相结合的印度美术的独特面人体美与宗教精神相结合的印度美术的独特面树神药叉树神药叉女女砂石砂石高约1515米约公元前一世公元前一世纪印度桑奇纪印度桑奇大塔东门大塔东门持拂药叉女持拂药叉女砂石雕像高砂石雕像高163163米约创作于公元前米约创作于公元前三世纪现收藏于印度巴特那博物馆三世纪现收藏于印度巴特那博物馆持拂药叉女持拂药叉女就是孔雀王朝时代最著名的是孔雀王朝时代最著名的雕刻珍品之一显示了孔雕刻珍品之一显示了孔雀王朝人物雕像的主要特雀王朝人物雕像的主要特这尊雕像表现的丰腴的女这尊雕像表现的丰腴的女性肉体蕴含着印度生殖性肉体蕴含着印度生殖崇拜的观念也孕育了印崇拜的观念也孕育了印度艺术中标准女性人体美度艺术中标准女性人体美的雏形对后来许多优秀的雏形对后来许多优秀的印度雕刻作品有着巨大的印度雕刻作品有着巨大的影响
《树神药叉 女》,砂石, 高约1.5米,约 高约1.5米,约 公元前一世纪, 印度桑奇大塔 东门
《持拂药叉女》, 砂石雕像,高1.63米,约创作于公元前 持拂药叉女》 砂石雕像,高1.63米,约创作于公元前 三世纪,现收藏于印度巴特那博物馆
这尊《持拂药叉女》 这尊《持拂药叉女》就 是孔雀王朝时代最著名的 雕刻珍品之一,显示了孔 雀王朝人物雕像的主要特 色。 这尊雕像表现的丰腴的女 性肉体,蕴含着印度生殖 崇拜的观念,也孕育了印 度艺术中标准女性人体美 的雏形,对后来许多优秀 的印度雕刻作品有着巨大 的影响。

《古印度美术》课件

《古印度美术》课件

雕塑艺术
宗教雕塑
古印度宗教雕塑丰富多样,包括 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等不同宗 教的雕塑作品。这些雕塑作品以 其细腻的雕刻技巧和深刻的象征
意义而著称。
石雕艺术
古印度石雕艺术历史悠久,如阿 旃陀和埃洛拉等地的石窟雕刻, 展现了古印度人对石雕艺术的精
湛技艺。
陶器塔陶器等,以其独特的造型和
古印度美术对中国古代绘 画和工艺美术的影响
古印度美术对中国古代绘画和工艺美术产生 了影响,如中国画中的山水画和花鸟画风格 就受到了古印度美术的影响。同时,古印度 美术的装饰图案和雕刻技艺也对中国的工艺
美术产生了影响。
THANKS
古印度美术中的场景与情节也具有象 征意义,如净土变相图、本生图等, 这些作品通过描绘不同的场景与情节 来表达深刻的宗教哲理和人生智慧。
05
古印度美术与其他文化的交 流与影响
古印度美术与希腊罗马文化的交流
希腊罗马雕塑艺术对古印度雕塑艺术的影响
古印度雕塑艺术在希腊罗马雕塑艺术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 点,如注重细节和表情的刻画,强调人体的曲线美和动态美。
古印度美术对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古印度美术也对伊斯兰文化产生了影响,如印度莫卧儿王朝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装饰图案 就受到了古印度美术的影响。
古印度美术对中国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对古印 度美术的影响
随着佛教的传播,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对古印 度美术产生了影响,如佛教雕塑和壁画等方 面都受到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影响。
详细描述
古印度美术通常指的是印度次大陆古代文明时期的艺术形式,包括雕塑、绘画 、建筑等。其特点包括丰富的想象力、细腻的工艺技巧、独特的造型语言和深 刻的象征意义。
古印度美术的历史背景

古印度 工艺美术 ppt课件

古印度 工艺美术  ppt课件
文字符号有象形的,亦有几何图案,至今尚未成功译读。成 为一个谜:到底是土著文明呢,还是外来文明?
哈拉帕文化遗址特点 发达的城市文明 青铜器时代 农业、畜牧业为主 印章文字 盛行赌博 神秘消亡的原因:河流改道,外族入侵,气候干旱
印度河文明的特点 缺乏大的变革缺少大型的公共纪念物 军事力量不发达, 武器落后 王权不发达,商人的纯利润高,口头契约制度
△佛教Buddhism
乔达摩·悉答多(后被人尊称释迦牟尼)创立于 公元前6世纪。 特点:文化色彩浓厚,典籍浩瀚,教义庞杂。基 本教义都是围绕解决人生痛苦的主体而展开。 释迦(族名“能”) 牟尼(寂静、仁、儒、忍) 佛陀(觉悟者) ※教义: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 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槃、密宗 法义等。 ※大乘佛教Mahayana(北传) 神与偶像、普渡众生,世俗化、仪式的繁琐化。 ※小乘佛教Hinayana(南传) 原始佛教的教义,自救,不承认神的存在,不崇 拜偶像。
•佛教艺术最早的表现形式是建筑、雕塑、绘画。 •早期佛教艺术象征阶段的美学特征【孔雀王朝、 安达罗王朝、巽伽王朝时期】 第一, 借物而言意, 主体赋予自然的或日常的 事物以特定的审美的符号含义。 第二, 表现对象时追求审美意象性。 第三, 原始审美思维对佛教象征艺术的潜在影响。 第四, 在建筑物及其外部的装饰上具有严格、完 整的形式美。 •佛教艺术成熟期的美学特征【贵霜王朝(1- 3 世纪) 和笈多王朝(公元320- 600 年) 时期】 第一, 从象征走向写实, 从写实走向意象。 第二, 从追求表现肉体的健康完美、精神上的 勇猛精进, 变为追求表现肉体的匀称优美、线条 流畅简明和精神上的圆融自如, 及禅定状态的宁 静淡泊、自由无拘的境界。
哈拉巴文化的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印度手绘艺术:了解印度的悠久绘画传统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印度手绘艺术:了解印度的悠久绘画传统
培养创造力
印度手绘艺术注重自由创作和想象力的发挥,有 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印度手绘艺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欣赏与讲解
通过展示印度手绘艺术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讲解其独特的 艺术风格和表现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实践与创作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学习印度手绘艺术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培 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艺术表现力。
纸张
印度传统绘画通常使用手工制作 的纸张,如棉纸、麻纸等,这些
纸张质地柔韧,吸水性良好。
颜料
印度绘画使用的颜料多为天然矿物 颜料和植物颜料,如石青、石绿、 赭石、茜草等,这些颜料色彩鲜艳 ,耐久性强。

印度传统绘画使用的笔多为竹笔或 棕榈笔,笔头柔软,适合表现细腻 的线条和色彩。
印度传统绘画的创作过程
印度手绘艺术的影响与传承
对世界艺术的影响
印度手绘艺术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独特的绘画技法和色彩运用为世界艺术史 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印度手绘艺术的元素和风格在现代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现代设计注入了新的灵感 和活力。
传承与发展
为了传承和发扬印度手绘艺术,印度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采取措施,包括成立专门的艺术 学院、举办手绘艺术展览、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承手绘艺术等,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 赏印度手绘艺术的魅力。
莫卧儿风格(Mughal Style)
莫卧儿风格是印度伊斯兰艺术的代表,融合了波斯、土耳其和印度的绘画元素。这种风格的绘画以华丽的色彩、细腻 的笔触和对称的构图为特点,表现了莫卧儿王朝的繁荣与辉煌。
拉吉普特风格(Rajput Style)
拉吉普特风格是印度教艺术的代表,起源于16-19世纪的拉贾斯坦邦。这种风格的绘画以鲜艳的色彩、生 动的表情和优雅的姿态为特点,表现了印度教神话和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古印度美术

古印度美术

古印度藝術--塑像(泥塑) 古印度藝術--塑像(泥塑) --塑像
僧王塑像
古印度藝術--塑像(泥塑) 古印度藝術--塑像(泥塑) --塑像
女王塑像
古印度藝術--塑像 古印度藝術--塑像 -印度的藝術經歷了一個風格演變的 過程。由於宗教在印度的特殊地位,所 以印度的藝術本質上基本是宗教的。在 伊斯蘭教傳入以前,古印度的主要宗教 是佛教和印度教。之後,印度美術被分 爲佛教美術和伊斯蘭教美術。 西元前322年,印度第一個統一的大 帝國建立起來,歷史上稱爲孔雀王朝。到 孔雀王朝的第三代皇帝阿育王時代,佛教 被尊爲國教,佛教美術因而也日趨繁盛。 阿育王修建了大量的建築物以銘記戰功和 宣揚佛法,其中包括大量的獨石紀念碑式 圓柱,這些圓柱頂部柱頭都是用單獨完整 的岩石雕刻而成,明顯是將波斯、希臘雕 刻法與印度傳統結合的産物。
非洲部落藝術 非洲部落藝術 (傳統雕刻)
非洲木雕的表現手法具 有黑人生活特有的韵律 和氣質,粗獷誇張,概 括變形,綫條簡潔,結 構多為幾何形體,人體 比何不符合常規,通常 頭部很大,軀幹很長, 而下肢極强調具有代表 性的局部(如女性乳房、 臀部、男性性器官)。 與非洲人的生殖崇拜有 在產力低下的情況下, 人們希望繁殖更多的人 口,以便創造更多的財 冨。
題材多與神靈有關,他們相 信萬物都有神靈,且支配和 保護着部族和家庭每個成員 所享有的一切。 如:「津巴布韋鳥」-- 紹納 人把皂石鳥視為祖靈的象徵 (身體如鷹、頭似鴿子、高約 50厘米) 石雕原材料:蛇紋石、豹班 石等半寶石及灰岩石、花崗 石。 他們非常注意利用石材天然 形狀和紋理,順其天然質地, 將石的靈顯現出來,變成有 生命的形式。
塑像
古埃及人對多神教和 偶像教的狂熱崇拜, 使他們在創作神像和 怪物是激情昂揚。古 埃及人常以一些動物 來作為敬拜的偶像。 因此有不少以動物為 崇拜雕塑的藝術品出 現。

印度美术

印度美术

• 桑奇大塔塔门雕刻,是印 度早期佛教雕刻的代表作。 浮雕题材多取自本生经和 佛传故事,构图密集紧凑, 往往一图数景。在佛传故 事浮雕中从不雕刻出人形 的佛像,仅以菩提树、台 座、法轮、足迹等象征符 号暗示佛陀的存在。这种 表现佛陀的象征主义手法 已形成印度早期佛教雕刻 的通例和程式。
Great Stupa Sanchi, India
吠陀时代(约前1700~前600)
• 雅利安人崇拜太阳、雷雨、火焰、河川等 自然现象人格化的吠陀诸神。吠陀时代, 植根于自然崇拜的雅利安人的游牧文化, 开始与植根于生殖崇拜的达罗毗荼人的农 耕文化互相渗透、融合,逐渐形成了统一 的印度文化。同时,达罗毗荼人在南印度 更多地保留了土著文化的传统。
2、早期王朝时代美术
毗湿奴野猪化身像
舞蹈的湿婆 Dancing Shiva Badami, India
sixth century C.E. relief in cave temple
中世纪印度教美术
• 印度中世纪 (约7~13世纪)是印度教美术的全盛时期。这 一时期南北各地历代地方性王朝大多信奉印度教,兴起了 建造印度教神庙的热潮,持续数百年而不衰。印度教神庙 被看作印度教诸神在人间的住所。神庙的高塔悉卡罗通常 象征着诸神居住的宇宙之山。神庙的圣所“子宫”(宇宙 的胚胎)中往往供奉着印度教宇宙大神毗湿奴、湿婆及其 化身、象征或仙侣的雕像,尤以湿婆生殖力的象征林伽 (男根)最为常见。神庙的外壁往往也雕满了男女众神、人 物、动物、花卉等装饰浮雕,建筑与雕刻浑然一体,密不 可分。 印度教神庙的型式大体可分为3种:①南方式(达罗毗荼 式),悉卡罗呈角锥形;②北方式(雅利安式或城市式), 悉卡罗呈曲拱形;③德干式(中间式),介乎南方式与北 方式之间。

古代印度工艺美术PPT课件

古代印度工艺美术PPT课件
古代印度工艺美术
2013.5.28.
.
1
第一节 概 述
.
2
印度河(Indus) インダンス川
“印度”(India) インド
《史记》—— “身毒”
《汉书》—— “天竺”
《大唐西域记》—— “印度”
南亚次大陆各部落或国家的总称
.
3
自然环境
.
4
印度河(Indus) 恒 河(Ganges)
.
5
历史
.
32
土陶母神像 高23cm 哈拉帕出土 前26世纪
.
33
土陶母神像 约公元前26世纪
.
34
土陶母神像 约公元前26世纪
.
35
陶塑舞蹈少女 前2世纪
.
36
陶塑盛装女性像 高29cm 前3世纪 马都拉斯博物馆
.
37
陶塑妇人像 公元前2世纪
.
38
人面鸟身绿釉陶壶 1世纪
.
39
陶塑恒. 河之神像 高171cm 笈多王朝 5世纪40
梵 天(Brahma) —— 创造之神 三大主神 毗湿奴(Vishnu) —— 保护之神
湿 婆(Shiva) —— 毁灭之神
主张: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之说
认为:达到“梵我同一”即可使人获得解脱
.
24
印度教(Hindu,ヒンドウ教, 新婆罗门教)
教徒占总人口之83% 约公元4世纪 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等教义和民间信仰演化而成 公元8~9世纪逐渐形成现代雏形 基本教义与婆罗门教相同:信仰多神 突出三神 特点:对种种神化了的自然力量和祖先进行崇拜
⑤ 旃陀罗(Gandala)
—— 最底层 山林地区落后部落 或不同种族结婚后生的子女 “最卑贱者”

古代印度工艺美术-PPT

古代印度工艺美术-PPT
古代 印度工艺美术所反映出的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精 神象征形象,比起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来,似乎有更大的 神秘感和隐喻性。
134
四、神秘性
古老而富于哲理的宗教,赋予印度工艺美术以 神秘性。
这种神秘性来自工艺制作中的繁缛精致的纹饰 和变化多端的线条,以及抽象意味的造型和含 蓄的色彩效果。
135
五、官能性
高23cm 摩亨佐·达罗出土 约前2500年
土陶母神像 高23cm 哈拉帕出土 前26世纪
34
土陶母神像 约公元前26世纪
35
土陶母神像 约公元前26世纪
36
陶塑舞蹈少女 前2世纪
37
陶塑盛装女性像 高29cm 前3世纪 马都拉斯博物馆
38
陶塑妇人像 公元前2世纪
39
40
人面鸟身绿釉陶壶 1世纪
① 婆罗门(Brahmana)——“人间之神” 最胜种姓 僧侣
② 刹帝利(Ksatriya) —— 武士贵族 掌握军政大权
③ 吠 舍 (Vaisya) —— 平民、农、牧、商、工 (雅利安人) 再生族
④ 首陀罗(Sudra) —— 土著居民 雅利安人中贫困破产者
⑤ 旃陀罗(Gandala) —— 最底层 山林地区落后部落 或不同种族结婚后生的子女 “最卑贱者”
41
陶塑恒河之神像 高171cm 笈多王朝 5世纪
42
陶制人像 前2世纪前期
,
43
陶制瘤牛 高7.4cm 摩亨佐达罗出土 前20世纪初
44
公牛 红土陶器 长15.5cm 摩亨佐达罗出土 前20世纪初
陶制象 约公元前5世纪
45
46
陶制活动玩具 摩亨佐达罗出土 约公元前25世纪
陶制玩具 摩亨佐达罗出土 约公元前25世纪

泰姬陵美术ppt课件

泰姬陵美术ppt课件
泰姬陵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对后来的印度建筑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许多印度建筑师在设计和建造时都会参考 泰姬陵的风格和特点。
对世界建筑的影响
泰姬陵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世界建筑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雕刻 工艺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
泰姬陵的建筑理念和设计手法对后来的世界建筑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许多建筑师在设计和建造时 会借鉴泰姬陵的元素和特点。
高浮雕
泰姬陵的雕塑中大量运用高浮雕技术,使作品呈 现出立体感和层次感。
圆雕
圆雕技术在泰姬陵的雕塑中也有所运用,如一些 独立的人物雕塑就采用了这种技术。
镂空雕
镂空雕技术使泰姬陵的雕塑更加轻盈和通透,如 花窗、栏杆等部位的雕刻就采用了这种技术。
05
泰姬陵的工艺美术
工艺品类型
石雕工艺品
泰姬陵的主体建筑外墙上 的精美石雕,展现出印度 传统石雕工艺的精湛技艺 。
建筑装饰
丰富的雕刻装饰
泰姬陵的表面布满了精美的雕刻装饰 ,包括植物、花卉、几何图案等,展 现出高超的雕刻技艺和艺术审美。
彩色的玻璃和水晶装饰
华丽的镶嵌工艺
泰姬陵内部采用华丽的镶嵌工艺,将 各种宝石、珍珠、珊瑚等镶嵌在墙壁 和天花板上,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平 和奢华气息。
泰姬陵的窗户采用彩色的玻璃和水晶 装饰,使得室内光线柔和、温暖,营 造出神秘、浪漫的氛围。
03
泰姬陵的绘画艺术
绘画风格
印度传统绘画风格
泰姬陵的绘画艺术深受印度传统 绘画风格影响,以细腻的笔触和 丰富的色彩表现印度神话和历史
故事。
莫卧儿王朝风格
莫卧儿王朝时期的绘画风格也影响 了泰姬陵的绘画艺术,注重细节和 装饰性,强调色彩对比和光影效果 。

外国工艺美术史ppt

外国工艺美术史ppt
现在按其功能划分埃及的石工艺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类别: 1、化妆石板(调色板)金石并用——早王朝末期 (1)实用性化妆石板:埃及人在石板上制作眼影膏,这也是化妆石板最早的来
源和用途。石板上有精美的花纹。 (2)奉献用化妆石板:由实用性化妆石板演变而来,主要是用来祭拜神灵。 (3)纪念性化妆石板:记录当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Maadi文化容器的典型形制是 平底桶状器,有狭窄的向 外张开的边,有时加上圆 锥足,就像图中所示
陶 工艺
1
•彩 绘 鸵 鸟 纹 陶 罐

工艺
1
有人物的高瓶
奈卡代Naqada 1期(或称阿姆拉文
化) 公元前4世纪上半期 陶器
高28.6cm 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历
史博物馆藏
对人物的描绘在阿姆拉文化期仍然
1
纳尔迈调色板
希拉贡波利斯出土 第一王朝 公元前3100年 硬砂岩 高64cm宽42cm 开罗埃及博物馆
这是最好的也是最 后的一块雕刻着浮 雕的调色板。上部 是天空女神哈托— —半人半牛,两个 哈托女神中间是国 王的名字。下面分 几个图画带表现对 下埃及的胜利。在 调色板的最低端一 个公牛象征国王, 他攻克了敌人的要 塞正在践踏敌人。
这个彩绘卵形罐表现了加尔采文化的 主要主题,口沿一圈大三角的下方, 表现的可能是沙漠山地人在沿着河 谷前进,一个曲线型的船占据了画 面的主要位置,船上有一个鸟、一 些羚羊还有一个高举手臂的女人。
赤色陶壶 公元前4000年

工艺
1
女神像
奈卡代二期 公元前4千纪后半期 烧制粘 土 高33.8cm 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藏
鸟头、宽臀、高举手臂的女神雕像在同 一时期的绘画中也常有表现。 可能是一 种宗教仪式中的动作。雕像腰际以上棕 红色,表示赤裸的皮肤;下身灰褐,像 是穿了筒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彩绘陶钵 约公元前26世纪
印 度 河 印 章
印度河印章
二、石工艺
古代印度石工艺成就突出
特点:神像及建筑装饰多 实用者少 完全依附于宗教 体现宗教精神
风格:造型优美、生动 线条流畅 注重节奏变化 创造了东方神像造型法则及标准 具有世俗性
牛像柱头 灰砂石 高198.2cm 孔雀王朝 公元前3世纪
阿旃陀石窟 公元前1世纪~公元7世纪 长550米 共29窟 历时800年建成
阿旃陀石窟公元前1世纪~公元7世纪
种姓(Caste,英文) 瓦尔那(Varna,梵文) カスト
① 婆罗门(Brahmana)——“人间之神” 最胜种姓 僧侣
② 刹帝利(Ksatriya) —— 武士贵族 掌握军政大权
③ 吠 舍 (Vaisya) —— 平民、农、牧、商、工 (雅利安人) 再生族
小乘佛教(Hinayana)
南传佛教 保守
耆那教(Jaina,ジャイナ教, 胜利者的宗教)
公元前6世纪~公元5世纪与佛教同时兴起 故自称是最古老的宗教
基本教义:业报轮回 灵魂解脱 非暴力 苦行主义
特征:①不杀生 ②实行苦行主义
五戒:①不杀生 ②不妄语 ③不偷盗 ④不淫 ⑤无所得
三宝:①正智(认识真理) ②正信(信仰真理) ③正行(实践真理)
醉女 红砂石 马图拉 2~3世纪
红褐色石男子躯干 哈拉帕出土 高9.2cm 前3000~前2500年
拿 拂
树精女神:辟邪、守护

拂子:佛教用具,用线、
的 夜
羊毛、树皮制成,

禁用牛尾、马尾…


用以驱赶蚊虫


帕特那近郊 迪达尔干吉出土

160cm
孔 雀 王 朝


世 纪
23
做礼拜的少女们 石灰石 阿玛拉瓦蒂 安达罗பைடு நூலகம்公元2世纪后
,
陶制瘤牛 高7.4cm 摩亨佐达罗出土 前20世纪初
公牛 红土陶器 长15.5cm 摩亨佐达罗出土 前20世纪初
陶制象 约公元前5世纪
陶制活动玩具 摩亨佐达罗出土 约公元前25世纪
陶制玩具 摩亨佐达罗出土 约公元前25世纪
陶制玩具 约公元前23世纪
彩绘陶器 莫亨佐达罗出土 约公元前2500年
佛教(Buddhism, 仏教)
乔达摩·悉答多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约公元前566—前486) 迦毗罗卫国国王之子,属刹帝利种姓
释迦(族名“能”) 牟尼(寂静、仁、儒、忍) 佛陀(觉悟者)
四谛:苦谛 集谛 灭谛 道谛
大乘佛教(Mahayana) 北传佛教 大(大道、大业) 乘(运载、渡、度)普渡众生 革新
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
阿育王统治的40多年为极盛时期 因创立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为国王养孔雀之家族而得名
代表性艺术
阿育王大石柱 桑奇窣睹波(佛塔) 初期佛教艺术 舍利容器
阿育王石柱柱头 孔雀王朝 前3世纪
桑奇第一塔南门 砂石 公元前1世纪
舍利容器
5. 贵霜帝国(Kushan,クシャン朝, 公元1世纪~5世纪)
阿育王石柱柱头 孔雀王朝 前3世纪
阿育王石柱柱头 孔雀王朝 前3世纪
阿育王石柱柱头 孔雀王朝 前3世纪
石雕男子头像 哈拉帕文化 冻石 前26世纪 高18cm
男子像 冻石 摩亨佐达罗出土 公元前20世纪
药叉像 公元1世纪 窣堵坡塔门装饰
舞蹈的男人体 石灰石 高10cm 哈拉帕 前30世纪
土陶母神像 高23cm 哈拉帕出土 前26世纪
土陶母神像 约公元前26世纪
土陶母神像 约公元前26世纪
陶塑舞蹈少女 前2世纪
陶塑盛装女性像 高29cm 前3世纪 马都拉斯博物馆
陶塑妇人像 公元前2世纪
人面鸟身绿釉陶壶 1世纪
陶塑恒河之神像 高171cm 笈多王朝 5世纪
陶制人像 前2世纪前期
迦腻色加统治时为鼎盛时期
代表性艺术: 犍陀罗 (Gandhara,ガンダ-ラ)艺术
盛期佛教艺术
游牧民族首领迦腻色迦王肖像
执金刚神(佛像的胁侍) 阿富汗
6. 笈多王朝(Gupta,グプタ朝, 公元5世纪)
佛教、耆那教、印度教文化并行大力发展 印度中世纪历史的灿烂时代
代表性艺术: 阿旃陀石窟(公元前1世纪~公元7世纪)
④ 首陀罗(Sudra) —— 土著居民 雅利安人中贫困破产者
⑤ 旃陀罗(Gandala) —— 最底层 山林地区落后部落 或不同种族结婚后生的子女 “最卑贱者”
宗教
吠陀教(Veda)
约公元前20世纪 由雅利安部落的信仰演化而成 信仰多神 自然物象均被幻化为神灵
婆罗门教(Brahmanism)
源于吠陀教 公元前7世纪形成 信仰多神 突出三神
梵 天(Brahma) —— 创造之神 三大主神 毗湿奴(Vishnu) —— 保护之神
湿 婆(Shiva) —— 毁灭之神
主张: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之说
认为:达到“梵我同一”即可使人获得解脱
印度教(Hindu,ヒンドウ教, 新婆罗门教)
教徒占总人口之83% 约公元4世纪 婆罗门教吸收佛教、耆那教等教义和民间信仰演化而成 公元8~9世纪逐渐形成现代雏形 基本教义与婆罗门教相同:信仰多神 突出三神 特点:对种种神化了的自然力量和祖先进行崇拜
古代印度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 述
印度河(Indus) インダンス川
“印度”(India) インド
《史记》—— “身毒”
《汉书》—— “天竺”
《大唐西域记》—— “印度”
南亚次大陆各部落或国家的总称
自然环境
印度河(Indus) 恒 河(Ganges)
历史
1. 达罗毗荼人·印度河流域城市国家 (约公元前3000年~前1750)
第二节 工艺美术
一、陶工艺
古代印度陶工艺作品最早见于哈拉帕文明
特点:祭器、陶俑多 器皿较少 雕塑感强 母神尤多 瘤牛其次
风格:古朴大方 具有大写意风采 夸张变形 强调艺术感受 充满活力
陶制玩具 左高8.5cm 中7.3cm 右7.0cm 哈拉帕出土 前30世纪
地母神
高23cm 摩亨佐·达罗出土 约前2500年
哈拉帕(Harappa,ハラッパ)文化
俯瞰莫恒摩佐亨·佐达达罗罗遗遗址址
2. 孟达人·恒河流域城市国家(森林土著居民) (约公元前2000年~前1000年)
3. 雅利安人·印度河及恒河流域城市国家 (约公元前1000年~前400年)
婆罗门教形成
种姓制度形成
4. 孔雀王朝(Maurya,マウリヤ朝 约公元前324年~前18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