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胃-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 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0Baidu Nhomakorabea.04.2020
中医内科学
“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 “胃病者,腹膜 胀,胃脘当心而痛。”并首先提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 “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灵枢·经脉》说:“脾,足太阴之脉,……人腹属脾 络胃,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唐宋以前 文献多称胃脘痛为心痛,与属于心经本身病变的心痛相混。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说:“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大陷胸汤主之。”这里的 心下痛实是胃脘痛。又如《》L台秘要·心痛方》说:“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逆乘心而11 痛,其状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谓之胃心痛也。”这里说的心痛也是指胃脘痛。宋代之后医 家对胃痛与心痛混谈提出质疑,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九痛叙论》曰:“夫心痛者,在 《方论》有九痛,《内经》则曰举痛,一曰卒痛,种种不同,以其痛在中脘,故总而言曰 心痛,其实非心痛也。”直至金元时代,《兰室秘藏》首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的 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明确区分于心痛,使胃痛成为独立的病证。此后,明清时代进一步 澄清了心痛与胃痛相互混淆之论,提出了胃痛的治疗大法,丰富了胃痛的内容,如《证治 准绳·心痛胃脘痛》曰:“或问丹溪言痛即胃脘痛然乎?曰:心与胃各一脏,其病形不同, 因胃脘痛处在心下,故有当心而痛之名,岂胃脘痛即心痛者哉?”《医学正传·胃脘痛》说: “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气在上者涌之,清气 在下者提之,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培之,实者泻之,结者散之,留者行之。”《医 学真传·心腹痛》还指出了要从辨证去理解和运用“通则不痛”之法,书中说:“夫通者不 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 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为后世辨 治胃痛奠定了基础。
06.04.2020
中医内科学
[诊查要点]
06.04.2020
中医内科学
一、诊断依据
1.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痛为特征,其疼痛 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不同的性质。 2.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 腐等上消化道症状。
3.发病特点: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 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如天气变化、恼怒、劳累、 暴饮暴食、饥饿、进食生冷干硬辛辣醇酒,或服用 有损脾胃的药物等。
06.04.2020
中医内科学
胃痛早期由外邪、饮食、情志所伤者,多为实证;后期常 为脾胃虚弱,但往往虚实夹杂,如脾胃虚弱夹湿、夹瘀等。 胃痛的病理因素主要有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其 基本病机是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胃痛的病理变 化比较复杂,可以衍生变证,如胃热炽盛,迫血妄行,或瘀 血阻滞,血不循经,或脾气虚弱,不能统血,而致便血、呕 血。大量出血,可致气随血脱,危及生命。若脾胃运化失职, 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火热内结,腑气不通,腹痛剧烈拒按, 导致大汗淋漓,四肢厥逆的厥脱危证。或日久成瘀,气机壅 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致呕吐反胃。若胃痛日久,痰瘀 互结,壅塞胃脘,可形成噎膈。
06.04.2020
中医内科学
一、病因
1.外邪犯胃 外感寒、热、湿诸邪,内客 于胃,皆可致胃脘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其 中尤以寒邪为多,如《素问·举痛论》说: “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能散, 小络急引,故痛。” 2.饮食伤胃
06.04.2020
中医内科学
饮食不节,或过饥过饱,损伤脾胃,胃气壅 滞,致胃失和降,不通则痛。五味过极,辛 辣无度,肥甘厚腻,饮酒如浆,则蕴湿生热, 伤脾碍胃,气机壅滞。如《医学正传·胃脘痛》 说:“致病之由,多由纵恣口腹,喜好辛酸, 恣饮热酒……复餐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 积月深……故胃脘疼痛”。
06.04.2020
中医内科学
3.情志不畅 忧思恼怒,伤肝损脾,肝失 疏泄,横逆犯胃,脾失健运,胃气阻滞,均 致胃失和降,而发胃痛。如《沈氏尊生书·胃 痛》所说:“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 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 气滞日久或久痛人络,可致胃络血瘀。如小 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说:“胃痛久而屡发, 必有凝痰聚瘀”。
06.04.2020
中医内科学
现代西医学中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 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属于中 医学胃痛范畴,均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必要时结合辨病处理。
06.04.2020
中医内科学
[病因病机]
06.04.2020
中医内科学
胃痛的发生,主要由外邪犯胃、饮食伤胃、 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导致胃气郁滞,胃 失和降,不通则痛。
06.04.2020
中医内科学
4.素体脾虚 脾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及 运化水谷,若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气 机不畅,或中阳不足,中焦虚寒,失其温养 而发生疼痛。
06.04.2020
中医内科学
二、病机
06.04.2020
中医内科学
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主受纳、腐熟 水谷,其气以和降为顺,不宜郁滞。上述病因如寒邪、饮食 伤胃等皆可引起胃气阻滞,胃失和降而发生胃痛,正所谓 “不通则痛”。胃痛的病变部位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极 为密切。肝与胃是木土乘克的关系。若忧思恼怒,气郁伤肝, 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为痛。 肝气久郁,既可出现化火伤阴,又能导致瘀血内结,病情至 此,则胃痛加重,每每缠绵难愈。脾与胃同居中焦,以膜相 连,一脏一腑,互为表里,共主升降,故脾病多涉于胃,胃 病亦可及于脾。若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饥饱失常,劳倦 过度,以及久病正虚不复等,均能引起脾气虚弱,运化失职, 气机阻滞而为胃痛。脾阳不足,则寒自内生,胃失温养,致 虚寒胃痛。如脾润不及,或胃燥太过,胃失濡养,或阴虚不 荣,脉失濡养,致阴虚胃痛。阳虚无力,血行不畅,涩而成 瘀,可致血瘀胃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