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澳门回归教学设计及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澳门回归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顾三花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港澳问题的历史原由;
2、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
3、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
针;
4、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联系历史事实,详细讲清港澳问题的由来。
2、阐明“一国两制”构想形成的过程、含义和意义。
3、讲述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经过,并记忆其重要史实和伟大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一国两制”的构想变为了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了历史性进展。
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洗刷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耻辱。
3、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是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原则。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
2、香港、澳门回归的重要史实和伟大意义。
(二)难点
1、“一国两制”的构想;
2、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图片,史料,歌曲等)
四、板书设计
一、母子生离别——港澳问题的由来
二、慈母声声唤——“一国两制”的提出(邓小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多媒体展示:
港澳地图、风光图片、区旗等并播放《七子之
歌》《香港别来无漾》《我的1997》年
提问:通过图片和音乐,同学们了解到了什么
呢?
今天就让我一起来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课题及学生自主学习单
根据导学单在书上做出标记
1、是谁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
2、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
3.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我国的统一大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4.我国怎样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5、香港和澳门分别在哪一年回归祖国?
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通过阅读大家大概了解了港澳回归的概况,同学们香港和澳门问题是怎样形成的?让我们一起学习
第一篇章:母子生离别——港澳问题的由来。
多媒体展示:香港和澳门问题逐渐形成的相关史料图片,并配上音乐。
提问:通过视频和已学知识,请同学来说一说港澳问题是怎样形成生答: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学生根据导单阅读全文,找到并
在书上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生答:香港问题①1842年英国
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
约》,割占香港岛.
②1856年-1860年的第二次
鸦片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签定
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
一区。
③1898年,英国又强迫
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
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地区
99年,从而实现了对整个香港地
区的占领。
生答:澳门问题
渲染气氛,
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
的阅读和
自学能力
在沉重的
音乐和一
幅幅老照
片中学生
能再次体
验到落后
给祖国带
来的灾难
的?
提问:港澳两地的沦丧说明了什么?
假如你是当地居民,你有什么感想和希望?
过渡:无论是香港人、澳门人还是大陆人都在期盼祖国早日统一,此后的历界政府也为此做出了种种努力。
第二篇:慈母声声唤——一国两制的提出
阅读材料:
北洋政府时期:因英国拒绝和军阀混战而受挫。
抗战胜利前后:国民政府很想收回香港并同英国交涉,遭到英国的拒绝;美国因战略所需,从同意中国收回香港转而支持英国;国民政府内战需要英美支持,最终妥协,英国重占香港,致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收复香港的极好机会。
1535年,葡萄牙人贿赂广东地
方官吏,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
舶和进行贸易的权利。
1553年,葡萄牙人以曝晒水浸
货物为由上岸居住,并于1557
年起在澳门定居。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于1851年
和1864年先后侵占氹仔岛和路
环岛。
1887年葡萄牙迫使清政府签订
《中葡会议草约》和《北京条约》,
其中塞进了葡萄牙“永驻管理澳
门”的条款。
生答:政府的腐败无能、落后等
生答:想要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希望祖国早日强大等
培养阅读
能力,情境
体验到祖
国落后就
要挨打,落
后就要被
欺凌
培养学生
阅读材料
的能力
建国初: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在大陆取得全面的胜利,本想收复香港,但面对国内百废待兴的经济和美国的封锁,提出维持香港现状的决定。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为了收回香港和澳门,政府做出了努力,但为什么香港和澳门问题却一直不能得到解决呢?
材料过渡: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的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邓小平
我们是通过什么方针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这政策是谁提出的,有什么含义?
多媒体展示:谈判视频
最终我们通过艰苦的谈判分别同英国和葡萄牙签订了联合声明,和平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
香港和澳门分别在什么时候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第三篇:归家喜团聚——香港澳门的回归1997年7月1日,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会议厅举行,很遗憾我们的小平同志在1997年的2月去逝,他没能亲自到香港去走一走。
这一天是他的夫人卓琳代表他来参加了交接仪式,让我们一起来共庆那一天。
多媒体展示:香港回归的视频
小组讨论:此时的香港人、中国政府代表、英国政府代表有什么想法?请三个学生分别阅
读三段材料
培养学生
开放性的
思维能力
和表述能
力
培养学生
表述能力
多媒体展示:港督、澳督黯然离去组图
我国在香港和澳门地区设置了特别行政区,特别在哪里呢?
归纳:独立的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外交
权和驻军权归中央。
实行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紫荆花区旗和白莲花区旗与五星红旗一起飘扬在香港和澳门的上空,香港和澳门真正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你能说一说香港和澳门区旗的含义吗?
多媒体展示:区旗和区徽
讨论:16世纪中叶,葡萄牙侵占了澳门,100多年前,英国侵占了香港。
为什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有何历史意义?生答:国家的落后
生答:一国两制邓小平
含义:“一国”指的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是核心是前提,“两制”指
的是两种制度,也就是在大陆部
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主体),而
香港与澳门部分实行资本主义制
度(补充)。
生:1997.7.1香港回归
1999.12.20澳门回归
通过分析
问题感悟
历史
培养学生
阅读材料
分析问题
的能力
培养学习
归纳的能
力及掌握
学习历史
的方法
在乡愁中
再次进行
情感的体
验,并树立
为中华崛
起努力读
书的人生
价值观。
多媒体展示:香港澳门回归后的GDP数据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教师补充:(3)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生动的范例,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
实现;
(4)为解决国际上的争端提供了一个范例、一种模式,对世界和平解决争端作出了贡献。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港澳问题的由来、成功解决和重大历史意义。
现在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一起来建构今天的知识网络图。
展台展示:
教师点评并完善各组的知识网络图。
随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我们共同期待能通过一国两制的方式早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多媒体展示:《乡愁》师生共颂生答:我们香港人:自豪骄傲: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生答:有些忧虑:回归后香港的前景如何?
生答:生活习惯等会不会改变?生答:中国政府代表:我们会一直坚持一国两制的原则,有大陆为依托,香港会更加繁荣昌盛。
生答:英国政府代表:祝福香港的回归
生答:没有我们英国的支持,香港经济会倒退等
生答:五个不变
生答: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一面中间配有五颗星的动态紫荆花图案的红旗。
红旗代表祖国,白色紫
荆花代表香港,寓意着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祖国的怀抱中兴旺发达。
花蕊上的五颗星象征着香港同胞心中热爱祖国,红、白两色体现了“一国两制”的精神。
区徽呈圆形,中间图案与区旗同,外圈有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英文“香港”字样。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绘有五星、莲花、大桥和海水的绿色旗帜。
五星象征国家的统一,表明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莲花是澳门居民钟爱的花种,三朵含苞欲放的白莲花代表澳门特区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大桥和海水反映澳门的自然环境;绿色象征着生机的祖国。
区徽呈圆形,中间图案与区旗相同,外圈有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
区”和葡萄牙文“澳门”字样。
生答:1、香港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收回香港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
2、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等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生答:意义(1)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生答:(2)有利于祖国大陆和港
澳台地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促进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生讨论,并上台展示本组的知识网络图
朗读《乡愁》
教后反思:这节课主要讲授的课题是香港和澳门回归,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分三个篇单进行。
从整体来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较合理,教学思路清晰,知识重难点突出,师生互动较好,而且通过视频、老照片、材料及音乐的组合进行情景设置,进行了气氛的烘托和渲染,使学生始终沉浸在要让祖国强大起来的思绪中,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这节课知识资料、史料太多,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太短等。
因此,从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了一个简单不过的道理:任何事情并不是像韩信点兵一样多多益善的,而是要把握一个度,教学内容要适当,要看实际情况去定夺,当然也不要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