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本知识点大纲版

合集下载

教育学 知识提纲

教育学 知识提纲

第一部分教育学1孟子:《孟子·尽心上》最早出现了教育一词:“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2许慎:《说文解字》最早解释了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3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1)神话起源说: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

(此观点错误,代表人物是朱熹)(2)生物起源说: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代表人物是法国利托尔诺《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和英国沛西·能《人民的教育》) (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代表人物孟禄,)(4)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也称社会起源说。

(5)生物、心理起源说的批判,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下形成的1.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 年左右的埃及。

古代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①夏代: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出现了“庠”“序”和“校”三种学校。

文献记载中关于商代学校的名称有“大学”“小学”“庠”“序”等。

②西周: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六艺”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

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③春秋战国: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儒墨两家影响最大。

④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最高教育机构———太学。

⑤魏晋南北朝:建立郡国学校制度,立国子学与太学并列,(北魏献文帝时期被认为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⑦宋代: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明清: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的格式,八股文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考试走向衰落。

1905 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学》常识学习要点

《教育学》常识学习要点

《教育学》常识学习要点樊秀龙编一、教育功能(一)教育功能含义教育功能是教育在人及周围环境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的结果和作用,教育功能对人和社会的发展既产生有益的影响,也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1、个体发展的含义及特征个体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人期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个体发展的特征:①个体发展的历史性与社会性②个体发展的顺序性与阶段性③个体发展的相似性与差异性④个体发展的现实性与存在性2、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1)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个体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个体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个体身心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对个体的体态、外貌、身高甚至个性心理特征带来一定的影响,社会环境对个体的思想等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教育是一种独特环境,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体现在:教育以其明确的培养目标规定着个体发展的方向,学校教育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活动进行,他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较为全面深刻。

3、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教育促进人的观念的社会化、教育促进人的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教育促进人的职业、身份的社会化4、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发展,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三)、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1、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教育培养劳动力、促进科技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通过教育维系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等促进社会政治发展。

通过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对社会文化的创新、对社会文化的融合等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2、知识经济与教育功能的强化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离不开教育,知识经济的发展强化了教育功能:知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总量的增长、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知识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终身化发展。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 梳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 梳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发展;教育应该注重实践,重视学以致用。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希腊哲学家XXX(公元前427——347)提出了“理念教育”思想,主张通过对理念的追求和掌握,达到人的完美。

XXX(公元前384——322)则提出了“德育、智育、体育”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全面发展。

2、现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启蒙时期的教育学思想启蒙运动提出了以理性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人的自主性和批判性思维。

2)实证主义的教育学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证主义兴起,强调教育应该以科学为基础,注重实证研究。

3)批判理论的教育学思想20世纪60年代以后,批判理论兴起,强调教育应该关注社会不平等和权力问题,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社会变革。

4)后现代主义的教育学思想20世纪8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兴起,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多元性和个体差异,重视文化和语境的影响。

3、现代教育学的主要理论现代教育学主要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研究理论、建构主义、情境教育理论等多种理论,这些理论对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强调了教育与政治的紧密关系;“道而弗牵,强而XXX,开而弗达”则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理念;“学不躐等”则要求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

在西方古代,XXX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

XXX的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是讽刺,第二步是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XXX的教育思想则体现在《理想国》中,而XXX的教育思想则体现在《政治学》中。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可以追溯到XXX的《大教学论》的出版(1632年),这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XXX主张将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提倡“泛智教育”。

XXX认为人的所有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因此“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XXX则在《爱弥尔》中宣扬自然主义教育,而XXX则提出了“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

XXX则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教育学考研大纲重要知识点五育并举

教育学考研大纲重要知识点五育并举

教育学考研大纲重要知识点|五育并举五育并举:1912年9月,在蔡元培的主持下,教育部颁布实行的新教育宗旨,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美感教育,世界观教育”。

这一宗旨体现了蔡元培关于五育并重、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是首创,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观念,较之清末教育宗旨具有本质的进步。

同时也顺应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以及世界发展的潮流。

01蔡元培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

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

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02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为人宽厚、恻隐为怀,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观察;两度游学欧洲、亲炙文艺复兴后的科学精神及法国大革命后的思潮。

他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03教育独立思想“教育独立”作为一种思潮,萌发于“五四”之前,发展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

由于军阀混战,经济凋敝,北洋政府又不重视教育,国家预算中教育经费比例极低,如1920年前后国家预算中教育经费仅占1.2%左右。

仅此有限的预算内经费还常被侵占挪用,也不能如数到位,导致教育经费奇绌,教育事业陷于难以为继的程度。

03五育并举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04历史评价蔡元培对近代与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是:一、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

(纲要版,考前速记)《教育学基础》第三版笔记

(纲要版,考前速记)《教育学基础》第三版笔记

教育: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具有实践性,双向耦合过程,动力性,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与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学校目的满足职业预备和人文关怀的需要、学校类型多样化、学校教育网络的建立、学校与市场的日益紧密、教学组织形式多种多样等。

(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4)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和全纳教育的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教育功能: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的类型:(1)作用对象上:个体功能、社会功能(2)功能层次上:本体功能、派生功能(3)功能的表面属性和外部特征: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4)性质上:保守功能、超越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教育目的: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

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身就反映着办教育主体对教育活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规格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

狭义的教育目的:一定社会(国家或社会)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是整体教育意欲达到的根本所在。

广义的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

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1)从作用上:价值性教育目的、功用性教育目的(2)从要求上:终极性教育目的、发展性教育目的(3)从被实际所重视的程度上: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

(4)从体现的范围上:内在教育目的、外在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功能:(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类型:(1)人本位的价值取向(2)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我国的教育目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定义和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学科。

-教育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和提供教育和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

2.教育学的历史渊源-古代教育思想的探索与试验:从古代文明至公元前4世纪。

-古代教育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从苏格拉底至笛卡尔。

-现代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从启蒙运动至现代教育学创始人杜威。

3.教育学的基本分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

-教育学的相关学科:包括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教育史学等。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等。

4.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教育的目标是人格的培养和社会角色的塑造。

-教育的主体与客体: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者,客体是受教育者。

二、教学法基础知识1.教学法的定义和概念-教学法是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和规律,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导向,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科学性规范。

-教学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法的基本原则-适应性原则: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渐进性原则:教学过程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推进学生的学习。

3.教学法的分类-根据教学方法的逻辑关系: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包括理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

-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包括幼儿教学法、小学教学法、中学教学法、大学教学法等。

4.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教学目标的设定: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课堂教学组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时间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与反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提供相应的反馈和指导。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1. 教育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教育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教育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教育学的发展和演变
•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世界教育学派别及其代表人物
•中国近现代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3. 教育目的与确立
•教育目的的分类
•教育目的与价值观念
•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
4. 教育活动要素与方式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活动方式和形式
•教育活动评价指标
5. 教育方法与手段
•教育方法的种类及特点
•教育手段的分类与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6.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
•儿童认知和情绪的发展特点
•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
7. 教育管理与领导
•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教育领导的基本要素及能力
•教育机构组织与管理模式
8. 教育制度与政策
•教育制度的组成和功能
•教育政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及措施
9. 教育伦理与教育法律
•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
•教育法律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教育工作中的伦理和法律挑战
10. 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学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教育学研究的应用与推广
以上是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的相关内容,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为未来的教育工作和研究打下基础。

教育学复习提纲

教育学复习提纲

教育学复习提纲绪论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现象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出现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教育著作,包括柏拉图、卢梭、、赫尔巴特、夸美纽斯、杜威、洛克、《学记》、赞科夫、布鲁纳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在人类历史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中国的《学记》。

《学记》全书一共有1229个字。

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

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

对教育的作用,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

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3)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雄辩术原理》。

《论演说家的培养》。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1632年,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撰写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夸美纽斯因之被称为“教育学之父”。

他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论述了教学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评价: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

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2)1693年,英国的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3)1762年,法国的卢梭出版了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

卢梭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卢梭对教育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了教育思想家和理论家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对儿童进行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4)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写作《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一1787 ),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4)1806年,德国的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完整版)教育学大纲整理版

(完整版)教育学大纲整理版

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定义的类型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1.生物起源说2.心理起源说3.劳动起源说(五)教育的发展1.古代教育的特征2.近代教育的特征3.现代教育的特征三、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三)教育的社会功能l.教育的经济功能2.教育的政治功能3.教育的文化功能4.教育的科技功能5.教育的人口功能(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知识点

▪孔子1、个人简介: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于公元前479年。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者。

2、著作:孔子“述而不作”。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表达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另相传孔子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3、观点:1. 教育的对象:孔子认为教育的对象应该是“有教无类”。

2. 教育的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3. 教育思想:孔子认为,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六艺”,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教学的方法有:学思行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道德教育的原则有:立志乐道、克己内省、身体力行、改过迁善。

关于教师,孔子认为,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学而不厌、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保护学生、教学相长。

4、历史地位及评价: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至圣”、“孔圣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学思想对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1、个人简介: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著作:《孟子》3、观点:1.孟子教育理论的基础是“性善论”。

2.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

3.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培养理想人格的途径主要有: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

4.孟子的教学思想有:深造自得、盈科而进、教亦多术、专心致志。

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精品

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精品

第一部分:推断(共12题)1、教化方针的基本构成:教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教化的性质);教化的培育目标(广义的培育目标,即教化目的);实施的途径(实现教化目的的途径)。

2、发展教化的三个途径:教学工作(主要途径);科研训练(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新的教化方针予以强调)。

3、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博士。

4、我国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5、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6、宏观高等教化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即布局)、管理体制结构等。

7、微观高等教化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学问结构等。

8、高校教学系统组成:老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

9、高校课程分类:从层次构成上,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10、高校生参及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可以结合日常教学进行,也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

11、高校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人才培育的目的;现实参及的方式;定向选择的内容;互补并进的效果。

12、高校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育人方面起的作用:可促进学问的转化和拓展;有利于增加高校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有利于发展高校生的创建才能和组织才能;有利于高校生提高修养、完善特性品质。

其次部分:名词说明(共21题)1、高等教化P5:高等教化是在完全的中等教化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化,是培育各类高级特地人才的社会活动。

2、广义文化P17: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建的物质财宝和精神财宝的总称。

3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宝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狭义的角度运用。

4、教化方针P29:教化方针是国家在肯定历史时期,依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须要和基本国情,通过肯定的立法程序,为教化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化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教育起源:神话、生物(最早)、心理、劳动(马克思主义)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填空题……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射击、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简答、填空……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化;d.教育自由化。

……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宏观: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微观(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a.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b.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c.利于掌握学生思品发展规律,做好教育工作;d.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e.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蓝色部分代表考纲要求,黑色代表考纲解读)(一)教育学。

1.教育与教育学。

(1)了解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的影响他人的心理,生理,性格发展的人.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得接受影响,从事研究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研究的主题.教育媒介:建构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或者沟通关系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组织形式,教育手段(2)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XXX也支持此观点2、生物起源说(标志着在起源题目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法1831-1902),以XXX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美国的XXX、英国的沛.西能主要头脑:①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他把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都说成是教育;②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③人类只是在早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上做了些改进,人类的教育就起本质来说与植物没有分歧。

—1—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对生物起源说的批判)代表人物:XXX(美国,1869-1947)主要头脑:①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仿照”。

这类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仿照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②儿童对成人一种出于本能的模仿是教育过程的基础。

不管成人是否意识到或同意,儿童总是在模仿他们的行为。

模仿是教育的本质。

忽视了教育的成心识性和社会性。

4、劳动起源说(批判生物起源和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XXX、XXX、XXX、XXX主要头脑:①教育是人所特有的成心识的举动;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递经验的途径;③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中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新修)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新修)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新修)《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绪论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问题,揭示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和探讨教育价值、教育艺术的学科。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探讨教育的价值和教育的艺术,它不同于教育方针、政策,也不同于教育经验汇编。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

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1776—1787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曾先后4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

他提出教育的任务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

1908年,另一名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这种教育学说为杜威所创立,其代表著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1939年,苏联出版了以凯洛夫为总主编的《教育学》。

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1930年,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知识点绪论教育与教育学本章考核目标1,了解:教育的词源;当代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学习教育学的意义2,识记,广义和狭义的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外教育家们的代表性教育著作及其核心观点。

3,理解;构成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提出的主要教育学原则。

本章知识点结构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的分化阶段段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阶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育的创立阶段教育的概念知识点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构成学校教育活动的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知识点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具体参见本章知识点表格)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具体参照本章知识点表格一、三)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具体参照本章知识点表格二)创立阶段的中外教育家及其著作(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裴斯特洛齐、赫尔巴特与杜威)三、教育学的分化阶段(具体参照本章知识点表格二)知识点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形成初步的教育信念和专业精神 2,掌握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3,了解教育历史和思想的主要遗产 4,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知识点表格二:教育学的发展阶段知识点三:孔子的主要观点和思想本章历年真题再现1,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家是()(2005)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老子2,在近代教育史上,主张教育过程心理学化的教育家是()(2006)A卡美纽斯 B卢梭 C裴斯泰洛奇 D康德3,提出发现法是掌握学科结构的最好方法的教育家是()(2007)A赞科夫 B维果斯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4,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的教育家是()(2007)A马克思 B罗杰斯 C杜威 D卢梭5,教学相长原则主要体现的是师生之间的()(2007)A教育关系 B社会关系 C道德关系6,近代西方首倡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教育家是()(2008)A卡美纽斯 B卢梭 C裴斯泰洛奇D赫尔巴特7,据《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全)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有目的地培养人。

广义的教育: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学校教育。

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3.教育媒介: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前苏联】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教育的形态:1.按教育系统自身标准分——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2.按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3.按教育系统发展历史进程分——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近现代社会教育原始社会教育——特征: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有关;主要方式为言传身教和有意识模仿学习。

古代社会教育——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古代中国:夏代——出现学校教育形态;西周——“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私学,儒墨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科举制度,“六学二馆”;宋代——“四书五经”,“学而仕则优”;明代——八股文;清代——清光绪31年(1905),科举制度被废.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佛脚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代希腊、罗马:欧洲奴隶社会——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欧洲封建社会——教会教育、骑士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德育原则、方法
1.德育原则:教材中的第4、5、6原则。

2.德育的途径
3.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
法、品德评价法
第四节德育模式(略)
注:此稿为教研室集体备课初稿,未列出的知识点请各位老师自行酌情处理。

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以期完善此稿。

参考教材:《教育学基础》,丁锦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版
2012.2 教育学教研室
教案基本要求(以章或节为单位):
课题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过程、复习思考题、参考文献、课后评价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