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经济改革ppt13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俄国的改革》教育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俄国的改革》教育教学课件

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1856年4月亚历山大 二世 材料二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 材料三 “诸位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
内容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时间(年) 数量(人)
1861年改革后俄国工人数量变化表
1865年 38.1万
1890年 162万
1898年 300万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内容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天星咂咂嘴,突然想到了什么立刻问:“对了,孩子救出来了么?” 夜四心里明白,王妃说的孩子自然是筱依郡主的孩子。 于是摇摇头道:“还没有,已经加大力度了孩子被千面郎君带走了。” 莫天星点点头,孩子被千面郎君带走就不会有危险,如此莫天星微微放心。 那个千面郎君究竟想要什么,为什么几天了还不出现? 第577章 孩子弄哪了 这几天,夜幽冷都是早出晚归,让莫天星很疑惑。 “你又去哪里了?” 莫天星看着踏着深夜而归的夜幽冷,十分不解。 夜幽冷看着莫天星的眼神,带着浓浓的心疼。 他上前,一把将莫天星楼进自己的怀里。 莫天星这是第二次感觉到他的不安,第一次因为他们之间的误会。 可是这一次,究竟是为了什么? “冷,是不是发生了什么?”莫天星推开夜幽冷不安的怀抱,问道。 夜幽冷看着莫天星的眼神有些闪烁:“没事,星儿夜深了早点睡。” 莫天星哪里肯就这样算了,他强行扳正夜幽冷的脸。 目光直视他问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是不是关于我的事?” 他的星儿向来都是极为聪明,所以明白,就算瞒着也瞒不了多久。 “星儿,为夫一定不会让你有事的。” 莫天星拉着他,再次道:“我们曾经说过,无论什么事都不会再隐瞒对方,无论有什么困难,共同面对,你难道忘了?” 莫天星的话让夜幽冷感到很内疚,总觉得是自己没有保护好她的小女人。 夜幽冷再次紧紧搂住他的小媳妇,这几天他压抑的很难受。 将头埋在莫天星的玉白勃颈内,不停的重复着一句话:“对不起,对不起……” 听得莫天星心都揪了起来:“冷,不要说了你告诉我究竟怎么了?” “星儿,你中了蛊。” 莫天星眉头皱起:“他来找你了?” “嗯,为夫把他关起来了。” “孩子呢?” 夜幽冷有种想狠狠敲莫天星脑袋的冲动:“都什么时候了,你竟然还想着孩子。” 莫天星一本正经道:“孩子可是我哥的,我当然惦记了。” 夜幽冷无奈,只能给莫天星披上厚厚的披风,拉着她一起出门了。 马车是往城外赶去的,大约一个时辰终于到达目的地。 是夜幽冷的私牢,怪不得千面郎君这么几天都不来找自己,原来是自己丈夫两人抓起来了。 莫天星刚刚进入关押千面郎君的地牢,就有人值夜的人殷勤的打开牢门。 “亏你还睡的着,真是没心没肺。”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共55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共55张PPT)
在这场论争中,布哈林失败,其观点被定性为“右倾投降主义” “复辟资本主义”, 他被开除出政治局。
三、斯大林体制的建立
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
客观原因: 帝国主义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国内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 长期实行专制主义的历史文化传统
主观原因 斯大林个人因素和国内的政治斗争。
工业化建设热潮
战争即将爆发,所以 必须尽早实现工业化
大中工业一律收归国 有;高度集中的管理 体制。
中小企业出租或私营,外 资开发矿产资源。扩大地 方和企业自主权。
取消自由贸易 和商品买卖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买卖
普通义务劳动,实 物配给。
按劳分配
3、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管理方法、手段 高度集中,行政管理。——战时主义政策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
从材料可看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还引发了什么危机?
引发政治危机,农民和士兵与政府的矛盾尖锐
阶段小结:
列宁在革命成果巩固后,想在落后的生产力水 平基础上,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设定的“科学社会 主义”蓝图,构建取消商品流通,高度集中的社会 主义公有制,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 渡到社会主义阶段。
但是这个忽视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原理 的决定是错误的,这个探索是失败的。这就要求以 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要重新确立一个新的政策, 采取一个向社会主义阶段过渡的新方法。而这个政 策必须符合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928 年-1932年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 1933年-1937年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 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2、 经 济


形 成 过
政 治

1、1925年,苏联提出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 针,优先发展重工业,进行三个“ 五年计划”的 建设。国民经济建设由中央统一制定计划、配置资 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起来。 2、1926—1932年,实行农业 “全盘集体化”, 把农业纳入计划经济轨道。

第17课_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17课_苏联的经济改革

材料3
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的调查:
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
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 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
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人员的占85%
政治: 体制僵化、官僚主义、民族矛盾尖锐
材料4 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 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苏 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5位下降至居世界第 18位。民用工业品技术非常落后,质量低劣。工业生 产中浪费惊人,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不断下降,农业 生产长期落后。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措施
工业(侧重点):推行新经济体制(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 业自主权) 农业:①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②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 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③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2.评价
材料一: 1975年社会总产值比1960年增长2.8倍。 1965-1975年间,年发电量和石油产量翻一番, 钢产量增长1.5倍,汽车的年产量增长三倍多。九 五期间,谷物产量从1.3亿吨增长到1.8亿吨,肉 类从930万吨为1400万吨。
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
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
社会主义经
济改革阶段
1.(09广东文基,34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 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 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 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 A. 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B. 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 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 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苏联经济改革的启示
1.在保障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 部的调整,以促进社会主义制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2.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 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苏联模式与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与新经济政策

a
7
五 、需全面评价苏联模式
全面地评价苏联模式的历史:
2 苏联模式同苏联解体的关系:
3 实事求是地看待苏联模式,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前 提:
a
8
在经济上,表现为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和高度集中
的经济体制;在政治上,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从今天的认 识水平和历史环境出发来加以判断,很可能会对苏联模式加以 全盘否定,但当时的苏联处于战后经济的恢复时期,苏联模式 的积极作用是比较明显的,特别是它给当时苏联重工业带来了 前所未有的发展,使其成为可以与美国抗争的国家,维护了社 会主义阵营。因此,我们必须从苏联当时所处的内外环境和历
正如列宁指出的:“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一切民族 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 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a 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14 的特点。
谢 谢!
a
15
追求现代化
对外开放
经济发展
a
13
结语
总之,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和任何一种模式,一 经形成便可以一劳永逸。任何理论和模式都要 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发展和创新。同样 ‘社会主 义’ 也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 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苏联模式只是 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社会主义本身并没有 一种固定的模式。”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并不 是唯一的,而是多样性的,每个民族都应该找 到一条与本国实际相符合的社会主义道路,这 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
原因: 1、 前苏联模式自身弊病的发展
2、前苏联模式的失败,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 人具有重要的关系
3、劳动者阶级的民主政
治制度的缺失
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第39课 苏联改革和苏东剧变 (课件教案素材)

第39课 苏联改革和苏东剧变 (课件教案素材)

(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 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 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 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
黑白 毁誉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前期改革(60年代)
经济管理体制发生一些变化
措施: 经济改革重点放在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
政治改革
背景 措施
斯大林模式--个人崇拜严重, 社会主义民主遭到严重破 提出反对个人崇拜, 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 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
你如何看待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
要一分为二.客观地评价人物和历史事 主义早期建设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领 卓著,不能因其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 鲁晓夫的做法是错误的。
拓展提高
已 消 失 的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国名 苏联 匈牙利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 南斯拉夫 蒙古人民共和国
存 1922 1949 1947 1946 1944 1919 1946 1946 1945 1924
已 消 失 的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赫鲁晓 号的形
赫鲁晓夫执政初期,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也为了实现 超越美国的梦想,他实行了全国规模的生产大跃进。梁赞州 领导人拉里奥诺夫为了升官,承诺本州向政府上交的肉产品 从1958年的4.8万吨增加到1959年的15万吨。任何心智健全 的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是,赫鲁晓夫为了鼓舞士气 ,认可了他的计划。最后,拉里奥诺夫不惜以动用暴力手段 不准州内百姓消费任何肉食、从邻近州武装抢购肉类、全州 动员投入到“为牛肉而战斗”的疯狂行列中去,才算勉强完 成了15万吨牛肉上交的政治任务。拉里奥诺夫当然成了苏联 的英雄,被授予列宁勋章。但是,他面临的光荣使命是,第 二年要完成30万吨牛肉的上交任务。他只好开枪自杀。

第1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ppt

第1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ppt
2.从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两极格局的演变时期 表现为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为美苏争霸所代替; 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极格局的解体时期 表现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多米诺骨牌倒下的第一张:波兰
团结工会领导 人瓦文萨
东欧剧变:西方社会也称为1989年革命,指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 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 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剧变最先在波兰出现, 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 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这个事 件以苏联解体告终,一般被认为标志着冷战的结 束。苏东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的政治体制和社 会性质发生改变。
一、东欧剧变
时间:1989年下半年起
“民主社会主义”:理论上:宣扬多元性,主张放弃 统一的世界观,自称既接受人道主义的启示,又发端 于宗教原则,也不拒绝马克思主义,实质是否认马克 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政治上:主张联合专政,认为资 本主义国家阶级关系已发生根本变化,否认阶级和阶 级斗争,主张多党制,工人阶级要通过议会多数掌握 国家权力,建立一个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 的社会;经济:主张建立“混合经济”,即合作制和 私有制、计划经济和自由竞争相结合,反对消灭私有 制,主张实行国家干预和计划化,逐步扩大国有化; 认为通过改良和科技革命,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就 会自动改造为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具有两面 性,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要求 变革的某些愿望,但同时也不主张执行暴力革命与阶 级革命的斗争策略。
A、东亚 B、非洲
C、西欧 D、东欧
真题回放
(2012· 山东泰安)
56.引发“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等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 是( )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PPT课件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PPT课件

你怎样看待赫鲁 赫鲁晓夫秘密报 晓夫批判个人崇拜? 告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赫鲁晓夫改革
1.改革的背景 2.改革的内容 ①政治上 ②经济上 赫鲁晓夫经济领域的改革在哪些 部门展开?分别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成效如何?为什么?
赫鲁晓夫试图 改革农业,1954 年开始在西伯利亚 等自然条件恶劣的 地区开垦荒地,建 立大量的集体农庄。 这幅航空照片拍摄 的就是这样一个集 体农庄。
第12课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二、匈牙利改革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1.改革的背景
赫鲁晓夫 是在什么背景 下开始改革的?
赫鲁晓夫 (1894—1971年)
一、赫鲁晓夫改革
1.改革的背景 2.改革的内容 ①政治上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政治上 的弊端主要有哪些?对此,赫鲁晓夫进 行了怎样的改革?
1968年苏军坦克驶上布拉格街头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戈尔巴乔夫上台 夫对内改革时 背景下开始改 首先重点在哪 革的? 方面?效果如 何?为什么会 这样? 戈尔巴乔夫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戈尔巴乔夫上台及改革背景 2.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3.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谁能说说 戈尔巴乔 戈尔巴乔夫的 夫 在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根 改革上提出了 本变革”的含 什么“新思 意?这意味着 维”? 什么?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戈尔巴乔夫上台及改革背景 2.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3.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4.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
你如何看待 所谓 “新思 戈尔巴乔夫的 维外交”的主要 “新思维外交” ? 内容是什么? 如此下去,苏联 会是什么情况呢?
戈尔巴乔夫
里根和戈尔巴乔夫于1987年签 订《华盛顿条约》,结束了双方在 中程导弹上的军备竞赛。

2020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3单元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32张PPT)

2020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3单元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32张PPT)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标要求
核心提要
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 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
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战争共产主义政策
粮食税
前两个五年计划
集体农庄
合 作 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 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 划的目的是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 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 金来源。实行集体化……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 过管理手段来控制农庄的剩余产品。
A.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符合苏俄实际 B.斯大林模式有其积极作用 C.斯大林借鉴了罗斯福新政 D.《全国工业复兴法》起到积极作用
11.“苏联的领袖们并没有像罗曼·罗兰期待的那 样,及时发现和纠正包括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在内的一些 政策弊端,以至于积重难返,丧失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 我完善的机会。”苏联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些政策 弊端”不包括( C )
答:苏联在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公民的自由权 利得不到保障,法治不健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重视重工业的发展,轻视农业和轻工业 的发展,经济结构不合理;轻视民生,人民生活得不到 保障。文化上,教育和文化传媒受到政府的控制。即时训练1.某同学在搜索引擎中输入“1921 年”“苏
A.形成斯大林模式
B.推广玉米种植
C.实行余粮收集制
D.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3.“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 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 和方式。”列宁为实践这一观点采取的措施是( B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D.制定新宪法

苏东剧变和苏联解体ppt课件

苏东剧变和苏联解体ppt课件
(1)要始终将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维护社会 的安定团结。 (2)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3)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抵制 西方的“和平演变”。
给我国最大的启示:要根据本国国情 建社会主义。
14
东欧剧变 的实质:
东欧各国的社 会制度发生了 根本性变化
12
苏联解体的原因。
(1)根本原因:苏联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实行错误改革 路线、方针、政策。 (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 演变”。 总之,苏联解体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高度集中 的经济政治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妨碍 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13
戈尔巴乔夫改革有哪些 经验教训?(P102自测)
斯 大 林 模 式
赫鲁晓夫
小修小补
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 经济基础日趋衰弱,难以 支撑沉重的军事负担,使 得综合国力逐渐衰退,社 会矛盾不断积聚。 2
1985年,戈尔巴乔 夫担任新一代 苏共中央总书记。
背景:长期的争霸,国民经济 军事化,,导致经济日益衰退 与恶化,为维持苏联世界大国 地位而需要改革。
为什么说独联体不是 一个国家?
独联体的性质不是国家,而是一个独立国家 的联合体。是在互相承认和尊重国家主权、 平等、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上建立的。
11
苏联解体对世界局势产生 了哪些影响?
以美苏两极对峙为主要支撑的雅尔 3、影响: 塔体系宣告结束,两极格局瓦解。 “冷战”结束,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为基 本特征的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两极格 局被打破,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出现。
8.19事件
7
俄 罗 斯 联 邦 总 统 鲍 里 斯 叶 利 钦
叶利钦站在被包围的俄罗斯 议会大厦外面一辆坦克顶上演说。

第2课 俄国的改革【课件】

第2课 俄国的改革【课件】
根据材料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材料一: 19世纪初,俄国已有少数手工工场开始使用蒸汽机;
30年代起开始大量进口机器,一部分手工工场逐渐转变为现代工
厂;到50年代末,俄国出现了自己的机器制造业。蒸汽做动力的
轮船也从30年代起开始航行。1837年俄国修筑了从彼得堡至沙
影响:②俄国成为了欧洲强国,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彼得一世改革有何消极影响?
材料:“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 的农奴” 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 240多个手工 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不过, 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消极影响: 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 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1400
1176次
1200
农 1000 奴 800 暴 600 动 400
200
86次
90次
126次
0
1858 1859 1860 1861
在19世纪上半期,农奴骚动此起彼伏,有1000多次。 沙皇政府惊呼:农奴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
(2)政治: 农奴频繁暴动威胁沙皇统治
(3)军事(直接原因)
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消极:强化了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制度;走上了对外扩张 的道路。
农 时间 1861 原因 根本原因 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制 主持 亚历山
直接原因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改 者 大二世
革 目的 摆脱农奴制危机, 主要内容 解放农奴.
维护统治
赎买份地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 历史地位 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
牛津大学(17世纪)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课件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课件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工业 中央放权,企业小权
承认职企,调动生产
种植玉米的面积从1954 年的430万顷扩大到1962年 的3700万顷。扩种玉米对畜 牧业有促进作用。但是,由 于许多地方的气候不宜种玉 米,产量很低。有些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 米结不了穗。还有些地区因扩种玉米影响了 小麦生产。扩种玉米的计划最终失败了。
2、内容: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内容 问 题

济 政 治
重点:用经济 管理方法代替行政 命令(实质:承认 市场对经济的调节 作用)
1.缺少宏观决策和 相应的配套措施 2.继续优先发展重 工业 局势失控 苏联解体
作为改革的重点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1991年)
1、背景:
2、内容: 3、结果及影响:失败苏联解体
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
• 1、根本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正确认识苏联 的国情,斯大林模式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相适应的客观规律; • 2、重要原因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 领导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斯大林模式进 行根本改革,只是修修补补; • 3、重要原因2:没有进行高度的理论创新,建 设社会主义时犯了“左倾”冒进的错误; • 4、重要原因3:苏联没有正确处理经济比例关 系,美苏军备竞赛更极大消耗了苏联薄弱的经 济实力; • 5、外部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颠覆;
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年,是324亿美元,
1979年则高达1480亿美元。
过渡人物(1982-1985年)
1、安德罗波夫(1982年11月13日-1984年 2月9日)
2、契尔年科(1984年2月13日-1985年 3月10日)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1991年)
1、背景: 社会、经济、人民生活水平

第4单元 第13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经济改革课件 岳麓版必修2 新课标

第4单元 第13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经济改革课件 岳麓版必修2 新课标

【剖析】赫鲁晓夫的改革就早过勃列日涅夫改革, 所以A项是错误的;他的改革不仅仅只局限于农业, 还包括工业;他的改革虽然最终失败,但也曾极大 地增强了苏联的综合国力,所以C、D两项说法错 误。
4.评价: (1)战争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2)保证了战争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超过了战时需要,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引发严 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 1.时间:1921年3月。 2.背景: (1)内战已经结束。 (2)苏俄经济濒临崩溃。 (3)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3.内容: (1)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允许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恢复私人经济。 (3)允许自由贸易。 4.作用: (1)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得到工农支持,恢复了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课标要求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 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 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 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 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 中的经验教训。
课标理解 掌握俄国实行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并能加以比较,进行恰当 地评价。 掌握“斯大林模式” 的主要内容,能概述其积 极作用和局限之处。
三、斯大林体制 1.时间:1936年。 2.背景: (1)苏联面临着险恶的国际形势。 (2)苏联重工业基础薄弱。 (3)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 3.内容: (1)实行单一公有制。 (2)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3)实行指令性经济计划。 (4)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4.作用: (1)利: ①国家能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国的资源; ②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量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 二位。 (2)弊: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落后; 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慢; ③地方与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 5.影响: 二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斯大林经济模式。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PPT课件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PPT课件




我们在改革中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了正 确的对策,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等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年经典名言 1、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3、在你内心深处,还有无穷的潜力,有一天当你回首看时,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真的。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5、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6、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7、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8、千万别迷恋网络游戏,要玩就玩好人生这场大游戏。 9、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10、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其实,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11、没有压力的生活就会空虚;没有压力的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压力的生命就会黯淡。 12、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邹韬奋 13、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14、我们总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15、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6、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夜深人静,问问自己,将来的打算,并朝着那个方向去实现。而不是无所事事和做一些无谓的事。 1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19、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爱迪生 20、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21、不要因为自己还年轻,用健康去换去金钱,等到老了,才明白金钱却换不来健康。 2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烦恼都是自己内心制造的。 23、命运负责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 24、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25、成功,往往住在失败的隔壁! 26、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27、人生是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28、伟大的事业不是靠力气、速度和身体的敏捷完成的,而是靠性格、意志和知识的力量完成的。 29、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30、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中,必须排除一切干扰,特别是要看清那些美丽的诱惑。 31、激情,这是鼓满船帆的风。风有时会把船帆吹断;但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行。 32、滴水穿石不是靠力,而是因为不舍昼夜。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 课件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 课件课件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9世纪晚期在东斯拉夫 人活动区域形成基辅罗斯等早期国家。13世纪上半叶,该地区 被蒙古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崛起,并 逐渐兼并其他公国,到16世纪初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伊凡 四世执政时期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了专制统治。
黑海
地跨欧亚的大帝国
俄国和瑞典争夺波罗的海的入海口
扩张后的俄国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是1703 年5月彼得一世在涅瓦 河的一个小岛上建立 的城堡,1712年,圣 彼得堡成为俄国的首 都。1914年,更名为 彼得格勒。1924年列 宁逝世后,将市名改 为列宁格勒。1991年 苏联解体后,经市民 投票,恢复圣彼得堡 的旧名。
材料二:由于统治阶级实行的这次改革是很不彻底 的,……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局广大限劳:动群农众奴仍制然缺的乏残基本余的仍民主然权存利在。沙,皇影俄国响的 着近代俄化国步伐经依济然与沉重社而会缓慢的。发展。
二、废除农奴制(1861年农奴制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 审查改革方案时说:
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日益恶化,俄国的农民运
动近英风三起百美云次法涌 农。 民等据 暴欧统 动计。美,1各85国8-1资860本年间主,义全国进共一发生步了
材发料三展:;沙俄俄为国了打农开黑奴海制通向盛地行中海,严重制约
的此着出举海触资口动本了,英1主8法53义两年国,经在俄地济国中悍的海然的发发利动展益战。争。。俄国与西 俄欧国以各及国英法的在差克里距木日半岛渐进行扩克大里米。
改革内容(全盘西化)
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 生活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 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 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 创办报纸 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41张PPT习题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41张PPT习题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A.片面追求集体化的速度
B.违背了农民自愿原则
C.挫伤了农民劳动积极性
D.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4.(2020·湖南衡阳)苏联钢产量由 1928 年的 430 万吨, 增加到 1940 年的 1 830 万吨。1928—1937 年,建成大 型企业 6 000 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 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 B )
2.列宁认为:“在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家里,我们必须 采取从经济上满足农民要求的办法,采取尽量多的措 施来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为了满足农民的需求, 1921 年,列宁推行( B )
A.余粮收集制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种植玉米运动
3.“1920 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 13.8%。”为 摆脱这一困境,苏维埃政府( D )
12.“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 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出苏 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 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 的支持和拥护。”“这种体制”是指( B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市场经济体制
时间
农业集
苏联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同时,政府
体化
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 过程
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
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形成时间
1936 年,新宪法的颁布
苏联 模式
特征 评价
高度集中的__计__划__经_济__体__制_______和 高度集权的_政__治__体__制_____ (1)促进了苏联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 展;(2)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3)成为经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共29张PPT)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共29张PPT)

1932年,美国的失业人数达 到1100万。据《幸福》杂志估计, 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没有任何 收入,许多人活活饿死,活着的 人也处境困难。
田纳西水利工程为近500
国家通万人过提投供资工新作建机大会量公共 工程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新政期间新建了65%的学校, 35%的医院,10%的公路, 近500个飞机场等等。
——《大国崛起》 “二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等,虽然发展模式各不 相同,但政府干预都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
——岳麓版必修二
2、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开创了资本主义国 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政的影响:
资本主义制度中的挥之不去的幽灵 ——经济危机
(1)根据材料一,概述哈默在苏俄投资经营的有利条件。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依据材料二,谈谈罗斯福所说的 “新应用”指的是什么?
新应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3)从材料一、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苏联和美国对经济体制调整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
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郁金香价格炒高; 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贿赂政府以股票换取国债,股价虚高; 1837年——美国金融恐慌,第二合众国银行以票据维护自身稳定;
11局9902限79年-性1— 9:3—3年美—国—银美行国业股危市机崩,盘银,行资贷本款主大义量世押界在经股济市大和危债机券;; 2新0世政纪是7在0年维代护初资—本—主主要义资制本度主前义提国下家经做济出危的机政,策通调货膨整胀,;没有改变 11资9989本74年-主1— 9义9—5的年“本—黑质—色,墨星西无期哥一法金”解融,决危中美机东国,局震社势撼紧会全张的球,根;华本尔矛街盾出现。崩溃;

苏联的崛起 课件(34张ppt)

苏联的崛起 课件(34张ppt)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B.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C.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 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
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利弊)
(小组交流,思想碰撞)
利: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
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这种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
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 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2016·四川雅安)12.“在那个时代,
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
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
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
起。”材料中的“创造”在历史上被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

◆(2016·湖南邵阳)18.下列关于二十世 纪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中,
——斯大林
一、理想与成就
为做到这一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 施?
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制定五年计划, 农业集体化
——苏联建设的成就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苏联 增长 660% 德国 增长 31% 美国 增长 20% 英国 增长 13% 法国 不到 7%
思考:苏联短时期取得巨大的成就说明了 什么?
一、理想与成就
c A.十月革命的国内意义
B.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实际效果
b A.列宁时期
B.斯大林时期
C.叶利钦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
◆(2016·广西梧州)13.2016年是我国 实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开局年。我
国政府以“五年计划’作为经济发展的规 划是受到

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3课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资料

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13课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资料

5.东欧剧变后实现统一的国家是( A) A.德国 B.朝鲜 C.南斯拉夫 D.捷克斯洛伐克 6.东西方冷战结束的标志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海湾战争 C.南斯拉夫内战的结束 D.独联体成立 7、80年代至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D( ) 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 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 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验 ④社会主义 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东欧剧变的背景有( C ) 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②东欧国家普遍外债 负担沉重 ③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④改革出现失误 ⑤苏联放松了对 东欧国家的控制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带来了哪些经验教训?
改革必须结合本国国情,制定恰当的政策; 社会主义改革必须保证社会主义方向,循序渐进,首先保持 稳定,不能盲目变革。
当堂训练
一、选择题
1.东欧剧变开始于 (B)
A.1985年上半年
B.1989年下半年
C.1990年
D.1991年
2.引发”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动 荡不安
东 欧
内涵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 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国家名称也改变了的一系列事件

变 时间
1989—1990年
原因
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 “和平演变”的严重影响
实质
东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社会主义制度。
——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 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方式进行 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1/4,背上沉重 的包袱。同时四处伸手,加重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还在 1979年入侵阿富汗,其形象大损,同时每年还要花掉几 十亿卢布。
俄国历史上靠扩张起家,民族众多,但各民族发展 极不平衡。无论是沙皇,还是苏联都对少数民族实行同 化的高压政策。斯大林时期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 造成很多问题。斯大林之后,高压政策被怀柔政策所取 代,民族问题日益显露,地方民族主义倾向日益明显。
赫鲁晓夫同肯尼迪握手会面,希望和平共处。他让苏联走向世界。
苏 联 宇 航 员 加 加 林
改革虽然纠正了斯大林体制的某些弊端, 促进了苏联社会的“解冻”和进步,在建立超 级强国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步子,但是在解决苏 联社会的实质问题上,并没有取得进展。赫鲁 晓夫用以改革斯大林体制的武器仍是斯大林的 思想理论。这是他改革的根本失误。改革并没 有为俄国历史的健康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路,因 而也就未能避免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某种倒退和 停滞乃至后来的苏联解体。
──尼克松
1913—1955年俄国和苏联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 料(甲类)和消费资料(乙类)所占比例:
——《苏联国民经济》第52页
项目 洲际导弹 潜射导弹 战略轰炸机 核弹头 现役武装部队 坦克 战术飞机 水面战舰
苏美军事竞赛情况表
年份 1968 1978 1968 1978 1968 1978 1968 1978 1968 1978 1968 1978 1968 1978 1968 1978
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的调查显示: 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只占4%; 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只占7%; 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
而认为仅仅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竟 高达85%。
没有根除斯大林体制弊端 理论、目标脱离实际 个人主观因素
赫鲁晓夫性格急噪、喜怒无常,被称为“鲁莽的改革者”。
解析与探究 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
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 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 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
……他对斯大林时期的许多阴暗面持否定态 度,结束了警察恐怖,释放了数百万政治犯, 为近2000万人恢复了名誉。这件事是难能可 贵的。人们不得不承认,在赫鲁晓夫当政时, “日子确实比斯大林时代轻松”。
时间:1961年
4.
当量:1亿吨TNT炸药
5.
备注:
6. 1945年广岛原子弹爆炸威力约为1.4-1.7万吨TNT炸 药;
1954年美国爆炸了一颗当量达2500万吨的氢弹
1954年6月27日,苏联科学家建成世 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邮票)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 个人造地球卫星已经制成由 苏联发射成功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跟着《时代》的脚步,重新审视苏联的改革……
RUSSIA THE NEW DIRECTION 俄国,(指苏联) 新的方向
《时代》1958年度人物
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 但(他)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赫鲁晓夫(经济)改革概况
掘 措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Moscow’s New Boss
Younger, Smoother And Probably Formidable
欠账的是别人,还钱的是他。
没有一个人可以搞垮一个国家,能搞 垮一个国家的只是制度本身。
苏联挡住了德军,却挡不住可口可乐。
……
H-bomb
1. 氢弹
2. 赫鲁晓夫炸弹
3.
改革前期取得一些成效,苏联的军事实力明 显增强,达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
8
600
7
500
6
400
5
300
1965
1970
4
1961—1965 1966—1970
200
3
100
2
0 工业利润(卢布)
1
0 国民收入年增长率(%)
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增加了苏联的经济负担,国民经济比例
失调日益严重,苏联的轻工业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于西方 国家,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70年 代后期,苏联经济增长开始下降,国家面临新的困境。
美国 1054 1054 656 656 545 432 4300 11000 350 210 8500 10500 5100 4500 360 172
苏联 858 1400 121 1015 155 135 1300 4500 340 440 32400 50000 4000 4600 320 240
墓 施 允许自留地

开垦荒地,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把农业机械卖给农庄
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
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
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守 结 虽有一定的成效,但最终失败 墓果 人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比例太偏(农、轻、重) 体制太僵(行政指令) 拿得太多(国家) 生活太苦(农民、工人) 个人主观因素
the 20th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Soviet Union Corn movement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 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 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最强硬的领袖
……苏联的火箭可以以惊人的准确性找到哈雷彗 星并飞上火星,其宇宙飞船可以遨游太空,但其 汽车却缺乏足够动力,故障频出并且耗油惊人; 许多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 生,以至于苏联人开玩笑说本国生产的电视机应 当送给敌人……”
StartTiHnEg SOUMveMrIT
GorbaLchEeTv’tSurnThAisLbaKck on Lenin
赫鲁晓夫1964年 被赶下台时,气呼呼 地说了句大实话: “你们今天能罢免我, 也多亏了我创建的宽 松民主政治体制!”
赫鲁晓夫的墓碑—— 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 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 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
勃列日涅夫得到拥护 《时代》1973年度人物
2006年俄罗斯社会舆论基金会所作的民意调查: 14%的人觉得勃列日涅夫时期是“黄金时代”, 6%的人觉得勃列日涅夫时期是“停滞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