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合集下载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一种临床病症。

它是一种严重的病情,需要及时的急救和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源性休克的急救与处理过程,以匡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并应对这一病症。

一、心源性休克的定义和病因心源性休克是指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一种危重病症。

常见的病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病等。

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心慌、气短、胸痛、出冷汗、面色苍白等。

体征方面,患者常有低血压、快速而弱小的脉搏、冷湿的皮肤等。

三、心源性休克的急救原则1. 确认心源性休克的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结合心电图、血液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

2. 即将采取急救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辅助呼吸、心肺复苏等。

若患者浮现心脏骤停,应即将进行心肺复苏,包括按压胸骨、人工呼吸等。

3. 赋予氧气:通过赋予氧气,提高患者的氧合水平,改善组织器官的灌注。

4.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赋予液体和药物治疗。

常用的静脉通道包括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

5. 赋予液体复苏: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赋予适量的液体复苏,以增加血容量,提高心排血量。

6. 赋予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赋予合适的药物治疗,包括血管活性药物、正性肌力药物等。

7. 及时转运至医院:心源性休克是一种危(wei)险病情,患者应尽快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四、心源性休克的处理过程1. 急救措施:在发现患者浮现心源性休克的症状时,应即将采取急救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辅助呼吸、心肺复苏等。

2. 确定诊断: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如心电图、血液检查等,进行诊断,以确认是否为心源性休克。

3. 赋予氧气:通过赋予氧气,提高患者的氧合水平,改善组织器官的灌注。

4. 建立静脉通道: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赋予液体和药物治疗。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1. 什么是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紧急情况,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血液氧供应不足,从而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

常见原因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脏瓣膜疾病等。

2. 心源性休克的症状和体征有哪些?心源性休克的症状和体征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但常见的表现包括:- 严重的心悸和胸痛- 面色苍白或者灰白- 皮肤湿冷、出汗- 呼吸急促或者浅表- 意识状态改变,如烦躁、混乱或者昏迷- 血压下降- 心率快速或者不规则3. 心源性休克的急救原则是什么?心源性休克的急救原则包括:- 即将识别和确认心源性休克的症状和体征- 即将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让患者保持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尽快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尽快将患者转送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4. 心源性休克的处理方法有哪些?心源性休克的处理方法包括:- 赋予氧气供给,以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赋予液体复苏,以维持血容量- 赋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肾上腺素等,以增加心脏收缩力和心率- 必要时进行电除颤,以纠正心律失常- 必要时进行急诊血管介入手术或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以解除心肌缺血或者梗死5. 心源性休克的预防措施有哪些?心源性休克的预防措施包括:- 积极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如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 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心脏问题- 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饮酒、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 学会应对心脏紧急情况的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及时采取行动6. 心源性休克的预后如何?心源性休克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及时性的急救和治疗等。

若能及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并得到有效治疗,一部份患者的预后是良好的。

然而,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病情,治疗过程中可能浮现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预后。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脏瓣膜病等病情恶化时。

它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而引起的。

心源性休克的处理需要紧急干预,以恢复心脏功能并维持组织器官的灌注。

以下是心源性休克的急救与处理标准格式的文本:一、心源性休克的定义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表现为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足的临床综合征。

二、心源性休克的常见病因1.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心源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进而引起心脏泵血功能丧失。

2. 心肌炎:心肌炎是指心肌发生炎症反应,导致心肌功能受损,进而引发心源性休克。

3. 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病可以导致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使得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发心源性休克。

三、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1. 血压下降:心源性休克患者常伴有明显的低血压,收缩压常降至90mmHg以下。

2. 心率快慢不一: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心率可能快速或缓慢,取决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心脏对休克的反应。

3. 皮肤湿冷:由于组织灌注不足,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皮肤可能出现湿冷的表现。

4. 焦虑、烦躁:心源性休克患者常常伴有焦虑、烦躁等精神状态的改变。

5. 呼吸困难: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心源性休克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四、心源性休克的急救与处理步骤1. 评估患者病情:在急救过程中,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

2. 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可以采取头后仰、下颌提拉等方法。

3. 给予氧气:心源性休克患者常伴有组织缺氧,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以提高氧合能力。

4. 心电监护:进行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的心律及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情况。

5. 快速静脉通路建立: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以便给予液体和药物治疗。

6. 补液:心源性休克患者常伴有低血容量,应迅速补充液体,以提高血液循环容量。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而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病理状态。

在处理心源性休克的过程中,需要紧急采取一系列的急救措施,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源性休克的急救与处理方法。

一、心源性休克的定义与病因心源性休克是指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一种病理状态。

常见的病因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律失常、心肌病等。

心源性休克的主要特征是低血压、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组织缺氧。

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包括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四肢湿冷、心率快而弱、尿量减少等。

患者常有呼吸困难、胸痛、意识障碍等症状。

三、心源性休克的急救与处理方法1. 确认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体征,结合心电图、血液检查等辅助检查手段,确诊心源性休克。

2. 立即保证通畅的呼吸道:将患者放置在平躺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需要可进行人工气道置入。

3. 维持循环稳定: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开始输液治疗,以维持循环稳定。

常用的液体包括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等。

4. 给予氧气:给予患者氧气吸入,以改善组织氧合情况。

5. 心脏复苏:如患者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脏复苏,包括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等措施。

6.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正性肌力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进行治疗。

7. 寻找病因并积极治疗:在急救过程中,要积极寻找导致心源性休克的病因,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8. 监测和支持其他器官功能:在处理心源性休克的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尿量等指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持其他器官功能。

9.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急救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0. 进一步治疗和康复:在急救阶段结束后,患者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和康复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心脏康复运动等。

四、心源性休克的预防措施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饮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可以降低心源性休克的风险。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一、背景介绍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肌炎等疾病引起的心功能衰竭。

其特点是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减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救治。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源性休克的急救与处理方法。

二、心源性休克的症状和体征1. 症状:- 呼吸困难,表现为气促、喘息等。

- 意识障碍,可能出现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状。

- 皮肤苍白或发绀,由于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导致。

- 出冷汗,常见于心源性休克患者。

- 心悸、胸闷等心脏相关症状。

2. 体征:- 血压下降,可能出现低血压。

- 心率增快,常见于心脏代偿反应。

- 心音减弱,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导致。

- 颈静脉怒张,反映心脏前负荷增加。

三、心源性休克的急救步骤1. 确认心源性休克: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病史和心电图等检查结果,初步判断是否为心源性休克。

2. 稳定患者病情:- 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可采取头后仰、下颌提拉等方法。

- 维持循环稳定,保持患者体位平卧,避免突然变动。

- 给予氧气吸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3.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以便给予药物治疗和输液。

4. 给予补液和药物治疗:- 补液: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量的液体补充,以维持循环稳定。

- 血管活性药物: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以增加心脏收缩力和心排血量。

- 抗凝治疗:在心源性休克患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情况下,可考虑给予抗凝治疗。

5. 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措施。

四、心源性休克的处理注意事项1. 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皮肤颜色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心电监测: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应进行心电监测,以及时发现、评估和处理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3. 处理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患者常伴有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等,应及时进行除颤或药物治疗。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一、背景介绍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全身组织灌注不足的一种严重病情。

它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等疾病。

心源性休克的处理需要紧急救治,以拯救患者的生命。

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1. 血压下降:患者的收缩压往往低于90mmHg,伴有心率加快。

2. 皮肤湿冷:由于全身组织灌注不足,患者的皮肤呈现湿冷的状态。

3. 神志改变:患者可能浮现意识含糊、烦躁不安等症状。

4. 心率异常:心源性休克时,患者的心率往往快速而不规则。

5. 呼吸难点: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受损,患者可能浮现呼吸难点的症状。

三、心源性休克的急救原则1. 快速评估:在发现疑似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后,应即将进行快速评估,包括测量血压、心率、呼吸、皮肤状态等。

2. 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可采取头后仰、下颌提拉等方法。

3. 赋予氧气:心源性休克患者往往伴有低氧血症,应及时赋予氧气吸入。

4.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通过静脉通道赋予液体和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的循环状态。

5. 赋予液体复苏:在建立静脉通道后,应迅速赋予液体复苏,以增加患者的血容量。

6.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肾上腺素等。

7. 寻觅病因并治疗:在稳定患者的循环状态后,应尽快寻觅心源性休克的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四、心源性休克的处理注意事项1. 心电监护:对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等情况。

2. 监测尿量:监测患者的尿量,以评估患者的肾脏灌注情况。

3. 注意体位:将患者置于半卧位,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

4. 注意体温调节:心源性休克患者常伴有体温下降,应及时进行体温调节,防止低体温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5. 密切观察:对心源性休克患者应进行密切观察,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尿量等指标的监测,以及患者的意识状态等。

五、心源性休克的预后与康复心源性休克的预后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早期救治的及时性以及病因的治疗等因素有关。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引言概述: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指心脏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和氧气到身体各部位,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及时的急救和处理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心源性休克的急救与处理方法。

一、早期识别症状1.1 心绞痛心绞痛是心源性休克的常见症状,患者会感到胸部压迫性疼痛,常伴有胸闷、气促等症状。

1.2 心悸和心律不齐心源性休克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和心律不齐的症状,这是心脏供血不足的表现。

1.3 皮肤苍白和出冷汗由于心脏无法有效泵血,患者的皮肤可能会变得苍白,同时出现冷汗,这是心源性休克的常见表现。

二、紧急急救措施2.1 呼叫急救车一旦发现有人出现心源性休克的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请求医护人员前来救治。

2.2 给予氧气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可以给患者吸氧气,以提高血氧水平。

2.3 保持患者平卧心源性休克患者应保持平卧位,避免过度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三、院内治疗方法3.1 心电监护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心电监护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时监测心律变化,及时处理心律失常。

3.2 静脉输液通过静脉输液给予患者血管扩张剂、血管活性药物等,以帮助心脏更好地泵血。

3.3 心脏起搏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心脏起搏治疗,以维持心律稳定。

四、手术治疗方法4.1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如果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的,可以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以恢复心脏供血。

4.2 心脏搭桥手术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心脏搭桥手术,修复心脏血管,改善心脏供血。

4.3 心脏移植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患者的心脏功能无法恢复,可能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五、康复与预防5.1 康复治疗心源性休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支持等,以恢复身体功能。

5.2 生活方式改变患者需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预防心源性休克的再次发作。

5.3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时发现心脏问题,采取措施预防心源性休克的发生。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引言概述: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症,常见于心脏病患者。

它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所引起的。

及时的急救与处理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识别心源性休克、急救前的准备、急救过程和后续处理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识别心源性休克1.1 心源性休克的症状心源性休克的症状包括严重的心悸、胸痛、气短、头晕、乏力等。

患者可能浮现皮肤苍白、湿冷、四肢发绀等表现。

此外,心脏监测仪器的监测数据也是判断心源性休克的重要依据。

1.2 心源性休克的原因心源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心肌梗死,但也可以由其他心脏病症,如心肌炎、心肌病等引起。

此外,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变、心包填塞等也可能导致心源性休克的发生。

1.3 心源性休克的危(wei)险性心源性休克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病症,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会迅速恶化。

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二、急救前的准备2.1 心源性休克的监测在急救前,应对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全面的监测。

包括心电图监测、血压监测、氧饱和度监测等,以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和氧合情况。

2.2 心源性休克的诊断在急救前,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详细的病史问询,以确定心源性休克的诊断。

此外,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心肌酶谱、心脏超声等。

2.3 心源性休克的急救设备准备在急救前,应确保急救设备的准备充分。

包括心脏除颤仪、呼吸机、静脉通路等。

同时,医生和护士应接受相关的急救培训,熟悉急救流程和操作技巧。

三、急救过程3.1 心脏复苏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受损,需要进行心脏复苏。

包括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电除颤等。

在急救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电图和心脏监测数据,调整心脏复苏的措施和药物使用。

3.2 液体复苏心源性休克患者常伴有低血容量,需要进行液体复苏。

医生可以通过静脉通路赋予盐水或者胶体溶液,以维持患者的循环血量。

3.3 药物治疗心源性休克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来改善心脏功能和循环血流。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一、任务背景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紧急情况,常见于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炎等疾病。

及时的急救和处理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源性休克的急救与处理标准,以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病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心源性休克的定义与症状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减退或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一种病理状态。

其主要症状包括:1. 血压下降:收缩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65mmHg;2. 心率增快:>100次/分钟;3. 皮肤湿冷、苍白;4. 意识水平改变:烦躁、淡漠或昏迷;5. 尿量减少。

三、心源性休克的急救措施1. 建立静脉通道: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以便给予药物治疗和输液。

2. 给予氧气:高流量给氧,纠正组织缺氧。

3. 维持循环:根据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情况,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血管收缩和心率控制。

4. 心肺复苏:如患者出现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5. 寻找病因:及时寻找心源性休克的病因,例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四、心源性休克的处理标准1. 血压控制:目标是将收缩压提高至90mmHg以上或平均动脉压提高至65mmHg以上。

2. 心率控制:心率控制在每分钟60-100次为宜,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控制。

3. 液体复苏:根据患者的血容量情况,进行液体复苏,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4. 血液学支持:根据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凝血功能情况,进行相应的输血和凝血因子治疗。

5. 心肌保护:对于心肌梗死引起的心源性休克,应该尽早进行冠脉再通术或溶栓治疗,以恢复心肌血液供应。

6. 病因治疗:根据心源性休克的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例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感染药物等。

7. 监测与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液动力学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心源性休克的预后评估心源性休克的预后与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

预后评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尿量等指标的恢复情况。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而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一种病理状态。

及时的急救和处理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源性休克的急救和处理方法。

一、心源性休克的定义和病因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一种病理状态。

常见的病因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等。

心源性休克的主要特征是低血压、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代谢紊乱。

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1. 血压下降:患者出现低血压,收缩压通常低于90mmHg。

2. 心率加快: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机体通过增加心率来维持心排血量。

3. 皮肤苍白、湿冷:由于组织灌注不足,患者的皮肤呈现苍白、湿冷的表现。

4. 神志改变: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烦躁不安等症状。

5. 呼吸困难:由于心排血量减少,导致组织缺氧,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

三、心源性休克的急救措施1. 确认心源性休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监测指标,如低血压、心率加快、皮肤苍白等,可以初步判断为心源性休克。

但需要注意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休克,如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

2. 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开放,可采用头后仰、下颌推前等方法。

3. 给予氧气:心源性休克患者常伴有组织缺氧,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维持组织氧供。

4. 寻找病因并治疗: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征,寻找导致心源性休克的病因,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 快速补液:心源性休克患者常伴有低血容量,需要快速补液以提高心排血量。

可选择晶体液和胶体液进行补液,但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和心排血量。

6. 正性肌力药物: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来增加心脏收缩力,提高心排血量。

常用的药物包括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

7. 血管活性药物:心源性休克患者常伴有血管扩张,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收缩血管,提高血压。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一、背景介绍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等病情恶化时。

它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全身器官灌注不足而引起的。

心源性休克的处理需要迅速、准确的判断和紧急的干预,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二、心源性休克的症状和体征1. 症状:- 严重的胸痛或不适感- 呼吸困难- 头晕、眩晕- 出冷汗- 恶心、呕吐2. 体征:- 血压下降- 心率增快或减慢- 皮肤苍白或发绀- 意识状态改变三、心源性休克的紧急处理步骤1. 确认心源性休克的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心电图等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有条件,可以进行心肌酶谱、心脏超声等辅助检查。

2. 心肺复苏:在确认心源性休克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包括按压胸骨进行心脏按压、进行人工呼吸等,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3. 给予氧气:将氧气面罩或导管置于患者鼻腔或口腔,给予高浓度的氧气吸入,以增加血氧饱和度。

4. 确保通畅的气道:检查患者的气道通畅情况,如有阻塞或异物,立即清除。

5. 快速静脉通路建立: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以便给予液体和药物。

6. 给予液体复苏: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量的液体复苏,以维持血容量和血压。

7. 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肾上腺素等,以增加心脏泵血功能。

8. 心电监护和治疗:监测患者的心电图,根据需要进行电除颤或药物治疗,以恢复正常的心律和心率。

9. 寻找心源性休克的原因:在处理急救过程中,要寻找心源性休克的原因,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并尽快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四、心源性休克的并发症和预后1. 并发症:-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肺水肿- 脑缺血- 多器官功能衰竭2. 预后:心源性休克的预后与早期的干预和治疗密切相关。

如果能够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建立通畅的气道、给予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等,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五、心源性休克的预防措施1. 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控制危险因素的发展。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炎等疾病引起的心功能衰竭。

及时的急救与处理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心源性休克的急救与处理标准。

一、急救前准备1. 心源性休克的急救需要一个具备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医务人员团队。

确保至少有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在场。

2. 准备急救设备,包括除颤器、氧气、急救药品等。

3. 确保急救环境安全,将患者转移到安静、通风良好的地方。

二、急救过程1. 评估患者状况:快速评估患者的意识、呼吸、循环情况。

检查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

2. 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头后仰、清除口腔分泌物等。

3. 给予氧气:将氧气面罩或鼻导管与氧气瓶连接,给予患者纯氧吸入,提高血氧饱和度。

4. 确认心源性休克: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心电图等,确认患者为心源性休克。

5.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以便给予药物治疗。

6. 给予液体复苏: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指标,给予适量的液体复苏,以改善血液循环。

7. 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肾上腺素等,以增加心脏收缩力和心率。

8. 紧急电除颤:如果患者出现室颤或室速等严重心律失常,立即进行紧急电除颤。

9. 寻找心源性休克的原因:在急救过程中,要尽快寻找心源性休克的原因,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0. 监测患者状况:在急救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急救后处理1. 稳定患者病情:在急救过程中,如果患者的病情得到稳定,应继续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持续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2. 寻找并治疗心源性休克的原因:在急救后,要进一步寻找并治疗心源性休克的原因,如行冠状动脉造影、行心脏电生理检查等。

3. 监测患者病情:在急救后处理过程中,要继续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所引起的。

心源性休克的处理需要紧急而有效的措施,以恢复心脏的泵血功能,保证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源性休克的急救与处理方法。

一、心源性休克的定义和病因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低血压、组织灌注不足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常见的心源性休克病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炎、心包填塞等。

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四肢湿冷、心率快而弱、尿量减少、意识改变等。

患者常有呼吸难点、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心源性休克的急救措施1. 确认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体征,结合心电图、血液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尽快确认心源性休克的诊断。

2. 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可采用头后仰、下颌推前等方法,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者使用呼吸机。

3. 维持循环稳定:即将建立静脉通路,赋予补液、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以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使用血管加压药物、正性肌力药物等。

4. 治疗病因:根据心源性休克的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急性心肌梗死可进行急诊溶栓、介入治疗或者冠脉搭桥手术等。

5. 监测与支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尿量、呼吸等。

必要时进行血气分析、心电图监测等。

同时,赋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

四、心源性休克的处理后注意事项1. 定期复查: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肌酶谱、血气分析等,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2. 康复护理:心源性休克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需要进行康复护理,包括逐渐增加活动量、改善心肺功能、控制病因等。

3. 预防复发:对于有心源性休克病史的患者,应积极预防病情复发。

包括规范用药、定期随访、生活方式改变等。

五、心源性休克的预后与并发症心源性休克的预后与病因、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及时性密切相关。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简介: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脏瓣膜疾病等病情严重的患者。

及时的急救与处理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源性休克的急救与处理方法,包括评估患者状况、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纠正心律失常、补充液体、药物治疗等内容。

一、评估患者状况1.观察患者症状:呼吸困难、胸痛、心慌、出冷汗等。

2.检查患者体征:测量血压、心率、体温、呼吸频率等。

3.了解患者病史:是否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二、稳定患者生命体征1.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头后仰、颈侧位等方法。

2.监测血压和心率:使用血压计和心电监护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3.给予氧气:通过面罩或鼻导管给予氧气,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4%以上。

三、纠正心律失常1.监测心电图:了解患者心律是否正常。

2.根据心电图结果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如心脏按压、电除颤等。

四、补充液体1.静脉通道建立:在患者静脉内建立通道,以便输液。

2.输液: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液体,如生理盐水、血浆等。

五、药物治疗1.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阿托品、利多卡因等。

2.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肾上腺素等。

3.给予抗凝血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

六、观察与监测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

2.监测尿量:了解患者肾功能是否正常。

七、转运与后续处理1.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如救护车、直升机等。

2.将患者转运至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结语:心源性休克的急救与处理需要及时、准确地评估患者状况,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纠正心律失常,补充液体,给予药物治疗等。

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尿量,并及时转运至专科医院。

以上措施的实施需要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和操作,建议在急救过程中与医护人员保持紧密合作,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症,往往威胁患者的生命。

及时的急救与处理对于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源性休克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急救和处理的步骤和方法。

一、心源性休克的定义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全身组织灌注不足,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它通常是心脏疾病的晚期表现,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二、心源性休克的病因1.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心源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它导致了心肌的损伤和功能障碍。

2.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供应以满足身体需要,导致全身器官功能受损。

3. 心律失常:某些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进而引起心源性休克。

4. 心肌炎和心包炎:这些炎症性心脏疾病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心源性休克的发生。

三、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1. 血压下降: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甚至浮现休克状态。

2. 心率改变:心脏泵血功能受损,患者的心率可能加快或者减慢。

3. 皮肤湿冷:由于全身组织灌注不足,患者的皮肤可能变得湿冷,呈现苍白或者发绀。

4. 呼吸难点:心源性休克会导致肺循环受损,患者可能浮现呼吸难点或者急促的呼吸。

5. 意识改变:由于脑部缺血,患者可能浮现意识含糊、昏迷等症状。

四、心源性休克的急救与处理步骤1. 确认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监测结果,医生需要确认患者是否为心源性休克。

2. 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良好的氧气供应。

3.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通过静脉通道赋予液体和药物,以纠正低血容量和改善心脏泵血功能。

4. 赋予液体复苏:根据患者的情况,医生会赋予适当的液体复苏,以纠正低血容量和改善组织灌注。

5. 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根据患者的心脏功能,医生可能会使用正性肌力药物,以增加心脏收缩力和泵血功能。

6. 心电监护和治疗心律失常:对于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医生会进行心电监护,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标题: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引言概述: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常常会导致患者血压急剧下降,心脏供血不足,甚至危及生命。

及时的急救和处理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心源性休克的急救与处理方法。

一、心源性休克的症状与识别1.1 心源性休克的常见症状包括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出冷汗等。

1.2 患者常常会出现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皮肤苍白等体征。

1.3 识别心源性休克的关键在于及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二、心源性休克的急救措施2.1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至关重要。

2.2 给予氧气支持,及时给予氧气可以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

2.3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液体支持,通过静脉通道给予液体支持可以帮助提高血压。

三、心源性休克的处理方法3.1 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及时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必要的。

3.2 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升压药物等,可以帮助提高患者的血压。

3.3 考虑使用心肌营养剂,如硝酸甘油等,可以帮助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

四、心源性休克的监护与观察4.1 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情况。

4.2 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3 定期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五、心源性休克的预防与康复5.1 预防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包括定期体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

5.2 康复阶段的指导,包括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等。

5.3 心理护理,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心理护理同样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结语: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及时的急救与处理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人了解心源性休克的急救与处理方法,提高对心源性休克的认识,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一、概述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等心脏疾病引起的心功能不全。

及时有效的急救与处理对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源性休克的急救与处理标准。

二、急救前准备1. 保证环境安全:将患者转移到肃静、通风良好的地方,确保周围无危(wei)险因素。

2. 快速评估患者状况: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判断是否为心源性休克。

3. 寻觅合适的急救设备:包括监护仪、除颤仪、氧气、静脉通道等。

三、急救步骤1. 确认心源性休克: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进行判断,如有疑问可进行心电图检查。

2. 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可采取头后仰、下颌提拉等方法。

3. 赋予氧气:通过面罩或者鼻导管赋予高浓度氧气,维持患者氧合状态。

4. 建立静脉通道: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赋予药物和液体治疗。

5. 赋予液体复苏: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赋予适量的液体复苏,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6. 赋予血管活性药物: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律等指标,赋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

7. 心电监护与除颤:对于有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并根据需要进行除颤。

8. 进一步处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处理,如冠脉介入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四、注意事项1. 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尿量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及时发现意识改变、神经系统症状等。

3. 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律失常、肺水肿、心源性休克的恶化等。

4. 注意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赋予患者和家属必要的安慰和支持,解答他们的疑惑和耽忧。

五、常见问题解答1. 心源性休克与其他类型的休克有何区别?心源性休克是由心脏疾病引起的心功能不全导致的休克,其特点是低心排血量和组织灌注不足。

与其他类型的休克相比,心源性休克常伴有心脏病的症状和体征,如胸痛、心电图改变等。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引言概述: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心肌梗死、重度心衰等病情严重的患者。

及时的急救与处理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心源性休克的急救与处理,包括早期识别、基础生命支持、药物治疗、机械辅助循环以及后续护理。

一、早期识别:1.1 监测病情:对于怀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应及时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皮肤情况。

1.2 评估病情:通过收集病史、询问症状、进行体格检查等方式,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是否为心源性休克。

1.3 快速诊断:借助心电图、心肌酶谱、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手段,快速确定心源性休克的诊断,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二、基础生命支持:2.1 维持通畅的气道:确保患者气道通畅,采取相应的呼吸支持措施,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

2.2 心肺复苏:根据患者的心律和心率,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以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

2.3 控制出血:心源性休克患者常伴有出血倾向,应及时控制出血,保持血容量稳定。

三、药物治疗:3.1 血管活性药物:通过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提高血压。

3.2 血管扩张药物: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硝普钠等血管扩张药物,降低心脏前负荷和后负荷,减轻心脏负担。

3.3 抗凝治疗: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合并血栓形成的情况,应给予抗凝治疗,预防血栓的进一步形成。

四、机械辅助循环:4.1 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于病情危重的心源性休克患者,可考虑使用ECMO进行机械辅助循环,帮助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4.2 心脏辅助装置:如心脏起搏器、左心辅助装置等,可以提供额外的心脏支持,改善心脏功能。

4.3 血液净化技术:如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液灌流等,可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毒素,改善患者的内环境。

五、后续护理:5.1 密切观察: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指标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常见于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炎等疾病。

它是指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引起全身循环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

心源性休克的及时识别和紧急处理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心源性休克的急救与处理的标准流程。

一、评估患者状况1. 观察患者意识和呼吸状况,确保患者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2. 检查患者的脉搏、血压和心率,评估患者的循环状态。

3. 询问患者是否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了解病情的发展和可能的原因。

二、立即采取急救措施1. 给予患者氧气供应,可以通过面罩或鼻导管给予纯氧。

2. 确保患者的通气道通畅,可通过头后仰、下颌推前等方法进行。

3. 心电监护,连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以便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4. 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按压胸骨和进行人工呼吸。

5. 给予液体复苏,通过静脉输液给予患者液体,以维持循环血容量。

6. 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以增加心脏收缩力和心输出量。

7. 心律失常处理,根据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及时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电复律治疗。

8. 心肌梗死处理,如果心源性休克的原因是心肌梗死,应及时进行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

三、转运与进一步处理1. 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后,尽快将患者转运到医院急诊科或心血管科进行进一步治疗。

2. 在转运过程中,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给予进一步的急救处理。

3. 在医院中,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手术等。

四、预防与康复1. 针对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应加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2. 患者康复期间,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计划,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运动等。

3.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以及定期复查相关生化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总结: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需要及时识别和紧急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引言概述: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病情严重的患者。

及时的急救与处理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心源性休克的急救与处理方法。

正文内容:1. 识别心源性休克的症状与体征1.1 心绞痛:心源性休克患者常伴有剧烈的胸痛,可向左肩、左臂放射。

1.2 血压下降:患者的血压常显著下降,伴有心率加快。

1.3 心电图变化: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心电图常浮现ST段抬高、T波倒置等异常表现。

1.4 皮肤湿冷:患者的皮肤湿冷,出汗明显增多。

2. 心源性休克的急救措施2.1 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可采取头后仰、下颌抬高等方法。

2.2 赋予氧气:及时赋予患者纯氧吸入,维持氧合。

2.3 心肺复苏:若患者浮现心跳住手,需要即将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2.4 赋予血管活性药物:通过赋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血管加压素等,维持血压稳定。

2.5 心电监护: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需要进行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3. 心源性休克的处理方法3.1 心肌梗死的处理: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若是由心肌梗死引起,需要及早进行急诊介入治疗或者溶栓治疗。

3.2 液体复苏:通过赋予适量的液体复苏,维持循环血容量,提高心输出量。

3.3 血管扩张剂的应用: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等血管扩张剂,降低心脏负荷,增加冠状动脉血流。

3.4 氧合支持:对于血氧饱和度低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机械通气或者体外膜氧合等方法,提供充足的氧合支持。

3.5 心脏辅助装置的应用:对于病情严重的心源性休克患者,可考虑使用心脏辅助装置,如体外循环等,提供暂时的心脏支持。

4. 心源性休克的并发症与处理4.1 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患者常伴有心律失常,需要及时处理,如赋予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4.2 肺水肿:患者可能浮现肺水肿,需要赋予利尿剂等药物进行处理。

4.3 再灌注损伤:在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时,可能浮现再灌注损伤,需要密切监测与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源性休克急救与处理
1、诊断要点
(1)有严重的心脏病史。

(2)收缩压低于10.6Kp,脉压小于2.6Kpa,原有血压高者收缩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

(3)表情淡漠,尿量低于30毫升/小时,末稍青紫。

(4)皮肤苍白,冷汗,心动过速。

(5)排除其他引起血压下降的因素。

如心律失常,剧疼,血容量低,药物影响和临终前状态等。

2.抢救纲要
(1)持续吸氧。

(2)适当的扩容。

(3)判明心脏功能,给予减轻后负荷及前负荷疗法。

(4)准确判断循环状态,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

(5)酌情给予碳酸氢钠溶液。

(6)积极治疗心脏疾病。

3.急救措施
(1)补充血容量:可输入中分子右旋糖酐为宜。

(2)调整微循环功能:可给苯苄胺1毫克/公斤体重,溶于300毫升5%GS 中静滴2小时以上。

(3)恢压敏20-40毫克,静注。

(4)改善心功能可用西地兰0.4毫克溶于25%毫升静脉缓注。

(5)5%-10%GS200毫升+维生素C2-10克静滴。

(6)极化液:静滴1次/日。

(7)能量合剂:静滴1次/日。

具体实施治疗如下:
1. 病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采溶栓、冠脉置支架、活血化瘀等治疗。

心包压塞者及时行心包穿刺放液或切开引流,心脏肿瘤宜尽早切除。

严重心律失常者应迅速予以控制。

2.血管活性药与血管扩张剂联合使用前者(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间羟胺等)以提高血压、恢复生命器官的灌注;后者(硝酸盐、酚妥拉明、硝普钠等)扩张动、静脉,增大脉压将粘附在微血管的白细胞脱落,改善微循环。

由于降低体、肺动脉高压有利于减轻心脏前、后负荷,解除支气管痉挛,提高肺通气量,纠正低氧血症,防止肺水肿。

此外酚妥拉明尚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治疗心律失常等作用,故联合使用,更为合理,但要注意两者合适比率,使其既能维持血压又要改善微循环。

方法上两者宜用微泵分别输入,根据血压、心率等可以不断调整速度。

3,控制补液量,注意输液速度:鉴于心功不全,肺脏受损,故成人每日液体量应控制1500ml左右,当输胶体或盐水时速度宜慢,如中心静脉压(VCP)≤0.98kPa(10cmHO)或肺小动脉楔嵌压(PAWP)≤1.6kPa(12mmHg)时输液速度可略快,一旦VCP和PAWP明显
上升则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否则会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

4. 强心药该药对心源性休克作用,意见不一,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4h以内原则不主张使用,其理由梗死心肌已无收缩作用,未梗死部分已处极度代偿状态,强心甙应用不但未起到应有作用,反而增加心肌耗氧量,甚至发生心脏破裂的严重并发症。

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时亦主张小剂量,分次应用,否则易过量中毒。

目前临床趋向多用血管扩张剂和非洋地黄正性肌力药物。

5. 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急性心肌梗死中一般认为宣少用或不用激素,一旦出现心源性体克,仍需采用,剂量宜小,使用时间宜短,否则影响梗死心肌愈合,加重心功不全,易造成心脏破裂。

6. 心肌保护药能量合剂和极化液对心肌具有营养支持和防止严重快速心律失常作用,而1,6一二磷酸果糖(FDP)在心源性休克中具有一定外源性心肌保护作用。

7. 机械辅助循环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时,应考虑使用机械辅助循环,以减轻左室负担及工作量,同时改善冠状动脉及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其方法有多种,包括部分心肺转流术、人工心脏、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尤其左室机械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divice),是为心源性休克救治开辟的另一途径。

8. 中医中药祖国医学“真心痛”、“厥心痛”的描述,此症有手足厥寒而通身冷汗出,严重者手足青至节,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与现代医学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表现相似。

救治上主张宣痹通畅、芳香温通、活血化瘀、辨证论治。

目前临床应用麝香保心丸、救心丹、参附汤、生脉散、四逆汤等均有一定疗效,尤其人参在心源性体克上有较理想作用。

丹参、川芎注射液不但具有活血化瘀功效,且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保护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