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实验报告
土壤的实习报告汇总6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汇总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1e3d23ad51f01dc381f176.png)
土壤的实习报告汇总6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前言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它具有肥力,在自然界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产生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与地球表面其他疏松、多孔的物质的重要区别在于土壤具有肥力。
所谓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经常地,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产生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水、肥、气、热是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它们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决定土壤肥力。
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物质比例不同,使土壤表现出许多不同的性质,其中有的有利于作物生长,有的.则不利。
土壤不但是植物生长的基地,也是动物、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微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
通过这学期对《土壤学》的学习了解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史,与土壤有关的地学基础知识,岩石风化和风化产物,土壤形成因素和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胶体与土壤保肥供肥性,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土壤的发生、分类与分布,以及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性状和改良利用。
掌握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土类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剖面性质,基本理化性状和利用改良;并能够鉴别出主要的岩石。
土壤学不仅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土壤教学环节中,除包括系统的讲授课时外,实习实验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土壤学是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土壤学的教学实习是游憩等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其目的、任务及要求如下:1.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土壤的实习报告8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856ec60066f5335b812143.png)
Don't think that if people talk to you a few times, they will be interesting to you. Maybe they want you to solve their boredom because they are bored.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土壤的实习报告8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意义土壤在农林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
首先,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是农林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
土壤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以及机械支持等,而由于动物生产又是以植物生产为基础的次一级生产,所以,土壤不仅是植物生产的基础,也是动物生产的基础,农林生产要以土壤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其次,土壤是制定农林生产技术措施的基础和依据。
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已经证实,整个农林生产过程中,在制定和采取各项生产技术措施时,必须首先考虑土壤因素,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生产原则,包括因土施肥、因土灌溉、因土种植、因土管理等。
其三,土壤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土地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对保护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对土壤的科研与保护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伟大意义。
其四,土壤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
土壤作为影响人类生存的3大环境因素之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她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栖息之地,她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对土壤科学的学习与研究迫切而需要。
二、实习要求1、野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土壤剖面观测和记录以及讨论,每人完成一份实习总结。
2、要求同学们遵守各项纪律,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进行实习内容的学习。
三、实习过程1.实习目的:(1)学习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和注意细节,回顾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2)了解泰山山脚主要的岩石类型和土壤的类型、分布、成土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3)锻炼独立进行土壤剖面的观察,并能鉴别土壤类型的能力,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4)通过实习实验,掌握土壤和岩层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土壤学实习报告篇(通用3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篇(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41b70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a.png)
土壤学实习报告篇(通用3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一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料。
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
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
各种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取得养分和水分,才能生长繁茂。
其次,人们饲养动物,也必须以植物为饲料。
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土壤学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及工程建设中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理由,作为学习土壤学的学生,我们于12月12日至16日期间,对珠江三角洲土壤进行了一次详细地实习考察。
实习概况与记录实习工具:铁锹、镐、PH指示剂、口盅、瓷块两块、卷尺、比色卡、采样袋两个、刀。
我们的行程为三天,路线是:中山民众镇—中山五桂山—中山三乡镇—珠海香洲区—广州火炉山—广州茶山—华南农业大学农场。
在这三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
土壤实习报告六篇
![土壤实习报告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81891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e.png)
土壤实习报告六篇土壤实习报告六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土壤实习报告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土壤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区概况城郊区刘李庄村位于昌黎县城郊区东侧,与县城接壤,临近外环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辐射周边西沙河村、太平庄村、东高庄村、中卓庄村、西钱庄村、东钱庄村。
城郊区刘李庄村是秦皇岛市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每年种植大棚甘蓝、菜花XX多亩,油桃400亩,草莓100多亩,年生产各类蔬菜XX多万斤,年产油桃160万斤,年产草莓100万斤。
二、实习目的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
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
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三、实习计划实习时间共安排5天,分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两个阶段。
1.野外调查阶段1)上午进行基本路线调查的原理和技术的讲解,领取实习工具。
下午,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到达刘李庄,同时进行路线勘察,了解刘李庄的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第一天)2)开始对刘李庄进行详查,并绘制成图。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上午)2.室内制图阶段1)室内拼图。
各小组进行边界区域的拼接,对差异较大的地区需在进行野外定点调查。
(第四天下午,第五天上午)2)写实习报告。
(第五天下午)四、实习内容与过程1、准备工作周一,我们于上午8:00在资源与环境实验室开始实习准备工作。
吴老师首先把我们分成了六个工作小组,并在每个组选出两个小组长,负责统筹本组的工作。
然后,就实习内容、步骤、出图精度、验收标准及安全等相关事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土壤实验报告
![土壤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9c6b47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0.png)
土壤实验报告篇一:土壤实验报告及方法模板土壤试验分析技术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授课教师:实验一土壤样品的制备及土壤水分的测定1. 意义分析森林土壤的目的是为森林土壤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样品的制备是对土壤进行分析测试前的前期处理工作。
田间或林地的土壤水分状况的好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测定吸湿水的意义,在于所有土壤分析的结果,都以无水烘干土重为基数来计算,通过吸湿水的测定还可以间接地了解土壤的某些物理性质,如机械组成、土壤结构等。
2. 土壤样品的制备2.1. 研磨过筛:取两个风干土样(a12和b3),挑去石块、根茎及各种新生的叶片,研磨使之全部通过2 mm(10目)筛。
2.2. 混合分样:用四分法,两个土样各取三分之一再进行研磨,使之全部通过0.25mm(60 目)筛。
2.3. 用密封塑料袋保存土样。
(用记号笔标号:2mma12、0.25mma12、2mmb3、0.25mmb3) 3. 土壤吸湿水的测定在已知质量的铝盒中称过2mm风干土样5g,准确称至0.001g放人烘箱内,在温度105℃±2℃下烘8h后移至干燥器内冷却室温,立即称重.然后将铝盒置于烘箱中,如前温度烘2—3h,冷却、称至恒重(前后两次称重之差不大于0.003g)。
计算方法:吸湿水(%)= 风干土质量?烘干土质量×100烘干土质量表1 土壤吸湿水测定a12-1 a12-2 b3-1 b3-2风干土质量/g 5.03 5.01 4.99 5.00铝盒质量/g 铝盒+土(烘前)/g铝盒+土(烘后)/g 36.14 23.44 28.10 21.91烘干土质量/g 4.70 4.64 4.62 4.66失去水分/g 0.33 0.37 0.37 0.34吸湿水/%31.44 18.80 23.48 17.2536.47 23.81 28.47 22.257.02 7.97 8.01 7.30由于7.97-7.02=0.95<1,8.01-7.30=0.71<1,满足“平行测定结果的允许误差不得大于1%”的要求,因此,通过取两次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的方法,求两个土样的吸湿水/%:对于土样a12:吸湿水=(7.02+7.97)/2*100%=7.50% 对于土样b3:吸湿水=(8.01+7.30)/2*100%=7.66% 土壤水分换算系数的计算:k2=m/m1,m—烘干土质量(g),m1—风干土质量(g)对于土样a12:k2=(4.70+4.64)/(5.03+5.01)=0.9303 对于土样b3:k2=(4.62+4.66)/(4.99+5.00)=0.9289 对于土样b3:k2=(4.62+4.66)/(4.99+5.00)=0.9289 4. 注意事项4.1. 分析微量元素、避免用铜丝网筛,而应改用尼龙丝网筛。
土壤学实习报告精选优秀例文集锦5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精选优秀例文集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2ed10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a.png)
土壤学实习报告精选优秀例文集锦5篇土壤学实习报告【一】一、实习目的土壤圈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地的土壤所组成的一种连续体活覆盖体,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
土壤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大部分来源与土壤,故了解土壤,分析土壤,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维护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是提高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方面!野外教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土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方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了解大明山和弄拉自然保护区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成土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和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二、实习概况1、实习地点:武鸣县、上林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弄拉自然保护区。
2、实习时间:xx年x月x日到xx年x月x日3、实习器材:铁铲、PH指示剂、软卷尺、比色卡、土刀、标杆、蒸馏水等。
4、实习人员: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11级地理科学全体学生共120人和指导老师2人。
5、指导老师:周兴老师、罗献宝老师。
三、实习基本理论依据1、土壤剖面形态观察分析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后露出来的垂直剖面。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土坑,土坑深度按实际需要而定,标准剖面要一米宽两米长,一直挖到基岩。
挖出的表土、心土分别放置在两旁,挖好土坑后,把向阳的坑壁垂直削平,用为观察的一面,观察上保持原状,不要践踏及堆放土壤。
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若干层次(一般以层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做好记录。
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颜色、质地、结构、酸碱度、松紧度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2、土壤剖面观察与描述记录、各发生层次的形态特征与描述记录①土壤颜色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是判断和研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之一;使土壤分类和命名的重要依据之一;既科反映土壤的成土环境,又是成土过程的结果和土层性质的外在表现。
土壤学实习报告11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56ad4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d.png)
土壤学实习报告11篇土壤学实习报告1通过几次实习,我们主要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其重要品质,主要包括土壤的pH,结构,颜色,含水状况,空隙度,质地,以及土壤中的新生体、侵入体、根系的状况。
最后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特征和属性。
通过几次的实习,让我得到了巨大的收获。
第一,在户外能够锻炼自己的生存技巧。
虽然很苦很累,但是,的确让我学到了许多。
第二,懂得和同学老师交流,和小组同学合作的重要性。
第三,这三天的户外实习的同时,也游览了美好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第四,它可以把课堂教学与户外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来,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使我们初步掌握户外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最后,也是从我个人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了我对土壤学的热爱。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
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
在观察图层剖面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真实的土层,了解不同土壤的土层,因为各种成土因素而形成各种土层的特征,让我真实的认识我在课堂上老师所介绍的抽象理论知识。
在此,我深深的感谢老师的认真耐心的带领和教导。
土壤学实习报告2一、实习目的意义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实习意义: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习任务和计划(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3)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土壤的实习报告
![土壤的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de5d2d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e.png)
土壤的实习报告土壤的实习报告四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土壤的实习报告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几天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户外进行了土壤学实习,这次实习给我留下了很大的印象。
一月十一日早上,我们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土壤学实习。
我们学校的后山即是我们的实习的第一站。
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学校的后山,后山有一处天然的土壤剖面。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了解到,学校后山的土壤是属于黄红壤,可以观察到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有机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有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各个层次的分割线,但在这处切面我们没有观察到,只能看到各个层次的逐渐递减。
下午我们去了上甘林场,也就是我们实习的第二站。
去的时候,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不一会,外面就开始白了起来,而更让我们措手不及地是我们去的竟然是--墓地。
到了那里,经过一条长长地石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据说上甘林场原本是一片荒地,后经我校领导和政府的联合调查发现了其利用价值,于是在其上种树:有南酸枣,元柏等。
这里虽是石灰性土,且大多为岩石,但这些树木顽强地从岩石缝里汲取营养,并生活得很好。
后被当地的政府看中,将中间一块选为墓址。
那里的土为石灰性土,土壤分层明显,我们能够很清晰地看到有机质层与淋溶层的分界线。
林场的对面生长着一些灌木和一些草本,无明显高大乔木的痕迹。
紧接着我们又去了青山毛竹林,这里是我们实习的第三站。
然而就是这里,成了这次实习最惊险的地方。
由于我们的实验点选在山顶,没办法,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往山顶爬,这里的山路非常难走,根本没有向上甘林场那样铺好的石阶,全是泥地,但又由于下雪天,路变得异常的泥泞。
老师告诉我们这里的土壤粘性很大,所以才会是这里山路这般难走。
我一步三滑,和同学手拉手,才勉勉强强安全到达了山顶,但仍有一些同学不能幸免,摔得一身泥。
探究土壤性质实验报告(3篇)
![探究土壤性质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0298de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e.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包括土壤结构、颜色、质地、水分、酸碱度等。
2. 掌握土壤性质测定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分析土壤性质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物质,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
土壤的性质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土壤的肥力。
本实验通过对土壤性质的测定,了解土壤的基本特性,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土壤筛、烘箱、电子秤、PH计、滴定管、蒸馏水、醋酸、NaOH等。
2. 实验试剂:醋酸溶液、NaOH溶液、酚酞指示剂等。
3. 实验样品:采集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样品。
四、实验方法1. 土壤结构观察:观察土壤样品的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分析:将土壤样品过筛,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烘干,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4. 土壤酸碱度测定:采用PH计测定土壤样品的酸碱度。
5. 土壤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五、实验步骤1. 观察土壤样品:观察土壤样品的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分析:将土壤样品过筛,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烘干,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4. 土壤酸碱度测定:采用PH计测定土壤样品的酸碱度。
5. 土壤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结构:观察到的土壤样品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可以初步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通过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出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土壤水分含量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4. 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也有重要影响,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不同。
5.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含量越高,土壤肥力越好。
土壤的类型实验报告(3篇)
![土壤的类型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eb742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c2.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分布及形成原因,掌握土壤分类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不同土壤类型的样品(如砂土、壤土、粘土等)2. 实验设备:放大镜、土壤筛、电子秤、量筒、pH试纸、温度计等三、实验方法1. 观察土壤样品的物理性状:颜色、结构、质地、含水量等。
2. 分析土壤样品的化学性质: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
3. 对比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总结土壤分类的基本方法。
四、实验步骤1. 观察土壤样品的物理性状(1)观察土壤样品的颜色、结构、质地等,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2)使用土壤筛对土壤样品进行筛选,观察不同粒径的土壤颗粒分布情况。
2. 分析土壤样品的化学性质(1)使用pH试纸测定土壤样品的pH值,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2)称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均匀后静置,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判断土壤有机质含量。
(3)使用温度计测定土壤样品的含水量,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3. 对比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1)根据实验结果,对比不同土壤类型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质。
(2)总结土壤分类的基本方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土壤样品的物理性状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土壤类型的颜色、结构、质地等物理性状存在明显差异。
如砂土颜色较浅,质地松散,含水量较低;壤土颜色较深,质地适中,含水量适中;粘土颜色较深,质地黏重,含水量较高。
2. 分析土壤样品的化学性质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土壤类型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化学性质也存在明显差异。
如砂土pH值偏碱性,有机质含量较低,养分含量较低;壤土pH值适中,有机质含量适中,养分含量适中;粘土pH值偏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养分含量较高。
3. 对比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土壤分类的基本方法:(1)根据土壤颜色、质地、结构等物理性状进行初步分类。
(2)根据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化学性质进行细化分类。
地理土壤设计实验报告(3篇)
![地理土壤设计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bfc82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0.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和组成;2. 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方法;3. 学习土壤质地、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的测定方法;4. 分析土壤性质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土壤质地、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是反映土壤性质的重要参数。
本实验通过测定土壤质地、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分析土壤性质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如砂土、壤土、黏土等);2. 实验仪器:土壤筛、pH计、烘箱、天平、剪刀、玻璃棒、滴定管、标准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1)选择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如砂土、壤土、黏土等;(2)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风干,去除杂质;(3)将风干后的土壤样品研磨,过筛,备用。
2. 土壤质地测定(1)称取过筛后的土壤样品10g;(2)将土壤样品放入土壤筛中,用水冲洗,使土壤颗粒通过筛孔;(3)称量不同粒级的土壤颗粒质量,计算土壤质地。
3. 土壤pH值测定(1)称取过筛后的土壤样品10g;(2)加入10ml蒸馏水,搅拌均匀;(3)使用pH计测定土壤溶液的pH值。
4. 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1)称取过筛后的土壤样品5g;(2)加入10ml重铬酸钾溶液,搅拌均匀;(3)将混合液放入烘箱中,在180℃下烘干;(4)称量烘干后的土壤样品质量,计算土壤有机质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质地分析根据不同粒级的土壤颗粒质量,计算土壤质地。
例如,砂土的质地为砂粒、粉粒和黏粒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70%、20%、10%。
2. 土壤pH值分析根据pH计测定的结果,分析不同土壤类型的pH值范围。
例如,砂土的pH值范围为5.5-7.0,壤土的pH值范围为6.0-7.5,黏土的pH值范围为4.5-6.0。
3. 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不同土壤类型的有机质含量。
土壤学实验报告
![土壤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bcf7af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4.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2. 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方法;3. 学习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的测定方法;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体,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
土壤学实验主要研究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通过实验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
三、实验内容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1)采集地点:本实验选取校园内的一片草地作为采集地点。
(2)采集工具:土壤采样器、铲子、布袋、标签、米尺等。
(3)采集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5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采集土壤样品。
(4)样品制备: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放入布袋中,带回实验室。
2. 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1)土壤容重测定:采用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
(2)土壤孔隙度测定:采用比重法测定土壤孔隙度。
(3)土壤质地分析:采用比重法测定土壤质地。
3. 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1)土壤pH值测定:采用pH计测定土壤pH值。
(2)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3)土壤全氮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全氮含量。
4. 土壤生物性质的测定(1)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
(2)土壤酶活性测定:采用酚红法测定土壤蛋白酶活性。
四、实验步骤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按照实验内容1中的步骤进行。
2. 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1)土壤容重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环刀中,测量环刀体积,计算土壤容重。
(2)土壤孔隙度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比重瓶中,加入水,测定比重,计算土壤孔隙度。
(3)土壤质地分析:将土壤样品过筛,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
3. 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1)土壤pH值测定: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混合,测定土壤pH值。
(2)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将土壤样品与重铬酸钾混合,加热氧化,测定有机质含量。
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报告参考4篇
![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报告参考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1e86f4c77da26924c5b020.png)
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报告参考x篇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报告参考x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
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
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报告参考x通过两天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
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
土壤如何从岩石发育到土壤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阶段,且随着风化作用的进行,也在不断地发育。
气候、植物、动物、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因此同一个地方的土壤的性质不会相差太大。
受温度、母岩、环境的影响,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土壤分布也是有联系的。
从南到北,海南的土壤多为砖红壤,广东因其盛行干热风,降水少,所以多为赤红壤;江西、浙江、湖南一般是红壤;江苏是黄棕壤;山东是棕壤;河北、辽宁是暗棕壤;黑龙江是黑土壤或棕色针叶林土。
从垂直分布开看浙江的土壤,x.低丘:红壤;x.海拔(xx)xx-(xx)xx:黄壤;x.(xx)xx以上是棕黄壤。
因此分析土壤不能凭空,要根据该土壤在该区域所处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加以分析。
我们实习的几中土壤都是浙江地区的红壤。
上甘的是石灰性红壤,青山的是红壤,后山是黄红壤。
纬度越往上就越接近黄壤。
每一种土壤都有适合生长的植物,植物也有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最优的选择是在适合的土质上种植适合的植物,如果不合适但又需要种植这样的植物,就需要用一些人工的办法,用化肥改变矿物含量,调节PH,灌溉水田,交叉种植等等,能增加产量。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
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
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报告参考x几天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野外进行了土壤学实习,这次实习给我留下了很大的印象。
有关土壤实习报告四篇
![有关土壤实习报告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3f750d551810a6f424861d.png)
Those who live yesterday lose the past, those who live tomorrow lose the future, and those who live today have the past and the future.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有关土壤实习报告四篇土壤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概况名称:土壤植物地理实习地点:湖北应山自然保护区时间:20__年4月23日--20__年4月25日实习人员: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__级地理科学专业指导老师:______二实习目的与要求土壤与植物地理学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和表证。
土壤植物地理实验是植物地理学教学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地理学者基本功的训练之一。
本实习目的是验证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加学生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土壤与植物地理实验分析、结果计算、数据处理的技能和技巧。
培养学生掌握和学习植物地理的实验方法和研究的技能,提高分析自然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具体要求学生:1.掌握土壤机械组成、PH值、速效磷测定技术方法。
2.对土壤地理研究的实验室研究技术和方法有一点感性认识。
3.对土壤粒级、土壤机械组成、土壤PH值、速效养分有更深刻的认识。
4掌握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 植物群落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
认识常见植物得优势种40-50种,认识和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
三实验方式与要求以10-15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小组每个人共同按规程完成取得实验结果,独自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实习指导书的相关部分,了解实验的基本内容并把个人准备的实验物品带到实验室。
必须提前15分钟到达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实验指导内容独立进行实验,按要求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分析比较。
记录与画图,有困难时,积极思考,分析原因,自己排除障碍,实在解决不了才找老师帮助或同学之间互相帮住。
有关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
![有关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f8edd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e.png)
有关土壤的实习报告三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通过几次实习,我们主要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其重要品质,主要包括土壤的pH,结构,颜色,含水状况,空隙度,质地,以及土壤中的新生体、侵入体、根系的状况。
最后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特征和属性。
通过几次的实习,让我得到了巨大的收获。
第一,在户外能够锻炼自己的生存技巧。
虽然很苦很累,但是,的确让我学到了许多。
第二,懂得和同学老师交流,和小组同学合作的重要性。
第三,这三天的户外实习的同时,也游览了美好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第四,它可以把课堂教学与户外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来,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使我们初步掌握户外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最后,也是从我个人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了我对土壤学的热爱。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
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
在观察图层剖面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真实的土层,了解不同土壤的土层,因为各种成土因素而形成各种土层的特征,让我真实的认识我在课堂上老师所介绍的抽象理论知识。
在此,我深深的感谢老师的认真耐心的带领和教导。
土壤的实习报告篇2一、实习目的1、在实际环境中充分认识、辨识、了解土壤,熟悉土壤的形成条件、成土过程、剖面特征、农业性状等内容,丰富理论知识。
2、理论联系实际,学会挖掘土壤剖面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识别土壤类型和层次。
3、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的土壤学学习打下基础。
4、了解陕西境内土壤分布的总体趋势,认识各种土壤类型。
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通过从陕西渭北旱塬到关中盆地以及秦岭北麓一带主要环境要素自然变异规律、地质与地貌特征和土壤剖面类型的综合调查,掌握土壤剖面的分异规律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及时间之间的关系,了解区域土壤分布的规律性及其土壤演化趋势。
土壤学_实验报告(3篇)
![土壤学_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0e5c6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13.png)
第1篇实验名称:土壤容重、孔度、含水量及三相比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测定和计算土壤含水量、容重、孔度及三相比;2. 加深对上述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3. 掌握容重等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1. 土壤比重: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孔隙)的质量称为土壤比重,单位为g/cm³,其数值大小取决于矿物成分和腐殖质含量。
2. 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土壤质量(即在105℃下除去水分的质量)称为土壤容重,单位为g/cm³,总是小于比重,一般为1.0-1.4。
土壤容重与土粒排列情况、孔度大小、土壤质地、结构和有机物等有关,反映了土壤肥力、耕作管理状况和土壤紧实度。
3. 土壤孔度:土壤中所有大小孔隙的容积之和占整个土壤容积的百分数称为土壤孔度,可根据土壤的容重和比重计算而得。
4. 三相比:土壤中固相、液相和气相的质量比称为三相比,即固相/液相/气相。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烘箱、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滴定液、滴定瓶等。
2. 实验方法:(1)土壤容重测定:取土壤样品100g,放入烧杯中,用滴定管滴加滴定液至土壤完全饱和,记录滴定液体积V1,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105℃烘干至恒重,记录烘干后土壤样品质量m2,计算土壤容重ρ:ρ = m2 / V1(2)土壤孔度测定:根据土壤容重和比重计算土壤孔度:n = (ρ - ρs) / ρs式中,ρs为土壤比重。
(3)土壤含水量测定:取土壤样品100g,放入烘箱中,105℃烘干至恒重,记录烘干后土壤样品质量m1,计算土壤含水量ω:ω = (m1 - m2) / m1 × 100%(4)三相比测定:根据土壤容重、孔度和含水量计算三相比:固相= ρ / (1 + ω)液相= ρ × n × (1 - ω)气相= ρ × (1 - n) × (1 - ω)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容重:本次实验测得土壤容重为 1.25g/cm³,略低于壤土的典型容重范围。
土壤学实习报告【优秀6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91d7e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1.png)
土壤学实习报告【优秀6篇】篇一:土壤学实习报告篇一一、实习概况名称:地点:时间:20xx年4月23日--20xx年4月25日实习人员:指导老师:xxx二、实习目的与要求土壤与植物地理学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和表证。
土壤植物地理实验是植物地理学教学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地理学者基本功的训练之一。
本实习目的是验证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加学生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土壤与植物地理实验分析、结果计算、数据处理的技能和技巧。
培养学生掌握和学习植物地理的实验方法和研究的技能,提高分析自然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具体要求学生:1、掌握土壤机械组成、PH值、速效磷测定技术方法。
2、对土壤地理研究的实验室研究技术和方法有一点感性认识。
3、对土壤粒级、土壤机械组成、土壤PH值、速效养分有更深刻的认识。
4掌握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群落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
认识常见植物得优势种40-50种,认识和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
三、实验方式与要求以10-15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小组每个人共同按规程完成取得实验结果,独自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实习指导书的相关部分,了解实验的基本内容并把个人准备的实验物品带到实验室。
必须提前15分钟到达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实验指导内容独立进行实验,按要求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分析比较。
记录与画图,有困难时,积极思考,分析原因,自己排除障碍,实在解决不了才找老师帮助或同学之间互相帮住。
实验结果及时准确记录并做实验报告,按时交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
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则。
四、实习内容(一)环境条件环境是指某个特定主体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
影响植物生存是环境因素(生态因子)根据其性质可分为6个基本类型:非生物因子:⑴气候因子。
土壤学实习报告必备4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必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3dabf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09.png)
土壤学实习报告必备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土壤学实习报告必备4篇土壤学实习报告篇1前言: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土壤实验报告范文(7篇)
![土壤实验报告范文(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48cb7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5.png)
土壤实验报告范文(7篇)土壤实验报告范文(精选7篇)土壤实验报告范文篇1一、实验目的土壤容重指的是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的质量或重量。
包含土壤孔隙在内,往常以(克/立方厘米)表示。
经过土壤容重测定能够大概预计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少,质地状况以及土壤构造利害。
土壤比重是指单位体积内固体干土粒的重量与同体积水重之比,不包含土壤孔隙在内,决定土壤比重要小的主要要素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矿物构成。
1.本实验要修业生学习土壤容重的测定方法,2.掌握环刀法测定土壤容重的原理及操作步骤3.掌握用容重数值计算土壤孔隙度的方法。
二、实验器械直径为5cm,高为5cm的钢制环刀削土刀及小铁铲各一把天平、烘箱、干燥器及小铝盒等。
三、实验内容1.用必定容积的钢制环刀切割自然状态下的'土壤,使土壤恰巧充满环刀容积。
环刀进入土层时勿左右摇晃,免得损坏土壤自然状态,影响容重。
2.将环刀内的土壤无损移入铝盒中,带回室内称重。
3.依据土壤自然含水率计算每单位体积的烘干土重即土壤容重。
四、实验步骤(1)在室内先称量环刀(连同底盘、垫底滤纸和顶盖)的重量(2)将已称量的环刀带至田间采样。
采样前,将采样点土面铲平,去除环刀两头的盖子,再将环刀(刀口端向下)安稳压入土壤中,切忌左右飞舞,在土柱冒出环刀上端后,用铁铲挖四周土壤,拿出充满土壤的环刀,用尖利的削土刀削去环两头剩余的土壤,使环刀内的土壤体积恰为环刀的容积。
在环刀刀口垫上滤纸,并盖上底盖,环刀上端盖上顶盖。
擦去环刀外的泥土,立刻带回实验称重。
(3)将大铝盒翻开盖放入105℃烘箱中烘8小时,或取此中的土壤15—20克,放入小铝盒中,用酒精烧失法,求出土壤含水百分数。
五、实验结果依据以下公式计算土壤容重:环刀内干土重(g/cm3)=100环刀内湿土重/100土含水率土壤容重(g/cm3)=环刀内干土重/环刀容积环刀内干土重量=烘干后环刀加土壤重量—环刀净重=256.6—100.9=155.7g环刀容积=πr2h=3.14_5_5_5=392.5 g/cm3 土壤容重=环刀内干土重/环刀容积=155.7/392.5=0.397g/cm3一般耕种层土壤容重1~1.3克/厘米3,土层越深则容重越大可达1.4~1.6克/厘米3。
【最新】土壤学实验报告-word范文 (10页)
![【最新】土壤学实验报告-word范文 (10页)](https://img.taocdn.com/s3/m/0150a2c419e8b8f67d1cb900.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土壤学实验报告篇一:土壤学实验报告土壤学实验报告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10级草业科学班级:一班学号:201X5890姓名:秦鲁瑶土壤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在初步掌握了土壤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以便掌握土壤调查的理论和技术,了解调查区土壤形成和分布规律,及土壤性状和林木生长关系,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通过学习了土壤学这门课,我们对土壤有了大概的认识。
这次实习的目的是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结合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
具体的说,主要是为了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了解各类土壤的剖面特征,学会观测分析土壤剖面的方法,熟悉挖土壤剖面的过程及土壤的采集,掌握土壤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再之,就是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巩固和加深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习计划:(1)熟悉土壤调查野外工作的方法、步骤,掌握野外调查的技能。
(2)认识实习区的地质概况、鉴定常见的岩石。
(3)学会使用几种野外工作需要的仪器、调查观测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
(4)简单了解岩溶地貌形成原因,以及有关沂源溶洞的简介。
(5)掌握土壤剖面挖掘观测技术。
三、实习内容(一)概述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
在人类的历史上,由于土壤质量衰退曾给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但是,长期以来居住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们,对土壤在维持地球上多种生命的生息繁衍,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不在意。
知道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锐减,资源耗竭,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迅速扩大,人们对土壤的认识才不断加深,土壤和水空气一样,既是生产食物、纤维及林产品不可代替或缺乏的自然资源,又是保持地球系统的生命活动,维护整个人类社会和生物圈共同繁荣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学实验报告摘要:园林土壤与园林植物生长休戚相关,并共同组成城市和社区园林生态系统,它将地下的土壤矿物质和地上的树木、花卉植物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传输和转换。
这里简要地阐述了园林土壤的形成、性质、特点,并就园林土壤的持续利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园林土壤、特点、利用、改良园林土壤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体,它是不仅指城市绿地系统,更包括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那一部分土壤,所以园林土壤也包括部分森林土壤和农业土壤。
自然土壤、农业土壤有其自身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轨迹,园林土壤形成也不例外,它同样受到成土因素如母质、生物、气候、地形、时间等的作用和影响,更受到人类活动等的干预。
就土壤形成的一般过程而言,成熟的土壤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即母质阶段、自然土壤阶段和农业土壤阶段。
园林土壤就是在农业土壤或自然土壤基础上经过人工翻动、回填、堆垫、人踩、车压等作用下形成。
本次土壤学实验进行了校园周边土壤的观察,观察对象为社区周边次生林的土壤。
就成都平原而言,其土壤母质主要来源为内陆凹陷和岷江灰色冲积物质,在经过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影响下形成了灰黑色的潮土。
在挖好20cm的观察剖面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剖面土壤形态观察。
将剖面划分为A、B两个层次,在B层次进行观察。
通过比色卡可知观察土壤为暗灰色,取一小部分土壤观察并用小刀刻画,可知湿度为稍湿,结构为较松的小块状,将土壤用清水微微湿润后可得表面不光滑反光的土块,可知质地为中壤。
滴加HCI无盐酸反应。
将比色盘用样品土壤摩擦洗净后,用小刀刮净盘中土壤,取黄豆大小的样品土壤置于盘中,加入混合指示剂8滴,静置片刻后读数,测得样品土壤的pH为6。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还得知样品土壤为团粒结构,其主要特征为营养成分丰富,质地疏松不粘着。
园林土壤主要有以下特点:1、土体层次较紊乱。
表层土壤经常被移走或者被底层土壤所覆盖,土层中常参入底层生土。
2、土壤中外来侵入体较多且分布广泛。
主要侵入成分有(1)粘土砖陶瓦,本身孔隙较多,可以增加土壤通气、持水能力(2)砾石,能增加土壤中大孔隙,并对压踏起支撑作用(3)有毒的沥青混凝土,最好将其去除(4)粉煤灰,含磷、钾等营养元素,质地相当于粉砂壤,对粘重土起疏松作用3、土壤物理性质差。
土壤表层容重高,固相和液相相对偏高,气相偏低,受土壤温度的变化影响大4、土壤中缺乏有机质5、土壤pH偏高。
与石灰侵入体多、土壤含盐量高有关,长期用矿化度高的地下水灌溉,会使土壤变碱板结6、土壤温度偏高。
由于“热岛效应”,城市气温高于郊区。
而城市地区地表普遍封闭,不仅阻碍了土壤和外界的物质能量交换,而且将更多的地面热量传递到下层土壤,使土壤温度升高。
在园林绿化中,对土壤的利用应根据园林植物生物学特性所要求的土壤条件,把园林植物种植在适宜其生长的土壤中,同时对已生长园林植物的土壤,应根据园林植物对土壤条件的需要,人为地调节和改良土壤肥力因素,以满足园林植物需要的土壤条件。
使树和花卉按照预期的目的生长发育,这种土壤叫做园林土壤。
园林土壤可分为3种类型:保护地土壤、盆栽土壤和城市绿地土壤。
保护地土壤是指温室和塑料大棚下的土壤。
盆栽土壤是由泥塘土、泥炭土、菜园土、蛭石、河沙、腐殖土、草木灰等,按照所种植物的需求,用不同土壤按照不同比例配置而来的土壤。
具有可控制性,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配置不同的盆栽土壤。
城市绿地土壤有填充土、农田土、自然土壤三种类型。
填充土是原来的土被翻动,土体中充填着城市建筑的渣料和垃圾。
农田土是如苗圃、花圃及部分城市绿地,这些土壤还保留着农田土的特点,但由于带土起苗,再加上枝条、树干、树根全部出圃,因此土壤肥力逐年下降。
自然土壤是如郊区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旅游区的土壤,土壤在自然植被等的影响下,土壤剖面发育层次明显。
城市绿地建设成功与否,除了植物栽植、养护外,关键在于土壤。
城市绿地土壤与其他区域相比,有其性质低劣、营养贫瘠、来源复杂等特点,能否对城市土壤进行合理利用与改造,将最终决定绿化效果和绿地质量的优劣。
城市绿地土壤是城市中有限的土壤资源,是园林植物生存的必需条件。
由于城市植被结构简单,植物群落大多呈孤岛式分布,使得园林土壤中的水、气、热循环和物质转化大大减弱。
此外,人为践踏、交通碾压又提高了土壤紧实度,进一步加剧了土壤生态环境的恶化。
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需采取综合措施,以创造近自然生态条件,不断提高土壤肥力,维持土壤的良性循环,满足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要求。
改善措施如下:1、改进绿地种植结构。
在各类绿地的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土壤生态环境的空间,绿地面积要相对集中,土壤边界要扩大,以维持土壤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用正常进行,实现土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在具体设计时,要减少树木的孤植,增加群植,乔、灌、草结合,深根和浅根结合的复层混合群落,这不仅符合“互惠共生”的原理,而且随着绿地面积扩大,植物枯枝落叶及代谢产物大多数保留在系统内有利于土壤物质的积累。
行道树绿化是城市中最难的课题,原因是受土地面积限制,根系的活动范围小,生存条件差。
为此,建议在新城区建设时,要适当扩大绿带宽度,以改善行道树的土壤环境。
2、深翻熟化,松土除草。
深翻结合施肥,可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增加土壤通透性。
除整地、定植前深翻外,对重点树种和重点区域,还应适时深翻,以刺激新根发生,保证树木随树龄的增长对肥、水的需要,促使树体健壮。
深翻的时间一般以秋末冬初为宜,深翻的深度要因地、因树而异。
深翻后应能保持后效多年,间隔时间根据需要决定。
松土可疏松表层土壤,减少水分蒸发,防止土壤返盐,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除草可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消耗,使踏实的园土恢复疏松。
每年应松土除草2~3次,松土深度因苗而异。
3、掺拌通气性物质。
为减轻土壤严重紧实状况,可在栽植穴内或在后期掺拌粗砂、粉煤灰、碎树皮、腐叶土、草炭等物质,这样不仅能降低土壤紧实度,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而且能起到保水抑盐作用。
4、铺设透气透水性地砖。
过去行道树周围铺装混凝土沥青封闭地面,严重影响大气与土壤之间的气体交换和雨水的渗入,造成土壤缺氮,影响雨水资源的再利用。
要改善土壤的生态条件,回归自然,应对“人行硬路”进行改造,铺设透气透水性地砖。
5、设置防护隔离。
面对人为践踏,可采取防护隔离措施;小型绿地边界可构筑砌石圈围成树池;行道树绿带设置围栏,减少人为和机械破坏;对主干道路和游览区的孤植大树周围铺盖金属网架,以防止践踏和土壤板结,培育和延长大树的寿命。
参考文献:[1]黄晓全,冯绍龙,周峰.关于园林土壤及持续利用的思考[J].江西林业科技,2001(3):46-47.[2] 魏剑,王素君,李春光.城市园林土壤的改良利用和管理初探[J].绿色科技,2012(7):25-27.[3]陈修富.园林土壤及其管理保护对策[J].四川林业科技,2003(2):24.黄壤黄壤为亚热带暖热阴湿气候下,弱富铁铝化过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
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
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
分布于北纬30°附近的亚热带、热带的山地和高原,以川、黔两省居多,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少,云雾大,年均降水量2000mm左右,相对温度70%~80%,干湿季不分明;年均气温14~16℃,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土壤酸性(pH 4.5~5.5),养分贫瘠,质地粘重,透水性较差,雨水冲刷时易流失养分,但因为风化沉积时间较长,所以保水保肥能力较强。
黄壤天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与湿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内苔藓类和和水竹类生长繁茂;次生植被为马尾松、杉木、栓皮栎和麻栎等。
由于黄壤地处中高山地区,陡坡开荒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有的甚至基岩裸露,“石化”现象严重,应该退耕还林。
紫色土紫色土是由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变来的,土壤中的紫色大都富含钙质(碳酸钙)和磷、钾等营养元素,很是肥沃。
紫色砂岩主要由石英砂粒构成,组成物质较粗,组织疏松,易透水,所含盐类淋失较快,风化过程中常沿节理崩解成大块;紫色页岩组成物质较细,组织致密,透水难,所含盐类的淋失要慢得多,在风化过程中容易形成细碎的颗粒,极易受雨水冲刷流失,尤其是岩层倾角大的地方更显著。
由于砂岩和页岩的岩性不同,所以,它们的厚度和排叠组合关系对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都有很大影响,并与紫色土的特性有密切联系。
紫色土易遭侵蚀,但紫色岩易风化,土层更新快,因而长期保持初期发育阶段。
土壤有机质积累不高,但因母质原因,土壤矿质养分含量较高,因而仍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农用土壤,垦殖指数较高。
紫色土土层浅薄,通常不到50厘米,超过1米者甚少。
紫色土一般含碳酸钙,呈中性或微碱性反应。
有机质含量低,磷、钾丰富。
由于紫色土母岩松疏,易于崩解,矿质养分含量丰富,肥力较高,是中国南方重要旱作土壤之一,除丘陵顶部或陡坡岩坎外,均已开垦种植。
因侵蚀和干旱缺水现象时有发生,利用时需修建梯田和蓄水池,开发灌溉水源。
开辟肥源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的含量,也是提高其生产力的重要措施。
紫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土壤。
以四川盆地分布最广,在南方诸省盆地中零星分布。
紫色土有机质含量 1.0%左右,其发育程度较同地区的红、黄壤为迟缓,尚不具脱硅富铝化特征,属化学风化微弱的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pH值为7.5~8.5,石灰含量随母质而异,盐基饱和度达80~90%。
紫色土矿质养分丰富,在四川盆地的丘陵地区中为较肥沃土壤,其农业利用价值很高。
利用中需防止水土流失和注意蓄水灌溉、增施有机肥料、合理轮作等。
白鳝泥白鳝泥是四川农民群众的习称,因其土色灰白、质地细腻而得名。
白鳝泥被认为是一种低产土壤,特点是“粘、酸、板、瘦、特别缺磷”,因为白鳝泥形成时间久,土壤颗粒分解彻底,使其质地细腻粘着,容易板结,同时盐基物质与营养物质流失严重,导致土壤酸度较高,营养物质较少,极端缺磷。
白鳝泥基本上是水稻土,在四川盆地分布甚广,其主要分布于成都、邛崃、眉山、峨眉一带及各大江两岸的“老冲积台地”。
白鳝泥多形成于排水不畅,易于积水的地形部位潮土潮土是河流沉积物受地下水运动和耕作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土壤,因有夜潮现象而得名,属半水成土。
它不同于有机质积累较多的草甸土,因为在沉积之后,一般都未经过生长茂密草甸植被的阶段便已开始耕种,在耕种过程中又继续遭受洪水泛滥沉积的影响。
所以潮土积累有机质不多,一般都低于1%。
其颜色较草甸土为浅,故曾称“浅色草甸土”。
后因它只有“草甸”水分状况,而无“草甸”植被,于是改名为“潮土”。
其主要特征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腐殖质积累过程较弱,土体有铁锈斑纹,颗粒分选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