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SCC胰腺癌诊治指南(2009)

合集下载

NCCN胰腺癌指南外科部分解读

NCCN胰腺癌指南外科部分解读

NCCN胰腺癌指南外科部分解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张太平肖剑春赵玉沛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

2009年,美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数为42470例,死亡病例数为35240例,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居第4位,5年生存率<5%。

我国胰腺癌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胰腺癌综合治疗的核心,也是胰腺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希望,目前胰腺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15%~25%。

近年来,大医疗中心接受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死亡率已<5%,胰腺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

本文结合最新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就其外科治疗的关键问题加以讨论,以期进一步规范胰腺癌的外科治疗。

根治性手术可切除性标准根治性手术是延长胰腺癌患者生存期最有效的治疗方式,然而胰腺癌发病隐匿、进展快、恶性度高、早期诊断率低,80%以上的患者在诊断时已无法接受根治性切除,故术前评估肿瘤范围及可切除性极为重要。

近来有荟萃分析指出,多排螺旋三维重建CT预测肿瘤可切除性和不可切除性的准确率分别为52%~96%和90%~100%,是评估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的最佳方法。

此外,超声内镜、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腹腔镜、腹腔镜超声等也是评估胰腺癌可切除性的重要方法。

2009年胰腺癌NCCN指南对可切除性和不可切除性胰腺癌分别进行了定义(表)。

国内在2007版胰腺癌诊治指南中对胰腺癌可切除性标准也有相应定义,然而目前并无一致公认的胰腺癌可切除标准。

在实际工作中,判断能否切除还受其他因素如影像学检查的准确率、术者的经验及手术团队的专业性等影响。

尽管如此,能否获得R0切除也应是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的重点。

可能切除性胰腺癌在可切除和不可切除胰腺癌之间存在一片“灰色地带”,即可能切除性胰腺癌,2009年NCCN胰腺癌指南对此也进行了定义。

对于可能切除性胰腺癌,成功R0切除的风险较大,故患者术前应先接受新辅助治疗(包括全身化疗、放化疗),再行可切除性评估,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中国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全文版)

中国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全文版)

中国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全文版)摘要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

过去十年,胰腺癌的诊治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国内不同地区水平参差不齐,其诊治现状依然严峻。

2018年,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制定了《中国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以期规范和提高中国胰腺癌诊治水平。

2020年,专委会结合过去两年的发展现状制定了《中国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20版)》。

其更新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靶向和免疫治疗取得突破,遗传筛查及基因检测首次全面融入胰腺癌的综合诊治。

第8版AJCC-TNM 胰腺癌分期系统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在国内多个中心获得验证,并用于临床实践。

术前新辅助治疗成为交界可切除和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并逐渐应用于可切除胰腺癌,新辅助治疗后手术探查尤为重要。

以化疗为基础的系统治疗模式(包括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进入临床研究,并在晚期胰腺癌中证实了维持治疗模式的临床获益性。

多学科、多区域协作诊疗模式在国内广泛普及,并贯穿诊疗全程。

国内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多中心跨区域合作为胰腺癌新药研发和方案优化提供了适合国人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在新的理念和临床证据支持下,该版指南有望为我国胰腺癌的综合诊治工作提供指导。

世界范围内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2019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数男性居第10位、女性居第9位,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3位。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亦证实,胰腺癌居中国城市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居大城市(如北京、上海)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6位。

目前胰腺癌的诊治现状依然严峻。

在肿瘤学新理念的推动下,近年来其临床诊疗水平取得明显进步:(1)除手术、化疗、放疗等传统治疗外,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胰腺癌综合诊治中取得进展。

如针对胚系BRCA1/2基因突变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可在一线铂类药物有效的基础上采用多聚ADP核糖多聚酶[poly (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进行维持治疗;针对高度微卫星灶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high,MSI-H)或错配修复缺失(deficiency of mismatch repair,dMMR)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在二线治疗中推荐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胰腺癌诊治指南

胰腺癌诊治指南

胰腺癌诊治指南胰腺癌,是发病率不断增加的高致死性疾病,因其特殊的位置和病理特点,早期症状隐匿无明显症状。

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胰腺癌的诊治一直是一个重大难题的问题。

因此,制定一份胰腺癌诊治指南,对于胰腺癌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一、胰腺癌的分类与病理特征胰腺癌是指起源于胰腺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主要包括导管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和囊性肿瘤三种类型。

导管腺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由胰腺内分泌细胞发生癌变而形成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叫做胰岛素瘤,另外,由胰腺的囊性肿瘤发生癌变而形成的肿瘤叫囊性癌。

二、胰腺癌的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胰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但随着病情恶化,疼痛、消瘦和黄疸等症状逐渐加重,成为胰腺癌的典型表现。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胰腺癌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腹部超声、CT、MRI和内窥镜等。

3. 细胞学诊断:细胞学诊断适用于对深在肿块病变进行精细定位。

三、胰腺癌的治疗方法1. 手术治疗:手术是胰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包括胰腺切除术、胆总管切除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

2. 放疗治疗:放疗可以减轻疼痛和缓解腹痛等症状。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胰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包括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四、胰腺癌的预防与保健1. 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戒烟戒酒、不吸毒等都是预防胰腺癌的重要方法。

2. 病史调查:具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

3. 早发现早治疗:胰腺癌是一种难治性肿瘤,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和治疗胰腺癌的重中之重。

在胰腺癌诊治指南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医生、科研人员、患者等多方共同参与,根据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指南。

指南的落地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事情,医院、政府、媒体等都应当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指南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综上所述,胰腺癌诊治指南的制定对于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改善胰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轻医疗负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期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共同为推广和应用指南而努力。

胰腺癌诊治指南

胰腺癌诊治指南

胰腺癌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2007.7为提高胰腺癌病人的疗效,便于交流和总结,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制定了“胰腺癌诊治指南”征求意见稿,并在2004年和2006年召开的两次全国胰腺外科研讨会上广泛征求意见。

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形成目前的“胰腺癌诊治指南”,现予发布,希望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以此提高我国胰腺癌的诊治水平。

一、前言随着普通外科的发展,胰腺癌的外科治疗越来越被重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在各级医院得到开展,然而胰腺癌疗效并不满意,手术方式以及围手术期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

为了规范手术方式,提高胰腺癌病人的疗效,便于今后的交流和总结,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制定了“胰腺癌诊治指南”,希望为提高我国胰腺癌治疗的整体水平作出贡献。

二、胰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高危人群(1)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2)有胰腺癌家族史;(3)突发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龄在60岁以上,缺乏家族史,无肥胖,很快形成胰岛素抵抗者。

4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伴有糖尿病;(4)慢性胰腺炎患者,目前认为慢性胰腺炎在小部分病人中是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5)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亦属癌前病变;(6)患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者;(7)良性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别是术后20年以上的人群;(8)胰腺癌的高危因素有长期吸烟、大量饮酒,以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

2.现有诊断方法的选择胰腺癌的主要症状包括消化不良、恶心、体重减轻、黄疸、脂肪泻、疼痛和抑郁。

对临床上怀疑胰腺癌的病人和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应首选无创性检查手段进行筛查,如B超、动态螺旋CT和血清学肿瘤标记物等。

肿瘤标记物的联合检测并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结合,可提高阳性率,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肿瘤相关抗原CA19-9 水平>100U/ml 诊断胰腺癌的准确性大于90%。

FUSCC胰腺癌诊治指南(2009)

FUSCC胰腺癌诊治指南(2009)

FUSCC胰腺癌诊治指南(2009)胰腺癌诊治指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综合治疗组1、诊断和诊断流程病史和体格检查首先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家族史、饮食史,慢性胰腺炎、糖尿病史等。

对于表现为阻塞性黄疸、难以解释的体重减轻(超过正常体重的10%)、不明原因上腹痛或腰背痛、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而胃肠道常规检查正常、突发糖尿病而又无肥胖及糖尿病家族史者、突发无法解释的腹泻、自发性的胰腺炎发作等表现者要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和CA242,CA19-9在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较高,CA242的特异性优于CA19-9。

必须检查项目:CEA、CA19-9、CA50、CA242。

特殊检查B超是胰腺癌的首选无创性检查。

对于B超发现有异常者或者显示不清者应进一步进行CT或MRI 检查,可进一步显示胰腺肿块的位置、大小、密度以及有无胰管和(或)胆管扩张、病灶的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是否伴有肝转移。

对于CT/MRI诊断不能明确的可考虑行ERCP。

病理学诊断主要包括(1)US、CT引导的细针穿刺活检;(2)EUS;(3)腹腔镜及术中活检;(4)胰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5)腹腔冲洗液及腹水。

不可切除的胰腺癌在放化疗前必须取得病理学诊断诊断流程图诊断流程图上腹痛、黄疸、体重减轻B超+CA19-9、CA242检测CT/MRI异常无异常胰腺癌初步确立随访穿刺/术中取组织病理诊断成立病理诊断不成立再次取病检随访2、临床分期采用TNM分期(AJCC,2002)原发肿瘤(T)胰腺癌TNM分期(AJCC,2002)原发肿瘤(T)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T0 无原发肿瘤证据;Tis 原位癌。

T1 肿瘤局限于胰腺内,最大径≤2cmT2 肿瘤局限于胰腺内,最大径>2cmT3 肿瘤超出胰腺,未累及腹腔轴或肠系膜上动脉T4肿瘤累及腹腔轴或肠系膜上动脉(原发肿瘤不能切除)区域淋巴结(N)Nx 区域淋巴结不能确定N0 区域淋巴结无转移N1 有区域淋巴结结转。

胰腺癌诊治指南PPT课件

胰腺癌诊治指南PPT课件
胰腺癌家族史
糖尿病:特别是老年、低体重指数、无糖尿病家
族史。4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伴有糖尿病
慢性胰腺炎: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
腺炎;
现有诊断方法的选择
症状:
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恶心、体重减轻、黄疸、脂
肪泻及疼痛
无创性检查筛查:
B超、CT、MRCP和血清学肿瘤标记物等
无远处转移 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周围脂肪清晰光整 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通畅无侵润
术前可切除性的评估
可能切除(头/体部)
1.无远处转移 2.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局限受累,狭窄、扭曲或闭塞,
但其远近端正常,可切除重建
3.肿瘤包裹胃十二指肠动脉或肝动脉局限性包裹,但未
浸润至腹腔动脉干

扩大的全胰腺切除术

在上述标准切除范围基础上,包括下述任何一器官的
切除:胃切除范围超jL胃窦或远侧1/2,部分结肠系膜 及结肠切除,第一段以上范围的空肠切除,部分门静 脉、肠系膜上静脉及(或)肠系膜下静脉切除,部分 肝动脉、腹腔动脉干及(或)肠系膜上动脉切除,部 分下腔静脉切除,右及(或)左肾上腺切除,肾及其 血管切除,肝部分切除,部分膈肌切除。
腹腔镜检查
不建议常规应用。对于瘤体较大、疑有腹腔种植或远
处转移的病人,可行腹腔镜探查,以避免不必要的开
腹探查
胰腺癌临床分期
T-原发肿瘤
Tx T0 Tis T1 T2 T3 T4 不能测到原发肿瘤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原位癌 肿瘤局限于胰腺,最大径≤2cm * 肿瘤局限于胰腺,最大径>2cm * 肿瘤扩展至胰腺外,但未累及腹腔动脉和肠 系膜上动脉 肿瘤侵犯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
4.肿瘤紧贴肠系膜上动脉,但未超过180°

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

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

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引言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的消化道肿瘤。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胰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为了提高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本文将介绍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包括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标准、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和预后评估等方面。

流行病学调查胰腺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研究发现,吸烟、饮食结构不合理、慢性胰腺炎等因素与胰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此外,遗传因素也可能对胰腺癌的发病起到一定作用。

诊断标准胰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

患者常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下降、乏力、消瘦、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和内镜超声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侵犯范围等情况。

病理学检查则是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诊断,以明确肿瘤的性质。

治疗方法胰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

手术是治疗胰腺癌的首选方法,可分为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

根治性手术可以切除肿瘤,提高患者生存率,而姑息性手术则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放疗和化疗可以辅助手术治疗,有助于减小肿瘤、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胰腺癌的关键步骤,手术方式和范围根据肿瘤的分期和位置而定。

对于早期胰腺癌,可以采用根治性手术,包括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体尾部切除术等。

对于中晚期胰腺癌,则可以采用姑息性手术,如胆肠吻合术、胃肠吻合术等,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在手术治疗中,微创手术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的兴起,使得手术创伤减小,患者恢复时间缩短。

同时,术后疼痛减轻,住院时间缩短,给患者带来了更好的生活质量。

预后评估预后评估是胰腺癌诊治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判断患者预后。

根据不同的评估体系,预后评估可以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胰腺癌疾病诊疗指南

胰腺癌疾病诊疗指南

胰腺癌疾病诊疗指南
【病史采集】
1.不明原因上腹不适,乏力和进行性消瘦。

2.无痛性梗阻性黄疸进行性加重。

3.可有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表现。

【物理检查】
1.早期无明显体征。

2.晚期可有黄疸、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腹部肿块、压痛、腹水等。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功能、胆红素、癌胚抗原、血糖等。

2.特殊检查:X线胃肠钡餐检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B超、CT或MRI、选择性腹腔血管造、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组织细胞病理学检查。

【诊断要点】
1.不明原因上腹不适、腹部胀痛进行性加重、体重减轻、无痛性梗阻性黄疸,早期无明显体征,晚期可有相应的体征。

2.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有相应的改变。

3.在B超或CT引导下,应用细针穿刺取胰腺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

2.胃癌。

3.慢性肝炎。

4.慢性胰腺炎。

5.胆石症。

6.Vater壶腹癌和胆总管癌。

【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

2.化疗。

3.放射治疗。

4.支持治疗。

【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消除,肿瘤切除根治。

2.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好转。

3.未愈:未达上述标准者。

【出院标准】
凡达到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胰腺癌诊治指导

胰腺癌诊治指导

胰腺癌诊治指南简介·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多发生于胰头部。

·腹痛及无痛性黄疸为胰头癌的常见症状。

·已定的首要危险因素为吸烟,糖尿病胆石病饮酒(包括啤酒)以及慢性胰腺炎等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和精制的面粉食品,胃切除术也是发生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其死亡率极高。

·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患者远较绝经前的妇女多,绝经后妇女发病率与男性相仿。

·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发现些环境因素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

·最初应选择的诊断性检查是CT扫描,在CT或超声引导下的细针抽吸(FNA)细胞学检查对胰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可达76%~90%,其特异性几乎可达100%。

·胰腺癌早期缺乏明显症状,大多数病例确诊时已是晚期,手术切除的机会少。

外科治疗需要针对不同病期和肿瘤病灶局部侵犯的范围,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手术后可以辅助化疗,主要以吉西他滨为主,联合其他的药物,可以延长生存期。

发病原因关于胰腺癌的致病因素,目前可以说还不明确,但随着研究的进行,大家还是有了一些倾向性的看法,比如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的人群中发生胰腺癌的比例比正常人群高一些。

但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孰因孰果,目前还有争议。

因为确实有些胰腺癌病人,在早期是以糖尿病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方面,唯一得到共识的是吸烟,烟民患胰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3倍以上。

其他方面,比如所谓的“三高”饮食,即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品会对胰腺癌的发生起到一些不好的影响,这里面典型的例子就是意大利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和香港的艺人沈殿霞。

辅助检查1、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是胰腺癌普查和诊断的首选方法。

其特点是操作简便、无损伤、无放射性、可多轴面观察,并能较好地显示胰腺内部结构、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

超声的局限性是视野小,容易受胃、肠道内气体以及体型的影响。

同时还应强调,超声受检查医生的水平、经验、观念以及所用设备的影响较大,有一定的主观性,必要时要结合增强CT、磁共振(MRI)以及化验检查等综合考虑。

放疗肿瘤内科胰腺癌诊疗指南

放疗肿瘤内科胰腺癌诊疗指南

放疗肿瘤内科胰腺癌诊疗指南
1 【制定规范的依据】
2 【临床表现】
2.1症状
多数胰腺癌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最初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混淆。

80-90%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消瘦、体重减轻,胰腺癌患者常出现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症状。

2.2体征
胰腺癌患者病变初期缺乏特异性体征,出现体征时多为进展期或晚期。

黄疸为胰头癌患者常见体征,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大便颜色变白,小便发黄,皮肤瘙痒。

3 【辅助检查】
3.1血生化检查
3.2肿瘤标志物检查:CEA、CA19-9。

3.3影像学检查:超声、CT扫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4【临床分期】
T-原发肿瘤
Tx 不能测到原发肿瘤
T0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is 原位癌M1 远处转移
T1 肿瘤局限于胰腺,最大径≤2cm*
T2 肿瘤局限于胰腺,最堧径≤2cm*
T3 肿瘤扩展至胰腺外,但未累及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
T4 肿瘤侵犯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
N-区域淋巴结
Nx 不能测到区域淋巴结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区域淋巴结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腺癌诊治指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肝、胆、胰综合治疗组
1、诊断和诊断流程
病史和体格检查
首先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家族史、饮食史,慢性胰腺炎、糖尿病史等。

对于表现为阻塞性黄疸、难以解释的体重减轻(超过正常体重的10%)、不明原因上腹痛或腰背痛、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而胃肠道常规检查正常、突发糖尿病而又无肥胖及糖尿病家族史者、突发无法解释的腹泻、自发性的胰腺炎发作等表现者要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实验室检查
主要是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和CA242,CA19-9在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较高,CA242的特异性优于CA19-9。

必须检查项目:CEA、CA19-9、CA50、CA242。

特殊检查
B超是胰腺癌的首选无创性检查。

对于B超发现有异常者或者显示不清者应进一步进行CT或MRI检查,可进一步显示胰腺肿块的位置、大小、密度以及有无胰管和(或)胆管扩张、病灶的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是否伴有肝转移。

对于CT/MRI诊断不能明确的可考虑行ERCP。

病理学诊断
主要包括
(1)US、CT引导的细针穿刺活检;
(2)EUS;
(3)腹腔镜及术中活检;
(4)胰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
(5)腹腔冲洗液及腹水。

不可切除的胰腺癌在放化疗前必须取得病理学诊断
诊断流程图
诊断流程图
上腹痛、黄疸、体重减轻
B超+CA19-9、CA242检测
CT/MRI
异常无异常
胰腺癌初步确立随访
穿刺/术中取组织
病理诊断成立病理诊断不成立
再次取病检随访2、临床分期
采用TNM分期(AJCC,2002)
原发肿瘤(T)
胰腺癌TNM分期(AJCC,2002)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T0 无原发肿瘤证据;Tis 原位癌。

T1 肿瘤局限于胰腺内,最大径≤2cm
T2 肿瘤局限于胰腺内,最大径>2cm
T3 肿瘤超出胰腺,未累及腹腔轴或肠系膜上动脉
T4肿瘤累及腹腔轴或肠系膜上动脉(原发肿瘤不能切除)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不能确定
N0 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N1 有区域淋巴结结转。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不能确定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分期
0期Tis N0 M0
I期: IA期T1 N0 M0; IB期T2 N0 M0
II期: IIA期T3 N0 M0; IIB期T1 N1 M0;T2 N1 M0;T3 N1 M0。

Ⅲ期: T4 任何N M0
Ⅳ期任何T 任何N M1
3、治疗原则
(1)手术评估
可切除包括:
计划性切除
边界可切除
计划性新辅助治疗
以下情形不可切除:
III期
VI期
必须注意的是非R0切除对胰腺癌的生存无益。

(2)放射治疗
辅助放疗
手术切除后,不论切缘或淋巴结状态都可采用,可与化疗联合。

照射的靶区根据术前CT和/或术中标记,应包括原发肿瘤或瘤床和局部淋巴结。

建议采用三维适形放疗。

剂量:40-50Gy(1.8-2Gy/d)。

姑息性放疗
可与化疗联合。

照射的靶区根据CT或术中标记,应包括原发肿瘤和局部淋巴结。

建议采用三维适形放疗。

剂量40-50Gy(1.8-2Gy/d)。

(3)化疗
辅助化疗:
根治性手术切除后予以吉西他滨1000 mg/m2,d1,8,15,连用6周期;
姑息性化疗:
吉西他滨1000 mg/m2,d1,8,15,至病灶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

局部病灶残留或切缘阳性者术后予以含5-FU或吉西他滨的同期辅助放化疗(放疗剂量40-54Gy)。

胰腺癌伴转移一线标准方案:吉西他滨1000 mg/m2,30分钟滴注,每周1次,连续3周,28天一周期,2-3周期;对伴有肝转移者可包含肝动脉化疗(见介入治疗一节);有胰腺原发病灶者,如一般状况好,化疗同期予以胰腺的姑息性局部治疗(超声聚焦刀和(或)放疗)。

局部进展无法切除胰腺癌:同期放化疗(5-FU+放疗/吉西他滨+放疗)和(或)超声聚焦刀治疗为标准方案;同期放化疗结束后病情未进展可以吉西他滨化疗作为延续方案继续
应用,对于无法行放疗和(或)超声聚焦刀治疗者可以吉西他滨化疗作为替代方案,共化疗2-3周期。

吉西他滨可用固定剂量速率(10 mg/m2/分钟)法代替30分钟滴注法。

一般状况好,或患者要求可选用包含吉西他滨的联合化疗方案:
吉西他滨+顺铂(吉西他滨1000 mg/m2,每周1次,连续3周,第1天+顺铂50mg/m2,每两周1次吉西他滨后,28天一周期,);
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吉西他滨1000 mg/m2,100分钟滴注,第1天,奥沙利铂100 mg/m2,2小时滴注,第2天,每14天重复);
吉西他滨+伊立替康(吉西他滨1000 mg/m2,30分钟滴注,伊立替康100 mg/m2,90分钟滴注,第1,第8天,每21天重复)。

一线化疗2个疗程后病情进展,或治疗后任何时间出现复发、转移、进展,可采用二线化疗:未用过吉西他滨者可予以包含吉西他滨的方案,已用过吉西他滨者可用卡培他滨(1000 mg/m2口服,每日2次,第1-14天,每21天重复)或静脉持续5-FU灌注(200-250 mg/m2/d);或改用动脉化疗。

TAI或TACE
适应证:
1.发现时伴有肝转移的胰腺癌;
2.胰腺癌手术或其他治疗后出现肝转移;
3.无法切除胰腺癌全身化疗失败者。

肝动脉化疗方案:
吉西他滨1000 mg/m2+顺铂60mg/m2
吉西他滨1000 mg/m2+奥沙利铂135 mg/m2
肝转移灶富血供者同时适当予以肝动脉(或肝转移灶供血动脉)超液化碘油栓塞治疗,用量根据肿瘤大小、血管直径及患者耐受程度而定,联合化疗者可将化疗药物与碘油混合为乳剂进行栓塞。

全身化疗失败可改用腹腔动脉、肝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视肿瘤供血动脉而定)化疗。

有胰腺原发病灶者,动脉化疗后予以胰腺的姑息性局部治疗(放疗和(或)超声聚焦刀)。

(4)中医治疗
胰腺癌属于中医的“癥瘕”、“积聚”、“黄疸”范畴。

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有厌食及
体重减轻,腹痛是胰体尾癌最早出现的症状,胰头癌出现黄疸较早。

晚期可出现腹部肿块,发热,消瘦等症状。

6.6.1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一般认为由于饮食不节,湿热邪毒,积聚而成。

具体发病机理有:
1.饮食不节,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血行受阻,日久形成肿块。

2.脾虚生湿,湿郁化热,热毒内蓄,病程迁延日久,瘀毒内结,形成肿块。

6.6.2中药治疗
基本方:清胰消积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蛇六谷绞股兰白豆蔻等。

6.6.3辨证加减
1.热毒:治则:清热解毒。

方药:大柴胡汤(《伤寒论》)加减。

(柴胡、黄芩、半夏、大黄、枳实、白芍、生姜、大枣)。

2.湿热:治则清利湿热。

方药:茵陈蒿汤(《伤寒论》)加减(茵陈、大黄、栀子)。

3. 湿阻:治则燥湿健脾。

方药:二陈汤或平胃散加减(半夏、陈皮、茯苓、甘草、苍术、厚朴)。

6.6.4用药加减
1.黄疸:茵陈、青蒿、栀子;
2.腹痛:玄胡、木香、八月扎、香附、枸橘子;
3.痞块:干蟾皮、蜂房、天龙、山慈菇、浙贝;
4.出血:三七、茜草、蒲黄、白茅根、大蓟、小蓟;
5.便秘:大黄、虎杖、蒲公英;
6.腹泻:防风、土茯苓;
7.厌食:六粬、山楂、鸡内金、莱菔子;
8.腹水:车前子、大腹皮、泽泻、猪苓;阴虚:沙参、石斛、芦根等。

6.6.5中成药
1.华蟾素片:每次3-5片,每天3次。

2.平消胶囊每次4-6颗,每天3次。

3.保和丸:每次4-6颗,每天3次
4. 慈丹胶囊:每次4-6颗,每天3次。

5. 金龙胶囊:每次4-6颗,每天3次。

忌用温补或某些补益、滋腻、活血化瘀制品:如人参、黄芪、鳖甲、龟板、丹参、川芎等及其制剂。

针灸
取穴:尺泽、天枢、足三里、内庭、公孙、三阴交、胆俞、胃俞、中脘等。

根据现有证据,推荐华蟾素2ml足三里交替穴位注射,每周一次。

(5)生物靶向治疗
1IL-2:N.S. 250ml+ IL-2 20-60万u/iv gtt/日;4周为一疗程,休息2~4周后重复;或隔日一次,8周为一疗程,休息2~4周后重复。

2胸腺肽:N.S. 250ml+ 胸腺肽40-200mg /iv gtt/日;4周为一疗程,休息2~4周后重复;或隔日一次,8周为一疗程,休息2~4周后重复。

3 a-干扰素:100-300万u/ im ,qod或biw;8周为一疗程,休息2~4周后重复。

4、预防与病人教育
(全文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