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代表作

合集下载

湖南湖湘文化导游词(二篇)

湖南湖湘文化导游词(二篇)

湖南湖湘文化导游词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到湘绣之乡旅游。

刺绣分为多种流派,而各种流派又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苏绣以光线明暗强烈、富有立体感而见长;蜀绣针法丰富,运针上,粗细对比强烈;粤绣以用线多样等特点而闻名;而湘绣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各辈刺绣艺人的辛勤创造和许多优秀画家以及历代宫廷皇室的极力推崇,充分吸收楚绣和汉绣神奇浪漫的艺术特征,以及宋明时期的写实风格,逐渐培养了自己质朴而优美的艺术风格。

它以画稿为蓝图,经过艺人“以针当笔、以纤素为纸、以线晕色”的艺术再创造后,不仅保留了原画的笔墨神韵,而且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效果。

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精细入微地刻画物象外形内质,色彩鲜艳,形象逼真,构图章法严谨,画面质感强,有“远观气势宏伟,近看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

湘绣,即湖南手工刺绣,是湖南人民创造的一种卓越的手工艺品,它是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吸取了多个绣种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具有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早在____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湘绣就是封建朝廷的受宠贡品。

从长沙楚墓中发现的龙凤图案绣品来看,是在极细密的丝绢上运用连环针刺绣而成的,其针脚整齐、绣工精细,图案生动活泼令人赞叹不已。

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的17大箱____余件各种华贵纺织品和绣有精美的龙凤、飞燕怪兽、祥云卷草等充满着浓厚的楚地巫风的服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汉时期的湘绣工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至清,湖南刺绣盛行,据清同治《长沙县志》载:“‘省会之区’,妇女工刺绣者多,大家巨族或以锦钿相尚。

”但此时的刺绣,只限于自绣自用。

除一部分官僚地主家庭的“大家闺秀”以刺绣来消磨时光和炫耀豪华外,一般的贫苦妇女大多惯于利用农闲时节或劳动余暇,绣制一些实用美观的物品来美化生活。

至清晚期,湖南刺绣遍及城乡。

处处可见“母女相传,邻亲相授”的传艺学艺生动场面,特别是长沙一带,湘绣成为家家户户的农村副业,开始把绣花作为谋生的一种手段。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戏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剧
湘剧是湖南地方大戏剧种之一。民间一般称之为“大戏班子”、“长沙班子”、“湘潭班子”。“湘剧”这个剧种名称最早见诸1920年长沙印行的《湖南戏考》第一集西兴散人序。因是用“中州韵,长沙官话”演唱,故又称长沙湘剧。湖南戏剧包括:祁剧、辰河戏、衡阳湘剧、武陵戏、荆河戏、巴陵戏、湘昆、长沙花鼓戏、邵阳花鼓戏等。 长沙花鼓戏,其中《打铜锣》、《补锅》、《烘房飘香》、《双送粮》、《骆四爹买牛》、《牛多喜坐轿》、《八品官》、《啼笑因缘》等剧目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1983年,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排演的神话剧《刘海砍樵》,应华美协进社邀请,赴美国纽约、华盛顿演出。美《华侨日报》、《华语快报》、《纽约时报》等均载文评论,祝贺演出成功。长沙市花鼓剧团演出的《刘海砍樵》也应邀赴日本演出,倾誉东瀛。
马王堆西汉古墓,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长沙市东郊五里牌,为一马鞍开土堆,封土堆高10余米,直径30米左右。原来以为是五代楚王马殷的墓葬,1972-1974年相继发掘,先后出土3座西汉墓葬。据考证,这是西汉初期诸侯家族墓地。其墓葬结构非常宏伟复杂,其中一、三号墓棺椁葬具保存完好。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
文化内容
美术
马王堆西汉帛画
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是中国画的源头之一,西汉彩绘漆画又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油画。湖湘大地孕育了易元吉、张宜尊、齐白石、黄永玉等美术大师。
体育
奥运湘军,2000年,悉尼奥运会28枚金牌中湖南代表团夺得7块金牌。 金牌:杨霞:女子举重53公斤级 占旭刚:男子举重77公斤级 龚智超:羽毛球女子单打 刘璇:女子三米板双人 李小鹏:体操男子双杠 2008年,北京奥运会3块金牌 李小鹏2枚,龙清泉1枚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紫岩书院与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紫岩书院与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紫岩书院与湖湘文化(一)中华五千年2008年01月04日09:26 (来源:中华五千年)【简繁大中小】【收藏此页】【打印此页】【关闭】绵竹位于川西,隶属四川德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东南临德阳,西南与什邡隔河相望,东北与安县接壤,西北与阿坝州相连.有关史学专家考证,九顶山乃“古蜀人的神山”,是我国羯羌文化的发祥地,同时还是我国早期道教发源地之一。

该市境内的九顶山景区是进入世界级景区“九寨黄龙”最捷近黄金走廊(绵茂公路)上的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生态走廊”的主体部分。

这所书院的前身是南宋“中兴贤相”抗金名将张浚的读书地。

其旧址最早是在绵竹城北二十里地的紫云岩,即现在九龙山悟影堂。

这里黛崖翠嶂,环境幽邃,也是张浚的儿子、南宋著名理学家、南轩先生张栻的故居。

张浚死后,为了追念这位勤政爱民的丞相,光禄大夫赵世延捐俸在这里修建书院,由于张浚自号紫岩先生,竣工后朝延就下诏赐名为“紫岩书院”。

紫岩书院位于绵竹市区城东,始建于元代延祐三年(1316),其规模之宏大,为蜀川前所未有。

绵竹人引以为骄傲的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杨锐和其兄杨陪都曾在这里读过书、执过教。

杨聪于清朝道光年间在紫岩书院作山长时为勉励学子,曾撰写几副楹联刻于书院正厅大门,从这些楹联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书院的悠久历史和沧桑变化。

其中一副是:“此院经五百年,自延祐而还,弦诵由来方鹿洞;有池周六十丈,是宇文故址,津梁何必数鹅湖。

”“蜀中理学推绵竹,天下祠堂数柏林”是今天张氏宗祠的评语,我之先提张氏,实在是想从另外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我们今天的“湖湘文化”,也想说明它是有机的一个传统学术哲学思想的体系。

我们知道,湖湘文化最初的奠基者应追溯到北宋的周敦颐,所谓道学,也源自周敦颐是湖南道县人(即道州),他的濂学上承周易孔孟,吸收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和韩愈的“道统”思想,部分人不承认道学中道的思想是不对的,在这里不阐述。

论《青春之歌》中的湖湘文化精神

论《青春之歌》中的湖湘文化精神

论《青春之歌》中的湖湘文化精神【摘要】湘籍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长篇革命历史小说《青春之歌》,深深地打上了湖湘文化的烙印。

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卓厉敢死的大无畏斗争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传统,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无不体现了湖湘文化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青春之歌》;湖湘文化;精神《青春之歌》是十七年文学中的红色经典之一。

该小说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许多读者,特别是知识分子读者的热烈欢迎。

一九五八年,《青春之歌》就售出一百三十万册,成为当时的畅销书。

八十年代,人们争相阅读《青春之歌》的现象几乎是空前的,在所有的图书馆里,读者排号预借甚至排到了几个月之后。

[1]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青春之歌》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和质疑。

[2]本文认为,《青春之歌》尽管存在一定的时代局限,但它仍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而且继续对当代青年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

近年来,地域文化的研究相当活跃。

湖湘文化,更因其产生了众多的灿若群星的精英人物而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目光。

湘籍女作家杨沫(原籍湖南湘阴,现为湖南汨罗市古仑乡),虽然生长在北京,但她的父母和亲戚大多数是湖南人,她从小就受到湖湘文化的影响,养成了叛逆的性格和关心祖国和民族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她的代表作——长篇革命历史小说《青春之歌》,深深地打上了湖湘文化的烙印。

这种影响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湖湘文化卓厉敢死的大无畏斗争精神与《青春之歌》中敢于反抗,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湖南人自古就以勇猛尚武著称。

湖南在古代被中原王朝视为蛮夷之地,有楚蛮、南蛮、荆蛮之称,意指湖南民风强悍,桀骜不驯。

先楚时期,中原王朝发动了多次征伐,但始终未完全占领南蛮之地。

直到战国时期楚悼王“南平百越”,经过大大小小的许多战争才完成了对湖南的全面占领和征服。

在长期的征战中,湖南人的勇武精神逐渐开始产生,并积淀和流传下来。

战国后期,秦军攻破楚国都城郢,三闾大夫屈原在汨罗江怀沙自沉,以死明志。

屈原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以及他留下的大量的忧国忧民的光辉诗篇,成为湖湘文化最早的源头。

论湖湘文化在《边城》、《芙蓉镇》中的不同书写

论湖湘文化在《边城》、《芙蓉镇》中的不同书写

论湖湘文化在《边城》、《芙蓉镇》中的不同书写李阳春【摘要】沈从文的《边城》与古华的《芙蓉镇》是现当代湖南文学的两个典型范本,两部作品在描写风俗民情、刻画人物以及构建故事方面都不自觉地书写湖湘文化,打上了湖湘文化的深深烙印.《边城》抒发人性的美好,重在构建理想的人性神庙;《芙蓉镇》侧重在湖湘风景、风俗中展现时代的政治风云以及人物命运的变幻莫测,唱响了一曲严峻的乡村牧歌.两种风格的不同书写是湖湘文化在湖南作家中传承与开创的结果.【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3页(P102-104)【关键词】湖湘文化;《边城》;《芙蓉镇》;人性神庙;乡村牧歌【作者】李阳春【作者单位】长沙学院中文与新闻传播系,湖南长沙4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文学与地域的关系问题一直备受瞩目。

在我国,《诗经》用词简约、意蕴深远,《楚辞》用词华丽、浪漫无穷,充分说明了南北文学的差异。

在国外,法国文学史家丹纳把地理环境、种族、时代认作决定文学的三个要素。

而“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自然地貌、风土人情和方言土语,以及无形中受到这种种因素所制约的独特的历史传统的民众心态。

”[1]基于此,现当代不少湖南作家都在创作中书写湖湘文化,湖湘文化讲求经世致用、充满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变革精神等要素,通过不同的渠道浸润着湖南作家的心灵。

在这些作家当中,沈从文和古华是备受关注的两位。

他们的代表作品《边城》和《芙蓉镇》都着意写湖湘风景、风俗,重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的描写,表现出一种诗的意境。

其中,《边城》书写了湘西人民淳朴、善良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非常清新优美;《芙蓉镇》将政治风云融进民俗风情,借助人物的命运变化来书写时代的变迁,让人感觉到一种沉重的浪漫。

一、湖湘风物的本真美与湖湘风情的人格化湖南地处内陆,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和北部布满丘陵和盆地。

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使不少作家热衷于区域自然环境的描写,使其作品美丽而又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古代湖南的主要文化成就

古代湖南的主要文化成就

姓名 刘巴
所处时 代
三国
籍贯 烝阳(今衡 阳) 作唐(今安 乡) 澧州(今澧 县) 邵阳 湘潭
代表作 《答先主》 《与诸葛亮书》 《渡青草湖》《晚出 新亭》《开善寺》 《黄陵庙》 《长城》《沛公》 《云梦》 《裴公亭怀古》 《呈汉阳使君》
南朝 本 阴铿 土 著 李群玉 隋唐 名 文 胡曾 隋唐 学 家 两宋之 王以宁 际
世界上唯一的女性专用 文字,起源于南方道符 女书 文,主要流行的地域是 (或文 中国南部湖南省永州市 字) 江永县,书写在精制布 面手写本(婚嫁礼物)、 扇面、布帕、纸片上, 是中国语言生活中的一 个奇特现象。
[2014永 州 1]
造 纸 科 术 技 成 就 医 学
蔡伦,东汉耒阳(属衡阳市)人, 公元105年,改进造纸术,制成了一 种轻便廉价的植物纤维纸。随后普遍 推广,人们将植物纤维纸称为“蔡侯 纸”。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之一。 张仲景,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任长 沙太守期间坐堂行医,被称为“坐堂 医生”,写成《伤寒杂病论》,被尊 称为“医圣”。
怀 书 素 法 艺 术 何 成 绍 就 基
字藏真,长沙人,以草书著名,与张 旭并称“颠张醉素”。书帖有《自叙 帖》等。[2015永州3]李白盛赞怀 素“草书天下独步”。 清代道州营道人(今道县),熔铸古 人真、草、隶、篆各体书法,自成一 家,尤擅长草书,他主张写字从篆隶 入手,强调中锋行笔,独创悬臂回腕 执笔法,代表作有《邓琰墓志铭》 《行书七言联》等,世人称其为“猿 臂翁”。[2016永州5]
本 土 著 名 文 学 家
乐雷发
冯子振 欧阳玄 李东阳
南 舂陵(今宁 《乌乌歌》 宋 远) 《车攻赋》 元 湘乡(一说 《鹦鹉曲》 代 攸县人) 元 《观捕鱼》《渔 浏阳 代 家傲·南词》 明 《春至》 茶陵 朝 《茶陵竹枝歌》

湖湘文化 之 工艺美术

湖湘文化 之 工艺美术

湘绣卖点
• 传承2000多年的民间艺术
湘绣用途

室内装点的高贵饰品
• 一针一线 手工绣制
• 湖南特色产品,有“湖湘四宝”之称。


馈赠宾朋的高档礼物
个人收藏的高尚选择
现状
诞生于民间的湘绣,一直有“与日常用品结合、注重实用”的传统,因而早期湘 绣主要的顾客群是平民百姓。后来,随着湘绣工艺的发展,慢慢由日用品转移到 了工艺品,其品位、档次得以大大提升。 机器印刷冲击传统工艺 与其他传统工艺一样,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日益 发达的现代文明面前,湘绣的危机,戛然而至。 人才的青黄不接,跟经济利益不无关系。 湘绣的可复制性常常影响顾客的购买决心。
湖湘文化之工艺美术
高汽电1402班第五小组
概览
勤劳智慧的湖南人民,在源远流长的湘楚文化的熏陶下,结合不 同时代、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生产、生活实践,匠心独运,巧夺天工,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湖湘工艺美术技艺。其中包括2000多年历史的湘绣、 铜官陶器、桃源石雕,1000多年历史的岳州瓷器、界牌瓷器、临武龙须 草席,几百年历史的益阳小郁竹器、邵阳翻簧竹刻、浏阳菊花石雕、 长沙墨晶石雕、洞口墨晶石雕、岳州扇、望城剪纸、澧县剪纸、泸溪 踏虎凿花和隆回滩头年画,以及充满少数民族风情的土家锦、苗锦、 侗锦、瑶锦等等。
邵阳翻簧竹刻
邵阳翻簧竹刻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据传,它原本盛行于福建上杭和浙江嘉兴等地,约于清朝同治年间或更早一些 时候传入卲阳。 但一经传入,就对雕刻工具和雕 绘技巧大胆进行了革新,并且迅速成 为全国的重点产地。翻簧竹刻的前身, 是将竹筒劈成六瓣,用牛胶粘合做成 横断面为六边形的竹青在内、竹簧在 外的笔筒,上刻兰竹诗词,专作秀才 举人书窗清供一类的文具兼陈设品。 随着社会需求和人们喜爱程度的增大, 一些篾匠手工艺人和基层知识分子相 结合,又共同研究试制成功了竹簧片, 并改用猪皮胶作粘合剂,创造了竹簧 和红木粘合的器型,打破了原先产品 的单一性,产生了茶叶盒、烟盒、文 具盒、座屏、挂屏等欣赏和实用兼备 的工艺美术商品。

湖湘文化十杰候选人人物名单及简介

湖湘文化十杰候选人人物名单及简介

湖湘文化十杰候选人人物名单及简介屈原1、屈原(前352—[改为—]前281),战国楚国人,诗人、思想家,代表作《离骚》、《九章》。

端午节是为纪念其而来,“楚辞”类诗作开创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先河。

心系天下、忧国爱民精神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源泉,对后世影响深远。

贾谊2、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代表作《过秦论》、《鵩鸟赋》。

提出“阳儒阴法”及农本主义思想,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统治策略,积极开展政治实践和社会变革,开湖湘经世致用先河。

蔡伦3、蔡伦(63—121),东汉桂阳郡(今湖南耒阳)人,政治家、发明家。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代表人物之一,主要功绩是改进造纸术,为中华文化传承提供重要载体,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重大影响。

张仲景4、张仲景(63—121),东汉南阳郡(今河南邓县)人,医学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誉为“医圣”。

曾任长沙太守,又称“张长沙”。

两汉中医医经、经方二派的集大成者,重视养生保健,是中医思想界的灵魂人物。

欧阳询5、欧阳询(557—641),隋代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书法家,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擅长楷书,世称“欧体”。

所创“欧阳询八诀”书法理论,为书法理论的里程碑。

怀素6、怀素(725—785),唐代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和尚,书法家,代表作《自叙帖》,擅长草书,称“狂草”。

与唐代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

柳宗元7、柳宗元(773—819),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永州八记》、《捕蛇者说》,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推动文学运动向前发展。

沩山灵祐8、沩山灵祐(771—?),唐代长溪(今福建宁德)人,佛学家,禅宗派别沩仰宗创始人、百丈怀海高徒,和弟子慧寂在潭州沩山和袁州仰山自创一派,主张万物有情,皆有佛性,人若明心见性,即可成佛。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源自屈原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源自屈原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源自屈原作者:张大联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27期摘要:忧患意识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坚守的精神品格,也是湖湘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忧患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影响着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的产生和演变。

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源自屈原,其后经范仲淹、魏源有了一系列发展演变。

屈原是湖湘文化中忧患意识产生的源泉,他的忧患意识主要体现为忠君爱国。

《离骚》是充分表现屈原忧患意识的首推代表作。

关键词:湖湘文化忧患意识屈原《离骚》远在先秦,湖湘大地上就形成了一种异质地域(湖湘大地)及民族(原住民、三苗及其他民族)文化的复合体——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有自己独特的精神特质,其中爱国主义传统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优秀组成部分。

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以忧患意识为主导,以其鹰扬伟烈的英雄气概、天下千秋的承担精神、忧乐求索的忧患意识昭示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湖湘子弟“位卑未敢忘忧国”、“长歌慷慨莫徘徊”。

忧患意识自古就有,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都表现出古人的忧患意识。

在湖湘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忧患意识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觑。

一代又一代的湖湘子弟正是在这种忧患意识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探索创新的,从而推动了湖湘文化的发展。

一、忧患意识是湖湘文化的精髓忧患意识是湖湘文化的精髓。

在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伴随着中华传统忧患意识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古至今延绵不息。

我们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究竟什么是忧患意识呢?“忧”,《说文》解释为:“忧,心动也,从心尤声。

”《辞源》把“忧”解释为“忧患、担心;疾病”。

“患”,《说文》解释为:“患,忧也,从心。

”有忧患、担忧、祸害、灾难等义。

《辞源》则把“患”解释为忧虑、灾患、忧患、疾病等。

“忧患”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中期的《易传》和《孟子》中。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复习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复习
10、湖南和平解放的时间和长沙起义的主要领导人:1949 年8 月4日,程潜、陈明仁率部在长沙起义,8月5日,湖南和平解放。
11、衡宝战役(1949年,人民解放军在衡阳、宝庆(今邵阳) 一线,为消灭白崇禧集团,发起了衡宝战役)影响:衡宝战役是 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之一,人民解放军歼敌4万人,为进军 大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
4、湖南是“全国最富朝气”的维新省份;陈宝箴是唯一支持维 新变法的巡抚;
基础梳理
综合拓展
基 础 梳 理 考点4 近代前期的湖南(识记)
5、谭嗣同:在湖南率先创办新式学堂——浏阳算学馆。“戊戌 六君子”之一。
6、湖南率先响应武昌起义的领导人:焦达峰、陈作新。 7、陈天华、黄兴、宋教仁、蔡锷的重大贡献: ①陈天华:发表《猛回头》、《警世钟》呼吁反清救国。 ②黄兴:(民国元勋)组建革命团体华兴会;协助孙中山创建 中国同盟会; ③宋教仁(“为宪法流血的宋教仁”):(1)协助孙中山组建中 国同盟会;(2)主持参与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的起草; ④蔡锷(“再造民国第一人”):(1)武昌起义后,在云南响应 起义,建立军政府;(2)1915年,袁世凯称帝,宣布云南独立, 发动反袁护国战争。
12、湘西剿匪的时间和影响:时间:1949冬开始,人民解放军在 湘西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3年多艰苦卓绝的斗争,基本肃清了 湘西的匪患。
基础梳理
综合拓展
基础梳理
考点6 新中国的湘籍建国元勋与英雄人物 (识记)
1、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的籍贯及 担任的最高职务:
①毛泽东(敢教日月换新天):——湘潭人,为中国共产党第 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曾任中 共中央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基础梳理

湖湘文化有关的诗藉作品

湖湘文化有关的诗藉作品

湖湘文化有关的诗藉作品
湖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环境孕育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文学作品。

以下是一些与湖湘文化有关的诗藉作品:
1. 《楚辞》:《楚辞》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作者是战国时代的屈原。

它运用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2. 《岳阳楼记》: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他在岳阳楼记一文中留下的。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是湖湘文化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3. 《爱晚亭记》: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陶澍所作,详细描绘了岳麓书院的爱晚亭的景色,是湖湘文化的代表作品之一。

4. 《长恨歌》: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主题,其中有“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的诗句,表现了唐玄宗对湖南蜀地的深深留恋。

5. 《石匮书》、《史通》等史书:宋代著名史学家袁枢所著,其中记载了大量湖南地区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6. 《全唐诗》、《全宋词》等诗词集:收录了许多唐代和宋代诗人的作品,其中包括许多描写湖南山水和风土人情的诗词。

以上是一些与湖湘文化有关的诗藉作品,它们不仅是湖南地区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湖湘文化(2015定)

湖湘文化(2015定)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楚文化 ▪ 中华文化的主要源头:
黄河流域——中原文化 长江流域——楚文化
(湘楚文化)

青铜铸造艺术
髹漆工艺
金、银色
丝织品
帛画、帛书
讨论:关于“龙的传人”
远古时代:黄河流域崇拜龙 (汉族) 长江流域崇拜凤鸟
湖南洪江高庙 凤鸟纹饰
两大流域文化融合 “龙凤呈祥”
(汉族)闽南 蛇
中华民族有56个民族
瑶族始祖盘王 天犬 土家族图腾 虎

“炎黄子孙”

汉族
▪ 黄帝——黄河流域 炎帝——长江流域
▪ 苗族等—蚩尤 朝鲜族—檀君

(天神与熊女结合)
楚辞
▪ 屈原
秦代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里耶秦简
2万多枚竹简,战国秦汉社会生活 “百科全书般的日
志式实录” 洞庭郡、乘法口诀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
▪ 走马楼孙吴简牍
▪ 古井中10万余片简牍 ▪ 长沙简牍博物馆
晋(265—420年) 佛教、道教进入湖南
▪ 佛教——麓山寺 湖湘第一道场
衡山
▪ 道教—— 衡山 岳麓山 苏仙岭

洞天福地
岳麓山——长沙历史文化坐标 岳麓书院 儒学 麓山寺 佛教 三教融通 云麓宫 道教
宋代(960—1279年)
书院文化

始于唐 盛于宋

藏书 教学 祭祀

1901改为学堂

长沙 岳麓书院
▪ 王船山、魏源、曾国藩等
衡阳 石鼓书院

岳阳楼

范仲淹《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地域文化(湖湘文化)综合练习题(判断题)

地域文化(湖湘文化)综合练习题(判断题)

地域文化(湖湘文化)综合练习题(判断题部分)1.关于文化的解释。

英国学者泰勒认为:“文化是个复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风俗习惯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一些其他的能力和习惯。

”----对2.关于文化,我国大学问家胡适认为“文化就是赋予生命以意义的事物”。

-------错3.“文化”总是与特定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相联系的。

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发现、创造的价值,以及在发现、创造价值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

----对4.在传世文献记载中,古代湖南是“蛮荒”之地,未开化不发达,原住湘人被蔑称为“荆蛮”、“蛮虏”。

而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揭示:早在远古时期,湖湘地区就有了较高的文明,在诸多方面都能与中原文化争妍斗艳,不少成就独步领先。

----对5. 在传世文献记载中,古代湖南是“蛮荒”之地,未开化不发达,原住湘人被蔑称为“荆蛮”、“蛮虏”。

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也揭示:直到唐宋时期,湖湘地区才有了较高的文明,在诸多方面接近中原文化的发展水平。

----错6. 长江流域文明同样是中华文明之源。

湖湘文化是长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楚文化最为典型的代表。

----对7. 古代湖湘特别盛行建立在想象与虚拟超自然力量之上的巫风巫术,体现农耕社会原始信仰和行为特征的傩文化延续至今。

----对8. 在长期威压重逼的生存环境中,湖南人养成了剽疾顽悍、任侠尚气的性格,形成了疾恶如仇、勇于反抗的民风。

----对9.从屈原的《怀沙》到毛泽东的《中国应当向何处去》,从王夫之深奥的“太极”探索到周敦颐博大精深的古典哲学体系,都充满了求真的勇气与睿智。

----错10. 湖湘四典——《怀沙》、《岳阳楼记》、《桃花源记》、《爱莲说》,从世界与自我、社会与人生、向内与向外、大我与小我、执著与超脱等多个维度,抒兼济之志,述独善之怀,充分体现了湖湘文化已经具有的深度和高度以及普世价值。

----对11.周敦颐以强烈的经世精神写下了《筹漕篇》、《筹鹾篇》、《筹河篇》等一系列针对时政急务补阙救弊的策文。

地域文化(湖湘文化)综合练习题(判断题)

地域文化(湖湘文化)综合练习题(判断题)

地域文化(湖湘文化)综合练习题(判断题部分)1.关于文化的解释。

英国学者泰勒认为:“文化是个复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风俗习惯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一些其他的能力和习惯。

”----对2.关于文化,我国大学问家胡适认为“文化就是赋予生命以意义的事物”。

-------错3.“文化”总是与特定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相联系的。

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发现、创造的价值,以及在发现、创造价值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

----对4.在传世文献记载中,古代湖南是“蛮荒”之地,未开化不发达,原住湘人被蔑称为“荆蛮”、“蛮虏”。

而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揭示:早在远古时期,湖湘地区就有了较高的文明,在诸多方面都能与中原文化争妍斗艳,不少成就独步领先。

----对5.在传世文献记载中,古代湖南是“蛮荒”之地,未开化不发达,原住湘人被蔑称为“荆蛮”、“蛮虏”。

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也揭示:直到唐宋时期,湖湘地区才有了较高的文明,在诸多方面接近中原文化的发展水平。

----错6.长江流域文明同样是中华文明之源。

湖湘文化是长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楚文化最为典型的代表。

----对7.古代湖湘特别盛行建立在想象与虚拟超自然力量之上的巫风巫术,体现农耕社会原始信仰和行为特征的傩文化延续至今。

----对8.在长期威压重逼的生存环境中,湖南人养成了剽疾顽悍、任侠尚气的性格,形成了疾恶如仇、勇于反抗的民风。

----对9.从屈原的《怀沙》到毛泽东的《中国应当向何处去》,从王夫之深奥的“太极”探索到周敦颐博大精深的古典哲学体系,都充满了求真的勇气与睿智。

----错10.湖湘四典——《怀沙》、《岳阳楼记》、《桃花源记》、《爱莲说》,从世界与自我、社会与人生、向内与向外、大我与小我、执著与超脱等多个维度,抒兼济之志,述独善之怀,充分体现了湖湘文化已经具有的深度和高度以及普世价值。

----对11.周敦颐以强烈的经世精神写下了《筹漕篇》、《筹鹾篇》、《筹河篇》等一系列针对时政急务补阙救弊的策文。

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湖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脉,是湖南各族人民长期积累的具有特色的民风、民俗、民族性格、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等因素的总和。

湖湘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历史源头是楚文化。

战国时期的长沙已是楚人聚居、人口稠密、手工业和商业都相当发达的城。

反映宗教与神话的文献有屈原楚辞中的《九歌》、《楚辞》、《九章》、《天问》和1942年长沙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以及各种墓葬习俗的考古资料。

此外,由楚人与湖南土着居民共同创造的文学艺术,包括诗歌、散文、音乐、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在春秋战国时都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与水准。

湖湘文化隶属中国传统儒家政治文化。

其重要特点是“思想、文化、道德、理想、信念融于现实中,并为政治服务。

在宋代,湖南道州出现了理学开山祖—周敦颐,他创建的理学,就是以孔孟儒家思想为核心,吸收了老庄道学、释家佛学而形成的,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开“三教合流”的先河。

理学又称道学、新儒学,是后来出现的“湖湘学派”的思想渊源。

“湖湘学派”的奠基人胡安国,曾在衡山山麓创办文定书院,他于1138年春在湖南去世,安葬于湘潭阴山。

明清之际,湖南衡州出现了理学集大成者王船山,从而使湖南成为理学思潮形成和发展的大本营,而这一时期在湖湘大地建立了闻名全国的岳麓书院、城南书院则成为理学思潮的主要学术文化基地。

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

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

屈原的诗歌艺术、马王堆的历史文物,均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

而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先后产生了理学鼻祖周子,主张经世致用而反对程朱理学的王夫之,以及“睁眼看世界”的魏源等一系列思想家,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称之为湖湘文化。

先秦、两汉的楚文化对两宋以后建构的湖湘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

湖湘文化的源与流及其现代意义-PPT课件

湖湘文化的源与流及其现代意义-PPT课件

D、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 群体参政意识
忧患意识:治乱兴国之道 魏源:书生参政,经邦治国 曾国藩:内圣外王,经营天下 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谭嗣同:霸王经世之学 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近代五代群体 既有个有奋斗,又注意发挥群体优势

清以前的人才群体
“汉湖南人物,罕见史传。三国时期如蒋琬者, 只一、二人。唐开科三百年,长沙人刘蜕始举进 士,时谓之破天荒。至元欧阳元功,明刘三吾、 刘大厦、李冬阳、杨嗣昌诸人,骎骎始盛。”



Hale Waihona Puke 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中63名领导 成员中,湘籍有11名,毛泽东任主席,刘少奇任 副主席,林伯渠任秘书长。 政务院16名政务委员中湘籍有4名,即谢觉哉、 滕代远、李立三、李富春,李维汉任秘书长。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毛泽东,秘书长李维汉。 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检察院检察长。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28名领导成 员中湘籍有8名,其中毛泽东任主席,刘少奇、 彭德怀、程潜、贺龙、罗荣桓任副主席。
?深山大泽实产龙蛇?即此之从时间来看楚人含有古蛮族的血统后与炎黄文化融合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又保有蛮族文化生猛雄健的遗风
湖湘文化的源流 及其现代意义
湖湘文化的源流及其现代意义
一、湖湘文化的源流
二、弘扬湖湘文化中的优良传统
三、认识湖湘文化中的不足之处
一、湖湘文化的源流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大元帅有彭德怀、 贺龙、罗荣桓3位湘籍,十员大将有粟 裕、陈赓、肖劲光、黄克诚、谭政、许 光达6位湘籍;1965年以前授衔的57名 上将有湘籍19名,177名中将有湘籍45 名,1359名少将有湘籍129名。中央军 委1989年、1992年确定的中国当代军事 家36人,其中湘籍15位。即毛泽东、彭 德怀、贺龙、罗荣桓、粟裕、黄克诚、 陈赓、谭政、肖劲光、许光达、段德昌、 曾中生、蔡申熙、左权、黄公略。

论《边城》的湖湘文化特色

论《边城》的湖湘文化特色

论《边城》的湖湘文化特色作者:李婷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5年第10期摘 ;要:《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上奏响的一曲田园牧歌,其淡雅的风格、清婉的笔调、缠绵坚定的爱情和纯净臻美的山水,使得多年以后,湖南茶峒的人仍觉得自己还生活在沈从文的小说里。

湖湘文化是诞生在湖湘大地上独具特色的乡土地域文化,沈从文作为湘西世界的缔造者,其小说在地域风情、道德执守和哲学品质上无疑都打上了深深的湖湘文化烙印。

关键词:《边城》 ;湖湘文化 ;特色关于湖湘文化的界定,学界争议颇多,其中最为学术界认可的是:湖湘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文化,近代湖湘文化源起于古代湘楚文化。

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湖湘地域范围之内的文化形态,湖湘文化的内涵在学界历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湖湘文化特指近世湖湘文化,即滥觞于南宋时期以王夫之为代表的湖湘学派及其文化现象;广义的湖湘文化指滥觞于先秦周楚文化并绵延至今的湘楚民众在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屈原的诗歌艺术、马王堆的历史文物等都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及至南北朝、唐宋,特别历经宋、元、明的几次朝代更迭和大规模移民,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过重大变化,历朝民众都在本土特有的地域生活实境中,组合、建构出过不同内质的湖湘文化。

近现代文化大变革中,湖湘民众与湖南境内的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缔造了新的湖湘文化。

湖湘饮食嗜辣,民众性情也较暴烈,湖湘文化也具有不喜约束、正义感强、勇猛尚武、淳朴重义等特点,表现为在生活中比较重视现世生活,不好高骛远。

沈从文出生的湘西,地属武陵山脉,在历史上属于“楚南”。

楚南之地历来民风彪悍、勇武蛮横且重巫蛊鬼神,生活中又追求本性自由。

沈从文少年时有行伍经历,因而性情中耿直和冲淡相协,其文学作品也多呈现不喜约束的精神追求。

尤其是小说中多充满原始生命的神秘感与盲目感。

湖南民间艺术排行榜

湖南民间艺术排行榜

湖南民间艺术排行榜湖南省地处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自古以大湖洞庭(古湖云梦泽)之南著称。

地理上属于华中地区,省会(省城)为长沙市;因鱼和大米产量很大,号称鱼米之乡;因地处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

湖南省与六个省级行政区相邻:东挨江西省(九江市\宜春市\萍乡市\吉安市\赣州市),南靠广东省(韶关市\清远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桂林市\柳州市),西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北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市\荆州市\咸宁市).NO.1侗戏在湖南、贵州、广西三省的毗连地区,剧住着我国的少数民族——侗族。

当地活跃着一种深受侗族人民喜爱的少数民族戏剧形式——侗戏。

在清嘉庆、道光年间,贵州黎平贯洞的著名歌师吴文彩,便是以侗族大歌、琵琶歌为基础,吸收当地的汉族地方戏曲的程式和表现手法,最先组成侗戏班,编排剧目,穿着侗族服装用侗话演唱。

这便是侗戏的开始。

光绪元年(1875)侗戏从贵州黎平县水口区传入广西三江县高岩村后,流传更加广泛。

1952年,三江县在林溪区集会,各乡剧团都来会上演出。

阳烂乡侗族桂剧艺人杨正明、杨校生看了侗戏,感到十分亲切和新鲜,回来后便组织一班人,把连环画《杨娃》改编成侗戏在本地上演,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

1954年,阳烂乡划归湖南省通道县,侗戏便在通道县流传开来,并逐渐形成了湖南的侗戏。

因为侗戏是用侗话演唱,所以深受侗族人民的喜爱,因而也发展很快。

1952至1954年,仅两年多的时间里,全县便有90余个村寨组织了业余侗戏班子。

侗戏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亦受到了汉族地方剧种的影响。

对其作用较大的剧种有贵州的花灯戏、湖南的阳戏和花鼓戏、广西的桂戏和彩调。

艺术交流较为密切的是桂剧和彩调。

吸收过这些剧种的一些表演程式,借鉴过它们的唱腔曲调,演出汉族古装戏,在化妆和服饰方面也参照汉族地方戏曲的传统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辞(战国?楚)屈原撰。

屈原(前343—前278),名平。

楚国贵族。

怀王时,任左徒、三闾大夫。

因遭谗诬,被疏远。

顷襄王继位,将其流放江南沅湘间。

秦破楚,悲愤万分,怀石投汨罗江死。

是我国古代伟大爱国政冶家和诗人。

著有《离骚》、《九歌》、等25篇,后人集为《楚辞》。

司马迁说:“屈原放逐著《离骚》。

”“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剌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史记》)《离骚》之作,开创楚辞一派文体,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前承风雅后启汉赋之重要作用,对后世影响甚大。

艺文类聚100卷(唐)欧阳询编。

欧阳询(557—641),唐朝著名学者,书法家。

长沙人。

此书为唐开国初高祖李渊诏欧阳询、令狐德棻等编修,历时3年,于武德七年(624)纂成。

因询负责总成,故相传只署其名。

全书百馀万言,分天地、人事、博物3大类46部。

列子目727,以“事居于前,文列于后”方式编排。

各条之“事”均摘自经史诸子等书,“文”则辑录诗赋作品,因之名《艺文类聚》。

该书为我国古代编辑较早内容较完备之大型百科全书。

其主要贡献是保存了大量唐以前文献资料,所引古籍1431种,90%以上为今不传之书,对研究古代文化,整理、校勘、集佚古籍,具有重要价值周子全书22卷(宋)周敦颐撰。

周敦颐(1017—1073),宋明理学创始人。

道州营道(今道县)人。

其诗文集版本甚多。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濂溪集》7卷,似为最早刊本。

久佚。

此后,代有辑刊,或曰《濂溪集》,或曰《周元公集》,或曰《周濂溪先生全集》等。

此书系清乾隆间董榕编,收录了周敦颐的全部著作以及后人关于周氏的记载与评论。

内有《太极图说》2卷,《太极图说发明》4卷,《通书》4卷,《太极图说通书发明》6卷,《周子遗文并诗》1卷,《周子遗事》1卷,《附录》1卷,《年谱》1卷,《列代褒崇》1卷,《文录》1卷。

清乾隆中刻本。

此外,《四库全书》所载《周元公集》9卷本,清道光间新化邓显鹤所编《周子全书》9卷本,内容亦较完整,均为研究周敦颐及宋代理学之重要资料。

春秋传30卷(宋)胡安国撰。

胡安国(1076—1138),南宋理学家、湖湘学派创始人。

字康侯。

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

北宋绍圣四年(1097)进士。

曾提举湖南学事。

南宋建炎三年(1129)举家自湖北荆门迁居湘潭碧泉,后定居南岳。

绍兴二年(1132)高宗命其为侍读,专讲《春秋》,安国乞在外编书,于绍兴六年(1136)撰成《春秋传》以进。

《四库全书》提要谓:“其书作于南渡之后,故感激时事,往往借《春秋》以寓意,不必一一悉和经旨。

《朱子语录》曰,胡氏《春秋传》有牵强处,然议论有开合精神,亦千古之定评也。

”此书南宋时,定为经筵读本,元、明列为科举取士之经文定本,为湖湘学派的重要文献,对后世影响较大。

圭斋文集15卷,附录1卷(元)欧阳玄撰。

欧阳玄(1283—1358),元代史学家、文学家。

字原功,号圭斋。

浏阳人。

此本由其宗孙铭、镛编集。

卷一为赋颂5篇;卷二至卷四收古近体诗148首、词12首;卷五、卷六为记27篇;卷七、卷八为序38篇;卷九至卷十为神道碑、碑文、碑铭、哀词、传等28篇;卷十二为经疑、书义、策等5篇;卷十三收诏、表、册、铭、说20篇;卷十四为题、跋20篇;卷十五录赞、疏、书启及祝告文38篇。

共收录诗文341篇。

卷十六附录,收入元张起岩奉旨为欧阳玄父欧阳龙生所撰神道碑及危素所撰欧阳玄行状。

后附明成化本、《四部丛刊》本等。

此外,清新化邓显鹤据浏阳绍文堂本,增辑有《圭斋集》16卷首1卷末1卷,凡收录诗文339篇,后又增补23篇,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邵州东山讲舍刻本。

怀麓堂集100卷,(明)李东阳撰。

李东阳(1447—1516)。

明诗人。

茶陵人。

《怀麓堂集》,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茶陵学正廖方达所校刊,凡诗稿20卷,文稿30卷,诗后稿10卷,文后稿30卷,又有杂稿10卷,包括《南行稿》、《北上录》、《经筵讲读》、《东祀录》、《集句录》、《哭子录》、《求退录》7种。

李氏不失为明代诗文之宗,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复古之风,影响颇广。

尤以诗著称,风格典雅工丽,在成化、弘治年间,形成以其为首的茶陵诗派。

廖氏刻本外,又有嘉庆八年(1803)茶陵重刻本,后附法式善、唐仲冕所辑《年谱》7卷。

此外,李东阳还有《怀麓堂诗话》(一称《麓堂诗话》)1卷,论诗主性情,重格律。

1983年岳麓书社将《怀麓堂集》改名《李东阳集》点校出版。

杨嗣昌集(明)杨嗣昌撰。

2005年岳麓书社整理出版。

底本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旧钞本《杨文弱先生集》57卷,另补录未收稿一卷、《武陵竞渡略》一卷、《薛文清公年谱》一卷。

有奏疏42卷,召对纪事2卷,书9卷,诗2卷,记、揭、论、解、说、碑铭、序、募书、题跋、铭2卷。

另附目录1卷。

明崇祯刻本。

杨嗣昌(1588—1641),字子微,号文弱。

武陵(今常德)人。

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

官至兵部尚书。

其著作为明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学等多学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历史资料。

同时,他的诗词、散文反映了湖湘地方风土民情、山水风光,是研究明末文学史以及地方文化史、社会史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楚宝45卷,(明)周圣楷撰。

周圣楷,明末史学家,湘潭人。

该书记录自春秋战国至明代湖南、湖北的人物事迹与地理名胜。

分大臣、名胜、大将、名将、智谋、谏诤、文苑、良史、命使、典故、真儒、诸子、孝友、忠义、独行、真隐、列女、方伎、异人、宦绩、迁寓、山水、名祀、列仙、名释、祖灯26门。

明以前史事,悉录正史传记中的原文,明朝人物事迹则取材于当时的各家文集、谱谍、里巷传闻。

各门均有论断,间有考证。

清人邓显鹤依据正史,兼采方志、书传、笔记,进行史实考异增辑,分别附于每卷末尾,其中对地理废置沿革辨析甚多。

为研究楚史的重要文献。

船山全书(清)王夫之撰。

王夫之(1619—1692),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学者。

字而农、号姜斋,衡阳人。

《船山全书》自1988年起由岳麓书社陆续出版,全书共16册,约1000万字。

是王夫之著作的新编全集。

王夫之一生著作繁富,过去曾有过清同治四年(1865)的金陵节署本和民国二十二年(1933)上海太平洋书店本两种《船山遗书》,但均收录不全,校勘不精,且二书均无标点句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书局等出版了一些船山著作的标点本,但也很不全。

《船山全书》共收船山存世著作73种,凡371卷,是迄今汇编其传世著述最全,点校较好,附录资料最为丰富的一部船山全集。

它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文库,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发展高峰,承前启后,对湖湘文化影响深远。

九溪遗书(清)王文清撰。

王文清(1688—1779),清经学家、教育家。

字廷鉴,号九溪。

宁乡人。

清雍正二年(1724)进士。

授九溪卫学正,故人称九溪先生,主岳麓书院14年。

九溪经学,名重当时,为乾隆间湖南著名学者。

一生著述甚多,凡五十馀种,其《读通鉴论》、《宋论》诸书,卓越千古,《考古源流考》、《典制大义》,则于古今典章制度考据甚悉。

九溪著述大多星散,后进不知其名。

尚有《周礼会要》、《读史纪略》、《九溪家训》、《锄经文略》、《锄经馀草》、《锄经续草》、《海内嘤鸣集》、《天禄拟草赋》等传世。

沅湘耆旧集240卷,(清)邓显鹤、邓琮编辑。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新化邓氏小九华山楼刻本。

邓显鹤(1777—1851),字子立,一字湘皋,新化人,诗文名于当世,著有《南村草堂诗文钞》等40余种。

是集前编为邓琮辑编,为40卷,收录湖南沅水、湘水流域地区自魏、晋、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时期历朝公卿、布衣、闺阁、释道等人著作330家,诗歌2230余首,于作者生平事迹、著作均有介绍。

正编为邓显鹤辑编,收录沅湘一带明清诗人1699人,诗作15680首,体例同于前编,于作者生平事迹、著作亦有载。

与《资江耆旧集》为姊妹篇,是重要地方文学著作之一,集湖南历代诗人诗歌之大成。

陶文毅公全集64卷,(清)陶澍撰。

陶澍(1778—1839),清学者、官员。

字子霖,号云汀。

安化人。

谥文毅。

此书卷首有像、序、题词、目录等。

卷一至卷三十为奏议,卷五十三至卷六十四为诗集,收录古近体诗600余首。

卷末为陶氏行述、墓志铭、神道碑铭等。

清道光间刻本。

岳麓书社1998年出版有此书点校本,易名《陶澍集》,分上、下两册,增加其所著《蜀輶日记》。

皇朝经世文编120卷,(清)贺长龄等编。

道光七年(1827)刊行。

贺长龄(1785—1848),清代理学家。

善化(今长沙)人。

此系仿照明末陈子龙等《皇明经世文编》体例,选辑清初至道光以前议论时政的官方文书、论著、奏疏、书札而成。

640人,2236篇。

分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八纲。

纲下再分子目。

此书影响很大,是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史料。

随后有张鹏飞之《皇朝经世文编补》、葛士浚、盛康等《皇朝经世文续编》、麦仲华《皇朝经世文新编》等10余种,纲目有所变化,增添了洋务等内容。

浮邱子12卷,(清)汤鹏撰,清同治四年(1856)刻本,4册。

汤鹏(1801—1844),字海秋,益阳人。

道光三年(1823)进士。

官至监察御史。

幼工诗文。

著有《明林》、《七经补疏》、《晚香室赋集》、《海秋诗集》等13种。

是书约20万言,前有清同治四年熊少牧序,桐城姚莹《汤海秋传》,上元梅曾亮《户部郎中汤君墓志铭》。

卷一:《则古》上、中、下等7篇;卷二:《白术》上下等6篇;卷三:《去壅》等9篇;卷四:《儒解》上中下等10篇;卷五:《尚安变》等7篇;卷六:《九材》等s篇;卷七:《爱》等8卷;卷八:《训名》,上中下等5篇;卷九:《释和》上下等10篇;卷十:《训吏》上下等7篇;卷十一:《训厚》上、下等9篇;卷十二:《释优》等8篇,合计是书收录汤氏子部著作89篇。

1987年岳麓书社据同治本点校铅印出版。

魏源全集20册,(清)魏源撰。

魏源(1794—1857)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

名远达,字默深。

邵阳人。

此书岳麓书社自1989年起陆续整理出版,其中收入的著作按经、史、子、集四部为序,计有:《诗古微》2卷本和20卷本,《书古微》附《禹贡说》、《古微堂四书》、《老子本义》、《蒙雅》、《圣武记》附《夷艘寇海记》、《海国图志》、《元史新编》、《古微堂内外集》、《古微堂诗集》、《补录》、《皇朝经世文编》、《淮北票盐志略》、《净土四经》、《诗比兴笺》、魏源传记资料、大事年表、行踪图、魏源研究百年回眸。

此外,经过广泛征集和寻访,编入许多未刊的散篇文章、诗词、楹联、读书笔记、私人信札等。

是一部迄今为止最完整系统的魏源著作集。

对于研究魏氏本人思想及清代学术、思想文化和中外关系均有参考价值。

自叙帖(唐)怀素书。

怀素(725-785),唐草书大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