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制冷原理教案
《制冷与空调原理与维修》教案
《制冷与空调原理与维修》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制冷与空调的基本原理及其工作过程。
2. 掌握制冷与空调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3. 学会制冷与空调系统的维修方法与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制冷与空调概述制冷与空调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制冷与空调的发展历程2. 制冷原理制冷剂的性质和选择制冷循环过程及其基本组成部分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的工作原理和选用原则3. 空调原理空气处理过程及其基本方法空调设备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空调系统的分类与性能评价4. 制冷与空调系统维修制冷与空调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主要部件的维修方法系统部件的更换与安装技巧5. 制冷与空调设备的安全操作与维护制冷与空调设备的安全操作规范制冷与空调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制冷与空调的基本原理、工作过程和维修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制冷与空调系统的实际故障案例,提高学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
3. 采用实操演示法,演示制冷与空调设备的安全操作和维护方法。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制冷与空调原理与维修》2. 课件:制冷与空调原理、制冷与空调系统维修等3. 实操设备:制冷与空调设备、工具和仪器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2. 实操考核:包括制冷与空调设备的安全操作和维护能力,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包括制冷与空调原理、维修方法等知识的考核,占总评的40%。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64课时,其中理论教学40课时,实操教学24课时。
2. 教学进度安排: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教学,每章安排4课时。
七、教学要点1. 制冷与空调概述:强调制冷与空调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制冷原理:详细讲解制冷循环过程,使学生掌握制冷剂的选择和制冷设备的设计要点。
3. 空调原理:讲解空气处理过程,使学生了解空调设备的结构和性能评价。
汽车空调教案——汽车空调制冷原理
汽车空调教案——汽车空调制冷原理汽车空调制冷原理一、物质三态变化物质的一般情况下,物质都有三态,如水的三态为冰、水、水蒸气,分别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气态到液态为液化反之为汽化,液态到固态为凝固反之为熔化,气态到固态成为凝华反之为升华。
二、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空调系统由制冷系统、供暖系统、通风和空气净化装置及控制系统组成。
三、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1、制冷系统由压缩机、电控离合器、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贮液干燥器、管道、冷凝风扇、真空电磁阀、怠速器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汽车空调分高压管路和低压管路。
高压侧包括压缩机输出侧、高压管路、冷凝器、贮液干燥器和液体管路,低压侧包括蒸发器、积累器、回气管路、压缩机输入侧和压缩机机油池2、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贮液干燥器、膨胀阀、蒸发器和鼓风机等组成。
各部件之间采用铜管,或铝管,和高压橡胶管连接成一个密闭系统。
制冷系统工作时,制冷剂以不同的状态在这个密闭系统内循环流动,每个循环又四个基本过程, 1、压缩过程,压缩机吸入蒸发器出口处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把它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排出压缩机。
2、散热过程,高温高压的过热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由于压力及温度的降低,制冷剂气体冷凝成液体,并排出大量的热量。
3、节流过程,温度和压力较高的制冷剂液体通过膨胀装置后体积变大,压力和温度急剧下降,以雾状,细小液滴,排出膨胀装置。
4、吸热过程,雾状制冷剂液体进入蒸发器,因此时制冷剂沸点远低于蒸发器内温度,故制冷剂液体蒸发成气体。
在蒸发过程中大量吸收周围的热量,而后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气又进入压缩机。
上述过程周而复始的进行,达到降低蒸发器周围空气温度的目的。
《制冷与空调原理与维修》教案
《制冷与空调原理与维修》教案第一章:制冷与空调概述1.1 制冷与空调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3 制冷与空调技术的应用领域第二章:制冷剂与辅助材料2.1 制冷剂的性质和分类2.2 常用制冷剂的选择和使用2.3 辅助材料的作用和选用第三章:压缩机3.1 压缩机的类型和结构3.2 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价3.3 压缩机的维修和故障排除第四章:热交换器4.1 热交换器的类型和结构4.2 热交换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价4.3 热交换器的维修和故障排除第五章:节流装置与控制系统5.1 节流装置的类型和结构5.2 节流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价5.3 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5.4 控制系统的维修和故障排除第六章: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设计与安装6.1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6.2 制冷与空调设备的安装程序和注意事项6.3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调试与验收第七章: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运行与管理7.1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运行操作规程7.2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能耗管理7.3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与环保要求第八章:常见制冷与空调设备故障分析与维修实例8.1 压缩机故障分析与维修实例8.2 热交换器故障分析与维修实例8.3 节流装置与控制系统故障分析与维修实例第九章:制冷与空调系统的安全与防护9.1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安全注意事项9.2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防护措施9.3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应急预案与救援措施第十章:制冷与空调技术的未来发展10.1 新型制冷与空调技术的发展趋势10.2 制冷与空调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10.3 制冷与空调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制冷与空调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难点解析:理解制冷与空调系统中各个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制冷和空调效果。
二、制冷剂与辅助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难点解析:正确选择和使用制冷剂和辅助材料,以保证制冷与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效果。
《制冷与空调原理与维修》教案
《制冷与空调原理与维修》教案第一章:制冷与空调基础知识1.1 制冷与空调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组成与分类1.3 制冷与空调的基本原理1.4 制冷与空调常用术语解析第二章:制冷剂与压缩机2.1 制冷剂的性质与选择2.2 压缩机的类型与工作原理2.3 压缩机的选用与维护2.4 制冷剂的充注与检测第三章:制冷系统部件及安装3.1 蒸发器与冷凝器的作用与选用3.2 节流装置的类型与安装3.3 制冷系统管路布置与施工要求3.4 制冷系统的试压与吹污第四章:空调系统原理与部件4.1 空调系统的分类与原理4.2 空气处理设备的作用与选用4.3 空调系统的水系统与电气控制系统4.4 空调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第五章:制冷与空调设备的维修技巧5.1 制冷与空调设备的常见故障分析5.2 制冷设备的维修方法与技巧5.3 空调设备的维修方法与技巧5.4 制冷与空调设备的维修案例分析第六章: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与节能优化6.1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原则6.2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能效评价与节能措施6.3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自动化控制6.4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运行维护与故障处理第七章:制冷与空调设备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7.1 商用制冷与空调设备的应用案例7.2 工业制冷与空调设备的应用案例7.3 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与应用7.4 制冷与空调设备的环保与安全问题第八章:制冷与空调设备的检测与验收8.1 制冷与空调设备的检测方法与标准8.2 制冷与空调设备的验收流程与要求8.3 制冷与空调设备的性能测试与评价8.4 制冷与空调设备的质量保证与售后服务第九章:制冷与空调行业的未来发展9.1 制冷与空调行业的发展趋势9.2 新型制冷与空调技术的应用与发展9.3 制冷与空调行业的发展挑战与机遇9.4 制冷与空调行业的人才培养与培训第十章:制冷与空调原理与维修实践操作10.1 制冷与空调设备的拆装与检修10.2 制冷与空调设备的调试与运行10.3 制冷与空调设备的维修案例实操10.4 制冷与空调设备的操作培训与安全教育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制冷与空调的定义与发展历程难点解析:理解制冷与空调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掌握不同类型制冷与空调系统的发展历程和技术演进。
空调制冷系统课程设计
空调制冷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空调制冷系统的基础工作原理,掌握制冷循环的关键部件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制冷剂在空调系统中的作用,并解释其热力学特性。
3. 学生能够掌握空调制冷系统中能量转换的基本过程,以及影响制冷效率的主要因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模型或实物演示,分析空调制冷系统的工作流程,正确解读系统图。
2.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物理原理,计算空调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功率消耗。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制冷系统,并对系统进行模拟优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空调制冷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培养对节能减排的重视。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 学生通过学习空调制冷系统,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物理与技术实践相结合的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同时注意引导他们从直观的操作体验上升到理论的认识。
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未来发展趋势相结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确保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内容1. 空调制冷原理概述:包括制冷剂的选择、热力学循环(卡诺循环、逆卡诺循环)的基础知识,以及空调系统的基本构成。
- 教材章节:第三章“制冷原理与制冷剂”2. 制冷循环关键部件:深入讲解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等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制冷系统中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四章“制冷系统关键部件”3. 制冷剂的热力学性质:探讨制冷剂的压力-温度图、焓-熵图,以及制冷剂在系统中的状态变化。
- 教材章节:第五章“制冷剂及其热力学性质”4. 空调制冷系统的能量转换与效率:包括能效比(COP)的计算,以及影响制冷效率的因素分析。
制冷空调基础知识教案
【课题】第二章制冷空调基础知识第一节热力学定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工质的基本状态参数,理解热力学定律的内涵及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热力学定律的内涵及应用。
【教学难点】焓湿图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分析法、演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4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2分钟)在热力工程中,实现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或热能的转移,都要借助于一种携带热能的工作物质即工质,各种气体、蒸气及液体是工程上常用的工质。
在热力过程中,一方面工质的热力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工质与外界之间有能量的交换。
因此,工质的热力性质及热能转换规律是工程热力学研究的内容。
〖新课〗第一节热力学定律一、工质的物理性质及基本状态参数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及气态,三态之间是通过吸热或放热来完成其状态转化的。
(1)固态该种状态的物质分子间的引力比其它两种状态大,且分子间的距离最小。
固体具一定形状。
(2)液态液态的物质分子间的引力较小而间距较大。
分子间相互可移动,因此液体具有流动性而且无一定的形状。
(3)气态和上述两种状态相比较,气态物体的分子间距离最大而分子间引力很小,分子间无相互约束,不停地进行着无规则的运动。
因此,气体无形状,元固定体积。
物质的状态取决于分子之间引力的大小和其热运动的强弱。
2.基本状态参数热力学中常见的状态参数有(基本状态参数)温度T 、压力p 、密度ρ 或比体积v 、比内能u 、比焓h 等。
(1)温度 描述热力系统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热力学温度的符号用T 表示,单位为K (开)。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的关系为t = T -273.15 K 或 T = 273.15 K + tt ——摄氏温度,℃。
(2)压力SF p =F ——整个边界面受到的力,N ; S ——受力边界面的总面积,m 2。
空调用制冷技术教学设计
空调用制冷技术教学设计1.前言近年来,空调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器,它帮助我们度过了许多炎热的夏季。
然而,在使用空调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其制冷技术,了解空调的运作原理以便更好地维护和使用。
2.目标在本次教学中,我们旨在让学生了解空调的制冷技术,掌握空调的基本原理、构造和维护要点。
3.教学内容3.1 空调制冷原理空调制冷原理主要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装置等组成。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到空调的制冷过程以及其中的一些关键要素。
3.2 空调的组成空调主要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装置、电控系统等部分组成。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这些部件的作用和构造原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空调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3.3 空调的维护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介绍空调的维护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对空调进行定期维护,包括清洗滤网,除湿结霜等,以确保空调的长期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4.教学过程4.1 教学环节设计1.介绍空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介绍空调的构造和部件3.介绍空调的维护方法4.空调维修实操练习4.2 教学方法1.讲解法2.经验分享3.实例演示4.互动答疑4.3 教学辅助材料1.PPT课件2.实物模型3.录像介绍4.教材和教辅资料5.评价方式1.做好课堂笔记2.参加模拟操作3.完成相关维修作业4.进行相关知识测试6.教学预期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们能够:1.理解空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空调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熟悉空调的维护方法和注意事项4.能够进行基本的空调维修和维护工作。
7.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我们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份全面的空调制冷技术学习资源,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空调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掌握空调的使用与维护方法,进而提高自身的维修技能和生活质量。
《制冷与空调原理与维修》教案
《制冷与空调原理与维修》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制冷与空调的基本原理,掌握制冷剂的性质及循环过程。
2. 学会制冷与空调系统的主要组件及其工作原理。
3. 掌握制冷与空调设备的维修方法及技巧。
4. 能够分析制冷与空调系统故障,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教学内容1. 制冷原理与制冷剂2. 空调原理与空调系统3. 制冷与空调设备的主要组件4. 制冷与空调设备的维修方法5. 制冷与空调系统故障分析与解决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制冷与空调的基本原理、设备组件及维修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制冷与空调系统的故障实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地参观制冷与空调设备,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
4. 开展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制冷与空调原理与维修》2. 课件:制冷与空调原理、设备图片及故障案例3. 实地教学场地:制冷与空调设备展示区4. 工具:制冷与空调维修工具及设备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制冷与空调系统原理图,分析故障案例。
2.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制冷与空调原理、设备及维修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实地操作考核:学生在指导下进行制冷与空调设备的维修操作,评价其操作技能。
4. 期末考试:包括制冷与空调原理、设备、维修及故障分析等方面的试题,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第1-8课时:讲解制冷原理与制冷剂第9-16课时:讲解空调原理与空调系统第17-24课时:介绍制冷与空调设备的主要组件第25-32课时:讲解制冷与空调设备的维修方法第33-40课时:分析制冷与空调系统故障及解决方法七、教学实践1. 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制冷与空调设备展示区,了解各类设备及其组件。
2. 实操演练: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制冷与空调设备的拆解、维修及组装操作。
3. 项目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制冷与空调设备维修项目,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制冷原理培训课件教案
制冷原理培训课件教案教案标题:制冷原理培训课件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制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制冷循环过程中的关键组件和其功能;3. 理解不同制冷系统的应用领域及其优缺点;4. 能够分析和解决常见的制冷系统故障。
教案内容和步骤:I. 引入 (5分钟)A. 引起学生对制冷原理的兴趣,例如提出一个与制冷相关的问题或情境;B. 引导学生思考制冷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II. 知识讲解 (20分钟)A. 介绍制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定义;B. 解释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蒸发、压缩、冷凝和膨胀等过程;C. 详细介绍制冷循环中的关键组件,如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膨胀阀等;D. 分析不同制冷系统的应用领域和特点,如家用空调、冷藏冷冻设备等;E. 强调不同制冷剂的选择和环境影响。
III. 实例分析和讨论 (15分钟)A. 提供一个实际案例,例如一个制冷系统故障的情景;B. 引导学生分析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C.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IV. 小组活动 (15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制冷系统的应用领域进行研究;B. 要求小组讨论并汇报该领域中常见的制冷问题和解决方案;C. 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V. 总结和评估 (5分钟)A. 简要总结制冷原理的关键内容;B. 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并提供反馈;C.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进一步的学习需求。
VI. 作业布置 (5分钟)A. 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以加深对制冷原理的理解;B. 提醒学生完成小组活动的报告和总结。
教学资源和辅助工具:1. 制冷原理的教学课件;2. 实际制冷系统的照片或示意图;3. 案例分析和讨论的工作表;4. 小组活动的分组表和讨论记录表;5. 学生反馈和评估表格。
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入问题、情境或案例,激发学生对制冷原理的兴趣和思考。
2. 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和实际示意图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展示制冷原理和关键组件。
制冷空调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制冷空调的基本原理、组成、工作流程以及常见故障分析。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制冷空调基础知识(1)制冷原理(2)制冷剂(3)压缩机(4)膨胀阀(5)冷凝器(6)蒸发器2. 制冷空调系统组成及工作流程(1)系统组成(2)工作流程3. 常见故障分析及维修方法(1)制冷剂不足(2)压缩机故障(3)膨胀阀故障(4)冷凝器、蒸发器故障4. 实际操作技能培训(1)制冷空调设备安装与调试(2)制冷空调设备维护与保养(3)制冷空调设备故障排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制冷空调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操作法:教师示范操作,学生跟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制冷空调行业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础知识:讲解制冷空调的基本原理、组成、工作流程以及常见故障分析。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制冷空调的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4. 实践操作:教师示范操作,学生跟学,进行制冷空调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保养等实际操作。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6.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五、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制冷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技能水平:通过实际操作考核,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创新意识:通过案例分析,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制冷空调相关教材。
2. 教学课件:制冷空调基础知识、系统组成、工作流程、常见故障分析等课件。
(完整word版)空调制冷原理教案
(完整word版)空调制冷原理教案绪论一、人工制冷人为的方法不断从被冷却系统排热至环境介质中,从而使被冷却系统达到比环境更低的温度,并长时间维持的工程技术。
制冷技术分类:1、制冷:低于环境温度至119.8K(-153.35℃,氪Kr标准沸点);2、低温:119.8K至4。
23K(-268.92℃,氦He标准沸点);3、超低温:4。
23K至接近绝对零度。
二、人工制冷基本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常用物理方法:相变制冷、气体膨胀制冷、热电制冷、固体吸附制冷、涡流制冷等。
(一)相变制冷利用某些物质在发生相变时的吸热效应进行制冷。
液体汽化相变制冷的能力大小与制冷剂的汽化潜热有关.(二)气体膨胀制冷气体膨胀制冷是基于压缩气体的绝热截流效应或压缩气体的绝热膨胀效应,从而获得低温气流来制取冷量的制冷技术。
(三)热电制冷温差电效应制冷.利用伯尔帖效应原理。
多采用半导体材料,又称为半导体制冷。
(四)固体吸附制冷利用太阳能的固体吸附式制冷亦称为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
(五)气体涡流制冷利用工质的压缩气体经过涡流管产生的涡流,使气体分离成冷热两部分,其中的冷气流制冷。
三、制冷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完整word版)空调制冷原理教案食品加工业低温储存;空调工程中的冷却降温和调湿;工业生产中的制冷技术;建筑工业中的制冷;农业方面种子低温处理和低温储存等。
四、《制冷原理》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以热力学定律为理论基础,研究制冷循环的原理、效率和热力分析、计算方法.第一章制冷剂与载冷剂第一节制冷剂的分类与命名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完成制冷循环所必须的工作介质。
制冷剂符号:R。
例如:R12、R22、R134A等一、卤化碳类制冷剂饱和碳氢化合物的卤素衍生物的总称。
氟利昂制冷剂是根据化学分子结构来命名的,通式是:C m H n F p Cl q Br r ,其中m、n、p、q、r表示原子个数.氟利昂的代号是用字母“R”和跟随的数字(m-1)(n+1)(p)B(r)组成。
制冷原理课程实施方案模板
一、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制冷原理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3.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制冷剂的性质、制冷循环的基本过程以及制冷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分析制冷系统运行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 制冷剂及其性质2. 制冷循环的基本过程3. 制冷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4. 制冷系统运行分析与故障排除5. 制冷系统节能与环保三、教学资源1. 教材:《制冷原理》2. 教学课件3. 实验指导书4. 相关视频、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制冷原理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制冷系统的基本过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制冷系统运行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制冷系统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制冷原理的理解。
4.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方法2. 第2-4周:讲解制冷剂及其性质、制冷循环的基本过程3. 第5-7周:讲解制冷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4. 第8-10周:制冷系统运行分析与故障排除5. 第11-12周:制冷系统节能与环保6. 第13周:课程总结与复习7. 第14周:考试与评估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课堂讨论、提问等表现。
2. 作业与实验报告:作业的完成质量、实验报告的撰写水平。
3.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制冷原理的掌握程度。
七、课程实施保障措施1. 教师保障:教师需具备丰富的制冷原理知识和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2. 实验室保障:提供足够的实验设备,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3. 教学资源保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视频等。
4. 考核评估保障:建立健全考核评估体系,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制冷原理的基础上,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国制冷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制冷与空调原理与维修》教案
《制冷与空调原理与维修》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制冷与空调的基本原理,掌握制冷剂的性质及循环过程。
2. 熟悉空调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掌握各种空调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学会制冷与空调系统的维修技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制冷与空调的基本原理2. 制冷剂的性质及循环过程3. 空调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4. 各种空调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5.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维修技巧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演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制冷与空调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制冷与空调原理。
3. 设置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维修技能。
4.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确保教室通风良好,温度适宜。
2.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制冷与空调设备、工具等。
3. 教材和参考资料:制冷与空调原理与维修相关教材、维修手册等。
4. 安全措施:确保教学过程中安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中的表现,检查维修技能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情况。
4. 综合素质:考察学生在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制冷与空调维修人才。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包括16课时理论教学和16课时实践教学。
2. 教学计划:按照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操作。
七、教学实践1. 实践环节:在每个理论课后,安排相应的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实践内容:包括制冷与空调设备的认识、制冷剂的充注与排放、压缩机的检查与维修、蒸发器的清洗与维修、冷凝器的清洗与维修等。
空调制冷课程设计
空调制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空调制冷的基本原理,理解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的作用;2. 使学生了解空调系统的组成部分,掌握各部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3. 引导学生掌握空调能效比的概念,了解提高空调能效的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制冷原理分析空调系统故障的能力;2. 使学生能够根据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正确操作和维护空调设备;3. 培养学生运用能效比知识,为家庭或单位选择合适空调产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空调制冷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引导学生关注节能环保,树立绿色消费观念;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实用技术类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或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对新技术和新知识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实现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空调制冷原理:讲解空调制冷的基本循环过程,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四大部件的工作原理及相互配合,使学生理解制冷剂在循环中的作用和状态变化。
- 教材章节:第三章“制冷原理及制冷剂”2. 空调系统组成与功能:详细介绍空调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室内外机、控制系统等,讲解各部分的功能及在制冷过程中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四章“空调系统组成及其功能”3. 空调能效比及节能措施:阐述能效比的概念,分析影响空调能效比的因素,介绍提高空调能效比的措施,如选用合适型号的空调、优化使用习惯等。
- 教材章节:第五章“空调的能效与节能”4. 空调操作与维护:讲解空调的正确操作方法,包括开关机、模式选择、温度设定等,以及日常维护和清洁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024版《制冷与空调原理与维修》教案
制冷原理
基于热力学原理,利用制 冷剂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 的相变过程,实现热量的 转移和排放。
制冷循环
包括压缩、冷凝、膨胀和 蒸发四个基本过程,构成 制冷循环。
8
制冷剂种类与特性
制冷剂分类
按化学性质可分为无机化合物、 氟利昂、碳氢化合物等;按使用 温度范围可分为高温、中温和低
温制冷剂。
设备维修与保养 掌握了制冷与空调设备的常见故障诊断、维修和保养方法, 包括电气控制部分的检修、制冷系统的清洗、润滑油的更 换等。
节能与环保 了解了制冷与空调领域的节能技术和环保要求,如高效压 缩机的应用、环保制冷剂的替代、系统能效比的提升等。
28学生自我评价报告知掌握程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对制冷与空调的基本原理和维修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独立完 成一些基本的维修任务。
2024/1/30
3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31
空调技术应用
空调技术广泛应用于住宅、商业建筑、工业厂房、医疗卫生、 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
2024/1/30
空调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空调技术将朝着更高 效、更节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如采用变频技术、热回收技 术、智能控制技术等。同时,空调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也将 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18
维修方法与步骤
电气故障维修
检查电源线路、更换损坏的控制 板等。
机械故障维修
更换损坏的机械部件,如压缩机、 风扇电机等。 2024/1/30
制冷系统故障维修
检查并补充制冷剂、清洗制冷系 统、更换损坏的部件等。
空调系统故障维修
清洗空调滤网、检查并调整空调 参数、更换损坏的部件等。
某商场空调制冷课程设计
某商场空调制冷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空调制冷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制冷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空调制冷的基本原理、主要部件和工作流程,了解不同类型的空调制冷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制冷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制冷系统设计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空调制冷原理、空调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工作原理、空调制冷系统的应用和维护。
1.空调制冷原理:包括制冷循环的基本概念、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
2.空调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工作原理:包括空调压缩机、膨胀阀、干燥瓶、四通阀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功能。
3.空调制冷系统的应用和维护:介绍不同类型的空调制冷系统的应用场合,以及系统的维护保养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讲解空调制冷的基本原理、制冷循环等理论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制冷系统的应用和维护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制冷系统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空调制冷知识。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制冷系统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空调制冷原理与应用》。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制冷技术资料,供学生课后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用于辅助课堂教学。
4.实验设备:提供空调制冷系统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制冷与空调原理与维修》教案
《制冷与空调原理与维修》教案章节一:制冷与空调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制冷与空调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制冷与空调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制冷与空调的定义及重要性。
2. 制冷与空调的发展历程。
3. 制冷与空调系统的组成。
4. 制冷与空调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制冷与空调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制冷与空调的重要性。
3. 演示法:展示制冷与空调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制冷与空调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制冷与空调系统的组成图。
章节二:制冷剂与压缩机教学目标:1. 了解制冷剂的性质和作用。
2. 掌握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和类型。
教学内容:1. 制冷剂的性质和选择。
2. 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和类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制冷剂的性质和作用。
2. 演示法:展示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和类型。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制冷剂性质的理解。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不同类型压缩机的特点。
章节三:制冷与空调设备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制冷与空调设备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制冷与空调设备的选型和安装方法。
教学内容:1. 制冷与空调设备的结构与功能。
2. 制冷与空调设备的选型和安装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制冷与空调设备的结构和功能。
2. 实践操作:演示制冷与空调设备的安装方法。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制冷与空调设备结构的理解。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设计制冷与空调设备的安装方案。
章节四:制冷与空调系统故障维修1. 了解制冷与空调系统常见故障现象。
2. 掌握制冷与空调系统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1. 制冷与空调系统常见故障现象。
2. 制冷与空调系统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制冷与空调系统故障现象和诊断方法。
2. 实践操作:演示制冷与空调系统故障维修。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制冷与空调系统故障现象的理解。
制冷空调基础知识教案
制冷空调基础知识教案教案:制冷空调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了解制冷空调的定义和作用;2.理解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3.掌握制冷空调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和其功能;4.了解不同类型的空调系统。
二、教学内容:1.制冷空调的定义和作用;2.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3.制冷空调系统的构成部分及其功能;4.不同类型的空调系统。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场制冷空调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冰箱和空调的制冷效果,并引导学生思考制冷的原理和作用。
Step 2:制冷空调的定义和作用1.教师向学生介绍制冷空调的定义和作用,制冷空调是利用制冷原理和热力学循环,将热量从一个地方转移至另一个地方,以调节环境温度,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Step 3: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1.教师向学生讲解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即蒸发冷却、压缩增压、冷凝放热和膨胀降压的过程。
2.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动画展示制冷循环的过程,并解释每个环节的作用和原理。
Step 4:制冷空调系统的构成部分及其功能1.教师向学生介绍制冷空调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
2.教师逐一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例如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增加其温度和压力;冷凝器用于放热、将高温高压气体制冷剂冷却成液体;膨胀阀用于降低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蒸发器用于吸收室内热量、使制冷剂蒸发为气体。
Step 5:不同类型的空调系统1.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空调系统,包括窗式空调、中央空调和分体空调等。
2.教师解释每种类型的空调系统的特点和适用场景,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空调系统的优缺点。
四、教学总结:1.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制冷空调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2.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加深对制冷空调基础知识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行查找资料,总结并列举出几种常见的制冷空调系统,并简述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感受制冷空调效果的同时,了解了制冷空调的定义、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系统的构成部分及其功能,以及不同类型的空调系统。
空调制冷原理(讲课)
使学生了解、掌握空调制冷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空调制冷过程的原理
课型
讲解课演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引入
(1分钟)
问题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制冷技术的应用有哪些?(冰箱、空调等)
问题2:根据上节课学习的制冷方法,思考并推测空调制冷的原理是什么呢?
自由作答
2.讲授空调制冷过程
(4分钟)
制冷过程(结合图形讲解)
制冷时压缩机高压出口经过四通阀1-2到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使过热蒸汽逐渐变成饱和蒸汽,进而变成饱和液体或过冷液体。通过毛细管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液体(混有饱和蒸汽)---到室外机截止阀(也称高压阀)进入室内机热交换器(蒸发器),从周围介质吸热蒸发成气体,实现制冷。在蒸发过程中,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保持不变。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已成为干饱和蒸汽或稍有过热度的过热蒸汽了。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时要吸热,这就是空调制冷。室内机回气:回气管到室外机经由截止阀(也称低压阀或维修阀)进入消音器--四通阀4-3到压缩机低压回气侧完成制冷循环。
《空调制冷原理》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空调原理
课型
新授课
知识点
空调制冷原理以及过程
已有知识点
制冷的定义制冷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1学生能认识空调主要组成部分
1.2学生能掌握空调制冷的全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我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经历空调制冷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增强学生学习制冷的兴趣。
归纳小结
(1分钟)
1、空调的制冷主要内容:用人工的方法来实现热量的转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人工制冷人为的方法不断从被冷却系统排热至环境介质中,从而使被冷却系统达到比环境更低的温度,并长时间维持的工程技术。
制冷技术分类:1、制冷:低于环境温度至119.8K(-153.35℃,氪Kr标准沸点);2、低温:119.8K至4.23K(-268.92℃,氦He标准沸点);3、超低温:4.23K至接近绝对零度。
二、人工制冷基本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常用物理方法:相变制冷、气体膨胀制冷、热电制冷、固体吸附制冷、涡流制冷等。
(一)相变制冷利用某些物质在发生相变时的吸热效应进行制冷。
液体汽化相变制冷的能力大小与制冷剂的汽化潜热有关。
(二)气体膨胀制冷气体膨胀制冷是基于压缩气体的绝热截流效应或压缩气体的绝热膨胀效应,从而获得低温气流来制取冷量的制冷技术。
(三)热电制冷温差电效应制冷。
利用伯尔帖效应原理。
多采用半导体材料,又称为半导体制冷。
(四)固体吸附制冷利用太阳能的固体吸附式制冷亦称为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
(五)气体涡流制冷利用工质的压缩气体经过涡流管产生的涡流,使气体分离成冷热两部分,其中的冷气流制冷。
三、制冷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食品加工业低温储存;空调工程中的冷却降温和调湿;工业生产中的制冷技术;建筑工业中的制冷;农业方面种子低温处理和低温储存等。
四、《制冷原理》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以热力学定律为理论基础,研究制冷循环的原理、效率和热力分析、计算方法。
第一章制冷剂与载冷剂第一节制冷剂的分类与命名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完成制冷循环所必须的工作介质。
制冷剂符号:R。
例如:R12、R22、R134A等一、卤化碳类制冷剂饱和碳氢化合物的卤素衍生物的总称。
氟利昂制冷剂是根据化学分子结构来命名的,通式是:C m H n F p Cl q Br r ,其中m、n、p、q、r表示原子个数。
氟利昂的代号是用字母“R”和跟随的数字(m -1)(n+1)(p)B(r)组成。
二、环状有机化合物类制冷剂命名为R后加字母C,然后按编号书写。
三、共沸溶液类制冷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互溶的单组分制冷剂在常温下按一定质量比或容积比相互混合而成的制冷剂。
例如:R114/R21(74.6/25.4)R290/R115(31.6/68.4)等。
四、饱和碳氢化合物类制冷剂也按氟利昂规则书写,例如:丁烷为R600。
五、有机化合物类制冷剂主要是有机氧化物、有机硫化物、有机氮化物。
六、无机化合物类制冷剂主要有氨、空气、水、二氧化碳等。
由字母R 和700序号中后两个数字表示。
例如:R702为氢;R744为二氧化碳等。
七、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及其卤族衍生物类制冷剂在R后先加1,再按氟利昂命名规则书写。
八、非共沸溶液类制冷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不形成共沸溶液的单组分制冷剂混合而成的制冷剂。
第二节对制冷剂的选择要求制冷剂的性质直接影响制冷机的种类、构造、尺寸和运转特性,同时影响制冷循环的形式、设备结构及经济技术性能。
对制冷剂的性能要求从热力学方面、物理化学方面、安全性方面、全球环境影响方面和经济性方面加以考虑。
一、热力学方面的要求(一)沸点低,获得较低的蒸发温度(二)临界温度高、凝固温度低,保证制冷剂在较广的温度范围内安全运行(三)具有适宜的工作压力(四)制冷剂的汽化潜热大(五)大型制冷系统,制冷剂的单位容积制冷量尽可能要大(六)制冷剂的绝热指数小,压缩时的耗功减少(七)离心式制冷压缩机应采用大分子量的制冷剂,以便产生大的离心力二、物理化学方面的要求(一)要求黏度小(二)导热系数高(三)纯度高(四)热化学稳定性好(五)与油的溶解性(各有利弊)(六)电绝缘性三、安全性方面的要求(一)工作温度内不燃烧、不爆炸(二)无毒或低毒(三)易检漏(四)对健康无损害,无刺激性气味四、全球环境方面的要求(一)存在于大气中的寿命低、减少对臭氧的分解(二)对臭氧的潜在破坏小(三)全球室温潜在效应低五、经济性方面的要求(一)生产工艺简单、降低生产成本(二)价廉、易得第三节常用制冷剂的性质在蒸汽压缩制冷系统中,目前广泛采用的制冷剂有氨、氟利昂和氟利昂的混合液等。
一、氨NH3R717无机化合物制冷剂,中温中压。
具有较好的热力学性质和热物理性质。
氨的临界温度高133.0℃,凝固点低-77.7℃,标准沸点-33.3℃。
在常况下,氨在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压力为0.098MPa~0.491 MPa,因而空气不易渗入系统。
氨的冷凝压力一般为0.981MPa~1.570 MPa,压力较适中。
氨的制冷范围为+5~-70℃,常用于不低于-60℃的大中型单级或双级活塞式制冷压缩机中,也可以用于大容量的离心式制冷压缩机中,由于氨的分子量小,所以级数较多。
氨的汽化潜热大,在相同的温度下,制取相同的冷量,氨制冷机的尺寸较小。
氨的黏度小,流动阻力小。
在润滑油中的溶解度小,必须使用油分离器。
氨的蒸汽无色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
因此在船舶制冷和空调系统中不能直接采用氨制冷系统,应该采用载冷剂或避免采用氨制冷系统。
氨易燃易爆。
氨溶于水,制冷剂中含水时不会形成冰塞,但腐蚀金属。
(铜、锌、铜合金等),除磷青铜。
检测氨的漏泄,不能用肥皂水,通常用酚酞试剂或试纸。
氨对臭氧无破坏,无温室效应。
氨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容易获得。
二、氟利昂应用于中小型制冷机中(一)R12属于CFC S类氟利昂,对臭氧破坏严重。
禁止。
(二)R22属于HCFC S类氟利昂,逐渐淘汰。
(三)R134A属于HFC S类氟利昂,是替代产品。
三、混合制冷剂(一)共沸溶液制冷剂(二)非共沸溶液制冷剂第四节氯氟烃对全球环境影响及对策一、氯氟烃对全球环境影响的机理氟利昂分六种:1、PFCS:全氟代烃,即碳氢化合物的氢全部被氟替代。
例如CF4、C2F6等。
2、CFCS:氯氟烃,即碳氢化合物的氢全部被氢和氟替代。
例如:R11、R12、R13、R111等。
3、HFCS:含氢氟代烃,即碳氢化合物的氢一部分被氟替代。
例如:R134A等4、HCFCS:含氢氯氟烃,即碳氢化合物的氢一部分被氯、氟替代。
例如:R22等。
5、HCCS:含氢代烃,即碳氢化合物的氢一部分被氯替代。
例如:R40等6、PCCS:全氯代烃,即碳氢化合物的氢全部被氯替代。
例如R10等。
二、有关国际协定的要求及禁用进程1992年11月丹麦哥本哈根会议规定发达国家自1996年1月1日起禁用CFCS,2030年全面禁用HCFCS。
三、限制CFCS的对策1、开发新型制冷剂2、加强生产使用管理3、加快替代技术的应用和研究4、加强设备管理5、注意回收和再生6、提高效率,减少用量第五节载冷剂一、载冷剂与载冷剂循环特点载冷剂是在间接冷却的制冷装置中,完成被冷却系统的热量传递给制冷剂的中间冷却介质,又称第二制冷剂。
二、对载冷剂的选择要求和方法(一)基本条件:1、液态2、比热大3、导热系数大4、黏度小5、化学性能稳定6、无毒7、不腐蚀8、价格低(二)常用载冷剂:水、氯化钠盐水溶液、氯化钙盐水溶液、丙三醇水溶液、乙二醇水溶液、甲醇、乙醇、丙醇、三氯乙烯、四氟三溴乙烷和三氯氟乙烷等。
三、常用载冷剂特性水、盐水溶液、有机化合物等。
第二章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蒸汽压缩式制冷应用广泛,因为蒸汽压缩式制冷所需机器设备紧凑、操作管理方便,从稍低于环境温度到-150℃的制冷温度范围都能得到较好的应用,在普冷范围内循环效率高。
分类:单级、多级、复叠式等。
第一节逆卡诺循环、热力完善度一、逆向循环包括:制冷循环、热泵循环、热化循环都是依靠外界能量的补偿使热量从低温传向高温。
1、ε(或COP)制冷系数ε=Q0/W net=Q0/(Q K-Q0)ε是衡量制冷循环经济性的指标,ε越大,循环效率越高。
ε可以大于1、小于1、等于1,但普冷工作状态下总是大于1的。
2、εh(或COP h)供暖系数εh =Q K/W net=Q K/(Q K-Q0)εh 总是大于1的。
3、制冷循环分为可逆循环和不可逆循环。
1)可逆循环:逆卡诺循环和劳伦兹循环逆卡诺循环:恒温热源与恒温冷源间的理想循环劳伦兹循环:变温热源与变温冷源间的理想循环2)不可逆循环:理论循环和实际循环二、逆卡诺循环:逆卡诺循环是由互相交替的两个可逆绝热过程和两个可逆等温过程所组成的在恒温热源与恒温冷源间工作的逆向循环。
T L= T0 T H=T KεC= Q0/W net=Q0/(Q K-Q0)=T L/(T H-T L)Q K /Q0=T H/T L结论:所有工作于同温热源和同温冷源之间的一切制冷循环,可逆循环的效率最高(制冷系数最大),不论采用何种工质,它们的效率相等。
所有工作于同温热源和同温冷源之间的一切制冷循环,可逆循环的效率最高(制冷系数最大),耗功最少。
W net·C= W MIN=Q0 (T H/T L-1)(一)高温热源温度T H的升高与低温热源T L 的降低对循环的影响高温热源温度T H与低温热源T L的高低及变化都将直接影响循环的制冷系数。
低温热源T L的变化对循环制冷系数的影响要比高温热源温度T H对循环制冷系数的影响更为显著。
在实际循环中T H的提高常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所以在满足生产条件和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没有必要使低温热源的T L达到过低的程度。
(二)气相循环与两相区循环、湿压行程与干压行程对循环的影响εC= Q0/W net=Q0/(Q K-Q0)=T L/(T H-T L)说明在相同温度的高温热源与低温热源间,工作于气相区和两相区的逆卡诺循环是等价的。
压缩过程是“湿压行程”,在运行中是不安全和不经济的。
这不仅使实际循环效率下降,同时在制冷压缩机内易产生“液击”现象。
“干压行程”逆卡诺循环:εC= Q0/W net=Q0/(Q K-Q0)=T L/(T H-T L)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高温热源与低温热源间,干压行程逆卡诺循环、湿压行程逆卡诺循环、以及气相区逆卡诺循环都是等价的。
(三)传热温差对循环的影响—有温差的内部可逆逆向循环实际上T0 <T L T K>T Hε= Q0,/W net,=Q0,/(Q K,-Q0,)=T0/(T K-T0)显然,在相同的高温热源T H与低温热源T L 间,由于传热温差的存在,使循环工作温差增大,所以ε<εC。
若要获取相同的冷量Q0时,系统需要多耗功。
ΔW= W net,-W net= Q K,-Q K= T H·ΔS SYS在获取相同的制冷量的条件下,不可逆逆向循环所多耗附加功等于高温热源T H与系统熵增ΔS SYS 的乘积,这一结论被称为斯托多拉原理。
(四)循环内部形式对循环的影响在一个恒温热源和一个恒温冷源之间工作的可逆逆向循环,除逆卡诺循环之外,还可以由两个可逆等温过程和两个多变指数相等的可逆多变过程来组成。
热力学中称这类循环为概括性逆卡诺循环或广义逆卡诺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