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5-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最新-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诠释 精品

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诠释开国元勋,人民永远怀念和崇敬的周恩来总理有句名言:“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这富有哲理的名言已成为我人生永立的“座佑铭”。
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岁月里,再度使我深深地认知到:“伟大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为了高举旗帜,不辱使命,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要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简称“三观”)。
“诠释”是一门科学,即“诠释学”,尚属哲学范畴,“诠释学”实际上也是一种“方法论”。
在此,我拟用哲学的方法,对“三观”内涵,进行科学的解读。
世界观——具体实在的指导思想(一)什么是世界观?通俗地说,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一般而言,任何一个思想健全的人都在其生活实践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
世界观对每个人来说,不存在有与无的问题,只有系统与零散,自觉与盲目,清晰与模糊,坚定与摇摆,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的区别。
(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的世界观。
构成这一世界观大厦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科学性、先进性在于它吸收了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们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思想体系,也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这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真理开辟了道理,随着时代前进又引导时代前行。
这个科学的世界观一旦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就会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中国革命的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都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三)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今天,我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核心是要牢固确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到底有什么区别?

世界观、价值观和⼈⽣观,到底有什么区别?近来,在读书的时候有⼀个问题⼀直在⼤脑盘旋。
这就是通常⼈们所说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观),它们彼此直接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如何理解这三个概念,它对我们的⼈⽣有什么作⽤?今天偶然在查百度的时候,看到了唯物主义哲学的三个终极问题,使我对三观彼此之间的区别和关系逐渐清晰。
哲学的三个终极问题是:1.如何更好的认识宇宙世界、并解决关于宇宙的问题。
2.如何更好的认识⼈类社会、并解决关于⼈类的问题。
3.如何更好的认识⾃我⼈⽣、并解决关于⼈⽣的问题那么我们通常所说的三观,即世界观,价值观和⼈⽣观,其实是对应上⾯三个终极问题所持的看法和态度。
世界观:就是解决如何任何宇宙世界、如何改造宇宙世界的。
价值观:就是如何认识、处理并解决⼈类社会存在的问题。
⼈⽣观:就是认识⾃我⼈⽣,解决⼈⽣⽬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问题。
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可⽤如下图表⽰:简⽽⾔之,世界观包含价值观,价值观包含⼈⽣观,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深化。
⼀、世界观世界观过去⼜叫宇宙观,其实它解决的是我们怎么看待宇宙、看待⾃然的问题。
⼈们对于世界的看法,⼀直是在不断变化的。
历史上就存在着,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主义世界观两种截然相反的世界观。
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精神是物质的投影和反映,物质世界是可以被认识。
唯⼼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意识的,精神决定物质,物质是精神的产物。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则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
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量⼦物理的发展,⼈们的世界观还在变化,⽐如世界可能就不是物质,⽽是能量的,世界的变化是不连续且不确定的。
我们通常说,要树⽴正确的世界观,为什么要树⽴正确的世界观,树⽴正确的世界观有什么⽤?其实,世界观的作⽤在于如何认识世界,认识世界的⽬的是适应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世界观必然有助于⼈们认识和改造这个世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考点手册(2022年-2023年)4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考点5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中外思想史上关于人的学说(★三级知识点,单选)1.在中国思想史上,远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就有人试图回答“人是什么”的问题。
2.春秋战国时期,对“人是什么”的认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间的争论主要围绕人性与兽性的区别而展开。
3.中国古代关于人的学说还有人性有善有恶论、人性善恶混杂论和人性三品论等代表性的观点。
这些观点虽然互有差别甚至互相对立,但都认为人性和人的本质是先天具有的,不是后天形成的,这就陷入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泥潭,因而从根本上说都是错误的。
4.在西方思想史上,最早力图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
5.德国古典哲学是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最高峰。
考点6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一级知识点,单选)1.人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物,具有多重属性,其中最主要的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人的自然属性,指人作为自然生物所具有的形态和特征,主要表现为人的基于本能的食欲、性欲和自我保存等。
(2)人的社会属性,指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主要表现为人的劳动和社会关系、意识、思维、语言等。
(3)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属性,但只有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根本属性。
自然属性尽管任何正常人都具有,而且看得见、摸得着,但它为人和动物所共有,只能把人和非生物区别开来,不能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
社会属性不仅能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而且还制约和决定着人的自然属性。
2.人与动物的区别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的社会属性,在于人的生产劳动。
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一界定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而且可以把千差万别、各具特点的个人区别开来。
个人的本质,受个人所属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制约。
4.人的本质是由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规定的,由于生产劳动总是在一定的时代条件下进行并不断发展着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也必然是具体的,这就决定了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
第五章哲学辩证思维

第五章哲学辩证思维第五章哲学辩证思维第一节哲学辩证思维整体一、哲学定式=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1、哲学辩证法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它包括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三大部分。
2、世界观--世界是由多维矛盾构成的整体。
3、价值观--无形的矛盾是世界的本体,有形的实物是表象。
4、方法论--矛盾认识方法论+矛盾实践方法论5、矛盾是对立联系与统一联系构成综合体二、哲学辩证法精义一)原理基模1、一分为二——两联系、两方面、两转化2、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变量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3、七大观点(略)二)方法基模1、三步流程——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2、三个核心——两点论、重点论、转化论3、四相转圆——对立统一之间的转化+正反之间的转化三、辩证法原理基模1、一分为二A、两种联系:对立联系VS统一联系B、两个方面:正面VS反面C、两类转化:“对立--统一”的转化VS"正面--反面”的转化2、三大规律A、对立统一规律B、量变质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3、七大观点A、联系的普遍性:世界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B、运动的绝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内因的决定性: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影响内因。
D、矛盾的法则性:矛盾无处不在,对立统一是世界的法则。
E、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
F、发展的螺旋性:事物的发展轨迹呈螺旋上升形态。
G、物质的第一性: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四、辩证法方法基模1、三步流程A、发现矛盾--用联系视角观察问题,列举存在的具体矛盾。
B、分析矛盾--用主次视角分析矛盾,抓住问题解决的关键。
C、解决矛盾--用创新视角创造条件,设计矛盾转化的方法。
注1:为了简化思考,在此界定“矛盾"=目标+困难=问题2、三个核心A、矛盾两点论——矛盾两面都要观察分析,不能只看一面。
B、矛盾重点论——对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判断选择。
C、矛盾转化论——创造特殊条件,使矛盾转化,问题解决。
2020年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2020年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三)知识点概要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人生目的的重要性,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确立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科学的对待人生环境就是要做到自我身心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个人与自认的和谐。
—、单项选择题1.人的本质属性是A.人作为个体存在的自然属性B.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社会属性C.人作为家庭成员之一的亲情属性D.人作为一个利益个体的经济属性2.人生观的核心是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人生道路3.有人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决定性的原因是A.世界观B.人生观C.人生态度D.人生目的4.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的是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兴趣爱好5.科学高尚的人生观的核心内容是A.集体主义B.为人民服务C.以国家利益为重D.以社会利益为重6.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是A.人生的自我价值B.人生的社会价值C.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身物质需要的满足程度D.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身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7.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A.是否自食其力B.劳动和贡献的尺度C.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D.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8.确定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是A.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B.客观地认识自己C.社会条件是否具备D.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9.被称为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又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的是A.确立科学理想信念的过程B.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C.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过程D.社会实践10.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平等、诚信、宽容和互助的原则。
2022-2023《思想道德与法治》习题第一章

《思想道德与法治》习题第一章第一章领悟人生块真谛把握人生方向知识点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认识一、单项选择题1.“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
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C.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2.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指出人的本质是()。
A.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C.人性本善D.人性本恶3.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
A.人的属性B.人的本质C.社会关系D.自然属性4.人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物,既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下列关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B.单靠自然属性就可以把人和动物区分开C.人的自然属性制约并决定着人的社会属性。
D.劳动、语言、意识思维,这些都属于人的自然属性二、判断题1、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知识点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一、单项选择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的关系A.思想与政治B.道德与法治C.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D.经济与政治2.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是()A.个人与群众的关系问题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C.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问题D.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2.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下列哪项关系的表现形式( )A.社会利益关系B.政治关系C.相互利用关系D.血缘关系二、判断题1.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需要的反映。
()2.社会利益就是社会中所有人利益的相加。
()3.社会利益体现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5.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需要的反映。
价值观及人生观

D.物质载体的稳定有利于思想内容的稳定
解析:教科书之所以能够循环使用,是因为教科书
仅仅是思想内容的物质载体,新旧教科书的不同只
是物质载体的变化,不影响所包含的思想内容,C项 正确。思想内容要通过物质载体表现,故A项错误。 思想内容的变化同样可以伴随物质载体的变化,即 形式的多样化,B项不正确。循环使用教科书的目的
前者称之为贡献,后者称之为索取。贡献和索取相
互联系,密不可分。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基本保障 。 ②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人生价值的 基本 标志。
③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人生价值的经 可靠 标志。个
人对社会的贡献有物质贡献和 精神贡献 两种基本形式。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①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个人与社会相比 较,社会起着根本的 决定 作用。 ②个人和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人的生存离不开 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的种种条件;任何社
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
2.人生价值的内容 (1)基本内涵 一般来说,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 会的 责任和贡献 ,二是社会对个人的 尊重和满足 。
进行调节。
3.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
1.在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应允许个人在不违反集体主义原则的前提下,作出不 同的具体的价值选择。
(2)从根本上说,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个人的正当
利益也必须得到维护。 (3)社会集体应该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为个人利益的实 现创造越来越多的条件。
(2)联系:①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
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世界观,因为世界观不仅是人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 世界观1.1 什么是世界观?世界观是指个体对世界的根本看法、认识和态度,它决定了个体对于现实世界的理解和评判标准。
世界观是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整体性认识和对待方式,它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认知方式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1.2 形成世界观的因素个体的世界观是在社会、家庭、教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
其中,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于个体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的价值观念、社会制度、道德规范等都会对个体的世界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时,文化遗产、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等也会对个体的世界观产生重要影响。
1.3 不同的世界观世界上存在着多种不同的世界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观。
不同的世界观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些常见的世界观包括:•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一切现象和过程都是物质的运动与变化。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或心灵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是根本的东西,但也认识到意识在物质发展中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是由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引起的,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相对主义:认为世界观是主观的、相对的,不同个体有不同的观点和价值取向。
2. 人生观2.1 什么是人生观?人生观是个体对人生意义、目标和价值的认识和看法。
它是个体对于个人成长、发展和生活意义的总结和体验,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取向和生活方式。
2.2 形成人生观的因素个体的人生观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都会对个体的人生观产生重要影响。
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从社会、家庭和文化中接收到对人生的认识和看法,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
2.3 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人生观代表了个体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不同看法。
一些常见的人生观包括:•实用主义:追求功利和实用价值,追求物质上的成功和满足。
•快乐主义:追求快乐和幸福,将快乐和满足作为人生的最终目标。
•成长主义:重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追求个体的完善和进步。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什么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政治知识点总结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什么|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政治知识点总结目前,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高考第一轮复习,在这一阶段的复习当中,我们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会为我们今后的深入复习打下基础。
那么现在,我就为大家搜集整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政治知识点总结》,帮助大家进行第一轮复习。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杜会存在的反映。
它在一定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观人皆有之。
但是,由于历史条件不同,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阶级立场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往往不一样。
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人和道路的选择,具有普遍的、显著的导向作用。
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凡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从人的需求方面来说,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最高标准,就是同事物发展规律相一致、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人类的根本利益。
在我国,坚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最高标准,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具体标准,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以便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完成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同时使自己得到发展与完善。
2022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一章

第一章悟人生块真谛把握人生方向领第一节正确认识人生的本质知识点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认识1、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人的本质,人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例题:判断对错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知识点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社会由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组成的,离开了个人就没有社会;人是社会的人,离开了社会,个人也无法生活。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1)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需要的反映。
(2)社会利益体现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个人利益的实现。
3、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
例题:简答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知识点三:人生观的内容1、人生观的内容主要有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方面,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人生目的。
2、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态度和人生的价值选择。
3、人生态度是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人生态度影响者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4、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价值包含人生的自我价值和人生的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其中,自我价值是个体的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表现为对自己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个人价值的实现程度,取决于他的社会价值。
人生价值制约着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解释说明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是指在中国社会中被广泛认同和接受的一套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随着中国的持续发展和崛起,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逐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研究。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这为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强调家庭价值观念、孝道思想、社会和谐、忠诚、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发扬等方面。
在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中,注重个体与集体、自由与秩序、权利与责任的关系。
个体在社会中不仅追求自身的利益和发展,更注重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责任感的担当。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倡导的社会和谐意味着在个体追求利益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社会整体的利益和发展。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还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价值观念的传承。
家庭被视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而家庭价值观念则是社会道德观念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
在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中,孝道思想被视为一种核心价值观,强调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和关心。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也受到了中国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对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演变。
总的来说,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是中国社会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标志,对于塑造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愈发受到重视和研究。
研究和了解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内涵对于加深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为世界提供了中国的智慧和中国方案。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020年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2020年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三)知识点概要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人生目的的重要性,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确立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科学的对待人生环境就是要做到自我身心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个人与自认的和谐。
—、单项选择题1.人的本质属性是A.人作为个体存在的自然属性B.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社会属性C.人作为家庭成员之一的亲情属性D.人作为一个利益个体的经济属性2.人生观的核心是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人生道路3.有人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决定性的原因是A.世界观B.人生观C.人生态度D.人生目的4.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的是A.人生目的B.人生态度C.人生价值D.兴趣爱好5.科学高尚的人生观的核心内容是A.集体主义B.为人民服务C.以国家利益为重D.以社会利益为重6.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是A.人生的自我价值B.人生的社会价值C.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身物质需要的满足程度D.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身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7.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A.是否自食其力B.劳动和贡献的尺度C.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D.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8.确定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是A.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B.客观地认识自己C.社会条件是否具备D.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9.被称为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又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的是A.确立科学理想信念的过程B.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C.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过程D.社会实践10.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平等、诚信、宽容和互助的原则。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在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引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指导思想。
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对个人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以及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的是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组成。
这些价值观涵盖了个人品德、社会道德以及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凝聚着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和道德追求。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意味着认同和接受这些价值观的合理性和价值性。
人们需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中深入认识,认识到它们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只有真正理解并且深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
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意味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评价和态度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和实践。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观念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的。
我们应该坚定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追求,摒弃迷信、权力崇拜等错误的价值取向。
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我们才能够在各个方面做出正确的抉择,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其次,要注重个人品质的培养。
正确的世界观必然依托于个人的道德品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做到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勤奋向上等。
只有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我们才能够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的积极力量。
再次,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参与社会实践,可以通过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方式,为他人提供帮助,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大一思品期末知识点

大一思品期末知识点思想品德课程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思辨能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为了帮助大一学生顺利完成思想品德期末考试,本文将介绍大一思品期末知识点,并提供相关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思想品德的基本概念1. 思想品德的含义和作用2. 思想品德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系3. 思想品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二、道德伦理1. 道德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道德分类及其特点:普遍道德、常规道德、专业道德等3. 道德评判标准:主观标准、客观标准和社会标准4.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三、人生哲学1. 人生的本质和意义2. 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和作用3. 人生规划和目标的确定4. 人生的困惑和解答方法四、社会公德1. 社会公德的概念和内涵2. 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和价值3. 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4. 社会公德与法律法规的关系五、家庭伦理1. 家庭伦理的定义和特征2. 健康家庭的基本条件3. 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和处理方法4. 家庭伦理与个人幸福感的关联六、民族精神与文化道德1. 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核心价值2. 文化道德的定义和作用3. 文化道德与社会进步的关系4. 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七、职业道德1. 职业道德的特点和意义2. 不同职业的道德要求和职业操守3. 建设诚信职业人的方法和策略4. 打造良好职业形象的重要性和技巧八、公民道德1. 公民道德的概念和内涵2. 公民道德的重要性和使命3. 公民责任与权利的平衡4. 公民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九、人际关系与情感道德1. 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策略2. 健康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特点3. 情感道德的内涵和培养方法4. 处理人际冲突和矛盾的技巧和原则本文对大一思品期末考试的知识点进行了适度的扩充,重点包括思想品德的基本概念、道德伦理、人生哲学、社会公德、家庭伦理、民族精神与文化道德、职业道德、公民道德以及人际关系与情感道德等方面。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区别与联系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区别与联系1、世界观(亦称“宇宙观”),通常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即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不同,表现为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
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改变是一种根本的改变。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在实践的基础上,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尊重客观规律,注重调查研究,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断总结经验,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
2.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
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态度,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
人生观是在人们的生活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由于人们不同的社会实践、生活环境、文化素养和教育程度,他们有不同的人生观。
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人们走正确的人生道路,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人生成就,成为对社会和人民有益的高尚的人。
错误的人生观会使人偏离正确的人生道路,误入歧途,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和人民的罪犯。
3.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是判断好坏、对错、利弊、善恶的概念,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经过反复实践与人的主观需要相联系的。
包括对价值的本质、构成、标准的理解,这些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价值观为导向,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
价值的内涵非常丰富,一般可分为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也有综合复杂的价值,如人的价值(或生命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
由于历史时代不同,人们的需求和兴趣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也不同。
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的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根本看法。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和大小的根本看法和评价标准。
这三者密不可分。
1、世界观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作为对人生意义和目的的具体认识,以及以此为主体设定其价值目标和行为取向的价值观,应当以一定的世界观为基础,主导其人生思考和选择的表现形式。
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

人生观关注个体在生命中的追求、目标和意义,是世界观和价值观的 基础。
03
世界观是个体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认知,它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 和行为选择。
04
价值观则是个体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它与人生观和世界观 相互影响,共同指导个体的行为。
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相互 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个 体的思想和行为。
存在主义
强调个体自由和选择,认为个 体应该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
责。
社会主义
主张集体主义,强调社会公正 和公平,追求社会整体利益的
最大化。
02 世界观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特点
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受到个人成长经历、教育背景、文化传统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
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
2024-01-02
目 录
• 人生观 • 世界观 • 价值观 •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相互关系 • 如何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01 人生观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特点
人生观具有个体差异性,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人生观;人生观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不易改变;人生观具有导向性, 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决策。
自我教育
通过阅读、学习、实践等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 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自我调整
根据自身情况和环境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和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心态。
社会层面的方法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 体意识。
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讲座).ppt (恢复)

评价与认知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 当我们学习掌握某些规范原则时,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认 知的过程。当我们把这些规范原则从在我之外的对象通 过学习过程内化为我的观念对象,积淀在我的人格心理 要素时,变他律为自律,它已成为我们的内在价值尺度 或标准。而当我们用这些尺度、标准去衡量自己或某人 的思想或行为时,这些尺度、标准就转化为评价标准。 一切在我过去经历过的储存在我记忆当中的经验事实或 某种观念,只要它能成为我内心充满信任感的、我所依 赖的信念或某种现实,都有这样一个由认知意识到价值 意识相互转化的过程。举例 :“恭、宽、信、敏、 惠 ……”。 • 要区分认知与评价,一定要在主客体的对象性活动 中来区分。
二、价值的特性:
1、价值不是一种实体,也不是实体的属性,而是一 种关系性存在。(关系质、关系态) 2、价值不是一般的关系,而是指一定的对象物与主 体人的需要的关系。 3、一定对象的存在、属性和功能与人的生存和发展 需要的关系,不是静态的存在和简单的一一对应的, 而是交错重叠的、相互包含的、相互作用的关系, 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的动态的关系。 4、人作为主体,可以有不同的存在方式,有不同的 层次,每一层次的主体、每一个主体,都是一种相 对独立的相对完整的存在,都可以与种种对象发生 价值关系。 5、价值的根本特性在于它的“属人性”,或“主体 性”特征。换句话说,价值是以人自身为尺度的。
首先,“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着重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生物遗传进化改变 着下一代的自然生理基础)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区别和联系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亦称宇宙观”,通常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即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不同,表现为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
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改变是一种根本的改变。
世界观的基本冋题是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冋题。
在实践的基础上,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尊重客观规律,注重调查研究,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断总结经验,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
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
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
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
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
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经过反复实践逐渐形成的一种与人的主观需要相连的判断好坏、是非、利弊、善恶的观念。
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
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
价值的内涵非常丰富,一般可以分为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价值,还有综合性、复杂的价值,如人的价值(或称人生价值);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因历史时代不同,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念就不同。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的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对象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世界观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世界观决定着人生观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知识点解析】
(2)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必须符合两项 要求:一是对客观事物状况的正确认识,它首先 是一个世界观问题。只有对世界、对人与世界的 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反过来,正确的价值观的建立,又会使科学世界 观更丰富、更完善。
世界观和价值观二者是统一的。
A.中国式——善于把握主要矛盾 B.接地气——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 C.零距离——量变是质变的基础 D.正能量——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典型例题】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永不放弃”的求生理念、“永不抛弃”的 救援理念,都坚持了正确价值观,故选D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知识点解析】
2、“二观”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1)世界观是形成价值观的基础,世界观不同,价值观也 就不同,怎样进行价值评价首先是一个世界观问题。
以对物的价值来说,它涉及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物的属性、 结构、功能,这是价值产生的客观基础。某种事物是否具 有价值,首先是事物的客观因素决定的,来不得半点主观 随意性。二是人的需求。这虽然是属于人的主观的东西, 但却不是主观随意决定的,而为历史条件和实践水平所制 约。
知识点——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
关系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知识点解析】
1、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1)世界观(也叫宇宙观)的含义: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 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外在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 看法。
(2)价值观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 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像这种对 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 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现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 基础。价值观既然决定人的行为,故决定人的好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典型例题】
【解析】:本题考查人的价值等知识。材料没有 涉及不同的价值观,②排除;奉献社会是获得社 会尊重的基础和前提,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 题意。
【答案】:C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典型例题】
2.2013年8月8日,“2013北京榜样”大型评选活动投票启 动仪式隆重举行。88岁的陈锦陶老人是年纪最大的榜样候 选人代表,同时她也是北京光爱学校年龄最长的志愿者。 老人不顾年岁已高,多次坐车去学校为孩子们捐赠文具、 生活用品等,甚至还把自己老家的房子卖了捐钱给光爱学 校。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物质贡献 ③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④人的价值就是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典型例题】
【解析】:本题考查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对一 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并非主要 指物质贡献,②错误;人的价值就是通过自己的 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④排除。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知识点解析】
(3)世界观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 时任何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要利用先前遗留下来的现成 的思想材世界所持的态度和 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 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 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失误。
【答案】:C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典型例题】
3.在山东省文登市环山街道办事处宋家沟小区,有一位名 叫林基文的退休老教师,他20多年如一日地为小区义务修 路、扫街,小区内的一条主路因此被大家称为“老林路”。 材料中的林老师( )
①因为得到大家认可而实现了人生价值 ②通过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实现了人生价值 ③因为创造了价值而实现了人生价值 ④因为满足了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实现了人生价值
【典型例题】
4.2013年8月13日,陕西省公安厅公布了全省公安机 关自6月份以来破获的包括氢氧化钠制毒牛肚、溴酸钾 “漂白”毒馒头、非法添加剂制毒粉条、用工业盐加工猪 肉、化学品造出毒醋、用明矾做伪劣蜂蜜等在内的8起危 害食品安全的典型案例。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源于一些 黑心厂商不顾一切的追逐利益。这主要说明( )
【答案】:A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典型例题】
5.雅安芦山地震救援行动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坚守“永 不放弃”的求生理念,不管发生多大灾难,我们都可能从废 墟的阴暗中爬出;只要坚守“永不抛弃”的救援理念,不管 过去的时间多长,我们都可能从废墟中发现生命的迹象。上 述材料与下列流行语对应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典型例题】
【解析】: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 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就在于通过自己的 活动满足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②③ ④当选。一个人价值的大小主要是看贡献, 不是看索取,所以①不妥。应选D项。
【答案】:D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①错误的价值观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②价值观影响 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 重要的导向作用 ④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 会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典型例题】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为 了利益,一些企业不顾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 肆意生产有毒食品,体现了①②。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典型例题】
1.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河南省濮阳市公安局治安 支队副主任科员李权卿,在无数次与爆炸打交道的人生经 历中,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被人们称为 “与死神打交道的人”。上述材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③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 了什么 ④获得社会的尊重是奉献社会的基础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