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教学案例及反思

合集下载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图形》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图形》

小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图形》一、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掌握图形的基本形状:圆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并能辨别不同形状的图形;培养幼儿观察、分类和比较的能力。

1.2 教学资源幼儿数学教材、图形卡片、彩色笔、彩色纸等。

1.3 教学内容•介绍圆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的基本形状特征;•练习观察、分类和比较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活动•利用幼儿常见的图形物体,如图形积木、图案贴纸等,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带领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并找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2.2 认识图形1.引导幼儿观察教材或图形卡片上的图形,并提问:–这是什么形状?–你还看到了哪些这样的物体?–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通过观察和交流,介绍圆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的特征:–圆形:没有边,只有一个弯曲的边界,像一个“O”。

–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边界呈尖角状。

–矩形:有四条直边和四个角,边界相对较长。

–正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边界长度相等。

3.邀请幼儿观察教师画在黑板上的图形,并说出它的形状,边界特征。

2.3 操作练习1.发给每位幼儿一张彩色纸和彩色笔;2.让幼儿在纸上绘制一个指定形状的图形,并用颜色标记出来;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绘制的图形,并与周围的小伙伴交流比较;4.鼓励幼儿思考、提问、发现不同形状图形的特征。

2.4 温故知新1.利用图形卡片或教材上的图片,复习之前学过的四种图形,让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2.提问幼儿相似图形的特征,并让他们描述出来。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对图形的认识得到了拓展。

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观察、绘制和比较,幼儿逐渐掌握了圆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正确辨别不同的图形。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幼儿更喜欢实际操作的环节,特别是能够亲自绘制图形的部分。

这种亲身参与的方式,不仅增加了幼儿的兴趣,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加深了对图形特征的理解。

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幼儿在识别图形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矩形和正方形容易混淆。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优秀3篇)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优秀3篇)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优秀3篇)数学课《认识图形》的教学反思篇一1、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象是创造的灵魂。

”在教学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从内向外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和乐于探索。

2、形式多样的操作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

因此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描出物体的面一样大的三角形(或长方形),感受平面图形是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来,体会“面在体上”;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或长方形),学生从中可以认识这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在纸上画几个大小不一样的三角形(或长方形),加深学生对这个平面图形的认识,形成表象;摸一摸、折一折三角形(或长方形)纸,从观察、操作中认识这个图形;闭上眼睛想一想样子,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空间观念;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面是三角形(长方形),在说中学生从抽象的`事物又回到具体的实物上,进一步体会“面在体上”,还有学生按照描→围→画→摸、折→记→说的步骤自己认识正方形和圆。

整个操作过程从眼、手、口等感官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学生在参与操作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尝到学习成功的滋味,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3、自由充足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学生的语言交流对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要重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尽力为学生提供思考与交流的机会。

在教学中,每次学生动手操作后总让他们与同桌或者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发现,或者是让他们互相检查、互相纠正。

不管是说,还是检查、纠正,学生都有自己的空间进行交流。

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正方形和圆时,学生有更广阔的空间进行合作交流。

这些自由充足的机会,学生不仅培养了交流合作能力,而且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在自主探索、交流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从而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生活化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幼儿园小班精品教案《认识图形》5篇

幼儿园小班精品教案《认识图形》5篇

幼儿园小班精品教案《认识图形》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快乐启蒙》第三单元“有趣的图形”,详细内容为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并说出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名称。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图形的特征,并能准确识别。

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卡片若干,磁性教具一套,挂图一张。

2. 学具:彩泥、小棒、剪刀、胶水、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挂图,上面有各种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认识的图形。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分别拿出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卡片,讲解它们的名称和特征,让幼儿观察、比较,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卡片,让幼儿进行分类,并说出每种图形的特征。

4.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用彩泥、小棒、剪刀、胶水等学具,合作完成一幅以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为主题的创意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图形》2. 内容:圆形:形状像球,没有角,边缘是弯的。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都是直角。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这三种图形的。

2. 答案:画出的图形要符合基本的形状特征。

生活用品如球、方桌、三角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图形。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创作图形,如用石头、积木等拼出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清晰度4. 动手操作的指导与组织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入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利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描述图形的特征,如“圆形像一个滚动的球,正方形像一张方桌,三角形像一座小山”。

《认识图形》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认识图形》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认识图形》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认识图形》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图形》优秀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对于每种图形的特征,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因为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通过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并通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以“玩”为主线,将各个教学目标贯穿其中,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中学习和体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将游戏活动贯穿其中是低段教学的重点,1、让孩子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愉悦的情感体验;2、在活动中让孩子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思维;3、让孩子体会数学就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美。

第一层的玩,是让学生无意识地玩,学生是在原有生活经验对各种物体认识的基础上玩。

第二层的玩,是让学生整理物体。

学生在整理物体的过程中,发现了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从而使无意识的玩开始向研究数学知识的方向转化。

第三层的玩,则是在学生发现了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设计的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摸一摸、猜一猜”。

学生在闭上眼睛摸出指定形状的物体的过程,就是对图形的特征进行再认识的过程。

由于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层次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比较恰当。

因此,全班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态度积极,主动参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第【1】篇〗《认识图形》这一单元新课有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这几个平面图形,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就是在认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再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个立体图形我在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各种操作活动。

一是通过创设情景“堆积木”复习学过的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再通过摸一摸“从老朋友中来找新朋友”,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由此引入新课的教学。

二是出示长方体模型,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模型的底面,提问:“你有什么感觉”促使学生独立发现它的面是平的、光滑的,同时激励学生想出不同的办法,从而体会“面”在“体”上;再描一描、画一画、用手比划等实践活动中是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会从“体”上找“面”的方法,并充分体验到与人合作及成功的快乐。

三是在生活中找一找这三种平面图形,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和交流机会,并在区分图形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发现图形的'本质特征。

四是动手在钉子板上围一围,这一过程让学生通过围,对这三种图形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在钉子板上是围不出圆的。

五是动手在方格纸上画一画,通过画学生体会到画长方形时上下格数相等,左右格数相等;画正方形时上下左右格数都相等;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是忆中说图形,加深对图形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数学。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第【2】篇〗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

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因此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形状感知方面的经验。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认识图形》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认识图形。

(教材第36、第37页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材分三个问题设计。

第一层次,“做一做,认一认”使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在体上”,感受平面图形与对应立体图形的关系,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进而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第二层次,通过“分一分、连一连”分类活动,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最后,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探究数学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三个问题从认识平面图形到正确辨认再到应用,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到生活,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二、说学情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一年级上册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了解了它们的特征。

低段儿童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喜欢动手操作,尤其是动手画。

认识平面图形对于该学段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弱。

所以只有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展示,在动手操作中感悟、体验,用儿童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述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

难点:根据图形边的特点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具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长方体、正方体。

五、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一定都喜欢玩积木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积木。

请大家仔细观察桌子上的积木,你能说出哪块积木的名字,指给大家看一看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举起积木介绍:•这是长方体的。

•这样的叫正方体。

•这样的叫圆柱。

……师:同学们,看这个涂上色的图形,老师是从这个长方体上描下来的。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一篇: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2.体会点、线、面是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过程与方法进一步经历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想方法.【重点】从实物背景中得到几何图形的特征.【难点】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对几何图形的抽象认识.【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立体图形的实物.新课讲授导入一: 从北京天坛主体建筑物的外观上看,它是由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几何体构成的吗?[设计意图] 主题图是北京天坛的照片,它可以看作是由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位置的几何体组成的.用此图导入可以比较好地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去认识几何图形的特征.导入二: 物体的构成包含多种元素,几何图形也是如此.以长方体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几何图形的构成元素.(1)观察长方体模型,如图所示,它有几个面?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几条线?棱与棱相交形成了几个顶点?(2)拿出三棱柱模型让学生思考以上问题.(3)你能说出构成几何图形的元素包含哪些吗? 学生思考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几何图形的构成元素包括点、线、面.[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主动地观察、思考,体会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从构成元素的角度把握几何体的特征,从而引入点、线、面的概念.[过渡语] 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它们的形状、大小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反映着它们本身的性质和彼此的关联,这正是人们需要探究清楚的问题.活动 1 观察与思考——认识几何图形1.观察图片,思考下列问题:(1)如果用一个“形状”来描述地球或月球,你会用什么图形来概括? 预设:圆、椭圆等.(2)如果用一个“形状”来描述上图中的学具,你会用什么图形来概括? 预设: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等.[设计意图] 本问题不要求学生给出比较准确的答案,主要通过情境问题帮助学生体验从几何图形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物体.2.几何图形对于各种物体,如果不考虑它们的颜色、材料和质量等,而只关注它们的形状(如方的、圆的等)、大小(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和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垂直、平行、相交等),就得到几何图形.图形的形状、大小和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几何研究的主要内容.活动 2 做一做——深化对几何图形的认识1.出示教材第63页问题及图片,让学生自主尝试连线.[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体会实物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下一步学习做铺垫.2.如图所示,请你把每个平面图形的名称写在它的下面.[处理方式](1)让学生自主填写.(2)思考:几何图形包括哪两种? 总结:几何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像正方体、长方体、棱柱、圆柱、圆锥、球等,它们都是立体图形.像线段、直线、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六边形、圆等,它们都是平面图形.活动 3 几何体的基本要素观察以下几何体:1.几何体的面:可以看到,几何体都是由面围成的.如:长方体有六个面,这些面都是平的;圆柱有三个面,两个底面是平的,一个侧面是曲的;球有一个面,是曲的.2.几何体的线:(1)长方体中,面与面交接(相交)的地方形成线.这样的线有几条?是直的还是曲的?(12条直线)(2)在圆柱中,两个底面与侧面交接(相交)的地方形成线.这样的线有几条?是直的还是曲的?(2条曲线)3.几何体的点:在长方体中,线与线交接(相交)的地方形成点.这样的点有几个?(8个)总结:包围着几何体的是面,面与面相交形成线,线与线相交形成点.点、线、面是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知识拓展]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图形,但它们相互联系,立体图形上的某部分就是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组成的.课堂小结几何图形检测反馈1.下面各组图形都是平面图形的是A.三角形、圆、球、圆锥B.点、线、面、体C.角、三角形、长方形、圆D.点、相交线、线段、正方体()解析:A中球和圆锥是立体图形;B中体是立体图形;D中正方体是立体图形.故选 C.2.如图所示,把梯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几何体,与它相似的物体是()A.课桌B.灯泡C.篮球D.水桶解析:一个直角梯形绕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后成为圆台.答案合适的为 D.故选 D.3.下列四种说法:①平面上的线都是直线;②曲面上的线都是曲线;③两条直线相交只能得到一个交点;④两个平面相交只能得到一条交线.其中不正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解析:解答本题时注意:不可认为曲面上的线都是曲线,如圆柱的母线就是曲面上的直线,故②错误;平面上也有曲线,故①错误;③④正确.故选C.板书设计2.1 从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活动1 观察与思考——认识几何图形活动2 做一做——深化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活动3 几何体的基本要素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64页练习第1,2题.【选做题】教材第65页习题A组第2题.2.1 从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1.进一步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2.体会点、线、面是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进一步经历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想方法.【重点】从实物背景中得到几何图形的特征.【难点】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对几何图形的抽象认识.【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立体图形的实物.导入一:从北京天坛主体建筑物的外观上看,它是由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几何体构成的吗?[设计意图] 主题图是北京天坛的照片,它可以看作是由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位置的几何体组成的.用此图导入可以比较好地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去认识几何图形的特征.导入二:物体的构成包含多种元素,几何图形也是如此.以长方体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几何图形的构成元素.(1)观察长方体模型,如图所示,它有几个面?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几条线?棱与棱相交形成了几个顶点?(2)拿出三棱柱模型让学生思考以上问题.(3)你能说出构成几何图形的元素包含哪些吗?学生思考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几何图形的构成元素包括点、线、面.[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主动地观察、思考,体会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从构成元素的角度把握几何体的特征,从而引入点、线、面的概念.[过渡语] 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它们的形状、大小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反映着它们本身的性质和彼此的关联,这正是人们需要探究清楚的问题.活动1 观察与思考——认识几何图形1.观察图片,思考下列问题:(1)如果用一个“形状”来描述地球或月球,你会用什么图形来概括? 预设:圆、椭圆等.(2)如果用一个“形状”来描述上图中的学具,你会用什么图形来概括? 预设: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等.[设计意图] 本问题不要求学生给出比较准确的答案,主要通过情境问题帮助学生体验从几何图形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物体.2.几何图形对于各种物体,如果不考虑它们的颜色、材料和质量等,而只关注它们的形状(如方的、圆的等)、大小(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和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垂直、平行、相交等),就得到几何图形.图形的形状、大小和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几何研究的主要内容.活动 2 做一做——深化对几何图形的认识1.出示教材第63页问题及图片,让学生自主尝试连线.[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体会实物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下一步学习做铺垫.2.如图所示,请你把每个平面图形的名称写在它的下面.[处理方式](1)让学生自主填写.(2)思考:几何图形包括哪两种?总结:几何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像正方体、长方体、棱柱、圆柱、圆锥、球等,它们都是立体图形.像线段、直线、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六边形、圆等,它们都是平面图形.活动3 几何体的基本要素观察以下几何体:1.几何体的面:可以看到,几何体都是由面围成的.如:长方体有六个面,这些面都是平的;圆柱有三个面,两个底面是平的,一个侧面是曲的;球有一个面,是曲的.2.几何体的线:(1)长方体中,面与面交接(相交)的地方形成线.这样的线有几条?是直的还是曲的?(12条直线)(2)在圆柱中,两个底面与侧面交接(相交)的地方形成线.这样的线有几条?是直的还是曲的?(2条曲线)3.几何体的点:在长方体中,线与线交接(相交)的地方形成点.这样的点有几个?(8个)总结:包围着几何体的是面,面与面相交形成线,线与线相交形成点.点、线、面是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知识拓展]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图形,但它们相互联系,立体图形上的某部分就是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组成的.几何图形1.下面各组图形都是平面图形的是()A.三角形、圆、球、圆锥B.点、线、面、体C.角、三角形、长方形、圆D.点、相交线、线段、正方体解析:A中球和圆锥是立体图形;B中体是立体图形;D中正方体是立体图形.故选C.2.如图所示,把梯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几何体,与它相似的物体是()A.课桌 B.灯泡C.篮球D.水桶解析:一个直角梯形绕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后成为圆台.答案合适的为 D.故选 D.3.下列四种说法:①平面上的线都是直线;②曲面上的线都是曲线;③两条直线相交只能得到一个交点;④两个平面相交只能得到一条交线.其中不正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解析:解答本题时注意:不可认为曲面上的线都是曲线,如圆柱的母线就是曲面上的直线,故②错误;平面上也有曲线,故①错误;③④正确.故选C.2.1 从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活动1 观察与思考——认识几何图形活动2 做一做——深化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活动3 几何体的基本要素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64页练习第1,2题.【选做题】教材第65页习题A组第2题.《从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教学反思数学与生活也密切相关。

小学关于《认识图形》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关于《认识图形》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案的设想和计划。

⼀般包括教学⽬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 ⼀、认识四边形 1、出⽰地砖图,师:这是装修⽤的地砖。

这块地砖的⾯是什么形状?(长⽅形)那我们拿出准备好的长⽅形纸来表⽰这个⾯,数⼀数这个长⽅形有⼏条边?(4条边)那⽼师有个问题:在这个长⽅形上“边”在哪⾥呀?(引导学⽣说说边)。

2、师:谁来摸⼀摸,数给⼤家看。

(4条边) 3、师范指:1条、2条、3条、4条,长⽅形⼀共有四条边。

4、师:那这块地砖的⾯是什么形状?(正⽅形)那我们拿出准备好的正⽅形纸来表⽰这个⾯,数⼀数这个正⽅形有⼏条边?谁来摸⼀摸,数给⼤家看。

(4条边) 要求:全班⼀起数。

5、师:现在谁来说⼀说这两块地砖的⾯各有⼏条边?(各有四条边,学⽣回答板书:4条边。

)师: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所以它们都是四边形。

(回答板书:四边形) 谁来说说它们为什么是四边形呢?(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 对了,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

(师边说边⽤⼿⽐划出它们的四条边) 师:(出⽰不规则的四边形图纸)这是四边形吗?(是)为什么是?(因为它有四条边) 再出⽰下⾯这个图形,让学⽣来判断⼀下是不是四边形?并说说为什么不是四边形?(因为没有围成)师:对,那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四边形。

(师边说边⽐划出四条边。

) ⼆、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1、认识五边形。

谈话:⼩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四边形,现在⽼师在⼀张正⽅形的纸上剪去⼀个三⾓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呢?(同桌互相讨论并说⼀说) 如果给它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五边形)为什么叫它五边形呢?(因为它有五条边)板书:5条边五边形 师:(拿出不规则的五边形图纸)这是五边形吗?(是)为什么是五边形?(因为它有五条边)将五边形图纸贴在⿊板上。

谁再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五边形?(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五边形。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通用25篇)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通用25篇)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通用25篇)认识图形教学反思(通用2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图形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篇1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不仅是知识的构建与运用技能的形成与巩固,也包含了生活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学习策略的完善情感的丰富和价值观的形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先从课件展示北京故宫的大量图形入手,引出了几何图形的概念,在复习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引出了立体图形与立体图形的概念,结合实例使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了解图形与几何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用处很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线,采取合作交流的探究式进行学习。

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不断出现学习的欲望和热情,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生活经验、学习方法等也得到了提高。

我利用课件展示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课件展示文具盒、魔方、篮球、漏斗等实物,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基本的立体图形,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此基础上又展示了棱柱和棱锥等图,总结出立体图形的种类柱体、锥体、球体。

通过直观的观察,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出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口语表达,或板书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动口,以达到教学要求,及时借助多媒体展示,来指导学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教学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和总结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出棱柱棱锥的面数、顶点数、棱数之间的关系。

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不仅是探究成果的大小,而且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在探究的时候,适当掌握时间,能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及时引导,从而达到最优的探究效果。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通用7篇)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通用7篇)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通用7篇)《认识图形》优秀教案1活动目的:1、培养幼儿对图形进行比较的兴趣。

2、在周围环境中找出正方形、长方形的物体。

3、认识正方形、长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能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活动准备:1、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颜色各异)2、正方形卡纸两张(一张四条边画有四种不同的颜色,另一张对边画同一颜色);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彩色小卡纸幼儿每人一套(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边一样长)。

3、“小客人”两个:一个嘴巴是正方形、一个嘴巴是长方形的宝宝4、用卡纸做成的正方形和长方形饼干若干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活动引入:猜一猜。

A、老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个可爱的宝宝,这个宝宝它有四条边、有四个角,而且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四个角也是一样大的。

小朋友想一想它是谁?(幼儿回答)(二)基本部分1、出示图形,加深幼儿对它们的认识老师:请小朋友把你们的小眼睛闭上,宝宝请出来了!(出示正方形)原来是正方形呀,小朋友欢迎它(拍手欢迎)。

正方形娃娃:“嗨!小朋友,我是正方形宝宝,我有四条边,四条边都是一样长,我还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

”老师:小朋友,正方形说它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还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我们一块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

2、通过量一量,感知图形的特征出示和正方形一样大的正方形,让幼儿通过用和它边一样长的纸条进行量一量,从而感知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

(引导幼儿说出正方形的特征)3、出示长方形宝宝,引导幼儿认识长方形老师:正方形宝宝请来了它的一位好朋友,大家看看它是谁?(长方形)大家看看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讲述)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

通过量一量,知道长方形有四条边,但只有对边一样长,(引导幼儿讲述长方形的特征)老师小结: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有四条边,只有对边一样长4、幼儿操作,加深认识老师:老师给每一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正方形和一个小长方形,现在请你自己动手去量一量,看一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它们那些地方不一样?5、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点。

《认识图形》(教案与反思)-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认识图形》(教案与反思)-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3)图形创意: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图形创意是一个难点,需要教师鼓励和引导。
举例:提供一些基本图形,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有趣的图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提示和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创意困难。
(4)合作交流:一年级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可能存在分工不明确、沟通不畅等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图形的分类: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基本名称和特点,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重点在于区分不同图形的名称和特征,以便于学生建立基本的图形概念。
举例:通过展示各种图形的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强调每个图形的独特特征,如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认识图形》(教案与反思)-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为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三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图形的分类:引导学生认识并区分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图形的特征: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了解各种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
举例:让学生通过触摸和比较不同图形的边和角,引导他们发现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而三角形的三个角则不是直角。
(2)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年级学生对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有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
举例: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如书本、桌子、窗户等,让学生指出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从而理解图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气氛活跃。但在学生小组讨论时,我发现有些小组在分工和沟通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这让我意识到,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方面,我还需多给予指导和关注。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图形》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图形》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图形》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为大班数学课设计的一堂优质课,教学内容为《认识图形》。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直线、曲线、线段和封闭曲线等常见图形;2.学生能够辨认图形的形状,并描述图形的特征;3.学生通过实例练习,掌握图形的分类和命名。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图形卡片、黑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2.知识准备:教师需要熟悉图形的基本概念,了解直线、曲线、线段和封闭曲线等图形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导(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课堂,例如:“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2. 认识直线和曲线(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绘制直线和曲线,同时出示对应的图形卡片,向学生解释并引导学生辨认和描述直线和曲线的特征。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给出直线和曲线各自的特点,并帮助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

3. 认识线段和封闭曲线(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绘制线段和封闭曲线,同时出示对应的图形卡片,向学生解释并引导学生辨认和描述线段和封闭曲线的特征。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图形,找出图形的起点和终点,并帮助学生理解线段和封闭曲线的不同。

4. 图形分类与命名(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辨认各种常见的图形,如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圆形等,并向学生解释图形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教师可以通过出示图形卡片,让学生辨认和命名图形,并帮助学生掌握图形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5. 练习与巩固(15分钟)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配套练习,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分类和命名。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解题。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征求他们对本节课的反思意见和建议。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询问他们是否掌握了图形的分类和命名,以及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体会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与引导、图形展示、练习与巩固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通用8篇)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通用8篇)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通用8篇)《认识图形》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①通过观测、操作,使同学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初步感知其特征。

会辨别这几种外形的物体和图形。

②培育同学动手操作和观测事物的技能,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③通过数学活动,培育同学用数学进行沟通,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④使同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渗透美育和德育教育。

教学重难点:学会辩认和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外形为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和球的生活用具,学习用具和玩具、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一、设景与激趣课程类型:综合探究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标识、常识。

2、通过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了解图形标识、常识,懂得要遵守公共规章。

3、要留意安全,遵守交通规章,做一名文明的小市民。

教具预备:课件:常见的图形标识图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做好课前预备检查同学学具预备状况,稳定同学心情。

二、导入新课1、说一说:在公路上、杂志里、电视里你都见到过哪些图形标识。

2、同学们看几幅交通标识图。

提问:谁能说出这些标识在哪里见过?它们是什么意思?3、出更多的图形标识——斑马线、禁止鸣喇叭、单行道等要求:让同学自由选择画其中的图形标识。

4、每一个同学找一个伙伴,协作他画的标识,表演其含义。

剪一剪:让同学们剪下画好的图形标识相互辨别是什么标记?活动演一演:谁能当交警〔1〕扮演交警的可以戴上大盖帽。

〔2〕也可以利用手中的标识进行表演。

三、作业要求画一组或一幅生活中常见的标识。

四、同学作业同学作业,老师巡回指导。

速度快的同学画完标识之后可以相互沟通自己画完的交通标识。

课堂延展:可以画想象中的汽车,可以自己设计汽车。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解了各种图形标识、常识,今后同学们肯定要遵守公共规章,遵守社会公德,做一名文明的小市民。

《认识图形》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同学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通用7篇)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通用7篇)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通用7篇)《认识图形》教学反思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这一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描一描,画一画的基础上体会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并能够正确指出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什么图形。

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从情景图中观察,找出认识的立体图形。

再要求学生拿出学具盒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以及一个我们没有接触过的三棱柱,要求学生在纸上描出来,并给他们命名,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特征,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图形,并指出是物体的面,而不是这个物体是,在学生举例的过程中不断纠正,让学生完整的描述,例如.数学书本的封面是正方形,时钟的表面是圆,黑板的面大致是长方形等等。

接着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一下新认识的几位朋友,并追问可以围出圆吗?为什么?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说出这几个图形和圆的区别。

接着,让学生试着在方格纸上画一画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在画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指导,进一步明确这几个图形的特征。

为之后进一步学习这些图形奠定基础。

在本节课中,通过操作,探究,画一画,描一描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的教学中,时间的把握还不够到位,作业的练习没有分层,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体现。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2“认识图形”这节课是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动手分类、小组合作、概括总结出四种立体图形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识别这些图形,但不要求学生准确的表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基于学生在学习以前对这些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些认识,所以在教学时我提供了大量实物素材,例如:乒乓球、魔方、茶叶筒、积木块等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动手摸一摸使学生从中感觉每个图形的形状,通过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精选7篇)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精选7篇)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精选7篇)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精选7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1《认识图形》一课是北京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

在设计和教学中,我紧紧围绕“三维目标”和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及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进行组织教学,较好地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教学中要求自己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与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注重教学目标的多元画,由于这部分的内容有很多学生在之前就已经掌握,所以我就不仅局限于学生单纯的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过程,在过程中让孩子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思维。

在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能力。

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我的收获很多。

1、情境导入,拉近学生的生活上课伊始,我通过询问学生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脚印》一课,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了形象思维之中,在学生回忆中,我把课文中的几个小动物请到了课堂上,通过动画的形式让学生观看,动画是学生最喜欢看的,设计成动画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观看结束时,开始追问:小动物的脚印都像什么?它们是怎样留下自己的脚印的?这时学生的兴趣很高。

如果你也想给自己的小脚丫留下脚印,有什么好办法呢?这样的问题设计,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从学习过的课文到学生熟悉的生活,这样既有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又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还为下面的学习铺垫了基础。

2、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思维概念性的知识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存在着较大的距离,我们在教学中务必要找到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概念知识的“帮手”,这就是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篇一」一、从课堂反思1、这堂课从生活中引入,激发了学生兴趣,内容较简单,学生容易接受,在上课的过程中更重视的是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为下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3、在课堂的第二个环节中,学生归纳出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是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然后由特殊到一般,从线段到两点,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一个提升。

我想学生应该掌握了作对称轴的作法,然后将其进行推广到两点、角等其他轴对称图形,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以及成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如练一练、说一说、一起去探索、挑战自我等等从中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养成探究问题,与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

2、上了这节课,我觉得上好一节课的因素很多,也发现了自己很多不足的地方,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对提问的形式和语言还嫌单一。

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在现行的开放式的课堂中,关键是放的出去的同时要收的回来,可能是平时注入式的简单易行,或者是不大重视,上课中的语言的漏洞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揣摩和重视。

二、从教学方法反思“差异导学”教学方法以“尊重差异”为基础,先“引导发现”,后“讲评点拨”,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与障碍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力,再加上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让优生帮助后进生,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从学生反馈反思这堂课学生能积极思考,认真学习,课后作业都能及时完成。

作业质量较好,但对从特殊到一般的实际应用上不能很好理解。

对于稍难点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式子表达有一定困难。

这是我后面课堂要注意的地方,这对优生的培养很重要。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篇二」《认识图形》这个教学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之后进行学习的,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

《认识图形》教案及反思

《认识图形》教案及反思

《认识图形》教案及反思第一篇:《认识图形》教案及反思《认识图形》教案及反思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是粗略知道,却不是系统的数学认识,是学生的生活基础。

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本课是将学生的已经知识联系起来,体会“面”在“体”上,对于学来说是认识上了一个层次。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这四种图形。

体会“面”在“体”上。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教学反思:教师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漂亮城堡来引入课题,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教学反思:通过已有的知识立体图形家族来引入平面图形。

自然贴切,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一)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教学反思: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认识图形》小班教案及反思

《认识图形》小班教案及反思

认识图形小班教案及反思介绍本教案适用于小班教学,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图形,并通过有趣的活动和示例提升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教案将以互动的方式进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的图形,如圆形、三角形、矩形等。

2.理解图形的属性,如边数、角度等。

3.能够正确使用图形的术语,如边、角、顶点等。

4.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图形,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和区别。

5.能够通过绘制和操纵图形,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和组合。

教学准备1.教具:图形板、彩色粘纸、剪刀、尺子、绘图工具等。

2.资源:展示板、幻灯片、图形图片及练习题等。

3.提前准备好活动需要的材料和示例。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图形图片,如圆形、三角形、矩形等,并鼓励他们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形状有什么共同特征和区别?让学生进行讨论。

认识图形(15分钟)•通过幻灯片或展示板展示不同的图形图片,并为每种图形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特点,如边数、角度、对称性等。

•鼓励学生观察并描述每个图形的特征。

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矩形有几条边?三角形有几个角?圆形有直线边吗?•学生可以使用图形板上的粘纸和绘图工具,自己绘制和探索这些图形。

图形变换和组合(20分钟)•介绍图形变换的概念,如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并通过幻灯片或展示板展示一些图形的变换示例。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图形板上的粘纸和绘图工具,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如将三角形旋转、矩形翻转等。

•引导学生思考变换前后图形的特点有哪些变化和保持不变的地方。

练习与巩固(30分钟)•分发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练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练习题可以包括简单的图形识别、边数和角度的计数,以及图形变换等题目。

•鼓励学生在解答问题时运用所学的图形术语和概念,如边、角、对称等。

反思与评估教学效果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是否能够准确识别和描述不同的图形。

幼儿园小班科学《认识图形》优秀教案附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认识图形》优秀教案附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认识图形》优秀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图形世界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并区分各种图形。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图形进行创作。

三、教学准备1.教具: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模型及图片。

2.学具:各种图形的拼图、贴纸等。

3.其他:白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

2.引导幼儿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点。

(二)探索图形1.将各种图形的模型和图片展示给幼儿,引导幼儿观察、触摸,感受图形的形状和特点。

2.分组进行游戏,让幼儿找出相同图形的配对,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识别能力。

3.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找到的图形,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特点。

(三)图形拼图1.将各种图形的拼图分发给幼儿,引导幼儿尝试拼出完整的图形。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拼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拼图成果,并分享拼图过程中的感受。

(四)图形创作1.教师展示一些用图形创作的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邀请幼儿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引导幼儿思考如何用图形创作。

3.分组进行图形创作,让幼儿自由发挥,用图形拼贴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4.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评价。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1.导入部分,我利用幼儿熟悉的教室环境作为切入点,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

2.在探索图形环节,我让幼儿亲自触摸、观察图形,使他们在直观感受中认识图形的特点。

3.在图形拼图环节,我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图形创作环节,我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然而,在课堂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1.部分幼儿在拼图过程中表现出急躁、不耐心的情绪,我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图形》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材内容及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是粗略知道,却不是系统的数学认识,是学生的生活基础。

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本课是将学生的已经知识联系起来,体会“面”在“体”上,对于学来说是认识上了一个层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这四种图形。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教学反思:教师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漂亮城堡来引入课题,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教学反思:通过已有的知识立体图形家族来引入平面图形。

自然贴切,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一)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
【教学反思: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
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这一启发,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面”在“体”上。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教学反思: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反思: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

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

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

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教学反思: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
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
【教学反思: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
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

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
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教学反思: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
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

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教学反思: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
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认识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