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合集下载

《水浒传》中的两种忠义观—以宋江、李逵为例

《水浒传》中的两种忠义观—以宋江、李逵为例

《水浒传》中的两种忠义观—以宋江、李逵为例《水浒传》是一本以忠义为主题的古代小说,讲述了宋江等108个英雄在困难中团结一致、拼搏不息的故事。

在《水浒传》中,忠义观贯穿始终,其中以宋江、李逵两位角色最为代表。

首先,从宋江的忠义观来看,他是一个有着高尚忠义情操的人。

宋江在被困在朝廷的陷阱中时,选择与其他被迫离开朝廷、流落江湖的人联合起来,并且发誓要为民除害、为天下正义而战。

在众人的帮助下,他逐渐成为众人领袖,一路走来尽管受到黑白两方的追捕,但始终坚持用正义感和纯洁的心态对待同伴。

甚至在前往朝廷投降的路上,他宁愿义无反顾,也要维护同伴的安全;他宁愿身死节烈,也要维护天下百姓的安危。

这一点,在水浒传中的众多角色中,是最为突出的。

与宋江不同,李逵是一个性格粗犷、行为豪放的人物。

他并不是一个脑子灵活、处处机敏的人,但他有着无比真挚的忠义情怀。

当他当了官后,一直不忍心看到人民因贪官污吏而苦苦忍受,于是在他认为不能忍受的情况下,宁可违反上级命令,也要以自己的方式为百姓解忧。

在他眼中,天下苍生才是天子该守护的对象,任何野心家、奸臣,都是应该被清除的。

因此他在与警察头子的时候,用自己的身体替同伴挡住了箭矢,不惜以身犯险,全部心思都是想保护人民安危。

总的来说,《水浒传》中的忠义观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准则,表现出来就是不忘初心,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在困境中始终保持正义感和纯洁的心态。

宋江和李逵这两个人物,代表着这种忠义观的两个方面:宋江为大义而背负天下,李逵则是做世上忠义的尽头,用行动证明他自己的道德观念。

这种忠义观,不仅在传统文学中有所体现,也同样适用于现代社会。

只有始终坚持自己的内心,追求并实现自己的道德信条,才能在实践中发挥出真正的人性光辉。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小说之一,始于北宋,成书于元朝,以108位忠义之士大闹灵州,拯救苍生的故事为背景。

在这篇小说中,忠义观念贯穿始终,人物们的行为举止总体上体现了忠诚、正义、担责、仁爱等美德,对社会和人自身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水浒传中的忠义观

水浒传中的忠义观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和歌颂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地描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英雄的形象,尤其是在思想和见地方面给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它直接鼓舞了封建人民大众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斗争,因此,《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传奇故事。

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祖国、亲人、朋友尽心竭力。

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尽,这也是忠。

在当今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的内容太多了。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了一个“义”字。

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

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

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李逵,生性鲁莽,性情暴躁,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

但他却路见不平,能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

在现实生活中,虽没有这样惊心动魂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1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1

【内容提要】《水浒传》的“忠义”思想是被很多前辈学兄、老师探讨过的话题,其中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本文针对近年来在各种资料上所出现的观点,力求以一个新的思路,把《水浒传》中的“忠义”思想同我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重新探讨梁山起义失败而以悲剧收场的原因,并把“忠”即“赤诚无私、尽力而为”,义即“诚实做人、真诚待人”的观点同我国的当今社会相融合,以实现“忠义”思想可以在每个平凡工作岗位上得到充分体现的目的。

【关键词】“忠义”思想、传统文化、悲剧原因、现实意义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的世界上最古老最伟大的民族之一,茫茫浩宇,悠悠宙流。

勤奋智慧的中国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

我们说,中国古典文化是人类封建时代文化中发展水平最高且贡献最大的文化,这一说法并非基于民族主义感情的武断。

当我们翻开中华民族数千载的历史画卷,我们都可以发现中华民族不仅拥有悠久的史学传统,瑰丽的文学艺术以及宏富的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她还拥有人类历史上最为博大精深与睿智的科学智慧。

而哲学智慧又无疑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中最活跃,最敏感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一个民族道德与伦理的至高境界。

而同时,“忠义”思想又伴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思想相始终的一个基本内涵。

一.“忠义”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思想的基本内涵。

翻开源远流长的中国哲学历史的历史画卷,我们当即会发现中国哲学史波澜起伏,川流不息的律动,但无论是中华文化与哲学思想发展到哪个阶段,其中的伦理道德思想无不闪烁出“忠义”这一基本内涵。

孔子曾提出“克已复礼”的济世之方。

但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爱”。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起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具为仁之本与!”(《学而》)从上文我们不难读出老夫子对于“仁”“爱”在伦理道德方面的诠释。

即一:“孝悌”,也就是对长辈尽孝道,对朋友要尽悌道,而孝悌之人,不至于犯上作乱;二“爱人”即要求人们之间互相友爱,尤其是统治者要推行“博爱”;三“忠”即臣下对统治者要绝对忠诚。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摘要]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故事,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的梁山,直至接受招安政使农民起义失败的全过程,这部小说最闪光的思想是宣扬忠义思想,这是《水浒传》中的传达出来的几种思想倾向中最突出的思想倾向。

作品中,施耐庵塑造了一个多重性格的人物——宋江。

作品中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塑造宋江的忠义,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重性格人物,而我认为宋江是一个忠义双全的人。

又因为宋江是梁山头领,英雄代表,故梁山好汉乃一批忠义之士,这就是作品所盛赞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忠义观。

水浒“忠义”文化的内涵更为丰富,现实意义是积极的,有益的,应该在开发梁山资源、弘扬水浒文化中,不断加以完善、光大。

[关键词]《水浒传》“忠义观” 价值和意义《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所撰写,它之所以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的文学作品,不仅在于它思想内容的丰富,而且也由于它艺术的成熟。

从小说整体内容看,笔者认为作者写作的目的一是借梁山英雄的侠义行为,抒发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二是希望封建统治阶级能够面对现实,接受教训。

换句话说,作者强烈希望改变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但这种强烈希望并不是自上而下来一次彻头彻尾的革命,而只是希望统治阶级的改良运动来实现。

正如李贽在《忠义水浒全传·序》中所说:“一读此传,则忠义不在水浒,而皆在于君侧矣。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英雄传奇小说,它首先把社会上遭人唾弃的“反贼”、“草寇”写成武艺高强、形象可爱的英雄,受到人们的喜爱,其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替天行道的侠义行为是何等地痛快,历来被人们所颂扬。

而最后受招安,使得梁山好汉走的走,亡的亡,从而使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以失败而告终,其结局更是令人悲痛伤感,因而人们对《水浒传》忠义思想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可谓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以忠义思想为主题贯穿全书。

忠义思想包含了对忠诚和义气的崇尚,并表现在人物的行动和人物关系中。

1. 忠诚:《水浒传》中的众多人物都展现了对忠诚的追求。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08位好汉,他们为了保卫山寨和民众的利益,毫不犹豫地投入到反抗腐败官府的斗争中。

他们舍弃了个人的享受和幸福,选择了为民众和正义而奋斗的道路。

这种忠诚表现在他们对自己的职责的忠实履行,对山寨和战友的忠心耿耿。

2. 义气:《水浒传》中的人物之间存在着强烈的义气情感。

好汉们出生入死,同甘共苦,血战不死的事迹展示了他们对义气的高度追求。

他们不仅相互帮助、关心,而且甘愿为义气而牺牲自己。

《水浒传》中的哥哥之情、结拜兄弟情、兄弟姐妹之情都是义气的具体表现。

3. 对忠义的讴歌和赞美:《水浒传》通过描绘忠诚和义气的形象,来讴歌和赞美这种品德。

书中多次强调了忠诚和义气的重要性,称赞了这种品德的高贵和伟大。

例如,在描写豪杰死后的墓志铭中,总结了他们的忠义行为,抒发了悼念之情。

整部小说通过描述这些忠义形象,鼓励人们学习他们的品质并追求忠诚和义气。

总之,《水浒传》中的忠义思想展示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忠诚和义气的追求和崇尚。

这种思想通过塑造众多的忠诚义气的形
象,来表达对这种品德的赞美和推崇。

同时,这也激励着读者追求忠诚和义气,为正义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忠义水浒的理解

忠义水浒的理解

忠义水浒的理解摘要:一、水浒传的概述二、忠义水浒的主题思想三、忠义水浒的主要人物及特点四、忠义水浒的现实意义正文:《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忠义水浒传》,作者是明代的施耐庵。

作品以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为主线,讲述了他们在山寨聚义、抗击官府腐败的故事。

一、水浒传的概述《水浒传》以宋江、李逵、武松等梁山好汉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故事从宋江怒杀阎婆惜开始,到梁山好汉接受招安结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民间英雄的抗争精神。

二、忠义水浒的主题思想《水浒传》的主题思想是忠义。

梁山好汉在面临官府压迫时,选择了挺身而出,捍卫民众利益。

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忠义精神,既是对封建统治的反抗,也是对民间道义的坚守。

作品通过展示梁山好汉的忠义行为,传递了正义必胜、邪恶必败的观念。

三、忠义水浒的主要人物及特点《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其中宋江、李逵、武松等主要人物最具代表性。

1.宋江:性格沉稳,善于谋略,有着极高的威望。

他主张招安,希望通过归顺朝廷,实现民间正义。

2.李逵:性格豪爽,忠诚耿直,勇猛无比。

他是最早加入梁山的好汉之一,对宋江忠诚至极。

3.武松:性格刚毅,疾恶如仇,武艺高强。

他的故事如“景阳冈打虎”、“血溅鸳鸯楼”等,展示了他的英勇事迹。

四、忠义水浒的现实意义《水浒传》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反映了民众对正义的渴望。

作品中的忠义精神,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启示作用,呼唤人们坚守道义,捍卫公平正义。

水浒传主题思想

水浒传主题思想

水浒传主题思想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描写革命英雄为主题的史
诗性作品。

在小说中,描绘了108位水泊梁山好汉在宋朝末年对抗腐败官员和阶
级压迫的故事,彰显了一种特殊的价值观和主题思想。

忠义为主题
水浒传以忠义为主题,通过主人公梁山泊的好汉们展现出了对忠诚、义气和正
义的追求。

故事中,梁山好汉们聚义以来,以忠诚、义气和正义为准则,相互扶持、团结一致,对抗贪官污吏和邪恶势力,明确表达了保护弱者、打击不义的价值观。

反抗压迫为主题
水浒传突出了反抗压迫的主题,展现了普通百姓对封建统治下的不满和反抗。

小说中的悲惨命运和社会不公,激起了人们对压迫的愤怒和反抗的冲动,表现了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对追求自由平等的向往。

人性善良为主题
水浒传揭示了人性善良的主题,尽管梁山好汉们身处险恶环境,但他们仍保持
着对美好的向往和对善良的追求。

故事中展现了梁山好汉们的仁爱、宽容和同情心,表达了人性本善的信念,对人性的观察和探讨。

总结
水浒传作为一部古典小说,蕴含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包括忠义、反抗压迫和人
性善良等。

通过对108位梁山好汉的生动描绘,小说传达了对忠诚、对正义的追求,对压迫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人性善良的坚信。

这些主题思想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特殊价值观,也对当代社会具有启示意义,引发人们对道德伦理和社会正义的深刻思考。

水浒传的社会意义

水浒传的社会意义

水浒传的社会意义
《水浒传》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批判与反封建精神:
- 《水浒传》通过描写北宋末年黑暗腐败的官僚政治、阶级压迫和不公,展现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书中众多英雄人物被迫走上梁山,反映出在封建统治下的民众苦难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2. 忠义思想的传播与反思:
- “替天行道”是梁山好汉们的口号,体现了对正义和忠诚的追求。

这种忠义观虽是对传统儒家伦理的一种体现,但同时也被用来质疑和批判当权者的道德合法性,对于当时以及后世读者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和警醒意义。

3. 人民起义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符号:
- 《水浒传》以宋江起义为原型,将民间反抗故事文学化,成为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一个重要文化载体,对于后来的社会运动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农民起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 人物塑造与人性探索:
- 小说中塑造了一百零八位性格各异的好汉形象,揭示了不同阶层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社会命运,深入挖掘了人性的复杂性,对个体在集体中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5. 艺术成就与文学影响:
- 《水浒传》以其生动的人物描绘、紧凑的情节设计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成为四大名著之一,奠定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艺术标准。

6. 文化传承与民族心理:
- 它通过讲述梁山英雄的故事,传达出一种反抗强权、追求自由和平等的理想,这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心理诉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化认同感。

水浒传中的忠义文化

水浒传中的忠义文化

水浒传中的忠义文化《说〈水浒传〉中的忠义文化》《水浒传》里的忠义文化就像一股浓郁的酒香,弥漫在故事的每个角落。

忠义这东西,在梁山好汉身上那体现得是真真切切。

就说宋江吧,这人满脑子的忠义思想。

他觉得自己对朝廷得忠,哪怕朝廷对他不咋地,给他使绊子,他还是心心念念招安的事儿。

这就像一个老黄牛,主人怎么使唤,哪怕有时候使唤得不对,它也还是听主人的话。

宋江觉得朝廷就是那个主人,梁山这些兄弟就是他要带着听话的一群伙伴。

他的这种忠,在很多兄弟眼里可能有点傻,可在他心里那是根深蒂固的。

再说李逵,那对宋江是一个忠字刻在脑门上。

宋江让他干啥他干啥,从来不带犹豫的。

李逵心里就认定了宋江这个哥哥,觉得跟着哥哥走就没错。

这就好比一个小跟班,哥哥指东他绝不往西。

他的这种忠很纯粹,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就是简单的信任和追随。

忠义文化里的义也是相当重要的部分。

梁山好汉之间的义啊,那是能让人为了兄弟两肋插刀的。

鲁智深为了林冲,那可是把自己的安危都抛到脑后了。

林冲被陷害,鲁智深一路暗中保护,就像一个默默守护的大侠。

这种义,不是那种嘴上说说的,是真真切切的行动。

在梁山这个小社会里,忠义文化是一种凝聚力。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有打鱼的,有当官的,有做小买卖的,可就因为这忠义文化,能聚在一起。

就像一群有着共同信念的人,不管以前干啥的,现在都为了兄弟情义,为了心中的忠义劲儿走到了一块儿。

可这忠义文化在《水浒传》里也有点复杂。

宋江的忠最后让梁山兄弟们的结局不太好,很多兄弟都战死或者被害死了。

这时候就感觉宋江的忠有点迂腐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要是不这么忠,梁山这群人可能在历史上就被当成纯粹的反贼了。

我觉得《水浒传》里的忠义文化是很有魅力的东西。

它既有那种让人热血沸腾的兄弟情义,也有让人觉得有点无奈的愚忠。

但不管怎么说,它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价值观,也是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很独特的一部分。

它就像一面镜子,让咱们看到古人的精神世界,有好的,有不好的,可都是值得咱们去品味的。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小说描写了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接受招安后,这批“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的英雄,仍被误国之臣、无道之君一个个逼向了绝路。

作者为这样的现实深感不平,发愤而谱写了这一曲忠义的悲歌。

最能体现作者这一编写主旨的是宋江这一形象。

宋江作为小说中的第一主角,就是“忠义”的化身。

他的性格在既矛盾又统一的“忠”和“义”的主导下曲折地发展。

《水浒传》在歌颂宋江等梁山英雄“全忠仗义”的同时,深刻地揭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

《水浒传》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第一次如此广泛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并揭示了“官逼民反”的道理,是很有意义的。

但作者在这里要强调的乃是这样一个悲剧:“全忠仗义”的英雄不能“在朝廷”、“在君侧”,而反倒“在水浒”;“替天行道”的好汉改变不了悖谬现实,而最后还是被这个“不忠不义”的社会所吞噬。

作者在以“忠义”为武器来批判这个无道的天下时,对传统的道德无力扭转这个颠倒的乾坤感到极大的痛苦和悲哀,以致对“忠义”这一批判武器自身也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迷惘。

“忠”与“义”从来就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观念中的重要范畴,自宋元以来在社会上特别流行。

显然,“忠义”中有“为君”而符合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一面,故“士大夫亦不见黜”,但在“忠”字中也包含着“保境安民”、“杀尽贪官”等爱国精神和民本思想;对“义”字的强调,更反映着社会道德规范的变化。

小说中讴歌的“仗义疏财,济危扶困”,不仅仅在一般意义上反映了下层群众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戮力相助”,而且更深刻地反映了由于城市居民、江湖游民等队伍的不断扩大,社会道德规范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总之,“忠义”的内涵本身就十分复杂,它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基础,但也融合着包括城市居民和江湖游民在内的广大百姓的愿望和意志,它不是蒙在《水浒》外面的一层道德正义的保护色,而是能使小说被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的基本精神。

水浒传忠义精神

水浒传忠义精神

水浒传忠义精神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宋江等梁山英雄抵抗封建统治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忠义精神的崇高与伟大。

忠义精神是水浒传的灵魂,奠定了这部作品的深远影响和人们对其的敬仰。

本文将就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梁山好汉的忠义精神在水浒传的故事中,梁山好汉们对忠义的追求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出身各异,有贫苦农民、豪杰之士、流亡官员等等,但他们的共同点是对正义的追求和对无辜百姓的关爱。

宋江作为梁山的领导者,他率领梁山好汉与贪官污吏进行斗争,维护百姓安定。

在他们的行动中,不仅展现出应有的勇气和智慧,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为私利,心怀正义,准确地把握了忠义精神的内涵。

在战斗中,他们绝不投降,毫不犹豫地为正义而战。

第二部分:水浒传中的正义观忠义精神是建立在正义观之上的。

在水浒传中,正义观通过对封建统治的揭露和对正义行为的赞扬而得以表现。

故事中的梁山好汉们为了维护百姓的权益,与贪官污吏进行斗争,他们并不是为了个人恩怨而出现,而是因为对正确社会秩序的追求,因为对天下人民的担忧与付出。

他们不计较自己的生死,而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正义的战斗中,为了维护天下人民的利益而战。

第三部分:忠于朋友的精神水浒传中的忠义精神不仅表现在对社会正义的追求上,还表现在对朋友的忠实。

在故事中,宋江与他的好朋友们结成“梁山好汉帮”,他们视朋友如兄弟,相互忠诚,互相扶持。

即使在面对逼迫与诱惑时,他们也始终相互支持,维持团队的凝聚力和力量。

第四部分:水浒传对忠义精神的影响水浒传中对忠义精神的崇尚,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种忠义精神不止在中国文化中有影响,还传播到世界各地。

忠诚,正义,友情,这些原则在今天的社会中仍然被人们所推崇。

梁山好汉们的英勇与忠诚为后世人们提供了崇高的精神榜样,而他们对忠义的一生追求也坚定了人们对这种价值观的认同与追求。

总结: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通过对梁山英雄的描绘,展现了忠义精神的伟大和崇高。

他们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无私的奉献,抵抗封建统治和维护社会公义,成为了后世人们最崇拜的英雄。

《水浒传》读后感及“忠义”思想感悟10篇

《水浒传》读后感及“忠义”思想感悟10篇

《水浒传》读后感及“忠义”思想感悟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材料、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deed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水浒传》读后感及“忠义”思想感悟10篇《水浒传》读后感及“忠义”思想感悟作文10篇《水浒传》读后感及“忠义”思想感悟怎么写?读后感是指用心读完一本书后,所得到的感悟。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水浒传》通常被认为是一部反映和歌颂农
民起义的小说。

现又有不少学者认为,其实,水浒英雄中真正的农民很少,它更多地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人生向往。

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这部作品,《水浒传》中的传达出来的几种思想倾向是值得注意的:
、宣扬忠义思想。

这是《水浒传》客观存在的最突出的思想倾向。

其一,作品名冠以“忠义”。

明杨定见《忠义水浒全传小引》认为:“《水浒》而忠义也,忠义而《水浒》也。

”其二,“忠义”是梁山英雄行事的基本道德准则。

梁山泊高悬的杏黄旗上,大书“替天行道”四个大字,作为梁山起义的口号。

在“皇权天授”的封建社会,其中含义显而易见。

其三,塑造了以宋江为首的一批忠义之士。

尤其是宋江成了忠义的化身。

忠是对皇帝而言的,宋江表现出来的愚忠,既是作者无法逾越的道德界限,也是小说得以在过去广泛流传的政治道德保证。

小说的深刻之处在于,宋江的“忠”换来的却是被毒死的结局,这无疑是对作者宣扬忠的讽刺。

如果说《三国演义》宣扬的“义”主要表现为感恩戴德的话,那么,《水浒传》所宣扬的“义”则主要表现为
拔刀相助、平等相处,这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水浒传》的“忠义”思想是被很多前辈学兄、老师探讨过的话题,其中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本文针对近年来在各种资料上所出现的观点,力求以一个新的思路,把《水浒传》中的“忠义”思想同我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重新探讨梁山起义失败而以悲剧收场的原因,并把“忠”即“赤诚无私、尽力而为”,义即“诚实做人、真诚待人”的观点同我国的当今社会相融合,以实现“忠义”思想可以在每个平凡工作岗位上得到充分体现的目的。

【关键词】“忠义”思想、传统文化、悲剧原因、现实意义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的世界上最古老最伟大的民族之一,茫茫浩宇,悠悠宙流。

勤奋智慧的中国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古代文明。

我们说,中国古典文化是人类封建时代文化中发展水平最高且贡献最大的文化,这一说法并非基于民族主义感情的武断。

当我们翻开中华民族数千载的历史画卷,我们都可以发现中华民族不仅拥有悠久的史学传统,瑰丽的文学艺术以及宏富的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她还拥有人类历史上最为博大精深与睿智的科学智慧。

而哲学智慧又无疑是一个民族的自我意识中最活跃,最敏感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一个民族道德与伦理的至高境界。

而同时,“忠义”思想又伴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思想相始终的一个基本内涵。

一.“忠义”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思想的基本内涵。

翻开源远流长的中国哲学历史的历史画卷,我们当即会发现中国哲学史波澜起伏,川流不息的律动,但无论是中华文化与哲学思想发展到哪个阶段,其中的伦理道德思想无不闪烁出“忠义”这一基本内涵。

孔子曾提出“克已复礼”的济世之方。

但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爱”。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起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具为仁之本与!”(《学而》)从上文我们不难读出老夫子对于“仁”“爱”在伦理道德方面的诠释。

即一:“孝悌”,也就是对长辈尽孝道,对朋友要尽悌道,而孝悌之人,不至于犯上作乱;二“爱人”即要求人们之间互相友爱,尤其是统治者要推行“博爱”;三“忠”即臣下对统治者要绝对忠诚。

由此可见,孔子的“仁”“爱”思想实际上就是臣民对上尽“忠”,统治者对臣民尽“义”。

至于亚圣“孟子”的“仁政”思想,其核心“以民为本”。

“诸侯有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尽心下》)在他看来,民心向背直接关系到统治阶级政权的稳固与否,其实质还是统治者的“义”与臣民的“忠”。

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繁盛时期唐宋时代,许多诗人,文学家则对“忠义”有着更为直接的表白。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苏轼的“技节云中,何日谴冯唐。

”岳飞的“靖康耻,犹未雪,医子恨,何时灭。

”陆游的“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其中哪个不是以“字字看来皆是血”的文字表达着对国家,对皇帝尽“忠”表“义”的思想呢?到了近代,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表达用死求国家强盛的决心与信心,同样也闪烁着“忠义”的思想内涵。

二.“忠义”思想贯穿在梁山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整个过程。

《水浒传》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

由开始的个别人的反抗,如鲁达、林中、武松等人的被逼造反,到小规模的联合反抗,如智取生辰纲等,最后梁山伯大汇合,形成一股强大的武装力量。

综观《水浒传》梁山起义的全过程,其中各位起义将领除有各自独立的个性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人格崇拜。

这也即是能将五湖四海,出身贵贱迥异的各路好汉凝聚起来的重要原因。

那就是都以“好汉”作为人格衡量的标准,所以个个争做好汉,人人要结识好汉,惟恐别人笑自己不是好汉。

总的说来,梁山起义脱离不开“忠”为核心的政治特征。

1.《水浒传》“忠义”思想千百年来被称道的原因其一,“逼上梁山”是多数梁山好汉上山聚义的共同原因,其中无论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还是三拳打死镇关西的鲁提辖以及失陷生辰纲后走投无路的杨志……泛此种种,几乎少有人有和朝廷作对的想法,而是为生活所迫,亦或是贪官污吏所迫。

其二,“替天行道”的政治行动纲领。

梁山聚义厅前有一面杏黄大旗高悬半空,上书“替天行道”四个大字,那么“天”和“道”指什么呢?或者说这一思想观念的来源何家呢?我认为,其中“天”即朝廷,即皇帝。

因为在他们看来“朝廷不明,纵容奸臣当道”。

那么“道”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是好汉们的口头禅,这就与乌托邦思想中的“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若,众不劫寡”,“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社会相吻合,很明显,他们只是想通过自已的努力把朝廷变成一个太平盛世,朗朗乾坤。

最后,“接受招安”的结局更是“忠”的体现。

这在宋江身上体现得犹为明显。

实际上,梁山起义是如此,而历史上许多绿林事业的结局也大抵如此。

那么,除上述“忠”的意图外,《水浒传》中“义”的内涵也很是复杂。

其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上面已经详述过,这是梁山好汉们自我标榜的筹码,也是梁山好汉们共同的人格追求。

其二,“仗义疏财”。

如果说打抱不平是对被害者生存安全的援助的话,那么“仗义疏财”则是对他们物质上的援助。

但归根结蒂,他们的“仗义疏财”却摆脱不了扩大势力、扩大影响,更加完好地保护自己的实际作用。

其三,“勇武阳刚”之气。

梁山好汉们均为热血男儿,在他们看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气是男人真正的美,但他们的这种美建立在个人英雄主人的人格崇拜基础上,同时也是儒家“男尊女卑”思想的翻版。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梁山好汉们“义”的好汉人格体系并不是现行社会推崇的。

2.《水浒传》“忠义”思想的实质。

这也就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所谓“忠”“义”思想。

在《水浒传》中,所谓“忠”就是忠于大宋皇帝,这是《水浒传》所一贯标榜和宣扬的书名《忠义水浒传》,梁山原来的聚义厅后被宋江改成“忠义堂”。

宋江还口口声声说:“今皇上至圣主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错昧。

”作者还特意为宋江安排了“九天玄女授天书”,在这位娘娘的指示中有两个最主要的内容,即“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

”小说同时还指责方腊起义,其理由也不外乎他自立朝廷,违反了“忠”的大伦。

甚至最后写宋江临死之际,仍然表白忠心,“宁可朝廷负我,我不可负朝廷。

”这种“忠君”思想当然是封建正统思想,它给起义事业带来了莫大的危害,终于使得艰难缔造的义军接受“招安”,导演出悲剧的结束。

而“义”呢?《水浒传》中的“义”比之《三国演义》又大不相同,主要在于被压迫者之间的相互帮助的关系。

“义”与“不义”,在很大程度上指是否同情与支持被压迫被剥削者,是否参加与坚持革命反抗。

具体来说,鲁智深打抱不平,是“义”,李逵误信人言而要杀宋江,也是“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品自始至终均把“义”放在“忠”和“孝”之下,使“义”服从于“忠”,服从于“孝”。

由此可见,“忠”与“义”是梁山好汉行事的基本道德准则。

如同我国历代文人,思想者一样,“忠义”已经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存在于中华民族所有子女其中也包括梁山好汉们心中的一个传统道德范畴,同时,在《水浒传》中,“忠义”的思想内涵又是极为复杂的。

《水浒传》第55回说:“忠为君王恨贼臣,义连史弟且藏身,不因忠义心如一,安得团圆八百人”,为然,“忠义”中有“为君”,即把“国”与“皇”等同起来,这符合封建统治阶级利益,同时“忠”还包括有“保境安民”、“杀富济贫”等更具积极意义的爱国思想和民本思想在内,对“义”强调,更反映着社会道德规范的变化。

小说自始自终证歌“仗义疏赌,济困扶危”,不仅连一般意义上反映了下层群众的利益,且更深刻地反映了城市居民江湖游民等队伍的扩大,社会道德规范也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

总之,《水浒传》中的“忠义”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基础,又有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维护现实秩序的一面,既符合城市居民和江湖游民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意志,又符合统治集团的利益,这正是其“忠义”思想自该小说成书以来,被各阶层普遍接受和广为传颂的原因。

然在我们细细品读之后,《水浒传》中的“忠”“义”却很耐人寻味。

首先谈其“忠”“忠”应是尽力而为,赤诚无私,它的对象应是自己的国家和亲人,而小说的“忠”呢?宋江落草为寇而又接受招安。

他的“忠”应是非常勉强意义的。

他忠于皇帝,忠于朝廷,是愚忠,这算是什么“忠”?因为他的“忠”把梁山众兄弟带入一个悲剧的结局。

还有林冲、面对高俅之子的百般凌辱,甚至男人最后可忍受的娇妻被辱,林冲自始至终因“忠”而逆来顺受。

直到最后因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才上了梁山,诸如此类人物,其“忠”有了,其“义”却难寻!试问宋江对被他带入悲剧的众兄弟有“义”吗?林冲对娇妻之“义”又何存?他的尽“忠”难道不很自私吗?那么究竟什么是“义”?“义”应是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

这在《水浒传》中是浓墨重彩被予以讴歌的,其实其“义”也颇耐人深思。

鲁达为金翠莲三拳打死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等梁山众好汉莫不“义”字当头。

其实,其“义”也颇有矛盾之处——试想,鲁达作为军官(提辖)知法犯法,置国家法度不顾,单凭“义”字行事,其“忠”何在?武松大闹飞云浦,醉打蒋门神,最后在血溅鸳鸯楼时甚至杀死了手无缚鸡之力的丫环,作为做过都头的他实际上既不“忠”也不“义”,还有作为大哥的宋江,每每行事,总是“忠义”当前,其实也可算是一个处在“忠”“义”难以抉择的鲁莽之辈,他通风放走晁盖虽“义”却不“忠”矣!初读作品,我们无不被梁山好汉们的“忠”君爱国,“义”薄云天所感染,但仔细读来梁山上的这些好汉他们却应是行行色色的诸种人聚在一起,如流氓出身的王英,开黑店的顾大嫂,军官出身的林冲、鲁达等,他们在小说之初以“忠义”聚在一起,却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道德意义上的“忠义”明显格格不入,或说大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这也注定了他们以假“忠义”聚合,又因与真正的“忠义”格格不入,最后走向失败。

因上所述,无论是何种意义上的“忠义”,它自始至终贯穿于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整个过程。

三.“忠义”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国家,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要使我们赶上并超过欧美国家,重新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倡“忠义”思想更具有现实意义。

笔者认为,如同儒家文化所述一样,“忠”即赤诚无私,尽力而为,“义”是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但其对对象却是国家和亲人,而并非“愚忠”以及梁山好汉们的假仁假“义”。

先说到“忠”,在当今社会中其一,可以凝聚济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儿女因为各种原因散居世界各地,“忠义”思想可以作为他们民族感情的纽带,多回家看看,为自己祖国母亲的发展出谋出力。

其次,可以作为促进两岸统一的精神之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