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第三章 公共组织
公共管理学网上记分作业参考(单选-多选)教学内容
![公共管理学网上记分作业参考(单选-多选)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792fe65ee06eff9aef807a3.png)
公共管理学网上记分作业参考(单选-多选)第一章导论一、选择题1.在消费上,公共物品区别于私人物品的特征的是()A.竞争性B.排他性C.自然垄断性D.顾客导向性答案:C2.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基本属性是()A.公共性B.历史性C.政策引导性D.管理参与性答案:A3.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相同之处是()A.管理的一般职能B.管理的性质C.管理的使命D.责任的性质答案:A4.按照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管理价值、公共管理资源与公共管理手段等基本范畴及其内在逻辑联系建构的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管理价值与规范、公共资源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
其中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公共危机管理B.传统行政管理方法C.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技术D.当代公共管理治理的新工具答案:C5.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者们由于学科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研究取向上展现出不同的风貌,从而显现出不同的研究途径。
美国著名学者波齐曼主张的研究途径是()A.公共政策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B.管理途径C.政治途径D.法律途径答案:A6.通过分析公共管理人员怎样进行实际操作进行研究的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是()A.案例分析法B.实体分析法C.系统分析法D.实践抽象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20世纪70年代出现并成为了公共行政学中主流学派的是()A.新公共行政学B.行为科学C.政策科学D.公共政策分析答案:CD2.公共产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划分。
按照是否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产品可以划分为(AB)A.纯公共产品 B.准公共产品C.有形的公共产品 D.无形的公共产品3.威尔逊(Woodrow Wilson)作为公共行政学的奠基人,认为执行宪法比制定宪法更要困难。
为了使政府不走弯路,他把政府划分为两个领域(spheres)即()A.政治B.行政C.治理 D.公共服务答案:AB4.戴维·H·罗森布鲁姆在《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一书中认为,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有三种主要的研究途径,即()A.管理途径B.政治途径C.法律途径D.组织命令途径答案:ABC5.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A.实践抽象法B.实体分析法C.实验法D.系统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答案:ABCD6.罗伯特·B·登哈特(Robert·B·Denhardt)把公共行政学理论概括为()A.政治与行政B.官僚机构与民主政治C.组织与管理D.理论与实践E.公共组织理论答案:ABCDE第二章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政治—行政”二分理论的人物是()A.威尔逊B.韦伯C.泰勒D.西蒙答案:A2.组织成员对命令的服从仅仅是基于领导者个人的感召力和煽动力的组织是()A.神秘化组织B.传统组织C.合理—合法化组织D.商业组织答案:A3.第一次运用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公共行政学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次将公共行政学思想系统化、理论化,使之成为一门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的学者是()A.古利克B.厄威克C.福莱特D.伦纳德·D·怀特答案:D4.揭示了政府机构不断膨胀的两大动力:“一是官员想要增加的是下属而不是对手;二是官员们相互之间制造工作”这一理论的是()A.帕金森定律B.公共选择理论C.瓦格纳的理论D.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理论答案:A5.提出政府在社会公共网络管理中扮演着“元治理”角色的理论是()A.新公共管理理论B.新公共服务理论C.公共治理理论D.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答案:C6.提出公民的需要就像“顾客”的需要的公共管理理论是()A.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B.新公共管理理论C.公共治理理论D.新公共服务理论答案:B7.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A.公共经济范式下的公共管理实践B.公共行政范式下的公共管理实践C.公共服务范式下的公共管理实践D.公共责任范式下的公共管理实践答案:B8.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基础主要是()A.产权理论、演化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B.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C.演化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产权理论D.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答案:D9.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最明显的动因是()A.政府和社会的需要B.政府和财政的需要C.社会和经济的需要D.财政和经济的需要答案:D10.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初期的改革对象主要是()A.政府内部管理的模式和方法B.公共部门私有化C.公共服务代理化D.建立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伙伴关系答案:A11.“新公共管理”最初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欧洲现象,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行政改革实践中的()A.政治途径B.法律途径C.管理主义D.宪政主义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新公共管理蕴涵的两大管理基本理念是()A.管理的自由化B.管理的市场化C.管理的多元化D.管理的政府垄断化答案:AB2.随着政府职能与支出的不断扩张,公共选择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主张包括()A.组织类型的理性选择B.市场机制与个人选择C.分权化政府D.自由化答案:ABCD3.下列学者中,没有提及公共治理理论的学者是()A.詹姆斯·N·罗泽瑙B.R.罗茨C.H.西蒙D.格里·斯托克答案:BCD4.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内容包括()A.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B.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C.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D.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答案:ABCD5.公共治理关于多元公共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包括()A.权力依赖关系B.互动的伙伴关系C.互相的监督关系D.权力的层级关系答案:AB6.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理论建构包括()A.怀特的系统化行政理论B.古利克和厄威克的科学化行政管理原则C.福莱特的动态化行政管理理论D.公共选择理论答案:ABC第三章公共组织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组织的本质特征是(D)A.权威性 B.独占性 C.政治性 D.公共性2.被称为“军队型组织”,又是最常被采用的一种组织结构是(A)A.直线制B.职能制C.直线职能制D.矩阵制3.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是(B)A.政府组织B.非营利组织C.准政府组织D.事业单位4.下列组织属于非营利组织的是()A.国务院B.妇联C.红十字会D.共青团答案:C5.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创建科层制理论的是()A.泰勒B.韦伯C.梅奥D.法约尔答案:B6.非营利组织区别于营利组织最重要的特征是()A.民间性B.志愿性C.非分配性约束D.公共性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公共组织的物质要素包括()A.目标B.人员C.经费D.物资设备答案:BCD2.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主要有()A.直线制B.职能制C.直线职能制D.矩阵制答案:ABCD3.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A.非政府性B.组织性C.非营利性D.自治性答案:ABCD4.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中的准政府组织的是()A.居委会B.工会C.福利院D.中国气象局答案:AB5.在我国,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是()A.政治性B.非经济性C.营利性D.政府主办并主管答案:ABD6.科层制方法的主要内容有()A.组织标准化B.公、私分明化C.工作秩序化D.管理规范化答案:ACD第四章公共领导一、单项选择题1.领导连续流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管理学家坦南鲍姆和()A.施米特B.利克特C.布莱克D.罗伯特答案:A2.强调没有唯一的绝对的合理领导方式,领导的有效性关键取决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三因素之间的互动的领导理论是()A.特质理论B.行为理论C.权变理论D.变革型理论答案:C3.根据行政组织中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可以将行政组织体制划分为(A)A.首长制与委员会制B.层级制与职能制C.集权制与分权制D.完整制与分离制4.领导机关中平行地设置若干部门,如国务院设各部、委、办;省政府设各厅、局等,这种领导体制属于()A.层级制B.职能制C.分权制D.首长制答案:B5.当事情已经按照它固有的规律运行的时候,领导者就不要再左右它,而是让它按自己的方式进行,这种领导方式属于(D)A.集权型领导方式B.民主型领导方式C.参与型领导方式D.放任型领导方式6.公共领导者素质的核心是()A.领导能力B.领导沟通C.领导激励D.领导协调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公共领导的作用主要表现为()A.导向、统领的作用B.影响、表率的作用C.协调、沟通的作用D.迎接挑战、引发变革的作用答案:ABCD2.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西方经典领导理论主要有()A.领导魅力理论B.权变理论C.行为理论D.特质理论答案:BCD3.领导协调需要遵循的原则有()A.以人为本B.求同存异C.互惠双赢D.灵活机动答案:ABCD4.在《身在高层——世界上最卓越的领导者》中提出:“领导=建立关系=沟通”这个公式的美国学者是(BD)A.弗雷德·菲德勒B.戴维·平卡斯C.马克斯·韦伯D.尼克·得波尼斯5.下面属于有效的沟通形式的有(ABCD)A.口头形式B.书面形式C.非语言形式D.电子媒介形式6.与领导的执政能力相关的因素包括(ABD)A.政府所具有的强制力B.政府存在的合法性C.领导方式D.民众的支持第五章公共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问题特征的是()A.选择性B.动态性C.时效性D.静态性答案:D2.在下列选项中,既是整个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阶段,又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的是()A.政策议程B.政策沟通C.政策执行D.政策评估答案:C3.政策生态环境可以分为()A.经济资源环境与政治法治环境B.社会总环境与工作环境C.社会文化环境与国际环境D.输入—输出环境答案:B4.公共政策发展对实现公共管理的价值是(D)A.公共政策对公共管理的价值进行规制和调节B.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履行各项功能的基础C.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的起点,又贯穿于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D.实现公共管理价值导向与建构公共管理运作平台5.公共政策在现代公共管理中发挥的主要功能不包括(C)A.行为引导功能B.利益协调与分配功能C.行为限制功能D.调控和规制功能6.选择政策工具的基础原则是(A)A.以公共理性为主导的多元综合理性的原则B.以个人理性为主导的多元综合理性的原则C.以团体理性为主导的多元综合理性的原则D.以群体理性为主导的多元综合理性的原则二、多项选择题1.依据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的高低,公共政策工具的类型可区分为(ABD)A.自愿性工具B.混合性工具C.服务性工具D.强制性工具2.霍莱特和拉米什构建政策工具选择模型的变量包括(BC)A.国家财富B.国家能力C.政策子系统的复杂程度D.政策子系统的抽象程度3.既是公共政策过程的起点,又是现代政策分析的中心环节的是()A.公共政策问题的出现B.公共政策问题的建C.公共政策问题的确立D.公共政策问题的解决答案:BC4.科布提出的建立政策议程的模型包括(ABC)A.外在创始型B.政治动员型C.内在创始型D.合力推进型5.公共政策制定的微观流程包括的环节有(ABD)A.发现问题B.确立目标C.方案拟订、评估与抉择D.政策合法化6.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可体现为(AD)A.形式上的合法性B.内容上的合法性C.执行上的合法性D.实质上的合法性第六章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人力资源区别于其他一切资源的最根本的特征是(D)A.再生性B.社会性C.生物性D.能动性2.通过霍桑实验,形成人际关系学派,奠定行为主义理论基础的学者是()A.梅奥B.马斯洛C.弗鲁姆D.麦格雷戈答案:A3.20世纪80年代,起因于对日本管理模式的研究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B)A.科学管理理论B.企业文化理论C.现代管理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4.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的立体交叉方式来全面评价员工绩效的评估方法是(B)A.目标管理评估法B.360度评估法C.行为对照表法D.行为锚定评价法5.中国开始探索公务员制度的时间是(C)年 A.1988 B.1992 C.1993 D.19786.现代意义上的公务员制度始于19世纪中叶的()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科学管理时代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BC)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巴纳德2.绩效评估的功能包括()A.控制功能B.激励功能C.开发功能D.沟通功能答案:ABCD3.影响薪酬制定的内在因素有()A.职员的工作性质和劳动量B.年龄和工龄C.组织的经营和财务状况D.工作的时间性和危险性答案:ABCD4.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有(ABD)A.政治中立B.政务类与业务类公务员分类管理C.党管干部D.公开考试择优录用5.在我国,国家公务员交流制度的形式包括()A.调任B.轮换C.转任D.挂职锻炼答案:ACD6.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价值因素()A.政治回应B.组织效率C.个人权利D.社会公平答案:ABCD第七章公共预算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的预算年度为()A.6个月B.12个月C.3个月D.9个月答案:B2.在中国,公共预算的审计作为预算循环的最后一个阶段,它的承担者是()A.人大预算监督/工作委员会B.财政部门C.发展改革委员会D.审计部门答案:D3.省级预算执行的组织领导机关是()A.审计厅B.中央人民政府C.财政厅D.省人民政府答案:D4.对政府决算进行审查和批准的部门是()A.司法部门B.行政部门C.立法部门D.监督部门答案:C5.政府决算审查的具体形式不包括()A.自审B.联审互查C.上级部门审查D.公审答案:D6.以下不属于基层单位决算报告按数字内容进行划分的是()A.决算数字B.预算数字C.会计数字D.基本数字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阿伦·希克把政府预算的职能划分为()A.计划B.管理C.控制D.协调答案:AB2.阿伦·希克认为公共预算包括的要素有()A.资源发现B.资源申请C.资源分配D.资源保护答案:BCD3.中国的一个完整的预算周期所包括的阶段有()A.预算编制B.批准C.执行D.审计和评估答案:ABCD4.政府预算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A.人员支出B.公用支出C.项目支出D.资源支出答案:ABC5.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包括()A.税收部门B.海关C.中国人民银行D.各专业银行答案:ABCD6.地方政府收入预算的执行部门主要是()A.税务部门B.财政部门C.审计部门D.海关答案:ABD第八章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中,不在中国目前划分的范围之内的是()A.国际标准B.国家标准C.行业标准D.地方标准答案:A2.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的是(D)A.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B.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C.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合理D.向社会及时发布大量有价值的政务信息,引导企业自主走向市场3.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方法的是()A.简化法B.统一法C.排列法D.组合法答案:C4.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管理过程的学科理论是()A.管理哲学说B.系统方法说C.管理过程说D.管理活动说答案:C5.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西方国家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的是(A)A.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有效利用资源B.推行市场化的政策取向C.重点建设数据库资源,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D.完善政务信息政策法规6.主要工作是汇集信息,将提取的政务信息进行汇合、集中,这属于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的()A.准备阶段B.综合整理阶段C.实施阶段D.评估阶段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政务信息公开的原则包括(ABCD)A.合法性原则B.及时性原则C.真实性原则D.利益平衡原则和不收费原则2.信息资源管理具体业务工作等活动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人员,主要包括()A.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B.信息技术专业人才C.信息管理专业人才D.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答案:BC3.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的渠道包括()A.行文渠道B.媒体渠道C.机构性渠道D.制度性渠道答案:ABD4.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包括()A.机制框架B.经济框架C.建设工程框架D.建设内容框架答案:ABCD5.政务信息采集的基本方法是()A.调查法B.实验法C.检索法D.与会法答案:ACD6.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法制建设的内容框架包括()A.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法律制度B.政务信息机构组织管理法律制度C.政务信息安全、保密法律制度D.国际信息合作与交流法律制度 ABCD第九章公共危机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突发事件可以按照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进行分类。
公共管理学网上记分作业参考(单选-多选)
![公共管理学网上记分作业参考(单选-多选)](https://img.taocdn.com/s3/m/72d71d510029bd64783e2cfd.png)
第一章导论一、选择题1。
在消费上,公共物品区别于私人物品的特征的是()A。
竞争性B。
排他性C。
自然垄断性 D.顾客导向性答案:C2.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基本属性是()A。
公共性 B.历史性C。
政策引导性 D.管理参与性答案:A3。
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相同之处是()A.管理的一般职能B。
管理的性质C。
管理的使命 D.责任的性质答案:A4。
按照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管理价值、公共管理资源与公共管理手段等基本范畴及其内在逻辑联系建构的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管理价值与规范、公共资源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
其中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
公共危机管理B。
传统行政管理方法C.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技术D。
当代公共管理治理的新工具答案:C5。
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者们由于学科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研究取向上展现出不同的风貌,从而显现出不同的研究途径.美国著名学者波齐曼主张的研究途径是()A.公共政策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B.管理途径C.政治途径D.法律途径答案:A6。
通过分析公共管理人员怎样进行实际操作进行研究的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是()A。
案例分析法 B.实体分析法C.系统分析法D。
实践抽象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20世纪70年代出现并成为了公共行政学中主流学派的是()A.新公共行政学B。
行为科学C.政策科学 D.公共政策分析答案:CD2.公共产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划分。
按照是否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产品可以划分为(AB)A。
纯公共产品 B.准公共产品C。
有形的公共产品D。
无形的公共产品3。
威尔逊(Woodrow Wilson)作为公共行政学的奠基人,认为执行宪法比制定宪法更要困难.为了使政府不走弯路,他把政府划分为两个领域(spheres)即()A。
政治 B.行政C.治理D。
公共服务答案:AB4。
(完整版)公共管理学复习提纲
![(完整版)公共管理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9dbdb4d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b.png)
(完整版)公共管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论1.1公共管理的含义: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根据管理的公共事务的不同,公共管理可区分为国家公共管理、政府公共管理、社会公共管理和国际公共管理。
(1)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组织(2)公共管理的目的:维护公共利益(3)公共管理的手段:法律、行政、经济(4)公共管理的职能:计划(规划)、决策、组织、协调、控制1.2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公共管理活动为基本对象,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管理什么、如何进行管理、管理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发展规律的学问。
1.4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体系(1).确定公共管理研究对象的基本思路从研究对象来说,公共管理学不再像公共行政那样更多地将自己限制在对政府行政机关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其他非政府的公共组织方面;从研究焦点来说,公共管理学从以往公共行政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与程序的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环境、战略与绩效的研究;从研究方法来说,公共管理学要改变以往以规范研究为主的做法,重视量化方法与案例方法的应用,广泛吸收经济学、管理学和政策分析方法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手段。
(2).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内容(1)国外学者的研究情况(2)我国学术界的研究情况(3).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4).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特征:公共管理学并不像公共行政学那样将自己限制在对政府行政机关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其他政府机关和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方面。
第三章-公共组织结构
![第三章-公共组织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5784621c964bcf84b9d57bc8.png)
第二节 公共组织结构的一般类型
二、按照纵向和横向划分的公共组织结构
(一)公共组织的纵向结构
LOGO
优点: 优点: 分层负责, 分层负责,是各级组织在各自管辖范围内各司其 各负其责,指挥统一; 职,各负其责,指挥统一; 行动迅速,能及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策, 行动迅速,能及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策,及时 组织实施,有利于提高效率; 组织实施,有利于提高效率; 能较好的发挥各个层次公共组织的积极性、 能较好的发挥各个层次公共组织的积极性、创造 性; 各层级的领导者负责全面工作, 各层级的领导者负责全面工作,有利于培养全面 型的公共管理人才。 型的公共管理人才。
打手 经办人员
打手 经办人员
第三节 公共组织结构的新类型
一、委员会式组织结构
(一)委员会式组织结构概述
LOGO
优点: 优点: 集思广益,综合各种意见,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集思广益,综合各种意见,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代表各方利益,协调各种职能, 代表各方利益,协调各种职能,加强各部门间的 合作; 合作; 防止权力过分集中; 防止权力过分集中; 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组织的发展。 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组织的发展。
二、按照纵向和横向划分的公共组织结构
(一)公共组织的纵向结构
LOGO
即层级化,是指在公共管理活动中不同层级的公 即层级化, 共组织之间以及各级公共组织内部的工作、 共组织之间以及各级公共组织内部的工作、权力 责任划分及其相互关系。 、责任划分及其相互关系。 公共组织一般分三个层次; 公共组织一般分三个层次; 公共组织的纵向结构分工的特点是:层级越高, 公共组织的纵向结构分工的特点是:层级越高, 管辖的范围就越广,其职责和权力就越大, 管辖的范围就越广,其职责和权力就越大,但组 织的数目却越少;层级越低,管辖的范围越窄, 织的数目却越少;层级越低,管辖的范围越窄, 相应的职责和权力也就越小, 相应的职责和权力也就越小,但组织的数目却越 多。
第三章 公共组织
![第三章 公共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42437d956bec0975f465e207.png)
(二)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和分类
1、非营利组织的特征 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经济活动分为金融机构、 非金融机构、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家庭。 非营利组织的大部分收入不是来自于以市场价格出 售的商品和服务,而是来自于其成员缴纳的会费和 支持者的捐赠。
萨拉蒙和安黑尔提出,凡具有正式组织性、 非政府性、非利润分配性、自主管理性、志 愿性和公共性六个方面特征的组织都称为非 营利组织。
从我国公共管理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政府职 能从大量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和服务性 职能中分离出来,政府管理大量地采用市场化 和社会化方式)来看,政府应从资金和法律两 个方面重视培育和发展非营利组织,并加强对 非营利组织的监督管理。具体如下: 第一,对第三部门的重新定位,重视其作用; 第二,健全第三部门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培养公众的志愿精神和互助品质; 第四,加强国际交流,参与全球结社革命。
第一,事业单位活动的非经济性和政治性。 第二,事业由政府主办并主管。 第三,事业单位经费由公共财政供给。 第四,事业单位具有行政性。
(二)事业单位改革
1、改革的必要性。体现在:
第一,事业单位规模巨大、增长过快,财政负担过 重的困难没有得到根本缓解。 第二,社会效益不高。 第三,与经济建设结合不紧密。
(2)中国对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参照现有的非营利组织管理法规来进行,分 为已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和未登记的非营利组 织两种。 我国目前主要存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1998)、《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 条例》(1998)、《基金会管理条例》 (2004)三个法规,按登记形式分为社会团 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非登记非营利组织包括没有或不能在民政部 门登记(挂靠、不需登记),或转登记的非 营利组织(工商登记)。
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笔记
![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0b9edcf580216fc710afd28.png)
第1章导论1.1 公共管理学概述1、公共管理的含义〔1〕概念: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和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2〕与西方国家不同,在中国,公共管理还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2、1993年,波齐曼《公共管理:艺术的现状》论文集〔第一次全学会〕;1993年,凯特尔、米尔沃德《公共管理的现状》论文集〔第二次全学会〕;1990年,波齐曼、斯特拉斯曼《公共管理战略》〔第一部较完整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1.2 公共管理学到概念范畴1、基本范畴:公共public 公共管理学的基本范畴,public manage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public policy, public affairs, public goods , public services , public sector, public governance.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1〕学派之争:第一,认为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学派;第二,认为公共管理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范式;第三,认为公共管理在实践上就是以市场化和企业精神为主要特征的公共行政改革。
主流观点认为,公共管理作为独立的范式还没有出现。
本书认为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和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2〕相同:在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
〔3〕相异:设计——运作、政府行政机关——非政府公共组织、政治法律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手段、过程程序内部取向——结果外部取向。
〔4〕中国:公共管理不仅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概念,而且是大于公共行政的学科概念。
3、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物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相对于的是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
第三章 公共管理目标《公共管理学》ppt 课件
![第三章 公共管理目标《公共管理学》ppt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7c8cd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5.png)
第三节 公共组织的外部目标与内部目标
3.3.3公共组织的内部目标
4.组织发展 (1)组织发展的内涵。公共组织发展是指公共组织为适应内 外环境及条件的变化,适时、有效地对组织的目标、结构 及组成要素等进行调整和修正。
4.组织发展 (2)组织发展的机制。第一,公共组织发展的影响变量、 主体与方式。第二,公共组织发展的程序、策略与克服 阻力的对策。
第三节 公共组织的外部目标与内部目标
3.3.3公共组织的内部目标
3.机关管理 (1)机关管理的内涵。机关在这里是指狭义的由公共组织的 人员、财务、设备等组成的办公处所,它是公共组织成员 的日常工作场所。
3.机关管理 (2)机关管理实践。机关管理实践活动是由公共组织领导 、专门负责人员和机构具体实施的,我国各级公共组织 分别设有相应级别的机关事务管理局。
3.3.2公共组织的外部目标 4.提供公共服务
(1)提供公共服务的内涵。提供公共服务是公共组织的安身立命之 所在,这是它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显著特征。提供公共服务意味着 公共组织向社会公众提供市场主体所不能、不愿提供的公共产品 和服务,它的作用在于通过税收机制为社会成员提供均等而持续 的服务,保障每个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和法律规定的各项公民权 利。
(2)维护社会公平的机制:生产行为激励机制和社会正义供给制度
2.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1) 社会生产效率是对一个社会的生产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收益的 比例关系的衡量。
(2)提高社会产生率的机制: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产 业政策,调控投资规模和速度,具体运作和监管重大工程项目, 提高社会人力资本的存量和质量,协调区域发展,稳定宏观经济 形势,改革人事管理体制,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科技进步 、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公共部门的角色)【圣才出品】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公共部门的角色)【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f1da91626137ee06eef9187c.png)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第3章公共部门的角色一、概念题1.公共部门答:公共部门是指一种与私营部门相对的重要组织形态,其是公共决策、政治决策的结果,而不是市场运作的结果;其所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范围与种类不是由消费者的直接愿望决定的,而是由政府机构决定的,在民主社会,是由公民的代表来决定的。
公共部门是建立在权威关系之上的。
公共部门的显著特征在于其拥有对一切人或权利要求的权威,这种权威具有普遍性和惟一性。
公共部门与私部门的重要区别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公共部门的负责人所拥有的职务的合法性是直接或间接从政治选举过程中产生;二是政府被赋予一定的强制力,这种权力是私人机构所没有的。
简单地讲,公共部门与私部门的核心差异在于其是否拥有合法的强制力,政府是社会中惟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
公共部门是公共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主体,包括政府、公共企业、非营利性经济组织(例如基金会等)、国际组织、民间社会团体等。
其中,政府是公共经济部门的最主要成员。
2.公共产品答:公共产品是指消费者偏好在市场上无法反映,需要由政府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以满足公众的社会性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表现为:①不可分割性。
指公共产品通常是作为一个整体向社会提供的,其没有一定的计量单位,通常是所有的消费者都消费同样数量的公共产品;②非竞争性。
指一个消费者消费公共产品并不影响其他的消费者消费的数量和质量;③非排他性。
指任何消费者都可以不付任何代价消费该产品,对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而言,其无法将拒绝付款者排除在消费范围之外,或者虽然可以排他,但由于排他成本过高以致在经济上不可行。
3.市场失灵答:市场失灵是指因市场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的状况。
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予以有效配置;二是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目标。
其主要表现包括:①依靠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②市场经济中的垄断;③市场经济的外部性;④市场波动与经济的不稳定性;⑤市场经济下的收入不平等。
公共管理学习题与答案(黄健荣陈振明黎民版选编)
![公共管理学习题与答案(黄健荣陈振明黎民版选编)](https://img.taocdn.com/s3/m/dd9ae478f242336c1eb95ebb.png)
《公共管理学》课程介绍公共管理学(Public Administration or Public Management)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课程。
在西方,它源于20世纪初形成的传统公共行政学和60-70年代流行的新公共行政学,后于70年代末期开始因受到公共政策和工商管理两个学科取向的强烈影响而逐渐发展起来。
如今它已经融合了公共政策、公共事务管理等多个学科方向。
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研究公共管理问题。
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同时更重视从经济学视角来研究公共管理问题,在重视定性分析的同时更强调定量分析工具的运用;②研究利益关系问题。
以公共利益为核心展开对公共机构与其它社会机构(各类企业和公共组织等)以及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的研究,大大拓展了以往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领域:它涉及的对象,除了政府组织管理外,还包括一般的社会公共组织、公益性组织或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的管理问题;它涉及的主题众多,如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外部性、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等等。
本课程的结构分为十一章,其中前八章主要是论述公共管理学基础原理与基础知识,各章节安排的思路依次是: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扼要回答什么是公共管理学?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变迁”来回答公共管理学从哪里来?第三章“公共组织与公共管理”来回答管理者是谁?第四章“政府职能与政府失灵”来回答应该如何管理?第五章“公共政策”来回答怎样进行管理?第六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第七章“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管理”来回答公共管理的渠道以及公共管理的具体领域,第八章“公共管理的绩效”来回答:管理的结果如何评价与改进?本课程的第九章到第十一章主要安排公共管理学前沿,因为公共管理学作为新兴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解决公共领域管理中的新鲜问题和难点问题来夯实自己的基础和拓展自己的空间的,对近年来公共管理学前沿中一些重要的并取得显著研究进展的领域,用专门章节进行介绍和分析,具体包括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危机管理(第九章),公共管理与公民社会(第十章),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第十一章)。
公共管理学——精选推荐
![公共管理学——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60b0391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d.png)
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第⼀章:导论1、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是公共⾏政的⼀个分⽀学派。
公共管理是公共⾏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法,重视公共项⽬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的理论派别和分⽀学科。
2、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的区别和联系差别:联系:第⼀:公共管理作为⼀种独⽴的范式还没有出现,公共管理是公共⾏政的⼀个分⽀学派;第⼆:公共管理是公共⾏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法,重视公共项⽬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的理论派别;第三:公共管理在实施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的内容和范围、管理的⽬标等⼀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仍然与公共⾏政保持⼀致。
3、公共物品的概念和特征含义:公共物品是指⽤于满⾜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是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然垄断性特征:消费的⾮竞争性...........初始投资量⼤。
..........、收费困难、规模效益⼤、....、⾃然.......和⾮排他性..垄断性4、公共管理与⼯商企业管理的区别第⼀,管理性质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国家、政府以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公共利益相关,具有⼴泛的社会公众参与,以⾏使公共权⼒为基础,是⼀个公共领域。
⼯商企业管理是⼯商企业或者个⼈对从原材料购买、加⼯⽣产到销售等活动所进⾏的管理,是⼯商企业⾃⼰的事,主要遵循市场价值规律,是企业内部的事务领域。
第⼆,两者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以服务公众、实现公共利益和维护公共秩序为⽬的,以效率、民主、公平为价值;⼯商企业管理以营利为⽬的,注重效率合理利润。
第三、责任的性质和范围不同,与⼯商管理相⽐,公共管理更强调公共责任、社会责任。
第四、管理的⼴泛性、复杂性的晨读不同,公共管理的对象范围更为⼴泛、复杂,绩效评估更加困难。
5、善治的标准:90年代后,世界银⾏提出了“善治”⼝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构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的主要标准。
公共管理学3--公共组织
![公共管理学3--公共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0a6b2fd1a98271fe900ef91e.png)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05:41:4805:41:4805:41Friday, November 06,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1.620.11.605:41:4805:41:48November 6,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0年11月6日上 午5时41分20.11.620.11.6
加强做责任心,责任到人,责任到位 才是长 久的发 展。20.11.620.11.6Fri day, November 06, 2020
弄虚作假要不得,踏实肯干第一名。05:41:4805:41:4805:4111/6/2020 5:41:48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1.605:41:4805:41Nov-206-N ov-20
按公共组织服务的人群、财物为对象 进行的部门设置。
公共组织的横向结构
按业务性质分
优点:符合分工专业化 的原则;有利于统一管 理业务的方针、政策、 法规;事权一致,便于
协调 缺点:事权集中,易形 成条块分割,不利于协 调合作;易造成部门林
立,易产生冲突
按管理程序分
优点:利于提高管理人 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利 于节省人、财、物;利
•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它有时亦被称为 经济理性主义。该理论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 个体理性假定。 – 精心建构基于上述假定的模型。 – 市场角色的最大化。 – 政府角色的最小化。
政府的回归
• 1992年美国克林顿政府的当选,象征着政府主义 的回归。
• 一个有关政府角色的实用主义的新时代确实正在 产生。最好的政府并不是那种规模减至最小的政 府,而是把政府视为一种重要的、强有力的机构 ,它能够促进私营部门的发展而并非私营部门的 必然竞争者。
王乐夫 蔡立辉 公共管理学 笔记重点整理
![王乐夫 蔡立辉 公共管理学 笔记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bc45dba770bf78a64295424.png)
公共管理学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王乐夫蔡立辉主编第1章导论1.1公共管理学概述1.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3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本章教学目的本章综合介绍、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理论成果:介绍了当代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和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章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的知识与分析框架。
本章学习的重点问题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和内容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1公共管理学概述1.1.1公共管理的含义1.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在西方,公共管理目前只是公共行政(publicadministration)的一个分支,即公共管理小于公共行政;但在中国,公共管理是一级学科,公共行政是公共管理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即公共管理大于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的含义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publicadministration)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根据管理的公共事务的不同,公共管理可区分为国家公共管理、政府公共管理、社会公共管理和国际公共管理。
1.1.2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1.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1)学术界关于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三种不同观点(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内在的联系:公共管理在实施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的内容与范围、管理的目标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
第三章 公共管理的主体
![第三章 公共管理的主体](https://img.taocdn.com/s3/m/d1efff8ca0116c175f0e4833.png)
横向分权:公共组织的权力体系逐步由单纯 的直线型权力关系向直线权力关系和参谋权 力关系并存的状态转变。 纵向分权:在权力分配上,体现集权与分权 相融合的趋势.
2013-7-9 40
公共组织 非公共组织
组织变革
科层制
2013-7-9 41
第四节 传统公共组织的困境与变革 一、科层制的基本特征 科层制组织的特征 组织标准化:分工专业化、工作指标化、人员统一化 工作秩序化:命令服从关系、信息沟通关系等 管理规范化: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为指导、
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明确每一个成员的职权范围和协作 形式、精确计算组织成员的工作成果.
2013-7-9 34
第四节 传统公共组织的困境与变革
三、公共组织的变革
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 公共组织职能的变革 (1)从职能作用的领域来看,公共组织由以 政治职能为重心,逐渐向以经济职能、社会事 务管理职能、科技文化职能为重心转移 (2)从职能作用的性质来看,公共组织由保 卫性、统治性职能为主向管理性、服务性职能 为主的方向转移 35
一、科层制的基本特征 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理论 实现劳动分工,明确规定每一个成员的权力
和责任,并且把这些责任和权力作为正式职责
而使之合法化; 各种公职或职位格的隶属关系,形成一 个指挥链或者等级体系;
2013-7-9 27
第四节 传统公共组织的困境与变革
2013-7-9 7
非公共组织
追求私人利益 提供私人产品 本组织成员为管理对象 遵循价值规律
第一节 公共管理的主体:组织
二、公共组织的性质
公共组织性质
社会性
权威性
法制性
系统性 主动性
2013-7-9 8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公共组织)【圣才出品】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公共组织)【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3387b7872f60ddccdb38a07e.png)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第3章公共组织一、名词解释1.公共组织答: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组织,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
政府行政组织是最重要的公共组织。
公共利益是公共组织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终点,公共性是公共组织的本质。
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构成公共组织的两大类要素。
2.非营利组织答:非营利组织是指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且是非官方的,即本身并不具有行政权力的公共组织。
与政府组织相比,非营利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和服务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营利组织数量多,而且承担着极为重要的公共管理任务,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非营利组织对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常常能比政府组织更具效率。
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包括正式组织性、非政府性、非利润分配性、自主管理性、志愿性和公共性。
3.事业单位答: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没有生产收入、所需经费由国库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主要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社会组织。
事业单位主要涉及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领域。
事业单位的基本特征包括:①事业单位活动的非经济性和政治性;②事业由政府主办并主管;③事业单位经费由公共财政供给;④整个事业单位系统具有行政性。
4.公共组织环境答:公共组织环境分为“内环境”与“外环境”,二者均发生了急剧的、复杂的和不可预料的变化。
(1)科层制所弘扬的“官僚制精神”,即非人格化、理性化与制度化,妨碍了个人的成长和个性成熟,技术的普遍运用对个性的压制产生的非人格化与当代人们所渴求的个性的自由解放及对民主的追求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2)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经济和社会的节奏加快,陈旧的层级管理和控制系统、照章办事循规蹈矩的传统方式已无法适应越来越普遍的社会动态因素对政府的职能要求。
(3)全球化的趋势使国内外的联系日益紧密,相对封闭的科层制组织建构与建立在主体交往、文化多元基础上的新时代格格不入。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共组织【圣才出品】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共组织【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8bb9349c67ec102de3bd898b.png)
第3章公共组织3.1复习笔记一、公共组织的性质与结构1.公共组织的内涵(1)组织与公共组织①组织的含义组织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社会集团,是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各种组织要素的有机结合体,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有意识建立起来的人类群体。
简单地说,组织是由两个以上的人、目标和特定的人际关系这三种要素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群体系。
②公共组织的含义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组织,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
政府行政组织是最重要的公共组织。
公共利益是公共组织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终点,公共性是公共组织的本质。
(2)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①物质要素a.人员b.经费。
经费是维持公共组织运营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c.物资设备。
公共组织开展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技术设备、工具,所必须耗费的各类材料和能源。
②精神要素a.目标。
目标是组织赖以产生、发展的基础和原因,是组织存在的灵魂,是组织前进的方向。
b.责权结构。
组织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工作单元,以及各组织成员、各工作职位之间在工作任务、权力和责任方面的一系列从属并列关系。
c.人际关系。
(3)公共组织的特征①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目标;②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的明确限制并具有权威性;③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④公共组织的活动具有政治性;⑤公共组织的目标形式上清楚但实际中模糊,且行为绩效评估比较困难;⑥公共组织具有一定的独占性,在公共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垄断性。
2.公共组织的结构(1)公共组织的纵向结构①公共组织纵向结构分工的职责分配关系a.最高层次的公共组织为决策层,负责制定本部门行政的总目标、总方针、总政策和总的实施方案。
b.中层公共组织为协调指挥层,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工作目标、工作方案,并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等实施工作。
c.基层公共组织为技术操作层,任务是执行中层公共组织的实施方案,在中层公共组织的协调、指挥之下,负责具体的带技术操作性的工作。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10f130a0cfc789eb162dc879.png)
《公共管理学》第一章:导论1、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
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学科。
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和联系差别:联系:第一: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独立的范式还没有出现,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第二: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第三:公共管理在实施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的内容和范围、管理的目标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
3、公共物品的概念和特征含义:公共物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自然垄断性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初始投资量大。
..........、收费困难、规模效益大、....、自然.......和非排他性..垄断性4、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区别第一,管理性质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国家、政府以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公共利益相关,具有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以行使公共权力为基础,是一个公共领域。
工商企业管理是工商企业或者个人对从原材料购买、加工生产到销售等活动所进行的管理,是工商企业自己的事,主要遵循市场价值规律,是企业内部的事务领域。
第二,两者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以服务公众、实现公共利益和维护公共秩序为目的,以效率、民主、公平为价值;工商企业管理以营利为目的,注重效率合理利润。
第三、责任的性质和范围不同,与工商管理相比,公共管理更强调公共责任、社会责任。
第四、管理的广泛性、复杂性的晨读不同,公共管理的对象范围更为广泛、复杂,绩效评估更加困难。
5、善治的标准: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了“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构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力的主要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行政组织的结构
课本P69
行政组织结构:行政组织的排列组合方式 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层级制、领导与被领导 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分部化
组织变革趋势
3.3 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
编制的含义
◆ 广义的“编制”涉及一个法定组织的职能、机构、 人员的系统结构与规模。
◆ 狭义的编制仅涉及一个法定组织的机构、职位的系
(3)非营利组织 Non-profit organization
非营利组织,在内涵和外延上与NGO一致
NPO与NGO可以互换,NPO强调与企业的区别,NGO
强调与政府的区别
(4)第三部门 The Third Sector
第三部门,社会学、经济学名词,在内涵
和外延上与NGO一致
在第一部门(Public sector),与第二部
◆ 独立性 (人财物管理自主,不依赖政府)
◆ 实体性 (固定人员、固定场所)
⑨
3.社会团体与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区别
1. 两者组成方式不同 2. 组织的目的不同 3. 机构设置不同 4. 实体性程度不同
4.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分类
1. 教育事业,如民办幼儿园,民办小学、中学、大学,民办专修学校;
2. 卫生事业,如民办诊所、医院、民办康复、保健、卫生、疗养院; 3. 文化事业,如民办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画院、名人纪念
区的基层民众组织,侧重于发展中国家的基层组织 。 ◆自下而上产生 ◆灰色地带,没有合法身份
(8)中介组织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
◆ 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参与社会管理,提
供社会服务
◆ 营利和非营利
3.2 行政组织
1、行政组织的含义
广义:强调执行 狭义:行政组织是指国家的行政机关,即 根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体现统治阶级意 志、行使行政权力、执行行政职能、推行 政务、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机构体系,是 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
(1)非政府组织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 非政府组织并非某个特定的组织,而是介于政府体系与市场 体系之外的庞大的社会组织体系
◆ 在中国,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NGO;另一种多由民 间人士自发成立。 ◆ NGO是有AGO的性质,就是Against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维持NGO的独立性 G-NGO,是有利于政府的NGO BR-NGO,Business Run NGO,由企业进行运作的NGO
第3章
公共组织
◆ 3.1 相关概念辨析 ◆ 3.2 行政组织 ◆ 3.3 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 ◆ 3.4 事业单位 ◆ 3.5 社会团体 ◆ 3.6 民办非企业单位
3.1 相关概念辨析
①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② 准行政组织 Quasi public organization ③ 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 ④ 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 ⑤ 公民社会(市民社会) civil society ⑥ 民间志愿者组织Private voluntary organization, PVO ⑦ 草根组织 Grass Roots Organization, GRO ⑧ 中介组织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
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 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 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 务组织。
3.事业单位的特征
1. 事业单位的性质是社会公益性组织
2. 事业单位的举办主体是国家机关或其他国有机构 3. 事业单位的经费来பைடு நூலகம்是国有资产(全额或者补贴) 4. 事业单位的组织目的是从事社会根本服务 5. 事业单位的活动领域主要是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
统结构与规模。
◆ 编制分为机关编制(行政编制)、事业编制。
3.4 事业单位
1.传统的事业单位概念
◆ 国有、国办; ◆ 人员列入国家专门的事业编制; ◆ 所需经费靠财政拨款; ◆ 所有活动依照行政指令计划进行;
◆ 活动目的是服务性的;
◆ 主要活动领域是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
2.现在事业单位的权威定义
3.5 社会团体
1.社会团体的定义
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 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2.社会团体的特征
1. 2. 3. 4. 5. 非政府性; 自愿性; 共同性; 非营利性; 自我约束性
⑥
3.社会团体与事业单位的区别
1. 组织的目的不同;
2. 组织的经费来源不同; 3. 组织的经营性质不同 ;
门(Private Sector)之外的组织
(5)公民社会(市民社会) civil society
公民社会(市民社会,政治学概念)。 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将整个政治领域分为“国家-社会两分法”或者 “政治国 家―公民社会” 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强国家,弱社会:我国建国初期 弱国家、强社会:第三世界的国家 强国家强社会:美国
4. 登记、管理机关不同
⑦
4.社会团体的分类
1. 学术性社会团体,可分为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及自然科学与社会 科学的交叉科学三种,一般以学会、研究会命名。
2. 行业性社会团体,主要是经济性团体,又可分为农业类、工业类和商
业类等,一般以协会命名。 3. 专业性社会团体,一般是非经济类的,主要由专业人员组成或以专业 技术、专门资金,为从事某项事业而成立的团体,多以协会、基金会 命名。 4. 联合性社会团体,主要是人群的联合体或学术性、行业性、专业性团 体的联合体,一般以联合会、联谊会、促进会命名。
26
26
②
(2)准行政组织 Quasi public organization
含义:是指那些不具备国家行政机关性质,而实际承担着某些
行政管理职能的非政府公共组织。
特点:
1. 准行政组织是由执政党或政府直接设立的;
2. 准行政组织的费用都来源于国家财政
3. 在管理上都参照党政机关的管理模式进行。
类型:
1. 国务院直属的事业单位 :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新华社等 2. 隶属于政府部门具有一定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性机构:国家专利局 3. 行政性行业组织:中国商业贸易促进会
⑧
3.6 民办非企业单位
1.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概念
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 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
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2.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特征
◆ 非营利性(不以营利为目的,清算财产不能分配)
◆ 民间性 (资金来源非国有) ◆ 社会性 (投资主体,服务对象)
9. 法律服务业;如民办法律援助中心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1.竹立家、李登祥编译:《国外组织理论精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2.[美]麦克尔•巴泽雷著、孔宪遂等译:《突破科层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2年版。 3.[美]罗伯特•B•丹哈特著、扶松茂等译:《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4.[美]理查德•L•达夫特著、王凤彬等译:《组织理论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版。 5 .[美]菲利普•J•库珀等著、王巧玲译:《二十一世纪的公共行政:挑战与改革》,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 .[美]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著、谭功荣译:《摒弃科层制:政府再造的五项 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③
(6)民间志愿者组织Private voluntary organization, PVO
民间志愿者组织,在内涵与NGO一致,外
延上比NGO要小,更强调志愿性
自下而上产生
(7)草根组织 Grass Roots Organization, GRO
◆草根组织 ,特指非营利组织中那些扎根于城乡社
4. 科技事业,如民办科学研究院,科技服务中心、技术评估所(中心)等
5. 体育事业,如民办体育俱乐部,民办等; 6. 劳动事业,如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或中心,民办职业介绍所等; 7. 民政事业,如民办福利院、敬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婚姻介绍所等 8. 社会中介服务业,如民办信息咨询调查中心,民办人才交流中心等;
④
2、行政机构、行政机关、行政组织
课本P66
行政机构
行政机关
行政组织
行政主体资格(法人资格):对外以自己的名义发布决定和命令 国务院、国务院直属机构、各部委、各部委的国家局、地方政府、地方政 府的职能部门、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
3、行政组织的类型
1. 行政领导机关 2. 行政职能机关 3. 行政辅助机关 4. 派出机关 5. 临时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