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国企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国企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国企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章引言国企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轮改革,国企已经在制度、结构、管理等方面不断完善。

但从实践来看,一些“僵尸企业”迟迟难以得到彻底改革,一些行业的国企市场占有率仍然很高,一些地区的国企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治理难题。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国企改革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本文将探讨国企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二章国企改革的理论2.1 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市场机制和经济效益,主张国有企业要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其中的经济效益是改革的核心,强调拥有股份、独立运作、竞争这些市场化的要素。

在改革国企中,市场化效应可以起到压缩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

2.2 公司治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注重公司内部组织和运营机制,强化董事会、股东大会等对公司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在国企改革中,公司治理理论呼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国企的运作效率和治理水平。

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也可以实现生产效率和效益最大化,同时又保持着其公共属性。

在国企改革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醒我们,坚持市场导向,同时也要关注公共利益,重视国企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

第三章国企改革的实践3.1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中国国企改革的一项新举措。

在国企混合所有制中引入了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外资等,将国企与市场结合起来。

混改不仅能够引入更多的市场活力和市场手段,还能够推动国企从单一形态向多元化发展。

3.2 国企市场化改革国企市场化改革是指国企在满足公共服务职责的前提下,向市场竞争来提高效率和质量水平。

国企市场化改革着重于推进行业竞争,促进企业效益提升,为企业注入更多的活力。

市场化的改革,还可以逐步缓解国企过度集中垄断,提高市场的自由度、公平性和效率。

3.3 国企管理改革国企管理改革是国企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项举措。

我国垄断国企改革研究

我国垄断国企改革研究

我国垄断国企改革研究我国垄断国企改革研究近年来,中国的垄断国企改革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我们意识到垄断国企改革的重要性以及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

本文将对我国垄断国企改革进行研究,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前景。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垄断国企。

垄断国企是指由国家垄断某一特定领域的企业,拥有市场垄断地位,并在其所在行业内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这些企业通常由国家控制、拥有大量资源和资本,国家对其进行监管和管理。

垄断国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国家的利益和市场的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垄断国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市场上的竞争程度较低,缺乏激励机制,导致企业效率低下。

其次,由于垄断企业通常拥有庞大的资本和资源,他们在市场上存在失衡的地位,可能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更多的利益,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

此外,垄断国企对创新和技术进步缺乏动力,长期以来限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针对垄断国企存在的问题,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首先,政府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增加市场竞争的程度。

通过引入更多的竞争者,可以减少垄断企业的市场份额,并推动企业提高效率和质量。

其次,政府加强监管和管理,打击垄断行为。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法律体系,加强对垄断企业的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创新和科技进步,推动垄断国企的转型升级。

然而,垄断国企改革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垄断国企改革涉及到大量的利益调整,涉及到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关系,以及涉及到员工的切身利益。

这使得改革进程复杂化和困难化。

其次,垄断国企改革涉及到大规模资产的处置和转移,这需要政府有相应的经济和金融手段来解决。

此外,垄断国企改革还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如何在国际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然而,垄断国企改革也有着广阔的前景。

首先,垄断国企改革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可以让资源流向效益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和效率。

我国国企改革的路径及其影响研究

我国国企改革的路径及其影响研究

我国国企改革的路径及其影响研究前言: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计民生,近年来围绕国企改革的话题层出不穷。

本文将从国企改革的路径、影响等多个方面开展分析探讨,旨在深入研究国企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一、国企改革的背景我国的国企改革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国有企业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国企面临着一系列困境。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企业膨胀、过度投资、效益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国企的改革发展,也制约了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

因此,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国企改革的意义1.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发展国有企业可以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通过改革,国有企业可以走向市场化和现代化,增强竞争力,发挥更多的社会效益。

2.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国有企业在改革前,由于存在行政干预和其他问题,导致效率和竞争力不足。

而经过改革后,国有企业的运营能力和投入产出比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发挥了重要的社会效益,通过改革可以加强国有企业的社会职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国企改革的路径国企改革的路径,是指在改革过程中需要走的路线和做法。

我国国企改革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了以市场经济为基础、法人治理为核心、资产管理为重点的改革路径。

1.以市场为导向国企改革的第一步,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国有企业向市场靠拢。

鼓励企业实行市场化的生产经营,采取市场化的定价、销售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自主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推进国企法人治理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是构建国企市场化的基础,是推进国企改革的核心要素。

在国企改革中,要实行股份制改革,建立法人治理体系,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加强企业决策的独立性。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专题调研报告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专题调研报告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专题调研报告摘要: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是近年来中国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调研报告以国企三项制度改革为主题,分析了改革的背景、目标和重要举措,并就其影响和挑战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多个国企进行实地调研和相关数据的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以期为国企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导言:国企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力量。

然而,由于体制约束和管理不善,许多国企存在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为此,中国政府在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国企改革,其中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是关键内容之一。

一、背景分析:1.1 国企改革的背景和动机;1.2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历史演进;1.3 目前国企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二、目标和重要举措:2.1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意义;2.2 市场化改革举措的具体内容和推进情况;2.3 激励机制改革的关键举措和实施效果;2.4 企业治理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影响。

三、影响和挑战:3.1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对国企经营和发展的影响;3.2 国企改革面临的挑战和困难;3.3 政府应对国企改革面临的挑战的对策建议。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4.1 调研结论的总结和归纳;4.2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建议和展望。

结论: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是推动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国企效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改革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挑战和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解决。

建议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企业治理和内部监督,激励企业创新和发展,促进国企与市场经济的良性互动。

国企改革调研报告

国企改革调研报告

国企改革调研报告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依靠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保证。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几篇国企改革调研报告,一起看一下吧!国企改革调研报告篇1一、国企改制工作进展情况按照全省国企改革工作会议及白城市委三届八次会议的要求,我们做了认真的研究部署,明确工作思路,就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产权为核心,大力实施国有经济布局和所有制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统筹规划,继续搞好国有企业改制攻坚,坚决完成全年改制工作任务。

并成立了大安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大安市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攻坚战工作方案,确定了基本原则、范围对象和方法步骤,针对国企改制中难点问题,采取“会办制度”予以研究解决。

我市列入省816户之中的12户重点企业,职工人数4861人,其中退休人员890人,在职职工3971人。

资产总额21834万元;负债总额4358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200;应支付的改革成本为4894万元,其中:拖欠职工工资999万元,职工集资款694万元,欠社保养老费1178万元;应发职工经济补偿金2023万元。

目前,已有白鹅公司、石油钻采机械有限公司、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3户企业实现了“双退”。

大安市液化气公司与客商达成产权出售协议,企业净资产285万元,出售价格180万元,已开完职工大会,通过了企业改制工作方案,5月初改制工作即可结束。

大安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大安市明胶有限责任公司、大安市第一汽车配件厂、大安市第二汽车配件厂4户企业已完成了企业改制,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等工作,已完成了困难企业认定,劳动部门档案审理,职工经济补偿金测算等各项基础工作。

大安市制糖厂、大安市第一造纸厂、市饲料公司都未实现改制,目前都有合作对象正在洽谈中,如社会保险费全部缓交、财政与省补偿金筹集到位,年末都可完成“双退”。

新时代背景下深化国企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对策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深化国企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对策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深化国企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对策研究本课题以沈阳市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为例,着重研究沈阳市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如何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问题,通过打造产融结合新型经营模式,构建战略运营和集团化管理模式,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国有企业精细化经营管理水平等具体措施。

全面提升国企运营效率。

一、研究目的、意义及适用领域(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加快沈阳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这既是沈阳国企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国家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沈阳国有企业集中、负担重,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是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的突出问题。

(二)适用领域及行业。

该课题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

二、打造产融结合新型经营模式(一)建立专业化产业并购基金,加快推进沈阳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1.构建沈阳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的资本吸引模式,建立资本投资控股平台,完善集团化的资本投资和金融管控体制。

产融结合是指产业与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效益通过参股、持股、控股等方式而进行的内在结合或融合。

产融结合具有渗透性、互补性、组合优化性、高效性、双向选择性的特点。

因此需要构建股权多元化的资本投资控股平台。

2.沈阳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的资本投资控股平台可以采用国有资本参股、持股、控股等方式,与国际资本、社会资本进行内结合或融合搭建。

(二)整合既有金融板块,构筑产业链金融路径。

1.进行金融股权投资。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常受制于时间、空间要素,因此传统国有资本运营难以形成非线性成长的效果。

然而,非线性成长的触发机制一般都对应着资本化的手段。

以产融双驱作为金融运作的内核,对应着资本化扩张模式,如通过并购、控股、参股、换股等手段,抓住产业和资本市场周期性的机会,推进供应链产融结合、产业链产融结合、生态链产融结合等,推动国有交通企业走上非线性增长的轨道,实现快速扩张。

2.建立产融结合机制。

通过构建银行、信托、资产管理、保险等金融平台服务业务,打通金融资本与沈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承包等实业业务的资本运营通道,强化投资控股平台对金融及实业板块的资本管理、控制、监管能力,利用多层持股等方式发挥资本的杠杆效应,保障资本价值最大化,利用产融结合实现资本的超价值管控。

国企关于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经营工作多元化发展融合的的调查研究

国企关于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经营工作多元化发展融合的的调查研究

国企关于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经营工作多元化发展融合的的调查研究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正面临着从传统发展模式向多元化经营转型的压力与机遇。

为了深入研究国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经营工作多元化发展融合的现状、挑战与对策,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旨在为国企提供有益的发展参考。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明确提出要让国有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加强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国有企业经营工作多元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本文通过对国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多元化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企业提供经营策略与建议。

二、国企经营工作多元化发展现状分析1.产业布局多元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国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进入新能源、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实现了产业布局的多元化。

2.业务领域拓展:国企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拓展了国内外市场,涉足了新兴业务,如互联网、金融、物流等,进一步丰富了业务领域。

3.区域市场拓展:国企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背景下,积极参与区域市场竞争,实现了市场布局的多元化。

4.国际合作与竞争:国企加大了与国际企业的合作与竞争力度,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三、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企多元化发展的挑战与机遇1.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企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企业多元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2.政策支持与创新驱动:国家对国企改革给予了大力支持,相关政策利好不断出台。

同时,创新驱动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国企应积极抓住机遇,提升创新能力。

3.企业内部管理与文化融合:在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国企需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经营效率。

同时,强化企业文化融合,提升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风险防控与合规经营:国企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风险防控,确保企业稳健经营。

四、国企多元化发展的策略与建议1.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目标:国企应明确多元化发展的战略方向,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

加强国企改革的法治保障的若干问题研究

加强国企改革的法治保障的若干问题研究

加强国企改革的法治保障的若干问题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企改革成为当前经济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

国企改革的深化不仅需要经济手段,更需要法治保障。

法治保障是国企改革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加强法治保障,国企改革才能真正深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国企改革中,法治保障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围绕着加强国企改革的法治保障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国企改革提供更好的法治保障。

一、法律法规制定与完善在加强国企改革的法治保障方面,首先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

当前,我国在国企改革方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国有企业法》、《国有资产法》、《公司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国企改革提供了规范和指导。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深化,现有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国企改革的需要,特别是在一些新的领域和新的问题上存在着法律法规的真空。

需要进一步完善国企改革的相关法律法规,使之更加完备和全面。

在制定法律法规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相关利益相关方的广泛征求意见,确保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法治意识的培养与强化加强国企改革的法治保障,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培养和强化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公民的一种基本素养,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在国企改革中,需要各级政府和国企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在法治意识方面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真正把法治立为改革的制度保障和底线。

也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法治意识的普及和宣传,以便全社会都能够遵守法律,维护法治,为国企改革提供更好的法治保障。

三、法律责任的落实与执行在国企改革中,需要加强对法律责任的落实与执行。

只有当法律责任得到充分的执行和落实,才能真正为国企改革提供有效的法治保障。

在法律责任的规定和制定方面,需要更加严格和完善,以确保国企的各项行为都处于法律的约束之下。

在法律责任的执行方面,需要加强对国企领导人员和相关人员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他们遵守法律,履行法定职责,防止出现违法行为。

四、司法保障的强化与完善在国企改革中,需要加强司法保障的强化与完善。

国企治理结构现存问题及优化建议研究

国企治理结构现存问题及优化建议研究

国企治理结构现存问题及优化建议研究一、问题概述中国国有企业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治理结构一直备受关注。

国企治理结构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权责不清、利益输送、监督不力等方面。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国企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也损害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有必要对国企治理结构的现存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二、现存问题分析1. 权责不清国有企业的权责不明确是国企治理结构中的常见问题。

在一些国有企业中,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权责划分不清晰,导致职能重叠、责任不明的情况频发。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决策失误、责任推卸等问题,最终损害了国有企业的利益。

2. 利益输送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利益输送现象也比较突出。

一些国企存在着与政府官员之间的利益交换,导致企业资源被挪用,甚至导致腐败问题。

这种利益输送不仅损害了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还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3. 监督不力对于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监事会在内部监督过程中常常存在着“虎口夺食”现象,甚至成为董事会的“附属机构”,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制需要改革和完善。

三、优化建议1. 完善权责划分国企治理结构需要完善权责划分,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建立健全的董事会、监事会,并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权责进行限制和约束。

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保证权责的合理分配和执行。

2. 建立阳光透明的决策机制国有企业应建立阳光透明的决策机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这不仅能够提高国企的决策效率,还能够减少腐败和利益输送的发生。

3. 强化内部监督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确保监事会对董事会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监督。

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加强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和评估,防止内部腐败和不当利益输送。

4. 建立市场化激励机制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可以建立市场化的激励机制,通过股权激励和薪酬激励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与对策研究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

从国企改革1990年代初步探路到现在市场化改革和法制化改革,分析其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国企改革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虽然在改革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日益凸显。

下面我们将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以及解决方案进行分析研究。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1、重复建设、重资产、过剩产能在国有企业集中化发展阶段,重资产、重基建的问题凸显,很多企业为了扩大规模而盲目扩张、重复建设,致使资产投入过高,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资源浪费现象。

一些产业的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过剩产能问题更是严峻。

2、管理困难国企管理体制相对僵化,很多企业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和内部约束机制。

同时,由于国企的规模较大,分散经营、管理难度较大。

3、经营亏损、财务风险国企改革过程中,一些企业处于经营亏损状态,财务风险较大。

无论是经济周期波动、行业竞争加剧还是自身管理失误,经营亏损都将直接影响国企的恢复与发展。

4、流失人才问题由于薪酬体系不合理、职称评定机制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到位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国企人才流失的问题。

一些高素质人才流失,较大程度地影响了企业长远稳定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1、推进资产清理和压缩产能改革过程中,要去除一些无效、盲目、浪费的投资,压缩过剩产能,实现整体的产业布局优化。

通过推进资产整合和总部集权,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和管理效率,并降低经营风险。

2、深入推进公司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国企公司制改革,加强内部治理,注重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市场约束、流程规范等方面,逐步转变传统管理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市场适应力,实现发展共赢。

3、强化经营管理和人才引进改革过程中,国企应加强内部约束和外部竞争的机制,实行市场化认可甚至强制性收缩。

同时,加强人才培养、激励和吸引方面的工作,通过职称评定等措施,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确保人才流动和企业市场适应能力的提高。

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的“三项制度”改革研究

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的“三项制度”改革研究

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的“三项制度”改革研究摘要:自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国企改革做出了重要部署以来,各大国企在加快“三项制度”改革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以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和收入能增能减机制,成为了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

本文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背景,从“三项制度”改革的意义、困境、思路、对策四个维度,探索“三项制度”改革在推动国有企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意义;对策正文: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有企业正在不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这不仅是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点任务,也是评价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

切实把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推向深处,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激发干部员工的内在需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对国有企业发展的意义(一)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必须担当的政治任务以“三项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决策部署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为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国有企业内部人员必须实施三项改革制度、统一管理目标,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工作意识,使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

(二)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是建立市场地位、建设先进企业集团的内在要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各个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纷纷进行了经营机制改革。

在改革中不难发现国有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机构臃肿、部分领导干部创业激情减退、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成为企业更高层次发展的瓶颈。

因此,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及市场经营机制成为了“三项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是新时期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效益和发展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先进企业的核心内容与必由之路。

(三)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是拓展员工职业发展渠道的重大举措通过深化国企“三项制度”改革能够不断革新以往旧的岗位设计模式,完善新的竞争机制,切实拓宽了企业职工的岗位晋升通道,从而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国企改革背景下薪酬体系问题与对策研究

国企改革背景下薪酬体系问题与对策研究

J金融天地INRONGTIANDI国企改革背景下薪酬体系问题与对策研究陈㊀娜(新疆天利石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ꎬ新疆㊀克拉玛依㊀833699)摘㊀要:推动国企薪酬体系改革工作顺利开展ꎬ是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ꎬ也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与转型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布局措施ꎮ在国企改革背景下ꎬ进行薪酬体系改革工作ꎬ能够使国有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激励约束机制ꎬ推动降本增效工作的顺利进行ꎬ提升企业员工对待工作的积极态度与专业程度ꎬ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ꎮ所以文章针对国企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ꎬ以当地大型的石油化工地方国有企业新疆天利石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例ꎬ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ꎬ希望可以为相关国有企业的管理层人员以及政府管理部门在开展工作时提供参考ꎬ帮助国有企业完善薪酬体系内容ꎮ关键词:国企ꎻ转型升级ꎻ薪酬体系改革中图分类号:F272.9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6728(2023)21-0089-04㊀㊀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整体向好ꎬ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飞快ꎬ产业结构更加合理ꎬ整体的经济发展动力充足ꎮ在这一良好背景下ꎬ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国有企业员工对待工作的积极性ꎬ提升国有企业经营活力以及市场竞争力是我国实现全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针策略ꎮ人才是社会第一生产力ꎬ也是企业重要的资源内容ꎬ要想提高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ꎬ使企业完成所制订的工作目标以及战略方针ꎬ应当促进国有企业完善薪酬体系建设工作ꎬ提高员工对待工作的积极态度ꎮ一㊁国企薪酬管理分析国企薪酬所包含两部分ꎬ分别是工资与福利ꎮ工资是根据当地政府机构所下发的针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进行参考ꎬ包含员工个人的岗位㊁基础㊁薪级工资和其他的补贴㊁津贴以及奖金等ꎮ福利包括社会保险㊁公积金和补充医疗等ꎮ国有企业通过制定薪酬制度来划分职工的工作内容与范围ꎬ这会影响到员工最终所获得的工资以及绩效ꎬ另外这也凸显出国有企业在职工劳务分配工作中所树立的工作原则以及工作理念ꎮ薪酬设计的科学化ꎬ能够很好地促进员工对待工作的积极态度ꎬ使员工能够面对工作时更加用心ꎬ提高效率与质量ꎬ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努力ꎮ如果国有企业所制订的薪酬设计内容存在问题ꎬ不能公平地对企业所有职工进行薪资的发放ꎬ就会使员工对待工作态度下降ꎬ企业的人才流失率上升ꎬ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发展ꎮ近些年来ꎬ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飞快ꎬ市场经济体制内容较为健全ꎬ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ꎬ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ꎬ通过其他企业共同竞争ꎬ对自身进行查漏补缺ꎬ逐步完善企业现有的工作内容和制度ꎬ为企业在市场中的长远发展做出努力ꎮ要想更好地实现工作目标ꎬ就需要拥有高水平的全方位人才ꎬ这样才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中越走越远ꎮ想要留住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努力ꎬ就需要对其给予合适的劳务所得ꎬ企业职工只有获得和自己在工作中的付出相同的收入ꎬ让企业职工明白自己是有价值的在进行付出ꎻ通过获得平等的回报ꎬ让企业职工为了自身以及企业的发展选择努力的进行工作ꎬ用自己的工作成绩帮助企业实现良好发展ꎮ能够看出ꎬ良好的薪酬管理能够有效的促进国有企业实现长远发展ꎬ提升薪酬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ꎬ能够对企业职工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ꎮ而如果企业缺少科学的薪酬管理ꎬ会降低企业职工对待工作的积极态度ꎬ影响到工作效率和质量ꎬ对企业实现良好发展造成阻碍ꎮ二㊁薪酬管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第一ꎬ国有企业开展薪酬体系改革工作ꎬ对企业98J金融天地INRONGTIANDI未来的经营发展会产生直接性的影响ꎮ目前ꎬ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ꎬ国有企业已经很好地融入市场的经济发展中ꎬ也成为需要加强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ꎬ以此获得更好的发展ꎮ如果企业缺少科学有效的薪酬体系ꎬ即便作为社会传统印象中的 铁饭碗 ꎬ也很难对优秀人才产生较强的吸引力ꎬ还会使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越加激烈ꎬ最后使得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ꎮ只有做好人才强企的工作战略ꎬ减少企业人才的流失率ꎬ将企业职工个人的工作才能进行有效的发挥ꎬ提升所开展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ꎬ使企业职工能够拥有责任感以及认同感ꎬ这样才能够真正推动企业的发展ꎮ在这个环节里ꎬ不光是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ꎬ同时也是将企业职工个人的价值观进行表现ꎬ这对企业职工的激励效果是非常明显的ꎮ另外ꎬ通过开展科学化的薪酬管理方式ꎬ能够影响到企业职工个人的工作绩效ꎬ看到自己在工作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价值ꎬ对职工产生正向的激励ꎬ获取更丰厚的薪酬和福利ꎬ提升对工作的积极态度ꎮ第二ꎬ薪酬管理改革也是国有企业战略规划中的重要内容ꎮ建立科学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ꎬ表明企业所制定的战略规划是具备可行性的ꎮ这不光符合国有企业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ꎬ同时也使所开展的薪酬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和公平ꎬ防止由于职工因为对薪酬不满而对工作产生不积极的状况ꎻ另外也能够约束职工的工作行为ꎬ有效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ꎮ只有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水平ꎬ才能够在日后制订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时ꎬ提高规划内容的全面性和针对性ꎬ并根据企业实际的发展状况ꎬ提升规划内容实现的可能性ꎮ例如ꎬ根据国有企业所制定的薪酬管理规划内容ꎬ对企业职工的薪酬上涨制订详细的工作目标ꎬ这样能够很好地激励企业职工ꎬ同时能够降低企业人才的流失率ꎬ为企业的发展留住更多优秀的人才ꎮ第三ꎬ推动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ꎮ建立与改革国有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工作内容需要长时间进行ꎬ因此需要根据企业实际发展状况以及市场形势开展全面深化的改革工作ꎬ有效地将薪酬对企业职工的激励效果进行全面的发挥ꎮ通过提升薪酬体系的科学化与合理化水平ꎬ使国有企业建立更为科学的激励制度ꎬ对企业内部组织开展全面优化ꎬ明确员工具体工作范围与责任ꎻ通过提高员工对待工作的积极性ꎬ提升员工对工作内容的创造力ꎬ帮助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ꎮ三㊁国企薪酬体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平均主义思想仍然存在目前在一些国有企业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ꎬ还会受过去平均主义管理工作的思想影响ꎬ在新疆天利石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同样出现了这种问题ꎮ在进行市场化改革工作后ꎬ没有稳步向前发展ꎬ针对企业职工岗位工作的分析评估工作不够全面ꎬ不重视考核工作ꎬ只是简单地走个过程ꎮ新疆天利石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开展薪酬管理时ꎬ进行薪酬制度的制定以及实施只关注是否公平ꎬ没有将薪酬对员工产生的激励效果进行很好的调动ꎮ尤其是对企业实际生产经营工作中比较重要的核心岗位和关键员工的薪酬水平ꎬ与市场中其他私营企业进行比较ꎬ没有过多的优势ꎬ容易造成人才流失ꎮ当前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实际的薪酬水平和员工个人所创造的工作价值以及成绩相差较大ꎬ使得认为自己不管是将工作内容做好做坏或者是做多做少ꎬ都是同样的待遇ꎮ这种懈怠的工作态度会导致员工不重视自身的职业规划ꎬ认为自己不管做出多少成绩ꎬ也不会得到相应的待遇ꎬ会影响到国有企业的发展ꎮ还有一些国有企业对员工的福利优势在逐年下降甚至消失ꎬ因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的情况ꎬ对员工个人的收入进行了相应的缩减ꎬ导致企业的工作岗位相比于其他私营企业来讲缺少竞争力ꎮ(二)职位工资不能正确反映价值在目前的时代发展背景下ꎬ只有企业所制定的职工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与企业所开展的管理制度相匹配ꎬ才能够更好地调动起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ꎬ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ꎮ现阶段在新疆天利石化公司中未建立科学有效的职位评价体系ꎬ导致职位贡献和价值拉不开差距ꎮ国有企业薪酬体系依然存在 大锅饭 的现象ꎬ主要原因是岗位之间的价值和贡献度没有科学区分ꎮ职位评价作为薪酬体系设计的核心内容ꎬ实际应用中ꎬ利用排序法和分类法定09J金融天地INRONGTIANDI性的职位评价这类方法多㊁主观成分大ꎮ但考虑到要素计点法㊁因素比较法ꎬ这类定量职位评价方法设计复杂㊁难度较大ꎬ因此使用较少导致现有职位评价不够科学ꎮ例如ꎬ某国有企业执行岗位等级工资制的员工不分专业性质ꎬ凡是聘任在管理或专业技术岗位同一级别的ꎬ执行同一岗位工资标准ꎬ激励效果大打折扣ꎮ(三)薪酬设计不合理目前ꎬ在一些国有企业开展的薪酬管理工作中ꎬ过去所实行的薪酬主要是福利较多但工资不高的政策ꎮ另外ꎬ为了保证企业内部职工对待工作的积极态度ꎬ对员工个人薪酬水平的制度内容建设时更加均衡ꎮ当前某国有企业员工的薪酬体系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固定薪酬ꎬ即年度工资总额ꎬ包含基本工资和随工资发放的津(补)贴ꎻ另一部分为变动薪酬ꎬ即奖金ꎮ公司的基本工资制度包括一般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执行的岗位等级工资制㊁操作服务岗位执行的岗位技能工资制㊁协议工资制ꎮ新疆天利石化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受限薪等政策影响ꎬ工资水平较同行业民营企业领导人员有较大差距ꎬ激励力度受限ꎬ薪酬变动比率较小且缺少较大力度的中长期激励ꎬ导致留住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欠缺ꎮ基层操作技能员工工资水平远高于市场同行业民营企业ꎬ技能操作员工作为人数基数最大的群体ꎬ直接造成企业人工成本负担过重ꎬ形成了薪酬分配结构上的倒挂ꎮ同时职工个人的工作资历㊁学历水平㊁职称对其所获得的薪酬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ꎮ(四)薪酬设计缺乏激励性薪酬激励缺乏长期激励ꎬ且更倾向于直接激励ꎬ激励方式缺乏针对性ꎮ一是很多企业更注重员工个人的奖励ꎬ但是现代企业更多工作是需要合作完成ꎬ这种激励往往不利于产生团队凝聚力ꎮ二是缺乏长期激励ꎬ特别对未上市公司ꎬ缺少长期激励手段ꎬ不利于公司的长期留人ꎮ三是福利作为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ꎬ国有企业非常注重员工福利体系构建的情况下ꎬ由于被动和缺乏针对性ꎬ产生人工成本投入不少而员工感知不足的问题ꎮ近几年新疆天利石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一般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聘任㊁晋升通道未打通ꎬ一方面影响了员工在薪酬方面的激励作用ꎻ另一方面影响了精神激励效果ꎮ所以针对企业职工的实际状况ꎬ在进行薪酬管理体系改革工作中ꎬ设立相应的工作内容ꎬ才能够真正对员工起到激励ꎮ这也是目前国有企业在开展薪酬体系改革工作时ꎬ所应当重视的问题之一ꎮ四㊁国有企业薪酬体系改革的实施路径(一)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ꎬ注重财务部门的信息化改革健全企业制度内容ꎬ是国有企业开展薪酬体系改革工作的重要基础以及前提ꎮ从源头上来讲ꎬ在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中ꎬ薪酬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ꎮ所以新疆天利石化公司在开展薪酬体系改革工作时ꎬ应当根据企业现有的企业制度作为工作基础来开展工作内容ꎮ其主要做法就是对企业的法人地位进行明确ꎬ同时明晰产权ꎬ在企业发展条件成熟的前提下ꎬ积极探索进行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工作ꎬ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作程度ꎮ在这个环节里ꎬ因为是对薪酬体系改革工作进行研究ꎬ所以国有企业要关注企业财务部门开展信息化的改革工作ꎬ通过对企业薪酬分配理念进行创新ꎬ将国有企业现有的薪酬绩效管理系统进行健全ꎬ为开展公平高效适应企业需求的薪酬体系改革工作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ꎮ(二)明确工资标准职工不管是位于企业的基层还是管理层ꎬ都需要采取市场竞聘的方式来在企业中进行工作ꎬ并且不论是企业中哪个阶层的职工ꎬ都要对个人的工资标准进行明确ꎮ新疆天利石化公司在针对企业岗位进行工资设计时ꎬ要对具体的内容进行细化ꎬ这样才能够让其他职工了解到工资与岗位实际的匹配程度ꎬ感受到所制定工资标准的公平性ꎮ特别是对参加市场竞聘的管理层人员ꎬ针对这部分人员进行工资标准制定时ꎬ要充分考虑市场中其他民营企业管理层人员实际的工资状况ꎬ然后根据人员具体的业绩要求制定稳定且长远的工资增长机制ꎮ而对由政府部门直接任命的管理层人员ꎬ应当采用结构化工资标准ꎬ将年薪制度的效果进行发挥ꎬ把工资标准和年薪进行挂钩ꎮ另外ꎬ企业也可以采取进行任期奖励金的发放方式来ꎬ19J金融天地INRONGTIANDI使更多的管理型人才进入企业参加工作ꎮ拥有明确的工作标准ꎬ是进入企业工作的人员最为重视的内容ꎬ只有获得科学且合理的工资标准ꎬ才能够让企业职工对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进行具象化ꎬ更好地创造价值ꎮ(三)立足国有企业经营情况ꎬ实施分类薪酬体系改革方案国有企业进行薪酬体系改革工作所涉及范围较广ꎬ所以国有企业要按照企业行业属性来进行薪酬体系改革方案的制订ꎮ从经营属性方向分析来看ꎬ国有企业可以分为垄断性行业和一般竞争性的国有企业ꎬ这两类国有企业进行薪酬体系改革工作时要进行相应的区分ꎮ对公益类或非公益类的垄断性行业的国有企业来讲ꎬ从企业实际的经济社会职能出发ꎬ建议其与公务员的薪酬体系进行对标开展改革工作ꎮ而作为非公益类的垄断性国有企业ꎬ所设计的薪酬工资水平要远远高于公务员ꎬ不过要求低于市场化的水平ꎬ同时针对企业职工在技术方面的创新进行重视并且给予相应的中长期激励ꎮ而对一般竞争性的国有企业ꎬ要采取完全市场化的薪酬体系建设ꎬ企业员工多进行劳动ꎬ能够获得更多的丰厚报酬ꎻ另外要注重公平化ꎬ并且对一些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进行适当的约束ꎮ(四)突出技术创新薪酬激励ꎬ长期激励与中短期激励兼顾目前在市场竞争中ꎬ一个企业拥有的科技实力能够很好地衡量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ꎬ所以要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ꎬ应当重点突出技术创新薪酬激励ꎬ兼顾长期与中短期的激励工作ꎮ首先ꎬ新疆天利石化公司针对研发部门要加强对内部职工的激励工作效果ꎬ保证企业研发部门人员的个人薪酬水平在企业中位于较高的水平ꎮ其次ꎬ对长期与中短期激励之间的关系进行和谐化处理ꎬ做好企业内部员工工资分配的管理工作ꎬ完善现有的工资分配监管制度内容ꎬ提升企业重要岗位以及核心人才的薪酬竞争力ꎬ使更多的人才进入企业ꎬ让企业现有的人才实现更好的发展ꎬ有效提高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ꎮ五㊁结论对国有企业来讲ꎬ人才是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走得更远的重要资源ꎮ而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ꎬ能够使更多的人才进入到企业中并且减少企业人才流失率的重要方式ꎮ所以ꎬ国有企业要加快企业开展薪酬体系改革工作ꎬ以提升企业的经营活力ꎬ完成企业所设定的目标以及责任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ꎬ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ꎮ参考文献:[1]朱坤福.社会保障工作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四川劳动保障ꎬ2023(9):35.[2]赵春蕾.新时代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创新之举[J].四川劳动保障ꎬ2023(9):13-14.[3]时佳丽.国企人力数智化转型的挑战与对策[J].全国流通经济ꎬ2023(17):137-140.[4]刘万喜.提高员工薪酬满意度促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商界ꎬ2023(8):211-213.[5]平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创新探讨[J].商业2.0ꎬ2023(21):74-76.[6]王小月.国企数字化转型评估与战略路径分析[J].企业管理ꎬ2023(7):56-61.[7]滕越.国企知识型员工薪酬结构优化方案的路径选择[J].全国流通经济ꎬ2022(27):92-95.[8]聂妮.国有企业员工薪酬现状与改革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ꎬ2020(10):91-92.[9]王霞.国企薪酬制度改革难点与解决[J].人力资源ꎬ2020(8):93.作者简介:陈娜(1985 ㊀)ꎬ女ꎬ汉族ꎬ四川广安人ꎮ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薪酬管理ꎮ29。

浅议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议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当前中美经贸摩擦、新冠疫情,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对国家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而经济下行阶段是企业改进管理的最佳时期,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苦练内功正当时。

通过深化改革,可以进一步破解当前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些难题和瓶颈,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本文以目前一些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情况为例,浅谈国企深化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存在问题;应对措施目前,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市场空间有限、业务结构单一、盈利能力不足、公司管理体系建设亟待加强等制约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逐渐显现。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对创新管理机制、增强管理效率,提升改革内生动力,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目的与意义认识不到位很多国有企业不能充分认识到改革对提升改革内生动力,推动企业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还在等上级要求、等尚方宝剑,原来等改革政策,现在等配套办法、等实施细则,等待观望别的单位案例、典型示范,等等,一“等”就懒、就慢下来了,就出现了慢作为、懒作为的心理,不愿改。

(二)深化改革动力不足我国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普遍效益好、丰衣足食,许多人就满足于躺在温床上吃老本、满足于企业的行业地位、满足于企业有名气自己有身份有面子、满足于“即使工资减,但还是不少”的收入状况、福利待遇、旱涝保收等,“满”生庸惰,就容易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出现了不愿作为的心理,认为没有改革的必要,在思想、在观念上动力不足。

很多企业怕不稳定影响大局、怕引起不满、怕别人告状、怕犯错误、怕国有资产流失、怕秋后反悔秋后算账等等,不改不出错,不改还是老问题,一改还可能改出新问题,所以“怕”字当头,就出现了不敢作为的心理,不敢改。

很多企业存在“等、靠、要”的问题,攀比、内心不平衡,新的大锅饭、铁板凳、新的平均主义等等诸多思想、心理、观念,五味杂陈,在改革上很难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

市场化管理下的国企改革研究

市场化管理下的国企改革研究

市场化管理下的国企改革研究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企改革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针对国企改革,市场化管理是一种主流的思路。

本文就基于市场化管理下的国企改革展开探讨。

二、市场化管理下的国企改革概述市场化管理下的国企改革是近年来国内改革的一个热点领域。

市场化改革是指让企业受到市场的竞争和市场规律的制约,从而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改革。

市场化管理下的国企改革,主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改进国企的经营管理,强化其市场竞争力。

这种改革方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破除行政干预,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在传统国企体制中,经营管理往往受到政府行政干预。

而市场化改革的目的是要将国企的经营管理放到市场机制的规范下,将政府的干预降到最低。

这样才能确保企业能够在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2、引入投资者和市场机制,强化企业市场竞争力国企改革需要引入投资者和市场机制,以强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引入投资者,企业能够获得资本,更加专注于经营管理,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同时,市场机制的引入可以遵循市场规律,提高经营效率。

3、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激发企业创新意识市场化管理下的国企改革除了注重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改革外,还需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以激发企业创新意识。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需要注重员工的参与和企业自身的特点,从而创建一种激励创新和发展的企业文化。

三、市场化管理下的国企改革的优势和难点1、优势(1)可以提高国企的经营效率和效益,增加企业的收入。

(2)可以让国企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

(3)可以鼓励国企改革创新,从而形成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4)可以促进国企结构调整和行业升级,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2、难点(1)政府行政干预依然存在(2)国有经济体制改革进展缓慢(3)国企改革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四、市场化管理下的国企改革案例分析1、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国的航空制造巨头,涉及飞机、导弹、发动机和运输机等多个领域。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困境与路径研究--评《国企混改理论、模式与路径》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困境与路径研究--评《国企混改理论、模式与路径》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困境与路径研究—评《国企混改:理论、模式与路径》•广告书评•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主体之一,国有企业在我国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为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活力,推动国有经济发展,我国进行了多轮改革。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难度逐渐增大,改革涉及的利益和矛盾冲突也越来越尖锐,需要我们以更高的智慧、更大的决心、更强的战略定力将国企改革进行到底。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针对国企改革提出的新策略和新目标,也是当前和未来我国国企改革的全局性、系统性和关键性举措。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国企混改的积极效应正在显现,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为顺利推动国企混改的实施,本文将在评述国企混改优秀著作的基础上分析国企混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由郑志刚编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国企混改:理论、模式与路径》是近年来我国研究国企混改领域的一部优秀著作。

郑志刚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了多部关于国企改革、公司治理领域的优秀著作。

作者同时兼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荣获"黄达一蒙代尔经济学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在进行理论梳理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郑教授从全新的视角提出了 国企混改的模式和路径选择。

具体而言,全书包括以下章节:第一章以恒丰银行为例讨论了金字塔式控 股结构下中国国企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第二章梳理了国企混改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以联通、万达为案例 提出了国企混改的模式选择;第四章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构建了国企混改的实现路径;第五章讨论了国有 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第六章从薪酬管理角度分析了国企改革中的高管激励制度建设;第七章以格力 集团为案例对国企混改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整体而言,全书章节联系紧密,逻辑关系清晰,以公司治理 科学理论为基础,借鉴大量国企改革真实案例提炼出作者的真知灼见,是一本具有重要理论创新和实践书名:国企混改:理论、模式 与路径 作者:郑志刚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0276625 出版时间:2020-01-01 定价:¥59.00参考价值的优秀学术著作。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调研思考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调研思考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调研思考国有企业改革是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提高企业开展活力和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改革。

__市自1998年就拉开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目前已处于攻坚阶段,如何审时度势,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近期我们深入有关县(市、区)和企业进展了现场调查、座谈,并搜集有关资料进展了分析研究,最后完成了本篇报告,供领导参考。

一、我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展历程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假设干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解决深层次矛盾、着力进展企业制度创新的问题,以此为指导,我市开场着手大规模的企业改革,到目前为止,经历了公司制改造、优化重组调整和投资主体多元化三个阶段。

(一)公司制改造阶段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在借鉴外地经历的根底上,199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聊发〔1998〕13号),从指导思想、改革形式、配套政策、工作程序、组织领导等几个方面进展了标准,拉开了我市国有企业大规模改革的序幕,推进了全市国有企业改革的热潮。

据统计,历经两年多的时间,全市有80%的企业参与了这一轮企业改革,东阿阿胶、鲁西化工、中通客车三户企业先后上市,一大批中小企业退出了国有序列,转换了企业机制,涌现了茌平金号、东阿水泥等先进改制企业。

(二)优化重组调整阶段20__年,我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成立后,先是对东胶、昌润、鲁化三个国有独资公司相继实施了授权经营,标准为市级国有资产营运机构,采取划转、重组等方式将局部国有资产充实三个营运机构,建立了“三个层次”的监管运营体系。

随后,对规模稍小、辐射力较强的供水、物资、医药、旅游等四类资产,再度进展功能分析和布局定位,并按照打破部门界限、实现优化重组的原那么,采取人、财、物大力度改革的措施,组建了水务集团、新开集团、医药集团和水城集团,使市直企业户数的60%,市直近70%的国有资产纳入三个层次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体系,将分散的国有资产攥成了几个拳头,增强了国有资产的吸纳力和控制力。

我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

我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

我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年下半年笔者即开始研究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此后也一直跟踪研究。

这一研究把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把改革实践和改革理论结合起来。

研究企业理论,提出国有企业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研究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股份制,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回顾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研究其规律性。

这种梳理一方面展示一个长期致力于国企改革发展的学者的探索历程,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国企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进程。

【关键词】国有企业;理论;实践;研究文革后期,我从经济研究所借调到国家建委工作,在调查研究中了解到国有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粉碎“四人帮”后,年下半年到年上半年,我参加了国家计委组织的调查组到大庆油田进行调查,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总结大庆经验。

年下半年,我开始研究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此后也一直跟踪研究。

我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研究,把改革实践和改革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研究企业理论,提出国有企业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从年月四川省选择宁江机床厂等六个企业进行扩权试点开始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国家经委等六个部门又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选择首都钢铁公司等八家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

试点得到了许多企业和广大职工的拥护。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普遍开展,给理论界提出了许多必须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例如,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国营企业是最成熟最彻底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什么这种生产关系需要改革;经济改革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企业改革在经济改革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国有企业改革除了扩权让利外,还应包括哪些内容;怎样才能处理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关系等等。

在当时,研究这些问题首先需要解放思想,也需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包括实事求是地总结我们的实践经验和国外的实践经验。

在粉碎“四人帮”后,我和吴敬琏、汪海波合写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文章,其中有不少涉及到企业问题。

《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800字》

《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800字》

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文献综述Ubaidillah N,.T(2017)认为,企业的所有者并不是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每个股东的目标都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这就导致了股东之间存在严重的利益分歧,这种情况下,大股东因为存在权力和财力上的优势,会通过这些优势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此过程中,中小股东的利益可能会受到侵害,当股东利益不均衡时,企业的发展会放缓,盈利能力会减弱,不利于绩效的提升。

Matthews M,.R (2017)认为,从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方面总结出国企混改的两点动因:一是国有企业的部分年收益来源于政府补贴,企业自身的收益水平低;二是国有企业的高管存在寻租行为且以公谋私现象严重,从而导致国有企业存在腐败问题。

Nancy K,.L(2019)认为,大股东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有正面影响,大股东拥有相对集中的股权,权力和实力都要高于中小股东,从企业发展中获得的收益也就更多;大股东获得的收益要高于对管理层进行监管和控制时所付出的成本,同时,对管理层进行监管和控制有利于大股东获得更多的收益。

Christopher S,.D (2019)用中国826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股价与国有股的比例呈U型关系,当国有股的持股比例低于40%时,企业的股价随国有股的比例增加而下降,当国有股的比例超过40%时,企业的股价随国有股的比例增加而增加,这充分说明,私有化与企业的绩效之间并不呈现正相关关系。

2.国内文献综述綦好东等(2017)研究分析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的阻力与实现的具体路径认为,受到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较大的阻力,要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应重点从明晰产权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拓宽改革的路径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

刘汉民等(2018)针对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企业控制权安排的问题,采用我国央属具有混合所有制性质上市公司的数据,在控制行业分类的前提下,通过研究董事会结构和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论证了控制权和股权非对等配置的逻辑合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企改革问题研究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对我国国企改革意义重大,这是国企改革进入新阶段的重要举措。

文章首先说明当前国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以中石化工程板块的改革重组为例,指出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改革中的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最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标签:国企改革;板块重组;研究混合所有制经济指的是产权分属于不同性质所有者的经济形式。

从微观企业的角度来看,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是指单一企业内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2013年11月15日正式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的高度。

随着改革的深入,混合所有制在中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截至2012年年底,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引入非公资本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已经占到总企业户数的52%,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便是其中之一。

早在2012年12月21日,原来同属于一个系统的物业三公一暖及工程板块进行了拆分。

所有隶属于中石化各个油田的钻井及其辅助生产单位统一合并成立了全新的石油工程公司,为接下来的改革做准备。

2014年9月13日,*ST仪化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定向回购股份、资产出售、向中石化集团公司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股权的一系列交易,实现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的借壳上市。

该重组完成后,中石化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将成为我国收入规模最大的上市油服公司。

同年9月14日,中石化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与25家境内外投资者签署了《关于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之增资协议》,25家投资者将以现金共计1070.94亿元的方式认购增资后销售公司29.99%的股权。

中石化销售公司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实现了国有股权的转让,并由国有独资企业转型为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笔者认为,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缺乏同等大规模企业转型成功案例的大背景下,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及销售公司的改革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系统梳理和解读中石化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有助于更为深入地理解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及主要任务,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中石化石油工程板块重组案例分析2012年9月20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发了《关于组建中石化石油工程胜利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的通知》,按照人随资产走,资产随业务走的原则,分别将胜利、中原等8家油田企业所属石油工程业务成建制二级单位整合重组。

而笔者所在的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是较早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队伍之一,也是国内石油工程的一支劲旅,被集团公司树为旗帜和标杆。

2012年12月21日,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成立以来,按照集团公司打造世界一流的部署,深入贯彻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专业化发展优势,用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以管理提升创造效益,确保了公司持续发展。

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在集团公司年度绩效考核中,被考评为A级企业。

自1975年东濮区块发现以来,中原油田开始了它黄金的十几年。

但步入90年代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中原油田所在的河南省濮阳市围绕石油的相关产业也逐渐萎缩,被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随着东濮老区资源的匮乏,中原石油人成了国内最早一批走出去的石油英雄,中东、非洲、南美、东南亚,有石油的地方,就有中原石油人的身影。

中原钻井队,是国内第一支闯进沙特阿拉伯市场的钻井队,中原石油工程公司也成长为沙特阿美公司的陆上钻井第一大承包商。

中石化集团本身就是一家上下游一体化的综合性油气公司。

石油在地层中被发现,从地下开采出来,加工成成品油,运输到各个加油站,再到消费者汽车的油箱中,全部来自一个集团公司。

而中石化下属的每个油田也都是集勘探、开采、服务、装备、运输、管道、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司。

这种经营模式摊子大,关系复杂,人力、物力、财力都极大的浪费,确实诟病很多。

原中石化总经理傅成玉在接管中石化后,延续了他之前在中海油的改革思路,即专业重组、拆分上市。

这套基于国际石油公司发展经验和国内市场变化形成的理念,对中石化原有的管理观念、经营模式和企业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国内的石油巨头长期实行的都是上下游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严重阻碍了技术的研发创新和市场的良性有效竞争。

直到国内的钻井队逐渐开始走向世界,看见了国外各石油公司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诸多优势,才真正知道我们与世界一流石油企业的差距。

在中国石油企业长期形成的市场体系中,虽然根据工程项目分有甲、乙两方,但双方实际同属一个集团总公司,双方的员工同为中石化或中石油的员工,双方资产最终也全部体现在集团公司的财务报表中。

这种体制,使得市场这个检验效率快慢、决策对错的天然检测机构失去的作用,也使企业高管不能准确得知市场的真实反应,无法对决策作出正确的判断,更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员工和下级企业进行奖惩。

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企业丧失了竞争力和创新动力,不利于构建有序的竞争市场,也不利于产生上游板块的独立市场主体,也使得国内的石油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反观国际石油市场,由石油公司、油服公司、地面工程公司、运输管道公司、装备公司及各种细分的专业技术公司,共同构建了与国内架构截然不同的石油体系。

这种体系中,上中下游的每一环节之间极少有股权关系,每家公司都是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中,很多小型专业公司可以凭借某一领域的出色专业技术,获得存活和发展的机会。

使整个石油行业的创新能力得到激发,新技术迅速普及,运行更新速度得到提高,从而推动了整个石油工业的持续进步。

美国作为现代石油工业的发源地,正是凭借着健全完善的市场,才能在全球的石油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尽管中国石油企业无法像国际石油公司那样做出专业化的分离切割,但中石化的重组改革,已经向这个方向跨了一大步。

2 中石化工程板块改革遇到的问题中石化的改革虽然开展得较早,但也是在原中石化总经理傅成玉在中海油已经改革成功的前提下进行的。

中海油和中石化在各个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按中海油的成功模式照搬到中石化上,势必会产生问题。

油服公司与装备公司拆分上市,但仍由中石化集团控股,看似独立其实本质仍然属于集团总公司,这与国外油企的专业分工结构,仍有很大差距。

在当前体制下,当一家公司无法改变行业现状时,这应该已是中石化作出的最佳选择。

目前中石化改革重组后最大的问题,是整合后的风险。

当前的整合,是把此前各个油田零散且各自为战的油服公司集中到一起,然后选拔出一批管理层统一管理。

因此整合的最大挑战,就是这个被独立出来的公司,失去长期依靠的油田母公司那株大树,没有了照应,能否在重组后就很快适应这种市场竞争?重组后的公司,面向的是国际市场,与其竞争的是国际油企,如果没有尖端技术、没有成本优势,怎么与国外油企竞争?研发上不去,管理模式不更新,只能走低成本的老路子,也就失去了国际竞争力。

重组后的油服公司要想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就亟须提升,但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第二个问题,来自于中石化内部对改革的反弹。

今日的中石化,并不同于当年改革的中海油。

原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接手中海油时,中海油规模并不算大,整个集团架构成立时间比较短,内部业务板块部分已经实现分立,专业分工比较明细;另一方面,与中石化庞大的中下游分支相比,中海油是一家业务相对专业化的上游公司。

对于中石化上游油服公司的重组,与原有的企业文化必然有很多冲突,急需建立新的适应改革变化的新企业文化。

在与原有的体制机制、利益群体的对抗中也会发生碰撞和摩擦。

盘根纠错的体系要想彻底改变革新,更加需要国家的支持,各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的付出。

3 针对中石化工程板块改革提出的解决方案一是制度标准化信息化工作。

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注重制度建设顶层设计,将企业目标、工作计划分解落实为有机联系的流程并实施系统管理。

规范制度编制,强化制度审核发布程序,完善制度全生命周期管理。

重点强调制度全生命周期管理,集团公司创立了很好的模式,重点关注业务流程再造,要学习中石化内部镇海炼化在流程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镇海炼化流程从900多项减少为200多项,每一项流程都明确了部门职责,减少了资料台账,希望各单位结合实际,探讨油田的流程化管理。

二是改善经营管理建议工作。

紧紧围绕“解决油田生产经营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这一中心任务,充分调动一线员工参与改善经营管理建议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助推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完善,着力解决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关键难题。

要做好优秀建议项目和实施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注重改善实效,确保平衡开展和常态化运行。

改善经营管理建议不仅仅要提技术方面的建议项目,还要围绕经营管理,多提改善经营管理、提升短板方面的建议项目,重点抓好异常企业的管理提升。

同时,要对好的想法进行补充完善,形成好的建议。

三是比学赶帮超工作。

对标评价要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在广度上,要适应油气主业、石油工程、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的调整,进一步完善对标指标体系。

在深度上,要在抓好油田内部各层面对标的基础上,突出向国内一流企业对标,不仅要对标经济技术指标,还要对标指标背后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体系。

要提升比学赶帮超工作效果,完善“对标评价、经验传承、问题改进、专项帮扶、考核激励”工作机制。

要坚持月度通报,季度挂旗,年度奖励,营造“比学赶帮超,奋发齐向上”的浓厚竞赛氛围,对异常企业要及时地跟踪帮扶分析。

提炼推广先进管理经验,丰富帮扶措施,切实改善消除工作中的问题和短板,提升比学赶帮超工作效果。

比学赶帮超不是一项活动,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四是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工作。

要进一步完善责任体系、指标体系、过程管控体系、激励约束体系,建立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模板,实现全员成本目标管理的文本化管理。

重点加强成本管理过程管控,培养优秀成本管理项目,固化工作经验,建立节约文化,提升成本管控能力。

五是全员绩效考核工作。

全员绩效考核是推动精细化管理最根本的动力。

调整完善考核指标体系,要建立二级单位、三级单位、领导干部与员工的一体化考核体系。

加强效益类指标考核力度,强化短板考核,增加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可采储量指标,完善考核分档机制,细化其他部门考核指标。

统筹协调“三支队伍”的全员绩效考核,积极探索创新差异性考核方法,员工绩效考核要与生产经营、安全环保等核心指标结合,实现考核结果与岗位调整、薪酬晋档、职务晋升、工资分配、技能培训相挂钩。

突出业绩回报,绩效工资分配向一线艰苦关键岗位倾斜,向科技、管理和高技能人才倾斜,向国内外市场倾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