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来历和故事
春联的来历和故事
春联的来历和故事春联的来历和故事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
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
第二句的大意是: 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
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
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
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1文档来源为:从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
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
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
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
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写完后就继续巡视。
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
关于春联的知识。
关于春联的知识。
关于春联的知识有很多,以下为您推荐:
春联的起源: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寓意:春联的寓意是春节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也可以表达对家庭和社会的期望。
春联的分类:根据内容可以分为祝福类春联、吉祥类春联、喜庆类春联等;根据形式可以分为对仗类春联、押韵类春联、无对仗类春联等。
春联的贴法:按照古书读法,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上、下联有格律规定,上联的最后一个字要用仄声字(普通话的三、四声)结尾,下联最后一个字则要用平声字(普通话一、二声)结尾。
横批的字正常情况下也应该从右往左读。
春联的来历由来
春联的来历由来贴春联、换门神,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个重要习俗。
大家知道春联的来历吗?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春联的来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春联的来历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
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
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
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
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
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
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
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
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
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
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唐以后逐渐改为尉迟恭、秦叔宝。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兄弟,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当太上皇,自己登上皇位。
此后因魏徵梦斩泾河老龙,每夜好像听见寝官外有鬼往屋里扔砖瓦,奇呼怪叫。
唐太宗无奈,把这件事告诉了群臣。
唐开国功臣大将秦叔宝自告奋勇愿意到宫门口守夜驱鬼,另一位开国功巨大将尉迟恭也愿意陪伴守夜。
当晚两人全身披戴盔甲,手执武器,在寝宫门口守了一夜。
唐太宗果然睡了个好觉,接连几天,唐太宗身体逐渐康复,不忍心再让两位大将持续守夜,于是便命人将两位大将的威武形象画下来,把画像贴在门上。
此事传播开来,尉迟恭和秦叔宝渐渐被奉为门神。
中国最早的春联由桃符演变成春联,据说是在五代时候,五代十国中的后蜀国主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
令学士辛寅逊在桃符版上写两句吉语献岁,他不中意辛学士的作品,以其词不工,就自己提笔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此后,文人学士把题春联视为雅事,题春联风气便逐渐流传开来。
到了宋代,春节贴春联已成为一种士族习俗。
春节贴春联的来历_春节
春节贴春联的来历春节到了,家家户户贴,那么你知道春节贴春联的来历吗?下面小编为你解答。
春节贴春联的来历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
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
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
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春节贴春联的意义,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节贴春联的意义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
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
最初人们用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应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
有关春节贴春联的来历和历史传说故事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老师为你们整理了有关过年贴春联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来学一下吧。
关注微信公众号: cnwcjc ,了解更多的时事资讯及专业评论。
过年贴春联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贴春联?有什么禁忌讲究规矩?有关春联的历史故事过年贴春联的由来与来历春联,起源于周代春联,又叫“春贴”、“桃符”。
春联的最早雏形是“桃符”,即用桃木刻画“神荼、郁磊”两神神像,用来驱秽辟邪,到了后来,桃符不断规范化,演变成为用于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宽三寸的长方形桃木板。
“桃符之制,以薄木版长二三尺。
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下书左郁垒右神荼。
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
”如果说画神像主要意在祛鬼和辟邪,那么写春词主要意在祈福和吉祥。
几经演变,这就形成了后来的门神、年画与春帖、春联两大脉络。
现存最早的春联是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中有十二副为岁日和立春写的联语,其中第一副“岁日:三阳始布,四秩初开”,作者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
[贴春联的寓意含义]春联的由来春联的发展历程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
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关于春节的来历
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农历新年。
在农历的正月初一这一天,中国人庆祝春节,这一传统习俗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春节的来历有许多传说和故事,下面将为您介绍其中几个。
春节的来历与故事1. 年兽传说根据中国的传说故事,春节的来历与一个叫做“年兽”的怪兽有关。
相传,年兽是一个凶恶的怪兽,每到农历新年时,它会出现在村庄里,吃掉农民们的牲畜和庄稼。
为了保护自己,人们发现年兽害怕红色和响声,于是他们在村庄门口贴上红纸,点燃鞭炮以驱赶年兽。
由此,人们开始在农历新年时庆祝春节,以祈求平安和幸福。
2. 南海神话在中国的南方地区,人们相信春节的来历与南海神话有关。
根据这个神话,春节之前,南海里住着一条名叫“年”的怪兽,它经常侵袭人们的生活。
一天,一个年轻人将它击败并封印在南海里,从而拯救了人们的生活。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人们开始在农历新年时举行庆祝活动,以保佑自己免受“年”怪的侵袭。
3. 感恩与祭祀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春节的来历与古代人们的感恩和祭祀活动有关。
在古代,人们相信一年的收成与族谱的祖先有关,因此在每年的农历新年,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祭拜并向祖先表达感恩之情。
这也演变成了如今春节期间的祭祀和感恩传统,人们在这个节日里会敬拜祖先并祝福亲人们的幸福和健康。
春节的习俗与庆祝活动除了春节的来历,春节还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活动。
这些传统活动的目的是祈求吉祥、幸福和团圆。
1. 春联和贴春联春联是一种由对联组成的挂件,通常由红纸制成。
人们会在春节前夕贴上春联,以祝愿自己来年平安、顺利和幸福。
春联上的对联内容通常涵盖了如福、财富、健康等吉祥寓意的词语。
2. 守岁在农历除夕夜,家庭成员会一起守岁,即不睡觉,以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在守岁期间,人们会一起辞旧迎新,团聚在一起分享传统食物,观看春节晚会,拜访亲戚和朋友,以及放鞭炮和烟花。
3. 饺子和年夜饭中国人在农历除夕夜通常会准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是饺子。
春联的来历100字
春联的来历100字
1、汉族贴春联的民俗始于宋代,盛行于明代。
春联的来源之一是符涛。
起初,人们用它来辟邪。
后来门神的木像被画出来挂在门边的红木上,再简化为在红木板上写门神的名字。
2、春联的另一个来源是春贴。
古人在春天开始时越来越多地张贴“宜春”一词,然后它逐渐发展成为春联,表达汉族劳动人民辟邪避灾、迎吉祥的美好愿望。
细节:春联起源于符涛(周代大门两侧悬挂的长方形红木板)。
3、根据《后汉书礼仪志》,桃符号长六英寸,宽三英寸,桃花心木板上写有“申屠”和“雷宇”字样。
"正月初一,为这户人家做了一个桃符,取名仙木,所有的鬼都怕它。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说:“春联,即符涛也。
”在五代时期。
4、西蜀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写对联。
据《宋史蜀世家》,后蜀大师孟尝君命学士张勋在红木板上题诗一首,“因其非工,故佯写云:‘除夕在,甲节数于长春’”,这是中国最早的春联。
直到宋代。
5、春联仍然被称为“符涛”。
王安石的诗里有一句“千户总以新桃换旧桃。
”到了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称为“春贴”。
明朝:符涛改名为“春联”。
明代陈在《簪云楼杂话》年写道:“春联的设立。
6、自从明太祖。
除夕前,帝都金陵突然颁布法令,官学之家门口要加一副春联,皇帝走路都出现。
汉族贴春联的民俗始于宋代,盛行于明代。
春联的由来
春联的由来【春联的由来】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为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
与春联的来历相关的传说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能够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
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
春联的来历 我国的第一副春联是什么
春联的来历我国的第一副春联是什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宋代王安石咏春节的《元日》诗。
诗中所咏的“桃符”,就是古代春联的前身。
张贴春联,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文化现象。
红艳艳的春联,给新年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和喜庆的气氛。
所谓“桃符”,就是古代用桃木制成的两块七八寸长、一寸多宽的小木板,上面分别写上“神荼”和“郁垒”这两位神的名字,钉在门的左右两侧以保佑家庭平安。
后来人们为了省事,渐渐地不用桃木而是干脆用两片纸写上神茶郁垒这两位神的名字,贴在门的左右两边。
据说这种挂桃符的风俗,延续并发展到五代时期,西蜀的宫廷里开始在桃符上题写吉祥语,用来表达某种意愿。
公元964年除夕,后蜀皇帝孟昶命学士辛寅逊题写联语,嫌其不工巧,于是自己提笔写了一副联语: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便是我国明文记载的第一副春联。
“春联”的正式命名则是明朝的事。
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有一年除夕,他传令文武百官和平民百姓,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用红纸写的春联,号称“万年红”,因为红与朱同意,以示朱姓永坐天下。
圣旨传出后,
1。
[春联的来历与起源]春联的起源
[春联的来历与起源]春联的起源篇一:[春联的起源]2022春联有哪些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2022春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2022春联篇一上联:福星高照全家福下联:春光耀辉满堂春横批:春意盎然上联:事事如意大吉祥下联:家家顺心永安康横批:四季兴隆上联:迎新春江山锦绣下联:辞旧岁事泰辉煌上联:旧岁又添几个喜下联:新年更上一层楼横批:辞旧迎新上联:财连亨通步步高下联:日子红火腾腾起横批:迎春接福上联:东风化雨山山翠下联:政策归心处处春横批:春风化雨上联:福旺财旺运气旺下联:家兴人兴事业兴横批:喜气盈门上联:财源滚滚随春到下联:喜气洋洋伴福来横批:财源广进上联:春风入喜财入户下联:岁月更新福满门横批:新春大吉上联:大地流金万事通下联:冬去春来万象新横批:欢度春节上联:大地歌唤彩云下联:满园春关不住横批:春色满园上联:盛世千家乐下联:新春百家兴横批:欢度佳节上联:千年迎新春下联:瑞雪兆丰年横批:年年有余上联:欢声笑语贺新春下联:欢聚一堂迎新年横批:合家欢乐上联:共享锦绣年华下联:相伴健康天使横批:福如东海上联:大顺大财大吉利下联:新春新喜新世纪横批:万事如意上联:占天时地利人和下联:取九州四海财宝横批:财源不断上联:高居宝地财兴旺下联:福照家门富生辉横批:心想事成上联:天地和顺家添财下联:平安如意人多福横批:四季平安上联:内外平安好运来下联:合家欢乐财源进横批:吉星高照上联:日日财源顺意来下联:年年福禄随春到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横批:吉祥如意上联:欢天喜地度佳节下联:张灯结彩迎新春横批:家庭幸福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横批:万象更新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喜迎新春2022春联篇二万里鹏程随心起新年鸿运顺意来新年顺景开鸿运佳岁平安发大财迎新春事事如意接鸿福步步登高新春大吉行鸿运佳岁平安照福星新春好运人财旺佳岁平安福满堂福门鸿运连年盛宝地财源逐日增发大财一帆风顺走鸿运心想事成福伴鸿运蒸蒸上财随春雨滚滚来四海财源聚宝地九洲鸿运进门庭步步登高财源进岁岁平安鸿运来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岁岁发恭喜发财迎新岁长年好运金利来出外顺景财就手居家欢乐事从心欢天喜地过大年如意吉祥迎新春出入贵人相照应财运亨通好前程好运迎进八方宝新春送来四季福财来运转家昌盛心想事成万事兴吉星高照全家福鸿运当头万事通步步登高走鸿运岁岁平安发大财鹏程万里兴骏业鸿运千秋绘锦图春风得意年年好前程似锦步步高一帆风顺全家福万事如意满堂春泰运鸿开兴隆宅财源广进昌盛家万事顺心成大业春风得意展鸿图吉祥好运家兴旺富贵平安福满堂张灯结彩迎新岁欢天喜地庆佳节好运长行添百福欢乐满堂庆平安拓展阅读:谈古论今话春联“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
对联的来历精选
对联的来历精选对联,是我国一种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
对联历史悠久,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对联的来历,欢迎大家阅读!对联的来历一对联的文体渊源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
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
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
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
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
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
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对联的起源时间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对联的发展高峰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
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春联的来历
春联的来历一、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
《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
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
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
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二、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
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
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
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
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
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
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门神的来历
门神的来历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
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
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
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
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
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
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
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
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
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
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
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唐以后逐渐改为尉迟恭、秦叔宝。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兄弟,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当太上皇,自己登上皇位。
此后因魏徵梦斩泾河老龙,每夜好像听见寝官外有鬼往屋里扔砖瓦,奇呼怪叫。
唐太宗无奈,把这件事告诉了群臣。
唐开国功臣大将秦叔宝自告奋勇愿意到宫门口守夜驱鬼,另一位开国功巨大将尉迟恭也愿意陪伴守夜。
当晚两人全身披戴盔甲,手执武器,在寝宫门口守了一夜。
唐太宗果然睡了个好觉,接连几天,唐太宗身体逐渐康复,不忍心再让两位大将持续守夜,于是便命人将两位大将的威武形象画下来,把画像贴在门上。
此事传播开来,尉迟恭和秦叔宝渐渐被奉为门神。
春联的由来春联又叫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与书法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五代时期,西蜀主盂昶题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春联还是叫“桃符”。
王安石《元旦》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说明有的联语已题在楹上了。
明朝朱元璋在南京建都之后,下令,元旦之日,各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幅。
元旦这一天他还亲自微服出行,逐门观看,以为乐趣。
贴春联的讲究
贴春联的讲究篇一:春节贴春联的讲究春节贴春联的上乘新年到,新年到,贴春联蒸年糕,压岁钱少不了,家家团圆乐陶陶!我们都知道过年要贴春联,可为什么要贴春联?怎么贴春联?一起来看个究竟!【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后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
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晚近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
古时候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櫑二神,主管万鬼。
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
后来,民间在元宵节的时候,为驱避鬼怪,木棒便在桃竹竿上画上这两个神像,这就是桃符。
五代的时候,蜀主孟昶亲自金鉴在桃符上题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一联,一般人都把它视为是最早的春联。
到了宋代,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了。
王安石诗中就写过:“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用红纸文字春联始于明朝。
明代,桃符改称“春联”。
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
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要书写。
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初一日太祖微服绕境,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
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
高家岭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帮忙不到人写春联。
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买给了这户人家。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贴春联表达最美好期盼】如果从秦汉开始换算,中国贴春联的计有历史已有两千年,那么为什么中国百姓对贴春联一直情有独钟呢?这就涉及到中国百姓传统的思维观念问题。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赐福。
关于春节的来历传说故事_春节的来历简介
关于春节的来历传说故事_春节的来历简介春节有哪些来历和故事呢?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春节的来历故事是什么?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春节的来历传说故事_春节的来历简介,欢迎阅读!春联的来历故事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可以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
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
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守岁的来历在河北省沧州一带,年年夏历腊月,每家每户都从二十三这天一直忙到三十。
三十晚上还要熬夜,叫做“守岁”。
这个风俗,跟灶王奶奶有关。
玉皇大帝的小女儿贤惠善良,很同情天下的穷人。
她偷偷地爱上了一个给人家烧火做饭的穷小伙子。
玉皇知道后十分恼怒,就把小女儿打下凡间跟着穷小伙子受罪。
王母娘娘同情女儿,从中讲情,玉皇才勉强地给穷小伙封了个“灶王的职位”。
穷小伙成了家家户户的“灶王爷”,玉皇的小女儿自然就成了“灶王奶奶”了。
春节习俗:贴春联
春节习俗:贴春联春节习俗:贴春联1还差两天就要到年三十了,妈妈买来了好多好多的春联,有福字、有门神还有对联。
于是,我和姥爷,妈妈一起开始贴春联。
贴春联贴福字是我家每年必做的事情,以前我还小,总是看着大人帖,现在我长大了,我也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妈妈递胶条,帮姥爷看春联的左右方向等等,当妈妈贴福字的时候,我发现福字为什么倒着贴呢?每年过年的时候我看到许多户人家的门上都贴了倒过来的`福字,我家也不例外,我问姥爷为什么倒着贴?姥爷告诉我倒的谐音是“到”,也就是说福到咱家了,我终于弄明白了福字倒着贴是什么意思了。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
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春节习俗:贴春联2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
楹联分为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等多种形式,而春联只是楹联其中的一种。
所谓楹联,就是挂在或贴在堂屋前的廊柱或门框上的上下相对的联语,因此,楹联也叫对联。
这种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互相对仗,而且具有一定内涵的独立文体。
就是说,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内容要有意义,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
凡符合这些条件的都是对联,否则就算不上对联。
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
它最初起源于桃符。
桃符是中国古代挂在门框上的,画着或刻有避邪图形或字迹的两块桃木板。
桃符早在秦汉以前就出现了,当年中国民间每逢过年,就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画着或刻着降鬼大仙神荼、郁垒桃符的习俗。
那么为什么桃木能避灾驱邪呢?根据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的记载,远古时代有座山是个鬼的世界,叫鬼域。
在这个鬼域门口,有棵大桃树,树冠能覆盖三千里,在树上生活着一只金鸡,负责每天的报晓。
每当清晨金鸡啼叫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就必须赶回鬼域。
在鬼域的大门两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将它们捉住,用绳子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郁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联的来历和故事
春联的来历和故事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
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
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
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
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
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
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
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
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
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
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写完后就继续巡视。
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
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
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
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帖春联和贴门神。
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
每当春节将近
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
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
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
因此,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
贴春联的习俗究竟起于何时,至今无准确的材料可资查证。
不过,大约可能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可以在史籍中证实的。
此外,根据《王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茶、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茶、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茶、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茶、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
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
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何都会望而生畏。
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所以,中国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
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前,有无门神目前尚不得确知,如果有,大概就该是神茶、郁垒。
这两位神人貌相十到怪异凶狠一一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
他们虽然相貌狰狞,但是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不仅是他们的责任,而且是他们的天性。
许多人都知道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形相。
唐朝以后,除了神荼、郁垒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
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
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节,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农历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风俗。
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按照当代艺术大师周汝昌
先生的话说,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
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
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
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
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
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门神。
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亲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自孟昶题桃符以后,文人学士便群起效仿,把题春联视为雅事,于是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
但是,到时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
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
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
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
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
这是春联中挂人齿颊的。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
那是明代的事。
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
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
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
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