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养成期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南美白对虾是目前国内养殖规模较大的一种虾类,但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病害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一、白斑病(WSSV)白斑病是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
病虫体内有大量的病毒颗粒,造成虾体呈现出白色或透明的斑块,虾体表面也会出现黏液。
白斑病可导致虾的生长迟缓、死亡率升高等问题。
防治措施:1. 做好防疫工作,定期检查虾苗的健康状况,如果发现虾苗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隔离。
2. 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确保水质符合虾的生长要求。
3. 控制水质温度和盐度,因为白斑病对温度和盐度都有一定的敏感性。
保持水温在29-32摄氏度,盐度维持在25-30ppt。
4. 推荐使用对斑病抵抗力较强的虾种,选购优质的南美白对虾种苗,提高养殖的稳定性。
二、黄头病(YHV)黄头病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是由黄头病毒引起。
患病虾体表现为头部呈现明显的黄色,食欲减退,虾体弱,易感染其他病害。
防治措施:1. 加强池塘水质管理,确保水质清洁,定期清理池底淤泥及池壁的附着物,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2. 做好虾苗的养殖环境,提高虾苗的免疫力。
定期检查虾苗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
3. 增加虾类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增加虾体的免疫力,提高抗黄头病的能力。
4. 定期检测水质,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烂鳃病(EMS)烂鳃病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对虾病害,主要是由细菌引起。
疾病主要表现为虾的鳃部组织严重坏死,导致虾的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甚至死亡。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白斑病、黄头病和烂鳃病等。
养殖户可以通过加强防疫工作、合理管理水质和提高虾体免疫力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这些病害的发生,确保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南美白对虾常见病害防治

南美白对虾常见病害防治在人工养殖环境中,对虾都有可能发生四种虾病,即病毒感染症、细菌感染症、立克次氏体感染症和寄生虫感染症。
而南美白对虾主要引起病毒感染种类有桃拉病毒TSV、白斑病毒WSSV等。
以上两种病毒并随着种虾、虾苗进出口突破国界,后患无穷。
而白斑病是现在流行最广的世界性病毒。
我省近几年来南美白对虾的引进和养殖逐步增加,但南美白对虾病害流行也并不乐观,有近70%的养虾地不同程度地开始出现病害。
所以,对南美白对虾的病害要防重于治。
首先是做好白斑病病毒的预防处理工作,主要是通过过滤系统彻底清除敌害生物和病毒的媒介生物,过滤水再经过臭氧水处理机,保证水源不带病菌和病毒,其次是通过适时换水和使用生态制剂稳定水质,调控池水藻相使池水保持有效生物生态平衡,预防细菌和其他疾病发生,有效控制病毒病的暴发。
适时补充足够的营养强化和免疫强化物质,保证对虾自身防御系统发挥作用。
当发生病害时也主要采用抗生素、中草药等对环境无害的药物进行治疗。
南美白对虾养殖开始时,池塘施泼2毫克/升的土霉素于水体中;以后每隔一星期,改施用1-1.5毫克/升的呋喃西林一次,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一种甚至多种药物,以增强虾抗病能力,拌饵药有维生素C、E、大蒜素、土霉素、抗病毒元、氯霉素等,对虾池进行科学的管理,使虾池持续保持生物生态平衡,平衡虾池藻相和菌相,有效防治南美白对虾虾病的发生。
(一)病毒性疾病1、对虾白斑综合病(wssv)对虾白斑综合病(wssv)为全球对虾危害最大的病毒,毒力极强,污染宿主后致死率高达90—100%。
对虾一般污染后48小时出现白斑,4天内死亡率达100%。
每年因此全球养殖对虾产量减产一半,损失几百亿人民币。
该病1994—1995年在泰国、印度、朝鲜、日本及太平洋沿岸国家酿成暴发性流行病。
1996年,由于病毒性虾病暴发,斯里兰卡80%以上养虾场频于绝产。
该病自1998年首次在台湾暴发以来,随后从福建沿海蔓延到黄海和日本海对虾养殖水域,并逐年导致养殖对虾暴发性、毁灭性死亡,其疫情至今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南美白对虾是一种重要的养殖品种,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病害。
下面我将
介绍一些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1. 溶血弧菌病
溶血弧菌病是一种严重感染对虾的疾病,主要通过对虾体表伤口和消化道感染。
主要
症状包括虾体变黑、虾体溃烂、虾壳变软等。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消毒养殖池,保持水质清洁,提高水质环境,定期投放预防性抗生素等。
2. 软体动物病
软体动物病是一种常见的对虾病害,主要是因为水质脏污、饲料无菌性差等原因引起。
对虾感染软体动物病后,会出现肢节变形、虾足脱皮、虾体畸形等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加
强饲料卫生管理,及时清理养殖池内废弃物,维持适宜的水质环境等。
3. 白点病
白点病是由于养殖池水温度过高、水质污染、投喂过量等原因引起的。
感染白点病的
对虾体表会出现白色斑点,食欲减退,虾体浑浊等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控制养殖池水温度,加强水质管理,规范投喂量,及时清理养殖池等。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溶血弧菌病、软体动物病、白点病、霍乱病和传
染性肝胰脏坏死病等。
养殖户可以通过控制养殖池水质,加强饲料管理,定期检测病害等
方式,进行有效的防治措施,保障对虾的健康生长。
南美白对虾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

南美白对虾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南美白对虾抗病能力强,一般不易发生疾病。
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过程中,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到对症下药。
要从虾苗、水质、饲料、日常管理等方面严格把关,杜绝疾病的发生。
养殖期间南美白对虾常见的疾病有以下几种:一、白斑病属病毒性疾病。
病虾胸腹部常有白色或暗蓝色斑点,发病后期虾体皮下、甲壳及附肢都出现白色斑点或甲壳软化、头胸甲易剥离、壳与真皮分离。
防治方法:①种苗须经过病毒检测确定无毒后,才能进入养殖环境;②投喂优质的全价饲料,并在饲料内添加0.2%“多糖”、0.1%“人参皂甙”及稳定型0.2%Vc;③每5~7天向养殖水体全池泼洒“溴氯海因”0.5~0.6ppm或“二溴海因”0.3ppml次;④养殖季节内,每15天全池泼洒“季胺盐络合碘”1.5ppm;⑤在养殖水体内使用生物制剂,以保持水环境的稳定。
二、红腿病由弧菌感染造成,主要症状是附肢变红(游泳足更加明显),头胸甲的鳃区呈黄色,病虾多在池边慢游,厌食。
游泳足变红是红色素细胞扩张造成的,鳃区变黄是甲壳内面皮肤中的黄色色素细胞扩张形成的。
防治的方法为:①对虾放养前,须采用生物、物理及化学的综合法进行清塘处理;②在高温季节,定期向养殖水体泼洒“光合细菌”及活化沸石粉,其用量分别为2~5ppm及l0ppm;③全池泼洒0.8~1.0ppm的C1O2;④全池泼洒“二氯海因”0.6ppm或“溴氯海因”0.5ppm;⑤在外泼药物的同时,内服“虾毒灵”或“迪芬克利”,其添加量分别为1%及0.2%。
三、丝状细菌病由毛霉亮发菌(发状白丝菌)和硫丝菌引起,主要与养殖环境的水质及底质恶化有关,通常当池水呈富营养化时极易发生。
丝状细菌生长在对虾的鳃丝、附肢刚毛、游泳足上,严重时甲壳表面也可看到。
由于鳃丝上着生丝状细菌及其他污物,影响虾呼吸功能,从而使病虾生长缓慢,并易因缺氧下死亡。
防治的方法为①保持水质及底质的清洁,放养前必须经过彻底清塘;②放养密度切勿过大,并适当增加换水量;③饲料内应适量添加“脱壳素”,以促使对虾正常蜕皮及生长;④全池泼洒“季胺盐络合碘”1.0~1.5ppm;⑤全池泼洒茶粕,其用量为12ppm,待病虾脱壳后大换水。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南美白对虾是一种重要的养殖品种,但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病害。
下面将介
绍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一、白斑病
白斑病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主要症状是虾体表出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
并且虾体活动能力减弱。
白斑病的感染主要通过病菌侵入虾体而引起,病原菌主要为白斑
杆菌。
防治措施:
1. 控制养殖水体的水质,保持水质清洁、稳定,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2. 治疗感染病虾,通常采用浸泡药物相结合的方法,选用抗生素类药物如磺胺类、
四环素类等进行治疗。
3. 对养殖池进行清洗和消毒,以减少病原菌的存活。
四、氧毒
氧毒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主要症状是虾体呈现麻痹、翻白和死亡等症状。
氧毒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养殖水体中溶氧过高导致。
防治措施:
1. 定期检测养殖水体中的溶氧量,保持溶氧量在合适的范围内。
2. 控制水体中的氧气供应,避免溶氧量过高。
3. 提供充足的防护措施,避免养殖水体受到直接阳光照射。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白斑病、黄体病、霉菌病、氧毒和水霉病等。
针
对不同的病害,可以采取控制水质、隔离感染病虾、进行药物治疗等防治措施来减少病害
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养殖效益。
南美白对虾12种病害防治有法

南美白对虾12种病害防治有法一、红体病(又称桃拉综合症)症状:虾体虚弱,甲壳变软,不摄食,空胃,体色素扩散,附肢呈红色,尤其是在尾扇、尾节和腹肢更明显,有时整个虾体变成红色。
急性期感染的南美白对虾全身暗红,尤以尾扇与游泳足明显。
病虾肝胰脏肿大变白。
防治:切断传播源,选择无感染的亲虾和虾苗,养殖水体用含氯或含碘药物消毒;用免疫增强剂如参素、核苷素、多肽类、酶类等生物活性物质以及多糖类等增强免疫功能;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2克,红体消15克,EM原露3克,连续内服5~6天。
在水体中可用超碘季胺盐0.2克/立方米,连续泼洒2天。
在第3天用0.2~0.3克/立方米二溴海因全池泼洒,隔2天后再全池泼洒清水素(枯草杆菌)0.2克/立方米,沸石粉20克/立方米。
二、红腿病症状:病虾附肢变红,尤以游泳肢最明显。
步足、尾扇也呈红色。
病虾在水面慢游或旋转或上下垂直游动。
防治:①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3~0.4克/立方米;②第二天全池泼洒超碘季铵盐0.2克/立方米;③内服药饵,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0%氟苯尼考0.3~0.5克,连续投喂3~5天。
三、白斑病症状:病虾反应迟钝,不摄食,甲壳上有白色的圆点,以头胸甲处最为显著,鳃丝发黄,肝胰脏肿大,糜烂,通常在几天内便可大量死亡。
防治::①全池连续泼洒二溴海因0.3克/立方米,2天;②投喂药饵,每千克饲料中添加对虾病毒灵10克、维生素C3克,连续投喂5~7天。
四、肠炎病症状::病虾游动缓慢,体质弱,肠道明显变粗、呈红色,肠胃空,有液体或黄色脓状物。
防治:①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3克/立方米一次;②每千克饲料中添加肠炎灵5克、大蒜素5克,连喂3天。
五、烂鳃病症状:病虾鳃丝呈灰色,肿胀,鳃丝溃烂,呼吸困难,食欲不振。
防治:全池泼洒溴氯海因或二溴海因0.2~0.4克/立方米一次。
两天后全池泼洒清水素(枯草杆菌)0.25克/立方米或EM原露0.3克/立方米,同时内服适量的环保抗菌药物。
南美白对虾常见疾病及防治技术要点

南美白对虾常见疾病及防治技术要点南美白对虾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见效快,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但发病率高,发病速度快,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病害的发生。
标签: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技术要点南美白对虾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肉质鲜美等特点,是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但发病率高,发病速度快,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消除传染源,切断病原传播途径,优化养殖环境,提高对虾自身免疫力等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病害的发生,确保南美白对虾的健康成长。
为此,我们在养殖过程中,总结了南美白对虾的一些常见病害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病毒性病害1.桃拉病毒综合症(1)流行情况及发病规律,又称红体病。
发病时间一般在入池后的30-60天;发病虾池底质老化水体透明度低于30cm;PH值长期高于9.2;气温剧变等情况,易发此病。
(2)发病症状及危害情况。
病虾触须、附肢、尾扇变红,体色变成茶红色,发病后不摄食,在水面缓慢游动,反应迟钝,捞出水后即死。
病程极短,一般发病10天左右后,症状减缓转入慢性死亡阶段,通常幼虾易发生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90%,成虾易发生慢性感染,死亡率通常小于50%。
(3)主要防治措施。
放养前,应彻底清淤整池,在养殖过程中,虾苗入池第1-3天,每天用“超碘季胺盐”0.2g/l泼洒全池,每半个月使用“纳米碘”0.3g/l泼洒水体,在对虾入池一个月后,应常用溴氯海因0.4-0.6g/l或枯草芽孢杆菌0.3ppm 主池泼洒,同时每半个月投喂3-5次含有抗病毒药物的饲料,在每公斤饲料添加免疫多糖2g、鱼油10g、高稳VC2g等。
对虾得病后,可用超碘季胺盐0.2ppm,全池泼洒,连续泼洒2天,第3天再泼洒二溴海因复合消毒剂0.2ppm一次,第6天用枯草芽孢杆菌0.3ppm及活性炭(10%)、过氧化钙(20%)、平炉渣合剂(70%)泼洒全池,同时,投喂添加有药物的饲料,每公斤饲料添加红体消15g、生物酶活性添加剂1g、高稳维生素C3g及鱼油10g,每天2次,连续投喂5天。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南美白对虾是一种常见的海水养殖虾种,由于它们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口感好等优点,被广泛地养殖于亚洲各国。
然而在养殖过程中,南美白对虾也会受到多种病害的影响,影响着养殖效益,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
一、白斑病白斑病是一种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南美白对虾罹患白斑病时,身体上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白色斑点,而且身体显得虚弱,抵抗力下降,会影响到养殖效果。
防治措施:1.疫苗预防:常常在对虾幼苗液化过程池和育苗池中加入病毒金龟子进行预防。
2.饲养管理:养殖者需要及时清理饲料残留,保持水质清洁,添充营养饲料,增强对虾的健康免疫系统。
3.水质管理:定期进行水质检测,适时增换新水,减少对虾间过度挤压等进一步强化环境消毒以提高水质安全性。
二、石斑病石斑病是一种虾躯干表面因寄生虫或细菌感染而形成的病变,南美白对虾罹患石斑病时,体表会出现水疱,此外疾病逐渐加剧后虾体表面还会长出褐色瘤块,严重时还会造成虾体夭折。
2.药物防治:可使用氧氯化磷等药物短时预防对虾鳃壳细胞呼吸道病的病原体。
3.环境管理:通过增进环境条件改善水质,安排科学饲料配方,合理控制水体条件等维护水体均衡性。
三、黑球菌病黑球菌病是一种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病害,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也时有发生。
当南美白对虾罹患黑球菌病时,其身体表面会出现红色显芒,表皮会逐渐剥落,同时身体亦会变得虚弱,增加死亡率。
1.疫苗预防:在抗生素防治黑球菌病前期,可先通过疫苗预防来消除病原体。
3.药物防治:通过使用卡邦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抑制和消除病原体,防止疾病发生。
综上所述,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可能发生多种疾病,通过加强水质、饲养管理,同时运用疫苗预防、环境管理与药物防治等方法对疾病进行防治,可进一步完善养殖管理手段,提高养殖效益,维护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美白对虾养成期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南美白对虾生长快,抗病力强,适应范围广,因此其养殖在我国各地得以迅速推广,笔者通过几年的养成实践,就南美白对虾在养成过程中的疾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滞壳病(蜕壳困难症)
1.1 病症
在蜕壳时,病虾头胸甲无法脱落,粘滞在步足基部,死亡率可达100%。
在淡水养殖或工厂化养殖过程中,体长6.0cm以上的南美白对虾易发生此病。
在室外池塘养殖过程中不易被发现,故危害性很大。
1.2病因
换水条件差,池水浑浊,水质富营养化,蓝藻旺盛,特别是天气持续高温,养殖密度大,体长6.0cm以上时最易发生。
1.3 防治条件
①用生石灰7~10×10-6半水泼洒,每天2次,连续2天。
②投喂优质饵料,最好投喂鲜红饵料。
③养殖水体用二溴海因消毒,用量为0.2×10-6
2 红体病
2.1病症
主要是附肢、大触角、尾扇呈红色,尾尖充血肿胀,严重时整个虾体呈暗红色,在水中游动十分缓慢,反应迟钝。
部分病虾有摄食行为,能拖便。
2.2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淤,保持水质清洁。
②合理放养,定期撒生石灰,清洁池底。
③每100kg饵料中加入红体消150g制成药饵,连续投喂3天。
投喂药饵的同时,用二溴海因复合消毒剂0.2×10-6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
④罗红霉素按1‰比例制成药饵,连续投喂3天。
3白斑病
3.1病症
对虾头胸甲的触角区出现白斑,头胸甲易剥离。
3.2病因
主要是白斑杆状病毒(WSBV)所致。
导致发病的主要因素有:①虾池老化,底质差;②放养密度过高;③滥投饵料,由于不少杂鱼、篮蛤、卤虫等带有该病原体,使病原体直接摄食进入虾体;④持续高温。
3.3防治方法
①改善虾池环境条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②发现虾病后及时清除死虾,防止交叉感染。
③投喂优质配合饵料,适量投喂鲜活活贝类,增加体质。
④施用二溴海因复合消毒剂,消灭水体中病原体,用量为0.2×10-6。
⑤用盐酸恩诺沙星按1‰的比例配制药饵,连续投喂3天,以后可以间隔3~4天,在连续喂2天。
4 黑鳃病
4.1病症
早期鳃丝呈橘黄色或鲜褐色,后渐变黑,鳃丝腐烂坏死,直至窒息死亡。
4.2病因
底质污染或真菌引起。
多发生在高温期,尤其是养殖密度偏高,清池不彻底,水体富营养化的虾池易发此病。
4.3防治方法
①若为池底污染所致,要积极清除池底有机沉淀物和残饵,加强换水,定期泼洒生石灰7~10×10-6。
②若为真菌引起,可施用呋喃唑酮2~3×10-6,结合施用生石灰8×10-6有一定疗效。
③用二溴海因0.2×10-6水体消毒。
④用盐酸恩诺沙星按1‰比例配制药饵,连续投喂3天。
5 肌肉白浊病
5.1病症
腹部的一部分或全部呈白浊色,常在水面下漫游,呈现不安状态。
5.2病因
主要是在高温、低氧的情况下,虾受惊跳动,肌肉损伤而引起的病变。
若改善环境条件,虾病可继续存活,否则会大量死亡。
对虾饵料营养不全,也会引起肌肉白浊,工厂化养殖特别明显。
5.3防治方法
①保持良好的水质,加高水位,在烈日下避免惊动虾。
②投喂优质全价配合饵料,工厂化养殖必须定期投喂鲜活饵料。
6 黄鳃病
6.1病症
鳃部随病情由轻到重也由浅黄、橙黄至土黄色,病情重时行动呆
滞,摄食量减少,造成生长缓慢。
6.2病因
病原体是外共生性纤毛虫的壳吸管虫和缘毛虫。
它们与裸甲藻、夜光藻一起附着于虾的鳃部,因虫体黄色,故病虾鳃组织呈黄色。
病原体附着鳃部后,引起虾呼吸困难,体质下降,造成细菌二次感染。
6.3防治方法
①加强水质管理,将池水透明度控制在水深的1/2。
②福尔马林25×10-6药浴1天,然后换水。
③在饲料中按2‰拌土霉素,连续投喂3天。
④用漂白粉2×10-6或生石灰30~40×10-6混水全池泼洒。
7 痉挛病
7.1病症
腹部向背面弯曲,僵硬呈弓形,严重者尾部弯在腹面,不能拉直。
7.2防治方法
提高水位,改善水质,勤换水,高温季节尽量部进行捕捞操作,以避免虾受惊后发生痉挛。
8肠炎
8.1 病症
对虾肠道呈红色,肿胀粗大。
8.2病因
主要是摄食不良饵料或蓝藻引起。
8.3防治方法
①投喂按1‰配制的乙酰甲喹药饵,效果显著。
②用1‰大蒜素
配制药饵,连续投喂3天。
③用1‰盐酸恩诺沙星配制药饵,连续投喂5天。
9 附着生物病
9.1病症
虾农称“发毛”,常见有聚缩虫、累枝虫等附生于虾鳃,严重使体表、附肢、眼部都呈绒毛状,淡黄色。
虾常伏于池边或在水面打转。
9.2病因
换水量不足,水色长期为浓绿色或浓蓝色。
投饵过多,池水有机丰富,比重降低。
9.3 防治方法
①大换水,改善水质条件,投喂优质新鲜饵料,促使对虾蜕壳。
②用5~10×10-6高锰酸钾结合0.5×10-6新洁尔灭对水体消毒,用药后需大量换水。
10 黑斑病
10.1病症
虾体甲壳上有黑色溃性斑点,黑斑中部凹下,严重者溃深达甲壳平层组织,附肢断掉,继而层黑色。
10.2病因
机械损伤,能分解几丁质的细菌乘机侵入引起。
10.3防治方法
①用茶籽饼20~25×10-6刺激蜕壳。
②用1‰氯霉素或2~3‰土霉素或0.5‰氟哌酸配制药饵,连服3~5天。
③用1.5~2×10-6氯
霉素,或土霉素3×10-6,或0.5~1×10-6氟哌酸全池泼洒,连施3~5天。
11畸形病
11.1病症
虾体弯曲、畸形。
11.2病因
水中重金属离子含量高,水质污染严重,水质富营养化。
11.3防治方法
①用EDTA5~10×10-6处理水。
②适时进行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