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宏观经济学导论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一、教学目标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基本概念。

2.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

3.理解宏观经济学在现实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4.培养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规律的科学。

(2)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国民经济的总体现象,如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等。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2)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4)宏观经济学模型与经济计量方法3.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国民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2)通货膨胀与失业(3)总需求与总供给(4)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4.宏观经济学的历史发展与主要流派(1)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2)凯恩斯主义:约翰·梅纳德·凯恩斯(3)货币主义:米尔顿·弗里德曼(4)供给学派:罗伯特·卢卡斯、托马斯·萨金特等(5)新凯恩斯主义:乔治·阿克洛夫、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5.宏观经济学在现实经济中的重要作用(1)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2)经济预测与预警: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3)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历史发展。

2.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学问题,如通货膨胀、失业等。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宏观经济学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实践法:开展宏观经济学的实证研究,如收集数据、建立模型等。

四、教学安排1.课时安排:共计4学时。

2.教学进度:每周2学时,连续两周完成。

五、作业与考核1.课后作业:每周布置一次,共计2次。

2.考核方式: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40%)。

01宏观经济学导论-课件

01宏观经济学导论-课件
所组成 货币政策: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下如何决定
和调整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增长速度
8
1.2 宏观经济变量
•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宏观经济总量,可能是个 量相加得到的总和,如总消费是每个消费者 消费量的总和,总投资是每个厂商投资的总 和。也可能是个量的平均量,如价格水平是 各种商品价格的平均数。
• 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 内生产总值,消费量,投资量,储蓄率,货 币存量,政府预算,失业率,通货膨胀率, 利率,汇率等等。
• 逻辑实证:也称为演绎法或抽象分析法。 它对 因果关系的把握是从建立假设开始的,借假设排 除一切无关或次要的因素,保留少数重要因素, 从而从中观察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路线是 从一般到个别。
• 实证研究描述客观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不 存在“好或坏”,“应该或不应该”的评价。
14
1.6.2 经济理性主义假设
4
1.1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 研究内容之三:失业(Unemployment)商 业周期的不同特征
基本概念:有劳动能力并寻求工作但找不 到工作的现象
度量方法:失业人的问题
• 研究内容之四:通货膨胀(Inflation)商业 周期的不同特征
基本概念: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服务 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上涨。
微观经济学: 以单个企业或家庭的行为作为研究 对象,研究它们的供求行为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 系。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 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 整体经济的运作。
•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 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有些在
产生原因:发行货币过量、投资消费需求 过旺、工资等成本上升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导语】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经济体整体而非个体的经济行为,涉及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广泛领域。

本教案旨在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宏观经济学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2. 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等;3.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4. 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3. 宏观经济学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内容】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体整体而非个体的经济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规律和问题,包括经济增长、就业、物价水平、货币政策等内容。

与之相对的是微观经济学,它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

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1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某一时期内某个国家或地区居民从各种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收入总额,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等。

2.2 总需求总需求是指商品和服务在某个时间段内的总购买力,它的构成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

2.3 总供给总供给是指某一时间段内全部经济部门所生产和提供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2.4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一般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3. 宏观经济学的实际应用3.1 政府宏观调控宏观经济学为政府提供了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通过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手段,政府可以对经济进行调控,实现稳定增长、低通胀和充分就业的目标。

3.2 企业经营决策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结果能够帮助企业理解经济环境并做出相应的经营决策。

企业可以根据宏观经济的走势,调整生产规模、价格策略等,以适应市场需求。

3.3 个人理财规划宏观经济学的知识对于个人理财规划也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宏观经济的状况能够帮助个人做出合理的投资和储蓄决策,降低经济风险,实现自身财务目标。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思维导图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思维导图
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提出“看不见的手”概念, 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大卫·李嘉图强调劳动价值论和 自由贸易。
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影响
古典经济学派对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供 需平衡、经济增长等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凯恩斯主义学派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
政府干预市场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以实现 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有效性
金融市场波动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 果,加大政策调控难度。
企业融资环境
金融市场波动会影响企业融资成本和融资环境,进而影响企业投资和生产。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影响
劳动力供给减少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人口比例下降,劳动 力供给减少。
劳动力成本上升
人口老龄化使得企业对年轻劳动力的需求增 加,推高劳动力成本。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 考察对象,研究各个有关总量的决定 及其变动,特别是研究国民收入、国 民就业量、物价水平、国际收支等总 量的决定和变动。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
联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 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 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
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消费增长
01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02
促进就业与收入增长
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 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11
二、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大工具是货币政策, 它是政府借助中央银行对一国的货币、信 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中央银行 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能够影响到许多金融 变量和经济变量,如利率、股价、房地产 价格、汇率等等。
12
本课框架
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二篇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及国民收入的 决定与均衡。 第三篇 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第四篇 研究和探讨诸如通货膨胀和紧缩、 就业和失业、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等宏观 经济问题。 。 第五篇 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古典宏观经济学 (17世纪中叶——20世纪30年代) 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形成时 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分庭抗礼时期 (20世纪70年代至今)
4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0世纪30年代暴发了世界经济大萧条,在这种历史背景 下,凯恩斯撰写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向古典经 济理论的基础发起了猛攻,后人将之称为“凯恩斯革命”。 本课所要介绍的,主要不是凯恩斯经济学,而是凯恩斯主 义经济学。前者仅仅局限于凯恩斯本人的理论,后者则包 括了凯恩斯本人及其追随者和继承者的理论。包括萨缪尔 逊、J·希克斯、P·索洛、J·托宾。新一辈的著名凯恩斯主 义经济学家主要有:George Akerlof 和 Janet Yeellen、 Oliver Blanchard、Greg Mankiw 和Larry Summers,Ben Bernanke , 他们号称“新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
经济发展是用来分析一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概念。是一
个较为复杂的“质量”概念。包括经济增长的速度、稳定程
度及结果,国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总体进步和居民生活

[经济学]01 宏观经济学导论

[经济学]01 宏观经济学导论

2018/11/22
Y.Chen Tianjin Normal Univ. Macroecomics
5
答疑形式与时间:
• 答疑形式: e-mail 答疑与课后答疑 • e-mail: chyq78@
• e-mail 答疑: 每周两次 • 课后答疑时间: 课间休息;周四下午
2018/11/22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 主讲教师: 陈元清 • 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学习要求:
• 理论知识都具有连贯性,所以要坚持听课。 • 听课时要多作笔记,笔记是知识的框架,教材是对知 识的充实。二者缺一不可。 • 学习过程中要厘清理论脉络,特别要注意某一理论结 论成立的假设条件。
• 关心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宏观经济问题, 并进行独立思 考分析。 • 对于老师布置的习题,要认真完成,以巩固所学的知 识。

• – – •
萨缪尔森:经济学(下)
梁小民:高级宏观经济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N. Gregory Mankiw. Macroeconomics ,5th Ed. Worth Publishers (中文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 费希尔: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
中级教程:
高级教程: –

2018/11/22
罗默:宏观经济学,商务印书馆
Y.Chen Tianjin Normal Univ. Macroecomics 3
宏观经济学学习资源:
• • • •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 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Y.Chen Tianjin Normal Univ. Macroecomics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PPT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PPT

就业率
02
劳动力市场中就业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失业率与就业率的关系
03
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影响国家经济
增长和社会稳定。
通货膨胀率与物价水平
通货膨胀率
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 通常用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来衡量。
物价水平
商品和服务的平均价格水 平。
通货膨胀的影响
影响货币的购买力和财富 分配,可能导致社会不稳 定和经济效率低下。
详细描述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时期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时期,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的经 济学家主张国家干预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以解决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这一 时期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新古典综合学派
总结词
新古典综合学派试图将古典宏观经济学 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结合起来,强 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结构等。
个体分析
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企 业)的经济行为和特征,以及它
们对总体经济的影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新兴学派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经 济学家为主导,试图超越传统宏观经济学理 论,从不同角度研究宏观经济问题。这一时 期出现了许多新的学派,如新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主义、货币主义等,这些学派在理论 观点和研究方法上都有所创新和发展。
03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 题
国民收入决定
国民收入
VS
详细描述
新古典综合学派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 以保罗·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试图 将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 学结合起来,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 协调配合。这一时期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宏 观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物价稳 定。

01--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01--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新货币数量论
m M P
f
( y, w, rm , rb , re ,
1 p
dp dt
, )
自然率假说
政策主张: 赞同货币政策,反对财政政,
同时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主张单一政策规则
Chapter 1
30
1.4 从历史角度看宏观经济学:流派与方法之争
供给学派
理论核心:供给创造需求 本身
重点分析:供给效应 主要观点:关于边际税率
Chapter 1
33
1.5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共同方法
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市场都综 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商品市场和服务以 及劳动市场。
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个体行为分析的 基础上。
宏观经济学在观察现实经济现象的基础上,加 上必要的假设,建立起理论模型,然后再利用 现实世界的数据来检验理论模型。
研究内容之五:国际经济 (International Economy)
封闭经济 开放经济
❖ 通货膨胀在国与国之间的传导 ❖ 外贸盈余与赤字对一国就业与财政的影响
Chapter 1
12
1.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40
30
20
10
0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出口商品总额增长率(%) 年平均增长率14.15%
Chapter 1
出口商品总额(亿美元)
1990 620.9000 1991 718.4000 1992 849.4000 1993 917.4000 1994 1210.100 1995 1487.800 1996 1510.500 1997 1827.900 1998 1838.100 1999 1949.300 2000 2492.000 2001 2661.000

01宏观经济学导论精品文档12页

01宏观经济学导论精品文档12页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重点提示:本章需要重点把握宏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一门学问。

中国是一个转轨中的发展中大国。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在发展的过程中,失业率、通货膨胀、国民收入增长水平、人民币汇率变动等经济问题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如何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这需要我们深入学习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宏观经济学因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不同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经济学两大分支之一。

经济学的另外一大分支是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的决定和波动。

它因以国民经济总体过程活动为研究对象,所以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最先提出“宏观经济学”一词。

而在这之前,古典学派就早已对宏观经济现象进行过研究与考察。

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被认为是最早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进行分析的经济学文献。

此后,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很少被分割开来进行考察。

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

它的出现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以收入和就业理论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此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分支学科。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的英文是“macro”,原意是“大”。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因此,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整体的经济行为,它关注国民经济的繁荣与衰退,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总产出水平及其增长,通货膨胀与失业,国际收支和汇率变动。

宏观经济学在考察长期的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考察构成经济周期的短期波动。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02
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利率和国民收入。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03
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交点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乘数效应与加速原理
乘数效应
指一个变量的变化以乘数加速度方式引起最终量的增加。在经济学中,乘数效应 更完整地说是支出/收入乘数效应,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概念,也是一种宏观经 济控制手段,是指支出的变化导致经济总需求与其不成比例的变化。
分析了经济周期的原因、阶段 以及应对措施,探讨了经济波
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探讨
全球化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以及国 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
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以及绿色经济发展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和挑战。
政策配合的实践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应对经济波动时 ,注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 合。例如,在应对通货紧缩时,采取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在应对通货膨胀时,采取紧缩的财政 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些实 践表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 配合对于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具有 重要意义。
05 国际经济部门
06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经济增长定义
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季度或一年)经 济总量的增加,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GDP 来衡量。
经济增长源泉
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等。
经济增长模型
如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等,用于解释经济增长的动 因和机制。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实践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 完整版)

第1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1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声明:本课件在教学进程中,由于引用学者的近期研究功效(尚未发表,图片、数据和观点均受到知识产权保护),未经允许不能擅自在网上流传。

违者自行承担一切后果。

特告。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讲课教材:《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茨第七版参考性英文阅读教材: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讲义获取方式email/bb本次课要点:本次课主如果围绕着从马歇尔的微观经济学如何慢慢提出宏观经济所需思考的问题,和宏观成立后又是如何慢慢完善、新古典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如安在对政策的效劳的争辩中彼此增进和发展为主线,来介绍全书的讲课框架的。

让学生在刚进入就清楚宏观的产生和发展,和咱们一个学期将要重点讨论什麽内容。

教学安排:1、纪律要求2、关于章节安排、选取3、关于课后作业4、考核方式(10%考勤1+20%平时考核+70%期末)商学院2(8次以上出勤者具有考试资格,10%考勤3+90%期末)双学位45、答疑、联系方式、学习方式(理论+实际)课程结构进度:1、导论(1)+ 国民收入核算(2)2、收入与产出(总需求与均衡产出、乘数理论)(9)3、货币、利息与收入(IS-LM模型)(10)4、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11)5、国际联系(开放经济体的宏观政策配合运用)(12)1参看双学位考勤定义。

另外,3次迟到视为1次缺勤。

2商学院学生缓考者,按试卷成绩85%录入总成绩。

3原则上双学位考勤以效果论,未参加课堂学习者,视为缺勤,不论缘由。

1次缺勤扣1分。

4为严肃纪律,确保公平和质量,双学位还设有以下规定:1、出国缓考(未有以往考勤记录)者,按试卷成绩85%录入总成绩;2、考勤未达标而参加考试者,原则上不录入成绩;3、有作弊嫌疑者,需重新考试认定成绩;4、作弊成立者,计0分。

6、习题课一7、总供给与总需求(总需求曲线政策、形式化表述、极端总供给曲线)(5)8、总供给:工资、价钱与失业(一般总供给曲线推导、经济学学派介绍、AS-AD模型)(6)9、增加与积累(新古典增加模型)(3)10、增加与政策(内生增加模型)(4)11、习题课二12、消费与储蓄(13)13、投资(14)14、货币需求(15)15、习题课三16、中国宏观经济解读(外请专家2课时,课次随机安排)17、全书考前要点总结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宏观经济学——考察长期的经济增加,也考察组成经济周期的短时间波动。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

宏观经济政策
• 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 影响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 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
• 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所谓自然失业就是指那些与市场经济 运行机制无关,由“自然”因素决定的失业人口。
• 自然失业率不是一个常数,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摩擦性失 业和结构性失业是波动的。根据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自 然失业率甚至可以达到非常高的水平,特别是当人口和技 术进步因素促成了较高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时候。 据估计,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自然失业率为4%,在80年 代上升为6%左右,90年代则为5.5%.
➢2、股票价格与经济周期
• 同失业率相比,股票价格与经济周期的吻 合性稍显逊色。总的来说,股票价格能够 反映经济周期的演变,并且由于其往往领 先于经济活动的变化,因而具有一定的预 测性。因此,股票价格常常被认为是国民 经济的晴雨表,这一点在大萧条期间表现 得最为突出。发生在1929年的股价暴跌正 是后来经济滑坡的先兆,而在其后的经济 恢复时期,股市的表现明显领先于实际GDP 的增长。
➢3、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周期
• 从历史经验看,当经济步入收缩期时,通 货膨胀率往往随之下降,严重时甚至出现 负数,也就是出现了通货紧缩。而当经济 回升时,又常常伴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应当说,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货膨胀与经 济周期的走向吻合,并且,通货膨胀的波 动往往比经济周期的波动更为剧烈。
失业
➢4、失业的危害 • (1)产出和收入减少。 • (2)人力资本流失。 • (3)犯罪率上升。 • (4)人格尊严丧失。
通货膨胀
• 通货膨胀(Inflation)简称通胀,指的是 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与它相反的是 通货紧缩(Deflation),代表一国平均价 格水平的下降。平均价格水平通常用价格 指数来衡量。计算价格指数首先要将以前 的某个时间设定为基期,再将即期的价格 水平与基期相比较,所得出的比数就是即 期的价格指数。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动人口的增加,二是来自于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经济周期 商业周期,产出的急剧收缩和扩张,经济的
繁荣与衰退。

失业 经济衰退所伴随的另一个经济现象是失业的增加,
即有劳动能力并寻求工作而找不工作的人数增加。
六个方面

通货膨胀 当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连续
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这个经济经 历了通货膨胀。 国际经济 开放经济,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与金融来往。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与支出政策)与货


Milton Friedman

Milton Friedman (born 1912) was the founder and leading proponent of "monetarism," an economic doctrine which considers the supply of money (and changes therein) to be the primary determinant of nominal income and prices in the economy.
古典方法

标志:1776,Adam Smith,The Wealth of Nations. 看不见的手:市场自身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引导经济 活动达到某种最佳的状态。 前题:所有的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市场、商品市场

运行良好,即市场迅速出清。

结论:在自由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变动是协调个人行为的 重要信号。每个市场达到供求平衡。政府在自由经济中的作用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学派的假定:1.经济主体有最大化决策;
2.预期是理性的; 3.市场出清。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五)总需求和总供给 总需求,是指给定价格、收入和其它经济变量,社会想要 购买的产品和劳务总量,即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想要的而且能 够支出的总额。 总供给,是指给定价格、收入和其它经济变量,所有企业 想要生产并出售的产品和劳务总量,即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想 要的而且能够收入的总额。 (六)存量和流量 存量,是指一定时点上经济变量固有的数值。如企业某个 时点上的厂房、机器设备。时点,是指计算期前的任何时刻。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 (七)漏出和注入 漏出,是指家庭要素收入不是用于国内消费支出,而是用 于储蓄、纳税等的行为。这会导致厂商有一部分产品销售不出 去。 注入,是指非直接家庭要素收入购买国内厂商产品,如储 蓄转化为投资、政府购买、国外购买等的行为。
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功效,在于解释宏观经济 的运行,并为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立足点。 如果经济体系中出现了经济理论所不能 解释的现象就意味着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空 间。 理论的发展一般有两条途径:假设条件 的放松和理论的革命。经济发展的道路是曲 折的。宏观经济理论的百家争鸣实际上就是 一部二十世纪欧美国家经济发展的记录史。
经济增长趋势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增长率 GNP
时间
六、主要经济变量
(一)有效需求 有效需求,是指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总需求。 有效需求决定总就业量,总就业量决定国民收入。 (二)国民产出(收入) 国民产出,是指一国一定时期的商品和劳务产出的市 场价值总量。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 (GDP)、国民生产净值(NNP)和国民收入(NI)。 (三)就业(失业) 就业,是指应当且能够工作的成年人参加全日制工作 的状态。 应当且能够工作的成年人,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就业, 就是失业。 (四)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是指经济中各种商品价格的平均数,它通 常用具有重要影响的某些大类商品价格指数来衡量。

宏观经济学(第1章导论)第1节

宏观经济学(第1章导论)第1节
新兴宏观经济学派
以托马斯·萨金特、克里斯·杜森贝里等为代表,注重宏观 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强调经济模型的结构性因素对经济活 动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涉及环境、人口、技术进步等多元化 因素。同时,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化,包括计量经济学、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
等问题,需要与其他指标结合使用。
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中失业人 员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是衡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状况的重要
指标。
失业率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 波动和政策调整的效果,过高或 过低的失业率都会对经济发展和
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失业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加强职业教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货币主义学派
以米尔顿·弗里德曼、卢卡斯等为代表,强调货币供应和 利率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张货币政策作为主要调控手段 。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以本·伯南克、克里斯蒂娜·罗默等为代表,强调价格和工 资粘性,认为非市场因素导致的供需失衡是经济周期和失 业的主要原因。
新古典综合学派
以保罗·萨缪尔森、詹姆斯·托宾等为代表,将凯恩斯主义 与新古典经济学相结合,主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使 用。
宏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和政 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政府制定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就业和物 价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宏观经济学对于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国家间经济合作和政策 协调。
0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GDP)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政策含义: 政府在自由经济体系中作用十 分有限,政府不能通过经济政策影响宏观
•15
•古典经济学关于宏观经济问题的 争论
•萨伊:供给创造对自己的需求,因此,不 • 存在普遍的经济危机(经济波动), • 不需要建立专门研究宏观问题的 • 理论。
•马尔萨斯:有效需求不足, 经济波动是
•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
•18
2.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于
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标
志着凯恩斯经济体系的确立。
凯恩斯认为经济活动下降的原因是有效需 求不足。
•10
2.宏观经济政策
•政府政策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 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政策 (Fiscal Policy) 财政部
•11
•繁荣: 通货膨胀
•削减支出 •财政政策
•经 •济
•提高利率
•(税收等 •经

•济
•波
•政
•动
•增发国债
•货币政策 •策
•(利率等
政策含义: 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政策刺激有效 需求,减轻经济波动。
凯பைடு நூலகம்斯理论行之有效,因此取代了古典主
义学派占据主导地位。
•19
大滞胀 (Great Stagflation)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停 滞的产出水平和不断上升的失业水平并 存的局面, 为弗里德曼和卢卡斯的反凯 恩斯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24
•模型化思维是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第一篇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篇宏观经济学导论

CX
A国
3
B国 12
CY
EX
EY
6
1/3 1/6
8 1/12 1/8
两优择最优 两劣择次劣
14
三、 比较优势理论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比较优势理论:各国专门生产 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各国均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2、奶酪部门的工资率为: Wc= Pc / a LC 3、葡萄酒部门的工资率为: Ww= Pw / a LW 4、如果 Pc / a LC > Pw / a LW ,或Pc / Pw / >a LC / a LW ,
那么Qw = 0,Qc = L / a LC 如果Pc / a LC < Pw / a LW ,或Pc / Pw < a LC / a LW , Qc = 0,Qw = L / a LW 只有Wc = Ww, Qc > 0 , Qw > 0
29
五、贸易模式
每个国家应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即每个国家应专门生产并 出口其相对劳动生产率比较高,或相对价格和相对机会
成本比较低的产品。
30
六、贸易发生后均衡世界相对价格的确定
1、贸易发生后某种产品均衡的世界相对价格介于 两国贸易前该产品的国内相对价格之间。
alc/alw<Pc/Pw< alc*/alw*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1、是用来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技术和 资源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或劳务 的最大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2、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凹向原点(或 向外凸出)的曲线。
21
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宏观经济学导论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重点提示:本章需要重点把握宏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一门学问。

中国是一个转轨中的发展中大国。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在发展的过程中,失业率、通货膨胀、国民收入增长水平、人民币汇率变动等经济问题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如何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这需要我们深入学习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宏观经济学因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不同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经济学两大分支之一。

经济学的另外一大分支是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的决定和波动。

它因以国民经济总体过程活动为研究对象,所以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最先提出“宏观经济学”一词。

而在这之前,古典学派就早已对宏观经济现象进行过研究与考察。

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被认为是最早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进行分析的经济学文献。

此后,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很少被分割开来进行考察。

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

它的出现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以收入和就业理论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此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分支学科。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的英文是“macro”,原意是“大”。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究投资、出口、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力影响和交叉渗透作用,研究失业现象时要考查失业因素并寻找解决失业问题的良性对策。

这些都是十分令人关切的主要宏观经济学问题。

第三,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问题。

这里包括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中有规律性的围绕增长趋势路径的扩张和紧缩的形式。

事实上,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失业均具有非常明显的周期。

例如,在1981-1986年期间,美国经济的通货膨胀率从10.4%下降到了1.9%。

第四,开放经济问题,即研究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对全球经济体系的影响因素。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前人们只是观察到货物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流动,现在则是资本、专利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流动。

一个封闭的、对外没有交流的宏观经济模型已不再是现实,因此,各国经济之间处于一种广泛的联系之中,国际经济体系的变化都会影响一国宏观经济的运作。

第五,宏观经济政策问题。

经济运行不会一帆风顺,经常出现各种问题,所以,政府要制定并实施对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期达到调节经济运行的目的。

当前的中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原来政府行政性调节的手段正在逐渐消失,而代之以与市场经济运行相适应的政策手段。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经济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早期的经济学理论十分综合,并没有宏观和微观之分。

例如,早期的古典学派学者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不仅研究了国民收入、国民财富、货币流通总量等问题,而且也研究了微观经济学领域的价值和分配问题。

但是,随着社会分工、经济发展,宏观经济学成长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中个体的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中的总量,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第一,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厂商的生产行为,单个消费者或家庭的消费行为,及二者作为要素市场的供给双方对要素供求均衡实现的决定。

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经济总量决定、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问题,它探索的是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

第二,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要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微观经济学把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如何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把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如何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

由不同的研究对象与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决定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各自的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与政策都是围绕价格机制展开。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所有的分析与政策都是围绕国民收入的决定展开。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是用个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例如,某种物品价格与数量的决定,单个居民户的消费量与单个企业的产量等。

宏观经济学是用总量分析方法。

总量是能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包括个量的总和(所有居民户的消费总量或所有企业的投资总量)和平均量(如价格水平、利率等)。

总量分析就是分析这些总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

在微观经济学中基本上作为已知量的东西(即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产量),在宏观经济学中则作为其大小或数值有待确定的主要变量。

在宏观经济学中作为已知量的东西(即产量、就业量和总支出量在各个产业和厂商的特定物品和劳务中的分配),在微观经济学中却都是变量。

第五,基本假设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预期是理性的、经济主体决策的最大化,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第六,基本内容不同。

微观经济学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等。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则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尽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这些不同,但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并不是互相割裂,而是相互关联的。

例如,都采用的都是实证分析方法,微观经济学先于宏观经济学产生,发展得比较成熟,因而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两者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因此,我们不能把它们单纯地割裂开来,事实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辅相成的。

严格说来,只有一个“经济学”。

在实践中,经济分析是不能在两个封闭的空间里分开进行的。

在分析宏观经济的各个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时,必须把可能影响到宏观经济变量的微观经济各个变量的变动考虑进去,反之也一样。

在分析决定一国家物质利益的经济变动过程时,必须同时考虑到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两个方面。

从宏观经济学观点来看,假如一国生产中实际利用的资源总量配置的优劣是一定的话,那么这种资源总量越是接近于充分利用,该国的物质福利就越大。

从微观经济学观点来看,假如资源总量的利用程度是一定的话,那么这种资源越是接近于最优配置,物质福利就越大。

显而易见,从两种观点来看,基本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全体国民的最大限度的物质利益。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虽然宏观经济学是总体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个体经济学,但是,我们不能把宏观经济学的总量看成是微观经济学中个量的简单加总。

由个量到总量(或由个体到总体)的转变过程中,会出现新的变化。

第二节宏观经济学基本研究方法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法,其次还有边际分析法、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法、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模型分析法等。

(一)总量分析法总量是反映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状态的经济变量:一是个量的总和。

例如,国民收入是构成整个经济各单位收入的总和,总投资是指全社会私人投资和政府投资的总和,总消费是指参与经济活动各单位消费的总和。

二是平均量或比例量。

例如,价格水平是各种商品与劳务的平均水平并以某时期的基期计算的百分比。

总量分析法是指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例如国民生产总值、消费额、投资额、银行贷款总额及物价水平的变动规律的分析等,进而说明整个经济的状态和全貌。

总量分析主要是一种动态分析,因为它主要研究总量指标的变动规律。

同时,也包括静态分析,因为总量分析包括考察同一时期内各总量指标的相互关系,如投资额、消费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等。

(二)边际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是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是打开经济决策王国的钥匙。

可以认为边际分析法与管理决策优化密切相关。

边际分析法是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也就是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利益与输出损失相等时的点。

如果组织的目标是取得最大利润,那么当追加的收入和追加的支出相等时,这一目标就能达到。

边际分析法(marginal analysis)的数学原理很简单。

对于离散(discrete)情形,边际值(marginal value)为因变量变化量与自变量变化量的比值;对于连续(continuous)情形,边际值为因变量关于某自变量的导数值。

所以边际的含义本身就是因变量关于自变量的变化率,或者说是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改变量。

(三)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法均衡是物理学中的名词。

当一个物体同时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外力的作用,这两种力量恰好相等时,该物体由于受力相等而处于静止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均衡。

19世纪末的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把这一概念引入经济学中,指经济学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均衡分析是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关系,说明均衡的实现及其变动。

均衡分析偏重于数量分析,非均衡分析则认为经济现象及其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不能单纯用有关变量之间的均衡与不均衡来加以解释,而主张以历史的、制度的、社会的因素作为分析的基本方法,即使是量的分析,非均衡分析也不是强调各种力量相等时的均衡状态,而是强调各种力量不相等时的非均衡状态。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中运用的主要分析工具是均衡分析。

(四)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法一个理论或理论体系,从分析方法的角度分类,可以区分为运用静态分析方法的静态经济学和采用动态分析方法的动态经济学。

同均衡与失衡一样,静态学与动态学也是从机械力学借用来的术语。

静态学所涉及的是所研究的事物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及其所需具备的条件,可以分为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

动态学则涉及事物的运动,事物在运动中所经历的具体过程。

经济分析中的静态是指有关的经济变量,如商品的生产量、消费量和价格等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它一般是与均衡分析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着重说明什么是均衡状态和达到均衡状态的条件,而不管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和取得均衡所需要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