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临摹与技法理论(篆书部分)
篆书运笔技巧和方法
篆书运笔技巧和方法文章一:《篆书运笔技巧和方法,初学者必知》对于刚刚踏入篆书世界的小伙伴们来说,掌握好运笔技巧和方法那可是超级重要的!比如说,在写篆书的时候,线条要保持粗细均匀。
这就好像我们走路,要稳稳当当,一步一个脚印。
就像“一”这个字,从头到尾,线条的粗细都得差不多。
再比如,运笔要平稳流畅。
想象一下,你在画一条长长的直线,不能断断续续,也不能歪歪扭扭。
就像“十”字,横竖都要写得顺顺溜溜的。
还有啊,藏头护尾也很关键。
写每一笔的时候,开头和结尾都要圆润一些,不能有尖尖的角。
比如说“人”字,撇捺的起笔和收笔都要含蓄。
刚开始学篆书,别着急,多练习,慢慢地就能掌握这些运笔技巧啦!文章二:《篆书运笔技巧和方法,学生党看过来》同学们,咱们一起来聊聊篆书的运笔技巧和方法!写篆书的时候,握笔姿势要正确哦,就像拿筷子一样,自然又舒服。
比如说写“日”字,笔画要圆润饱满,就像一个圆滚滚的小太阳。
还有,运笔的速度也要控制好。
不能太快,太快了线条就会毛毛糙糙;也不能太慢,太慢了就显得很拖沓。
比如写“月”字,那弯弯的线条要流畅自然,速度适中。
另外,力度也要均匀。
就像拔河一样,不能这边用力大,那边用力小。
写“山”字的时候,每一笔的力度都要保持一致,这样写出来的字才好看。
大家多练练,相信你们一定能写出漂亮的篆书!文章三:《篆书运笔技巧和方法,书法爱好者必备》亲爱的书法爱好者们,篆书的运笔技巧和方法可不少呢!咱们先来说说中锋用笔。
这就好比是走路走在正中间,稳稳当当。
比如写“中”字,中间的竖画就得用中锋,这样线条才扎实有力。
还有提按的技巧。
就像弹琴时按弦的力度有轻有重,写篆书也是。
写“上”字的时候,横画的起笔轻,收笔重,这样才有变化和韵味。
再说说转折。
篆书里的转折大多是圆转,要像画圆圈一样自然流畅。
比如说“国”字,那外面的框框转折处就要写得圆润。
掌握了这些技巧和方法,咱们就能在篆书的世界里畅游啦!文章四:《篆书运笔技巧和方法,上班族也能学会》上班族的朋友们,咱们工作之余也可以练练篆书,放松一下心情。
篆书临摹方法
篆书临摹方法五、篆书临摹方法临摹篆书的方法很多,下面我们分别介绍几种:(一)三定所谓“三定”,是指“定师”、“定时”、“定量”这是现代书法家白焦先生提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定师的“师”。
并不是通常指的老师,而是指古代书法的范本,就是要从浩如烟海的碑帖中,选择一本理想的范本。
这需要经过反复的比较,才能确定下来.如果草率从事,难免要走弯路所以定师是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一,学习任何东西,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光说不练是决不可能掌握的。
定时,就是选择一个每天能坚持的固定时间来学习。
一般说来,最好每天能安排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通过长期坚持,就会“功到自然成”,宜贪多,也不能太少,量力而行。
以上“三定”的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如能这样,学习才能取得成效。
(二)读帖读帖,是临摹的前提。
我们在选定范本之后,先不要急于临摹,应认真地阅渎。
关于这一点.孙过庭在《书谱》中曾说:“察之者尚精”.是因为只有首先通过认真阅读,对碑帖作了全面的观察、分析.才能把握住碑帖的书写特点:不同的碑帖有着不同的书写特点。
阅读碑帖首先要细心分析前人用笔的方法和特征.赵需顺曾经说过:“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以《袁安》、《袁敞》等碑来说。
它们用笔较圆;而《吴天发神谶碑》则用笔较方。
同时要分析碑帖的结构。
因为从艺术上来说.各类碑帖之所以变化无穷.主要的是通过结体的构成来体现的。
如吴吕硕的篆书取势倾斜,左低右高,多跌宕起伏;邓石如的篆书取势平正.线条流转舒畅,婀娜多姿。
除此以外,读帖时还应分析其气韵神貌特征。
如吴让之的和逸秀雅,吴昌硕的奇倔豪放和王福厂的精致工丽。
另外,读帖时分析文字的构成特点,也是学习和掌握文字结构和简繁变化的重要的一环:只有全面地了解范本的特点.方能拟定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计划。
(三)摹帖摹,是用透明的纸张,覆在碑帖上进行勾勒书写。
这是感性了解文字结构、形态的最好方法。
摹帖.早在古时候就是人们采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我们现在见到的王羲之等晋人的作品,有许多就是唐代摹钩填写而成的。
篆书的欣赏与临摹PPT课件
2021/3/9
授课:XXX
16
峄山碑的版本
• 《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块,内容是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 立郡县的功绩。峄山又名东山,峄山碑与泰山南北对峙,孟子所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东山即指峄山。 原石为北魏太武帝推毁,今已不存 。
2021/3/9
授课:XXX
4
秦创小篆说 小篆为战国文字说
书体由来
2021/3/9
授课:XXX
5
代表书家
• 秦代:李斯 • 唐代:李阳冰 • 宋代:徐铉、释梦英 • 元代:赵孟頫、吾丘衍 • 明代:吴叡、李东阳、赵宧光 • 清代:钱玷、王澍、邓石如、吴让之、
赵之谦、徐三庚、杨沂孙、吴大澂、 吴昌硕 • 现当代:王福庵
• 李阳冰城隍庙碑》是李阳冰担任缙云县令时,于乾元二年(759 年)在缙云城隍祈雨有应之后篆写刻石李阳冰 城隍庙碑的。李 阳冰在唐代以篆学名世,精工小篆,宋朱长文《续书断》将李 阳冰书法与颜其卿、张旭同列为神品,评价极高,被誉为李斯 之后小篆第一人。《李阳冰城隍庙碑》附陈远鸣《从处州遗迹 管窥李阳冰的书法成就及影响》一文:“今观《李阳冰城隍庙碑》 书法,作篆应规入矩,笔笔中锋。虽细如玉箸,却重似千斤, 如锥画沙,骨力特胜,按玉箸式线条标准来看,李阳冰直源李 斯书法,的确无疑。此作碑刻,取形方正稳固,用笔瘦劲圆转, 结字匀称均衡,虽和李斯小篆一脉相承,但点画趣味不同,观 其用笔力求出入之迹,体姿变平整开阔为圆通,显得婀娜多姿, 也是对秦篆的一大变革。可谓字字精妙完美,耐人玩味。章法 紧凑茂密,规整而大气,煌煌然与盛世唐碑气象相吻合。”
吴昌硕
2021/3/9
授课:XXX
小篆书法的要点
小篆书法的要点小篆书法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用笔:小篆书法在运笔时,要掌握好起笔、收笔和行笔过程中的各种技巧。
起笔时,要逆入平出,藏锋用笔,使笔画圆润、厚重。
行笔时,要保持中锋用笔,使笔画均匀、流畅。
收笔时,要回锋收笔,使笔画有始有终,形态完整。
2. 结构:小篆的结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对称性和平衡性上。
在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的对称和平衡,使每个部分都协调、和谐。
同时,也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均衡和呼应,使整个篇章都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3. 章法:小篆书法的章法布局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书写时,要根据纸张的大小和字数的多少来合理安排章法布局,使每个字都有合适的空间和位置。
同时,也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和行距,使整个篇章都显得疏密有致、气韵生动。
4. 墨色:小篆书法在墨色的运用上也有一定的要求。
在书写时,要掌握好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使笔画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同时,也要注意墨色的均匀性和一致性,使整个篇章都显得统一、和谐。
除了以上几个要点外,小篆书法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姿势:书写小篆时,要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即身正、笔正、纸正。
这样才能保证书写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 心境:书写小篆需要心境平和、宁静致远。
只有在心态放松、心情愉悦的状态下,才能写出自然流畅、气韵生动的小篆作品。
3. 临摹:对于初学者来说,临摹是学习小篆书法的重要途径。
通过临摹经典的小篆作品,可以逐渐掌握小篆的用笔技巧和结构特点,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总之,学习小篆书法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只有不断地练习和领悟,才能逐渐掌握小篆书法的精髓和要义。
书法技法讲坛—篆书技法45例(十二)
策划·讲座图35-1 徐无闻篆书作品(局部)图34-2 吴让之、赵之谦篆书例字图35-2 吴让之、吴昌硕篆书例字吴昌硕 · 微吴昌硕 · 鹿吴昌硕 · 员吴让之 · 吴让之 · 独吴让之 · 资吴让之 · 经吴让之 · 周吴让之 · 师赵之谦 · 之赵之谦· 泽赵之谦 · 光三十五、篆书的变化—收笔求巧篆书的线条虽然整体是圆转匀称的,但由于行笔速度及笔尖所蘸墨汁随书写而不断减少,线条的首尾是有变化的。
一般来说,前段线条都比较饱满圆润,但到了后面则不同,有时墨汁多,有时墨汁已用尽,则多呈枯笔。
所以,篆书(无论大篆还是小篆)线条的尾部从笔墨上看是不同的。
另外,在书写技法上,有的书写技法一丝不苟,尾部的线条就饱满圆润,有的因书写技法熟练而呈快速凌空回收,这就使篆书线条的尾部出现或枯或润、或圆或尖的形态。
但正是这些不同的线条形态,使篆书的风格韵味有了很丰富的展示。
反过来说,书法家们在书写篆书中还常常有意识地在尾部展示其丰富的笔法变化,而尾部大多不回锋,有意使线条形如利剑一样,尖锐锋利,使篆书婉转中多了一份雄强刚健,有“绵里裹铁”“柔中带刚”的审美风格。
一些或干或润的线条末端也使篆书的笔墨意味更丰富。
(图35-1、图35-2)三十六、篆书的创作—字法准确以篆书创作作品,首先要强调字法的准确性。
篆书是汉字历史上最古老的字体,因年代久远,并早已失去了交流记事的实用功能而只是作为一种书法艺术而存在。
一般人很少接触篆书,也很难识篆。
即使对于书法家及众多的爱好者而言,如果不专攻篆书,也很少有能识篆和用篆者。
加之篆书本身结构较复杂,一字多以更增加篆书认识与书写的难度。
正因为有难度,所以在实际书写中字法的准确性相当重要。
篆书的每个字都有其造型规则与丰富的汉字文化含义。
而且在大篆中还呈有序的演变规则。
篆书的基本笔法和三次高峰
篆书的基本笔法和三次高峰
篆书是汉字书写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用笔创作出了精美的文字。
⼀
提到篆书,就浮现出它的专业特点和神韵,被誉为书法的宗⼀。
1、篆书的基本笔法
(1)连续描点
连续描点是指在练习篆书时,笔尖不离纸面,反复描点,排列字形,继而等分线,形成字形的笔法。
它是后世漫长习练和精进,形成篆书
品种的基本功夫。
(2)抻铅线
抻铅线是把头尾相连成一条线,用于篆书书写时,左手稍微抻开笔尖,加以控制,从而形成条条清晰,⼀色浓淡均衡的若⼀抻的铅线的
笔法。
(3)抹齿
抹齿是把长直笔抹成曲折的纹⼀,它是在篆书书写时,使用曲线笔
拉出抹齿线,添加抹齿画符这种技法,可以改变毛笔字的整体形态。
2、篆书的三次高峰
(1)两宋
两宋篆书的发展期是从南宋到北宋,宋代是篆书出现的最壮观的繁荣中叶,功法大衍,定型促进,由最初的陈寿考验字至释氏田黄、胡佳字,再到后世宋黑、五代罗绮字之争,宋人得以将体系彻底定型。
(2)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是篆书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其重要代表是郑板桥、石清、王熙、王正祥。
熙朝以后胡、柳、李、王、司马五家,义字大衍,择法取用,并调和统一而一笔书,大受书圣王羲之的青睐。
(3)现代
现代是篆书的第三次高峰期,以石鼓文、草书最能体现出篆书的最新面貌,宣统时期有任伯年、蒲松龄、施耐庵等以及其他以梁、吴两派为代表的书法家拥护明清宋黑传统,促进了篆书的发展。
大篆入门-3临摹方法
大篆入门-3临摹方法大篆书体总体天真浪漫,同一个字,不同国家的青铜器,甚至同一国家青铜器都有不同的写法。
由于岁月浸蚀,现存的青铜器少于整洁如新的,部分文字笔画缺失。
而且,不少字的释文也有争议。
那么,我们要怎么临摹学习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一般来说,学习大篆时,尽量不要学时人的,也不要学晚清、民国时期的名家的临本。
因为名家临本中个性明显,而且由于各人对于大篆的理解不同,己意加多或少,已与原拓本有了明显的区别。
比如吴昌硕临摹的《石鼓文》,与原拓本区别至少有两点,一是结构,原拓本中的字大多是左右等高,而吴昌硕临本则明显的左低右高。
二是线条,原拓本的线条粗实挺拔,而吴昌硕临本的线条则厚重大气。
三是吴昌硕临本中有不少错字,比如“鱼”字,中部两边不是“又”。
二、版本的选择,尽量选择清晰的原拓本,不要选择名家临本。
尽量选择原拓影印的版本,不要选择临刻的版本。
因为在原拓本基础上再次翻刻的作品,已与原拓相差太远。
比如市面上就曾有《散氏盘》的翻刻本,已与原作相去甚远。
(图一为翻刻本、图二为原拓本)三、选笔,尽量选择中长峰羊毫笔,因为市场上所谓的兼毫笔大多加尼龙,因为超过三公分的狼毫价太多高。
质次的,则大多加尼龙,尼龙笔不易控制,极易妄生圭角。
市面上所谓的“长峰笔”其实是“大鹤颈”,笔肚大细,腰部过硬(在前文中已详述,在此不再赘述)。
四、临帖前,一定要先读序言。
初学者拿到大篆字帖后,不要急于上手临摹,先读一下序文。
一般来说,序文中大多会对字帖中文字的结构特点、线条特点等内容进行概述,这会使我们可以快速对于字帖的特点有初步的了解,不至于像盲人摸象般胡乱临摹。
五、粗临,先通临摹一遍,找感觉。
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曾说过: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
第一遍找感觉非常重要,感觉找不到,或是找错了,将来极有可能会走很长的弯路。
而且字帖的感觉,最好有明师指点,这样可以少走弯路。
六、精临,从第二遍开始,需要精临。
大篆的临摹与创作
大篆的临摹与创作摘要:大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大篆是指秦统一六国之后全国统一的文字--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也成钟鼎文)、籀文、石鼓文,也有人将甲骨文也划在大篆的范围内;狭义的大篆则指的是籀文一种,由于小篆是以此为简化,因此古文记载的大篆通常指籀文。
大篆,作为篆、隶、草、行、楷五体书之首,是书法艺术中具有独立意义并独具特色的书体。
篆书作为最早的书体,它的笔法比其他书体简单,结字富有装饰性。
本文结合笔者平时的临创经验,简单分析大篆的临摹与创作。
关键词:大篆;临摹;创作1 大篆的临摹学习书法,必须从临摹开始。
书法的入门之路便是临摹,临摹也是走向书法高峰的唯一最有效的途径。
通常篆书的临摹会比其他书体更难一些,主要是因为篆书的年代距我们年代相距太过久远,我们去理解年代那么久远的文字势必会有隔阂,判断势必会有误差,况且古代跟篆书相关的研究理论又非常少,当代又缺少实用且系统的篆书技法方面的资料,再加上篆书的临摹与创作对文字学有很高的需求,因此当代篆书创作的发展一直比其他书体弱。
1.1 用笔唐代孙过庭《书谱》曾说:“篆尚婉而通”,这可以说是篆书用笔最经典的法则。
“婉”和“通”虽然仅仅两个字,却能很准确的描述了篆书的用笔法则和篆书线条质量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境界。
清人朱和羹认为:“笔不虚,则欠圆脱,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离合之间,神妙出焉。
次虚实兼到之谓也”,可谓得其中奥妙。
本人主要以《毛公鼎》、《散氏盘》、《石鼓文》作为临摹的范本,在临摹的过程中,也颇有感触。
大篆的临摹,与行书、草书相比,笔法要相对简单很多,最主要的笔法便是中锋用笔。
行笔以取涩势来表现出笔画的高古浑厚。
就起笔来说,要有变化,不能每个起笔全都一个样,要时轻时重,运笔方面,要有圆有方,笔法要丰富,不能只是中锋运笔一种,要参杂其他用笔,这样作品就不会单调了;收笔时,有回锋也有露锋,这样就使得笔划尾端有圆尾,也有尖尾。
1.2 结字以《毛公鼎》为例,相比于小篆,大篆的结字大小不一,一般来说笔画少的字,他的笔画放纵而且字形较大。
《篆书书法》PPT课件
篆书书法《说文部首》
第一课 篆书书写入门
• 小篆的特点 • 一、字形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
大致比例为3:2左右。
2
篆书书写入门
3
篆书书写入门
三、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 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 度的对称。
4
篆书书写入门
四、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 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5
第二课 篆书笔法分析
小篆的基本笔法: 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
基本功。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 笔 ”来概括。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 央 ,不使之外露。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 其 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 圆 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下 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书的结构
篆书的结构
篆书的结构
篆书的结构
篆书的结构
篆书的结构
篆书的结构
篆书的结构
篆书的结构
篆书的结构
篆书的结构
L/O/G/O
Thank You!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L/O/G/O
温馨提示:
本PPT课件下载后,即可编辑修改, 也可直接使用。
(三)篆书笔顺特点
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 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重 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 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 匀称匀衡。 1.先中间后左右 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 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 的其他笔画。
篆刻临摹技法
一、平正、匀落 这是最基本的要领,就是要使印文安排得匀称妥贴。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笔划故作盘曲的姿态填满空间,也不能如铅字一样呆板。一般以笔划繁者不觉其繁,笔划少者不觉其少的处理手法为主。汉印及名家中不乏佳作,可细细体会。
二、疏密统一 对印面文字笔划多寡差别较大的印,古人有时以“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方法处理,对多划字不让其占地多,对少划字反给予较多的地位,从而使疏密对比更强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有时还可调整文字的异体和繁体,人为地安排疏密(如万、无、一等)要彼此统一。
[执刀法] 执刀如同执笔,一般是无定法的。各种执刀都有利弊。无非是适应刻者的习惯。看篆刻作品的好坏,并非观摹操作表演。但采用适合自己习惯的执刀法可有助食指、中指执定,无名指、小指辅于中指之后,角度约45。靠上述三指的关节收送,由右下方朝左前方刻去,运刀方向不变,象打拳一样便于向外发动。熟练后还可变换刀刃角度、方向,随意运刀加工细节之不足。
七、穿插、 笔 有时为了打破平板的章法,使字与字相互顾盼,往往将其中笔划随势伸缩,上穿下联以达到气贯势连。但采用此法宜慎重,以免弄巧成拙。有时白文印笔划繁多琐碎或平行线条过多,则可对文字作“ 笔”处理,使全印浑为一体。并笔相当于书画上的“墨渗”但往往化到一定程度而止,在外围要防臃肿,在内心必留细眼,而不是随意信手所能达到的。在临印时应留心学习名印中的笔法。
[选印石知识] 这里介绍的是适宜青少年学刻用的普通石章 一青田石:产浙江青田。最名贵的是“封门青”冻石,一般印石中以青田石最易受刀。 二寿山石:产福建寿山。最名贵的是“田黄”,价同黄金,呈黄色半透明。三 昌化石:产浙江昌化。最名贵的是“鸡血石”。因石质红斑鲜艳如鸡血而得名。但一般昌化石常含有铁质的砂钉、易伤刀刃。 其它还有浙江宁波的大松石、山东掖县一带的菜石、磨刀石(又称羊肝石)及目前开采的石源,很多采用爆破,故出售的普通石章往往有裂纹,还有以蜡填嵌裂口的,需要仔细选择。
篆书的艺术特点及技法探讨
篆书的艺术特点及技法探讨作者:杨云磊来源:《艺术评鉴》2023年第21期【摘要】篆书是汉字古老的书写体之一。
一方面,篆书规范了文字的书写方式,并一度作为官方、民间的主要书写体,展现了极高的实用价值;另一方面,篆书的字形美观、章法严谨,并蕴含着极为深刻的人文意蕴,能够带给观者独特的审美体验,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
因此,篆书所具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独特而丰富的。
学习篆书的書写形式,感悟其中的艺术魅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诠释我国的传统书法艺术。
本文对篆书的发展进行了概述,介绍了篆书的主要艺术特征,最后结合实践探讨了篆书的技法。
【关键词】篆书书法艺术技法研究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21-0063-06篆书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字形独特、线条圆润流畅、结体均匀平稳并具有十分高雅的意境。
历经数千年的发展,篆书已形成极具个性化的艺术风格。
我国许多文人墨客认为修习篆书能够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所以都醉心于此。
例如清代的书法大家邓石如,在篆书上就颇有造诣。
邓石如精研各种古文字,汲取其中的精华融入篆书创作之中,最终凭一己之力开创了“邓派”风格。
后人认为他打破了明朝以来篆书发展停滞不前的局面,促成了清代书法界百花齐放、名家继起的新格局。
因此,正是历代书法名家的开拓进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赋予了篆书艺术经久不衰、鲜活强劲的生命力。
作为新时代的书法爱好者,应秉承前人的书法理念,对篆书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学习并掌握各种技法,才能更好地理解篆书并充分展示其艺术魅力。
一、篆书发展概述商周时期出现了甲骨文。
人们还将另一种文字刻在礼器、乐器上,用于各种祭祀、占卜、庆祝活动等,此类文字被称为“铭文”,它就是篆书的雏形。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文字的载体由铜器变为竹简和帛,书写的难度大幅降低,民间使用文字的频率、数量大幅上升。
为提高书写效率,士大夫和文人开始对铭文进行简化,并规范了其行文标准。
谈谈篆书临摹
艺林漫笔yi lin man bi益彰。
在摹帖时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的来龙去脉,揣摩其笔法与结构形态。
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完成摹帖功课之后,便可进行临帖了。
摹帖和临帖并非两个. All Rights Reserved.9漫笔截然分开的阶段,两者往往可以交替进行。
一般来说,临帖可分为形临、背临和意临三个阶段。
形临,主要是解决对字形的准确把握,也就是以形似为目的的临习。
临习篆书首先要把精力放在形似上,力求结体和点画形态得体、精准,待熟练之后,再关注用笔细节,以便为临习增色。
当然,在解读古人范本的用笔时,也须体悟书写时用笔的速度感与力度感。
否则,即便是对所临范本的字形抓得很准确,也容易导致“描”字的弊病。
背临,即离开所临范本、凭借记忆进行临习的一种方法,是从临摹走向创作的重要途径。
在临帖过程中,有些习书者往往会遇到范本临得很像但不能进行创作的情况,这主要是没有进入背临的程序所致。
在对临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尝试把原帖的用笔与结字等凭借记忆默临下来,最终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过了背临一关后,就可通过集字的方式进行“半创作”了。
比如找一副对联或一首诗,将帖中有的字找出来,没有的字通过点画、偏旁等组合起来,然后再作整体调整,使之呼应和谐。
因此,背临的价值在于锻炼习书者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与记忆力。
意临,是一种较高级的临帖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创作方式。
在意临阶段,临习者对范本的着眼点已不是先前的记忆,而是侧重解决那些与自己个性习惯是否相贴近的问题。
我们初看吴昌硕临《石鼓文》、黄宾虹临《大盂鼎》,从字形上都已不像原帖,但仔细分析,他们的临作与原帖在精神上却有着高度契合之处,这就是意临的关键所在。
所以,要想达到神似的境界,必须经过长期的刻苦努力,好学、多思、勤悟,方可得之。
用笔、结字和章法,被看作书法的三个核心要素,而书写技术的高低也取决于对这三个方面的把握程度。
篆书基本技法
篆书基本技法
篆书的基本技法包括以下步骤:
1. 点:篆书用点的地方较少,往往和其他笔画连在一起,作为其他笔画的一个部分,或者延长成短横或短竖。
单独的点较少,其写法是:从点的中心落笔,由左向右旋转,边转边运笔,直到转成圆后收笔。
2. 横:篆书的基本笔法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
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
口诀:逆入藏锋至首端,转成圆锋向右行,行至末端转锋,向左回锋。
3. 直:直包括或长或短的横、竖。
其基本写法都要逆入驻收;就是藏头护尾,两头圆,中间部位粗细一致。
也有少数横或竖是逆入平出而露锋的。
4. 弧:篆书中的弧可分为角弧、半圆弧、圆弧、方弧以及不规则弧。
5. 上弧: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 下弧:下弧的写法同上弧一样,要注意行笔的自然与对称。
在掌握基本笔画后,可以开始学习篆书的结构。
对于结构的学习建议结合实际的书法作品和篆刻作品来进行学习,这将更有助于深入了解篆书的风格和特点。
同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篆书的基本技法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篆书速写与临摹
篆书速写与临摹篆书作为中国书法中的一种传统字体,具有古朴、庄重的特点,是书法爱好者们热衷于学习与探索的对象。
在学习篆书的过程中,熟悉速写和临摹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我们对篆书的理解和技能。
本文将就篆书速写与临摹进行探讨。
一、篆书速写速写是指快速、即兴地画出一幅作品,强调对主题的直观把握和个人感受的表达。
在篆书速写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实践:1.观察:在进行速写之前,我们需要仔细观察篆书作品的形状、结构和笔画的特点。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篆书的意境和艺术风格。
2.捕捉主体:在速写中,我们要尽可能准确地捕捉主体的形状和特点。
可以从整体着眼,先勾勒出大致的轮廓和布局,再逐渐细化细节。
3.短时间内完成:速写要求我们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不必追求完美,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对篆书气韵的捕捉。
篆书速写是一种提高我们对篆书理解和感受的方式,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力和创作能力。
二、篆书临摹临摹是指根据传统作品进行复制,通过模仿原作来提高自己的技艺。
在篆书临摹中,我们要注重以下几个要点:1.选定经典作品:在进行篆书临摹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篆书作品,如《孙子兵法》中的篆书字体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感受篆书的魅力和审美特点。
2.准备工具:准备好毛笔、毛笔墨汁等绘画工具,以及合适的纸张。
确保工具的质量和使用状态良好,以便更好地表达和还原原作的效果。
3.仔细观察:在临摹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原作的笔画和结构。
可以从整体到局部,逐一模仿原作的字形特点和布局。
4.反复练习:篆书临摹需要长期坚持和反复练习。
通过多次的临摹,我们可以逐渐掌握篆书的技巧和美感。
通过篆书临摹,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篆书的内涵和技巧,提升自己的篆书水平。
结语篆书速写与临摹是学习篆书的重要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篆书的理解和感受。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巧和审美能力。
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可以在篆书领域取得更好的成就。
篆书临摹最佳范本
篆书临摹最佳范本
篆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体系,具有优美的曲线和独特的笔画,被誉为书法艺术的瑰宝。
在学习篆书临摹时,可以选择一些最佳范本作为参考,下面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 《兰亭集序》临摹
《兰亭集序》是东晋文学家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篇书法作品。
临摹《兰亭集序》可以使人领略到王羲之的境界和魅力,那精细的笔画和凝练的字体都是值得学习的范本。
2. 《中秋帖》临摹
《中秋帖》是明代书法家唐伯虎的作品,也是篆书的经典之作。
临摹《中秋帖》可以学习到唐伯虎独特的笔法和构图技巧,感受到他笔下文字的韵味和魅力。
3. 《颜真卿祭侄文稿》临摹
《颜真卿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为祭奠去世的侄子而写的文章,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临摹《颜真卿祭侄文稿》可以学习到颜真卿的用笔奥妙和工整的字体结构,体悟到他在文章中倾注的情感和内涵。
4. 《苏轼行草书法》临摹
苏轼是北宋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行草书法独具一格,豪放洒脱,给人以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临摹苏轼的行草作品可以学习到他运笔的技巧和创新精神,领悟到艺术创作中的个人风格的重要性。
5. 《黄庭经》临摹
《黄庭经》是唐代书法家怀素的作品,也是篆书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临摹《黄庭经》可以学习到怀素的雄浑大气的字体和自由写意的笔法,感受到他在作品中融入的哲理和意境。
以上是一些篆书临摹的最佳范本,通过临摹这些范本可以学习到不同书法家的风格和技巧,提高对篆书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在临摹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准确把握每个字的笔画和形态,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比较,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小篆创作笔法“18字要诀”
小篆创作笔法“18字要诀”笔法是比较深奥的用笔诀窍,能熟练准确掌握用笔方法。
就会为写好篆书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可试从如下方面去体会:1.落:落笔时必须逆锋而入,一下笔,笔锋就要藏在笔画中央,不使稍有偏斜。
如“一”,逆入平出等粗的圆线运行。
2.提:落笔以后,虚提笔杆运行,不是压着笔杆走,虚提的速度和分寸,要以得到“抽丝” “拉筋”的感觉为准。
如:""3.活:在行笔过程中,使用提时,必须兼用活法。
活法用笔包括用焦、渴墨的配合,但主要显现于笔姿,它源于用笔的灵活。
有如灵活的肢体,屈伸自如而乂劲健有力,即笔画在坚实有力的基础上体现活脱的笔姿,但不要出现飘浮现象。
有的字笔是提但是运转不灵活,无捻转笔锋,而出现呆滞笔画。
如:“”。
4.搭:在两个部位的笔锋相接处,应当留有活的轴转空间,有如关节相交,有轴转便灵活,无轴转便搭死。
这种接笔,相连而不相压的用笔技法称作搭。
如:“”。
5.转:篆廿多用环转,圆转时速度不宜太快。
太快容易出现飘浮回旋弊病,可使用阿法、绞法。
圆转处要通顺无滞,圆转不滑,并有涩力笔致。
如:“”。
6.朗:笔网在行进中,有如遇到阻碍,经过迟网审顾之后又复前行,谓之朗笔(或称初挫)。
在一字中作坚挺的较长横、竖、大环时,初笔的次数可以多一些。
太多又易出现滞涩的僵硬笔画。
但也不能快而直过,假使平铺而过书法作品必然板滞而无意趣,故助笔可以化笔画之僵滞为灵动。
如:“”。
7.蹲:行笔时,切忌重按死拖。
容易写成干柴棒或形同墨猪一般的死笔画。
蹲法,有如人在蹲着行走,步履沉实有力而无跳跃感。
一滑而过的笔画必然漂浮无力,提、活而蹲,笔画才能沉实有力。
但蹲死了 .虽然凝重,必然僵直,不得不慎,8.驻:行笔过程中不激不厉,笔力着纸即行,不鼓弩,不迟疑,安点布画之间,迟[可审顾的姿态已经具备谓之驻。
运用这一技法时必须在悬肘悬腕的基础上力聚丁指,流于管而驻于笔锋,勿一飘而过,用驻法要心坚、时坚、腕坚、指坚、神凝气沉才能得心应手,气浮腕弱是不可能做到的。
书法技法讲坛—篆书技法45例(十四)
书法技法讲坛—篆书技法45例(十四)篆书作为中国古代传统书体之一,是中国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古朴、雄浑、遒劲的风格,被誉为“书法之祖”,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篆书的书法技法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技法要领。
本期书法技法讲坛将介绍篆书技法45例中的第十四组技法,希望对广大书法爱好者有所帮助。
第一、扫勾(běi)扫勾是指横平竖直相交的笔画,扫勾则多用一扫全笔法写。
篆书特点扫勾基本呈水平状态,遒劲挺拔。
在写作的时候,需要注意笔画顿挫,提神用力,既坚毅有力。
这是篆书书法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需要书法爱好者多加练习。
第二、撇捺成簪(pǐe nà chéng zān)撇捺成簪是指横笔作撇,竖笔成捺,产生一种长而细的笔画。
篆书书法中,撇捺成簪通常用来写“土”字,“土”字取用这一技法能够使得字体显得古拙有力,往往用于各种真题的书法练习。
第三、颤撒触动(chàn sǎ chù dòng)颤撒触动是指用力使笔先触一下纸面,再慢慢拉出笔画。
这种动作往往呈现出一种颤栗状的笔画,有力而不失端庄。
这一技法在篆书书法中较为常见,写法时需要注意力度的控制和速度的变化。
第四、衔接(xián jiē)衔接是指两笔之间或与纸面之间的连接。
篆书书法衔接一般是水平式,较直接而坚挺。
在书写过程中要注意衔接的平稳自然,使得整体线条流畅有力。
第五、摩角(mó jué)摩角是指用笔在纸面上摩擦成小角的笔画。
篆书书法中,摩角通常用来写一些粗犷的角形字,有一种古拙的美感,书法爱好者在练字时可以多加尝试。
第六、点熨(diǎn yù)点熨是指在书写过程中用力将笔尖点在纸上,造成一种浅浅的凹陷。
篆书书法中,点熨往往出现在书法作品的笔画结尾或者笔画的交叉处,给人一种细腻而饱满的感觉。
第七、云头(yún tóu)云头是指一种布满末梢的笔画,形如云朵,故而得名。
书法篆刻第二部分 楷书临摹幻灯片PPT
本PPT课件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请学习完及时删除处理 谢谢!
第二部分 楷书临摹
• 一、基本法则与入手 • 1、学习书法有哪些基本法则——学习书法必须掌
握执笔、运笔、用笔、结构这四方面的基本法则。 • 2、学习书法从何入手——先摹后临 • 3、为什么要先摹后临——练习写字,必须先摹后
• 5、临摹的全部过程需要多长时间? • 临摹的全部过程所需时间因学书者的时间、
条件不同而长短不同。一般说,能每天坚 持临写60字左右,空闲时又能经常“读帖” 的,大致有一年时间,便可达到“背临” 得比较熟练,能够掌握帖字的笔法、间架 了。但如果练练停停,不能坚持,那么掌 握帖字特征所需的时间自然要比上述情况 长得多。
临。这是因为初学写字,手不熟练,笔不稳定, 必须先经一段时间的"摹"来打定基础。即使是已有 一定书写基础的人,拿到一本新贴,对它的内容 还完全陌生,只觉得贴里的字写得好,不知道好 在哪里,更不知道应该怎样写,也必须通过"摹"写, 掌握了帖字的笔法、间架、精神、面貌,然后再" 临",方不致茫无头绪。
第二部分 楷书临摹
第二部分 楷书临摹
• 9.走之儿,建之儿部首的字,按先里后外的顺 序写,如:进(井进)、延(延)
• 10.左三包的字பைடு நூலகம்从上到下写,最后一笔是竖 折,
• 11 .底下无挡笔的竖笔最后写,如:干(二
平、丰、年、中、串等字也然。上述这些笔顺规 则是最基本的,更多的字,由于笔画多、部件多, 则常常是几种规则交替使用,如热、燕、葵、帮、 喝等字,都必须用以上多种笔顺规则去写完。
第二部分 楷书临摹
• 二、写字的结构 1、用格写字
篆书临摹与创作
篆书临摹与创作学习书法的好频道篆书临摹与创作小篆用笔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篆尚婉而通”,这五个字可以说是篆书用笔的度世金针,警世名言。
“婉”和“通”虽仅二字,却准确揭示出对篆书用笔的基本笔势和篆书笔画质量的要求。
因此,临习篆书写应以中锋为主,中锋立骨,中锋才能使笔画圆实劲健,运笔应流畅,此乃正宗古法、风格神采所系。
否则,极易写得板滞,要打破其板滞,用笔的虚灵是其关键。
篆书的捉笔须掌虚而指实,运笔讲求中含内敛、流畅通达,笔力藏于笔画之中,使气息浩浩然、绵绵然而首尾贯通。
清人朱和羹认为:“笔不虚,则欠圆脱,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离合之间,神妙出焉。
此虚实兼到之谓也”,可谓得其三昧。
一般说来,实笔,指用笔较为重而迟缓且墨浓;虚笔,指用笔较轻而急速且墨干。
用笔要虚实互出、润燥相生,才可以使得篆书的笔画(线条)节奏鲜明,韵律生动,行气贯通。
故而,书篆宜虚实相生、润燥结合,宜圆转涩进,涩而通畅,才能使线条浑厚、通畅而又古拙、虚灵,从而表现出圆通劲健的力度来,形成毛、涩、松、畅的艺术效果。
此外,在临摹过程中还要注意线条粗细穿插和变化,切不可一味求均求匀。
当然,我们在临习篆书的初级阶段,首先要把篆书的字形和笔顺搞清,不要以为其简单而被忽视。
到熟练之后,就可把注意力转向用笔,关注用笔的骨力、虚实、疾涩、润燥等细节,从而使临习走向更高级阶段,最终完成从形质向神采的过度。
结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小篆成为官方统一的文字。
小篆体势修长,讲究对称,笔画停匀,用笔起收不露痕迹,体态端庄而妍美。
自秦以后,历代的书法家大都把秦篆奉为圭臬,取修长的纵势为体貌。
唐代李阳冰为篆书者楷模。
自唐而下,南唐有徐铉,宋代有张谦仲、喻湍石均为其时的篆书大家。
元代有赵孟頫、吾衍、周伯琦、吴叡,各以篆书擅名一时。
明代徐霖则饮誉当代。
降至清中叶后,王澍、丁敬、钱坫、洪亮吉、孙星衍、莫友芝、杨沂孙,乃至近代罗振玉、章炳麟、王褆一脉,皆规模“二李”(李斯、李阳冰)——起笔藏锋敛毫,行笔中锋,收笔多垂露,笔画停匀,讲究对称,字型方整,结体疏松古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汉代以隶书为主,但篆书仍有特色.不仅隶篆混杂的 作品很多,而且在许多场合还保留着篆书的特典,并加 以创造性发挥.如汉印在此期蔚蔚高峰.篆书在含碑碑 额,印章,钟鼎,汉镜,权量一及砖瓦等方面都使用篆书. 尤其在印章中的“缪篆”极尽屈盘收放之态,一字多 形,随势赋形,伸缩自如,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美的形态. 2,通过对汉篆的学习,了解篆书的演变,对书法的风 格多样性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对汉印(缪篆)的盘曲缠绕的意义有所了解.
第五章 秦代小篆的特征及临摹
第一节 秦小篆介绍—“玉箸篆”意味
学习秦代规范性很强的小篆,最易得规矩法度,对篆书 的对称,平衡,避让,等距等原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以后 篆刻课有较大帮助.
第二节 秦小篆特征--《峄山刻石》与《泰山刻石》临摹;
第三节 《新莽嘉量》《秦诏版》临摹
第六章 汉代篆书特征及临摹
第二节《袁安》《祀三公山碑》临摹
第三节 三国吴《天发神谶碑》临摹
第七章 唐代李阳冰“铁线篆”及临摹
第一节 李阳冰与唐代篆书概述; 认识唐代篆书风格变化及与秦汉篆书的区别。 李阳冰是中唐时期河北人,生卒不详。性好古,善辞章。 曾为当涂令,李白往而赠诗曰:“落笔洒篆文,崩云使 人惊。”篆书在魏晋后几成绝响,至唐朝才又复兴,以 阳冰成就最高,留心小篆30余年,得李斯笔法,又取法 自然,自能开合变化,去古生新,自成一家。 传世书迹有《三坟记》,《栖先莹记》,《城皇庙 碑》,《唐般若台铭》《会稽石刻》等。
第九章 清代篆书总体特征及临摹
第一节 清代篆书介绍; 对清代篆书多样化的了解,了解它在继承和创 新方面的贡献; 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一切艺术或文化都 趋于“集大成”时期;总体特征是,帖学,碑学同 时流行,此消彼长;篆,隶,楷,行,草全面发展, 风格多样,书家辈出,流派纷呈,风格繁杂纷呈。 书,诗,画,印进一步结合,完善。其中,帖学于 碑学的相互消长尤为明清书坛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 清代篆书家介绍; 1,王澍:(1668-1743) 2,邓石如(1739――1805)
3,杨沂孙(1812-1881)
4,吴昌硕(1844-1927)
第三节 清代篆书的总体特征:
第十章 清代篆书——邓石如篆书及临摹
邓石如“以 隶入篆”的意义; 了解“称为清代 第一”的大书家 邓石如的篆书特 征,在具体的临 摹中感受其特点。
第十三章 临摹作品的观摩与讲评
第一节 按照传统艺术标准评讲 第二节 同学之间交叉评比 第三节 分析难点,重点(示范从略)
思考题: 1)规定学生在指定的范围内精心临摹,不能贪多毋得; 同时便于对比评讲; 2)对不准确的临摹字范,特别加以分析,规定学生临上 十遍以上,观察要准。
第十四章 清代篆书―杨沂孙《说文解字》部首分析和临摹
金文笔法临摹
1,金文在用笔上比较率意, 质朴,浑重,体现更多的笔 意。节奏感甚强。字形偏短, 线条变化大,一字多形,风 格浑成,速度优快优慢,比 较丰富,重笔重点加强了视 觉冲击力。(示范) 2,篆书相传史黄帝史官仓颉 所作,至周宣王太史籀,整 理古文,著《太史篇》十五, 史称大篆。金文反映了大篆 的特征。
第一节 杨书 《说文部首》 的独体字; 以杨沂孙 《说文部首》 为例讲解篆 书的结构。 找出共同的 规律。
第二节 《说文部首》的合体字
第十五章 清代篆书―吴昌硕篆书的特征及临摹
吴昌硕篆书特点: 《西泠印社记》介绍
第十六章 临摹示范与用笔法讲解
第一节 临写作品的笔法,结构与原帖的对比 第二节 所临作品的章法变化; 第三节 分析难点 思考题: 1)试找出以“丝”,“水”,“手”,“鸟”, “言”,“门”作偏旁的字,每个三个,认真观察 左右的避让关系; 2)试用圆扇面将《西泠印社记》临完,注意形式 美。
甲骨文的临摹技巧:
(1)笔锋略带弹形,露 锋(不逆锋),中部要实 在;留意刀锋的特殊意味。 (2)直笔与屈笔或斜笔 要交替使用,不可一味直 挺,刚柔搭配。 (3)注意繁简形态的变 化,独体与合体的交替变 化,很少雷同,已具有强 烈的审美意识。【图3】
第三章 西周、春秋时期金文的笔法
西周金文概述 金文又名“钟鼎文”,是西周时期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 铭文,又称吉金文字.金文最早产生于商代早期,但文短, 铸在不显眼的位置;西周时期是金文大发展时期,随着对 礼制的大力提倡而发展很快.金文的特征是用笔有粗细 变化,首尾出锋,有明显的波磔,结构偏短,严密朴重,章法 自然.风格上叫甲骨文显得雄奇雍容,朴茂生动 西周金文所用大篆较之甲骨文更为混厚,烂漫,率意。 具有质朴,厚重,天然的趣味。反映的笔意更浓。章 法上的突破,启发了后世的行草。
第二节 考试注意事项
1)考试试限时限量对临摹能力的考核
2)可以分为形似,神似和形神皆墨趣和视觉 效果的问题应有所了解。帮助学生在篆书的 学习上掌握用笔变化和审美观念的强化。 (示范)
思考题:
1)对所学篆书进行临摹,力求准确;(注意 训练时间,掌握速度,以便参加考试) 2)注意处理形似与神似的关系。 3)掌握篆书发展的诸多因素的影响;
第十一章 清代篆书――杨沂孙篆书及临摹
杨沂孙介绍 清代学问家之篆书 得气息和功力尤为 可贵。法度严谨, 字法完备。 以杨沂孙为代表的 篆书家对文字,篆 法,章法都非常讲 究
第十二章 清代篆书-王澍篆书临摹与创作
王澍篆书的特点: 清代学问家 篆书王澍的册页, 作为清初的篆书 代表,没有后来 篆书的古厚苍劲, 却有着秦,唐小 篆流媚婉畅的特 点。
第二节 李阳冰篆书《唐般若台铭》临摹;(示范)
第三节 李阳冰《城隍庙记》临摹;(示范偏旁)
第八章 临摹作品讲评
第一节 用笔分析 第二节 结构分析 第三节 章法分析 思考题: 1,挑选独体字20个临写,观察它的对称,平衡, 重心等规律。 2,挑选合体字20个临写,观察它的偏旁,避让, 主笔等规律。 3,参考《宋释梦英千字文》和赵子昂《篆额》, 李东阳篆额对比练习。
第四章 西周金文的结构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的石刻,是目前可见 的最早的石刻书迹之一.被称作“石刻之祖”. 用笔圆劲挺拔,凝炼厚重,结体圆中寓方,茂密奇 崛;布局上则开阔戍疏,少装饰感,而多毛笔书写 的意味.唐韩愈有《石鼓歌》赞赏其书法,张怀 瓘称其为”仓颉之嗣,小篆之祖”.清康有为在 《广艺舟双楫》中赞云:”如金钿落地,芝草团 云,不烦整裁,自有奇彩”.清末吴昌硕则一生都 浸淫石鼓,取得了巨大成就.【图7】
第十七章 名家论篆书临摹及相关知识
第一节 相关篆书知识补充 第二节 古代名家论篆书 第三节 为期末考试而作临摹准备 思考题: 总结所学篆书,对我们学习其它字体有何启发?
第十八章 总结与考试准备
第一节 总结篆书笔法演变规律 (1)一是受书写材料的影响 (2)是受书写内容的影响 (3)是受时代审美观念影响
第一章 书法临摹方法与篆书特征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汉字的特征 文方四宝知识 篆书临摹的步骤和方法论 实践示范
篆书的类型分析:如 “玉箸篆”,“铁线篆”对 小篆的美化作用,先从小篆 入手对笔力和腕力都会 产 生影响; (图1)
第二章 甲骨文及临摹
甲骨文特征: (1)刀刻的效果:锋芒外露,两头尖锐而中 部饱满。转折略须而自然。显示出轮廓清晰。 (2)文字书写并部固定,因所刻甲骨大小部 定,凹凸部平; (3)基本奠定了章法基础:从上到下,从右 到左的章法漠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