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墨西哥经济发展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西哥经济发展史
小组成员:塔力,杨春勇,贾晓未,邵德鑫,陈竞,何思杭,王琦,夏琰,于龙,米婵媛,刘超,陈郁青
目录
墨西哥经济发展史 (1)
第一阶段1982-1988: (1)
背景 (1)
政策: (1)
影响: (2)
第二阶段1988-1994: (2)
背景: (2)
政策: (2)
影响: (3)
第三阶段1994-2000: (3)
背景: (3)
政策: (4)
影响: (5)
第四阶段2001-2003: (6)
背景: (6)
政策: (6)
影响 (7)
总评: (7)
第一阶段1982-1988:
背景:墨西哥债务危机,德拉马德里总统认为原有的债务危机,原有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以及在这一模式下形成的经济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形势。
政策:
1、应急性经济调整
削减公共开支, 压缩贷款,增加消费税,限制进口,加强对工资的控制,放开国内市场价
格,调整商品价格和劳务费,确定正利率以避免资金流失,贬值本国货币,进行外债谈判以延期偿付债务和利息并获取新的贷款。
2、1983 年5 月,政府通过了《1982~1988 年全国发展计划》
加强对外贸易关系, 鼓励出口持续增长
3、德拉马德里政府开始实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结构改革, 将墨西哥原有的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内向型发展模式逐步转换为以自由市场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改革措施:
1)实行贸易自由化
2)放宽对外资的限制
3)转变政府职能, 改造国有经济, 强化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影响:但是由于1985年大地震和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暴跌,墨西哥GDP反而下降,但是这一阶段为墨西哥经济的改革开放铺平了道路。
第二阶段1988-1994:
背景:萨利纳斯就任总统后不久便颁布了《1989~1994 年全国发展计划》,计划规定墨西哥现代化战略的主要目标是:“经济的增长和价格的稳定”及“获得实际工资逐渐的、
坚定的增长”; 为此, 将“推动私人投资, 扩大非石油产品出口, 增加对基础设施的公共投资, 逐步巩固国内市场”和“减少外债还本付息的比重”。④计划指出, 为实现现代化, 必须恢复宏观经济的稳定, 促进微观经济的效率, 经济对外开放, 生产面向世界。计划的目标是: 恢复信任, 重新增长, 创造就业, 增加福利。
政策:
1、同劳工代表和企业主代表一起签署了经济稳定和增长协议
2、重新安排外债。墨西哥与代表近500 家债权银行的国际银行顾问委员会达成减免债务的
原则协议。协议的签订提高了墨西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信誉, 有利于墨西哥经济的恢复、稳定和增长
3、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加快私有化的步伐。萨利纳斯执政后, 墨西哥国有企业私有化
进入高潮, 出售国有企业的范围扩大到除石油、电力、核工业以外的所有部门。墨西哥
2 家主要航空公司、墨西哥电话公司、卡纳内亚铜矿公司、拉萨罗·卡德纳斯钢铁公司、
18 家商业银行等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型骨干企业被出售。到萨利纳斯卸任
时, 墨西哥国有企业总数从1988 年的412 家减少到1994 年的209 家。
4、加快贸易开放, 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 FTA )。萨利纳斯政府将关税种类从1986 年的
11 种减少到5 种, 最高关税税率为20% , 平均关税税率从1986 年的22. 6% 降到1989
年的13. 1% , 同期, 加权平均关税税率从13. 1%降到9. 7%。1993 年只对101 种进口商品征收关税, 占进口商品总数的5%。
此外, 在萨利纳斯任期内, 墨西哥还同智利(1991 年)、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1994 年) 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 1993 年墨西哥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
5、对外资更加开放, 允许证券资本进入。外资特别是外国短期投机资本的大量流入对墨西
哥后来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消极作用。1994 年由于美国利率上涨, 加上墨西哥政局不稳等原因, 外国短期投机资本迅速抽逃, 使墨西哥国际储备大幅度减少, 在萨利纳斯卸任后不久、塞迪略就任不到1 个月, 墨西哥就爆发了金融危机。
6、金融体系私有化和国际化。1989 年4 月萨利纳斯政府通过逐步取消银行法定储备金开
始了银行自由化进程, 这一进程到1991 年9 月基本完成。在1990 年以前, 墨西哥一直禁止外国银行在墨西哥境内进行银行中介活动, 外国银行只被允许在墨西哥开设代表处。影响:萨利纳斯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墨西哥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进口替代转向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二是墨西哥经济走上恢复和增长之路, 通胀率逐步下
降, 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加, 国内私人投资和外国投资增加, 经济对石油的依附程度减少。
然而, 萨利纳斯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也带来不少问题: 收入分配越来越不公平, 贫富差距扩大, 社会矛盾加剧, 使政局出现动荡; 由于进口速度快于出口, 外贸和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扩大;外国短期投机资本的增加和对外资缺乏有效的监控体制使金融风险加剧; 由于比索定值过高, 又没有对汇率及时加以调整, 使进口迅速增加, 而不利于出口的增加; 国内银行利率过高, 企业投资环境不良, 生产结构调整不及时。这些问题使墨西哥经济十分脆弱, 经不起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的冲击
第三阶段1994-2000:
背景:墨西哥金融危机的爆发1994 年12 月1 日塞迪略就任总统。就任后不久, 即12 月
19 日, 墨西哥政府迫于比索抛售的压力, 宣布比索贬值15% , 比索与美元的汇率从3. 46∶1 跌到4∶1, 数天内全国掀起抢购美元的高潮, 仅21 日1 天内就有25 亿美元的资金流出墨西哥。22 日政府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后, 比索再次迅速贬值, 27 日跌至5. 65∶1, 短短几天内跌幅高达63%。墨西哥的国际储备也从1994 年年初的280 亿美元减少到1994 年年底的60 亿美元, 外逃资金234 亿美元, 使得墨西哥无法支付1995 年年初到期的280 亿~290 亿美元的短期债务。1995 年1 月8 日墨西哥银行宣布它的国际储备减少到55. 46 亿美元;
10 日墨西哥股市一度下跌11% , 并殃及阿根廷、巴西、智利、秘鲁等拉美其他国家的主要股市。
客观地来看, 无论萨利纳斯政府, 还是塞迪略政府, 对墨西哥金融危机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确, 危机并不是几天内形成的, 许多问题在萨利纳斯执政时就已暴露出来。然而, 毫无疑问, 塞迪略政府在把握比索贬值的时机和贬值的幅度方面, 也有明显的失误。
政策:
1、克服金融危机:
(1) 为稳定金融市场和减轻通胀压力, 政府削减公共开支, 将增值税从10% 增加到15% , 提高燃料价格, 限定工资涨幅, 提高银行利率, 增加国内储蓄, 遏制通胀。
(2) 对制造业、矿业、旅游业和农牧业等部门实行特殊政策, 旨在加强出口创汇能
力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 为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实行了一系列稳定社会的政策和措
施。
(4) 政府注意协调同企业界和劳工界的关系。
(5) 充分利用墨西哥作为NA FTA 成员国的有利条件, 扩大对美国和加拿大的出口,
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增长。另外,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和IM F 等国际金融机构及时地向墨西哥提供了500 多亿美元的应急性贷款
2、塞迪略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
(1)继续贸易开放
(2)继续资本项目的开放。外国私人资本的流入继续成为弥补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的主要手段。
(3)继续进行私有化。私有化扩大到铁路、机场、港口、卫星通信、石化, 以及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