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教”藏族传统文化的源头(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教”藏族传统文化的源头(二)
苯教信仰的主要神灵
1、原始苯教主要神灵

年神(山神)、赞神、龙神——三大神都是原始宗教的神灵,分别住于天界、地界和地下。他们是藏区三界守护神,后成为苯教的主要神灵,说明苯教文化是藏族远古原始文化的延续和承传。

土主、家神、灶神、帐篷神——土主,具有龙神和年神的双重特点,此类神抵分管着一段地面的山和山上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守护着地下的宝藏;保护部落及家庭平安、人畜兴旺;在有些场合下还充当战神和财神的角色;如灶神在苯教著作中被认为是现实世界的国王巴桑奔波赤与曲坚木杰莫所生的第七女恰则杰莫,它既是财神和母牛女神又是马神、牦牛神、羊神、山羊神、门神等神之母。

阳神、战神——是同时存在于一人体内的两个保护神。阳神类似灵魂;战神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依附于人体的战神,一个人体可能附着多个战神,一种是部落的保护神。这种自身有神,自身多神的信仰观仍以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等原始泛神论思想为其思想基础。在其他民族中并不多见。

2、系统苯教主要神祗

苯教最初四尊神祗——萨智艾桑、辛拉俄格尔、桑波奔赤、辛饶·米沃且。他们是苯教最早的神,除辛饶·米沃且为现实人物外,其余三尊神皆为神灵。都源于赤杰曲巴的五种本原物质。以这四尊神为基础,产生了苯教神祗体系同时也奠定了苯教教义的基本内容。诸如光明与黑暗,慈善与邪恶的二元思考等。如此时的苯教认为世界有四重天;第一层为什巴贡桑,是众神会聚,讨论凡事处;第二层为什巴叶桑,现实世界的国王什巴桑奔赤就居住在这里;第三层为巴拉俄塞,是诸神降世或返回天界时的净身处;第四层为赤杰曲巴居住的天国。

塞喀五神——贝塞恩巴、拉都托巴、卓却卡迥、格措、金刚撅(降魔撅)这五位神都属灵人恐怖***神祗型。

天神、耀神、箭神——天神不同于早期原始宗教的赞神。《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中写道:“天神自天空降世,在天空降神之处上面,有天父六军之子,三兄三弟,连同墀顿社共为7人,墀顿祉之子即为聂墀赞普。后降临雅碧地方,来做雅砻大地吐蕃六牦牛部之主宰。”据说吐蕃最早的七王(天赤七王)即聂墀赞普、牟墀赞普、丁墀赞普、索墀赞普、梅墀赞普、达墀赞普、赛墀赞普。至止贡赞普,虽为天神之子,但秉具常人之形体,同时与常人殊异,具有飞升天界之极大变幻神通,狂躁骄慢。结果与臣下罗阿比试武艺、砍断了天绳,所以未能返回天界

,此后,历代赞普由于没有天绳可返
回天界,只好将尸体放在人间了;曜神,其数各说不一,有说7个的,即金、木、水、火、土五星加日、月;有说十个的,即金、木、水、火、土五星加罗猴头、罗猴尾、日、月、彗星;有说十二个的,即八阳曜加四阴嚁;箭神,为婚礼仪式上所供三支箭:一白箭翼神箭,为五位神主依托处,婚使带来的聘礼之一;一双重环纹生命箭,是男子的象征,新郎的箭;另一金箭代表父亲送给女儿的礼物。箭神还是福运的象征物, 每个藏族人家几乎都要供一支九节神箭在家神旁,这种特殊象征性习俗,其源流久远至原始宗教时期。





苯教发祥地阿里古格

辛饶·米沃且及其苯教的影响

1、苯教前宏期

辛饶·米沃且创建的苯教在纪元前后东传吐蕃等地,开始了在整个藏区长达2000年的流播历史。对藏族社会产生过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但在吐蕃第八代国王止贡赞普时期遭到了迫害。据苯教史籍《札羌》、《苯教志》等记载,由于苯教徒在王室的权力构成了对王权的威胁,赞普王驱逐了苯教徒,毁灭了苯教。这是苯教史上的第一次法难。苯教史家将苯教的始创到止贡赞普灭苯叫做苯教的“前弘期”。在此期间,苯教的主要内容仅限于一些祈福消灾、拔祛邪恶的原始仪式。相传是辛饶·米沃且将其归纳为恰辛、朗辛、斯辛、楚辛四个部分并传播之。这四部分在后来的苯教九乘理论结构中被称为四因本,也就是前四乘的内容。

2、苯教中宏期

止贡赞普卒后,苯教又有所发展,至7世纪的吐蕃王朝第三十三代国王松赞干布时期,苯教一直是象雄和吐蕃唯一的宗教;此时民间还处于部落联盟阶段,“赞普与其臣岁一小盟,用羊、犬、猴为牲;三岁一大盟,夜着诸坛,用人、马、牛、阊为牲。”可以看到在吐蕃后期苯教的一些祭祀仪式在盟誓中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以代天行事的方式来控制王室。可见在松赞干布时期,吐蕃的宗教信仰仍以苯教为主。其后,松赞干布征服了象雄,为了进一步稳固自己的统治,提高和强化自己天神之子”赞普的地位,一改过去崇本而转为崇信佛法,并以观音菩萨化身自居。引进了佛教,才开始了苯教与佛教并存的时期。两者相互排斥又相互吸收,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但世代信仰本土苯教的臣民们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思想意识形态阵地。故此,松赞干布在修建大昭寺时就曾出现“昼日所筑,入夜悉为魔鬼摧毁,不见余痕”的情况。即为苯教徒捣毁。作为藏王的松赞干布只好在大昭寺四门上

画“十”雍宗图符以娱苯教徒,画方格以娱平民。松赞干布去世后,苯教徒噶
氏专权,在藏族历史上发生了第一次“禁佛运动”。禁止佛教传播,禁止翻译佛经典籍,外域的佛教僧人遭到放遂。文成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佛像被埋在地下有两代人之久。

8世纪中叶,第三十八代赞普墀松德赞是个笃信佛教的国王,采取了兴佛抑苯的政策。他从印度迎请来寂护和莲花生两位佛教大师来吐蕃传教,建桑耶寺,翻译佛典,剃度僧人。莲花生和寂护来到吐蕃后,一方面把苯教众多的神祇都收归为佛教的***神,诸如四魔女、四叉女、四神女被佛教收为十二丹玛女神,并吸收了苯教的许多仪规,形成了佛教在西藏的地方形式,陌生的佛教才开始被藏族社会认识。在赤松德赞的主持下,在墨竹苏浦之江布园,佛苯进行辩论,苯教失败,赞普将苯教徒流放到阿里,下令焚烧苯教经典,强迫苯教徒改宗佛教,禁止苯教的杀牲祭祀等活人为死人的祈福仪式,对苯教采取坚决消灭的政策。导致了苯教史上的第二次大法难,苯教史家将止贡赞普灭苯至墀松德赞灭苯这个历史阶段叫做苯教的“中弘期”。




苯教发祥地阿里扎达象泉河

3、苯教后宏期

由于苯教遭受了致命的打击,在此后的100多年里未能复兴;大约在9、10世纪之间,3名尼泊尔香客在桑鸢寺意外地发现了大量的苯教经典,揭开了苯教复兴的帷幕。在苯教史上,三香客发现的经典被称作“北藏”系苯教“后弘期”五大“伏藏”之一,并列其首。后又陆续发现并发掘出“南藏”、“卫藏”“康藏”和“新藏”。这五大“伏藏”文献在现存苯教文献中占很大的比重。18世纪,安多嘉绒的苯教学者贡珠扎巴将其汇总编目,撰有《雍仲苯教遗训目录·十万日光》。 19世纪后藏学者尼玛丹增又重新编目,将其分成《丹珠尔》和《甘珠尔》两部,统称《苯教大藏经》《甘珠尔》有157部。《丹珠尔》有380部。此是后话。

至最末一代藏王吾都赞普(朗达玛)当政时代,是苯教的黄金时代,此时期,佛苯斗争再起,吾都赞普进行了全国规模的第二次灭佛运动,小昭寺变成了牛圈,寺庙壁画被涂抹,并画上了僧人饮酒作乐图。文成公主带入的释迦牟尼佛像再度被埋藏起来,梵烧佛经。苯教东山再起,(公元841—846年)当时曾在拉萨曲水铁索桥附近修建了一座苯教大寺名为绛洋贡却寺。大寺建成后,其地方即因寺而得名。大寺在鼎盛时期,住有苯教徒三万余人,寺内开辟法苑,学习经典。朗达玛即位六年后,被佛教僧人拉隆贝吉多吉刺杀,最终导致了吐蕃王朝

的解体。西藏宗教史上把朗达玛以后的近百年称为“灭法期”。苯教史家将墀松德赞灭苯至今叫做苯教的“后弘期”
。此期期出现的大量苯教经典,在理论上大大丰富了苯教的承传体系,但在内容和形式上却不免受到了佛教的强烈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