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

合集下载

大鲵(娃娃鱼)

大鲵(娃娃鱼)

大鲵(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摘要: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为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并列入CITES公约附录中。

自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过度收购、非法捕杀和栖息地丧失等原因,大鲵种群数量下降极为严重,湖南、安徽等地的大鲵产量在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下降超过80%,分布区也极度萎缩,形成了12 块岛屿状区域,目前分布于以我国中部山区的长江流域为主的17个省区。

部分已建立的大鲵保护区经费短缺,人员不足,管理不力,状况不容乐观。

非法捕捉和栖息地丧失仍是威胁大鲵生存的主要因素,保护管理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现对大鲵的生活现状,人工饲养,饵料状况,分布情况以及大鲵的常有病害、种质资源和现今对大鲵的保护力度等做了一一介绍关键词:大鲵,种群,分布,保护,养殖,病害在今年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刊登了北大教授高克勤与美国学者合作发表的关于最早真螈化石记录的论文,真螈是两栖动物纲里面的一个原始类群,在研究两栖动物起源进化方面有重要意义,此次,高克勤与美国学者合作,在我国内蒙古地区发现了距今1.6亿年前的真螈类动物化石,是该类群已知最早的化石记录。

发现的真螈化石可归为隐鳃螈科,与现生大鲵(因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所以俗称娃娃鱼)有直接亲缘关系。

故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

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珠江中上游及汉水上游的深山峡谷溪流中,由于大鲵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如人为捕杀、环境污染等,自然资源严重衰竭,国家将其列为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大鲵现属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在两栖动物中要数它体形最大,全长可达1米及以上,体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

大鲵雌雄异体,头扁宽,口大眼小,皮肤棕黑、光滑湿润头有疣瘤、四肢短小、指、趾前四后五,具微蹼,大鲵的体色可随不同的环境而变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

体表光滑无鳞,但有各种斑纹,布满粘液。

两栖类动物有哪些

两栖类动物有哪些

两栖类动物有哪些
两栖类动物是指能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它们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在水中和陆地上活动,以满足其生存需求。

两栖类动物包括鳄鱼、非洲短吻鳄、美洲短吻鳄、鳖、鳝鱼、蟾蜍、蝾螈、青蛙、蟒蛇、乌龟、蜥蜴等。

鳄鱼是两栖类动物中最大的,它们能够在水中游泳,也能在陆地上行走,但它们更喜欢在水中生活。

非洲短吻鳄和美洲短吻鳄也是两栖类动物,它们能够在水中游泳,也能在陆地上行走,但它们更喜欢在水中生活。

鳖是一种两栖类动物,它们能够在水中游泳,也能在陆地上行走,但它们更喜欢在水中生活。

鳝鱼也是一种两栖类动物,它们能够在水中游泳,也能在陆地上行走,但它们更喜欢在水中生活。

蟾蜍是一种两栖类动物,它们能够在水中游泳,也能在陆地上行走,但它们更喜欢在水中生活。

蝾螈是一种两栖类动物,它们能够在水中游泳,也能在陆地上行走,但它们更喜欢在水中生活。

青蛙是一种两栖类动物,它们能够在水中游泳,也能在陆地上行走,但它们更喜欢在水中生活。

蟒蛇是一种两栖类动物,它们能够在水中游泳,也能在陆地上行走,但它们更喜欢在水中生活。

乌龟是一种两栖类动物,它们能够在水中游泳,也能在陆地上行走,但它们更喜欢在水中生活。

蜥蜴也是一种两栖类动物,它们能够在水中游泳,也能在陆地上行走,但它们更喜欢在水中生活。

两栖类动物的生存环境多样,它们能够在水中和陆地上生存,
以满足其生存需求。

它们的生存能力强,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这使它们在自然界中占据重要地位。

史前最大的两栖动物有多大

史前最大的两栖动物有多大

史前最大的两栖动物有多大史前最大的两栖动物有多大两栖动物的幼体要通过鳃呼吸。

这些鳃的表面多是肉质的。

呈羽毛状,且有良好的血液供应,便于从水中获取氧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史前最大的两栖动物有多大,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现生两栖动物中,体形最大的要数中国特有的学名叫大鲵的娃娃鱼。

已知最大的大鲵体长可达2米以上。

大鲵是一种既有尾巴也有腿、脚的两栖动物,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人尸鲵属。

大鲵是现生两栖动物中的庞然大物。

但是远古时代的两栖动物中,有很多都不比现生的大鲵小。

比如2.95亿年前生活在美国的长脸螈,体长可达2米,重达90千克,牙齿锋利,身体粗壮,是当时地球上最凶猛的掠食者之一。

又如在澳大利亚发现的库尔鲵,生活在1.2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4~5米,头大而圆,宽大于长,这类动物也因此被归入短头鲵类。

当时的澳大利亚位于南极圈内,气候也相对较冷。

库尔鲵生活在裂谷的急流中,可能像现生的鳄鱼一样,在水中用伏击的方式狩猎。

库尔鲵已经是两栖动物中的“巨人”了,但它却拿不到最终的冠军。

来自巴西的发现让人们大吃一惊。

在巴西东北部的帕纳巴盆地发现了一些零散的.化石骨骼,科学家把它们拼接起来,发现这是一种过去未知的巨型两栖动物。

它被命名为锯齿螈,身长竟达9米,生活在2.7亿年前,是已知最大的两栖动物。

锯齿螈有长且呈锥形的吻部,数目众多且尖的牙齿,长长的身躯,四肢短小,它有力的尾部能为游泳提供动力。

锯齿螈生活在热带潮湿的地区,外形像现在的长吻鳄,以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为食,是江河湖泊和沼泽中的顶级掠食者。

人类应该庆幸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

世界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

世界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

世界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中国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

在两栖动物中要数它体形最大,体重最重的可超百斤,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

心脏构造特殊,已经出现了一些爬行类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中国大鲵中国大鲵(学名:Andrias davidianus)是大鲵属的一种,俗名娃娃鱼,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两栖动物。

是中国特产的一种珍贵野生动物,因其夜间的叫声犹如婴儿啼哭,所以俗称为“娃娃鱼”,但它却并非鱼类,而是体形最大的一种两栖动物,体长一般为1米左右,最长的可达2米,体重为20-25千克,最大的达50千克。

体色随栖居环境色彩而有差异,背面呈棕色、红棕色、黑棕色等,上面有颜色较深的不规则斑点,腹面浅褐色或灰白色。

生活环境较为独特,一般在水流湍急,水质清凉,水草茂盛,石缝和岩洞多的山间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有时也在岸上树根系间或倒伏的树干上活动,并选择有回流的滩口处的洞穴内栖息。

食物包括鱼、蛙、蟹、蛇、虾、蚯蚓及水生昆虫等。

世上最早的化石出土于中国内蒙古,距今约1.65亿年。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之列为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中国的国宝之一。

外形特征中国大鲵是现存两栖类当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一般身长约60-70厘米,体重约5-6千克,最大可达1米以上,分为头、躯干、四肢及尾4部。

头大而扁平;头长略大于头宽,吻端钝圆;外鼻孔小,略呈椭圆形,近吻端;鼻间距大于吻长的1/2;眼小,背位,无眼睑;眼间距较宽,约为眼与鼻孔间距离的1.5倍;口裂特大,偏腹位,上唇唇褶在口裂后部清晰,犁骨齿与上领细齿平行排列,齿列正中处微凹;舌大,扁圆形,前端连于口腔底部。

躯干部扁平,胁胯间距约为全长的1/3;肋沟10-13;体两侧各有一条很宽很厚的皮褶。

四肢短而粗扁,前肢4指,无爪;第四指外缘有宽厚的缘膜,指长顺序为2、1、3、4。

后肢5趾,趾长顺序为3、4、2、5、1,第3趾最长,趾间微蹼。

世界之最生物篇

世界之最生物篇

世界之最—生物动物体型最大的动物:蓝鲸。

现捕捉到得最大的蓝鲸是南极海域的雌鲸,长33.558米,体重170吨。

体型最大的陆上动物:非洲象。

非洲象成年象平均寿命达60—70岁,一般体重可达4吨,较大的将近10吨。

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

体型最大的爬行动物:湾鳄。

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

成年湾鳄体重可达100至200公斤,目前世界纪录中最大的湾鳄有10米长。

体型最小的爬行动物:雅拉瓜壁虎。

体型小巧,一般只有1.6厘米。

雅拉瓜壁虎是科学家在加勒比海附近的比塔岛发现的。

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卵生动物:鸭嘴兽。

这种动物在2500万年前就出现了。

鸭嘴兽仅生活在澳大利亚。

最长寿的动物:海龟。

海龟是海洋龟类的总称,海龟的寿命可达152年,它分布在除了北冰洋以外的所有海域。

最耐渴的动物:树袋熊。

又名考拉,无尾熊,可拉熊。

它几乎不饮水,靠咀嚼树叶来获得营养和水分。

嘴巴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河马。

主要居住在非洲热带的河流间,它的4根獠牙长达0.6米,咬力可达3000磅(约2700斤)。

身高最高的路上动物:长颈鹿。

生活在非洲热带,目前发现的雄性长颈鹿最高达6米,雄性的平均身高一般在4.8到5.5米之间。

行走最慢的哺乳动物:三趾树懒。

它的速度只有0.1米/小时,最快的纪录是0.15公里/小时。

奔跑最快的陆上动物:猎豹。

又称印度豹,全速奔跑的猎豹速度可达110公里/小时,大约每秒钟跑3步。

猎豹的加速很快,可以在3步之内从静止加速到时速65公里。

飞得最快的鸟:尖尾雨燕。

雨燕科的一种,平时飞行速度为170/公里小时,目前测得的最快的飞行速度为352.5公里/小时。

飞得最高的鸟:大天鹅。

俗称白天鹅,体重195-200克,飞行高度超过9000米。

体型最小的鸟:蜂鸟。

仅分布在西半球,最小的蜂鸟体重仅有2克,它的卵只有0.2克。

体型最大的鸟类:鸵鸟。

雄鸵鸟高达2.5米,最大体重可达155千克。

最耐寒的鸟类:企鹅。

眼睛最多的动物:蜻蜓。

它有一对复眼,占头部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最多可达2.8万只左右,是一般昆虫的10倍。

两栖动物的“巨无霸”———大鲵

两栖动物的“巨无霸”———大鲵

两栖动物的“巨无霸”——大鲵开千古帝王先河的秦始皇曾经轰轰烈烈,不可一世,极尽奢华。

尽管遐迩闻名的阿房宫已成灰烬,但秦皇山岳般陵寝依然,也留下了种种传言,蒙上厚重的面纱。

随着被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中的新发现,掀动起这神秘的面纱。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秦始皇之葬使用了人鱼之膏作烛照明,这“人鱼”为何物?不免耐人寻味。

遍查古籍,略显其端倪。

《山海经》:“人鱼,其状如鱼帝鱼,四足,其音如婴儿”;《水经·伊水注》:“广志曰,鲵鱼声如小儿,有四足,形如鳢……司马迁谓之人鱼”;民国二十七年《福建通志》:“人鱼,宁德土人取其油以燃灯,不易消耗”。

可见“人鱼”即大鲵,又称娃娃鱼、鱼帝鱼、狗子鱼、龙鱼等,属两栖纲有尾目动物。

两栖类动物既能在水中栖息,也可登陆活动,它们的存在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全球现生两栖类动物约有3000种,尽管它们有的仍然无足,有的保留尾巴,有的长成后尾巴消失,但绝大部分体形较小。

大鲵在两栖动物中犹如鹤立鸡群,成年的大鲵身长超过1米,体重20千克以上者屡见不鲜。

前些年湖南桑植还捕到3米多长、73.5千克重的巨大鲵,这些远超过一般两栖类动物几十、甚至上百倍。

大鲵的形态略呈道教的阴阳鱼状:头圆阔而扁平,嘴巴宽大,上下两排锋利小齿,小鼻孔在吻端两侧,一对绿豆小眼并无眼睑;躯干粗扁;四肢肥短,前肢四指,后肢五趾,均有微蹼;尾短而侧扁,上下有鳍状物;皮肤光滑,覆有透明粘液;背面棕褐色,有大黑斑;腹面色淡;头与背腹有疣粒。

现生亚洲大鲵有中国种和日本种,它们的形态区分主要在于疣粒排列:中国大鲵呈成对排列,日本大鲵则单个、不成对排列。

大鲵常栖息在海拔200—1000米、水草繁茂、清澈温凉的山涧溪河里,或隐于深潭中、巨石下,或有回流的阴暗渗水土窟岩洞内,多昼伏夜出觅食。

当水温过高或气压较低时,它们常上岸避难。

大鲵体笨,游动缓慢,幼体喜吃植物性食物,2岁以上则主要靠隐蔽突袭方式猎食鱼虾蟹等动物。

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

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

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夏天的晚上,独自在山涧溪边迈步,听着淙宗的流水,享受着习习的凉风。

突然溪边传来一阵阵婴儿的啼哭,“哇—哇—”给幽寂的夜增添了一丝幽伤、欢乐的氛围,谁家婴孩在溪边啼哭?千万别上当,这不是婴儿,这是大鲵在欢叫。

正因为大鲵的叫声似婴儿那样啼哭,而且前肢像婴儿手臂,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娃娃鱼”。

其实大鲵不是鱼,是一种古老的两栖动物,它是用肺呼吸的,它介于鱼类和爬行动物之间,属有尾目隐鳃鲵科。

大鲵的外貌有点怪,一点也不象婴儿那样眉目清秀,可以说是“傻大黑粗”,要多丑就有多丑。

整个体型象蜥蝎,又有点象鲶鱼,头和身体一样又宽又扁,看不出颈的分界,头顶上长着两个很小的鼻孔和一对绿豆般大的眼睛,嘴却宽大,上下颌有坚硬的锯齿状的小齿,身体两侧有皮肤褶,更增加了它的丑态。

大鲵的尾巴侧扁而宽大,占身长的三分之一。

四肢粗短,前肢4趾,后肢5趾,均有微蹼,适于游泳。

大鲵一般呈棕褐色,背部还有深黑色斑点,活象迷彩服,腹部颜色较淡。

体表光滑湿润。

大鲵一般身长0.6—2米,体重10—50公斤。

湖南桑植县曾捕捉到一条大鲵,长3米,重73.5公斤,可算是大鲵中的“王”了。

大鲵也是一种“活化石”,远在2亿多年前,几块大陆还连在一起,大鲵就在北半球广泛生活着。

最古老的大鲵化石是在美国怀俄明洲下始新世达地层中发现的。

后来古大陆逐渐分离,海水相隔,大鲵在不同的自然环境里生活,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有的被淘汰了,有的保存下来了。

现在世界上除我国大鲵外还有日本的大山椒鱼和美国的隐鳃鲵。

我国先祖很早就对大鲵进行了研究,《山海经》上说:“出丹洛二水,有鲵大者谓之。

”《尔雅》上也说:“鲵似鲇,四足,声似小儿。

”我国的大鲵要比日本和美国的大而重。

我国的大鲵共有120种,分布较广,遍及黄河流域以南各省。

大鲵通常生活在海拔200—1000米的山涧溪流中,往往单独匿居在水草繁茂、有回流而且阴暗渗水的土窟和岩洞里。

一般是定居的,春夏两季居住在洞口,偶而出来晒晒太阳;秋冬则移居在洞穴深处。

十大两栖动物

十大两栖动物

十大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的两种特殊动物,它们以此被称为“两栖动物”。

世界上有许多两栖动物,其中最著名的十大两栖动物是:鳄鱼、蟒蛇、非洲蛙、百合壶、瓢虫、鼹鼠、昆虫、鳎、海龟和水牛。

鳄鱼是最大的两栖动物,它们能够在水中和陆地上自由移动。

它们体型庞大,体色深棕色,有时还带有绿褐色纹理,尾部弯曲的尖端,又叫“鳄鱼钩子”,给人一种强而有力的印象。

它们以小型鱼类、蛙类、蛇类、蛆类以及鸟类等为食,能在水里和陆地上自由活动,一般来说它们会排泄,但有时也会在水里浮游,这种动物普遍分布在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的热带和亚热带水域。

蟒蛇是另一种着名的两栖动物,它们漆黑而艳丽,有一圈黄色纹理,在海水中通常穿行于温带和热带水域。

蟒蛇有许多种类,其中最常见的是水蟒,它们的趾尖有壳覆盖,方便它们在水里爬行,而且它们会长达10m,能从水中抓到鱼类以及海洋中受困的其他动物,因此蟒蛇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非洲蛙是一种在陆地上跳跃的蛙,它的上身有灰、紫色的横纹,有岩石和硬木的表面,尾巴也有红和绿的斑点,有时有白色的背景,它们的眼睛又大又胖,有时有时会模仿同行者的声音,它们以鱼类以及虫子为食,一般出没于非洲湿地和热带森林里,善于潜水,能长达3-8厘米,一次月休息几天后它们以成群结队的方式回渔类繁殖地。

百合壶是一种以两栖为活动方式的蛙,它们着迷于百合,并从百合中获取食物。

百合壶的外形五颜六色,尾巴内含抗击菌素,甚至还可以影响百合的生长发育。

它们以虫子,植物,和其他小动物作为食物,而百合壶具有非常强大的吸收能力,以及强烈的粘滞性,它们可以灵活地在陆地上和水里活动,善于穿梭在湿地环境。

瓢虫也是一种重要的两栖动物,它们的外形象几何图形,有规则的红色黑色或斑点线条,背部椭圆形,有翅膀可以在陆地上飞行,也拥有可以在水里游的翅膀,尾部有浮空装置可以帮助它们在水里行走。

它们有许多种,遍布世界许多地方,以水生植物、软体动物和虫子为食,也有许多种子类,在冬季它们会进行嗜冷性休眠。

世界最大的十大动物

世界最大的十大动物

世界最大的十大动物这个地球上已知的种群中最大的动物,它们每一个都不得不让人惊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世界上最大的十大动物蓝鲸蓝鲸学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蓝鲸亦称“剃刀鲸”,是地球上最大与最重的动物,属于哺乳纲、鲸目、鲤鲸科。

分布广泛,从北极到南极的海洋中都有。

蓝鲸的身躯瘦长,背部是青灰色的,不过在水中看起来有时颜色会比较淡。

目前已知蓝鲸至少有三个亚种: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B. m. musculus;栖息在南冰洋的B. m. intermedia与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B. m. brevicauda也称侏儒蓝鲸。

在印度洋发现的B. m. indica则可能是另一个亚种。

与其他须鲸一样,蓝鲸主要以小型的甲壳类例如磷虾与小型鱼类为食,有时也包括鱿鱼。

蓝鲸在晚秋开始交配,并一直持续到冬末,雌鲸通常2~3年生产一次,在经过10~12个月的妊娠期后,一般会在冬初产下幼鲸最大的陆地动物:非洲大象活在从海平面至海拔5000米的热带森林、丛林和草原地带,它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

群居,要由一只雄象率领,日行性,无定居。

以野草、树叶、树皮、嫩枝等为食。

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北极熊又称白熊,是在北极里的熊,他是陆地上最庞大的食肉动物。

在他的生存空间里,他位于食物链的最顶端。

北极熊的毛是白色而稍带淡黄色的,但它的皮肤是黑色的,黑色的皮肤有助于吸收热量,这是保暖的好方法。

按动物学分类属哺乳纲,熊科。

头部较小,耳小而圆,颈细长,足宽大,肢掌多毛。

是仅次于阿拉斯加棕熊的陆生最大食肉动物之一,体重可达750千克,体长可达2.7米,用后腿直立时,可平视大象。

白熊栖居于北极附近海岸或岛屿地带。

独居,常随浮冰漂泊。

性凶猛,行动敏捷,善游泳。

2021年8月一则北极熊饿死的新闻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最大的爬行动物:湾鳄湾鳄,又名河口鳄、咸水鳄、马来鳄,因二战末期的兰里岛之战而出名,因此又名食人鳄,位于湿地食物链的最高层次,为23种鳄鱼品种中最大型的一种,也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动物,由于它是鳄目中唯一颈背没有大鳞片的鳄鱼,所以亦被称为“裸颈鳄”。

最大的两栖动物是娃娃鱼的原因

最大的两栖动物是娃娃鱼的原因

最大的两栖动物是娃娃鱼的原因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

因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人们又叫它“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

中国大鲵除西藏、内蒙、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

娃娃鱼:娃娃鱼不是鱼,而是产于中国的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

因为它能像鱼一样生活在水中,且叫声又酷似婴儿的哭声,所以称它为娃娃鱼。

其实,它的学名是中国大鲵,属于网栖动物。

娃娃鱼头部宽阔扁平,眼小口大,尾巴扁长,体长可达1.8米,通可达数十千克。

它的体表较光滑,带有黏液腺,散有小疣粒,背部棕褐色,夹有黑斑。

它的四肢短小,前肢有4指,后肢有5趾,游泳时前后肢紧贴身体两侧,靠弯动躯干和尾巴前进。

娃娃鱼喜欢生活在海拔200~1600米的山区溪流中。

通常白天隐伏在有回流水的洞内,傍晚或夜间外出觅食。

它食性广泛,喜欢吃鱼、蟹、水蛇和蛙类等动物。

但是,它的颚齿只有捕食功能,而没有咀嚼功能,因而捕到猎物时只能大口囫囵吞下,送到胃内慢慢消化。

有时它吞下一只蛙,10多天也不能完全消化,所以它有很强的耐饥饿能力。

夏季是娃娃鱼产卵的季节。

一条雌鱼一年产一次卵,每次可产卵300~600枚,卵乳色,被胶质囊穿成念珠状。

雌鱼产卵完毕就急匆匆地离去,由雄鱼担当护卵育子的责任。

为了保护卵,雄鱼常将念珠状的卵带盘在身上,或把身体蜷曲成半U形,将黏附在石上的卵带围起来,进行孵化。

两周后,幼鲵出世,雄傲完成了父亲的责任,才会离洞而去。

到了冬季,娃娃鱼本身没有调节体温的能力,无法抵御严寒的侵袭,只好躲进水潭或洞穴内,停止进食,进人冬眠,一直等到第二年三四月份天气转暖时,才出洞游荡,寻找食物。

娃娃鱼主要分布在中长江以南各地,它不仅对研究生物进化和地理分布有珍贵的科学价值,而旦有很高的经济和医药价值,被我国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世界最大的两栖动物是什么

世界最大的两栖动物是什么

世界最大的两栖动物是什么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可以生活在水中和陆地的动物或者空中和陆地的动物,我们都叫它们为两栖动物,而最大的两栖动物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涨知识吧!世界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出在我国,叫“大鲵”。

分布在我国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下游山川溪流中,为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一般长60-70厘米,大的可达1.8米。

早在《山海经·北山经》里就有“泱泱之水,其中多人鱼,其状如(鱼帝)鱼,四足,其音如婴儿”的记载,所以,习惯上称它为“娃娃鱼”。

大鲵,属两栖纲,缀有黑色云斑。

一般生活在海拔100-20000米的水流湍急、水质清凉的石缝和岩洞多的溪流中,它白天潜居,傍晚或夜间活动。

主要食物是蟹、虾及水生昆虫等。

大鲵耐饥力很强,饲养在清凉水中,两、三年不食也不会饿死,一次产卵300多枚,肉白嫩,可食用和做药。

大鲵寿命在两栖动物中最长,人工饲养下能活60-70年。

由于滥捕,有些地区濒临灭绝大鲵简介大鲵(拉丁学名:Andrias davidianus ),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

它的叫声像婴儿的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

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两栖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及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

中国大鲵除西藏、内蒙古、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

大鲵俗称“大山椒鱼”,源于其身有山椒味道。

1外形特征大鲵,即娃娃鱼,是两栖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全长可达1米及以上,体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

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

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

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后五,具微蹼。

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

娃娃鱼的体色可随不同的环境而变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

体表光滑无鳞,但有各种斑纹,布满粘液。

身体腹面颜色浅淡。

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

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

作为蝾螈,它是什么样的动物、怎样繁殖下列由来一一解答。

蝾螈两栖纲动物编辑蝾螈学名:Saamander,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

蝾螈是有尾两栖动物,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也是良好的观赏动物,包括蝾螈亚目、隐鳃鲵亚目。

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

他们靠皮肤来吸收水分,因此需要潮湿的生活环境。

环境到零摄氏度下以后,他们会进入冬眠状态。

外形特征蝾螈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

体全长61~155毫米。

头部扁平;皮肤较光滑有小疣,脊棱弱,舌小而厚,卵圆形,前后端与口腔底部粘膜相连,四肢细弱,指、趾无蹼;尾极侧扁。

雄性肛部肥大,肛裂较大;雌性肛部呈丘状隆起,肛裂短。

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

蝾螈蝾螈犁骨齿呈“∧”形,唇褶较显,前颌骨1枚,鼻突中间无骨缝;上颌骨和翼骨均短,二者相距远。

基舌软骨有1对指状突,2对角鳃骨均骨化或仅有1对骨化,上鳃骨仅1对。

幼体有平衡枝,外鳃3对,羽状;尾背鳍褶始自体前部,鳍褶低而平直。

蝾螈身体短小,有4条腿,皮肤潮湿,体长大约在10~15厘米,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和显眼的模样。

霸王蝾螈体型最大,体长可达23米。

蝾螈都有尾巴,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

它与蛙类不同,一生都长着一条长尾巴。

蝾螈的视觉较差,主要依靠嗅觉捕食,以蝌蚪、蛙、小鱼,孑孓、水蚤等为食。

它的四肢不发达,成体可分为水栖、陆栖和半水栖几类。

水栖类型在水中产卵,陆栖类型在繁殖时回到水中产卵,少数种类在潮湿的陆地产卵,产卵后幼体要在水中发育成长。

雄体略小于雌体;雄体活泼灵敏,雌体腹部肥大,行动迟缓;雄体泄殖腔孔隆起,特别在生殖季节,孔裂长,有明显绒毛状乳突,甚至向外凸出,而雌体的泄殖腔孔平伏,孔裂较短,无明显乳突。

在饲养蝾螈过程中,会发现它有蜕皮现象。

请注意观察,蝾螈先是头顶部缓缓蜕去外皮,随后,躯干部、四肢和尾部蜕皮。

世界上最大的十种动物

世界上最大的十种动物

世界上最大的十种动物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除了恐龙之外,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有哪些吗?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排行榜前十位。

1、蓝鲸蓝鲸(学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蓝鲸亦称“剃刀鲸”,是地球上最大与最重的动物,属于哺乳纲、鲸目、鲤鲸科。

分布广泛,从北极到南极的海洋中都有。

蓝鲸的身躯瘦长,背部是青灰色的,不过在水中看起来有时颜色会比较淡。

目前已知蓝鲸至少有三个亚种: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B. m. musculus;栖息在南冰洋的B. m. intermedia与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B. m. brevicauda(也称侏儒蓝鲸)。

在印度洋发现的B. m. indica则可能是另一个亚种。

与其他须鲸一样,蓝鲸主要以小型的甲壳类(例如磷虾)与小型鱼类为食,有时也包括鱿鱼。

蓝鲸在晚秋开始交配,并一直持续到冬末,雌鲸通常2~3年生产一次,在经过10~12个月的妊娠期后,一般会在冬初产下幼鲸2、非洲大象活在从海平面至海拔5000米的热带森林、丛林和草原地带,它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

群居,要由一只雄象率领,日行性,无定居。

以野草、树叶、树皮、嫩枝等为食。

3、北极熊又称白熊,是在北极里的熊,他是陆地上最庞大的食肉动物。

在他的生存空间里,他位于食物链的最顶端。

北极熊的毛是白色而稍带淡黄色的,但它的皮肤是黑色的,黑色的皮肤有助于吸收热量,这是保暖的好方法。

按动物学分类属哺乳纲,熊科。

头部较小,耳小而圆,颈细长,足宽大,肢掌多毛。

是仅次于阿拉斯加棕熊的陆生最大食肉动物之一,体重可达750千克,体长可达2.7米,用后腿直立时,可平视大象。

白熊栖居于北极附近海岸或岛屿地带。

独居,常随浮冰漂泊。

性凶猛,行动敏捷,善游泳。

2013年8月一则北极熊饿死的新闻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湾鳄,又名河口鳄、咸水鳄、马来鳄,因二战末期的兰里岛之战而出名,因此又名食人鳄,位于湿地食物链的最高层次,为23种鳄鱼品种中最大型的一种,也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动物,由于它是鳄目中唯一颈背没有大鳞片的鳄鱼,所以亦被称为“裸颈鳄”。

大鲵:神秘巨兽的探秘之旅

大鲵:神秘巨兽的探秘之旅

大鲵:神秘巨兽的探秘之旅1. 引言自古以来,地球上的动植物世界一直充满了奇异与神秘。

而其中,大鲵(学名:Andrias davidianus),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之一,一直以其巨大的体型和独特的生活方式吸引着动物学家和自然爱好者的兴趣。

大鲵被誉为“活化石”,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详细探讨大鲵的各种特征和奥秘。

2. 动物学史大鲵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19世纪,由法国传教士在中国长江流域的野外首次发现。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渐开始深入研究这一神秘生物。

大鲵在世界两栖动物分类学上被归为大鲵科(Cryptobranchidae),并被赋予“巨型两栖”这一独特的称谓。

3. 形态特征与近种区别大鲵以其巨大的体型而著称,成年个体长度可达1.5米甚至更长,体重可达25公斤。

其特征包括宽大的头部、肥厚的四肢以及粗糙的皮肤。

大鲵的皮肤呈黑褐色,覆盖着瘤状突起,使其在水中能够更好地伪装。

与其他两栖动物相比,大鲵拥有相对较小的眼睛,而这些眼睛在夜间或深水环境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4. 栖息环境大鲵主要栖息于中国长江及其支流的清澈、缓流水域,如湖泊、河流等。

由于其对水质和栖息环境的特殊要求,大鲵的栖息地通常受到污染和生态环境变化的威胁。

5. 生活习性大鲵是一种夜行性动物,主要在夜晚活动。

白天,它们通常躲藏在岩石、洞穴或树根下,以躲避掠食者和日光。

大鲵以藻类、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为食,利用其强大的咀嚼力量捕食。

6. 分布范围大鲵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国,特别是长江流域。

然而,由于栖息地的退化和生境破坏,大鲵的分布范围逐渐受限。

7. 繁殖与生育大鲵的繁殖过程相对复杂。

它们在春季进行繁殖,雄性和雌性大鲵会在水中进行繁殖行为。

雄性会释放精子,而雌性会产卵,然后雄性会在卵外围喷射精子,完成受精过程。

卵随后会附着在岩石或其他物体上。

孵化后的幼体会留在水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生长。

8. 亚种分化与分类信息大鲵的亚种分化相对较少,目前已知的亚种包括中国大陆的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davidianus)以及台湾地区的台湾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japonicus)。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排名前十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排名前十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排名前十一、露脊鲸在世界最大的动物十大排名中露脊鲸主要生活在大海之中,成年的露脊鲸最大长达18米,重约100吨,身体大部分都是黑色,这个体型可以说真的是很“猛”了。

二、蓝鲸蓝鲸的大是全球公认了的,它们生活在海底,但觅食的时候会诱游到水面上去,据了解蓝鲸长能长到33米,重达181吨,背部呈现出青灰色,如今在四大洋之中都有分布。

三、非洲象不得不说非洲象真的很猛,大体型,大象牙,如果它们攻击起来完全就是没有还手的余地,不过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如今所能看到的非洲象越来越少了。

四、印度野牛印度野牛就是凭借着巨大的体型而闻名的,它们主要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喜群居生活,团结意识很强,每年它们都会进行垂直的大规模迁徙。

五、北极熊北极熊主要生活在北极,体积大,全身纯白色的毛发看着倒是非常可爱的,如今因为气候不断变暖的原因,北极熊的数量在飞快的减少。

六、非洲鸵鸟在世界最大的动物十大排名中非洲鸵鸟有着极好的视力,最远能看到五公里以外的东西,块头非常大,刚出生的非洲鸵鸟就家养的鸡那么大。

七、鲸鲨鲸鲨它的体型可不是一般的大,最大能长到二十米,鲸鲨又被称为“豆腐鲨”或“大憨鲨”,是一类滤食性动物。

八、长颈鹿长颈鹿应该是不少小朋友喜欢且感兴趣的动物,最长的长颈鹿能长到六米,它们每天只会睡两个小时,大部分情况下都属于是假寐的状态。

九、鳄鱼鳄鱼一般的体长七米左右,有的甚至会更长,大部分鳄鱼天性是比较凶猛的,如果碰见了人家本来块头就大,能离远点就尽量离远点。

十、娃娃鱼在世界最大的动物十大排名中娃娃鱼是自己最大的两栖动物,平常叫声和婴儿的的的哭声很像,主要分布于中国、美国、日本等地,喜欢独居。

地球上现存体型最大的动物

地球上现存体型最大的动物

最大的动物1、最大的动物:蓝鲸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蓝鲸也是须鲸中最大的一种,最长者是1904年到1920年间捕于南极海域的一头雌鲸,长33.58米,体重170吨。

有记载的最长的鲸为两头雌性鲸,分别为33.6米和33.3米。

美国国家海洋哺乳动物实验室的科学家测量到的最长的鲸长度为29.9米,大概和波音737或三辆双层公共汽车一样长。

蓝鲸的头非常大,舌头上能站50个人。

它的心脏和小汽车一样大。

婴儿可以爬过它的动脉,刚生下的蓝鲸幼崽比一头成年象还要重。

在其生命的头七个月,幼鲸每天要喝400升母乳。

幼鲸的生长速度很快,体重每24小时增加90公斤。

2、最大的陆地动物:非洲大象世界的大象分两种,一种叫亚洲大象,一种叫非洲大象。

亚洲大象也很大,但是,它在世界陆地上还不是最大的动物。

那么.世界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谁呢?是非洲大象。

主要区别在于它们非洲大陆形状一样的大大的耳朵,而亚洲象的耳朵较小,较圆。

一头非洲雄性大象,长到十五岁左右的时候,它的身长就达到了八米以上;身高达到四米上下体重达到七至八吨,即一万四千斤至一万六千斤。

非洲大象,同亚洲大象相比.其特点:不仅尺寸大、体重,而且不论雄象、雌象都生长象牙;耳朵既大也圆;睡觉的姿势,不象亚洲象站着睡,而是卧下睡。

不然,它不能安然地进入梦乡。

非洲大象出生以后,哺乳期大约为两年的时间;长到十二岁至十五岁时,才是“婚配”的年龄;二十四岁至二十六岁时才停止长个。

3、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北极熊北极熊是世界上第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雄性北极熊身长大约240-260厘米,体重一般为400-800公斤。

而雌性北极熊体形约比雄性小一半左右,身长约190-210厘米,体重约200-300公斤。

到了冬季睡眠时刻到来之前,由于脂肪将大量积累,它们的体重可达500公斤。

北极熊虽然周身覆盖着厚厚的白毛,但皮肤却是黑色的,我们从它们的鼻头、爪垫、嘴唇以及眼睛四周的黑皮肤上就能窥见皮肤的原貌。

而黑色的皮肤有助于吸收热量,这又是保暖的好点子。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是什么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是什么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是什么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

因其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

大鲍是我国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也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

大鲵是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在两栖动物中要数它体形最大,全长可达1米及以上,最体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显肥壮扁平。

科学家研究发现,大鲵小时候用的是鳃呼吸,长大后用肺呼吸。

大鲍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

其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

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

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后五,有微蹼。

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

大鲵的体色可随不同的环境而变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

体表光滑无鳞,但有各种斑纹,布满黏液,身体腹面颜色浅淡。

大鲵生性凶猛,肉食性,以水生昆虫、鱼、蟹、邮、蛙、蛇、鳖、鼠、鸟等为食。

它有很强的耐饥本领,饲养在清凉的水中两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

同时也能暴食,饱餐一顿可增加体重的五分之一。

食物缺乏时,还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甚至以卵充饥。

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在我国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下游的山川溪流中,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

它的长相猛然一看有点像个小孩,它的叫声酷似小孩的啼哭,所以一般又称它为娃娃鱼。

它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

早在2000年前已有不少书籍提到“鲵鱼有四足,如鳖而行疾、有鱼之体、而似足行、声如小儿啼”。

由此可见,大鲵早已为人们所熟知。

娃娃鱼可不是鱼类,它属于两栖类。

身体扁平而壮实,头宽而圆扁,口很大,眼极小。

四肢短小,尤其前肢很象小孩的一对小胳膊,尾部侧扁,背部棕褐色还缀有大小不等的云斑。

在湖南曾捕到一条体长2.1米、65公斤重的个体。

娃娃鱼一般生活在海拔100-2000米的水流湍急、水质清凉、石缝和岩洞甚多的山区溪、河中。

最大的两栖动物

最大的两栖动物

最大的两栖动物
大鲵又叫娃娃鱼,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

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是——大鲵。

大鲵也被称为娃娃鱼,它是大鲵属,隐鳃鲵科大鲵属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物种。

大鲵属分布于中国河北、山东各省及西南和东部各省,日本本州到岐阜西部、四国和九州的局部地区以及美国东部在纽约到密西西比一带。

栖息于溪涧、池塘。

大鲵于夜间觅食,以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为食粮,通过头和身体知觉去侦测水压改变来捕食猎物。

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是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是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是什么两栖动物泛指的是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例如在常见的昆虫青蛙就是两栖动物。

而您知道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是什么吗,它们的形态特征又是怎样的?下面不妨快来了解看看吧!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是“大鲵”大鲵(即娃娃鱼)大鲵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

它的长相猛然一看有点象个小孩,它的叫声酷似小孩的啼哭,所以一般又称它为娃娃鱼。

它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

早在2000年前已有不少书籍提到“鲵鱼有四足,如鳖而行疾、有鱼之体、而似足行、声如小儿啼”。

由此可见,大鲵早已为人们所熟知。

娃娃鱼可不是鱼类,它属于两栖类。

身体扁平而壮实,头宽而圆扁,口很大,眼极小。

四肢短小,尤其前肢很象小孩的一对小胳膊,尾部侧扁,背部棕褐色还缀有大小不等的云斑。

在湖南曾捕到一条体长2.1米、65公斤重的个体。

娃娃鱼一般生活在海拔100-2000米的水流湍急、水质清凉、石缝和岩洞甚多的山区溪、河中。

白天常潜居于有洄流水的洞穴内,一穴一尾。

它们捕食主要在夜间,常常守候在滩口乱石间,发现食物经过,即张开大口,囫囵吞食。

娃娃鱼主要以蛙、鱼、蛇、虾以及水生昆虫为食,它的耐饥力很强,饲养在清凉的水中二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

雌鲵产卵于岩石洞内,一次产卵300多枚,产下卵后就自由自在地游玩去了,剩下的抚育第2代的任务就交给了雄鲵。

雄鲵把身体曲成半围状,将卵围住,以免被流水冲走或遭受敌害,直到孵化出幼鲵,雄鲵才肯离去。

大鲵的寿命在两栖动物中也是最长的,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能活130年之久。

大鲵的肉白而嫩,味道鲜美,被列为珍肴。

由于过去不懂得保护野生动物的人较多,对它进行了无情地滥捕,致使许多地区的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有的地区濒于绝迹。

现在,我国已规定对娃娃鱼必须加以保护。

大鲵的形态特征成体:体大而扁平,一般全长582~834mm,头体长310~585mm,最大个体全长可达200cm以上。

头大扁平而宽阔,头长略大于头宽,头宽为头体长的l/5~1/4;吻端圆,外鼻孔小,近吻端,鼻间距为眼间距的l/3或l/2;眼很小,无眼睑,位背侧,眼间距宽;口大,口后缘上唇唇褶清晰;犁骨齿列甚长位于犁腭骨前缘,左右相连,相连处微凹,与上颌齿平行排列呈一弧形;舌大而圆,与口腔底部粘连,四周略游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
两栖类动物由鱼类进化而来。

长期的物种进化使两栖动物既能活跃在陆地上,又能游动于水中。

那么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是什么呢?跟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大鲵(拉丁学名:Andrias davidianus ),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

它的叫声像婴儿的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

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两栖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及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

三种大鲵
全球现存最大的三种大鲵,中国大鲵身长可达1.8米,日本大鲵身长可达1.5米,隐鳃鲵身长可达0.75米。

除美洲大鲵外,其余分布于亚洲。

是3亿年前与恐龙同一时代生存并延续下来的珍稀物种,被称为“活化石”。

中国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

一般寿命50至60年,有说能生存达80至100年。

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取其叫声像婴儿啼哭;日本大鲵俗称“大山椒鱼”,源于其身有山椒味道。

体形扁长,四肢很短,前肢4指,后肢5趾,趾间有蹼,有一短而侧扁的尾巴。

属两栖动物,水中用鳃呼吸,水外用肺兼皮肤呼吸,皮肤只有黏膜,没有鳞片覆盖。

在两栖动物中要数它体形最大,体重最重的可超百斤,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

心脏构造特殊,已经出现了一些爬行类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不要被外表所迷惑
中国大鲵俗名娃娃鱼、海狗鱼、狗鱼,主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

它的叫声酷似小孩的啼哭,所以一般又称它为娃娃鱼。

早在2000年前已有不少书籍提到“鲵鱼有四足,如鳖而行疾、有鱼之体、而似足行、声如小儿啼”。

尽管长得圆润呆萌,但千万不要把它当成温良谦和的动物。

其性
凶猛,肉食性,白天一动不动,夜晚出来觅食。

捕食昆虫、鱼、虾、老鼠等,甚至其他两栖动物,张口就吃,从不挑食。

它保持了泥盆纪巨大肉食性两栖动物的特征,仍然拥有祖先在水中的霸主地位。

雌鲵每年7~8月间产卵,卵产于岩石洞内,每尾产卵300枚以上,剩下的抚育任务就交给了雄鲵。

雄鲵把身体曲成半圆状,将卵围住,以免被水冲走或遭受敌害,直至2~3周后孵化出幼鲵,15—40天后,小“娃娃鱼”分散生活,雄鲵才肯离去。

几个绝活
它视力不好,却是山间溪流的凶猛掠食者。

感官灵敏,神经元分布众多,借由头和身体知觉去侦测水压改变来捕食猎物。

身体侧线的触感极强,周围的一切都尽在它的掌握。

善于潜伏,爆发力强。

流线形的身体使它游动起来很轻快,能迅速抓住猎物。

为了便于抓到猎物,也便于躲避天敌,体色与周围的石头等物的颜色非常相似。

非常能忍受饥饿,在清凉的水中甚至可以长达几个月不进食。

在蝌蚪期用鳃呼吸,成年后用肺呼吸,这也使它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还能通过脱皮来适应环境,每次脱皮时间间隔10---15天。

正常的脱皮跟蛇的蜕皮一样,可以促进娃娃鱼生长,也可以将老皮上的一些病菌随皮一起脱掉。

大鲵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都面临下面的处境,不能不让人扼腕。

野外种群濒临灭绝----极危
中国大鲵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对水质、环境要求都很高,喜欢生活在清洁的溪水中,水质不好容易死亡。

长期遭到人们大量捕杀,栖息地受到污染,分布区成倍缩小,数量锐减,有的产地已濒临灭绝。

短短几十年内种群数量剧减80%,被IUCN列为极危物种。

伦敦动物学会把中国大鲵放在两栖动物受威胁清单的第二位。

目前,属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与此对照的是,人们把大鲵肉作为一种珍贵的美味,养殖业空前
繁荣。

2011年,陕西进行了一次只针对持证养殖场的普查,调查显示养殖场中共有260万大鲵,而此后养殖业规模爆炸式增长。

在这些养殖场,绝大多数繁殖所用的种鱼要么是直接从野外捕获的,要么是野外捕获个体的第一代后代。

这些捕捞大大加剧野外种群的减少。

若野生大鲵灭绝,养殖业也要遭殃。

即使野生种群不灭绝,随着时间的推移,养殖场的选择性繁殖也会改变大鲵的身体和行为特征。

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在四川通江县成立诺水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护区,这是中国长江上游大鲵的重要分布区,也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岩原鲤种群在嘉陵江上游支流的集中分布区,它的建立对于保护我国西南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水生动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