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学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关于劳动关系知识汇总

关于劳动关系知识汇总

关于劳动关系知识汇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从广义上讲,生活在城市和农村的任何劳动者与任何性质的用人单位之间因从事劳动而结成的社会关系都属于劳动关系的范畴。

从狭义上讲,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劳动关系是指依照国家劳动法律法规规范的劳动法律关系,即双方当事人是被一定的劳动法律规范所规定和确认的权利和义务联系在一起的,其权利和义务的实现,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的。

劳动法律关系的一方(劳动者)必须加入某一个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并参加单位的生产劳动,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而另一方(用人单位)则必须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或质量给付其报酬,提供工作条件,并不断改进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由另一方用于同其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

我们认为,从理论上说,劳动关系的具体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劳动是一种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关系因为从劳动关系的主体上说,当事人一方固定为劳动力所有者和支出者,称为劳动者;另一方固定为生产资料所有者和劳动力使用者,称用人单位(或雇主)。

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强调劳动者将其所有的劳动力与用人单位的生产资料相结合。

这种结合关系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观察就是对劳动力的使用,将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纳入其生产过程。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力始终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而存在,而非产品。

这是劳动关系区别于劳务关系的本质特征,后者劳动者所有的劳动力往往是作为一种劳务产品而输出,体现的是一种买卖关系或者加工承揽关系等。

劳动关系是具有显著从属性的劳动组织关系劳动关系一旦形成,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所在用人单位的成员。

劳动关系总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关系总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关系总复习题及答案1. 劳动关系的定义是什么?答: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基于劳动合同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包括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等权利义务关系。

2. 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有哪些?答: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包括: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3. 劳动者享有哪些基本权利?答: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4. 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应承担哪些义务?答:用人单位应承担以下义务: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得歧视劳动者;不得非法解除劳动合同。

5. 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有哪些?答: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 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有哪些?答: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包括: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劳动者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03325劳动关系学大纲复习资料

03325劳动关系学大纲复习资料

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总称。

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劳动关系的主体,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

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雇员、雇员团体、雇主、雇主组织、政府。

个别性与集体性;平等性与隶属性;对等性与非对等性;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

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劳动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过程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

劳动具有自然性质和社会性质。

劳动关系就其构成形态而言,可以分为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

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形态,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劳动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

个别劳动关系的特点:人格上的从属性和经济上的从属性。

集体劳动关系是在个别劳动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组成工会来实现自我保护,并进而平衡和协调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的一方是工会组织,另一方为雇主或雇主组织,是团体对团体的关系。

双方主要通过集体谈判和集体协议的形式来体现其构成和运行。

集体劳动关系的特点:独立自主性和明确的团体利益意识。

合作,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合作的根源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即“被迫”和“获得满足”。

获得满足的三个内容:员工对雇主的信任、工作有积极的一面、管理方努力使雇员获得满足。

劳资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不可能总保持一致,相反经常会出现分歧,甚至背道而驰。

冲突的根源可以分为“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

前者是指由于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造成的冲突,后者是指由那些可变的、取决于组织、产业、地域、国家等因素的属性所造成的冲突。

劳动关系工作总结(精选6篇)

劳动关系工作总结(精选6篇)

劳动关系工作总结劳动关系工作总结(精选6篇)劳动关系工作总结篇1一、工作完成状况。

2015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劳动关系股紧紧围绕局制定的工作目标任务,以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为主线,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双方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劳动关系,全面推进劳动关系工作。

现将2015年劳动关系股工作开展状况汇报如下:(一)进一步推行劳动用工备案工作。

三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断学习,总结经验。

及时对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整改对在推广过程中发现好的工作方法及时记录,少走弯路,提高工作进度。

使业务水平和经办潜力进一步提高,为今后深入推进备案工作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我股透过建立劳动关系QQ群指导企业备案,减轻了企业工作人员在软件操作中的困扰,受到了广大企业劳资人员的好评。

今年全县新增用工备案企业95户,实现了对用工单位110**份劳动合同签订、履行、解除等状况的动态监管。

(二)劳动用工备案年度审核工作。

按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劳动用工备案手册〉年度审核工作的通知》(沧人社字【2015】70号)文件规定,结合我县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实际状况,5月份我股完成了全县250家已办理劳动用工初次备案的企业的《劳动用工备案手册》年度审核工作。

年审工作是用工备案中的重要环节,能够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三)开展企业薪酬调查。

6月份我股按照市局的要求对我县两家企业进行了薪酬调查。

调查的时期指标为**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数据,我股采用的抽样调查的办法,对同岗位职工人数不足50人的全部调查,同岗位职工人数50人以上250人以下的调查50人。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创新制度建设,劳动合同管理日趋完善。

我股全力构建劳动合同制度信息化、制度化、长效化管理模式。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及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及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劳动P1(是指生产性劳动,人们运用自己的劳动能力。

利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2、劳动关系(所谓劳动关系,其实质就是指在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关系相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

)P33、劳资关系(指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

4、雇佣关系(关系强调劳动关系是雇主和雇员双方的关系。

5、劳工关系(更加强调作为劳动关系其中一方的劳动者。

6、劳使关系(日本为了更准确地说明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而使用的称谓。

7、产业关系(称劳动-----管理关系,源于美国。

8、员工(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利的工作者。

9、员工团体P6(因共同的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员工组织,包括工会组织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员工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10、管理方P7(由于法律所赋予的对组织的所有权,或一般称产权,而在就业组织中具有主要的经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

11、利益冲突型的劳资关系P46(强调和注重劳资关系的各自利益和不同立场,劳资矛盾和冲突较为明显。

12、利益协调型的劳资关系P47(不仅劳资双方的关系比较和谐稳定,而且使得社会和经济也稳定地发展。

13、劳动关系理论P58(通过调整劳动关系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达国家为解决这一问题已经经历了几世纪的探索和改进,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了现代的劳动关系理论。

14、人的需要P82(需要是个人、社会集团和整个社会对于维持和发展其自身活动条件的各种要求的总和)利益是人的外显追求,需要是人的内显追求。

15、劳动问题P104就是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和劳动者的劳动权益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16、事业单位P127(直接从事为国家创造和改善生产条件,为社会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不以为国家积累资金为直接目的,不以赢利为生存、发展条件的单位。

17、劳务关系P134(指当事人之间提供劳务而发生的民事关系。

自考《劳动关系学》学习重点

自考《劳动关系学》学习重点

自考《劳动关系学》学习重点第一章一、劳动关系的概念(一)识记:1.是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是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2.合作、冲突、力量、权力对劳动者来说有罢工、旷工、怠工、抵制、辞职;对资方来说有关闭工厂、惩处、解雇。

是阻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是相互冲突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再来的决定因素。

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是治理方拥有的权威,即对劳动者进行指挥和安排,以及阻碍劳动者行为和表现的各种方式。

3.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

从狭义上讲包括两方面:一方是雇员以及以工会为要紧形式的雇员团体,另一方是雇主以及雇主协会。

从广义上讲,劳动关系的主体还包括政府。

雇员、雇员团体、雇主、雇主组织、政府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公共利益的爱护者、公共部门的雇主、提供有效的服务4.个别性与集体性;平等性与隶属性;对等性与非对等性;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二)领会:1.是指治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

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阻碍。

劳动关系双方要进行生产,就要共同合作,遵守一套既定的制度规则。

同时,由于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常常会显现分歧,产生冲突,甚至背道而驰,因而冲突也在所难免。

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依旧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力量是阻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是互相冲突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决定因素。

在劳动关系中,治理方享有决策权力。

决策权力是治理方拥有的权威,即对劳动者进行指挥和安排,以及阻碍劳动者行为和表现的各种方式。

拥有决策权力,使治理方在劳动关系中处于主导优势地位,但这种优势地位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某些时刻和场合,也可能会发生逆转。

劳动关系学课程知识点

劳动关系学课程知识点

《劳动关系学》课程知识点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第一节劳动关系概述1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我国劳动关系的概念: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2 劳动关系的本质: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劳资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3 劳动关系的主体——雇员、雇员团体、雇主、雇主组织、政府4 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的特点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形态,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劳动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

特点:第一,人格上的从属性。

主要表现为:①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规则;②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指示和命令;③接受监督、检查的义务;④劳动者有接受制裁的义务。

第二,经济上的从属性。

劳动者的劳动并不是为自己,而是从属他人,为实现他人目的而劳动。

集体劳动关系——现代劳动法研究的重点集体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组成工会来实现自我保护,并进而平衡和协调劳动关系。

其特点是:独立自主性。

明确的团体意识5 劳动关系的特点:个别性与集体性;平等性与隶属性;对等性与非对等性;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第二节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1 合作的根源:“被迫”和“获得满足”2 冲突的根源: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根本根源: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背景根源:广泛的社会不平等;劳动力市场状况;工作场所的不公平;工作本身的属性3 冲突的表现形式(1) 明显的冲突:罢工(2) 不太明显的冲突:各种“不服从”行为;怠工;辞职;权利义务的协商。

4 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文化因素非文化因素:“客观”的工环境;管理政策和实践;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冲突和合作的根源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第一节劳动关系理论五大理论学派及其观点与典型模式:新保守派也称新自由派或新古典学派,基本由保守主义经济学家组成。

全国自考-《劳动关系学》复习资料

全国自考-《劳动关系学》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学》大纲复习资料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第一章第一节劳动关系的概述一、劳动关系词源△1,狭义: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我国称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2,劳资关系:是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关系,劳方资方界限分明,关系中包含一致性与冲突性。

3,劳工关系:与中文劳动关系是同一词,强调劳动者,工会与雇主之间的互动过程,集体谈判过程。

4,劳雇关系:又称雇佣关系,强调受雇者与雇主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权利义务结构。

5,劳使关系: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其技术性意义,中性温和。

源自日本。

6,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狭义指劳资关系;广义产业及管理者与受雇者之间的所有关系,包括雇佣关系所有层面,以及相关的机构和社会、经济环境。

源自美国。

二、劳动关系的本质(性质、实质)▲1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影响。

△2,双方以集体协议或劳动合同的形式,甚至心理契约的形式,规定彼此的权利义务、是非曲直。

△3,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4,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

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

△5,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由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供求中的稀缺性决定的。

△6,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所具有的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退出:劳动者辞职给用人方带来的成本,如寻找和培训代替者的费用。

罢工:劳动者停止工作给用人方带来的损失。

岗位:在岗员工不服从、不配合用人方的工作安排而带来的管理成本的增加。

△7,劳动关系中,管理方享有决策权力。

在劳动关系中处于主导优势地位。

三、劳动关系的概念▲我国: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学--------课程知识点

劳动关系学--------课程知识点

《劳动关系学》课程知识点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第一节劳动关系概述1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我国劳动关系的概念: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2 劳动关系的本质: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劳资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3 劳动关系的主体——雇员、雇员团体、雇主、雇主组织、政府4 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的特点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形态,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劳动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

特点:第一,人格上的从属性。

主要表现为:①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规则;②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指示和命令;③接受监督、检查的义务;④劳动者有接受制裁的义务。

第二,经济上的从属性。

劳动者的劳动并不是为自己,而是从属他人,为实现他人目的而劳动。

集体劳动关系——现代劳动法研究的重点集体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组成工会来实现自我保护,并进而平衡和协调劳动关系。

其特点是:独立自主性。

明确的团体意识5 劳动关系的特点:个别性与集体性;平等性与隶属性;对等性与非对等性;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第二节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1 合作的根源:“被迫”和“获得满足”2 冲突的根源: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根本根源: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背景根源:广泛的社会不平等;劳动力市场状况;工作场所的不公平;工作本身的属性3 冲突的表现形式(1) 明显的冲突:罢工(2) 不太明显的冲突:各种“不服从”行为;怠工;辞职;权利义务的协商。

4 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文化因素非文化因素:“客观”的工环境;管理政策和实践;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冲突和合作的根源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第一节劳动关系理论五大理论学派及其观点与典型模式:新保守派也称新自由派或新古典学派,基本由保守主义经济学家组成。

关于劳动政治知识点总结

关于劳动政治知识点总结

关于劳动政治知识点总结劳动政治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涵盖了劳动关系、工会组织、劳动法律、劳动权益等各个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劳动政治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讨论。

一、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即劳动的买卖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雇主通过雇佣员工来完成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而员工则通过劳动来获取报酬。

劳动关系的核心是劳动市场,即雇主和员工在劳动市场上进行双向选择,最终形成雇佣关系。

劳动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受到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雇主和员工之间的协商和交易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

政治因素也会对劳动关系产生影响,政府的劳动政策和法律对劳动关系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工会组织工会是劳动者自发组织起来,维护自身利益和权益的团体。

工会组织的目的是通过团结一致,争取更好的工资、福利和工作条件,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工会组织通常由员工自行组建,包括工会会员大会、工会委员会等组织结构,通过代表会员向雇主和政府提出要求,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工会组织在劳动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集体谈判、罢工等形式,向雇主争取更好的待遇和权益。

同时,工会组织也参与劳动立法和政策制定,为劳动者争取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福利。

在一些国家,工会组织还参与政治活动,通过影响政府政策来维护劳动者利益。

三、劳动法律劳动法律是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包括雇佣合同、工资福利、工作时间和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规定。

劳动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对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许多国家,劳动法律通过立法的方式制定,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

这些法律规定了雇主和员工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员工的基本权益,规范了劳动关系的发展。

同时,劳动法律也规定了雇主对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保护措施,保障了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健康。

在实际操作中,劳动法律的执行需要政府、工会和雇主共同努力。

劳动关系工作总结及安排6篇

劳动关系工作总结及安排6篇

劳动关系工作总结及安排6篇第1篇示例:劳动关系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墶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在劳动关系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指导未来工作,特进行本次劳动关系工作总结及安排。

一、总结劳动关系工作成绩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在劳动关系工作中取得了以下成绩:1. 加强员工沟通交流。

我们组织开展了员工座谈会、员工满意度调研等活动,及时了解员工需求和意见,加强团队凝聚力。

2.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我们建立了健全的劳动合同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和员工工作积极性。

3. 建立了有效的冲突解决机制。

我们设立了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时处理员工之间的矛盾和纠纷,维护了团队和谐稳定。

4. 严格执行劳动法律法规。

我们始终遵守国家劳动法律法规,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二、分析劳动关系工作亟需改进之处我们的劳动关系工作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 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人员素质不高,导致部分员工不满意管理措施,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员工工作积极性。

2. 员工福利待遇不够优厚。

部分员工反映薪酬待遇和福利政策不够完善,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3. 冲突解决能力有限。

部分员工之间存在个人恩怨和矛盾,管理部门在解决冲突时显得力不从心,需要提高冲突解决的能力。

4. 劳动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

部分员工对劳动法律法规的了解不够深入,容易出现违法违纪行为,亟需加强宣传教育。

为了进一步提升劳动关系工作水平,我司将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组织员工参加相关管理培训班,提高员工管理水平和团队凝聚力。

2. 调整员工薪酬福利政策。

重新评估薪酬福利政策,确保员工获得合理的收入待遇和福利保障。

3. 提升冲突解决能力。

加强管理团队的协调沟通和冲突解决能力培训,有效化解员工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劳动关系管理学习体会(三篇)

劳动关系管理学习体会(三篇)

劳动关系管理学习体会劳动关系管理是指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管理,旨在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员工的个人发展。

在学习劳动关系管理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体会与感悟。

首先,劳动关系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法律、经济、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学习劳动关系管理,要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复杂的劳动关系问题。

例如,学习劳动法律法规,可以了解员工的权益保护与企业的合法权益,避免违法行为;学习心理学知识,可以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其次,劳动关系管理强调人本管理理念,即以人为本、人民至上。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和财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员工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待遇和发展机会,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需要关注员工的感受和需求,积极与员工沟通交流,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再次,劳动关系管理注重公平公正的原则。

在学习劳动关系管理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公平公正是维护良好劳动关系的基础,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企业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制定公平公正的用工规章制度,明确员工的权益和义务,确保员工在工作中的公平待遇和公正评价。

同时,企业应该倡导公平竞争,提供公平的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渠道,激发员工的个人潜能,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

此外,劳动关系管理强调员工参与与沟通。

学习劳动关系管理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员工参与是决策的重要环节,是企业管理的有效方式。

员工参与可以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因此,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多种方式与员工进行密切沟通,促进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最后,劳动关系管理是一项需要持续学习与实践的工作。

劳动关系管理的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劳动关系复习重点归纳

劳动关系复习重点归纳

引申复习问题:1、劳动关系的特征2、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1 )、双方当事人及其关系不同( 2 )、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不同( 3 )、劳动报酬的性质、支付方式不同(4)、使用法律不同,劳动关系由劳动部门调整,劳务关系由民法调整3、劳动关系的内容4、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基本权利或权利核心内容)5、和谐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中表明劳动力使用者与劳动力所有者之间关系的概念 P-31、劳动关系的主体:劳动关系的参加者 P-6侠义:一方为劳动者和以工会为主要形式的员工团体。

另一方为管理方以及“雇主”协会。

广义:劳动者及其联合体、“雇主”及其联合体、以政府劳动保障部门为代表的第三方等。

2、管理方:指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起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P-6特点:具有职权、通过合法程序获得职权、职权是自上而下逐级授予且权责对等。

P-7有关概念:企业主:指企业的拥有着或资产所有者,强调企业的所有权企业家:企业家更侧重于企业的经营现代企业制度中的管理方:从“企业主经营管理制”到“经理经营管理制”的演变管理模式:职权结构维度划分:独裁型、集权型、自主型管理理念维度划分:剥削型、宽容型、合作型3、雇主协会:由雇主组成的团体组织,代表并维护雇主利益,通过谈判和协商与工会协调劳动关系。

类型:行业协会、地区协会、雇主组织作用:参与谈判、解决纠纷、对会员提供帮助和建议、代表和维护会员的利益我国的雇主协会特征:中国企联是各种不同类型企业的代表、中国企联是社团法人。

4、雇员:也称劳动者,包括具有劳动能力的我国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现代知识工作者的就业表现特征:自我雇佣的趋势、工作成为个人的发展平台、工作成为一种个人生活方式、知识工作者仍然处于卖方市场引申复习问题:工会的性质和地位工会的权利1、工会的定义: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特点: ( 1)、工会必须是一定人数以上的雇员的团体( 2 )、工会是一社会团体而非政治性组织或经济性组织( 3 )、作为社团,工会具有法人资格( 4 )、工会有同雇主或其团体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监督雇主遵守《劳动法》等项权利( 5 )、工会在与雇主的关系中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结构分类:职业工会、行业工会、总工会工会承认的方式:自愿承认、法定承认工会化的原因: ( 1 )、初始倾向,直接决定雇员是否建立和加入工会( 2 )、工会组织过程,侧重于选举前的准备工作( 3 )、宏观条件雇员加入工会的原因:借助工会对抗雇主、参加工会活动、扮演心理角色、社交压力雇员不加入工会的原因:反对工会的态度、社交压力、工作满意、加入工会的成本、工会间的敌对或工会的冷漠工会的职能:整合职能、经济职能、民主功能、服务功能工会的行为方式: (韦布五分法)互保互助、集体谈判、劳动立法、直接行动、政治行为引申复习:劳动关系本质:冲突、合作 (即是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1、冲突的根源:异法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劳动合同的性质、心理契约的不履行、广泛的社会不平等和劳动力市场状况等社会因素2、冲突的表现形式:显性冲突(罢工、地址、辞职、关闭工厂、辞退等) 、隐形冲突(怠工、旷工、偷懒、排挤员工等)3、产业行动概念:集体行动,指劳资关系双方在劳动关系中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和要求,依法采用罢工或关闭工厂等阻碍企业正常运营手段等进行对抗的行为产业行动的形式:( 1 )、雇员:罢工(最明显的方式)、怠工(基本手段)、联合抵制、纠察、“恶名单”“好名单”( 2 )、雇主:关闭工厂、雇佣替代劳动者、雇主充当罢工破坏者、复工运动、和名单、排工罢工分类:( 1 )、按照目的:经济罢工、反对不当行为的罢工、同情罢工、( 2 )、有无工会:正式罢工、野猫式罢工( 3 )、其他形式:象征性罢工、集体辞职、巡回罢工、间断罢工、总罢工罢工的法律约束(即罢工的原则) :( 1 )对公共事业的罢工限制。

(完整word版)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1、劳动关系-----是雇员(劳动者)与雇主(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统称。

(名解)2、劳务关系---是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是特定的劳动服务,用工者依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有偿法律关系。

(名解)3、优势需要---在人的多种需要中,在某种条件下只会有一种需要排在第一位,在需要结构中占据优势,其他需要排在它的后边,这排在第一位的需要就是优势需要。

(名解)4、管理方--是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名解)5、三方协商机制---是指政府(通常以劳动部门为代表)、雇主和工人之间,就制订和实施经济与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和活动,即由政府、雇主组织、工人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共同处理所有涉及劳动关系的问题。

(名解)6、雇主—是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且向雇员支付工资报仇的法人或自然人。

(名解)7、工会—由工人组成的旨在维护并改善其工作条件的连续组织。

(名解)8、劳动法---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而制定和颁布的法律。

(名解)9、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由劳动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各自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名解)10、工资--是雇主依据国家法律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规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名解)11、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在事实上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一种劳动关系。

(名解)12、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名解)劳动合同鉴证,是指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审查、证明劳动合同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一项行政监督、服务措施。

劳动关系学期末复习—哈商大

劳动关系学期末复习—哈商大

劳动关系学期末复习—哈商大第一篇:劳动关系学期末复习—哈商大劳动关系学1.2.劳动关系的定义:P9.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3.工会由谁组成:——工人4.5.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劳资关系的不同。

6.行为科学理论(侧重对人心理活动研究)探寻对人类行为的规律(梅奥霍桑实验)从中找到管理的方法和理论7.问题的一种参考原则8.9.10.工会的定义:工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雇员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而在特定工作场所自主设立的组织。

11.产业行动的定义:P416是处于利益对立关系格局中的劳资双方在难以通过正常谈判达成一致、解决争议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保护性、权益性、临时性的行动。

12.劳动法定义:指以法律为手段对劳动关系进行规范,对劳动关系进行法律调整。

13.劳动合同的定义: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14.劳动关系作为权利义务关系是受法律调整的利益交换15.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它由企业内部的工资分配制度,职工保险福利制度,和剩余收益分配制度组成。

16.从世界看17.劳务关系定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通过劳务合同建立的一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民法》18.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主要行为规范19.集体谈判的定义:指工人通过自己的组织或代表与相应的雇主或雇主组织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谈判的行为。

20.(多)劳动争议的定义:狭:指单个的雇用人和受雇用人之间所发生之争议及雇用人团体与受雇用人团体发生之争议为限广:以劳动关系为中心发生的一切争议。

21.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出的决定因素?P408资本的力量在于控制着生产资料,而劳动者的力量则在于劳动者的联合和组织。

23.员工力量包括哪些?答:退出力量,岗位力量,罢工的力量24.三方协商机制的定义:P326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处理劳动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政府、雇主组织和工会就劳动关系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和劳动立法以及劳动争议处理等问题进行沟通、协商、谈判和合作的原则与制度的总称。

劳动关系学复习总结

劳动关系学复习总结

劳动关系学总结导论一、劳动关系概念与特征—-了解并准确把握基本概念二、劳动关系历史与理论——主要理论及代表人物三、劳动关系转型——(自学),何为劳动关系转型?中国劳动关系转型的特点?四、劳动者及劳动者组织—-劳动者概念,劳动者权利;工会概念、特征、作用、组织结构、中国工会五、雇主及雇主组织——(自学),概念、性质、功能六、政府——劳动关系中的政府及其功能、作用七、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有哪些机制,各自的功能八、劳动法制-—作用,劳动法的本质特征九、集体合同制度——概念,主体、内容、程序、作用十、工人参与制度-—概念,性质,中国的工人参与的形式十一、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知晓劳动争议的概念,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企业规章和三方机制没有讲,不作为重点)第一章导论(劳动关系概念与特征——了解并准确把握基本概念)劳动关系学是以劳动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一门研究劳动关系存在和运行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劳动关系学以现代社会中劳动关系的环境、主体、运行协调、矛盾处理作为基本的研究内容。

劳动关系是指由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从属性的雇佣关系,是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

个别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和社会劳动关系的逐级包容, 是劳动的层级结构特点。

劳动关系学是将劳动关系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的。

劳动关系系统的研究主要涉及劳动关系内部矛盾与外部环境如何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网络,以及这一系统网络通过何种规则和程序来实现良性运行。

良性运行。

劳动关系系统的主体,包括劳动者及其劳工组织、雇主及其组织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三方构成。

劳动关系系统的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劳动关系的运行包含劳动关系的构成、劳动标准的确定和实施、劳动争议的处理和解决。

这一运行是通过规则和程序来规范的。

劳动关系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独立学科,这一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多元化的.劳动关系作为一个学科在中国方兴未艾.第二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和理论(劳动关系历史与理论——主要理论及代表人物)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劳资关系,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时期、第二世界大战以后至今五个阶段的发展,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劳资关系与劳工理论主要包括:斯密的劳动分工和劳工运动思想、马克思的劳资关系和劳工运动理论、韦伯夫妇的产业民主理论、康芒斯的集体行动理论、马克斯.韦伯的工业资本主义理论。

劳动关系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复习资料劳动关系:其实质就是指在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相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

员工:员工是指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力的工作者。

管理方:管理方一般是指由于法律所赋予的对组织的所有权或一般称产权而在就业组织中具有主要的经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

优势需要:在人的多种需要当中,在某种条件下会有一种需要排在第一位,在需要结构中占据优势,其他需要排在它的后边,这排在第一位的需要就是优势需要。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直接从事为国家创造和改善生产条件,为社会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不以为国家积累资金为直接目的,不以赢利为生存、发展条件的单位。

劳务关系:劳务关系可以说是劳动关系的一种边缘关系,是指当事人之间因提供劳务而发生的民事关系。

共同协商:是指资方为协调与员工的关系,而在制定决策之前,先征求员工的意见或态度,但是不需要征得员工或其代表同意的决策程序。

劳动争议:劳动争议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关于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争执。

管理方:管理方是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雇主协会:雇主协会是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组织。

工会:工会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

劳动法法律关系:是指所有的劳动法主体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关系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其某种社会劳动获取收入为主要生活严的公民。

用人单位:是指依法招用和管理劳动者,并按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向劳动者提供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和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组织。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设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协议。

无效劳动合同:无效劳动合同是指所订立的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定条件,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的劳动合同。

劳动关系学复习资料(2)

劳动关系学复习资料(2)

劳动关系学复习资料(2)第九章集体协议1、集体协议的含义。

集体协议是个人劳动合同的对称,是指工会代表劳动者与雇主或雇主团体之间签订的,有关劳动条件、劳动标准及劳动关系问题的书面协议。

2、集体协议的意义。

(一)集体协议制度是劳动力市场机制运行的必要条件劳动力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依赖于市场主体力量的相互平衡和制约,依赖于建立规范的程序性规则。

劳动关系是一种隶属关系。

集体协议制度的建立,可以使劳动者个人意志通过劳动者团体表现出来,有助于克服个别劳动关系的内在不平衡,弥补个别劳动契约之不足,确保劳动力市场的平衡和谐发展。

(二)集体协议制度建立了平等协商谈判机制(三)集体协议制度是雇主谋求工业和平和工业利润的目标(四)集体协议制度是协调劳动关系的手段(五)集体协议制度是法律、法规的重要补充相对于复杂丰富的劳动关系而言,难免有所疏漏。

而集体协议可以弥补法律法规的不足。

特别是避免了政府直接确定工资水平。

3、集体协议的当事人。

集体协议可以区分为工会与雇主组织之间的协约,以及工会与单个雇主之间的协约。

集体合同中与雇主或雇主团体相对应的一方当事人只能是工会。

4、集体协议的效力。

集体协议是劳资自治的契约形式,是一种对劳资双方及其成员都具有规范效力的协约。

5、集体协议的期限。

按照期限形式的不同,分为不定期集体协议和定期的集体协议。

各国一般采用定期集体协议。

规定协议的最短期限,是为了保证协议的相对稳定性,而规定协议的最长期限,则是为了使协议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6、集体协议的内容。

集体协议的内容是指订约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具有协议的效力。

集体协议又是劳资双方的自治规章,对双方当事人及其成员来说,又具有法律规范的效力。

(一)作为协议所具有的内容依据“协约必须遵守”原则,集体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均应尽其注意义务,履行契约,维持和谐义务,并敦促其成员履行义务。

产生了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1.维持和谐义务指在集体协议有效期内,任何一方都不得为了改变集体协议中规定的工作条件,发起罢工或者关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劳动关系学总结导论一、劳动关系概念与特征——了解并准确把握基本概念二、劳动关系历史与理论——主要理论及代表人物三、劳动关系转型——(自学),何为劳动关系转型?中国劳动关系转型的特点?四、劳动者及劳动者组织——劳动者概念,劳动者权利;工会概念、特征、作用、组织结构、中国工会五、雇主及雇主组织——(自学),概念、性质、功能六、政府——劳动关系中的政府及其功能、作用七、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有哪些机制,各自的功能八、劳动法制——作用,劳动法的本质特征九、集体合同制度——概念,主体、内容、程序、作用十、工人参与制度——概念,性质,中国的工人参与的形式十一、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知晓劳动争议的概念,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企业规章和三方机制没有讲,不作为重点)第一章导论(劳动关系概念与特征——了解并准确把握基本概念)劳动关系学是以劳动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一门研究劳动关系存在和运行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劳动关系学以现代社会中劳动关系的环境、主体、运行协调、矛盾处理作为基本的研究内容。

劳动关系是指由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从属性的雇佣关系,是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

个别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和社会劳动关系的逐级包容,是劳动的层级结构特点。

劳动关系学是将劳动关系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的。

劳动关系系统的研究主要涉及劳动关系内部矛盾与外部环境如何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网络,以及这一系统网络通过何种规则和程序来实现良性运行。

良性运行。

劳动关系系统的主体,包括劳动者及其劳工组织、雇主及其组织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三方构成。

劳动关系系统的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劳动关系的运行包含劳动关系的构成、劳动标准的确定和实施、劳动争议的处理和解决。

这一运行是通过规则和程序来规范的。

劳动关系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独立学科,这一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多元化的。

劳动关系作为一个学科在中国方兴未艾。

第二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和理论(劳动关系历史与理论——主要理论及代表人物)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劳资关系,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时期、第二世界大战以后至今五个阶段的发展,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

劳资关系与劳工理论主要包括:斯密的劳动分工和劳工运动思想、马克思的劳资关系和劳工运动理论、韦伯夫妇的产业民主理论、康芒斯的集体行动理论、马克斯.韦伯的工业资本主义理论。

劳动关系系统理论是邓洛普首先提出的,他将系统理论的模型引入劳动关系研究的领域中,用系统的概念和分析方法来探讨劳动关系问题。

《劳动关系系统》(1958),标志着劳动关系系统理论的创立。

劳动关系系统理论在邓洛普创立的基础上,经桑德沃、安德森等人的修改和完善,逐渐成为劳动关系理论研究的主流意识。

劳动关系策略理论主要是微观层面的劳动关系理论。

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学派有希克斯的罢工与谈判理论、库克的劳资合作绩效理论、海曼的产生冲突理论、寇肯等的策略选择理论等。

第六章中国劳动关系的转型(劳动关系转型——(自学),何为劳动关系转型?中国劳动关系转型的特点?)中国劳动关系的转型,具体指劳动关系形态和调整劳动关系的模式正在从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中国经济转型期影响劳动关系转型的主要制度性因素,即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和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以及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等因素的作用。

并对经济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即劳动关系的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进行了概括和分析。

中国的三种主要企业所有制形态,即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劳动关系的性质、特点,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劳动标准现状和劳动关系的运行。

中国劳动关系的转型是指:从“计划经济体制的劳动关系”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劳动关系转型”。

中国劳动关系转型的特点:(一)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就是传统的劳动关系的主要代表。

市场化以来,国有企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目前,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还是处于转变过程中的劳动关系,新旧体制的痕迹都有显现:政府的控制、主体的形成等方面都是如此。

•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中的问题,是与改革、转制密切相关的。

体现了新旧体制交替的过渡性特征•改革、改制引发利益关系格局的改变——补偿问题——安置问题——劳动标准降低——工会和民主参与滑坡(二)私营企业的劳动关系•私企的两种类型:原生型转制型•私企劳动关系的主要特点:1、受约束的劳动关系2、雇主主导的劳动关系3、规范化程度低的劳动关系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劳动者——构成复杂,力量薄弱•企业主——成员复杂、掌握资源丰富、经济实力强、社会影响力较大•劳动关系运行由于双方实力悬殊劳动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劳动标准的执行极不规范侵害劳动者权益问题严重(三)外商投资企业的劳动关系外资企业类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外资企业劳动关系特点:1、资本对管理权和劳动的绝对占有2、劳资利益对立且差别悬殊3、公司社会责任影响下的规范运做现状:•劳动者:年龄低、文化程度高、组织发育欠成熟•管理方:差异大,因投资国不同形成不同类型的管理方式•劳动关系运行状况也各不相同工资偏低、大量加班加点、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恶劣、管理方式也存在问题第七章劳动者(劳动者——劳动者概念,劳动者权利)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基本含义是受雇于个人、公司或机构,使用雇主提供的劳动工具或设备,在工作中根据上级的指挥或指令完成一定的生产或经营任务,由雇主付给劳动工资的工作者。

从社会阶层角度来看,当代劳动者是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中下层阶层。

从工人阶级的构成来看,劳动者属于工人阶级的基本构成。

按照劳动力的素质及在劳动分工体系中所占的位置来看,劳动者分为白领工人、蓝领工人、农民工和失业人员四类群体。

劳动者所享有的权利可以分为个别和集体劳权。

个别劳权主要包括就业和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集体劳权包括团结权、集体谈判权、民主参与权、集体争议权。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中国劳动者的地位、身份、权利、利益发生了巨大变化。

原国有企业转制后的工人和农民工成为当代中国劳动者的基本构成。

中国的劳动者正在形劳动关系学总结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劳动关系调整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第八章工会(劳动者组织——工会概念、特征、作用、组织结构、中国工会)工会运动的实践历程和理念发展表明了工会作为劳动关系矛盾运动的产物,既具有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目标下的多元化特征,也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性要求。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会作为劳动者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自主结合的组织,根本的宗旨在于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正是这一宗旨推动了工会成为现代劳动关系体制和社会经济体制的基本构成要素。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中国工会面临着由行政化向市场化转型的历史任务。

也只有建立市场化的组织体制和运行体制,工会才能切实维护好职工权益,起到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作用。

工会的概念:工会 ( trade union)——字面含义是指具有共同技艺或技术的劳工的结合。

这个定义反映了工会形成时期的特征:最早是有技术的手工艺人为了保护自己的职业领域、排除外人进入、维系已有的工资水平而建立的组织。

著名的工联主义者韦伯夫妇为工会下的定义为:“工会者,乃工人一种继续存在之团体,为维持或改善其劳动生活状况而设者也。

”劳动经济学对工会的定义为,“工会是一种集体组织,其基本目标是改善会员货币和非货币的就业条件。

”《牛津法律大辞典》关于工会的定义为:工会“是现代工业条件下雇佣工人自我保护的社团。

”旧中国工会法专家史太璞教授关于工会的定义为:“工会系工资工人以维持改善劳动条件为主要目的所组成之永续的结合团体。

”法律上的定义:英国《工会与劳资关系条例》定义工会为,“全部或主要由工人组成的组织,这一组织的主要目的是形成劳资双方的行为规范”。

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则认定“‘劳工组织’这个词是指职工参加的任何种类的任何组织,或任何代理机构,或职工代表委员会或计划,其存在的全部或部分目的是为了就各种申诉、劳资争议、工资、待遇等级、工时、工作条件等问题同雇主进行交涉。

”日本《工会法》规定:“工会是指以劳动者为主体,以维护和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其经济地位为主要目的而自主地组织起来的团或其联合团体。

”从上面定义中总结出工会一般要义为:1.工会因劳动关系冲突而产生;2.工会以维护会员利益为首要职能;3.工会以集体谈判为基本手段;4.工会由雇员自愿结合而成并代表会员意志。

综上所述,我们一般认为工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雇员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而在特定工作场所自主设立的组织。

(工会的概念是这个哈)工会的特点特征:民主性、阶级性、独立性(详细内容找书看吧,太多了)工会的本质:工会是市场经济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工会是劳动者自由结社权的实现工会的类型:职业工会、产业工会、企业工会、区域性(或地方性)工会(详细内容课本见)工会作用、职能:本质职能就是维护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权利和利益。

美国学者米尔斯认为工会既是经济组织又是社会组织:作为经济组织,职能是追求更高的工资作为社会组织,职能是反映社会的呼声美国学者德斯勒,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认为工会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工会自身保障二是改善会员经济、工作条件西方主流经济学对工会职能、任务的界定基本限于经济性: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大多数工会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工资、增加福利和改善会员的劳动条件”。

中国工会理论界持的观点:一、多项职能论:中国工会有四项社会职能:维护职能建设职能参与职能教育职能——四项职能同等重要二、单项职能论:维护职能是工会的基本职能其他职能都是维护的途径、方法、方式中国工会:特点:1工会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中国工会章程所规定的工会主要社会职能有四项:维护、建设、参与、教育。

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和民主权利是工会的基本职责;3、中国工会实行产业和地方相结合的组织领导原则;根据《工会法》,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国工会章程》总则: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

会员构成:凡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机关单位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承认工会章程,都可以加入工会为会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