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颗粒物及其源解析
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的化学组成与来源解析
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的化学组成与来源解析大气环境中的细颗粒物(PM2.5)对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造成了重要影响。
了解细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和来源是完善大气污染治理策略的关键。
本文将对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的化学组成进行解析,同时分析其主要来源。
一、细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大气环境中的细颗粒物主要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
无机物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而有机物则包括多环芳香烃、多氯联苯等。
1. 无机物硫酸盐是细颗粒物中重要的成分之一。
它主要来自于燃煤、石油燃烧等工业排放以及交通尾气中的硫氧化物。
硝酸盐则是大气中另一个重要的有毒无机物,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氧化反应。
铵盐则来自于氨气和硫酸盐、硝酸盐等的反应,也是大气中的重要成分。
2. 有机物有机物的来源复杂多样,包括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生物排放等。
多环芳香烃是大气中常见的有机物之一,主要来自于燃煤、石油燃烧以及工业废气排放。
多氯联苯则主要来自于废物焚烧和工业过程中使用的氯化物。
二、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大气环境中的细颗粒物来源复杂,主要可以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大类。
1. 自然源自然源包括火山喷发、沙尘暴、植物挥发等。
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硫酸盐和灰尘颗粒,对大气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沙尘暴则会携带大量的沙尘颗粒进入大气层,其中包含有机物和无机物。
植物的挥发物也会贡献一部分的有机物颗粒。
2. 人为源人为源是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工业排放是大气细颗粒物的重要来源,包括燃煤、石油燃烧、废气排放等。
汽车尾气也是细颗粒物的重要来源,其中的氮氧化物和有机物成分较高。
此外,家庭燃煤、焚烧垃圾等都会释放大量的细颗粒物。
三、细颗粒物的化学组成与来源的关系细颗粒物的化学组成与来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工业排放中的硫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氨气反应会生成硫酸盐颗粒;工业排放中的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氧化作用下会生成硝酸盐颗粒。
汽车尾气中的有机物与大气中的硝酸盐等反应也会造成有机物的含量增加。
细颗粒物的来源分析有助于确定治理措施。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成为全球各地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
大气颗粒物PM2.5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污染物,它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对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和能源消耗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对PM2.5的组成、来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解析,以期为空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PM2.5的定义和特点PM2.5,即可吸入颗粒物,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物。
与较大颗粒物相比,PM2.5更易穿透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内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大。
此外,PM2.5还具有很强的持久性,能够悬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其传播距离相对较远。
三、PM2.5的组成PM2.5的组成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以及细菌和病毒等。
其中,有机物是PM2.5中最主要的成分,包括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元素有机碳(EC)。
无机物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这些盐类是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PM2.5中还含有一些健康风险较高的重金属元素,如铅、汞等。
四、PM2.5的来源PM2.5的来源基本可以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大类。
自然源主要包括植被的挥发物、土壤颗粒、海盐颗粒等。
人为源主要包括工业活动、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生物质燃烧等。
这些人为源释放出的颗粒物经过大气的输送和转化作用,最终形成PM2.5。
五、PM2.5的影响与预防措施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免疫力下降等。
此外,PM2.5还对大气能见度、气候变化等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PM2.5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对于工业和交通源的控制,应加强排放标准和监管,推动清洁生产和可持续交通。
其次,可使用燃煤减排和清洁燃烧技术,减少生物质燃烧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提倡绿色出行,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来源解析与来源控制
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来源解析与来源控制大气悬浮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也被称为PM2.5。
这些微小的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了解其来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一、工业排放工业是大气悬浮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工业活动中的燃烧过程会释放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
例如,工厂和发电厂的烟囱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颗粒物。
还有一些工业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也会释放出颗粒物,例如冶金工业中的氧化铝和钢铁生产中的焦炉煤气等。
因此,对工业排放进行控制是减少大气悬浮颗粒物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交通尾气交通运输是城市中大气悬浮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主要来自于燃油的燃烧过程。
汽油和柴油中的硫化物、氮氧化物和烃类物质都会在燃烧过程中转化为颗粒物,并排放到大气中。
此外,汽车刹车和轮胎的磨损也会产生微小的颗粒物。
因此,加强交通管理,推广清洁能源车辆和提高车辆的排放标准是减少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有效措施。
三、燃煤排放燃煤是大气悬浮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尤其是在冬季取暖季节,大量的煤炭被燃烧释放出大量的颗粒物。
燃煤排放的颗粒物主要来自于煤炭中的灰分和有机物质。
当煤炭燃烧时,这些物质会转化为颗粒物并与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共同形成细颗粒物。
因此,改变能源结构,减少对煤炭的依赖以及提高燃煤锅炉的燃烧效率和净化设施的运行效果是减少燃煤排放的关键。
四、扬尘污染建筑工地、道路施工和风沙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扬尘,成为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来源之一。
扬尘污染的颗粒物直径较大,但由于其悬浮在空气中,也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因此,建筑施工和道路施工等工程活动需要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如喷水降尘、覆盖防尘网等,以减少扬尘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五、农业活动农业活动也是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来源之一。
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畜禽养殖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特别是农作物的秸秆焚烧,会释放出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
因此,在农业活动中加强粪便和农业废物的处理,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可以有效减少农业活动对大气悬浮颗粒物的贡献。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颗粒,它们可以分为可见颗粒物(直径大于或等于2.5微米)和细颗粒物(直径小于2.5微米)。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源。
本文将对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进行解析,并探讨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一、自然源自然界中的大气颗粒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气溶胶:自然气溶胶是大气中最主要的颗粒物来源之一。
它们包括由植物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海水中的盐粒和海藻所产生的物质等。
这些气溶胶颗粒物通过自然过程如挥发、风蚀和植物代谢等进入大气中。
2. 地壳物质:地壳物质的风蚀和搬运也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例如,风蚀的沙尘暴可以将土壤中的颗粒物带入大气中,形成PM10(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
此外,火山喷发、地震等地壳活动也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二、人为源人类活动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也不可忽视。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人为源: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中的燃煤、燃油等燃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包括各种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重金属等。
2. 交通排放:机动车辆的尾气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会形成细颗粒物和臭氧等污染物。
3. 生物质燃烧:生物质燃烧是农村地区主要的大气颗粒物来源之一。
例如,农作物秸秆焚烧和柴火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细颗粒物和污染物。
人为活动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日益增加,导致大气质量下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威胁。
大气颗粒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大气颗粒物的存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多方面的影响:1. 空气质量:大气颗粒物的增加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降低能见度,影响空气清新程度,对人们的户外活动、景观观赏等产生不利影响。
2. 呼吸健康:细颗粒物可以穿透到呼吸道最深处,对肺部产生损害。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颗粒物中,会增加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风险。
3. 生态系统:大气颗粒物对植物和动物也有一定影响。
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特性和来源解析研究
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特性和来源解析研究近年来,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性和来源,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大气颗粒物主要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大类。
自然源包括沙尘、火山喷发和植物花粉等,而人为源则涵盖了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以及煤燃烧等。
通过对这些源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分布。
其次,我们需要探究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性。
根据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主要分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两个主要类别。
可吸入颗粒物指的是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而细颗粒物则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这两个类别的颗粒物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但是细颗粒物对呼吸系统的危害更甚。
针对不同粒径的颗粒物,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以了解它们的粒径分布特性。
通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采集颗粒物样本,并运用先进的分析仪器对其进行分析,科研人员发现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呈现多峰分布。
即使是同一地区的颗粒物样本,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段也会出现不同的粒径分布特征。
这表明颗粒物的来源和空气环境条件都会对其粒径分布产生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研人员还开展了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的研究。
通过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如元素分析、同位素分析和化学开放源解析等,科研人员可以更准确地区分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例如,通过分析其中的元素含量和同位素组成,可以判断颗粒物是否来自于工业污染或是自然源。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污染。
除了对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和粒径分布特性进行研究外,科研人员还关注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粒径的颗粒物进行生物学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科研人员发现,细颗粒物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更大。
这些研究结果为制定空气污染防治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性和来源解析研究不仅对于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还有助于保护人体健康。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与健康风险评估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与健康风险评估引言: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质,其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被称为PM2.5,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被称为PM10。
这些颗粒物来源广泛,包括自然来源和人为排放。
本文将对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进行解析,并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风险。
一、自然来源自然来源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成分之一。
自然界中的火山喷发、沙尘暴、林火等现象都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此外,植物花粉、海洋盐粒等也是自然来源的颗粒物。
这些自然来源的颗粒物通常是微小的粒子,容易被风吹散,并通过大气传输到不同地区。
二、人为来源人为活动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燃煤、燃油以及汽车尾气等都会排放大量的颗粒物。
此外,建筑工地、道路施工等也会产生颗粒物。
人口密集的城市通常会有更高的颗粒物浓度,因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会产生各种颗粒物。
三、健康风险评估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大气颗粒物环境中,会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PM2.5可以穿透到肺部细胞中,导致呼吸道炎症和肺功能下降;而PM10则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潜在风险。
评估大气颗粒物对健康的风险需要考虑其浓度和持续暴露时间。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制定了空气质量指数等标准用于评估大气污染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健康建议。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监测和控制大气颗粒物的排放,减少人们暴露在高污染环境中的时间。
结论: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包括自然来源和人为排放,其中火山喷发、沙尘暴等自然现象也是重要的颗粒物来源。
人为活动中的燃煤、燃油和汽车尾气等排放也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大气颗粒物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为了保护人类的健康,应加强监测和控制大气颗粒物的排放,减少暴露时间,提高空气质量。
通过综合措施来降低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其对人类的健康风险。
大气颗粒物pmf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pmf源解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解析,听起来就像是个科学家的专利话题,但其实咱们可以把它聊得轻松点儿。
想象一下,咱们每天都在这个大气中生活,呼吸着五花八门的空气,真是不知道里面藏着多少“秘密”。
说到大气颗粒物,很多人可能只知道“雾霾”这个词,觉得空气不太好,但其实这背后有着更复杂的故事。
咱们得知道这些颗粒物是什么。
它们就像小小的“飞贼”,从四面八方而来,没准儿你在吃饭的时候,旁边就有它们悄悄溜进了你的空气里。
来自汽车的废气、工厂的排放、甚至你家烧的柴火,都可能成为它们的“老巢”。
嘿,你可别小看这些小家伙,它们可大有来头!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咱们称它们为PM2.5,简直就是空气中的“隐形杀手”,长期吸入对身体影响大得很。
哎呀,想想都让人头疼。
咱们的日常生活就像是一场大戏,而这些颗粒物则是舞台上不请自来的“临时演员”。
冬天一来,取暖方式又成了颗粒物的“温床”,那些烧煤的、烧木头的,都在给空气添乱。
那时候外面一片白茫茫,走在路上就像进了雾都,心里不禁想:这空气怎么这么“厚重”,呼吸起来都感觉有点儿“拉力”。
而且有些地方空气质量直接跟天气挂钩,风一吹,霾就散,风不吹,哎呀,像是被关进了无形的笼子。
还有就是工业排放,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那高高的烟囱一冒烟,整片天空都像是被“泼墨”了。
你可能在想,哎,那些工厂可是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啊,手机、电脑,全靠它们呀!可同时,它们也在给空气添堵,这就像一边享受着美食,一边得忍受锅里的油烟,心里真的五味杂陈。
咱们的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仿佛就是一对情侣,走得亲密,却又时常拌嘴。
咱们可不能只盯着工厂和汽车,这些小颗粒也有来自自然的“馈赠”。
比如,沙尘暴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风一刮,整个城市就变成了“黄土高原”,出门都得捂紧口鼻,生怕吸了“沙尘大餐”。
大自然的力量可真不是闹着玩的,偶尔来一次,就能把咱们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说到这里,可能你会问,咱们该怎么应对这些颗粒物呢?其实方法还不少。
大气颗粒物成分分析及其来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成分分析及其来源解析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质,其大小通常在几纳米到十几微米之间。
根据粒径的不同,大气颗粒物可以分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
在现代社会中,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和成分分析已经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
大气颗粒物的成分可以粗略地分为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两大类。
无机物质主要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而有机物质则包括多环芳烃、多酚等有机物质。
其中,硫酸盐和硝酸盐是大气颗粒物中两种重要的化学成分。
硫酸盐是一种酸性物质,主要来源于燃煤、石油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硫氧化物排放。
硫酸盐的存在会导致大气的酸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硝酸盐则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排放。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会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硝酸盐颗粒物。
硝酸盐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了硫酸盐和硝酸盐,大气颗粒物中还存在许多其他成分,如黑碳、硅酸盐、氯化物等。
这些成分的来源与化学反应非常复杂。
例如,黑碳是一种由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固体颗粒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和燃煤排放。
硅酸盐则主要来自于土壤、海洋中溶解的盐酸等。
氯化物则主要来自于海洋氯化物的风化作用和工业生产中的氯化物排放。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解析是研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大气颗粒物成分的分析和判别,可以确定其污染物来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环境治理措施。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解析提供了更多的手段。
例如,利用质谱仪、红外光谱仪等仪器设备,可以对大气颗粒物的成分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同时,利用同位素分析、元素比值等方法,还可以判断大气颗粒物是否来自于自然源或人为排放。
除了分析大气颗粒物的成分外,还需要关注其形成机制。
大气颗粒物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涉及气相反应、液滴的凝结和多相化学反应等多个环节。
例如,硫酸盐颗粒物的形成是由于硫酸气体和氨气在大气中发生反应形成的。
因此,控制大气颗粒物的来源,需要从源头上减少相应的气体排放。
大气颗粒物物源解析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气颗粒物物源解析及影响因素分析大气颗粒物,即PM2.5和PM10,是指直径小于2.5微米和10微米的空气中的颗粒物。
它们由许多不同的物质组成,包括灰尘、烟雾、花粉、细菌、病毒等。
这些颗粒物来自于各种不同的源头,包括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
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人类活动源头1. 工业排放:工厂和能源生产设施排放的烟尘、废气和废水是大气中颗粒物的常见来源之一。
这些排放物包含了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碳尘。
2. 交通尾气:汽车尾气是城市大气中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汽车燃烧燃料时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尤其是柴油车。
3. 燃煤和燃油燃烧:燃煤发电厂和家庭采暖使用的燃煤和燃油燃烧也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这些燃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
4. 建筑工地:建筑工地施工过程中会产生颗粒物,如石屑、水泥粉尘和砂石粒子。
这些颗粒物由于施工过程的机械振动和风吹等原因容易进入大气。
二、自然源头1. 地壳活动:火山爆发、地震和风蚀等地壳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尘埃和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到其他地区。
2. 植物花粉:花粉是自然界中的颗粒物源之一。
花粉季节时,大量的花粉会被风吹散到空气中,对过敏体质的人群造成影响。
三、影响因素分析1. 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是大气颗粒物浓度的重要因素。
高温和低湿度条件下,颗粒物更容易悬浮在空气中,从而增加了浓度。
2. 风速和风向:风速和风向对颗粒物的传输和扩散起着重要的作用。
强风会将颗粒物迅速吹散,降低颗粒物的浓度,而逆风条件下,颗粒物会积聚在一定的地区。
3. 降水:降水是清洁大气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雨水可以沉淀颗粒物,降低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
4. 地形和城市化程度:地形和城市化程度对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山区通常会有较高的颗粒物浓度,而城市中心通常会有较高的颗粒物浓度由于建筑物和交通的集中排放。
综上所述,大气颗粒物的物源是多样的,包括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
《2024年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范文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颗粒物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严重环境问题。
其中,PM2.5(细颗粒物)因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而备受关注。
PM2.5因其粒径小,能深入肺部,甚至进入血液循环,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气中PM2.5的来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为有效控制PM2.5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二、PM2.5的概述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主要由排放源排放到大气中,通过干湿沉降、化学反应等过程在空气中形成。
PM2.5的来源广泛,包括工业生产、交通排放、生活源等。
三、PM2.5的来源1. 工业生产: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是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
例如,燃煤发电、钢铁生产、水泥制造等都会产生大量的PM2.5。
2. 交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是PM2.5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柴油车尾气中的黑炭和有机颗粒物对PM2.5的贡献尤为显著。
3. 生活源:生活源包括家庭烹饪、燃烧生物质等。
这些活动产生的烟尘和颗粒物也会对PM2.5的浓度产生影响。
四、源解析为了有效控制PM2.5的排放,需要对PM2.5的来源进行详细的解析。
目前,常用的源解析方法包括化学质量平衡法(CMB)和正定矩阵分解法(PMF)。
1. 化学质量平衡法(CMB):CMB是一种基于化学成分分析的方法,通过测量PM2.5中各种化学成分的浓度,结合源谱数据,计算出各来源对PM2.5的贡献比例。
2. 正定矩阵分解法(PMF):PMF是一种基于受体模型的方法,通过分析PM2.5的化学成分谱和源谱数据,将PM2.5的来源进行分类和定量分析。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PM2.5的来源进行详细的解析,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制定控制策略和措施。
针对不同的来源,应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如加强工业排放的监管和治理、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推广清洁能源等。
同时,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大气颗粒物物源解析及来源示踪
大气颗粒物物源解析及来源示踪大气颗粒物是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而产生的微小固体和液体颗粒悬浮在空气中。
这些颗粒物的来源非常复杂,可能包括燃烧排放、工业废气、交通尾气、土壤扬尘等。
大气颗粒物的物源解析和来源示踪对于了解大气污染形成机制、采取相应措施以及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根据颗粒物的物源解析,可以分析出不同来源的颗粒物成分和特征。
燃烧排放是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例如煤燃烧、汽车尾气的颗粒物含有较高的黑碳含量和金属元素。
工业废气中排放的颗粒物可能含有一些特定的化学物质,如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
土壤扬尘中的颗粒物则可能富含无机盐、土壤微生物等。
通过分析颗粒物的化学成分以及其与不同来源的关系,可以判断不同来源颗粒物在大气中的贡献程度。
其次,颗粒物的来源示踪可以用于追踪颗粒物的传输和扩散过程。
颗粒物在大气中的传输和扩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来源的颗粒物具有不同的传输特征。
例如,移动源排放的颗粒物主要分布在城市和交通路口附近,而工业废气排放的颗粒物则可能随风向迁移较远。
通过示踪颗粒物的来源,可以了解颗粒物的传输路径,从而制定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气颗粒物的物源解析和来源示踪中,仅仅依靠化学成分分析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不同来源的颗粒物可能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而不同来源之间的化学成分差异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手段和技术,如气象条件、同位素示踪、模型模拟等,来进行更准确的物源解析和来源示踪。
并且,颗粒物的来源示踪还可以结合人为活动与自然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来进一步提高准确性。
最后,大气颗粒物的物源解析和来源示踪不仅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还对健康和气候变化等领域有着广泛影响。
颗粒物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通过深入了解大气颗粒物的物源和来源,可以有针对性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从而保护人类健康。
此外,大气颗粒物还对气候变化有影响,部分颗粒物能够吸收或反射太阳辐射,从而影响地球能量平衡。
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解析
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解析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PM)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威胁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这些微小的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进入人体后会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了解PM的来源对于控制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进行解析。
一、工业排放工业活动是大气PM主要的来源之一。
工厂的燃煤、燃油和燃气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放中含有大量颗粒物。
这些工业废气中的PM主要包括烟尘颗粒、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等物质。
例如,钢铁冶炼、化工生产和电厂的燃煤过程都会产生大量的PM。
这些PM由烟囱排出,进入大气中,通过风力扩散到周围地区。
二、交通尾气交通运输是大气PM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汽车、卡车和摩托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微小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主要由燃烧汽油和柴油所产生,包括车辆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
尾气中的PM不仅对驾驶员和乘客的健康有害,也会随着风向扩散到周围地区,对大气环境质量产生影响。
三、城市扬尘城市中的建筑施工、道路清扫和土地开垦等活动会产生大量的扬尘,成为大气PM的重要来源之一。
施工现场和道路上的机械振动、人员行走和车辆行驶都会悬浮土壤颗粒物,并随着风力扩散到空气中。
这些扬尘在城市中漂浮,对周围居民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农田的种植和耕作也会导致颗粒物的悬浮,成为乡村地区大气PM的重要来源之一。
四、燃煤和生物质燃烧在一些地区,燃煤是供暖和发电的主要能源,而生物质则是许多家庭烹饪和取暖的燃料。
这两种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尘、灰尘和颗粒物排放,是大气PM的重要来源。
特别是燃煤释放的颗粒物中,往往含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化合物,这些物质会与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二次污染物,加剧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多种多样。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城市扬尘以及燃煤和生物质燃烧等都对大气中PM的含量和化学组成产生影响。
了解这些来源及其特征,对于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减排措施以及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方法综述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方法综述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方法综述随着工业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大气颗粒物(PM)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积极探索和研究不同的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解析方法。
本文将综述目前常用的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方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治理大气颗粒物污染提供参考。
一、化学成分分析法化学成分分析法是目前研究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包括质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离子色谱仪等。
这些分析仪器可以对大气颗粒物样本进行分析,了解其元素、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组成,从而对大气颗粒物来源进行初步解析。
二、气溶胶物理性质分析法气溶胶物理性质分析法主要从颗粒物的粒径、形状、比表面积等方面入手,通过粒径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大气颗粒物进行表征。
不同来源的颗粒物往往具有不同的大小和形态分布特征,因此通过分析颗粒物的物理性质可以初步判别颗粒物来源。
三、源解析模型源解析模型是通过数学和统计方法对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正反演模型、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和后向源解析模型等。
这些模型通过收集气象数据、颗粒物样品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并利用质量守恒原理、质量平衡原理或数学反演算法,推断不同来源的颗粒物的贡献量。
四、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示踪法是一种利用同位素比值测定颗粒物样品中不同元素的比例,从而判断颗粒物来源的方法。
有机碳同位素分析、氮氧同位素分析以及硫同位素分析等都可以被用来解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这些方法基于不同来源物质的同位素组成具有一定的区别,通过分析颗粒物样品中的同位素比值可以推断不同来源物质的贡献量。
五、纳米颗粒物分析法纳米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开展纳米颗粒物来源解析也具有重要意义。
纳米颗粒物分析方法包括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光谱技术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纳米颗粒物的形貌、尺寸和组成进行精确分析,并通过比对各个来源的纳米颗粒物特征,推断出其贡献量。
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及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及源解析1. 引言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质,其直径范围可以从纳米级到几十微米。
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了解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及其来源至关重要。
2. 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十分复杂,主要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和水分。
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包括挥发性有机物和非挥发性有机物。
挥发性有机物一般来自于车辆尾气、工业排放和生物排放等源,非挥发性有机物则主要来自于燃烧过程和大气氧化反应。
无机物包括硫化物、氮化物和氨盐等。
硫化物主要来自于煤炭和石油的燃烧,氮化物则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和农业活动。
氨盐主要来自于农业活动和家禽养殖。
另外,大气颗粒物中还含有水分,这主要是通过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后凝结形成的。
水分的含量对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性质和影响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主要可以归结为自然源和人为源。
自然源包括海洋源、沙尘源和生物源。
海洋源主要是由于海洋表面的波动而产生的细小液滴,在大气中形成颗粒物。
沙尘源主要是由于干旱地区的风力将沙尘悬浮而形成的颗粒物。
生物源则是指生物活动产生的细小颗粒物,如植物花粉和微生物的飞散。
人为源包括交通排放、工业排放、燃烧排放和建筑施工等。
交通排放主要是由汽车和船舶等交通工具燃烧产生的尾气排放物形成的颗粒物。
工业排放主要是由工厂和发电厂排放的废气中的颗粒物形成的。
燃烧排放则是由家庭燃烧和野外火灾等活动产生的颗粒物。
建筑施工也会产生大量的尘埃颗粒,进一步加剧大气颗粒物的含量。
4. 大气颗粒物的影响大气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它们可以进入人体,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颗粒物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可以对人体细胞和组织产生毒性效应,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其次,大气颗粒物还可以影响能见度,在一些城市造成雾霾和霾气现象。
这不仅影响人们的视野,还对经济和交通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大气颗粒物还可以与大气气态成分相互作用,影响大气的化学反应和气候变化。
中国五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源解析
中国五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源解析中国五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源解析近年来,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大气污染成为了其中一个主要问题,特别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形势严重。
这些细小的颗粒物源自多种来源,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以及自然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我们将对中国五个城市的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的源进行解析。
首先,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大气颗粒物污染情况备受关注。
工业排放是北京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大量的尘埃和颗粒物产生于工厂、建筑工地等地方。
此外,交通尾气也是一个重要的颗粒物源。
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快速增长,排放的尾气中包含的颗粒物也在不断增加。
还有一个重要的颗粒物源是扬尘,由于北京地区的干燥和多风的气候条件,扬尘问题尤为突出。
其次,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也面临着严重的颗粒物污染问题。
类似于北京,工业排放是上海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随着制造产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的颗粒物和污染物被释放到大气中。
此外,上海的交通问题也很严重,汽车尾气的排放成为大气颗粒物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另外,上海还面临着港口和船舶排放的颗粒物问题,这些排放也对空气质量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第三,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大城市,其颗粒物污染也与工业、交通有关。
与北京和上海不同的是,广州地区的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许多大型工厂和企业集中在这里,因此工业排放是主要的颗粒物源之一。
此外,广州也面临着交通尾气的严重问题。
由于广东地区交通拥堵现象普遍,车辆尾气排放的颗粒物成为了主要贡献源之一。
第四,成都位于中国西部,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对颗粒物污染有一定影响。
成都地区的大气颗粒物主要来自工业和扬尘。
由于西部地区的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工业排放对成都的贡献较小。
然而,由于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的变化,扬尘问题日益突出。
长期干燥的气候和频繁的建筑活动导致了大量的扬尘产生。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和液滴,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对于制定有效的空气污染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农业活动和自然因素等方面解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工业排放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燃煤、石油化工、钢铁冶炼等行业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工业废气中的颗粒物主要包括烟尘、二氧化硫和挥发性有机物等。
这些颗粒物不仅直接影响空气质量,还可能通过沉降到土壤中,对农作物和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因此,控制工业废气排放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关键之一。
机动车尾气也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主要包括颗粒物物质(PM2.5和PM10)和有机污染物。
这些颗粒物主要来自燃烧过程中的不完全燃烧和摩擦产生的颗粒物。
机动车尾气排放中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巨大,长期接触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为了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排放标准,推广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交通方式。
农业活动也会产生大气颗粒物。
农作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都会伴随着农业机械的使用和农药的施用,这些活动都会产生颗粒物。
此外,农作物秸杆的焚烧也是一种常见的农业活动,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农业活动产生的颗粒物对农作物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不能忽视,科学合理地使用农业机械和农药,同时妥善处理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是降低农业活动产生的颗粒物的重要举措。
除了人类活动,自然因素也是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之一。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火山喷发、沙尘暴等。
火山喷发会释放出大量的灰尘和气溶胶,对大气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沙尘暴主要由干燥地区的风吹起,将地表颗粒物卷起形成飞沙。
沙尘暴不仅对当地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还会随着大气环流传播到其他地区,对区域空气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理解自然因素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有助于预测和防范相关灾害。
综上所述,大气颗粒物的来源涉及到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农业活动以及自然因素等多个方面。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
城市减排措施
01
02
03
城市绿化
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通 过植物吸收大气中的颗粒 物,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城市清洁能源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天 然气、太阳能等,减少燃 煤等传统能源的使用,降 低颗粒物排放。
城市建筑工地管理
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 减少建筑工地产生的颗粒 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工业区大气颗粒物源解析
工业区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是指通过对工业区内 的各种排放源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工业区大 气颗粒物的来源和成因。
工业区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中 的排放,如烟尘、粉尘、废气等,同时还受到 周边地区排放的影响。
工业区大气颗粒物对工业区内的居民健康和生 态环境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源解析, 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
分类
根据粒径大小,大气颗粒物可分为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 (PM10)和细颗粒物(PM2.5)等。
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烟尘等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 一,如燃煤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
交通运输
汽车、飞机、火车等交通运输工具排放的尾气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 来源之一,尤其是柴油车尾气的排放。
03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案例
城市大气颗粒物源解析
1
城市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是指通过对大气颗粒物进 行化学、物理和源排放等方面的分析,确定颗粒 物的来源和成因。
2
城市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能源燃烧、 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过程,其中工业生产和能 源燃烧是最主要的来源。
3
城市大气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有很大 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源解析,以便采取有效的 措施进行控制。
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与来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与来源解析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而大气颗粒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污染物,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与来源进行解析,希望能为读者深入了解大气颗粒物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一、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大气颗粒物主要由可见的颗粒物(PM10)和较小的细颗粒物(PM2.5)组成。
根据其化学组成,大气颗粒物可分为无机颗粒物和有机颗粒物两大类。
1. 无机颗粒物无机颗粒物是大气颗粒物中的重要成分之一,主要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粉尘等。
硫酸盐主要来自于燃煤和工业排放,硝酸盐则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
铵盐则是硝酸和硫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的产物。
这些物质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还参与了大气化学反应,对气候变化和光化学污染有着重要影响。
2. 有机颗粒物有机颗粒物是大气颗粒物中另一重要的成分,包括挥发性有机物和颗粒相有机物。
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来自于车辆尾气、燃煤、工业废气和生物源排放等,而颗粒相有机物则主要来自于燃煤和木材燃烧等过程。
这些有机物中包括多环芳烃、多酸、氨基酸等,它们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还参与了大气化学反应过程,对光化学污染和气溶胶生成有着重要作用。
二、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排放工业排放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大量燃煤和工业废气中的颗粒物,如煤尘、金属尘、硫酸盐和硝酸盐等,都会进入大气中并形成大气颗粒物。
此外,一些工业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如苯、二甲苯等,也会以颗粒物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2. 交通尾气交通尾气是城市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车辆的燃烧排放会释放出颗粒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而形成颗粒物。
尤其在高密度车流量的城市,交通尾气排放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明显。
3. 生物质燃烧生物质燃烧是大气颗粒物的另一重要来源,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农作物秸秆的焚烧和木柴、煤炭等的燃烧都会释放大量的颗粒物和有机物进入大气中。
《呼和浩特市大气细颗粒物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范文
《呼和浩特市大气细颗粒物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城市,其大气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因此,研究呼和浩特市大气细颗粒物的组分特征及来源,对于制定有效的空气质量改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呼和浩特市大气细颗粒物组分特征1. 化学组分呼和浩特市大气细颗粒物的化学组分主要包括硫酸盐、硝酸盐、有机碳(OC)、元素碳(EC)以及各种金属元素等。
其中,硫酸盐和硝酸盐是主要的二次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气态前体物(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化学反应。
2. 粒径分布PM2.5的粒径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细小颗粒上。
这些颗粒物由于其粒径小,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且能深入肺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三、来源解析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是呼和浩特市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特别是钢铁、化工、电力等行业的排放,对PM2.5的浓度影响较大。
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态前体物,这些前体物在大气中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细颗粒物。
2. 交通排放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排放已成为PM2.5的重要来源。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在光照条件下经过光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污染物,如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等,这些物质再经过反应最终形成PM2.5。
3. 城市扬尘城市建设、道路扬尘等也是PM2.5的重要来源。
特别是在春季风大的时候,裸土、建筑垃圾等容易产生扬尘,增加了PM2.5的浓度。
四、结论及建议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大气细颗粒物的组分特征及来源进行研究,我们发现PM2.5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和城市扬尘等。
为了改善呼和浩特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工业排放管理:对钢铁、化工、电力等行业的排放进行严格控制,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态前体物的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言实际上,早在2011年的秋末冬初,在北京,在中国,甚至在全球,就掀起了一场关于中国首都北京的空气污染真相的环保龙卷风。
由于美国驻京大使馆周边空气中的PM2.5污染数据的实时公布,中国13亿公众第一次知道,为什么居住在北京的居民和旅行到北京的地球人,亲身感受到的北京空气质量与环境监测报告的差距如此巨大。
2013年1月,京津冀以及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遭遇严重的大气污染,先后出现四次持续多日的大范围雾霾天气。
在1月份的31天里,雾霾天气达到24天。
专家们说,大气颗粒物PM2.5是形成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
于是,PM2.5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1月12日,是北京人难以忘记的痛苦日子。
这一天,北京的天空烟雾弥漫,烟气呛人,呼吸道疾病患者急剧增加,医院人满为患。
由于能见度极低,高速公路被迫关闭,飞机停飞,交通受阻。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网站1月12日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24小时均值显示,北京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PM10)为786微克/立方米,天津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为500微克/立方米,石家庄的可收稿日期:2013-02-20修订日期:2013-05-30作者简介:杨新兴(1941-),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大气环境污染。
发表论文46篇,出版科普著作一部。
获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E-mail:yangxinxing@ 冯丽华,女,工程师,研究方向:数据处理。
E-mail:fenglihua99@ 尉鹏,男,博士,研究方向:气候与环境。
E-mail:weipeng_1981@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杨新兴尉鹏冯丽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摘要: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源;另一类是人为源。
自然源主要包括:岩石土壤风化、森林大火、火山爆发、流星雨、沙尘暴、海盐粒子、植物花粉、真菌孢子、细菌体,以及各种有机物质的自燃过程等。
人为源主要包括:汽车尾气排放、摩托车尾气排放、火车机车排放、飞机尾气排放、轮船排放、工业窑炉排放、民用炉灶排放、农用拖拉机排放、工业粉尘、交通道路扬尘、建筑工地扬尘、裸露地面扬尘、烹饪油烟、街头无序烧烤、垃圾焚烧、农田秸秆焚烧、燃放烟花爆竹、寺庙香火和烟民抽烟等。
在大气颗粒物中,细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的燃烧过程。
专家们认为细颗粒物是导致北京地区雾霾灾害天气频繁出现的最主要因素。
汽车尾气排放大量的空气污染物。
有车族对北京市严重的大气污染和雾霾灾害的形成,负有首要责任。
有车族,少开车,或者不开车,是解决目前北京严重的大气污染,阻止雾霾灾害天气频繁出现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环境;大气颗粒物;PM2.5;霾;汽车中图分类号:X501文献标示:A吸入颗粒物浓度为960微克/立方米。
截至13日零时,在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
2013年1月严重雾霾天气事件中,北京市首次发出橙色污染警报,紧急启动“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采取了迄今为止最为严厉的控制措施:北京58家企业完全停止生产,切断污染排放源;41家企业通过减产,减少30%的污染物排放量;在京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公车停用30%。
但是,治理效果却并不明显,公众抱怨,政府着急,专家学者们忧虑。
空气严重污染,雾霾天气持续发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2013年2月21日,国家气象局组织召开《雾霾天气成因分析与预报技术研讨会》,邀请气象研究部门和大气环境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雾霾的产生原因和防治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小曳研究员指出,人为排放的污染物大大超过大气环境容量的极限,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致使雾霾天气持续多日,多次出现。
此外,不利的天气条件,促使大气层结稳定度增加,低层空气中的颗粒物迅速积聚,导致雾霾灾害更加严重,形成污染—雾霾—污染—雾霾的“恶性循环”,这是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多次出现,并进一步加剧的主要原因。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跃思博士说,在2013年1月份我国中东部发生的雾霾天气中,细颗粒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排放,煤炭燃烧,工业排放,地面扬尘,餐饮业排放,以及其他无序排放,它们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的贡献率分别是:25%、20%、20%、10%、15%和10%。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秀骥先生强调,不能把2013年一月份的雾霾事件简单归结于全球气候变暖。
雾霾的形成,气象因素只是一个重要条件,是外部原因,而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污染物,才是形成雾霾天气灾害的内部原因,也是造成严重雾霾天气现象的根据和主要原因。
大气污染总体上在加剧。
2013年一月份的雾霾天气过程警示我们,大气污染已经到了危险的极值,加强污染源排放控制的研究和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在回答我国的大气环境状况究竟如何时说:中国的大气环境,局部有所改善,整体状况堪忧。
大气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环境科学工作者需要有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提高科学素养,求真务实,讲真话,说实话,重实效。
对于环境治理、环境改善,环境科学工作者,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环境治理和改善,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管理,还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
专家们对中国的大气环境的严重污染问题,普遍感到担忧,对于大气环境质量能否得到改善,不持乐观态度。
研究大气颗粒物及其来源,对于预防和控制灾害性的雾霾天气,至关重要。
然而,迄今为止,什么是粗粒子,什么是细粒子,什么是气溶胶?它们从何而来?各种排放源的贡献有多大?它们与雾和霾天气灾害的关系如何?专家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说法不一;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没有令人信服的结论。
可以说,大气环境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如雨后春笋,丛出不穷。
专家们如同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但是,谁是英雄好汉,尚无定论。
2.基本概念2.1PM2.5与雾霾在科学研究领域里,大气颗粒物PM2.5,与雾和霾,是不同的概念[1-5]。
雾和霾,是气象学上的概念,表示两种天气的状况。
《大气科学词典》上说:霾(haze),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小尘粒、烟粒、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距离降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
霾一般呈乳白色,它使物体的颜色减弱,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色,而黑暗物体微带蓝色。
雾(fog),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的大量微细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
雾使地面的水平能见度显著降低。
按国际气象组织规定,使能见度降低到1km以下的称为雾。
雾多为乳白色。
雾滴的直径多为4–30μm。
PM2.5,是大气环境科学研究领域里使用的概念,表示粒径在(含)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
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是由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重量的物质微粒组成的。
它们的形状大致可分球形、椭球形、纺锤形、碟形(盘形)、棒状、片状等几类。
在环境科学里,为了计算和处理方便,通常不考虑物质微粒的实际大小、形状和组成,把在空气中具有相似沉降速度的物质微粒,视为具有相同直径的球体。
这种视同球体的直径,称为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简称等效粒径。
专家们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需要,按照颗粒物的大小,把等效粒径等于和小于100微米、10微米、2.5微米、1.0微米的大气颗粒物,分别称为PM100、PM10、PM2.5、PM1.0和PM0.1。
其中PM100被称为总悬浮颗粒物(TSP)、PM10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称为细粒子;PM1.0称为超细细粒子。
另外一些专家把粒径为10纳米的大气颗粒物,称作气溶胶。
还有一些专家把粒径在10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统统称为气溶胶。
2.2质量密度单位体积中的物质质量,称为质量密度,用希腊字符ρ表示。
质量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m)与体积(V)之比:ρ=mV质量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 m3)。
在大气环境科学里,通常用毫克/立方米(mg m3),或微克/立方米(μg/m3)表示大气中某种污染物的质量密度。
这种密度,又被称为绝对密度。
除此之外,还用相对密度,表示某种物质成分占物质总量的分数,其单位有:ppm(10-6),ppb(10-9),ppt(10-12)。
此外,还用ppmv,ppbv,pptv表示体积分数,用ppmm, ppbm,pptm表示质量分数。
大气环境专家们把大气的物质密度,称为“质量浓度”。
2.3数密度单位体积中的物质粒子的数量,称为数密度,用字符φ表示。
数密度等于物体中的某种物质粒子数量(N)与其体积(V)之比:φ=NV数密度的单位是:个/立方米(one m3)。
大气环境专家们把数密度,称为“数浓度”。
目前,国内外大气质量标准,只对PM10和PM2.5提出了污染控制标准限值。
一些专家们认为,大气颗粒物对环境的影响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来自细颗粒物(FPs,粒径位0.1-2.5微米)和超细颗粒物(UFPs,粒径<0.1微米)。
虽然FPs和UFPs体积小,质量浓度(ρ(FPs)和ρ(UFPs))相对于总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ρ(TSP)小很多,但其数浓度(φ(FPs)和φ(UFPs))却很大。
因此,国外又开始大规模地研究FPs和UFPs的数浓度。
2.4源与汇物质不灭和能量守衡是自然界里的最基本的和最普遍的规律。
在自然界里,物质既不会自生,也不会自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外一种形式。
物质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转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自然界里普遍存在的现象。
地球大气中的物质成分,除某些惰性气体外,大多数是从地球表面排放出去的。
在大气里,它们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以不同的物质形态汇聚在地球的表面。
通常,我们把向大气排放物质的原始地点,称为物质的排放“源”(Source)。
这些物质在空间可能经过各种复杂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然后形成新的化学物质。
这些新的化学物质,将会不断地迁移、汇集、沉积到一个新的场所,我们把这个新的汇聚、沉积场所称作物质的“汇”(Sink)。
大气中的微量成分不仅参与源与汇之间的物质循环过程,而且还参与整个大气层内的输送过程。
大气中微量物质成分,几乎都经历一个共同的循环过程,即由源排放到大气,在大气中转化成其他的形态,然后再回到一个被称为“汇”的地方,累积起来。
大气物理和大气化学的任务,就是要研究它们变化的现象和运动的规律,认识并掌控它们,减少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或危害。
2.5空气污染指数目前,我国空气污染指数的取值范围定为0-500,其中0-50,0-100,100-200,200-300,300-400,400-500分别对应于六个污染等级。
空气污染指数与污染浓度的转换,可以选用下列公式:I i=C i-C i,jC i,j+1-C i,j(I i,j+1-Ii,j)+I i+j式中,I i-第i种污染物的空气污染指数;C i-第i种污染物的监测浓度;I i,j-第i种污染物第j个转折点上的污染分指数;I i,j+1-第i种污染物第j+1个转折点上的污染分指数;C i,j-第j 个转折点上第i种污染物(对应I i,j)的浓度;C i,j+1-第j+1个转折点上第i种污染物(对应I i,j+1)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