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调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数器官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作 用是相互拮抗的;如心脏
只有唾液的分泌是协同的,但是也有区别 交感神经引起的唾液分泌特点:唾液是粘稠的
副交感神经:稀薄的
个别例外:如汗腺、肾上腺髓质、皮肤和 肌肉的血管平滑肌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
3.受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的影响 自主神经的活动度和效应器当时的功能状态有关 如:刺激交感神经:可使未孕动物子宫运动抑制
2)情绪
(1).恐惧和发怒
动物恐惧表现:出汗、瞳孔扩大、后退、卷缩等
动物发怒表现:有攻击行为、如:竖毛、张牙舞爪、 发出咆哮等 意义:防御反应 与防御反应有关的中枢位于:下丘脑近中线的腹内侧区、 外侧、背侧区 与情绪调节有关的脑区还包括:边缘系统和中脑
(2).愉快和痛苦
愉快:是一种积极的情绪,通常有那些能够满足机体需 要的刺激所引起
瞳孔缩小,睫状肌缩, 促进泪腺分泌
促进胰岛素分泌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 1.紧张性支配
剧烈活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如果切断 心交感神经,心率减慢,
安静状态下::副交感神经活动就占优势,切 断迷走神经,心率加快
自主神经的紧张姓主要来源于中枢,中枢的紧 张姓来源于神经反射和体液因素
2.对同一效应器的双重支配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主要内容
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 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学习目的与要求
1、熟悉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
一 自 主 神 经 的 结 构 特 征
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分布的区别
特 征 交感神经系统
杏仁核:也参与摄食行为,破坏猫杏仁核,因 摄食过多而肥胖,电刺激杏仁核基底外侧群可 抑制摄食活动
(2).饮水行为
人类和动物的饮水行为通过渴觉引起
通过刺激下丘脑前部脑渗透压感受器起作用
引起渴觉的原因: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和细胞外 液量减少 (3).性行为 是人和动物维持种系生存的基本活动 参与此反应调控的中枢:可能脊髓、低位脑干、 边缘系统、下丘脑、杏仁核等部位
痛苦:是一种消极的情绪,通常有那些伤害躯体和精神 的刺激或因渴望得到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
如:严重创伤、饥饿、寒冷等
可能中枢:中脑被盖腹侧、内侧前脑束、伏隔核、和 额叶皮层
4.大脑皮层的内脏活动的调节 大脑皮层是调节内脏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1.新皮层:电刺激新皮层除引起躯体运动
反应外,还能引起内脏活动的变化。 例如:
有孕子宫加强运动
胃幽门处于收缩状态时,刺激迷走神经可使胃肌张, 处于舒张时,刺激迷走神经,为肌肉收缩
4.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
环境剧烈变化的时候,交感神经系统可动用许多 器官的潜力使机体能适应环境变化
如:剧烈运动、窒息、失血、寒冷等情况下机体通过 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心率加快、皮肤和腹腔内脏血管 收缩、支气管扩张、红细胞计数增加等
1.对体温的调节
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对水平衡的调节
下丘脑前部的脑渗透压感受器:ADH
3.对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下丘脑促垂体区分泌调节性多肽
4.对生物节律的控制 生物节律:是指机体内的各种变化按一定时间顺 序发生中期性的变化,这一现象称为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按其频率的高低可分为:
高频:周期<1天(如心动周期、呼吸周期); 中频:日周期(如体温、ACTH的分泌); 低频:周期>1天(如月经周期)。
副交感神经系统
中枢部位
(中间)
T1~L3灰质侧角
(两端)
脑干(Ⅲ、Ⅶ、Ⅸ、Ⅹ对脑神经) 脊髓骶段(2~4节)侧角
神经节位置 N 纤维长度
离效应器远 节前 < 节后
离效应器近或在效应器壁内 节前 > 节后
纤维数量比 节前∶节后=1∶11~17 节前∶节后=1∶2
支配的效应器 较 广 泛
较局限
(几乎所有脏器) (皮肤和肌肉的血管、汗腺、竖毛肌、
肾上腺髓质只有交感神经支配)
释放递质
节前纤维皆为Ach 少部分节前纤维为Ach 大部分节前纤维为NE
节前、节后纤维皆为ACh
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释放的纤维分类
胆碱能纤维: 全部副交感节后纤维; 全部自主N节前纤维; 躯体运动N;
少部交感节后纤维: 肌肉舒血管纤维、汗腺、
胰岛和内脏舒血管纤维、 子宫。
情绪:是指人类和动物对客观环境刺激所表达的 一种特殊的心理体验和某种固定形式的躯体行为 表现,称为本能行为
如:恐惧、发怒、平静、愉快、痛苦等
1)本能行为
(1).摄食行为
下丘脑腹内侧核=饱中枢:埋葬电极刺激此核 动物拒食,损毁此核引起多食和肥胖; 下丘脑外侧区=摄食中枢:电刺激此区动物多 食,损毁此区引起厌食和不饮。
意义:保护机体、修正恢复、促进消化、积蓄 能量、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
三、 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
(一) 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初级中枢:
(二) 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脑干是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 中枢
延髓有基本生命中枢之称。
(三) 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
消化 分泌粘稠唾液,抑制胃肠运动 抑制胆囊收缩,促进括约肌收缩
泌尿 生殖
眼 皮肤
代谢
逼尿肌舒,括约肌缩,
怀孕子宫缩,未孕子宫舒
瞳孔扩大,ຫໍສະໝຸດ Baidu状肌松弛
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 促进糖元分解, 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
支气管平滑肌缩,粘液分泌
分泌稀薄唾液,促进胃肠运动 促进胆囊收缩,使括约肌舒张
促进胃液及胰液分泌
逼尿肌缩,括约肌舒
肾上腺素能纤维: 绝大部交感节后纤维。
嘌呤能或肽能纤维: 胃肠道的壁内神经丛。
(二)、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
器官征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循环
心跳加强加快
心跳减弱减慢
大部血管缩
部分血管舒
(腹腔内脏、皮肤、 外生殖器等)
(软脑膜、外生殖器血管等)
肌肉血管可收缩(NE能)或舒张(Ach能)
呼吸
支气管平滑肌舒
实验证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可能是日节律 周期的控制中心。
视交叉上核可通过视网膜-视交叉上核束和视觉感受 装置联系,使体内日周期节律和外界环境的昼夜节 律趋于同步
5.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基础
本能行为:是指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遗传固 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行 为,称为本能行为
如:摄食、饮水、性行为
● 刺激皮层内侧4区一定区域,会产生直肠 与膀胱运动的变化;
只有唾液的分泌是协同的,但是也有区别 交感神经引起的唾液分泌特点:唾液是粘稠的
副交感神经:稀薄的
个别例外:如汗腺、肾上腺髓质、皮肤和 肌肉的血管平滑肌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
3.受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的影响 自主神经的活动度和效应器当时的功能状态有关 如:刺激交感神经:可使未孕动物子宫运动抑制
2)情绪
(1).恐惧和发怒
动物恐惧表现:出汗、瞳孔扩大、后退、卷缩等
动物发怒表现:有攻击行为、如:竖毛、张牙舞爪、 发出咆哮等 意义:防御反应 与防御反应有关的中枢位于:下丘脑近中线的腹内侧区、 外侧、背侧区 与情绪调节有关的脑区还包括:边缘系统和中脑
(2).愉快和痛苦
愉快:是一种积极的情绪,通常有那些能够满足机体需 要的刺激所引起
瞳孔缩小,睫状肌缩, 促进泪腺分泌
促进胰岛素分泌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 1.紧张性支配
剧烈活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如果切断 心交感神经,心率减慢,
安静状态下::副交感神经活动就占优势,切 断迷走神经,心率加快
自主神经的紧张姓主要来源于中枢,中枢的紧 张姓来源于神经反射和体液因素
2.对同一效应器的双重支配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主要内容
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 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学习目的与要求
1、熟悉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
一 自 主 神 经 的 结 构 特 征
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分布的区别
特 征 交感神经系统
杏仁核:也参与摄食行为,破坏猫杏仁核,因 摄食过多而肥胖,电刺激杏仁核基底外侧群可 抑制摄食活动
(2).饮水行为
人类和动物的饮水行为通过渴觉引起
通过刺激下丘脑前部脑渗透压感受器起作用
引起渴觉的原因: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和细胞外 液量减少 (3).性行为 是人和动物维持种系生存的基本活动 参与此反应调控的中枢:可能脊髓、低位脑干、 边缘系统、下丘脑、杏仁核等部位
痛苦:是一种消极的情绪,通常有那些伤害躯体和精神 的刺激或因渴望得到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
如:严重创伤、饥饿、寒冷等
可能中枢:中脑被盖腹侧、内侧前脑束、伏隔核、和 额叶皮层
4.大脑皮层的内脏活动的调节 大脑皮层是调节内脏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1.新皮层:电刺激新皮层除引起躯体运动
反应外,还能引起内脏活动的变化。 例如:
有孕子宫加强运动
胃幽门处于收缩状态时,刺激迷走神经可使胃肌张, 处于舒张时,刺激迷走神经,为肌肉收缩
4.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
环境剧烈变化的时候,交感神经系统可动用许多 器官的潜力使机体能适应环境变化
如:剧烈运动、窒息、失血、寒冷等情况下机体通过 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心率加快、皮肤和腹腔内脏血管 收缩、支气管扩张、红细胞计数增加等
1.对体温的调节
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对水平衡的调节
下丘脑前部的脑渗透压感受器:ADH
3.对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下丘脑促垂体区分泌调节性多肽
4.对生物节律的控制 生物节律:是指机体内的各种变化按一定时间顺 序发生中期性的变化,这一现象称为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按其频率的高低可分为:
高频:周期<1天(如心动周期、呼吸周期); 中频:日周期(如体温、ACTH的分泌); 低频:周期>1天(如月经周期)。
副交感神经系统
中枢部位
(中间)
T1~L3灰质侧角
(两端)
脑干(Ⅲ、Ⅶ、Ⅸ、Ⅹ对脑神经) 脊髓骶段(2~4节)侧角
神经节位置 N 纤维长度
离效应器远 节前 < 节后
离效应器近或在效应器壁内 节前 > 节后
纤维数量比 节前∶节后=1∶11~17 节前∶节后=1∶2
支配的效应器 较 广 泛
较局限
(几乎所有脏器) (皮肤和肌肉的血管、汗腺、竖毛肌、
肾上腺髓质只有交感神经支配)
释放递质
节前纤维皆为Ach 少部分节前纤维为Ach 大部分节前纤维为NE
节前、节后纤维皆为ACh
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释放的纤维分类
胆碱能纤维: 全部副交感节后纤维; 全部自主N节前纤维; 躯体运动N;
少部交感节后纤维: 肌肉舒血管纤维、汗腺、
胰岛和内脏舒血管纤维、 子宫。
情绪:是指人类和动物对客观环境刺激所表达的 一种特殊的心理体验和某种固定形式的躯体行为 表现,称为本能行为
如:恐惧、发怒、平静、愉快、痛苦等
1)本能行为
(1).摄食行为
下丘脑腹内侧核=饱中枢:埋葬电极刺激此核 动物拒食,损毁此核引起多食和肥胖; 下丘脑外侧区=摄食中枢:电刺激此区动物多 食,损毁此区引起厌食和不饮。
意义:保护机体、修正恢复、促进消化、积蓄 能量、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
三、 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
(一) 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初级中枢:
(二) 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脑干是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 中枢
延髓有基本生命中枢之称。
(三) 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
消化 分泌粘稠唾液,抑制胃肠运动 抑制胆囊收缩,促进括约肌收缩
泌尿 生殖
眼 皮肤
代谢
逼尿肌舒,括约肌缩,
怀孕子宫缩,未孕子宫舒
瞳孔扩大,ຫໍສະໝຸດ Baidu状肌松弛
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 促进糖元分解, 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
支气管平滑肌缩,粘液分泌
分泌稀薄唾液,促进胃肠运动 促进胆囊收缩,使括约肌舒张
促进胃液及胰液分泌
逼尿肌缩,括约肌舒
肾上腺素能纤维: 绝大部交感节后纤维。
嘌呤能或肽能纤维: 胃肠道的壁内神经丛。
(二)、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
器官征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循环
心跳加强加快
心跳减弱减慢
大部血管缩
部分血管舒
(腹腔内脏、皮肤、 外生殖器等)
(软脑膜、外生殖器血管等)
肌肉血管可收缩(NE能)或舒张(Ach能)
呼吸
支气管平滑肌舒
实验证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可能是日节律 周期的控制中心。
视交叉上核可通过视网膜-视交叉上核束和视觉感受 装置联系,使体内日周期节律和外界环境的昼夜节 律趋于同步
5.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基础
本能行为:是指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遗传固 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行 为,称为本能行为
如:摄食、饮水、性行为
● 刺激皮层内侧4区一定区域,会产生直肠 与膀胱运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