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物理学概念知识: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轨迹
物理学概念知识: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轨迹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轨迹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轨迹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分别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路径。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下所遵循的运动规律。
其中第一定律称为"惯性定律",即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是因为物体具有一种"惯性",即它们倾向于保持其现有的运动状态。
第二定律称为"运动定律",它描述了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下所遵循的运动规律。
该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达:F = ma,其中F是作用于物体上的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所受加速度。
换句话说,物体的加速度是与作用于它的力成正比例的,而质量则是与加速度成反比例的。
第三定律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即对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它们所受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运动轨迹是物体在空间中所留下的路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和特性。
玻尔经典物理学中将运动轨迹分为三类: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周期性运动。
其中,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所做的曲线运动情况,周期性运动是指物体所做的往复运动情况。
有时候,我们需要确定物体的运动轨迹,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所受的力和加速度。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数学模型和模拟来计算和预测运动轨迹通常是不可避免的。
一个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即F=ma。
知道物体所受的力量和质量后,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加速度,然后结合初始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来计算运动轨迹。
不同的物理系统常常需要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
例如,对于自由落体问题,该模型可以描述高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我们预测一个物体从多高落下时会着地。
而对于运动量守恒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质心的位置求解物体的运动轨迹。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性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性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无论是自然界中的天体运动,还是人类的日常活动,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定律。
而牛顿运动定律,则是关于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之一,对于我们理解并解释运动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条牛顿运动定律,即惯性定律。
它指出,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
这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对于我们正确分析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至关重要。
以日常生活中的交通事故为例。
当一个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如果突然遇到障碍物,驾驶员需要迅速采取制动或转向等措施来避免碰撞。
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这一现象。
根据惯性定律,汽车继续前进的惯性使其趋向直线匀速直线运动,而驾驶员的制动或转向行为则是为了改变汽车原本的运动状态,即使汽车停下来或改变方向。
因此,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应对交通事故以及其他运动中的问题,减少潜在的危险和损失。
第二条牛顿运动定律,也称为加速度定律。
它指出,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将发生变化,即物体将产生加速度。
这一定律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机械运动、天体运动以及人类身体运动等。
考虑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等速度行驶的汽车突然踩下刹车,车辆将开始减速直至停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车辆受到刹车力的作用,将产生反向的加速度,使车辆减速。
因此,理解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计算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和运动轨迹,提高运动控制和管理的效果。
第三条牛顿运动定律,也叫作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它指出,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另一个物体会以相等大小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其上。
这一定律的理解对于解释力的产生与传递以及运动中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撞球为例,当一颗球撞击另一颗球时,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撞击球施加的力会得到一个等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在撞球上。
这个反作用力将使被撞球发生加速度变化,产生相应的运动效果。
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牛顿运动定律的相关知识点,并通过具体的例题来加深对其的理解和应用。
一、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为: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质量是衡量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越难改变。
例如,在一辆行驶的公交车上,当车突然刹车时,站着的乘客会向前倾。
这是因为乘客原本具有向前的运动惯性,而车的刹车力使车的运动状态改变,但乘客的身体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向前运动的趋势。
二、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F = ma,其中 F 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这一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当合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例题:一个质量为 2kg 的物体,受到水平方向上大小为 6N 的合力作用,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ma,可得 a = F/m = 6/2 = 3m/s²,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为 3m/s²。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合力的计算和方向的确定。
例如,一个物体在斜面上运动,需要将重力分解为沿斜面和垂直斜面的两个分力,然后计算沿斜面方向的合力。
三、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且性质相同。
比如,当你用力推墙时,墙也会对你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例题:一个人在冰面上行走,他向后蹬冰面,冰面对他的反作用力使人向前运动。
如果人对冰面的作用力为 100N,那么冰面对人的反作用力也是 100N。
牛顿运动定律与加速度的计算
牛顿运动定律与加速度的计算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的第一运动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表明如果对一个物体不施加任何外力,那么它会保持在静止状态,或者以恒定速度在线性运动。
第二定律强调了力与加速度的直接关系,表明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F=ma)。
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表明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接下来,我们着重看一下第二定律。
在这个定律中,力,质量和加速度是三个密切相连的变量。
这一定律所表述的内容实际上可以用来计算加速度,也就是变动速度的快慢。
依照公式F=ma,加速度a=F/m,即力F除以质量m。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将牛顿第二定律用来计算加速度。
例如,如果你正在推一个物体,你施加的力越大,且对象的质量不变,那么对象的加速度就越大。
相反,如果你施加同样大小的力在质量更大的物体上,那么加速度就会相应减小。
例如,我们考虑一个物体质量是5千克,我们对它施加的力是10牛顿。
根据牛顿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个物体的加速度。
按照公式a=F/m,加速度a就等于10牛顿除以5千克,结果是2米/秒^2。
这就意味着,物体的速度每隔一秒就会增加2米/秒。
当然,同一个力在不同的质量下,加速度示是会有所不同。
假如我们有两个物体,一个质量为5千克,另一个为10千克。
在同样是施加10牛顿的力下,5千克的物体的加速度为2米/秒^2,而10千克的物体的加速度就降低为1米/秒^2。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际运用,尤其是第二定律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计算加速度。
理解牛顿的运动定律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定律进行计算,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以及身边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
牛顿运动定律,尤其是第二定律,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力和运动之间关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框架。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虽然牛顿的运动定律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足够准确,但在极高速(接近光速)或微观领域(例如原子和亚原子颒域)的问题上,我们需要使用更复杂的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来处理。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的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的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基础的概念,本文将对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总结。
一、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它是牛顿运动定律中最
基础和最重要的一条。
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为:物体在其自由状态下,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于它,那么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变。
换言之,物体如今所处的状态,如果没有外力的干扰,就会一直保持下去。
这里所说的“状态”包括位置、速度等等。
二、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提供了物体如何运动的答案,它是牛顿运动定律中最为常见的一条。
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F=ma。
其中F表示作用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
速度。
这个公式意味着,当一个物体受到一个较大的作用力时,其加速度就会较大;当一个物体的质量很大时,即使作用力很大,它的加速度也很小。
三、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是牛顿运动定律中最为简洁的一条。
牛顿第三定律的定义为: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相等而相反的作用力作用于其它物体。
这条定律就是人们常说的“作用与反作用”,由此可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岩石是否移动,还是小球是否会弹回来,都可以依靠牛顿第三定律得到解释。
牛顿运动定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解释了物体的运动规律,还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希望本文对大家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有所帮助。
牛顿第一定律
职前教师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理解1、中学物理中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1.1定律的引入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状态,即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状态。
很显然这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但伽利略在分析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运用理想实验这一科学推理的思维方法,阐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内在的本质规律。
伽利略不但证实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同时也开创了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实验与思维的完美结合。
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基本定律建立的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以一切物体所具有的属性——惯性为出发点,比较严密地定义了惯性,揭示了惯性运动的本质,进一步还可以引入惯性参考系、惯性质量。
定性地给出了力的科学定义,表述了力的本质和力的效果。
牛顿第一定律包括了惯性、惯性运动、惯性参考系和力的概念,还启迪人们去研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外力作用的关系,可见牛顿第一定律是其它力学定律建立的基础。
1.2定律的内涵牛顿第一定律有着丰富的内涵。
第一,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自然界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将如何运动的规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自然界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没有的,但这一规律是客观的正确的,也足见在认识自然上人类智慧的力量。
第二,定律揭示了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本性——惯性,这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是由物体的内在因素决定的,物体要保持的这种运动也称为惯性运动。
第三,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的科学定义: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即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从而也批判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错误。
牛顿第一定律已指出了运动维持、运动状态改变的根本原因,虽没有直接解决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但这两个问题已明白地提出,对这两个问题的深入探索和研究才导致了牛顿第二定律的产生。
物理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三个关键概念
物理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三个关键概念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重要基石,描述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要深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有三个关键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依次介绍这三个关键概念:惯性、加速度和作用力。
一、惯性惯性是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一概念,指的是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的性质。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于它,将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一概念揭示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因受力而改变的,物体具有惯性是因为它们对改变运动状态有抵抗的趋势。
例如,当公交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因为惯性而向前倾斜。
而当车辆加速时,乘客会因为惯性而向后倾斜。
这些现象都是惯性在作用。
二、加速度加速度是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二概念,指的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在它上面的净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一概念表示了物体受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变化的速度越快。
例如,一个小球受到一个力的作用,如果力的大小增加,小球的加速度也会增加,从而使小球的速度迅速增加。
加速度还可以是负值,表示运动的减速过程。
正负加速度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关。
三、作用力作用力是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三概念,指的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会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这一概念揭示了力的相互作用性质,即所有的力都是来源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当两个相撞的小车碰撞时,它们之间会产生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作用力,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结语通过理解惯性、加速度和作用力这三个关键概念,我们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牛顿运动定律。
惯性揭示了物体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作用力表示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牛顿运动定律为我们解释了自然界中各种运动现象的规律,并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物理学和其他科学领域。
深入理解这些关键概念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物理的基本规律,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10
意义:质点运动学——描述一个质点的运动;
质点动力学——解释质点为什么,或者说 在什么条件下做这样和那样的运动.
立足点:力
动力学问题主要围绕力的瞬时效应;时空累 积效应展开,涉及相应的守恒定律.
牛顿定律
动力学的基本定律
一 牛顿定律的理解 二 牛顿定律的应用
内容 结构
要求:1 能用牛顿运动微分方程 求解质点在变力 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简单题目。 2 能用微元法求解有质量绳子的平动转动问题
2 2 解: 合外力: F ma m r m (a cos wti b sin wtj )
∴ 合力的冲量为: / 2 / 2 2 I F dt m (a cos wti b sin wtj )dt
0 0
ma sin ti mb costj
v
代入法向方程
N 3mg cos
v an 2 g cos R
2
体会: 用牛顿定律求解单个质点运动的两个重要技巧:
1 运动微分方程式 2 运动数学的变量迭换思想.
质点组题目不单独 做要求!
附1:有质量绳子 平动转动问题 例1 质量为 m 、长为 l 的柔软细绳,一端系着放在光 滑桌面上质量为 m' 的物体,在绳的另一端力F .设绳 的长度不变,质量分布是均匀的.求:(1)绳作用在物 体上的力;(2)绳上任意点的张力.
F F
(1) 它们总是成对出现。它们之间一一对应。 (2) 它们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绝不是平衡力。 (3) 它们一定是属于同一性质的力。
(四) 惯性系与非惯性系 问 题
( 了解)
假如:车厢地面是光滑的: a=0时 小球的状态符合牛顿定律 a≠0时 小球的状态为什麽不符合牛顿定律? 结论:在有些参照系中牛顿定律成立,这些系称为惯 性系。相对惯性系作加速运动的参照系是非惯性系。 而相对惯性系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也是惯性系。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高中物理比较抽象、理论化,更注意概念和模型的建立,这使得许多同学觉得高中物理特殊难。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接下来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运动规律一、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1.对牛顿第肯定律的理解:(1)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2)牛顿第肯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3)确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转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由。
(4)牛顿第肯定律是用抱负化的试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独立的规律,并非牛顿其次定律的特例。
(5)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从运动效果上说,相当于物体不受力,此时可以应用牛顿第肯定律。
2.对牛顿其次定律的理解:(1)揭示了a与F、m的定量关系,特殊是a与F的几种特别的对应关系: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相对性、独立性。
(2)牛顿其次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打算于物体的受力状况和初始状态。
(3)加速度是联系受力状况和运动状况的桥梁,无论是由受力状况确定运动状况,还是由运动状况确定受力状况,都需求出加速度。
3.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1)力总是成对消失于同一对物体之间,物体间的这对力一个是作用力,另一个是反作用力。
(2)指出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特点:“四同”指大小相等,性质相等,作用在同始终线上,同时消失、消逝、存在;“三不同”指方向不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同,效果不同。
二、应用牛顿定律时常用的技巧(方法)1.抱负试验法。
2.掌握变量法。
3.整体与隔离法。
4.图解法。
5.正交分解法。
6.关于临界问题处理的基本方法是:依据条件变化或过程的进展,分析引起的受力状况的变化和状态的变化,找到临界点或临界条件。
我推举:高中物理选择题解题技巧三、物理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典型问题示例1.力、加速度、速度三者的关系学问点:(1)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打算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与加速度的关系F=ma,合力只要不为零,无论速度是多大,加速度都不为零。
牛顿运动定律与动量守恒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与动量守恒知识点总结一、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理解这一定律时,要注意“惯性”这一概念。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越难改变。
例如,一辆重型卡车和一辆小汽车,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重型卡车的运动状态改变更困难,就是因为它的质量大,惯性大。
(二)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其表达式为 F = ma。
这一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当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当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将产生加速度。
比如,用力推一个静止的箱子,推力越大,箱子的加速度就越大;箱子的质量越大,相同推力下产生的加速度就越小。
(三)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同时性、同性质、异体性等特点。
比如,人在地面上行走,脚对地面有向后的摩擦力,地面就对脚有向前的摩擦力,使人能够向前移动。
二、动量守恒定律(一)动量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即 p = mv。
动量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二)动量守恒定律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例如,在光滑水平面上,两个质量分别为 m1 和 m2 的小球,速度分别为 v1 和 v2 ,它们发生碰撞后,速度分别变为 v1' 和 v2' 。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1v1 + m2v2 = m1v1' + m2v2' 。
(三)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2、系统所受内力远远大于外力,如爆炸、碰撞等过程。
3、系统在某一方向上所受合力为零,则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第1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第1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Ⅱ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01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02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03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①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04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05惯性定律。
②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06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07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08加速度的原因。
(3)适用范围:惯性参考系。
2.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09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10静止状态的性质。
(2)惯性的两种表现①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其惯性表现在保持静止或11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其惯性表现在反抗运动状态的12改变。
(3)量度:13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14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15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4)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16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17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Ⅱ单位制Ⅰ1.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01作用力成正比,02质量成03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F=kma,当F、m、a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时k=041,F=05ma。
(3)适用范围①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06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
②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07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08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
2.单位制、基本单位、导出单位(1)单位制:09基本单位和10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①基本量:只要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就能够利用物理公式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这些被选定的物理量叫做基本量。
②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
力学中的基本量有三个,它们是11质量、12时间、13长度,它们的单位千克、秒、米就是基本单位。
③导出单位:由14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2)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基本物理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量质量m 千克kg时间t 秒s长度l 米m电流I 安[培] A热力学温度T 开[尔文]K物质的量n 摩[尔]mol发光强度I,(I V)坎[德拉]cd知识点牛顿第三定律Ⅱ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01相互的。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的总结
⽜顿运动定律知识点的总结⾼三物理在复习时,⽜顿运动定律是常考的知识点。
我们要多记多运⽤。
下⾯⼩编给⼤家整理了关于⽜顿运动定律知识点的总结,欢迎⼤家阅读!⽜顿运动定律必背知识点1.⽜顿第⼀定律:⼀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状态,直到有外⼒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
(1)运动是物体的⼀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来维持。
(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不受⼒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顿第⼀定律不能⽤实验直接验证。
但是建⽴在⼤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发现的。
它告诉了⼈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种新⽅法:通过观察⼤量的实验现象,利⽤⼈的逻辑思维,从⼤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4)⽜顿第⼀定律是⽜顿第⼆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顿第⼆定律不受外⼒时的特例,⽜顿第⼀定律定性地给出了⼒与运动的关系,⽜顿第⼆定律定量地给出⼒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状态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情况及运动状态⽆关。
因此说,⼈们只能"利⽤"惯性⽽不能"克服"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3.⽜顿第⼆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的合⼒成正⽐,跟物体的质量成反⽐,加速度的⽅向跟合外⼒的⽅向相同,表达式F合=ma(1)⽜顿第⼆定律定量揭⽰了⼒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可根据⽜顿第⼆定律,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顿第⼆定律研究其受⼒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2)对⽜顿第⼆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合=ma,F合是⼒,ma是⼒的作⽤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
(3)⽜顿第⼆定律揭⽰的是⼒的瞬间效果。
即作⽤在物体上的⼒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变加速度就变,⼒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不是速度。
(4)⽜顿第⼆定律F合=ma,F合是⽮量,ma也是⽮量,且ma与F合的⽅向总是⼀致的。
2020年高考山东版高考理科物理 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
例3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记 录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纵坐标为力(单位为牛顿),横坐标为时间。由 图像可知 ( )
A.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B.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 C.下蹲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 D.下蹲过程中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解析 在一次下蹲过程中,该同学要先后经历失重状态和超重状态,所 以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先小于自身重力后大于自身重力,而在一次起立 过程中,该同学又要先后经历超重状态和失重状态,所以对压力传感器 的压力先大于自身重力后小于自身重力,所以题图记录的是一次下蹲— 起立的动作。
考向突破
考向一 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 (1)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它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 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牛顿第二定律是通过探究加速 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得出的实验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不受任何外力的理想 情况,在此基础上,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指出了力和运动的联系:F=ma。
方向相反
(2)三异 不同物体
不同效果
(3)二无关 与 与物 物体 体的 是运 否动 受状 其态 他无 力关 无关
2.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相同点
等大、反向,作用在⑩ 同一条直线 上
受力物体 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解题导引
解析 方法一 以人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a)所示,建立如图所示 的坐标系,并将加速度分解为水平方向加速度ax和竖直方向加速度ay,如 图(b)所示,则ax=a cos θ,ay=a sin θ。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静=max,mg-FN=may 求得F静=ma cos θ,FN=m(g-a sin θ)。
物理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和能量守恒
物理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和能量守恒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涉及到许多基本的物理规律和原理。
其中,牛顿运动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是理解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础。
本文将对牛顿运动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的重要定律。
它由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在17世纪提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物理学领域。
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一定律是揭示物体惯性特征的定律。
它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即物体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
2.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第二定律是关于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
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物体的加速度等于作用在其上的力除以物体的质量。
3.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对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第三定律是关于相互作用力的定律。
它描述了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力的性质。
根据这个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二、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热力学和动力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表明在没有能量损耗的封闭系统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外力做功或通过外界做功的封闭系统中,机械能守恒。
机械能是由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组成的,可以相互转化,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2. 热能守恒:在没有热量进出的封闭系统中,热能守恒。
热能是由分子热运动产生的能量,系统内热能的增加等于热量和做功之和,总热能保持不变。
3. 能量转化: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如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热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等。
这是能量守恒定律所允许的。
牛顿运动定律与动量守恒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与动量守恒知识点总结在物理学的殿堂中,牛顿运动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无疑是两颗璀璨的明珠。
它们不仅是理解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石,也是解决众多物理问题的有力工具。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这两个重要的知识点。
一、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它指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意味着物体具有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即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例如,在一辆行驶的公交车上,如果突然刹车,乘客会向前倾。
这是因为乘客原本具有向前的运动惯性,而刹车的外力改变了车的运动状态,但乘客的身体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
其表达式为 F = ma,其中 F 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这一定律表明,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会产生加速度,且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以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为例,运动员施加的力越大,杠铃的加速度就越大;而相同的力作用在更重的杠铃上,产生的加速度就会较小。
3、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阐述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一定律强调了力的相互性,即任何一个力都有其对应的反作用力。
比如,当你用力推墙时,墙也会以同样大小的力推你。
你推墙的力是作用力,墙对你的反作用力会让你感受到无法推动墙。
二、动量守恒定律1、动量的定义动量(p)被定义为物体的质量(m)与速度(v)的乘积,即 p =mv。
动量是一个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2、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那么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例如,在光滑水平面上做相向运动的两个小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 和 m2,速度分别为 v1 和 v2。
09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及简单应用
09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及简单应用第1步 提能力考点1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揭示了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运动规律。
揭示了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速度不变的本性。
惯性仅由质量决定。
给出了力的科学定义,力使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
典型例题1 (2012新课标全国卷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考点2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瞬时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的几个特性:1.矢量性: 任何时刻物体加速度a 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外力F 合的方向相同.2.瞬时性: 加速度和合外力瞬时对应,同时存在、同时变化、同时消失.3.独立性: 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的加速度都遵循牛顿第二定律,而物体的实际加速度则是每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4.相对性: 利用F 合=ma 解题时注意a 必须是相对于惯性系而言,一般取大地为参考系。
5.同体性:F 合=ma 中各物理量属于同一物体或同一系统.典型例题2 (2010大纲全国卷I ,15)如右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 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 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坂上,并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则有A .10a =,2a g =B .1a g =,2a g =C .120,m M a a g M +== D .1a g =,2m M a g M +=方法总结:对于轻质弹簧或橡皮绳,产生的弹力瞬间不会突变,可直接从受力分析入手求加速度。
对于轻杆、刚性绳和接触面产生的弹力,可瞬间发生突变,应从即将发生的实际运动入手求加速度。
高考一轮 第三章 F=m a讲义(学生版)
高考一轮第三章《牛顿定律F=ma》讲义学生:第1讲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①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②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1)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惯性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惯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2)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牛顿第一定律只是反映惯性大小的,因此也叫惯性定律C.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因此,物体在不受力时才有惯性D.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让它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体,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C.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的惯性小3.下列关于惯性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B.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物体的惯性将消失C.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D.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及表达式(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上期期末复习专题(谈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牛顿运动定律是整个力学的精华,它贯穿了整个物理学,在高中物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是力学的基础,现将如何理解牛顿运动定律作以下阐述,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要点:①该定律定性地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②该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即物体都有维持原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惯性是物体的本质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物体的惯性也越大。
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维持原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③由于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来验证,它是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而发现的。
不是实验定律。
④第一定律是第二定律的基础,不是第二定律的特例,第一定律定性的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的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例1一个劈形物M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水平,在上表面上放一光滑小球m,劈形物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曲线D.抛物线解析:由于M与m间是光滑接触,故它们间无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即m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在m的运动过程中,除其所受重力外,还受M对它向上的支持力,两者共同作用使之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因此其运动轨迹是竖直向下的直线,即选B。
例2在地球赤道上的A处静止放置一个小物体,现在设想地球对小物体的引力突然消失,则在数小时内,小物体相对于A点的地面来说,将()A.水平向东飞去B.原地不动,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消失C.向上并逐渐偏西方飞去D.向上并逐渐偏东方飞去解析:若地球对小物体的引力突然消失,小物体将不受力的作用,由于惯性将沿直线AC飞出,并做匀速直线运动,设经数小时运动到点B,该时段内地面已转至D点,则地面上(D点)的观察者观察到:小物体将向上并偏西方向飞出,故选C。
例3一水箱车内有A、B二球用线拴在车内,当车以速度V匀速向右运动时,悬线均竖直,则在车突然停止的过程中两悬线的偏离情况是()A.A左偏B右偏B.A左偏B左偏C.A右偏B右偏D.A右偏B左偏解析:由于A被上顶板拉着,表明它比同体积的水重,B被下顶板拉着,表明它比同体积的水轻,则当车突然停止的过程中AB 两球和水都有维持原运动状态的惯性,且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因此A球由于惯性比同体积的水大而将水推开向右偏,B球由于惯性比同体积的水小而被水推击向左偏,因此正确答案应选择D。
二、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理解要点:①定律的公式形式为F=ma,其中a是物体的加速度;m是物体的质量;F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这里:受.是指研究对象的被动性,即只考虑周围物体对它的作用而不考虑它对周围物体的反作用,合.是指研究对象所受各力的整体效果,外.是指系统以外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而不考虑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例4有一箱装得很满的土豆,以一定的初速度在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运动,不计其它外力及空气阻力,则中间一质量为m的土豆A受到其它土豆对它的作用力大小应是()A.mgB.μmgC.mgD.mg解析:由于整箱土豆在水平方向上匀减速直线运动,于是土豆A的加速度跟整箱土豆的加速度相同,大小均为μg,故土豆A周围的土豆对它的作用力有两个作用效果:竖直向上的分力使之与其所受的重力相平衡,水平方向分力产生加速度μg,故其它土豆对它的作用力合力为mg。
所以选项C正确。
②定律的“五性”对应性: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中,F必须对应的是m所受的力;反之m必须是受力F的物体的质量,运用定律时不可张冠李戴。
例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0从其左端滑上长木板,若设小物体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系数为μ,试求小物体滑动过程中长木板的加速度?解析:许多同学直接运用第二定律求出这个错误答案,其关键原因是没有理解定律的对应性。
以M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上只受摩擦力作用,大小为μmg,即μmg对应M而非对应(M+m),故其加速度为。
矢量性:公式F=ma是一个矢量方程,公式不仅表示了a与F的数量关系,也指明了a与F的方向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在一维情况下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凡与正方向相同的力或加速度均取正值,反之取负值,一般常取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例6质量为m的球从轻弹簧的正上方某一高处自由下落并压缩弹簧到最低点,试分析小球从刚接触弹簧到最低点过程中的运动性质?解析:球接触弹簧后,因有向下的速度由于惯性而继续下压缩弹簧,形变了的弹簧就会产生向上的弹力F=kx,当mg>kx时,小球所受的合外力向下,加速度向下,速度也向下,即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直至mg=kx0时a=0,速度达到最大值。
尽管小球所受的合外力为零,但速度不为零而继续向下运动压缩弹簧,然后有mg<kx,小球所受的合外力向上,加速度向上,速度向下,即做加速度逐渐增加的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时达最低点。
综上分析知:小球先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逐渐增加的减速运动。
瞬时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也就是说加速度与力之间存在即时直接的因果关系。
被研究对象什么时刻受力,什么时刻产生加速度;什么时刻力消失,什么时刻加速度就等于零。
这称作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同时性,或称为瞬时性。
即公式F=ma中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是瞬时对应关系,a与F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例7一条轻弹簧和一根细绳共同拉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平衡时细绳水平,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求在突然剪断细绳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解析:剪断前小球受重力、细绳的张力和弹簧的弹力而平衡,由平衡条件知细线的拉力为T=mgtanθ。
在细绳被剪断时,因弹簧的形变尚未来得及改变,故弹簧的弹力不变,只是细绳的张力突然消失,因此小球所受合力的大小变为mgtanθ,于是小球加速度的大小为a=gtanθ,方向水平向右。
独立性: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将独立地产生各自的加速度,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即是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
例8若F1独立作用于物体产生加速度a1=2m/s2,若F2独立作用于物体产生加速度a2=4m/s2,则F1、F2共同作用于该物体时产生的加速度可能是()A.2m/s2B.4m/s2C.6m/s2D.8m/s2解析: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F1、F2共同作用于该物体时,分别使物体产生加速度a1=2m/s2、a2=4m/s2而互不影响,但由于a1、a2方向关系方向未知,所以合加速度a值范围是2m/s2≤a≤6m/s2,所以选项为ABC。
相对性:利用F=ma求解问题时,式中的a相对的参考系一定是惯性系,一般以大地为参考系,若取的参考系本身有加速度,那么所得的结论将是错误的。
三、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用公式表示为。
2.对定律的理解要点: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换言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其间的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我们把成对出现的作用力中的一个叫作用力,另一个就叫反作用力。
它们俩是结伴而行的,一方的存在是另一方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要掌握它们之间“三个相同和两个不相同”。
三个相同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同、力的性质相同、力的出现与消失的时间及变化情况相同;两个不同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相反、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同。
③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从受力物体上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而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即受力物体是同一个物体。
从力的性质上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属于同一性质的两个力;而一对平衡力可以是性质不同的力。
从力的作用效果上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它们对不同的物体产生不同的效果;而一对平衡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
从力的相互关系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出现、同时消失、同时发生变化,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互制约;而一对平衡力是彼此独立的两个力。
④理解时要防止两个错误A.一个力的反作用力跟一个力的平衡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把一个力的“平衡力”认为是该力的“反作用力”。
如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受桌面的支持力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平衡力,但不是重力的“反作用力”。
B.压力和重力是不同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桌面有一压力,其方向向下,有人认为重力就是压力,这是错误的。
重力是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压力是物体与桌面相互作用引起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计算压力时,一些人就认为压力的数值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数值,这只是在特殊情况下才成立的。
而压力永远与其反作用力(支持力)的大小相等,这是普遍规律。
3.应用牛顿第三定律既可单独考查又可与其它知识联合考查。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把第二和第三定律综合运用,当计算某个力的已知条件太少时,通常用第三定律转换研究对象,先求其反作用力,再求其作用力就较简便。
例9 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起跳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B.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C.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D.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解析: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永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与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无关,故C错D对;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起跳的瞬间,必有向上的加速度,这是因为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运动员所受合外力竖直向上的结果,即B正确;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选项A正确。
故选ABD。
例10日常生活中打鸡蛋时总是用鸡蛋与较硬物体的一条棱相碰,将鸡蛋打碎,而高级厨师在打鸡蛋时,总是用一个鸡蛋去打击另一个鸡蛋,假若两鸡蛋的抗破强度是相同的,那么在(作用力不是太大时)出现的现象应该是()A.主动打击的鸡蛋破B.被打击的鸡蛋破C.两个鸡蛋同时破D.无法确定哪个鸡蛋破解析:如图所示甲所示,假设右侧的鸡蛋以一定的速度V向左运动并与另一鸡蛋相碰,则它们间必存在相互作用的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左侧鸡蛋而言,它在右侧鸡蛋的打击下受到一个向左的作用力,若该力大于其抗破强度,就会被击破;而右侧的鸡蛋,由于整体向左运动,受到打击而突然停下时,其中的液体蛋清由于惯性而继续向左运动,给蛋壁一个向左的作用力F,同时左侧蛋壳还给它一个向右的撞击力N,如图乙所示,由于N和F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其合力就较小,当合力小于鸡蛋的抗破强度时就完好不碎,故在作用力不是太大的情况下应选B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