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 (2)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 (2)
奴化教育
抗日战争期间,日
军在东北沦陷区实行奴 化教育。日语被列为各 级学校的必修课程,教 科书以“中日亲善”、 “共存共荣”“大东亚 新秩序”等谬论为基本 内容。中国历史将会被 人篡改,任何易于激发 爱国感情的文字都被删 除。日本侵略者企图以 此消磨和摧残民族意识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 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 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 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 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 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 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 中体现。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 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 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 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请你用一两个词语形容韩麦尔先生此 时的心情。
祖国必胜的信念;国土沦丧的痛苦;对侵略 者的愤恨……
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 “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以一 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才能够代表 千千万万的法国人,他那热烈深沉的 爱国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 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 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 声……
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 手势作结?如果换成极其慷慨激昂 的 言语不是更激动人心吗?
语言描写
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 语言——最明白,最精确”;他高度赞美 法国语言表现了什么?
韩麦尔先高度赞美祖国的语言 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并 以此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
他写完这几个字,痛苦得“呆在那儿,头靠 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放学了,---你们走吧。’”既不转身也 不回头 ,为什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最后一课(第2课时) 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
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3.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 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
\"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指导朗读: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
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2) 完成课后练习三。
(3) 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一等奖说课稿3篇
1、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本篇课文处于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本文《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为一篇小说,本文具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会环境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所以本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有关小弗朗士河韩麦尔先生的精彩段落和生动描写进行揣摩,学习借助人物的心理变化来梳理小说情节的方法和分析人物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再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分析,理解典型环境对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帮助作用,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并借助课文的学习理解小说的概念。
二、说教学目标及依据:(一)课标描述: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二)单元教学目标:1.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2..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的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基于我们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过一篇小说,学生初步具备了阅读小说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因此,在本单元教学目标的引领下,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浓厚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诵读,深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分析作品中两个典型人物形象,联系社会背景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分析作品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感受人物思想感情;通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唤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最后一课(全国一等奖)
《最后一课》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根据小弗朗士的心情变化,体会小说的线索的作用。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的描写,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写作当中。
3、通过对小弗朗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认识,激发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并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并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的描写,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写作当中。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最后一课是异乎寻常的,面对着这样的课堂,小弗朗士有变化吗二、探究文本,人物再现1.快速找出小弗朗士在上课前,上课时,上课结束时的一些变化。
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答案并不唯一,意思相近即可,学生可以找课文中的词语也可以自己概括。
)2.如果你是小弗朗士,你如何评价这堂课(请用“使我的最后一堂课”的形式)学生在这里可以能填难忘的、懊悔的、难以割舍的、诧异的等,言之有理即可。
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小弗朗士,让学生配乐朗诵下面这首小诗:怎忍看最后一眼那一眼里全是眷恋静静的是课堂不平静的是心中的波澜战争的音讯令人厌倦多少双眼睛把和平企盼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童年在瞬间长成成年最后一课是一顿难忘的最后晚餐3.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的句子,替韩麦尔先生加一个形容词。
(的韩麦尔先生)学生在此时找的关于韩麦尔先生的描写大多集中在第24——29自然段,如下: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6自然段内容,学生不仅加深了对韩麦尔的理解而且使下一个环节的落实水到渠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最后一课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气氛
学生
平时
开始上课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今天
一切偏安平静静地,整个教室都有一个不日常严厉气氛。
课前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课前都已在自己座位上了。还有镇上人。
24/55
教师
平时
今天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铁戒尺。
48/55
讨论:1、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描写?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
2、为何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
钟声宣告了最终一堂法语课结束时间已经到了;号声,暗示着德语要替换法语,二者都宣告了阿尔萨斯人民将和自己民族语言、祖国语言告别,这对韩麦尔是沉重打击,“脸色惨白”是他内心痛苦已极表现。 “惨白”不能换“苍白”,因为“惨白”带感情色彩,多指白得厉害,可怕;而“苍白”多指病容。
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
5/55
小说三要素:
人物
环境
情节
经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是小说中心,反应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时间、地点、景物、衬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6/55
需要掌握字读音:
33/55
思索: 韩麦尔先生在上最终一课 时, 讲了哪些话?可概括为几点?
分析第17~20段
34/55
(1)、对阿尔萨斯人进行了分析:
不奋发,不争气,以致当上亡国奴。
(2)、对家长和老师自己进行分析:
对阿尔萨斯人直率批评和自责。
35/55
(3)、赞美法语。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最后一课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课件
环境
线变
索
亡国痛 民族恨 爱国情
韩麦尔先生 (外貌、语言行
动)
26/41
经过描写小弗郎士和韩麦 尔先生等人上最终一堂法语课 情景, 反应了对法国沦陷区人 民惨遭异族统治悲愤和对祖国 热爱, 表现了法国人民高尚爱 国主义精神。
27/41
品析课 文1.课文开头写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
小说 三要素
人物(描写) 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故事情节(线索)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 声)
8/41
1.情节
9/41
小说以小弗郎士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四 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观察和感受 。 第二个阶段 开端: 经过小弗郎士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情景 。——课前 第三个阶段 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终一课情景及小弗郎士感 受。——课上 第四个阶段 高潮和结局: 写韩麦尔先生宣告散课时情景。——下 课
重难点小结
这一部分是文章高潮, 也是结局部分, 写韩麦尔 先生宣告最终一课结束。作者抓住韩麦尔先生神态、 语言、动作, 生动地刻画了韩麦尔先生高大形象, 既 写出他因国土沦丧而痛苦, 也写出他对祖国必胜信念, 是作者思想感情完美表达,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38/41
1.【难点探究】作者是怎样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
31/41
8.“一下子塞进我们脑子里去”中“塞”能 不能改为“放”? 为何? 【答案】本题可利用关键词语能否删除(替换)答题法进行 分析。不能。“塞”有“用力、用劲放入”意思。能够表现出 施动者强烈主观意愿, “放”则比较平实, 不能表现出这种 感情上意愿。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最后一课-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背景2、理清小说故事情节3、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小弗朗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进行分析,激发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并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
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文献法、诵读法、探究法教学准备收集普法战争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基本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今天,我们就要学习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优秀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这篇小说被誉为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为什么一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说,会产生如此的艺术魅力呢?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小说的题目为什么叫《最后一课》呢?请同学们用课文原句回答。
2、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圈画品读1、引导学生感受小弗朗士这个人物形象。
⑴你认为小弗朗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指导学生运用圈画品读的方法)⑵教师进行调控,组织学生讨论。
明确:小弗朗士由贪玩、不爱学习、怕劳斯、幼稚不懂事,变成爱学习、同情理解老师、懂事成熟、热爱祖国。
⑶究竟什么使小弗朗士发生这样大的变化?2、引导学生感受韩麦尔先生这个人物形象。
⑴你认为韩麦尔先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指导学生运用圈画品读的方法)⑵教师进行调控,组织讨论。
结合讨论,指导学生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
四、课文研讨,归纳主题作者为什不把小弗朗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把韩麦尔先生写成一个“高大”“战斗英雄”。
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组织学生讨论,教师适时点拨)五、拓展延伸,感悟情感朗读艾青《我爱这土地》,观看抗日战争图片,领悟爱国情感。
六、布置作业,借鉴感悟下课以后,小弗朗士在回家的路上又看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用第一人称进行续写。
七、板书设计最后一课小弗朗士爱国韩麦尔先生。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最后一课-一等奖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开发区辽河中学金海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能力目标:熟悉题型,掌握答题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体会环境描写对突出作品主题有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重点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
教学方法:概括法、讨论与点拨法。
教具:多媒体课时: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对比两图,有什么异同展示两幅划船的图片,一幅是一人一船一浆没有任何的环境背景,另一幅是有山有水有树有草,有环境衬托。
教师问:“看到这两幅图片,你直觉上会选择哪幅图片”生答:“选择有景的那幅图片”教师问:“为什么选择有景的那幅呢”生答:“因为有景的那幅图看起来有生气,更有画面感。
”然后教师总结出,环境描写对突出作品主题有重要作用。
这样就很自然的导出《最后一课》是本学期的课文中比较重要的一篇小说。
在上新课时已经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重温这篇优秀的小说,并重点分析其中环境描写的句子。
二、出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能力目标:熟悉题型,掌握答题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讲授新课:环境描写及其分类(一)讲授环境描写及其分类1、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2、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3、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二)分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环境描写朗读第一部分,请你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试着分析一下他们写出了什么(三)归纳总结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1、交待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的心情。
4、反映人物性格或品质,烘托人物形象。
5、推动情节发展。
6、深化作品主题。
四、练习•(一)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
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最后一课(第2课时) 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的结构特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中心;学习本文通过设疑铺垫、前后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二)能力目标:通过听读课文,复述课文,把握故事情节;通过合作交流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对重要语句的探讨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突出小说的主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2.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此文的背景和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是一种爱国的理解.第二课时一、自学指导1.韩麦尔先生的言行分析韩麦尔的人物形象。
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三、四。
二、正课1.质疑:在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是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讨论并归纳: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穿上节日盛装,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他在就要离开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他和自己的学生就要对自己祖国的语言做最后的告别时,他是万分悲痛的,但他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保持着自己的镇定,维持着自己完美的形象,表现了他高贵的气度。
2.质疑:韩麦尔先生对小弗朗士的迟到,不会被分词用法也不责骂而是深深自责,并对阿尔撒斯热闹的直率批评表现了什么?讨论并归纳:韩麦尔对大家的批评以及深深的自责,还有对孩子们的谆谆告诫,表现了韩麦尔道德高尚,有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感情。
3.质疑:酣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韩麦尔先生高度赞美了法国语言表现了什么?监狱大门比喻什么?全句的含义是什么?讨论并归纳:韩麦尔先生高度赞美法国语言,表现他的爱国感情。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最后一课-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教学设计最后一课都德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概括小说的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明标老舍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在亡国的时候才体会到一个‘人’与一个‘国家’相互的关系是多么重大!”亡了国的人,如果连自己国家的语言都不能说不能学,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去感受沦陷区阿尔萨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深的眷恋。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了解小说发生的时代背景。
本文是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
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
三、初读感知1、请从下列图中选择出与你朗读课文后感觉一样的表情,并说说你的依据。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我”——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3.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小说情节“我”的见闻感受是本文的线索。
4.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几部分据此概述课文情节.(一)、第一部分(1-6):课前开端(二)、第二部分(7-23):上课发展(三)、第三部分(24-29):下课高潮(结局)5、“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根据课文内容填表,并说说这些不同表明了什么1.随着情节的发展小弗郎士的态度、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找出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圈点勾画相关语句,旁批自己的理解。
)课前:贪玩、不爱学习---怕老师---但还能管住自己的孩子---幼稚上课:诧异---万分难过----懊悔——理解学习的重要--,唤醒爱国情感下课:可怜的人——难过——永远忘不了——理解、同情老师---懂事,爱国情感升华主要运用心理描写2.你认为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他原来就不是一个坏孩子,尽管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获奖
七年级下册6《最后一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哽、踱、惩罚、祈祷、懊悔”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了解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理清小说情节发展脉络。
3.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领会这种写法并学习运用,激发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
4.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1.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讨论。
2.在读中感悟体会,圈点勾画,分析概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本文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引导学生掌握通过心理、语言、行动和外貌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3.揣摩文中的关键句、警策句,理解其丰富的内涵。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品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视频:《惨绝人寰的日军暴行》。
2.学生谈感受(视频中的哪一部分与本文相似)。
3.引导语:侵略者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他们不仅从物质上掠夺别国人民,还从文化上奴役他国人民。
今天我们就跟随法国作家都德,走进他的《最后一课》,看看法国人民是怎样反抗侵略者的。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活动目标展示,大家来齐读一下1.理解小说内容,概述故事情节。
2.品味小说语言,赏析人物形象。
3.把握小说主题,培养爱国情怀。
三、检测预习:1.为了更好地学好这篇课文,我们有必要结识一下作者,了解那个战后纷飞的年代。
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
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并以此在法国文坛上享有“著名小说家”的声誉。
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
写作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
最后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最后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根据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来初步掌握小说的内容;2、通过分析典型细节,分析人物形象;3、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典型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故事背景,导入新课1870年7月19日一1871年5月10日,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发生了一场重大战争──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以法国的惨败告终,战后,法国东部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被割让给普鲁士。
《最后一课》就是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表现阿尔萨斯省人民沦为异族奴隶的痛苦。
面对侵略,法兰西人民奋起反抗。
二、整体感知1、简介小说: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2、介绍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
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引导学生找出记叙文六要素和小说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便于学生理解。
3、学生结合文章特殊的历史背景,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4、学生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三、再读、分析课文1、学生三读课文,根据有关小说的知识,找出本文中的.人物(主人公),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明确:主人公: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情节:上学路上→上最后一课的过程→下课↓上课前、上课中四、四读课文,围绕变字研究人物形象1、分析文章主要人物形象之一:小弗郎士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弗郎士动作、心理的句子,然后分析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发生了哪些根本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学生自由发言,并自行归纳总结。
3、学生总结小弗朗士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小结六、布置作业朗读课文,思考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第二课时一、读课文,依照分析小弗郎士的方法分析韩麦尔先生身上所发生的变化1、学生小组推荐代表交流,并自行归纳。
2、学生再读课文,想象揣摩: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个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最后一课》课文教学设计一等奖
《最后一课》课文教学设计一等奖1、《最后一课》课文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小说的要素。
3、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鲜明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设想】1、收集有关和文中背景的资料,提取自己感兴趣的消息。
2、分析人物,体会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有关及背景。
都德:法国19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一生写了13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1部剧本。
1866年写了第一篇小说《磨房书简》,1868年写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小东西》。
《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刚结束两年。
二、整体感知1、自主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
2、了解小说的要素:人物:韩麦尔先生、小弗郞士、镇上的人、普鲁士兵。
情节:小学路上、上课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社会:小说开头写普鲁士兵在操练和两年一直有坏消息、暗示时代背景、交代社会环境。
三、深入探究问题:小弗郎士尽情是怎样变化的?文中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人?明确:愤激──难过──懊悔──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国的语言,被无辜赶走,令人痛心,小弗郎士对老师深切地敬爱,同时还掺杂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感情。
指名读:18~20。
四、讨论1、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2、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钥匙。
五、拓展与课外最后一课对比,说说异同。
六、小结学生从内容主题、手法等方面全面小结。
【课后反思】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还比较欠缺,例如:在交流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将所收集的资料全部都读出来,不会将相关的、有兴趣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告诉大家。
在读书过程中总结归纳概括的能力欠缺,例如:在12~16段小弗郎士内心变化的表现,学生只能注意到贪权,对待老师的态度,未能注意到对待书本的态度这个方面,说明在提炼信息方面,视而不见的情况还存在。
《最后一课》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最后一课》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最后一课》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最后一课》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课型特点]以指导朗读为途径,理解小说的含义,并学习小说朗读的一般方法。
[朗读知识]朗读小说,非常重要的是在朗读时,头脑中要有鲜明的人物形象。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是以小弗郎士的口吻,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叙述故事情节的,所以对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是朗读成功的关键。
此外,要掌握住人物思想感情变化和发展的脉络。
把握每一部分的感情基调,来确定语气的基调。
在朗读句子的时候,又要注意重音和停顿,把句意的着重点突出出来,语句还需连贯、自然。
这就需要思维活动像流水一样连贯流畅。
[朗读方法]一、让学生熟读课文,记住故事情节,做到能不看书,以小弗郎士的口吻把故事完整地述说出来。
二、以第一段为例,体会朗读语句的重音和停顿。
教师可采用提问的方式,请同学读课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就比较自然地掌握了朗读的重音和停顿。
教师问:那天早晨,你是按时到校的吗?学生读:那天早晨,我去得很晚,教师问:你去晚了,不怕韩麦尔先生骂你吗?学生读: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教师问:你只是怕去晚了先生骂你吗?学生读: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教师问:问你分词有什么可怕的呢?学生读: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教师问:那你该怎么办呀?学生读: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教师发现哪些地方学生朗读时重音和停顿处理得不当,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调整。
三、模仿其他人物的语言。
如模仿铁匠华希特对小弗郎士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第一要了解人物的性别、年龄、职业;第二要理解人物说话的意图和心理,以及说话的口气。
比如:华希特是个男性的铁匠,他喊住小弗郎士是他看到了布告栏上公布的命令:学校不许教学生法语。
模仿韩麦尔老师自责的一段,就必须分析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说话时的思想感情。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最后一课第二课时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金奖微课赛课省赛获奖PPT课件
• 1.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形象。 • 2.环境描写在这篇小说中所起作用。 • 3.概括主旨.
第3页
二、人物形象分析
1.小弗郎士:(方法:从课文第—
段“———”句子,这个句子利用了——
) —描写,表现了小弗郎士———性格特征
1.不爱学习,天真贪玩。 2.有较强自制力。
3.对敌人痛恨。
4.有强烈爱国心。
第4页
2、原因分析:
1、他原来就不是一个坏孩子,尽管贪玩, 但还能管住自己。 2、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先生一言一行 对他有巨大教育作用。
3、亡国惨痛带来巨大震憾。是普鲁 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无情 伤害促使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 思想猛醒。
第5页
3.分析人物形象:
第8页
3.韩麦尔先生
恪尽职守、道德高尚教师
热爱法语、热爱母语教育工作、热爱学 生、热爱法兰西爱国志士
第6页
四、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社会环境:“普鲁士兵正在操演” 等
交待背景。 反应小弗郎士幼稚、纯真。 渲染一个悲剧气氛。
第7页
五、概括主旨:
本文是一首爱国主义交响 曲。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是千千万万普通法国人民代 表。在他们身上,表现了法 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悲愤心 情和强烈爱国精神。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最后一课【市一等奖】
《最后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体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对汉语的热爱。
教学重点:1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2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此文的背景和对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
教学设想:首先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正确区分故事情节的层次和人物思想感情发展的阶段,从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分析人物在情节发展中的表现,最后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以及人物的社会意义。
教学课时:3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字词、理清小说的基本情节、训练复述能力、小说的结构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由奥运会引入爱国主义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爱国主义包含着荣誉感、自豪感、捍卫民族尊严,领土完整等情感)二简介背景及作者。
(见书43页)——这篇小说是以普法战争中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
选材别出心裁,既没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反映沦陷人民对祖国的眷恋、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这“最后一课”中,使小说更具社会意义。
都德,法国19世纪下半期的小说家,其小说多以反映普法战争为主。
三正字音祈祷哽咽郝叟懊悔喧闹惨白四小说常识——1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刻画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2分类: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
按内容特点分历史、科幻、爱情、讽刺小说。
3小说要素: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五分析1解题:——最后一课,是指在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沦陷区阿尔萨斯一所小学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默读课文,勾画圈点,找出相关语句并思考, 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分析韩 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
2、体会作者通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表现爱国 这一重大主题的写作特色。
3、有感情的地朗读,感受小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 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感。
4、学会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学以致用。
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韩麦尔先生的段落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 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 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
“监狱: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 统治和封锁
“钥匙”:比喻法国语言
只要掌握了祖国语言,就可以激起人民的 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 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布置作业
课后可以试着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来刻 画一个人物。
有能力的同学试写:如果这是你的最后一 堂课,以你的视角,运用塑造人物形象的 方法来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