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相生》导学案(生)(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无相生》导学案

目标与问题: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能翻译课文;正确理解老子的哲学思

想和人生智慧;学习老子文章语言简短又充满哲理的特点及比喻说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落实相关文言基础知识,疏通课文;反复诵读,

逐段把握主要内容,分析其深刻的哲理。

3、情感与价值:激情投入,用心感受、理解、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

学思想,培养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

问题思考:

1、第1、3、4则中,我们如何看待老子所讲的道理呢?

2、从第5、6则中,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生活中有大事与小事?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学习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自学与释疑:

1、找出下列通假字,并进行解释。

①自见者不明(“”通,理解为)

②死而不亡者寿(“”通,理解为)

③其脆易泮(“”通,理解为)

④起于累土(“”通,理解为)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

①自是.者不彰()

②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③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④夫轻诺必寡.信()

⑤多易.必多.难()

⑥是以圣人犹难.之()

⑦其未兆.易谋()

⑧常于几成而败.之()

⑨慎.终如始()

⑽企者

..不立,跨者不行()

3、找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①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

②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③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4、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

①报德以怨,图难于其易()

②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③千里之行()

④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练习与尝试:

5.一词多义

①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知人者智()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草木有生而无知()

②当当其无,有车之用()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是时,其兵冠诸侯()

百姓当家,则力农工()

犯法当死()

③为皆知善之为善()

埏埴以为器()

为无为()

为之于未有()

展示与反馈:

1、翻译下列句子:

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②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2从第1、3、4则中,我们如何看待老子所讲的道理呢?

明确:

3、从第5、6则中,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生活中有大事与小事?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

明确:

测评与小结: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物或恶(wù)之

B、自胜者强(qiáng);强(qiáng)行者有志

C、音声相和(hé);自矜者不长(cháng)

D、常于几(jī)成而败之;死而不亡(wáng)者寿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长短相形.形:形状

B、自伐.者无功伐:讨伐

C、慎.终如始慎:慎重

D、柔弱者生之徒.徒:同类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之.生也柔弱;民之.从事

B、为之.于未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C、故有道者.不处;知足者.富

D、死而.不亡者寿;常于几成而.败之

4、填充下列文句。

(1)合抱之木,。九层之台,。,。(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3),则无败事。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中可以看出,老子主张无为,追求无为而治,无为即清静虚无、顺其自然。

B、老子很懂得物极必反的道理,因此他很重视“小”“弱”的一面。

C、老子告诫人们凡事要防患于未然,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D、老子认为要想排除困难,必须从容易的事做起,所以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应该把事情看得容易些,这样难事也就不难了。

课堂小结:

“中国有最当注意的两部书:一是儒家的《论语》,一是道家的《老子》。这两部书,凡略通文字的人,都应当一读。并非号称专门的学者,才配去研究。因为《论语》中所讲的,是做人治事的平实道理;《老子》中所讲的,是做人治事的最高原理。”(张默生《老子章句新释·自序》,东方书社1946年11月再版)

七、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三、四、六则

2、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的第三题。

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通常都不太用心、不太慎重,因而放松自己的努力。老子指出,很多事情终归失败,根源就在这里,在接近完成的时候,必须要对待开始一样慎之又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犯“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毛病。老子指出,这样做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会离目标越来越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逞强逞大。老子指出,这样最终会落入下风,甚至陷于死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轻率地向别人做出种种许诺。老子指出,轻易向人许诺的人,必定缺少实践诺言的诚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考常常停留于眼前的现状。老子则指出,凡事都应该有敏锐的预见。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选取老子中的一句和几句格言,写一篇读书笔记。

【课外拓展】

<<老子》中的成语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道德经》第64章。原意思是说: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用以说明“第一步”对于“远行”的重要性。后来,人们引用这一成语,意在强调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头。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老子《道德经》第33章。原意是说:知道(了解)别人的,叫做“智慧”;了解(知道)别人的叫做“高明”。后来,人们把“自知者明”演化成“自知之明”,用以指了解自己(多指缺点)了解透彻的能力(常与“有”“无”连用)

3、宠辱若惊

“宠辱若惊”出自老子《道德经》第13章。原来的意思是说:得宠和受辱都会使人情绪失常。因著名思想家荀子在《荣辱》中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故后人便将“宠辱”演化为“荣辱”,并将“荣辱不惊”用来指胸怀坦荡、不计得失。

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出自老子《道德经》第56章。所谓“知”,在这里是“智”的意思;所谓“知者”,就是指“智者”。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不会多说话,好说话的人就不是智者。

5、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出自老子《道德经》第36章。

据《韩非》、《战国策、魏策》、《史记索隐》所引,以及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彭耜《道德真经集注》所释,老子《道德经》所言“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中的所谓“夺”,在这里作“取”之用;流行的成语亦作“取”。老子对“取”“与”关系的辩证思考,认为社会人事的发展有其吉凶祸福倚伏的变化之机:已经发生的“给与”,是将要发生的“夺取”之先兆;将要发生的“夺取”,虽然隐蔽,其实已从已经发生的“给与”中透露出一定的信息。后来,人们将这一成语演化成“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意思是说:如果想“取得”,必须先“给予”。

6、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出自老子《道德经》第41章。原意为:贵重的器具总是最后才能完成。

后来,人们将此作为成语,意思也延伸为:有大才能的人往往成名较迟较晚。后来多用于赞誉对成才、成名较晚的人。

7、大巧若拙

“大巧若拙”出自老子《道德经》第45章。意思是说:真正心灵手巧的人,不自我炫耀,外表上看上去好像很笨拙。

8、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一词源自老子《道德经》第45章的“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后来,“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引申为“大智若愚”或“大智如愚”。如苏东坡《致欧阳修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大智若愚”谓有大智慧的人,不卖弄聪明,表面却好像很憨傻、很愚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