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中学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备课时间:10月7日上课时间:10月 12 日主备人: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作者简介宋濂,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
曾主修《元史》,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刘基赞许他为“当今文章第一”。
有《宋学士文集》。
二.读文感知(1)初读课文,能够准确地读准字音,并给下列词注音嗜()学加冠()叱咄( ) 俟()负箧()曳屣()皲()裂至舍()媵()人绮()绣衾()再食()容臭()烨()然缊()袍(2)再读课文,把握节奏力争能够熟练朗读(3)发挥想象与联想,感知文中的环境及人物,多种方式结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些内容,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答:三、结合课下注释译文,理解文章内容(先解释重点词语然后按文言文译文“信达雅”的要求译通文句)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而承天子之宠光则则有请焉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虽今虽耄老故余虽愚于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当余之从师也其俟其欣悦门人弟子填其室至礼愈至至舍,四支低劲不能动若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无冻馁之患质援疑质理非天质之卑(2)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舍生皆被绮绣(3)古今异义录毕,走.送之尝趋百里外古义:古义:今义:今义:媵人持汤.沃灌有有司业、博士为师古义:古义:今义:今义: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今义:(4)词类活用1.手自笔录()2.腰白玉之环()3.主人日再食()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5)文言句式倒装句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2.弗之怠(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弗怠之”)五.拓展阅读[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范文三篇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范文三篇初中九班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及本文文体特征,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3.理解本文执着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贯穿全文,带动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经常听到同学们抱怨“学习好累啊”“作业好多啊”“度日如年啊”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你心里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情,我们的学习真的很苦吗?我们看看古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学习的?以怎样的态度学习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自主预习1.介绍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
明初(散文)家。
明太祖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明朝开国元勋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当世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著有《宋学士文集》。
2.知识链接“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3.检查预习(1)重难字嗜学(sh)砚冰(yn)弗(f) 怠(di)逾约(y) 硕师(shu)叩问(ku) 叱咄(ch du)俟(s) 卒(z)负箧(qi) 曳屣(x)皲裂(jn) 媵人(yn)衾(qn) 绮绣(q)容臭(xi) 烨然(y)缊袍(yn) 耄老(mo)谬称(mi) 廪稍(ln)冻馁(ni) 谒(y)贽(zh) 诋(d)(2)通假字四支(zh)僵劲不能动(“支”同“肢”,肢体)同舍生皆被(p)绮绣(“被”同“披”,穿)(3)古今异义词假。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导学案23、送东阳马生序
23、《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简介作者及“序”的特点。
2、熟读课文,认清生字词。
3、翻译第一段,掌握该段中的实词和虚词用法。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准确翻译第一段。
【教学难点】掌握第一段中的实词和虚词。
【探究活动一】知识链接积累常识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金华)人,明初文学家。
早年家境贫寒,因能刻苦自学,终以文名称世。
元末被举荐为翰林院编修,固辞不就。
隐居山中,潜心著述。
明初应聘到应天(今南京)任江南儒学提举,后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一,参与明初礼制重建,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器重。
后因事牵连贬谪至茂州,客死茂州。
作品有《宋学士全集》。
《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写给东阳县一姓马的年轻人(文中称马生)的临别赠言。
关于“序”的文体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送别时所写的赠言。
古人送别时,往往以诗相赠,有时还给这些诗写上一篇序,以介绍有关情况。
唐初以后,单独写的临别赠言的文章也叫序,内容多是勉励、劝慰兼抒发自己胸臆,多以“送……序”为题。
本文就是名士宋濂写给同乡晚辈的一篇赠序。
我国古代刻苦求学的故事囊萤映雪:囊萤,以囊盛萤。
《晋书·东胤传》:“(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以照书,以认继日焉。
”《尚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北人,性敏好学,家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悬梁刺股:《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址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发奋苦学,晨夕不休。
乃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时大儒。
”凿壁偷光:又作穿壁引光。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画荻教子:《宋史欧阳修传》:“(修)四岁而孤。
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
【探究活动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法指导:自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标出不认识的字词,利用工具书和注释自学。
部编九下语文11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1 送东阳马生序白玉之环(名词做动词,腰佩)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名词做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自笔.录(名词做状语,用手,用笔) 省略句: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句首省略主语“余”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参考译文:1.曾经拿着经书跑到百里以外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3.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能否从文中找出一句来概括?写幼年求学的艰难和自己勤奋学习的态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再读课文,探究求学之艰】1.作者求学之艰表现在哪里?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点的?2.作者为什么能克服这些困难,而“卒获有所闻”?依靠精神力量——“以中有足乐者”。
3.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诵读课文,以古悟今】1.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夹叙夹议,结构紧密。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这一课时,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然后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中心。
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文章的中心,我引导他们分析文章的结构。
在此基础上,适时地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以达到巩固提升的效果。
课外拓展的安排也是本课的一大亮点,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拘泥于课本,更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丰富性与趣味性。
最后,通过教师小结激发学生的情感,呼吁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这也是本课教学的根本宗旨所在。
方法指导:怎样给文言文断句[解题技法]1.古今异义词中有些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却变成了一个双音词,朗读时两个词语之间要有适当的停顿。
2.主谓之间适当停顿。
3.若宾语结构较复杂或较长,则动宾间适当停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送东阳马生序》精品导学案(word版)
从双基教学的产生,到素质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一系列理念的提出、研究和实施,不难发现,在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步步具体、明确、可操作,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体现了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们要深刻体会这种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本课中,既体现出了双基教学,也在高效课堂上注重了重要环节的描写。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课程学习与实践中,必然涉及相关的数学核心素养,与其它素养相辅相成,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11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借助工具书和注解理解课文大意。
2.背诵并默写课文,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3.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新课标链接:“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一、资料助读:《送东阳马生序》文章写宋濂到应天朝见朱元璋,其时,在国子监读书的东阳人马君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访,宋濂就写了这篇文章赠给他。
作者通过自身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的学习条件之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和专心与否,并赞扬了马生的谦虚好学。
二、自主学习:(一)自学指导:1.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 划出不认识的字和不明白的朗读节奏。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送东阳马生序》精品导学案九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_
年级
九年级
科目
语文
课型
文言文阅读课
主备
课题
《曹刿论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类活用
①腰白玉之环
② 不必若余之手录。
4、特殊句式
倒装句:
省略句: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活动三:细读文章,品析思考
1、 细读课文,画出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并完成表格。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困难
克服办法
原因
2、再读课文,说说太学生求学的过程,并画出相关句子。完成下面表格。
宋濂求学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时代背景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无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一.关于文体: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两种。
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赠序创于唐初。
用于临别赠言,多为赞颂、勉励、祝愿、惜别之词。
二.背景资料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
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朝见朱元璋。
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介绍自己的求学经历及态度,勉励他勤奋读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
东阳马生:东阳的马君则。
三.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谥号文宪。
浦江人(浙江义乌县一带),明初著名文学家。
生活在元末明初,曾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老,辞不就职,专心著述。
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并在自己左右顾问。
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ɡào ;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四川茂汶),中途病死夔kuí州(四川奉节)。
生平著述很多,有《宋学士文集》75卷。
他的散文成就尤高,立意精深,语言生动畅达。
这篇课文是他散文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宋濂和刘基、高启被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四.读准字音嗜()硕()叱咄()俟()负箧()曳()屣()皲()裂媵()人衾()绮()容臭()烨()裘()葛()缊()冻馁()谒()撰()贽()五.探究课文课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文我小时就爱好读书。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书。
抄写完毕,赶快把书归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课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初中古诗文导学阶梯11.送东阳马生序导学目标+基础导练+拓展导能+综合检测【导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本文文体特征,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3.理解本文作者执着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基础导练】一、解释下列带点词语的意义。
1.无从致.书以观()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3.弗之怠.() 4.录毕,走.送之()5.不敢稍逾.约() 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7.余因.得遍观群书() 8.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9.尝趋.百里外() 10.未尝稍降辞色..()11.礼愈至.() 12.援.疑质理()13.俟.其欣悦() 14.卒.获有所闻()15.或.遇其叱咄() 16.日再.食()17.寓逆旅..()二、解释下列句中属于活用的加点词并指出用法。
1.腰白玉之环 2.手自笔录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四、辨别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媵人持汤.沃灌古义。
今义:菜煮熟之后的汁水。
2.走.送之古义。
今义为行走,走路。
3.益.慕圣贤之道古义。
今义:好处。
4.尝趋.百里外古义。
今义为趋势。
5.门人弟子填.其室古义。
今义:填满填充。
6.未尝稍降辞色.古义。
今义:颜色。
7.卒.获有所闻古义。
今义:小兵。
8.穷冬.烈风古义。
今义为贫穷,穷尽。
9.有司业、博士..为之师1.以:计日以还()以中有足乐者()人多以书假余()1.之:弗之怠()当余之从师也()六、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6.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7.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8.同舍生皆被绮绣。
9.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七、综合演练。
完成1—4题。
(8分)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序”这种文体的种类及特点。
2、学习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中心内容的写法。
3、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一、作者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
明初文学家。
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
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
洪武初主修《元史》,为总裁官,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
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
著作有《宋学士文集》、《孝经新说》、《送东阳马生序》等。
他是明代“开国文臣之首”,朝廷上祭祀、诏谕、封赐等文章,大多由他执笔。
他的散文以传记文较为出色,善于通过人物言谈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形象鲜明,文字简洁。
寓言体散文集《燕书》与《龙门子凝道记》在当时也有较大影响。
二、写作背景明洪武年间,宋濂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辞仕。
第二年,宋濂至应天朝见朱元璋。
其时,在国子监读书的东阳人马君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前来拜访,宋濂就写了这篇文章赠送给他。
三、关于“序”“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的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或给人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四、自我检测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2、分析下列句中词语的活用情况(1)腰白玉之环(2)主人日再食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2)录毕,走.送之()(3)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4)援.疑质.理()(5)俟.其欣悦()(6)主人日再.食()(7)略.无慕艳意()(8)余则缊.袍敝衣()⑼犹幸预.君子之列()⑽色愈恭,礼愈至.()⑾媵人持汤.沃灌()⑿左佩刀,右备容臭.()⒀弗之怠.()⒁负.箧曳屣()⒂四支.僵劲不能动()⒃余幼嗜.学()⒄无从致.书以观()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⒆以.衾拥覆,久而乃和()⒇腰.白玉之环()4、用原文的语句回答:(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5)写借书的句子:(6)写抄书的句子:(7)写还书的句子:(8)写跋涉之苦的句子:(9)写冷冻之苦的句子:(10)写衣食简陋的句子:五、主要问题导学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本文中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3、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的句子是:4、作者勤奋学习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5、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6、通过本文的阅读,你如何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六、课后训练导学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 烨然若神人判若两人B 腰白玉之环腰缠万贯C 右备容臭臭气相投D 主人日再食再接再厉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A 既.加冠宋既.成列B 益.慕圣贤之道杀数人,胡虏益.解C 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D 卒.获有所闻士卒.不尽饮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 (导学案)活动一:正音正字叱咄( ) 俟( ) 负箧曳屣( )( ) 皲裂( )媵人( ) 衾( ) 容臭( )烨然()緼袍敝衣( ) 逾( ) 约 既加冠( ) 绮( )绣 活动二 :文言字词梳理归类。
(一)重点词语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 。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 。
3.不敢稍逾约 逾约: 。
4.益慕圣贤之道慕:。
5.尝趋百里外尝:。
6.援疑质理援:;质:。
7.俟其欣悦俟:。
8.以衾以覆衾:。
9.寓逆旅逆旅:。
10.右备容臭臭:。
(二)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
3.与之论辨辨,。
(三)古今异义1.余幼时即嗜学余:古义:,今义:2.走送之。
走:古义为;今义为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今义:;假:古义,今义4.益慕圣贤之道益:古义:;今义:5.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为;今义为6.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古义:;今义:7.未尝稍降辞色色:古义:;今义:8.余立侍左右左右::身边;今义:9.或遇其叱咄或:古义:;今义:10.卒获有所闻卒:古义:今义:11.穷冬烈风穷:古义为,今义为12.寓逆旅逆:古义为;今义为13.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为;今义指14.日再食再:古义为;今义为15.右备容臭(xiù)臭:古义:;今义:16.以中有足乐者中:古义:;今义:17.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士:古义:;今义:(三)一词多义1.患:(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无冻馁之患矣()2.道:(1)益慕圣贤之道()(2)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3.以:(1)以衾拥覆()(2)以中有足乐者()(3)俯身倾耳以请()(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5)家贫,无致书以观。
()4.从:(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当余之从师也()5.至:(1)礼愈至()(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6.若:(1)烨然若神人()(2)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7.之:(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走送之( )(3)当余之从师也 ( )(4)无鲜肥滋味之享 ( )(5)弗之怠()8.故:(1)故余虽愚()(2)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9.质:(1)援疑质理()(2)非天质之卑()10.色:(1)未尝稍降辞色()(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11.慕(1)益慕圣贤之道()(2)略无慕艳意()(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1)手自笔录(笔:)(2)不必若余之手录(手:)(3)主人日再食(日:)(4)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下册11《送东阳马生序》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初四复习《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一、课前检测1、,波澜不惊。
2、,天与云与山与水。
3、,病树前头万木春。
4、,千里冰封。
5、,,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6、令初下,,。
7、,战于长勺,。
8、,,故逐之。
9、,万钟于我何加焉!10、以,攻,故君子有不战,。
11、翻译划线词语:(1)且焉置土石?(2)而吾蛇尚存(3)隳突乎南北(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2、,。
,如有人。
13、,经书不可不读。
14、,。
,勿轻略。
15、,关锁门户。
16、一粥一饭,。
半丝半缕,。
17、,得意不宜再往。
18、,瓦缶胜金玉。
19、,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20、,,,忿自泯。
二、课程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充实自己的文言文思维意向。
2、掌握文章基本大意,学会运用到理解性默写中。
3、掌握有关于宋濂的有关文学常识。
4、背诵全文。
三、作者再介绍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
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
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四、原文回顾,情景再现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语文版九下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学案8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1《送东阳马生序》教案1作者: 加入日期:05-10-29送东阳马生序教学目的1.学习文中的一些实词,掌握虚词“以”的用法。
2.理解课文的层次和对比论证和手法。
3.学习前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文言基础知识1.字词解析①注音释义嗜(shì)学:喜爱学习。
俟(sì):等待屣(xǐ):鞋子。
衾(qīn):被子。
容臭(xiù):香袋。
臭,气味,文中指香气。
裘葛(gé)之遗(wèi):裘(冬衣),葛(夏衣),遗(送)。
②词性活用手自笔录(手──动手,名词用作动词。
笔──用笔,名词作状语)腰白玉之环(挂在腰间,名词用作动词。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天天名词作状语)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每一年名词作状语)③通假字四支僵劲(“支”通“肢”)④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都是借的意思)2.句式解析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动词后置。
“之”代笔录的事。
“弗怠之”就是“不懈怠抄书这件事”。
)撰长书以(之)为贽(省略介词宾语,“之”代这封信。
)岂他人之过哉(岂……哉?哪里是……呢?固定句式。
)3.难句解析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全句译作:有时碰到先达训斥,(自己的)脸色(就)加倍恭顺,礼节(就)加倍周到不敢(随意地)回一句话,等到先达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全句译作:因为(我的)心中有足以快乐的(念书)事,(我)不去理会嘴里吃的和身上穿的不如他人。
③生以乡人子谒余。
生,年青人。
文中指马生,即马君则。
乡人子,同乡人的子女(晚辈)。
以,凭借。
全句译作: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
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第一个“其”,代“他”(马生),第二个“其”代“他的”(马生的)。
故,特意。
全句译作:马生将要回家看望他的父母时,我特意讲述自己过去求学的艰苦来告知他。
内容主旨全文共3个自然段。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同步备课(部编版)原卷版
11《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劝学”的主题。
2.反复诵读,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体会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
3.学习作者勤勉治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培养正确的苦乐观,珍惜当下,努力学习。
【重难点】1.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劝学”的主题。
2.反复诵读,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体会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人爱好唱歌、跳舞、下棋、旅行等等,心中有爱好,也便有了信念和坚守。
有这样一个人,他叫宋濂,明代开国文臣之首,他爱好读书。
穿过时光隧道,我们不妨与宋濂对话,感受其求学之路,探求古仁人之心!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
二、学习目标课件出示——齐读目标内容。
第一课时三、预学展示1.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文学家,与刘基、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其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朱元璋称他为“”,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著有《宋学士文集》。
2.知识链接:序(介绍“赠序”这一文体。
)序是一种文体,有和之分。
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太史公自序》。
赠序,即,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代,一般是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思想感情。
序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推重之辞,本文即属于此类。
3.写作背景(学生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
)四、朗读指导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恰当。
2.欣赏朗读视频,画出喜欢的语句,自由朗读课文。
并要求:读音准确;停连恰当;富有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跟读并纠错。
)五、疏通文意(一)组内合作,借助注释,逐段将文言译为现代汉语,互助释疑。
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学生版)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流畅翻译课文。
2.把握赠序的文体特征,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学习对比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3.领悟文章劝学的主旨,体会作者求学的艰辛和勤奋,学习作者的求学精神。
【重难点】1.朗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学习对比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2.领悟文章劝学的主旨,学习作者勤奋刻苦的求学精神。
【学习过程】1.了解文体知识——序序是一种文体,有和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或引导。
赠序,即。
始于唐朝,宋以后,逐渐成为单独的赠别文体。
赠序在惜别伤离、劝勉激励的同时,常表达作者的一些感慨或见解。
在行文风格上,往往集于一体。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作者介绍:【宋濂】(1310—1381)字,号,谥文宪。
(朝代)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
宋濂与、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著作有《宋学士文集》等。
写作背景:洪武十一(1378年),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
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3.文题解读标题“送东阳马生序”是什么意思?第一课时活动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嗜.学()硕.师()叱咄..()俟.()负箧.曳屣.()()皲.裂()媵.人()衾.()绮.绣()容臭.()烨.然()裘葛..()缊.袍()耄.老()冻馁.()谒.见()撰.写()贽.()2.读准以下句子的节奏。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读过课文后,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赠序的主要内容吗?活动二:疏通文意,积累词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
2.把握赠序的特征和本文对比的说理方法。
3.辩证地看待学习中的难与易、苦和乐。
第一课时【美好积累】一、自主学习1.走进作家作品2.文化常识关于“序”古代“序”有两种:一是介绍、评论文章的序;一是临别赠言的赠序。
本文属于赠序。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给同乡(东阳)一位姓马的晚辈(马生)的临别赠言(序)。
这是一篇赠序,有别于介绍评价的序。
3.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字词,做好标注。
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嗜学(shì)逾约(yú)俟其欣悦(sì)叱咄(chì du)皲裂(j n)媵人(yìng )负箧曳屣(qiè x )缊袍(yùn )既加冠(guàn )以衾(q n )容臭(xiù)烨然(yè)弗之怠(dài )4.二读课文,要求读出节奏,小组讨论以下节奏的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古文导学案【部编版九下第11课】
⑱【至】周到。
⑲【复】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
⑳【俟】等待。
㉑【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㉒【穷冬】深冬,隆冬。穷,极。
㉓【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㉔【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㉕【四支僵劲】四肢僵硬。支,同“肢”。
㉖【媵人】侍婢。这里指旅舍中的仆役。
㉗【持汤沃灌】拿了热水来浇洗。汤,热水。沃,浇。
㊸【谬称其氏名】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
㊹【太学】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㊺【县官】这里指朝廷。
㊻【廪稍】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
㊼【裘葛】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
㊽【遗】给予,赠送。
㊾【馁】饥饿。
㊿【假诸人】即“假之于人”,向别人借。诸,相当于“之于”。
①【流辈】同辈。
②【朝京师】这里指退休后进京朝见皇帝。
㉘【和】暖。
㉙【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逆旅,旅店。食,供养,给……吃。
㉚【被绮绣】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被,同“披”。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绣,绣花的衣服。
㉛【缨】系帽的带子。
㉜【腰】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㉝【容臭】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㉞【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⑬无鲜肥滋味之享: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新鲜肥美的食物。
⑭主人日再食: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每天。
3、判断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①弗之怠:倒装句,宾语前置。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倒装句,状语后置 。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于)余:省略句。
④余则缊袍敝衣处(于)其间:省略句。
⑤撰长书以(之)为挚:省略句。
五、重点子翻译:
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朗读,进一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了解文章内容,归纳文言现象。
3.培养学生养成勤奋刻苦的习惯,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困难。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学习难点了解文章内容,归纳文言现象。
自主突破1.《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作者,(朝代)人。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或遇其叱咄()负箧曳屣()()媵人持汤沃灌()烨然若神人()以衾拥覆()缊袍敝衣()容臭()廪稍()3.结合注释翻译句子。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援疑质理。
(3)负箧曳屣。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答案:1.赠序宋濂明2. chìduō qièxǐyìngyèqīnyùnxiù lǐn 3.(1)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2)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3)背着书箱,拖着鞋。
(4)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合作探究 1.注音嗜(shì)学叱咄((chì)duō)负箧(qiè)曳(yè)屣(xǐ)皲(jūn)裂媵(yìng)人烨(yè)然以衾(qīn)拥覆绮(qǐ)绣俟(sì) 缊(yùn)袍敝衣2.划分节拍(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译读课文,归纳文言现象。
(1)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2)古今异义: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菜汤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走尝趋百里古义:快步走今义:趋势或遇其叱咄古义:有时今义:或者卒获有所闻古义:最终今义:士兵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假期(1)一词多义:以:①以衾拥覆(介词,用)②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③俯身倾耳以请(连词,而)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因为;介词,拿、把)⑤无从致书以观(连词,来)之: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结构助词,的)②走送之(代词,指借的书)③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助词,不译)④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指抄书)(2)词类活用: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手,用手;笔,用笔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为动词,腰挂(4)特殊句式:弗之怠宾语前置句应为“弗怠之”译为:不敢放松学习。
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1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11 送东阳马生序课题送东阳马生序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背诵课文。
2.了解作者及本文的文体特征。
3.把握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增强文言文语感,进一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
明初文学家。
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以继承儒学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
他的代表作品有《秦士录》《王冕传》《杜环小传》等。
写作背景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他应召去朝见朱元璋时,正在太学读书的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以勉励马君则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本课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
文体序是一种文体,分两种:一种是送别赠言的文章,叫赠序,专古今异义录毕,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走)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不真实的)尝趋.百里外(古义:奔,快走今义:趋向)主人日再.食(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右备容臭.(古义:气味今义:气味难闻)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名词做动词,腰佩)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名词做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手.自笔.录(名词做状语,用手,用笔)文言句式省略句: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句首省略主语“余”,“与”后省略宾语“余”)寓逆旅(“寓”后面省略介词“于”)倒装句:弗之怠(宾语前置,应为“弗怠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介词结构后置,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新课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最新【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一)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的一些实词,掌握虚词“以”的用法。
2.理解课文的层次和对比论证和手法。
3.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理解课文的层次和对比论证和手法。
(三)学习难点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二、知识概览图三、新课导引古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苦难对求学及成功而言并非全是坏事。
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四、教材精华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我小时候就爱学习。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时归还。
)[嗜(sh ):喜爱,爱好。
致:取得,这里指买到。
以:连词,前一个“以”字表目的,来;后一个“以”字表修饰,同“而”。
手:亲手。
计日:计算约定的期限。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有时)天气特别冷,砚台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有所)放松。
抄完,跑着赶快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期限。
)[砚冰:砚内结的冰。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
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
怠,懈怠、懒惰。
走:跑,这里指赶快走。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多愿意借书给我,我才有机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以是:因此。
假:借。
]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到成年的时候,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交往,向他们请教,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 [既加冠(guān):古时男子二十岁束发戴帽,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
2.把握赠序的特征和本文对比的说理方法。
3.辩证地看待学习中的难与易、苦和乐。
第一课时【美好积累】一、自主学习1.走进作家作品2.文化常识关于“序”古代“序”有两种:一是介绍、评论文章的序;一是临别赠言的赠序。
本文属于赠序。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给同乡(东阳)一位姓马的晚辈(马生)的临别赠言(序)。
这是一篇赠序,有别于介绍评价的序。
3.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字词,做好标注。
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嗜学(shì)逾约(yú)俟其欣悦(sì)叱咄(chì du)皲裂(j n)媵人(yìng )负箧曳屣(qiè x )缊袍(yùn )既加冠(guàn )以衾(q n )容臭(xiù)烨然(yè)弗之怠(dài )4.二读课文,要求读出节奏,小组讨论以下节奏的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三读课文,要求读懂内容,小组合作,结合预习与课下注释理解下面文言现象。
记录下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组内解决。
(1)重点实词余幼时即嗜学(爱好,喜欢)无从致书以观(得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常常、借、向、用手、用笔)弗之怠(不)(松懈)不敢稍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成年)(学问)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担心)(大)(交往)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曾经)(奔向)(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高)(填满)余立侍左右(侍侯)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引,提出)(询问)(侧)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训斥)(更加)(周到)俟其欣悦(等待)(心情高兴)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愚笨)(终于)负箧曳屣(背)(书箱)(拖)(鞋子)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服侍的人)(浇洗)(被子)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暖和)(居住)(旅店)同舍生皆被绮绣(华丽的衣服)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宝石)(腰佩)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旧絮)(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毫无)(羡慕)(足够)足肤皲裂而不知(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2)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手指不可屈伸(屈:通“曲”,弯曲)(3)一词多义【以】俯身倾耳以请;无从致书以观(连词:相当于“而”,译为而,来);以衾拥覆(介词:把,用);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计日以还(表修饰,不译);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因为)。
【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结构助词:的);走送之(代词,指书);当余之从师也(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鲜肥滋味之享(无实义);弗之怠(代词,抄书,宾语前置)【至】色愈恭,礼愈至(周到,形容词);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动词)【色】未尝稍降辞色(脸色);或遇其叱咄,色愈恭(表情);。
(4)古今异义余幼时即嗜学(古义:我,今义:为剩下,余下)走送之。
(古义:跑,今义:行走,走路)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因此今义:判断动词,是;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益慕圣贤之道(古义:更加今义:好处)尝趋百里外(古义:奔赴,今义:趋势)门人弟子填其室(古义:挤满今义:填满填充)未尝稍降辞色(古义:脸色今义:颜色)余立侍左右(古义:身边今义:大约)或遇其叱咄(古义:有时今义:或者)卒获有所闻(古义:终于今义:小兵)穷冬烈风(古义:深,今义:贫穷,穷尽)寓逆旅(古义:迎,今义:逆向,相反方向)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指汤水)日再食(古义:两次,今义:又)右备容臭(xiù) (古义:香气今义:臭气,气味难闻)(5)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作动词,这里指挂在腰间,佩戴。
)手自笔录。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手:名词作动词,动手。
)戴朱缨宝饰之帽。
(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主人日再食。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再:这里作数词,两次)不必若余之手录。
(手:名词作状语,用手)寓逆旅。
(寓:名词作动词,寄住)无鲜肥滋味之享。
(鲜肥:形容词作名词,鲜鱼和肥肉)(6)特殊句式倒装句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动词后置。
“之”代笔录的事。
“弗怠之”就是“不懈怠抄书这件事”。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介词(于)+名词(家)=介宾作状语是状语后置原来应是每于藏书之家假借)省略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于)余。
余则缊袍敝衣处(于)其间。
.撰长书以(之)为挚。
【美好任务】任务一: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本文以作者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叙述在他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中的艰苦和勤奋,表现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苦的学习精神。
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
任务二: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得书之难,求师之难,求学之苦。
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
无书: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为师严厉:未尝稍有降辞色(遇其)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
求学中途艰难: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受人照顾: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学习生活艰苦: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乐以忘忧: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任务三: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从本段最后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
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任务四: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本文是一篇序,是赠序,亦即赠言。
与书序(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序》)不同。
本文是作者写给马君则的赠言,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满怀期望,态度恳切。
第二课时【美好回顾】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2)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3)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作动词,腰佩)(4)左佩刀,右备容臭(气味,这里指香气)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C)A.先达德隆/望尊B.益慕圣贤/之道C.门人弟子/填其室D.手指不可/屈伸3.选出下面各句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C)A.门人弟子填其室B.或遇其叱咄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D.俟其欣悦4.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B)A.足肤皲裂而不知B.执策而临之C.学而不思则罔D.出淤泥而不染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就能广泛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
常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曾经奔向百里以外,捧着书籍向当地才学渊博的前辈请教。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译: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译:如果他们的学业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怎么是他人的过失呢?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译:天气寒冷,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很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译:常常向右藏书的人家去借书,亲自用手动笔抄写。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译: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破鞋。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译:有时受到他的斥责,(我的)态度更加恭敬,礼数更加周到,不敢说出一句话来辩解。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抄录完毕,赶快跑着去送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时间。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那前辈道德高,名声重,向他请教的人挤满了他的房间,也不见他略微把话说得柔和一些,脸色放温和些。
遇逆旅,主人曰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提供两顿伙食,没有新鲜肥美的滋味可以享受。
6.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
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
【美好探究】任务一:课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其作用是什么?如第一段中一开始就运用对比,“嗜学”与“家贫”这对尖锐的矛盾,意在刻画作者能克服困难勤勉好学。
第二段写求学的艰苦情况。
写家中穷苦、路途险恶等衣、食、住、行,这一切都表现一个“苦”字,目的是与同舍生形成对比,也表现自己外表虽苦,内心却乐。
对比中无不是从正面教育勉励马生。
任务二: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
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
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
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
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
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