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政府新闻发布工作需要把握“五个转变”.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
一、在发布内容上,由应急事务发布为主向正面发布、全面发布转变。
我国各级行政机关普遍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在2003年“非典”事件后,并得到了逐步完善。
很长时间以来行政机关普遍存在一种理念,即把新闻发言人的作用视为“救火”,解决危机公关问题。
我市于2003年11月在江苏省相对较早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近10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化了对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认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基本原则,正面引导、积极发布是总体方针,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应紧扣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公众介绍政府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方针政策及取得的成效,增进民众对政府工作的全面了解。
可以说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是立体式、多层次、全方位的。
除应急事务发布外,我市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已明确了三大重点领域:一是积极发布政府全局性工作,重点围绕经济运行、新特产业发展、沿海开发、城市建设、招商引资、
“三农”等工作开展新闻发布活动。
二是积极发布政府加强和改善民生工作的内容,重点围绕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以及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事项开展新闻发布活动。
三是积极发布文化和经贸活动的内容,包括全市
综合性经贸文化活动和有特色的专项活动。
二、在发布时机上,由被动发布、‘时发布向主动发布、常态发布转变。
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个阶段的一个特色就是大多数新闻发言人都由其他职位的人兼任,大多是临时上阵的,一些新闻发布活动是在媒体和记者追问下才进行的,把新闻发布工作与应对媒体相提并论正是这一问题的缩影。
推进主动发布、常态发布是大势所趋,也是提高新闻发布工作质量的突破口。
一方面,继续完善新闻发言人网络。
细化政府新闻发言人职责,配备新闻助理,指定承办部门,确保新闻发言人工作有领导分管、部门负责、人员实施。
坚持把定期举办新闻发布活动作为一种制度,摆上政府及部门工作议事日程,根据行政机关职能及自身特点,制定年度计划,围绕年初确定的主题定期开展新闻发布活动。
另一方面,增强主动发布时效性。
政府及部门在公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文件的同时,通过新闻发布活动宣传出台背景、文件要点,公众会了解得更加全面、更加客观、更加深刻。
对于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一些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第一时间发布进展情况、政府举措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做到早发布、早主动,牢牢抢占舆论制高点,避免发布迟滞带来工作被动。
三、在发布形式上,由传统发布形式向多元发布形式转变。
在推进新闻发布工作中,一些人误认为行政机关如果选出了一位新闻发言人,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传达政府信息或回答记者提问,就意味着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新闻发布会只是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内容的信息、各种形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均涵盖其中。
一是认真策划新闻通气会等新闻发布活动。
相对于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背景吹风会等在组织程序、活动形式等方面更简捷便利,在集中举办好时间相对固定、规格相对较高的新闻发布会的同时,应不失时机举办形式多样的新闻通气等活动,扩大新闻发布工作的覆盖面。
二是认真做好书面新闻发布活动。
定期选择一个主题,拟定书面发布提纲,由相关单位新闻发言人提供素材后汇总、整理,通过当面,传真、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呈交相关媒体发布。
三是认真做好记者采访活动。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及创新举措、工作亮点,准备好采访提纲,主动安排好记者采访,深入宣传重点工作、特色工作,进一步增强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多样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在发布对象上,由传统媒体、本地媒体发布向新兴媒体、
大众媒体发布转变。
在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起步初期,大多数行政机关把加强舆论导向当作第一目标,经过长期探索和完善,形成了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是政府新闻发布活动首要任务的共识,这就要求发布对象具有广泛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完全由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当地媒体唱“独角戏”显然已不适应形势需要和媒体传播规律。
一是更加注重发挥网络媒体优势。
针对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影响广泛等特点,行政机关应注重与国内知名网站建立联系、加强沟通,必要时为他们设立记者站创造条件,积极引导新媒体参与政府新闻发布活动,真正把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打造成政府信息公开和便民服务的窗口。
二是更加注重网络发言人平台作用。
随着互联网、手机、微博的普及,可以说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个人虽是一个不起眼的“媒体”,但许多舆情事件往往就是这些“媒体”引发的。
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相继开通网络发言人平台,以网络为新阵地开展政府新闻发布活动,最大程度减少和消除了人们对于公共事务认知上的信息不对称状况。
2012年8月底我市启动网络发言人制度,选择30个市直部门试点,依托网络平台发布信息、解疑释惑并以跟帖、发帖方式回答网民提问,增进了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受到了网民肯定和欢迎。
三是更加注重发挥都市报的大众媒体作用。
都市报等媒体有一定知名度,基层网络比较健全,个人和家庭订阅者众多,适合各个年龄段阅读,积极邀请此类媒体参加新闻发布活动,可进一步方便群众尤其是非网民获取信息。
五、在发布主体上,由政府主导向部门主办转变。
政府新闻发布活动包括政府及部门两个层面,在通常的理解和操作中,政府新闻发布活动理应由政府或宣传部门牵头,部门牵头或单独举办新闻发布工作至少在市县一级还没有形成一种惯例。
实质上,大量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都是由部门制定和开展的,由部门主导新闻发布是推进新闻发布活动走向专业化的必由之路。
一是明确政府和部门新闻发布活动工作重心。
政府只抓综合性和重大政策、重要事件新闻发布活动,更多的专项工作和某领域阶段性情况新闻发布活动由部门牵头举办,有利于发挥优势、突出重点。
二是坚持政府和部门新闻发布活动协同配合。
采取“政府牵头、部门主办”的模式,即以部门为主体参加以政府名义举办的新闻发布活动,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协调、邀请记者,部门在精心准备内容和回答记者提问上下功夫,有利于扩大部门新闻发布会的影响力。
三是认真做好部门自行举办的新闻发布活动。
部门应坚持把新闻发布作为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和宣传的一项日常工作,聚焦部门特色工作和群众关注的问题,主动与媒体对接并举办形式多样的新闻发布活动,提升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观念、法制观念、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引
导和激
励学生不迷信盲从、不墨守成规、独立思考、创造进取,重视和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爱好、特长,注重学生的
行为规范、伦理道德的修养教育和人格教育。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分层要求,加强德育教育的层次
性、针对性,使其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
其次,要建立、健全德育教育基地,强化德育实践,促使德育方式
向开放式转变。
市场经济全新的社会背景,使学校德育教育已不能囿于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方式,德育的开放性已成为潮流。
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正确地认识社会,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
学
校要充分利用本地的德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辟校外德育基地,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教育基地、社会实
践基地、军事训练基地、学习雷锋基地、劳动锻炼基地等。
走出去,组织学生进机关、到工厂、下农村、走市
场,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实践活动;请进来,请老前辈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请模范人物对学生进行
成才教育,请企业的厂长、经理介绍市场经济的知识,请民警、交警同志进行法制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和交通
安全教育等。
特别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负面因素,如腐败现象、拜金主义等,通过社会热点问题的讲座
和讨论形式,提高学生的社会“免疫”能力。
再次,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保
持德育工作向社会化转变。
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已不能局限于学校的范围,必须纳入社会大体系,全社会都要重视、关心和支持学校德
育工作。
通过弘扬社会正气、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学校德育教育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
精神氛围;学校、家庭、社会要配合教育,协同作战;以“家委会”、厂校、警校挂钩等多种形式,拓宽德育
教育渠道;学校党、政、工、团、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齐抓共管、步调一致,形成多元化的格局,使
新时期德育工作有地位、有形式、有措施。
最后,优化德育形式,变灌输型为渗透型,保持德育方法向
个性化
、民主化、多样化、综合化的趋势转变。
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年学生,思想情绪的变化快、起伏大,过去单调呆板的德育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的
需要,失去了往日的效应,德育必须讲究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当前受青年学生欢迎的德育方法主要有:
一是情景陶冶法。
学校努力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人际环境,在“无言、无求、无形”的潜移默化中使学
生到感染。
如升旗礼、校园文化周、校运会、文艺汇演、校庆纪念日、校史教育、文明礼貌月、教师节尊师月
等。
二是榜样示范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德育教育中,通过树立中学生熟悉的,甚至是身边的先进模范
人物的形象,能使抽象的伦理道德、人生价值、道德规范形象化、具体化、人格化,以个性培养个性。
三是行为训练法。
学校的德育过程,一方面要坚持对学生的灌输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另一
方面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发挥学生的德育教育主体的作用。
学校的广播、橱窗、壁报、板报、中学生党
校、团校,都可以成为德育教育的阵地;学生会、文学社、艺术团、联谊会、集邮协会、兴趣小组等社团,可
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学生干部值周制、班风班容评比制、书评、影评、书画、摄
影、读书赛、征文、演讲比赛等,能培养学生的自理、自主、自辨、自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