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鉴赏复制贝多芬修订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音乐鉴赏复制贝多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永恒的旋律
《复制贝多芬》电影音乐鉴赏
摘要:在电影中,音乐与电影中情节的关系极为密切。

它既可以抒情,又可以渲染气氛,还可以让人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关系,更可以塑造完美的银幕艺术形象,而通过研究电影本身这样一个画面与音乐共存的载体,也能看出音乐与叙事的关系。

本文从《复制贝多芬》入手,分析电影音乐是怎样在影片中参与,烘托和强化叙事的。

值得一提的是,《复制贝多芬》通篇采用贝多芬的作品作为电影音乐,本文也将着重分析这些作品在电影中的作用。

关键词:《复制贝多芬》《大赋格曲》《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一.剧情简介
1824年,音乐大师贝多芬(EdHarris饰)正在赶制自己的新作《第九交响曲》,在乐章完成的最后阶段,他的御用抄谱员施莱默突然病入膏肓,将要不久于人世。

为了让贝多芬的杰作如期上演,施莱默向维也纳音乐学院求助,希望能有位高才生来接替自己的位置。

不久,23岁的才女安娜(DianeKruger饰)出现在施莱默的面前,施莱默告诫安娜,贝多芬是个暴君,和他一起工组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耐心,并将没抄写完的乐谱交给了安娜。

安娜乐于为这位脾气暴躁的狂人抄写乐谱,而作为音乐天才,安娜也不安于抄谱员的工作,她要让贝多芬品评自己的作品。

当安娜将完成的《第九交响曲》交给贝多芬时,还告诉他替他修改了错误。

在日复一日的接触中,贝多芬对安娜的态度由最初的怀疑逐渐转变成信任和依赖。

虽然贝多芬在人前风光无限,但生活中也有难言之隐。

他非常宠爱侄子卡尔(JoeAnderson饰),期望他能出落成优秀的钢琴家,但卡尔偏偏好逸恶劳、嗜赌
成性,甚至窃取叔叔的钱财。

关键时刻,安娜总能在贝多芬的身边给予抚慰和帮助,贝多芬开始离不开安娜,甚至与安娜的男友马丁(MatthewGoode饰)争风吃醋。

他毫不留情的嘲笑安娜的作曲,又跑到修道院下跪去求得安娜的宽恕。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安娜陪在他身边,如贝多芬所说,他们灵魂相通……
二.音乐分析
开篇是安娜·霍兹乘马车去探望贝多芬的路上光景,典型的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乡村和街道,孩童,田野,农民,羊群,马匹,同车的婴儿,被风吹走的帽子……背景音乐是贝多芬《降B大调大赋格曲》①,紧凑而挣扎的旋律,锯条一样拉动的小提琴,充满跳跃的运动感镜头音乐配合地完美,也奠定了全片的基调,阴郁,紧张,积蓄待发。

正像贝多芬所说:暴风雨就要来了。

《大赋格曲》是贝多芬晚年充满了现代意识的作品,如影片中说,表现的是耳聋后的贝多芬听到的所谓“上帝的声音”。

而这首曲子曲子在当时因其革命性而饱受诟病,如片中大公在听完后毫不客气的说“贝多芬,你比我想象的还要聋”。

而现在,《大赋格曲》因其中革命性的现代音乐萌芽而被音乐界一致认为是贝多芬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而饱受赞誉。

天才注定不被世人理解。

影片倒序至1824年的维也纳,喧闹的街道,安娜独自一人走在前往施莱蒙公司的路上。

这里巧妙地插入了《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的几个小节。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第四钢琴协奏曲》低沉的弦乐部分一直被当做粗鲁的贝多芬的象征来使用。

粗声弦乐被安娜的敲门声打断,至此,贝多芬和安娜的人生都开始了重要的改变……
①“赋格”愿意为“遁走”,是一种使用对位法的作曲格式,由不同乐器,不同时间,不同音高,演奏同一旋律——作者注。

《在第九交响曲》合唱部分前奏的紧凑旋律中,安娜的抄写工作开始了。

音乐延续至安娜找到了贝多芬家中,接入贝多芬强有力的钢琴声——他正在创作接下来的合唱部分。

两人初次见面,贝多芬和安娜对关于接入合唱时该用降B调还是B调发生争执。

贝多芬说大家都用降B调,而安娜坐下演示了B调“这是普通人”和降B调“这才是贝多芬”。

第一次有人洞悉自己内心的想法,贝多芬仓皇的逃出家门,《第四钢琴协奏曲》再次响起。

钢琴柔声相诉,弦乐粗声回绝。

如果说弦乐声部象征粗野的贝多芬,那温柔的钢琴声部就是安娜的化身。

片中有一段安娜与施莱蒙谈论贝多芬的风格的情节。

施莱蒙先弹奏了贝多芬早期的作品《致爱丽丝》说“这才是贝多芬”,接着抱怨“他本来很浪漫,后来变了。

他的灵魂似乎跟着他的耳朵一起聋了”。

施莱蒙又弹奏了《第32号钢琴奏鸣曲》中那段颇具Jazz神韵的乐曲,我一直认为那是贝多芬作品中的神来之笔,可很遗憾,看起来依旧不被当时的人们所理解。

镜头转换,第二天,贝多芬指挥乐队排练《第九交响曲》,另一边,在《C小调第五号钢琴奏鸣曲》轻快,忙碌的背景下,安娜开始打扫贝多芬脏乱不堪的家。

善良的姑娘,她一心一意地崇拜着这位大师并维护着他。

为了寻求灵感,贝多芬独自到考林堡森林散步。

舒缓的大提琴响起,静谧的自然抚慰了他焦躁的心,他的脸上少见的出现了安静,平和甚至是愉悦的表情。

此时的他,亦是孤独的,孤独的只剩下音乐。

小提琴加入,节奏渐渐紧凑,他像是听到了什么。

没错,是灵感,是几天来苦思不得的乐章。

“空气的颤动是上帝的气息,是他在对人的灵魂说话。

音乐是上帝的语言,能最亲近上帝的,是我们音乐家,我们能听到他的声音。

如果我们做不到,就一无是处了”,贝多芬用少见的温柔的语气向一心想成为像他一样伟大作曲家的安娜解释道。

他脸上脆弱的表情告诉我们耳聋带给他的痛苦和他一直苦苦支撑的艰
辛。

在安娜盈盈的泪水中《升C小调第十四号弦乐四重奏》缓缓响起,同样温柔而伤感的旋律,记录着贝多芬家中这难得的平和时刻。

贝多芬临终前最后的乐曲,自此萌芽……
终于到了《第九交响曲》的首演时刻,也是全片的高潮。

导演给了足足10分钟的时间重现《第九交响曲》的首演!10分钟啊,对于一部电影而言,漫长得可怕。

不得不佩服阿卡涅丝卡霍兰的胆识,她把电影的高潮交付给了贝多芬的音乐,没有华丽的剪辑和特效,满怀敬意,朴实无华,而我看得热泪盈眶。

“大师……精彩……天籁……神圣……”语无伦次的赞美,热情疯狂的掌声,让他像孩子般绽开又惊又喜的笑容。

潇洒地行礼致意,然后便是欣喜若狂地对着她大喊:“安娜霍茨!我们做到了!我们做到了!”
公演结束安娜迫不及待的向大师展示自己的作品,却遭到毫不留情的嘲笑。

从这里看,贝多芬真像个孩子。

他后悔了,赶去修道院求得安娜的原谅。

狂风挟裹着他经过楼下的广场,《大赋格曲》响起。

影片中存在多处贝多芬穿过广场的镜头,在他有点疯癫的背影后,总会响起强硬的,紧促的旋律,从背影我们也可以看出主人公的个性。

安娜重新开始工作,贝多芬试图教安娜如何作曲,两人进行了片中关键的对话:
安娜:大师,我真的不懂,这乐章在哪里结束?贝多芬:这不是你那个铁匠造的桥,它是活生生的,像...变幻的云,或...波动的浪安娜:但这样的音乐怎么成调?贝多芬:它不用成调,而是渐增渐长,你瞧,第一乐章变成了第二乐章,一个意念消逝,新的就会产生,你的作品里充满了“结构”...只为了中规中矩,你得倾听内心的声音,连我自己也是聋了以后才听见,敬爱的,我可没要你也变聋子安娜:你...你是说我得先寻找自我的寂静,才能听到音乐?贝多芬:是的...是
的,slienceisthekey,当你心中充满寂静...你的灵魂就能看见了
随着对话展开的是缓缓的小提琴旋律,配合着对话的内容,越来越弱,越来越弱,最后走向slience。

繁华落尽,并非是所有喜欢《第九交响曲》的人都理解他,被安娜描述为“ugly”的作品呢首演惨败,至此,贝多芬轰然倒下。

影片最后,重病中的他向安娜口述创作了《升C小调第十四号弦乐四重奏》。

此时该四重奏亦作为背景音乐随着贝多芬的描述缓缓呈现。

安:用什么调开始?贝:无调。

安:无调!无调如何成曲贝:只有无调才能写得出来。

4/4拍,极慢板,极轻声……安:是赞美歌?贝:对,感恩的赞美。

安:感恩?贝:感谢上帝,宽容我时间,来完成我的作品……第一小提琴渴望地向上帝诉求,然后上帝回应。

云开了,慈爱的手伸下来,慢慢地托入天堂。

大提琴还在低端,其它音部不再升高。

安:瞬间?贝:对,瞬间。

慈恩满怀,你得永生。

地球不再存在,时间永恒。

托起你的双手,轻抚你的脸庞,将你塑成上帝的容貌。

人神合一,你心平静。

病危的贝多芬躺在床上口述自己的四重奏作品,他的虔诚和平静让他听到了上帝的声音,从远古传送而来。

而安娜顿着那灵魂的呼唤向着春天早晨的原野走去,在那晨光中,一个离去,一个走来,音乐从不停息。

三.电影鉴赏
从片名谈起就很有意思。

一个“copy”②应可理解为具有双关含意的。

来到维也纳求学、梦想成为作曲家的23岁女学生安娜,从作为贝多芬的表现出色的乐谱抄写员(copiest),到能够精准的预测、明确的模仿他作曲,到能够作为一面镜子引导耳聋的他指挥整场演出,最终与其说是一种复制,更不如说是在天赋和心②电影原名为《CopyingBeethoven》——作者注。

灵层面上的相通和理解。

超越了俗套的男女恋情,安娜成为大师晚年灵魂的倾听者。

电影里我最喜欢的细节来自于一个邻居老太太,当贝多芬出外一整天,难得的宁静,她享受极了:“我终于可以打开窗户了。

”“整天要关着窗一定很憋气吧那你怎么不搬家呀”“搬家,我可是贝多芬的邻居啊,整个维也纳都羡慕我,我可以听到他的音乐,比首演还早就听到他的音乐。

”然后陶醉地不得了的哼起贝多芬那还没首演的《第九交响曲》。

这应该是当时大多是人对贝多芬的看法吧。

人们讨厌他的疯狂粗鲁不合时宜不通人情酗酒邋遢,可就因为他是天才,就因为他伟大的音乐,这一切都值得被原谅。

《第九交响曲》作为主题贯穿始终,多次出现,唤起人们对音乐最原始的追求,那是一股能荡涤灵魂的力量。

飞利浦和索尼于1982年3月推出音乐光盘其内容长度之所以定为74分钟的原因之一是要能够容纳整首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贝多芬的音乐对人们的深远影响可见一斑。

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不同,但是我一直以为,音乐和上帝,和灵魂并无关系,那只是一种借代,一种移位,而不是一种升华和抽象。

也许我们可以创造出另外无数华丽,崇高,神圣的词语来描写音乐,但是永远不要忘了,真正的音乐只是情感,也只能是情感,这个情感不是做作的,不是固定的,是真实的,是交织的。

是一种生活给予的潜在的动力。

贝多芬的天才,不只是他音乐的天才,而是他思想的天才,他情感的天才。

是他的桀骜不顺的天才,是他人生道路的天才。

特别是他对音乐理解的天才。

古典音乐的美妙在于你不应该用那些低级的语言或者自以为理解的想法去描绘她,你只能在心中去体会去理解,去切身的感受。

音乐家在作曲的时候更多的是
情感和音乐的交织,而非一种模式,告诉我开头就应该舒缓,后面就应该雄壮。

那只是一种个人的随性和发挥。

交响曲有她相对固定的曲式,但音乐无法被形式所约束,贝多芬正是在这个模式之中表现出来一种对抗和抗争,才有了他众多精彩的乐章。

影片中他打破那种一直以B大调为主的格局,才有了精彩美丽的第九交响曲。

他认为音乐的开端可以是结束,她的结束也可以是新的乐章的开端。

他的赋格虽然一时难以为大众接受,但他必定开启了古典音乐的新纪元。

Iamallthatis,was,andwillbe.Nomortalmanhaseverliftedmyveil.“我过去如此,现在未变,将来亦然。

未曾有过凡人识我知我”。

这句话在片中反复出现,是对大师的真实写照,也让我拿来作为文章的结尾。

结语:104分钟的电影,挟裹着我对音乐的狂热迅速向前,当欢乐颂奏响的那一霎那,我无法抑制自己头皮发麻想流泪的冲动,上帝在透过音乐向我嘶吼!贝多芬的音乐,无论听多少次,依然会有想流泪的冲动,那是生命,是力量,是救赎。

最后,原谅我努力了很久依旧没办法全部听出片中所有大师的作品。

谨以此文向带给我无数感动的大师致敬!
参考文献:
曾田力、《影视剧音乐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罗展凤、《电影*音乐》、三联书店、2005
皮埃尔贝托米厄(法)、《电影音乐赏析》、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王云阶、《论电影音乐》、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