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百丈山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哲学思想发展了“二程”(程濒、程颐)理学学说,集理学 之 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后人把他列于汉唐诸儒之 上。清康熙五十一年诏升“先贤朱子于十哲之次”,定文庙春 秋祭祀。
背景资料
百丈山山高海拔1200米,俗称百丈。因其 高大,气势雄伟,故又称大雄山。大雄山远看
似一尊卧佛,山上峭壁耸峙,危崖突兀,怪石
朱 熹
基础积累
(一)实词
1. 通假字 以纪其胜通
纪:通“记”,记录。
2. 词类活用 寻磴而东 名词作动词。东:往东走。
度而北 名词作动词。北:往北走。
乃壁其后无所睹
名词作动词。壁:筑壁。 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 名词作状语。南:在南面。 独夜卧其上 名词作状语。夜:在晚上。
于林薄间东南望 名词作状语。东南:往东南方向。 久而益悲 形容词作动词。悲:感到悲伤。
为“文以贯道”之说太重视文了,应该是道为本、文为末。从
《百丈山记》一文中,你能感觉到朱熹的矛盾吗? 从《百丈山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理论上的矛盾和混乱。他
认为提倡“古文”是“使学者弃本逐末”,他把“文”“道”
截然分开,但他的散文却写得很好,甚至可算是文笔优美了, 这点与他的道统文学理论是矛盾的。我们可以肯定,朱熹是一 个具有深厚文学修养的人,他评论文学作品也不无见地,并不 是我们想象中的只有一副道家面孔。
(二Hale Waihona Puke Baidu虚词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 既皆赋诗 2. 十余级乃得度 副词,已经。 副词,才。
乃为前所谓小涧者
乃壁其后无所睹 3. 山之胜盖自此始
副词,相当于“就”。
副词,却。 助词,的。
日光烛之
代词,它,指飞沫。
4.循磴而东 又以告夫欲望而未能者 5.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 又以告夫欲望而未能者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转折,却。 连词,表目的,来。 介词,用、拿。
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
课文研读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 主旨: 文章通过描写百丈山的各处美景, 体现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引导 人们去游览。
结构:
登山三里
山门前后 百丈山记 瀑布峰峦
险奇
幽静 雄壮 移步换景 定点换景 不畏艰险 热爱自然
记游目的
导游
2.第2段主要写了哪里的景点?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从哪
朱熹(1130 ~ 1200),南宋教育家,思
想家。绍兴十七年秋中举人,次年春登进士, 先后被授予左迪功郎、武学博士、朝奉郎、朝
散郎,历任泉州同安主簿、秘书省秘书郎、知
南康军、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直秘阁、薄 提刑、江东提刑、秘阁修撰、江东转运使、漳
州知府、湖南转运副使、潭州知府、湖南安抚、
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等职。一生著作甚多,收入 《四库全书》的有四十部。
磋峨,雄杰葱秀,晨夕岚光四溢,冬春雾绕云 飞,山涧泉瀑飞泻,四时气候凉寒。从百丈寺 往东走过两里山路,到达新塔、三塔的遗址,这是和尚圆寂 后骨骸存放之地。
百丈禅林一向为人们探幽寻胜之地,不少名
人纷至沓来、寻章赋诗,唐宣宗、唐代大书法家
柳公权、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元朝大书法家赵孟 頫、明代吏部尚书蔡国珍都曾来此。今人亦不乏 游观者,国内各方游客,日本佛教界更联袂接踵 而来 。
的图画。接着作者以固定的景点,用傍晚和清晨两个不同时间 的景观,构思两幅图画,进一步渲染了壮美的特征。前者突出
的是色彩绚烂美;后者凸现的则是云海的变幻美。这样,在作
者详尽描述的百丈山景中就兼具了险奇、幽静、五彩、飞动、 变幻等诸种美的形态。
4.合作探究 朱熹是南宋最重要的理学家,对“文”与“道”的关系,他认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式,了解记游性散文的写法。
2.体会作者引导读者游览百丈山时采用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诵读,整体感知文意,并能提 出一些问题,与同学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不畏艰险的意识。 2.体会作者的审美意识。
作者简介
里可以看出?
山门前后的诸景点。幽静。
“苍藤古木”的掩映,伴和着“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 溅然”,“盛夏亭午无暑气”,“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 无不写出了清幽的氛围和清冽的感受。
3.作者是如何使笔下的山写得极具层次感的?
先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缺口中遥望远山。然后作者又以
一峰挺拔高出和群山逶迤而去相组合,形成了一幅层次感极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