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品课件 百丈山记
合集下载
百丈山记PPT教学课件
借助下列提示,自主学习第一自然段: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并翻译全段。
右俯绝壑,左控垂崖 绝壑:又深又陷的山谷。控:临 山之胜盖自此始 大概,表推测。 2、想一想,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登上百丈山约三里多路,右边俯临深险的山谷, 左边临着垂直的悬崖;累叠石头作为阶梯,踏着 十多级台阶方才越过这个地方,百丈山的优美景 色大概就从这里开始了。
•涧中水流清澈,从高处急速流下,发出淙淙的声音。 •溪流从西边山谷中顺着石头缝隙奔射而出于西阁之下,在南边和 东边的溪水一同注入小池中。
•西阁位居小涧的上游,正对着湍急的水流和峻峭的山石相撞搏击 之处,最值得观赏。
第二段主要描述了山门前后幽静美丽的景色。
• 反映百丈山水的特点的句子是: 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
• 《百丈山记》选自《朱文公文集》。它写于宋孝宗淳熙二 年(1175)的夏天。作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 行程等等上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文章 开门见山,从“山之胜盖自此始”写起,到“山之可观者, 至是则亦穷矣”,结束了基本部分的内容,首尾呼应,一 气贯串,显得十分集中、紧凑。有选择地落笔于六处景致, 分为两组,第一组叙述踏石磴、过涧水、入山门而至西阁, 主要描写西阁环境的优美和夜宿听泉的感受。第二组中由 石台引出,主要描写瀑布、夕照与云海,叙次分明,铺排 得当,重点突出,引人入胜。通篇状物写景,准确而形象, 细致而生动,表现出作者精细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功 夫。在同时所写《百丈山六咏》之一《西阁》的绝句中, 朱熹曾抒发了“安得枕下泉,去作人间雨”的情怀与议论, 而没有把它写进本文。这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 记。
第一段主要简述登山的过程,到达了百丈山的风景绝佳处。
• 研读第二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 循磴而东 顺着
选修《百丈山记》精品课件
• 文章开门见山,从(第一段最后一句)“山之胜盖自此始”写起, 到(第三段最后一句)“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结束了基 本部分的内容.首尾呼应,一气呵成.
• 到了第四段(最后一段),作者在(第二行)作出了总结和游后的 结论---“最其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 ”这 个总结论,相承于前面文字,何处可观,何处不足观,是分后总述. 从而点名了写作目的-----导游(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 景).
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浅谈文章
• 《百丈山记》选自《朱文公文集》.全文分四段,作者并没有 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等方面,而是着力于描写 百丈山的优美风景.
• 通篇状物写景,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
• 从(第一段第一句)“登百丈山三里许”直接切入 ,前面的上山 经过,所见所闻,一概略而不提,笔锋直逼描述中心,笔力集中。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 到了第四段(最后一段),作者在(第二行)作出了总结和游后的 结论---“最其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 ”这 个总结论,相承于前面文字,何处可观,何处不足观,是分后总述. 从而点名了写作目的-----导游(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 景).
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浅谈文章
• 《百丈山记》选自《朱文公文集》.全文分四段,作者并没有 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等方面,而是着力于描写 百丈山的优美风景.
• 通篇状物写景,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
• 从(第一段第一句)“登百丈山三里许”直接切入 ,前面的上山 经过,所见所闻,一概略而不提,笔锋直逼描述中心,笔力集中。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4 百丈山记_课件
2.本文在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文章的叙述方法基本上是移步换景, 以游踪为线索直叙写来。这样直线式的叙述思路,却 因为其中贯穿着上述的可观和不可观的对衬性结构, 遂使全文有迹可循,出现了纵向上顺接、横向上对举 的描述框架。注意第四节与前文描述内在的这种结构 呼应的特点,能发现前文作者对景物的描写,脉络非 常清晰。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选修2
语文
唐宋散文选读
第一单元
百丈山记
朱熹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 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 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 。朱熹出生于福建尤 溪,14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 里关。绍兴十八年( 1148 )中进士,历仕高宗、孝 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 事、秘阁修撰等职。
(动词,到达)
❖ 益:
①终夕潺潺,久而益悲 (副词,更加)
②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 觅(名词,好处)
③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副词,渐渐地)
④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 心(副词,更加)
词类活用
❖ 循磴而东(名作动,向东走),即得小涧 ❖ 水皆清澈,自高(形作名,高处)淙下 ❖ 乃壁(名作动,筑壁)其后无所睹 ❖ 独夜(名作状,在晚上)卧其上 ❖ 出山门而东(名作状,向东)十许步 ❖ 日光烛(名作动,照耀)之,璀璨夺目
②欲穷其林(动词,穷尽) ②商君佐之,内立法度
③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名词,制度)
(形容词,不得志) ③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
长絜大(动词,度量)
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动词,估量)
❖ 临: ①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
(介词,面对) ②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
高中语文 第4课《百丈山记》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1
K12课件
8
写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作者与刘冲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同游 百丈山,“既皆赋诗,以纪其胜”,复又“叙次其详如此”,诗文并作,记其 游览之胜,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
K12课件
9
1.通假字 以纪其胜
基础梳理
通_“__记__”_,_记__载__。
K12课件
K12课件
16
二、“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这句话写 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胸怀? 提示 此句写出了作者自己夜宿听泉的感受。夜宿西阁,听着枕席下潺潺的流 水声,久了也会让人感到悲凉。而作者笔锋一转,认为此情此景可爱之至,可 见作者心胸之开阔,境界之高远。
K12课件
K12课件
12
4.文言句式 (1)乃为前所谓小涧也:_判__断__句__,__…__…_也__。__ (2)而作神祠于其东: 状语后置句,于其东作神祠。
K12课件
13
合作探究
文本助读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所写《百丈山记》是一篇以描写山水景物见长的游 记。本文描绘了百丈山的胜景,写出了山的灵动、俊秀与清丽。作者于描 绘中赞美胜景,也体现出高超的审美观察力。
K12课件
5
3.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赏读: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 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赏读: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 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第一单元
K12课件
1
4 百丈山记
《百丈山记》ppt课件
❖ 重点字词
❖ 1、 通假字:以纪其胜 Fra bibliotek ❖ 2、 古今异义:左控垂崖 古义:临;今:
控制
❖ 不可正视 正对着看;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对 待,不躲避,不敷衍
❖ 3、 1词多义 ❖ 薄:日薄西山 迫近
❖ 于林薄间东南望 草木丛生的
❖ 妄自菲薄 轻视,看不起 ❖ 贵贱情何薄 与“厚”相对,少
❖ 4、 词类活用 ❖ 乃壁其后 名词作动词,筑壁 ❖ 日光烛之 名词作动词,照着,照耀 ❖ 5、 重点字词 ❖ 亭午 蹑 昧 叙次
❖ 其1《古磴》诗云:
层崖俯深幽,微径忽中断
努力1跻攀,前行有奇观
诗人站在层层叠叠的悬崖之上,下面是幽深莫 测的山谷,眼前的羊肠小道突然中断 在这种上不 能,下不易的困境之中,诗人认为只要勇敢地向上 探索攀登,前面1定会有奇丽的风光 朱熹在写景中 巧妙地提示1个生活哲理,在困境中只在敢于奋斗, 必能化险为夷,闯出1条通往险峰的道路
❖ 第4段点明了写作此文的 目的:导游,引导人们去 游览百丈山的胜景
❖ 第2句是作者游后的结论, 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总括
文章开门见山,从“山之胜盖自此始”写起, 到“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结束了基本 部分的内容,首尾呼应,1气贯串,显得10分集中、
紧凑 文章的叙述方法基本上是移步换景, 以游踪为线索直叙写来 这样直线式的叙
1.作者写登山经过,从哪 里写起这样写有何好处
❖ 从“登百丈山3里许”直 接切入,前面的上山经过,
所见所闻,1概略而不提,笔 锋直逼描述中心,笔力集 中
2.1“俯”1“控”,突出“百丈山” 怎样的特点
“山之胜盖 自此始”,
审美情趣: 对险奇美的 欣赏
拓展:朱熹偕友人登临百丈山上,写下《百丈 山6咏》,是1组精彩的山水诗
高中语文课件第一单元第4课百丈山记
阁据其上流:_代__小__涧_
(2)其 以纪其胜:_那__ 而最其可观者:_句__中__语__气__词__
3.词类活用 (1)循磴而东: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向__东__走__。_ (2)独其西阁为胜:_形__容__词__作__名__词__,__美__丽__的__风__景__。 (3)于林薄间东南望: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向__东__南__。_ (4)日光烛之: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照__,__照__耀__。_ (5)旦起下视: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向__下__。_
文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游太和山记 徐宏祖
从南天门宫左趋雷公洞。洞在悬崖间。余欲返紫霄,由太子岩历不二庵, 抵五龙。舆者轿夫谓迂曲不便,不若由南岩下竹笆桥,可览滴水岩、仙 侣岩诸胜。乃从北天门下,一径阴森,滴水、仙侣二岩,俱在路左,飞 崖上突,泉滴沥于中,中可容室,皆祠真武。至竹笆桥,始有流泉声, 然不随涧行。乃依山越岭,一路多突石危岩,间错于乱茜丛翠中,时时 放榔梅花,映耀远近。
错于乱茜丛翠中 ③杏始花,柳色依依向人 ④嘉木尤深密,紫翠之色
互映如图画 ⑤百里内密树森罗,蔽日参天 ⑥垂杨夹道,梨李参差矣
A.①③⑤
√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①是轿夫们的提议,③是陕州景物,⑥是潼关景物。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 解析 A.徐霞客打算由太子岩经过不二庵,到达五龙宫,然后返回紫霄岩,但这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答案
√ A.日光烛之,璀璨夺目
B.乡人凿石容磴以度
C.旦起下视
D.于林薄间东南望
7.翻译下面的句子。 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译文:畏__险__的__人__就__有__不__敢__过__的__了__。__而__山__的__美__景__,__也__到__这__里__为__止__了__。_
百丈山记 (PPT)5-3
•涧中水流清澈,从高处急速流下,发出淙淙的声音。 •溪流从西边山谷中顺着石头缝隙奔射而出于西阁之下,在南边和 东边的溪水一同注入小池中。石相撞搏击 之处,最值得观赏。
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 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 晦庵,晚号晦翁,徽州婺源(今江 西婺源)人,生于南剑州(今福建 南平)。南宋高宗绍兴年间进士, 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 朝,官至宝文阁待制。谥号“文”, 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他是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宋 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明清以来, 奉为“大贤”,配享孔庙,在日本 和朝鲜半岛广有影响。著有《四 书章句集注》、《诗集传》、 《楚辞集注》及后人编纂的《晦 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子语 类》等。
• 研读第二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 循磴而东 顺着
蹑石梯数级入庵 踏 独其西阁为胜 优美的景色
然前瞰涧水 看见 无足观 值得 乃壁其后,无所睹
筑壁
2、翻译下列句子: • 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 • 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 • 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
类而意思相对的词或词素的前面,表示“既不…也不…”。ɑ)表示适中,恰到好处:~多~少|~大~小|~肥~瘦。)表示尴尬的中间状态:~方~ 圆|~明~暗|~上~下|~死~活。③用在同类而意思相对的词或词素的前面,表示“如果不…就不…”:~见~散|~破~立|~塞~流|~止~行。 【不才】〈书〉①动没有才能(多用; 油猴;来表示自谦):弟子~|~之士。②名“我”的谦称:其中道理,~愿洗耳聆教。 【不测】①形属性词。不可测度的;不可预料的:天有~风云。②名指意外的不幸事件:险遭~|提高警惕,以防~。 【不曾】副没有?(“曾经”的否 定):我还~去过|除此之外,~发现其他疑点。 【不差累黍】形容丝毫不差(累黍:指微小的数量)。 【不成】①动不行?。②形不行?。③助用在句末, 表示推测或反问的语气,前面常常有“难道、莫非”等词相呼应:难道就这样算了~?|这么晚他还不来,莫非家里出了什么事~? 【不成比例】指数量或 大小等方面差得很远,不能相比。 【不成话】不像话。 【不成体统】说话、做事不合体制,没有规矩。 【不成文】形属性词。没有用文字固定下来的:~ 的规矩|多年的老传统~地沿袭了下来。 【不成文法】名不经立法程序而由国家承认其有效的法律,如判例、习惯法等(跟“成文法”相对)。 【不逞】动 不能实现意愿;不得志:~之徒(因失意而胡作非为的人)。 【不齿】〈书〉动不与同列(表示鄙视):人所~。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 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不啻】〈书〉动①不止;不只:工程所需,~万金。②如同:相去~天渊。 【不揣】动谦辞,不自量,用于向人提出自己的见 解或有所请求时:~浅陋|~冒昧(不考虑自己的莽撞,言语、行动是否相宜)。 【不辞】动①不告别:~而别。②不推脱;不拒绝:~辛劳|万死~。 【不错】形①对;正确:~,情况正是如此|~,当初他就是这么说的。②不坏;好:人家待你可真~|虽说年纪大了,身体却还~。 【不打自招】还没有 拷问就招供了。比喻无意中泄露真实情况和想法。 【不大离儿】〈方〉形①差不多;相近:两个孩子的身量~。②还算不错:这块地的麦子长得~。 【不带 音】ī发音时声带不振动。参看页〖带音〗。 【不待】副用不着;不必:自~言|~细说,他就明白了。 【不单】①副不仅?: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是这 几个厂。②连不但:她~教孩子学习,还照顾他们的生活。 【不但】连用在表示递进的复句的上半句里,下半句里通常有连词“而且、并且”或副词“也、 还”
百丈山记PPT优选课件
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
• 瀑布的飞沫就像飞散的珍珠喷洒着雾气,在日光照射之下,光 彩鲜明,晃人眼目,让人不敢正视。
• 太阳迫近西山,余晖横斜照耀之下,群山或紫或翠,重叠相映, 数也数不尽。
2020/10/18
7
第三段主要描述了瀑布的壮美景色。
• 文中写瀑布飞沫特点的句子的是: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 可正视。
第一段主要简述登山的过程,到达了百丈山的风景绝佳处。
2020/10/18
4
• 研读第二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 循磴而东 顺着
蹑石梯数级入庵 踏 独其西阁为胜 优美的景色
然前瞰涧水 看见 无足观 值得 乃壁其后,无所睹
筑壁
2、翻译下列句子: • 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 • 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 • 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
•涧中水流清澈,从高处急速流下,发出淙淙的声音。 •溪流从西边山谷中顺着石头缝隙奔射而出于西阁之下,在南边和 东边的溪水一同注入小池中。
•西阁位居小涧的上游,正对着湍急的水流和峻峭的山石相撞搏击 之处,最值得观赏。
2020/10/18
5
第二段主要描述了山门前后幽静美丽的景色。
• 反映百丈山水的特点的句子是: 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
B.文章第二节以“涧”为中心,贯串着水的描写,详
写涧水美的形貌和作者由此而萌生的审美情趣。
C.第三节主要写瀑布凌空而泻,气势磅礴,水珠在阳
光照射下,璀璨夺目,五彩缤纷,煞是伟观。
D.本文详略得宜,可观处详写,反之则从略。略写处
一笔带过,详写处细描深绘,多层次,多方位地显现百
百丈山记_课件
拓展:《百丈山六咏》之三赏析: 朱熹偕友人登临百丈山上,写下《百丈山六咏》,是
一组精彩的山水诗。
其一《古磴》诗云:
层崖俯深幽,微径忽中断。 努力一跻攀,前行有奇观。
诗人站在层层叠叠的悬崖之上,下面是幽深莫测的山谷,眼 前的羊肠小道突然中断。在这种上不能,下不易的困境之中,诗 人认为只要勇敢地向上探索攀登,前面一定会有奇丽的风光。朱 熹在写景中巧妙地提示一个生活哲理,在困境中只在敢于奋斗, 必能化险为夷,闯出一条通往险峰的道路。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②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 。
3、下列对句中红色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①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 /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
②曲折而上 / 自池而出
A.①相同,②相同
B.①相同,②不同
C.①②均不同
D.①不同,②相同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这篇游记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式,引导人们去游览 百丈山的胜景。 B.文章第二节以“涧”为中心,贯串着水的描写,详 写涧水美的形貌和作者由此而萌生的审美情趣。 C.第三节主要写瀑布凌空而泻,气势磅礴,水珠在阳 光照射下,璀璨夺目,五彩缤纷,煞是伟观。 D.本文详略得宜,可观处详写,反之则从略。略写处 一笔带过,详写处细描深绘,多层次,多方位地显现百 丈山的美姿。
者,石磴、小涧、山
的地方。
门、石台、西阁瀑布 因:于是 为: 作,写 也,因各别为小诗以 识(zhì):记 识其处,呈同游诸君, 夫:那些 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 年月日: 者。年月日记。
课堂小测:
1、写出下列红色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循磴而东,既得小涧 循:顺着 ②老屋数间,卑痹迫隘 隘:狭小 ③日光烛之,璀璨夺目 烛:照耀 ④紫翠重叠,不可殚数 殚:竭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与刘充父、平父、 吕叔敬、表弟徐周宾 游之。既皆赋诗以纪 其胜,余又叙次其详 如此。而最其可观者, 石磴、小涧、山门、 石台、西阁、瀑布也, 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 处,呈同游诸君,又 以告夫欲往 而未能者。 年月日记。
指百丈山。 之: 以纪: 用来记,纪通“记” 叙次:依次叙述
最值得观赏 最其可观者: 的地方。 因:于是 为: 作,写 识(zhì ): 记 夫:那些 年月日:
第三段主要描述了瀑布的壮美景色。
文中写瀑布飞沫特点的句子的是: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 可正视。 文中写傍晚文中写百丈山早晨景色的句子是: 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 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 万变。
日薄西山,余光横照, 薄: 迫近 紫翠重叠,不可殚数。 紫翠重叠: 或紫或翠重叠相映 旦起下视,白云满川, 殚(dān): 尽 如海波起伏;而远近 出: 出没 诸山出其中者,皆若 皆若飞浮来往: 若飞若浮, 飞浮来往,或涌或没, 若来若往 顷刻万变。台东径断, 径: 小路 乡人凿石容磴以度, 凿石容磴: 凿出石级为路 而作神祠于其东,水 神祠(cí ): 祭神的祠堂 旱祷焉。畏险者或不 或不敢度: 有的人 敢度,然山之可观者, 水旱祷焉:天旱或水涝时 至是则亦穷矣。 在这里向神佛 祈祷
一种可爱的境界。
第二段主要描述了山门前后幽静美丽的景色。
反映百丈山水的特点的句子是:
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 文中写西阁位置及水流特点的句子的是: 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 陡峭的石岸 得石台,下临峭岸,深 峭(qiào)岸: 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 深昧:幽暗不明,极深 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 林薄: 密林 水同源分流喷出 瀵(fèn)涌: 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 照耀,名词做动词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 烛: 光彩鲜明 光烛之,璀璨夺目,不 璀粲(cuǐ càn): 缺口 当: 对着 缺: 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 揖: 对着 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 芦峰山,在福建建阳 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 芦山: 西北 亦皆历历在眼。 历历: 分明的样子
整体感知:
1、本文的游踪是怎样的?
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
2、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3、本文的写作特色
移步换景
详略得当
寓情于景
课堂小测: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顺着 ①循磴而东,既得小涧 循: 狭小 ②老屋数间,卑痹迫隘 隘: 照耀 ③日光烛之,璀璨夺目 烛: ④紫翠重叠,不可殚数 殚:竭尽
主要字词:
dèng
蹬 石罅
cóng
淙淙
bì ài 卑庳迫隘
xià
mèi 深昧
kàn
瞰
瀵涌
fèn
càn
璀璨
yī
前揖
登百丈山三里许, 右俯绝壑,左控垂 崖;叠石为磴,十 余级乃得度。山 之胜盖自此始。
许: 左右 绝壑(hè): 深险的山谷 控: 临 磴(dèng): 石台阶 度: 越过
第一段主要简述登山 的过程。
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 老屋数间,卑庳迫隘, 蹑(niè): 踩 低矮 卑庳 (bì ) : 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 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 罅(xià): 缝隙 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 注池中,自池而出,乃 并注: 一同流入 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 占据,位居 当: 面对 据: 其上流,当水 石,峻激相搏处,最为 玩: 观赏 壁: 筑壁 可玩。乃壁其后,无所 乃: 却 睹。独夜卧其上,则枕 独夜卧:夜里独卧阁上,枕 席之下通宵潺潺流水声不绝, 席之下,终夕潺潺, 听久了,更感到悲凉,这也是 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拓展:《百丈山六咏》之三赏析: 朱熹偕友人登临百丈山上,写下《百丈山六咏》,是 一组精彩的山水诗。
其一《古磴》诗云:
层崖俯深幽,微径忽中断。 努力一跻攀,前行有奇观。
诗人站在层层叠叠的悬崖之上,下面是幽深莫测的山谷,眼 前的羊肠小道突然中断。在这种上不能,下不易的困境之中,诗 人认为只要勇敢地向上探索攀登,前面一定会有奇丽的风光。朱 熹在写景中巧妙地提示一个生活哲理,在困境中只在敢于奋斗, 必能化险为夷,闯出一条通往险峰的道路。
百丈山记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 作者:朱熹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 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观书有感二首》:半亩方 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 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 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 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1130—1200),字元晦, 一字仲晦,号晦庵,徽州婺源 (今江西婺源)人,生于南剑州 (今福建南平)。南宋高宗绍兴年 间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 宗、宁宗四朝,官至宝文阁待 制。谥号“文”,赠太师,追 封信国公,改徽国公。他是著 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宋代理 学的集大成者,明清以来,奉 为“大贤”,配享孔庙,在日 本和朝鲜半岛广有影响。著作 繁富,除《诗集传》等专著外, 有《朱文公文集》。 倡办文化教育 重建书院学规; 阐义理之奥秘 集理学之大成
其二《小涧》诗云: 两崖交翠阴,一水自清泻。 俯仰契幽情,神襟顿飘洒。 诗人以平视的角度,描写两山交合的山谷,古 木成荫,涧水如带,山水幽景使人心旷神怡, 一时使人忘却了人世间的烦恼和纷争,陶醉在 大自然的美景之中。
其五《西阁》诗云:
借此云窗眠,静夜心独苦。 安得枕下泉,去作人间雨。 游山当日,诗人夜宿百丈西阁之中,夜 虽静而人难寐。枕下清泉叮咚不止,诗人忽发 奇想,希望山间飞泉,能化作人间及时雨,那 该多好啊!结句出语不凡,作者忧国忧民之心 路然纸上。
循磴而东,即得小 涧,石梁跨于其上。 皆苍藤古木,虽盛夏 亭午无暑气;水皆清 澈,自高淙下,其声 溅溅然。度石梁,循 两崖,曲折而上,得 山门,小屋三间,不 能容十许人。然前瞰 涧水,后临石池,风 来两峡间,终日不绝。 门内跨池又为石梁, 度而北,
循: 顺 着 梁: 桥 正午 亭午: 淙淙而流下 淙(cóng)下: 溅溅:流水的声音 山门: 寺庙多在山林, 在通往庙宇的引道 上设立外门,称“山 门”。 瞰(kàn): 俯视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②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
3、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①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 /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 ②曲折而上 / 自池而出 A.①相同,②相同 B.①相同,②不同 C.①②均不同 D.①不同,②相同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这篇游记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式,引导人们去游览 百丈山的胜景。 B.文章第二节以“涧”为中心,贯串着水的描写,详 写涧水美的形貌和作者由此而萌生的审美情趣。 C.第三节主要写瀑布凌空而泻,气势磅礴,水珠在阳 光照射下,璀璨夺目,五彩缤纷,煞是伟观。 D.本文详略得宜,可观处详写,反之则从略。略写处 一笔带过,详写处细描深绘,多层次,多方位地显现百 丈山的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