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镇简介

合集下载

七里镇三号桥小学简介

七里镇三号桥小学简介

敦煌市七里镇三号桥小学简介七里镇三号桥小学创建于1953年,现在是一所村级完全小学。

学校占地面积7754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54.6平方米;建筑面积931平方米,生均6.56平方米。

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学生142人。

有教师人数9人,师生比1:16,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其中本科学历7人,专科学历2人,学历合格率100%。

有兼职实验员1名,兼职图书管理人员1名,兼职心理辅导教师1名。

学校现有教学及辅助用房765平方米,办公用房117平方米,生活用房49平方米;每间教室面积54平方米,教室总面积324平方米,生均使用面积2.28平方米;学校设有科学实验室、音体美器材室、学生心理辅导室、保健室、少队室、多媒体电教室。

其中学生用电脑20台,生机比7:1,教师办公电脑5台,师机比1.8:1。

“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6套全部接入10M宽带网络,视听资料306件;有数学、科学教学仪器234种(套),演示实验开出率100%,学生实验开出率100%;设有图书室兼图书阅览室,图书藏量6589册,生均46册;有体育运动场地1484平方米,生均运动场面积10.45平方米,设有150米环形跑道一个,60米直道一个,1个篮球场、1个乒乓球活动场,3张标准乒乓球台,音体美器材齐全,基本能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需要。

学校布局合理,各种辅助用房齐全;绿化面积480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3.4平方米,树木搭配种植合理,校园绿树成荫整洁美观,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多年的发展中,学校形成了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校风、教风学风。

学校各功能教室都是展现学生才华和能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的平台。

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以“建文化校园,塑智慧教师,育创新人才,办精品学校”为总体目标,重视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表达、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逐渐形成了有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发展”为办学宗旨,以敦煌文化为底蕴传唱敦煌歌曲,学生行为养成为目的,注重校本课程“122”项目(即每位学生掌握一项劳动技能、两项体育技能、两项艺术技能)的开发与教学实践活动,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师生参与的“阳光体育活动”、两操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定期举行“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并掀起了全校同学们的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的热情。

古镇印象

古镇印象

龙源期刊网
古镇印象
作者:刘晓玲
来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9年第47期
赣州城东,有一座七里古镇。

它仿佛是上天遗落在人间的一颗明珠,只是经历了千百年时间的推移,逐渐剥落了昔日的繁华。

贡江水面,清波涟漪,七条山脚一字排开,斜插江边,分开七条水路,犹如七条大鲤鱼。

“七里”又称“七鲤”,因江水系七条支流在此并流,形似七条鲤鱼嬉戏抢水而得名,这座幽静的临江小镇,宛若伊人,在水一方。

走进这千年古镇,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沉重的历史感惹人轻喟。

放眼望去,明清时的古建筑早已破败,徒留峥嵘岁月里一抹黯淡的色彩。

江水养成了古镇人淳朴善良的品格,也成就了这座古镇的盛名。

那悠长又幽深的古巷,绵延着古镇人世世代代的血脉与深情。

茂盛的爬山虎爬满了颓圮的墙,铺叠着层层的忧伤过往,青石板上依稀可辨的痕迹,承载的如流往事,却已无人倾听。

古榕遮天,落花蹁跹。

古老榕树裸露的根须,虬曲的树枝,压抑着那些早已埋入黄土的是非对错,却坚定地庇佑这座江边古镇。

卵石小路上俯首可拾的古瓷碎片,还能隐约看见千年前七里镇窑烟袅袅、车水马龙的盛景。

七里镇以烧瓷闻名,与瓷都景德镇齐名。

七里镇的瓷以青白釉古瓷为主,品质极好;该地木材产业也尤为兴盛,七里镇也因此成为江南地区最为繁华的古镇之一。

然而战争使古镇人流。

敦煌七里镇的“青海风情"

敦煌七里镇的“青海风情"

英东小区……柴达木盆地的重要的油气区也集合到了一起。 在 油城主要地 段 的各类 大 型雕塑 .集 中体现 了青海石 油 人的品味和气质 : 漫步在石油广场 。 高达十余米的“ 圣火欢腾” 雕塑格外引人注 目, 远看一个银白色的火炬冉冉升起 , 象征着 青海油田“ 奉献能源 , 创造和谐” , 造福青甘藏三省区人民的理 念 和追求 。 月色初上, 道路两旁的霓虹灯欢快的闪耀 , 繁花簇拥的中 心广 场高耸 而立 的 “ 昆腾 ” 雕塑, 在月 光 、 灯光 的交 相辉 映下 . 构 成 了一 副安宁 、 温馨 、 和谐 的画面 ……“ 昆腾 ” 是七 里镇最 大 的广场雕 塑 ,雕塑 主体 为蓝色 的飘带造 型底 部三个 柱体成 鼎 立之势, 寓意油田发展具备稳固的资源基础。 红黄两色组成的 展翅欲飞的翅膀和火焰图形, 则寓意青海油田奋发向上 。 蓬勃 发展, 向着全 面建设高 原千万 吨油气 田目标腾 飞。 在科技馆 门前 , 一组 的阿吉老人 带领勘探 队员进盆 地的群 雕, 把我们带到了艰苦奋斗的创业年代 , 它像是随时提醒和警 示 着柴达 木石油 的后来人 : 没 有柴达木 石油精 神 . 就没有青 海 油 田的昨天和今天 , 丢失这种精神 , 就不会有青海油 田的明天 。
神” 教育基地 。
七 里镇 的防护林在全 国可谓 大名 鼎鼎 .是 国家级重点 公
这 是一 座蓝 天 白云 、 绿树 婆娑 、 鸟语 花香 , 具 有现 代气 息 益林管 护区 , 被全 国绿 化委员会称 作“ 塞外戈 壁改造 自然 面貌 的新兴石油城。 三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沙丘遍布、 砂砾覆盖的 的又一面旗帜” . 是七里小镇的“ 卫士” 和“ 守护神” 。
【 中图分类号】 X 7 0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 4 2 4 4 ( 2 0 1 3 ) i 0 — 2 2 6 — 2 在世界文明进程中。 希腊文化、 伊斯兰文化、 印度文化和中 石油人 珍惜生命 、 热爱 生活的情怀 。 华文化是 自成体系、 流传最广、 影响人类发展方向的“ 四大文 从 油 城北 大 街前 行 . 有 一个 著 名 的 “ 坦克” 公园, 这 里 的

敦煌市七里镇

敦煌市七里镇

敦煌市七里镇展开全文敦煌市七里镇敦煌市七里镇为敦煌市第二大镇。

位于敦煌市西面,全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45个村民小组,3个居委会,总人口13946人。

七里镇青海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生活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所以在50年代油田开发初期开始,石油部门便选择以邻近的敦煌为出发基地,这个位置在老石油基地玉门油田的管辖范围内。

敦煌基地虽然在甘肃省,其实与青海油田仅一山之隔,有公路相通。

青海油田并非青海省省属企业,总部不一定非要在本省。

青海油田在敦煌、格尔木、花土沟建有三个基地,敦煌基地在敦煌市七里镇,是局本部和生活、教育、科研基地所在。

七里镇,青海油田的生活基地,现在有10多万是有人生活在这里,当你在仲夏时节踏上七里镇,你会惊叹于这里的绿树成荫和瓜果飘香,根本想不到八十年代时,这里还是飞沙走石的戈壁滩、经过这些年,三代石油人的共同努力,硬是在在这片生命的禁区中建成了号称小香港的现代化小镇。

青海石油人就是有一股善于敢叫天地换新颜的拼劲儿,就像50年代初开发冷湖,在荒无人烟无人区把冷湖无中生有地建设成为一个繁华石油小镇一样。

七里镇七里镇,一排排郁郁葱葱的壁纸白杨树,热闹的绿色和远处黄色的鸣沙山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美也成了很多摄影师、画家创作猎艳的素材。

敢叫天地换新颜当然不止是绿化运动,还有七里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青海油田人把终于有了自己家的那种兴奋和热情全部用在了自己窝的建设上,一切都按照最高标准来建设。

七里镇七里镇的教育硬件设施至少在西北地区是领先的,机关楼、各二级单位的办公楼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尤其是整洁优雅、统一着色、统一规划的住宅楼淹没在了绿树、花草的环环抱中,老一辈退休的石油人和其他10多万职工家属在自己建成的花园似的小区里幸福地生活着。

笔直宽敞的马路、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的各类现代化建筑,都像立体的奖章一样彰显、肯定着青海油田人对敦煌的经济、乃至甘青两省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赣州七里古镇泼水节介绍语

赣州七里古镇泼水节介绍语

赣州七里古镇泼水节介绍语
我的家乡在赣州,赣州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它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和特色美食。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赣州七里古镇的泼水节了。

每年三月,每个人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自己亲手做的美食,带上自己最好的朋友、亲戚来到七里古镇这个地方。

我们要去参加盛大的泼水节,这是个很有意义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所有人都要互相泼水,一起欢呼、欢笑。

人们一边泼水,一边唱着欢快的歌,跳着欢快的舞……
大家都穿上了节日服装,手拿着鲜花和彩带来到了七里古镇。

大家到了广场上,有两个人帮我们抬水过来。

大家拿出准备好的水果和糕点在广场上摆放着,然后他们把水泼在我们身上、脸上、头上。

然后他们把水泼到我们身上、脸上、头上……
我们开始泼水了。

大家一起唱着歌向前走去。

这时我们看见有两个人在拿着水枪向一个人射击,那两个人打得很猛烈,都溅起了许多水花来。

大家看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有人喊:“快看!”原来是有两个人在放孔明灯呢!
—— 1 —1 —。

苏州七里山塘景区简介

苏州七里山塘景区简介

苏州七里山塘景区简介
一、景区概述
苏州七里山塘景区位于苏州市相城区七里镇,是一处集历史文化、生态环境、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景区以山、水、园、寺、亭、廊、桥为主要景观元素,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是江南水乡风景的代表。

二、历史文化
七里山塘景区始建于宋朝,历经元、明、清等朝代的修缮和扩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塘文化。

景区内有很多古建筑和文化遗址,如著名的云岩寺、董氏宗祠等。

这些古建筑和文化遗址,不仅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和文化传统,也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去处。

三、生态环境
景区内有梦幻的水系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这里有清澈的小溪、漫步的田间小路、远离城市的宁静,让人仿佛置身于天然的画卷之中。

景区内的植被丰富,有着许多稀有的植物和动物。

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妙,感受生态环境的宁静和祥和。

四、旅游休闲
景区内的建筑和环境非常适合旅游和休闲。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不同的景观,如亭、廊、桥、山、水等。

游客还可以在这里体验古老的苏州文化,品尝到正宗
的苏帮菜肴。

同时,景区还有许多娱乐设施和活动,如划船、钓鱼、乘船游湖等,让游客在快乐的氛围中度过难忘的时光。

总之,苏州七里山塘景区是一个别具特色的景点,集历史文化、生态环境、旅游休闲于一身。

这里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

七里镇旅游景点

七里镇旅游景点

七里镇旅游景点
七里镇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是一座千年古镇。

以下是一些七里镇的旅游景点:
1. 七里画廊:七里画廊是七里镇景区的代表性景点,沿途横跨数十座古桥、九百多座屋宇,被誉为七里画廊,也是长三角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

2. 沙城古镇:沙城古镇是七里镇的核心区域,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风情。

这里有古色古香的木雕、石雕建筑,还有风情独特的悠闲街巷,非常适合游客散步游玩。

3. 百丈古桥:百丈古桥建于明代,是闽浙两地交通的要道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客可以在这座石拱桥上留影、欣赏七里镇古色古香的风光。

4. 七里慢城:七里慢城是七里镇推行“慢生活”理念的产物,这里布满了古香古色的民宿和文艺小店,是游客体验慢生活的好去处。

除了以上景点外,七里镇还有各种名胜古迹,如文庙、钟楼等等。

峨眉半山七里坪简介

峨眉半山七里坪简介

峨眉半山七里坪简介峨眉半山七里坪是一个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的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距离峨眉山金顶26公里,海拔1300-1500米,是峨眉山景区的一部分。

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一个集医养、游、居、文、农、林为一体的综合型项目,被誉为“生态氧吧”和“国际抗衰老健康产业试验区”。

自然资源峨眉半山七里坪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森林资源:这里植被覆盖率达95%,有万亩千年柳杉林、百合园、仙草园等多种植物园区,还有森林禅心谷、森林养生禅道等休闲场所,让人在绿色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气候资源:这里属于黄金养身区域,夏季平均温度24℃,冬季平均温度8℃,四季如春,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于市区200-400倍,每天散发抗癌康养因子的薄荷空气,对人体有很多益处。

3、水资源:这里有清澈的曹溪、温泉水和矿泉水等多种水资源,曹溪是一条天然溪谷,沿途风景秀丽,有栈道、桥梁、亭台等设施,适合漫步或骑行;温泉水来自地下2525米,富含锶、氟、偏硼酸、偏硅酸等多种元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医疗价值;矿泉水来自地下300米,是纯天然的饮用水源。

4、景观资源:这里有峨眉山金顶的绝佳视野,可以欣赏到日出、云海、佛光等奇观;还有S6山地运动公园、国际汽车营地、太阳季度假乐园等多种户外运动和休闲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人文资源峨眉半山七里坪的人文资源也十分深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佛教文化: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有着悠久的佛教历史和文化。

峨眉半山七里坪紧邻峨眉山景区,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佛教气息,参观寺院、造像、法器等,聆听经典禅乐,修身养心。

2、民俗文化:峨眉半山七里坪的民俗文化也很丰富,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民间艺术。

这里有七里镇风情小镇,是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商业配套,有着独特的山地建筑风格和特色餐饮街、旅游购物街、酒吧一条街等;还有七里坪民俗博物馆,展示了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手工艺等。

敦煌市七里镇中学简介

敦煌市七里镇中学简介

敦煌市七里镇中学简介敦煌市七里镇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始建于1968年,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服务半径12公里,承担七里镇全部青少年和流动人口子女的初中阶段义务教育任务。

现有学生629人,专任教师51人,其中高级教师8人,中级教师19人,有34人高于规定学历,学历合格率100%。

有酒泉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7人,敦煌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6人。

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6030平方米,生均9.6平方米。

校园绿化面积9950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9100平方米。

有教学楼2幢,师生餐厅1幢,校门、操场、厕所、围墙、旗杆等配套设施完善;有理、化、生、地实验室4个,设施设备按部颁基本标准配备;有计算机室2个,学生用计算机104台,生机比6:1;学校光纤接入互联网,有远程教育接收站,建立了校园网,实现了交互式白板“班班通”;美术室、音乐室、图书室、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卫生室等各类功能室齐全;体育场地规范、布局合理,满足教学要求;音乐、体育、美术器材按部颁标准配备;现有图书21977册,生均35册。

学校注重师德建设和教师业务提高,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教师培训,并根据学生特点和素质教育高效课堂的要求,提出并不断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三四三”课型(课前三步骤、课堂四环节,课后三过程),以研促教、以教促研,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

近五年完成省、地、市级课题研究8项,在国家、省、地、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竞赛中,有84人次获奖,在各级各类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有152名学生在国家、省、地、市组织的各类竞赛中获奖。

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开拓性的提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11211”工程(通过学校的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每天能够锻炼一小时,每周有一个快乐的星期天,每位同学能够较好地掌握终身受益的两项运动技能,一项艺术技能和培养一个良好的终生读书的习惯),“11211”工程不断和学校德育、智育深度融合,开辟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游峨眉半山七里坪 览风情七里镇

游峨眉半山七里坪  览风情七里镇

游峨眉半山七里坪览风情七里镇时间总是太匆匆,不知不觉已经立冬一周了,最近寒气逼人,仿佛已经拉开了冬天的大幕;但对峨眉半山七里坪来说,秋天的美景似乎并不着急离开,现在的七里坪仍是五彩斑斓的世界。

放眼望去,七里坪就如一幅彩色的山水画,或黄或红,亦或是绿意葱葱。

现在上峨眉半山七里坪游玩,除了欣赏风景美如画的彩林,泡一泡七里坪独有的锶硫温泉是必不可少的;还要去一次七里镇,品味小镇的风情,品尝小镇的美食,方能体会七里坪所带来的惊喜。

美如画的七里镇七里坪风情小镇依地势起伏而建,建筑兼有川西和本地的特色,别具风情。

一条山涧穿镇而过,将小镇划为南北两岸,两岸以一条跨水廊桥相连。

上峨眉半山七里坪游玩,七里镇是必须要去的地方之一;不仅因为七里镇有着七里坪独特的美食,更因为七里镇能给人安静、给人想念、给人思考的空间。

踏着青石板,寻着内心的平静舒坦,找着小镇的韵律风情,感受着小镇的风情万种,触摸着小镇的一砖一瓦,不禁感慨万千!人们常说“禅心如水”,禅是一个若有若无的境界。

水是自然的创造,看似无形,却能流成任意的形状;看似无心,却被赋予了太多的深意。

禅亦如此。

参禅不是佛事,而是心事。

心路的历程不需要每走一步念一声阿弥陀佛,却最好每一步都踩在禅境里。

因为禅心总能给人一种安静的思绪。

很多事很多人走过了路过了,从相遇相识到相知,感慨缘分的奇妙。

然而生活的种种,渐渐的疏远又各自走向陌路,终究只道是过客,但纵然只是过客,有些遇见便就是真的一辈子。

那曾经一起走过的路依旧会不经意的在记忆的脚下铺开——青石板、风雨桥、木长廊、小瓦房……七里镇实拍图喜欢七里镇的小街小巷,喜欢七里镇的一砖一瓦,喜欢在风雨桥上听流水潺潺,沐河风缓缓;想象着太阳在七里坪升起时的美景,欣赏着黄昏下的小镇,憧憬着等游人散尽,暮色四起时,再来七里镇寻找那份宁静和幽闲。

徐志摩曾说过,“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

中国古典神话 (2)

中国古典神话 (2)
于是,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取五色土为料,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 九天九夜,炼就了五色巨石36501块。然后又历时九天九夜,用36500块五彩石将 天补好。剩下的一块遗留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因石是五色的,形成了天上 的彩虹、彩霞。
且说天补好后,女娲担心天 塌下来。这时有一大龟从东海游 来,献出了自己的腿。女娲过意 不去,将自己的衣服扯下来送与 它,从此龟游水不用腿而用鳍了。 女娲用龟的四腿做擎天柱。因西、 北两面的短些,故有“天倾西北” 的说法。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 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 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民又 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 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 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 太阳、月亮和众星辰都很自然地 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塌陷, 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
精卫填海
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但炎帝事情很多,不仅 管太阳,还管五谷和药材。每天一大早就要去东海,指挥太阳升起,直到太阳西沉 才回家,没有时间陪她。
后来,十只三足乌不听东方神的指示都抢着上天,天空中同时就出现了十个太 阳,大地草枯土焦,炎热无比。人们只好白天躲在山洞里,黑夜出来觅食。猛兽毒 虫借机残食人们,人类濒临灭绝的危险。消息传到天上,帝俊就赐给后羿(天上的 神仙)一张红色的弓、一袋白色的箭,叫他下凡到人间,一方面惩治妖魔怪兽,同 时也教训教训他的这些太阳儿子。
可这些三足乌根本不把后羿放在眼里,照样一齐上天逞威逞强。后羿大怒,选 择背荫之处拉弓搭箭,瞄准太阳中心处的三足乌射去。他箭无虚发,一连射下九只 三足乌。人们围着他连声喝彩。三足乌一死,火光自灭,人们顿感清凉爽快,于是 欢呼雀跃。呼喊声传到天上,帝俊见九个儿子已死大发雷霆,不准后羿再回天庭。 同时也令仅存的这只三足乌日日遨游,不得休息。

敦煌市七里镇创建葡萄专业镇纪实

敦煌市七里镇创建葡萄专业镇纪实

敦煌市七里镇创建葡萄专业镇纪实作者:暂无来源:《中国果菜》 2015年第9期坚持一个思路做大一个产业七里镇位于敦煌市西南,党河灌区上游,全镇辖7个行政村,47个村民小组。

七里镇是红地球葡萄生产专业镇,现有葡萄面积21180亩,占耕地面积2.34万亩的90.1%,人均葡萄面积1.75亩。

2014年全镇葡萄总产量达31353.3吨,葡萄人均纯收入752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3259元的56%。

我镇从2000年引种发展红地球葡萄产业至今,通过抓点示范,以点带面,建成了秦家湾、大庙和南台堡3个葡萄标准化生产整村推进示范村,形成了沿鸣沙山、党河长15公里的葡萄长廊,红地球葡萄产业已成为全镇的支柱特色产业。

1明确思路找准农民增收致富的突破口敦煌地处北纬41度,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是全国栽植红地球葡萄的最佳地区之一,尤其是七里镇地处党河沿岸,鸣沙山畔,发展红地球葡萄产业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2000年以来,镇里确定了“项目强镇,葡萄富民,企地共建,城乡统筹”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人均两亩万元田,打造红地球葡萄专业镇”的产业调整思路,15年来,按照这一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信心,持之以恒,有力的推动了全镇葡萄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形式,组织开展了“万人观摩培训”、入户宣讲活动,在全镇营造了发展葡萄产业的浓厚氛围,使广大农民认清了发展红地球葡萄产业的独特条件、市场前景,认准了靠发展红地球葡萄产业增收致富的好路子,充分调动了全镇群众栽植葡萄的信心和热情。

2政策扶持推动红地球葡萄产业化发展进程为了促进我镇葡萄产业规模化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户自愿”的原则,制定出台了苗木补助、开沟补助、土地流转、河水灌溉、资金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机制,镇政府拿出“真金白银”,鼓励扶持农户不断扩大葡萄栽植面积,15年来,镇政府为葡萄产业发展累计投入扶持资金700余万元,为葡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

赣州文旅知识点总结

赣州文旅知识点总结

这六大国宝(保)分别是:古城墙、古石窟、古瓷窑、古文庙、古福寿沟、古慈云塔,这些全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所以我们简称国宝(保)啦!还有一个就是咱赣州的“准国宝”东河古浮桥。

赣南森林小火车1960.2.开工建设1964通车时速20km轨距762mm现在的火车轨距1435mm江南宋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包括:1.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2.灶儿巷历史文化街区,3.姚衙前历史文化街区,4.七里镇历史文化街区,5.南市街历史文化街区,6.慈姑岭历史文化街区。

文天祥诗句:八境烟浓淡六街人往来六街如下:阳街(今建国路和文清路)阴街(今坛前经灶儿巷、生佛坛前接南京路)横街(今西津路和章贡路)长街(今赣江路接百胜门)斜街(今阳明路经和平路至南市街)剑街(今濂溪路和中山路)四星望月:粉鱼片(月亮)扣肉(星星)香辣鱼丝(星星)明笋炒肉(星星)素炒雪豆(星星)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途经造口时所作的词。

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

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

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中国古代官职大小与今天官职对应表: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敦煌市七里镇大庙小学简介

敦煌市七里镇大庙小学简介

敦煌市七里镇大庙小学简介敦煌市七里镇大庙小学位于敦煌市七里镇大庙村二组。

学校始建于1970年,现在的学校是2007年由三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和社会各界慷慨捐资,在原址重建的。

大庙小学覆盖人口1200人,服务半径3.5千米。

学校占地总面积999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175.3平方米;建筑面积 737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2.9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52.6平方米。

学校有运动场地1500平方米,生均达到26.3平方米。

学校图书室有图书2250册,生均达到39.5册。

学校有计算机教室1间,配有计算机15台,生机比3.8:1。

学校有音、体、美器材室1 间,科学实验室1间,心理咨询室1间,少先队活动室1间。

另外,还建有室外体育锻炼活动场所, 1个篮球场,2个水泥乒乓球台。

学校各功能室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完善齐全,校园环境整洁优美,绿意盎然,文化气息浓厚,已成为教师顺利工作、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57名,教学班 5个,最大班额16人。

有教职工7人,其中专任教师6人,保安1人。

专任教师中有2人达到专科学历,4人达到本科学历,学历达标率100%。

教师平均年龄36岁,年龄结构合理。

蓬勃有力的教师队伍为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校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为了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我校实施了“一二一”工程。

其含义是通过学校的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每天能够锻炼一小时,每位同学能够较好地掌握终身受益的两项运动技能,一项艺术技能。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和艺术项目,培养学生对体育和艺术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生活情趣,形成健全人格,让每一颗心灵都快乐,让每一个学生都幸福健康成长,最终形成人人有特长,班级有特点,学校有特色的生动活泼局面。

学校坚持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之路,坚持以德育为核心、教学为中心,加强教育,重视学生各方面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赣州简介

赣州简介

赣州:“宋城博物馆”胡春华赣州因处在赣江的两大源头——章江与贡江会合之处得名,并享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称。

它建于西汉初年,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曾凭借着水道和通往岭南(今广东省一带)的驿道之便,经济和文化一直繁荣兴旺,这种繁荣兴旺在宋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所以这里几乎到处都能见到宋代遗留下的名胜古迹(总共300多处〉,是全国宋代古迹保存最为完好的城市,享有“宋城博物馆”的美誉。

赣州城三面临江,平面略呈三角形,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它随地势起伏而显得逶迤壮观。

古城墙平均高度约5米,厚6.5米,是江西省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处古代城垣建筑,也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北宋砖城之一。

现存的古城墙主要为沿江的东西两段,总长3600余米。

另外,南段古城墙的拜将台和与其相连的52米城墙也保存完好。

赣州古城墙保留了城门、炮城、马面、弩台等军事设施。

整座城池设施齐备,功能完善,尤为珍贵的是在城墙上保存了数以万计的纪年、纪事、纪名铭文城砖。

八境台位于沿江东西两段古城墙结合部,北宋嘉祐(1056—1063年)年间修建,是赣州市重点保护文物。

原为木结构,清代〔1644 — 1911 年)以来历有兴废,1983年至1986年,国家曾拨款百万元重建。

八境台在城北,因城为台,高三层,俯临章贡二水合流,面积共574平方米,高28.5。

西北海拔131米的贺兰山上有一处郁孤台,三层,高十七米。

当年南宋(1127 —1279年)爱国词人辛弃疾曾写下著名词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通天岩石窟在市区西北12公里水西乡境内,“石峰环列如屏,類有一转通天。

”这里岩高谷深,树林参天,是一处风景秀丽的避暑胜地。

它还是一处著名历史艺术宝库,岩洞有东西二岩,现存宋以来题刻128品,造像358尊。

1988 年通天岩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赣州还有与景德镇齐名的七里镇北宋古瓷窑遗址,北宋著名水利专家刘彝主持修建的城内排水系统福寺沟,横卧章、贡两江之上的宋代架设的古浮桥……1994年元月,赣州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七里镇简介

七里镇简介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七里镇简介七里镇距赣州城区约七华里,交通方便,与赣县梅林交界。

地势北高南低,南部沿江平地,北部属丘陵地貌,面积约1.6平方公里。

辖有沿江上坊、中坊、下坊、岭背等自然村,共约5000多人。

赣州城东部的贡江水面,清波涟漪,七条山脚一字排开,斜插江边,分开七条水路,犹如七条大鲤鱼戏嬉抢水上行。

“鲤鱼”对岸,就是因此而得名的赣南著名古镇——七鲤镇(又称七里镇,今为七里村)。

今天的七里古镇古榕遮天,风景秀丽,没有喧哗,也没有人流,是座悠闲宁静,伫立在江边的古镇。

往日的车水马龙已经逝去,剩下的是偶尔可见的稀疏卵石小路。

只有在聊以穿行沿江数十座如山的古瓷窑堆时,从俯首可拾、斑斑砂碛的古瓷片上,才会透出千余年前,窑烟若雾,瓷贾如云,江西宋代四大名窑之一的七里镇曾有过的辉煌。

从那宽阔的江面,沿岸木材堆场的遗迹和一方光绪十二年的官府告示上,仍可寻找出当年七里镇木流穿梭,排满江面,照章纳税的繁华。

历史文化七里镇历史悠久。

赣县县城曾于晋义熙七年(411年)设县在七里镇达142年。

唐代晚期,由于七鲤窑的兴盛,这里成了一座以制瓷业为主的手工业集镇。

宋代鼎盛时期,七里镇居民6000人左右,成为江西南部最大的集镇。

成书于北宋时期的《元丰九域志》一书就有“七里”之名。

到了明代,由于竹木发达,上游于都、瑞金、宁都及三南各县的木材大量水运到七里镇一带,再从七里扎成木排通过赣江运到长江中下游各大城市,七里镇便成了赣南最大的竹木集散地,一批木材富商便在这里兴起,并开始在此建造规模宏大的住宅。

七里民居大部分是明清时期建造,既有赣南客家民居的特点,又吸收江浙一带民居所长,大部分为三进式,配有天井、走廊、厢房、四边采用柱板、雕花木扇隔断空间,有的有石柱、对联。

七里古民居集中在上坊、中坊、下坊三个自然村,有50栋以上,并都建在贡江沿岸。

七里镇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七里镇古窑遗址就坐落在此,还有市场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仙娘古庙和池家祠。

《赣州七里镇窑址考古发掘报告_1985~2018》简介

《赣州七里镇窑址考古发掘报告_1985~2018》简介

《赣州七里镇窑址考古发掘报告_1985~2018》简介一、考古背景及目标自1985年开始,中国文物局考古探究院对赣州七里镇窑址进行了长期的考古发掘工作。

该窑址是江西赣州地区最大的窑址之一,历时近三十年的发掘,为我们深度了解该地区瓷器制作工艺、窑址规模及生产时期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本报告旨在总结七里镇窑址考古发掘效果,为瓷器制作技术的探究及赣州地区的历史文化探究提供参考。

二、发掘地点准时间七里镇窑址位于江西赣州市赣县七里镇一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发掘工作始于1985年,历时33年,至2018年完工。

发掘地点主要包括窑房、炉底、窑洞、釉炉及陶瓷废料等。

三、发掘效果1. 窑址规模:经过考古发掘,确定了七里镇窑址的规模为1500万平方米,包含窑房、炉底约两千多座。

窑址呈东西向,主体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400米。

2. 窑洞结构:在发掘过程中,我们清理出了大量保存完好的窑洞。

依据窑洞结构的特点,我们发现七里镇窑址主要包括简质窑、罩炉窑和硬山子窑等。

这些窑洞的形制各异,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制作技术及工艺特点。

3. 釉炉探究:由于窑洞内存有许多釉炉遗存,我们对这些釉炉进行了详尽的探究。

通过对釉炉的结构及构造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了七里镇窑址釉炉制作工艺的演变规律,为探究瓷器釉料及装饰技法提供了重要线索。

4. 陶瓷遗物:考古发掘中,我们在七里镇窑址发现了大量的陶瓷遗物,涉及青瓷、白瓷、黑瓷等多个品种。

这些陶瓷器物不仅拥有华丽的外观,更展示了丰富的创作技法及装饰工艺。

此外,还有大量的瓷器残片及废料,为瓷器制作工艺的演变提供了重要参考。

四、意义与价值七里镇窑址考古发掘效果揭示了赣州地区陶瓷制作工艺及历史文化的进步轨迹,对探究瓷器制作技术及赣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掘报告的出版,将为赣州地区历史文化探究及陶瓷制作技术探究提供重要参考。

同时,对于地方经济进步和文化旅游产业的推动也有乐观增进作用。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对七里镇窑址的长期考古发掘,我们不仅发掘到了丰富的陶瓷文化遗存,还为瓷器制作技术的探究及赣州地区历史文化的开掘做出了重要贡献。

赣江上游的瓷业明珠——江西赣州七里镇窑

赣江上游的瓷业明珠——江西赣州七里镇窑

赣江上游的瓷业明珠——江西赣州七里镇窑
余家栋;徐菁;余江安
【期刊名称】《南方文物》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七里镇窑遗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东南郊4公里处,濒临贡水北岸,接近
章江贡水交汇处,窑址沿贡水北岸分布长约1.5公里。

这里水陆交通便利,瓷土和燃料资源丰富,晚唐创烧以来,延续至宋元,曾鼎盛一时。

所烧产品,种类繁多,釉色丰富,造型秀丽,工艺高超,在省内外享有很高有声誉,是江西的五大名窑之一,也是国内瓷苑中的一朵奇葩。

1959年七里镇窑址已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治《赣县志》载:“郡东南七里镇,七山排列如鲤,故名。

镇为东关务,又为窑场”。

“附近瓦砾层累,盖先朝之瓷窑旧镇也”。

七里镇自晚唐始烧瓷器,宋、元盛极一时。

今就历年调查和三次发掘所得资料,对七里镇窑有关问题作一综述。

【总页数】11页(P113-119,插1-插4)
【作者】余家栋;徐菁;余江安
【作者单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赣州七里镇窑出土宋代青白瓷胎釉化学组成的EDXRF分析研究 [J], 汤敏丽;吴隽;肖发标;吴军明;袁枫;吴琳
2.江西赣州七里镇木子岭窑址发掘简报 [J],
3.江西赣州七里镇窑址发掘简报 [J], 余家栋;陈柏泉
4.赣州七里镇窑白釉葵口高足碗的保护与修复 [J], 蒋懿
5.赣州七里镇窑产品的鉴赏与修复——以唐代青釉执壶为例 [J], 王冬亮;吉舒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七里镇的风景

七里镇的风景

七里镇的风景
云明才
【期刊名称】《当代护士(综合版)》
【年(卷),期】2007(000)007
【摘要】七里镇位于敦煌市西郊,乃青海油田在敦煌的生活基地。

七里镇并不大,大部分城镇为青海油田的人住着。

小小的石油城,生发着特别的生活气息。

七里镇的市民,不是轮休的石油工人,就是石油工人的家属及退休工人,这群闲散的劳动力编成一道特别的休闲风景。

给七里镇的日子增加了彩色。

【总页数】1页(P50)
【作者】云明才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润州区七里甸镇创建土地执法模范镇的实践 [J], 戴玉祥;张建宁;程远金
2.坚持一个思路做大一个产业敦煌市七里镇创建葡萄专业镇纪实 [J],
3.风景名胜区功能区划分与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以天台山-七里坪风景名胜区为
例 [J], 陈方明;张立明;李黎
4.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研究——以天台山七里坪风景名胜区为例 [J], 陈方明;张立明;郑璠宁
5.峨眉半山七里坪风景区建设体育小镇的可行性分析 [J], 黄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七里镇
简介
七里镇距赣州城区约七华里,交通方便,与赣县梅林交界。

地势北高南低,南部沿江平地,北部属丘陵地貌,面积约1.6平方公里。

辖有沿江上坊、中坊、下坊、岭背等自然村,共约5000多人。

赣州城东部的贡江水面,清波涟漪,七条山脚一字排开,斜插江边,分开七条水路,犹如七条大鲤鱼戏嬉抢水上行。

“鲤鱼”对岸,就是因此而得名的赣南著名古镇——七鲤镇(又称七里镇,今为七里村)。

今天的七里古镇古榕遮天,风景秀丽,没有喧哗,也没有人流,是座悠闲宁静,伫立在江边的古镇。

往日的车水马龙已经逝去,剩下的是偶尔可见的稀疏卵石小路。

只有在聊以穿行沿江数十座如山的古瓷窑堆时,从俯首可拾、斑斑砂碛的古瓷片上,才会透出千余年前,窑烟若雾,瓷贾如云,江西宋代四大名窑之一的七里镇曾有过的辉煌。

从那宽阔的江面,沿岸木材堆场的遗迹和一方光绪十二年的官府告示上,仍可寻找出当年七里镇木流穿梭,排满江面,照章纳税的繁华。

历史文化
七里镇历史悠久。

赣县县城曾于晋义熙七年(411年)设县在七里镇达142年。

唐代晚期,由于七鲤窑的兴盛,这里成了一座以制瓷业为主的手工业集镇。

宋代鼎盛时期,七里镇居民6000人左右,成为江西南部最大的集镇。

成书于北宋时期的《元丰九域志》一书就有“七里”之名。

到了明代,由于竹木发达,上游于都、瑞金、宁都及三南各县的木材大量水运到七里镇一带,再从七里扎成木排通过赣江运到长江中下游各大城市,七里镇便成了赣南最大的竹木集散地,一批木材富商便在这里兴起,并开始在此建造规模宏大的住宅。

七里民居大部分是明清时期建造,既有赣南客家民居的特点,又吸收江浙一带民居所长,大部分为三进式,配有天井、走廊、厢房、四边采用柱板、雕花木扇隔断空间,有的有石柱、对联。

七里古民居集中在上坊、中坊、下坊三个自然村,有50栋以上,并都建在贡江沿岸。

七里镇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七里镇古窑遗址就坐落在此,还有市场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仙娘古庙和池家祠。

池家祠位于七里镇古街东端,贡江北岸,是赣州城区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状元池梦鲤(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甲戍恩科状元)的家祠,堂名敦本堂。

赣南池氏的祖籍为灌南省西平县。

南宋时期,绍兴至喜定年间(1132—1224),池梦鲤的祖父在广东边州为官,返乡时途经赣州,因慕
此地山水田间之美,遂在赣州城东水脉洞(今南市街)安家,成为了赣南池氏的始祖。

至池梦鲤(第三世)这一代迁到七里镇定居。

池梦鲤的七里镇旧居一直保持到明代才因为失火而被烧毁。

清代乾龙十九年(1754),散布在各地的池氏后裔在池梦鲤旧居的遗址兴建了池氏宗祠。

池家祠面朝贡江,遥对峰山,是一栋上下厅布局的建筑,占地面积约450平方米,外部是高大的五山式封火山墙,并且配以砖雕、水磨、灰塑等工艺,内部装修有澡井、轩棚、倒板及雕刻精美的木拱、雀替等。

整座建筑气势宏伟庄重,是赣南宗祠建筑的代表作,对研究赣南文化史及宋城赣州的历史,都具有独特的价值。

1997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宫座落在七里镇境内,建于明代。

为三进式砖木结构、坐北向南,东、西、北为封火墙,进深96米,面阔45米,第一进为古戏台,第二进为天井、走廊,第三进为神位。

整座庙宇规模宏大,为水东寺庙之首,是当地群众祭祀许真君的一座庙宇,又称真君庙。

1988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仙娘庙,始建于明末,坐西北,朝东南,正中间有一扇宽1.5米,高2.9米的大门,左右各有一扇门,左边小门上方书有“福海”,右边小门上方书有“慈航”,古庙幅宽26米,进深32米,中门面阔三间。

为三进式砖木结构,四周为封火墙。

第一进上层为亭式“文昌阁”,中层是古戏台,底层为进入第二进的通道。

古戏台以六根大木柱为支柱,柱头上书有三幅对联;古戏台的左右为厢房,上为戏楼,是古代专为女子观看戏文而设。

第二进为天井和供群众看戏的走廊,走廊廊顶为覆盆式造型,古戏台和走廊的倒板绘有彩绘图案。

第三进为正殿,左有庙钟,右有庙鼓,正殿放在神位,分上下两层,上层祀观音,下祀金霄、琼霄、碧霄三位神像。

1988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七鲤镇古瓷窑遗址
座落在赣州市水东镇七里、沿垇两村境内,323国道南侧,贡水北岸,因窑址集中于七里镇而得名。

始烧于唐代,宋代最为兴盛,是宋代江南四大窑场之一,宋代外销瓷产地之一,元代开始衰落。

现遗址总面积达2平方公里。

出土瓷器主要为民间日用品,有青釉、影青釉、白釉、褐黑釉瓷,器形多碗盏、杯、碟、壶、钵、罐、枕、瓶等,并有狮、蟾蜍等形象精美的高档瓷,器表有刻花、划花和模印的连、菊、鸟、云、山、水、乳丁刻等纹饰。

七鲤窑的青白釉瓷器可与同时代景德镇的同类产品相媲美,各类瓷器曾出口到欧洲、日本、韩国等地。

七鲤窑的装烧工艺在唐末五代时采用垫柱支钉叠烧,宋代以后,则采用垫饼匣钵装烧,窑型以龙窑为主。

1986年曾在张家岭清理出两座并列的宋代龙窑,各长30多米。

该遗址1957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2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