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
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

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让传统的纪录片制作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微纪录片由于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成为融媒体时代下的一种流行叙事形式。
微纪录片在短短几分钟内,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精彩的叙述,将复杂的问题简化并深入人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本文将探讨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索其独特之处以及应对挑战的方法。
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要求快速引发观众的兴趣。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难以捕捉。
微纪录片需要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的眼球,勾起他们的好奇心。
这就要求微纪录片在叙事上要突出重点,精挑细选。
叙事内容不能过于琐碎,而是要集中在一个核心主题上,用生动的语言和图像展示故事的高潮,让观众在几分钟内对事物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微纪录片在叙事策略上要重视情感的表达。
情感是推动观众产生共鸣的重要因素,而且在微纪录片中能够很好地抓住观众的心。
通过细腻的叙事和深刻的情感描写,微纪录片可以让观众在短暂的时间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这就要求微纪录片在叙事过程中要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冲突与挣扎,让观众在短暂的时间内对人物有更深刻的认识。
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要求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微纪录片可以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更好地传达叙事内容。
这就要求微纪录片在叙事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通过多种方式呈现故事情节,增加观众的审美感受和趣味性。
微纪录片在叙事策略上要善于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微纪录片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微纪录片可以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快速传播,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
在叙事策略上要善于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的特点,通过精心的策划和营销,将微纪录片推广给更多的观众,扩大其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包括快速引发观众兴趣、重视情感的表达、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以及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传播等方面。
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

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微纪录片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和喜爱的叙事方式。
微纪录片擅长通过短小精悍的形式,直观地展现真实事件和人物,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本文将从非线性叙事、互动性叙事和跨媒体叙事三个方面对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进行探析。
非线性叙事是微纪录片的一大特点。
传统纪录片通常采用线性叙事,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而微纪录片则常常采用非线性叙事手法。
非线性叙事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将不同时间段和空间位置的素材进行混排,使得观众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更丰富的视角。
通过将不同时间和空间距离的素材进行交叉叠加,微纪录片可以更好地展现事件的复杂性和多维度。
观众在观看非线性微纪录片时,需要自主构建信息的连接,从而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叙事过程中,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探索性。
微纪录片还注重互动性叙事。
互动性叙事可以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情感共鸣,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留存度。
微纪录片通过与观众互动的方式,使得观众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可以主动地参与到叙事过程中。
互动性叙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选取跟观众相关的题材,设置问答环节,添加游戏元素等。
通过这些方式,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事件和人物,同时也能够与纪录片内容产生共鸣,增加了观众的投入感和认同感。
微纪录片常常通过跨媒体叙事来增加叙事的多样性和吸引力。
跨媒体叙事是指微纪录片通过结合不同的传媒形式,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来展现事件和人物。
通过跨媒体叙事,微纪录片可以进一步丰富叙事形式,提供更多元的信息和更全面的视角。
观众可以通过多个传媒渠道获取信息,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不同的媒体形式进行观看和感受。
跨媒体叙事还可以扩大纪录片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和了解纪录片内容。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愈发多样化和丰富化。
非线性叙事、互动性叙事和跨媒体叙事成为了微纪录片的明显特点,不仅能够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情感共鸣,还能够提供更多元的视角和信息,使得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事件和人物。
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

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一、观众认知与微纪录片叙事策略在微纪录片中,观众的认知是影响叙事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比长篇纪录片,微纪录片受众的观影时间相对短暂,因此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引起观众的兴趣并传达信息。
微纪录片叙事策略往往以简单直接的方式呈现主题,通过直接的场景、情节呈现、文字叙述等手法,使观众在短时间内快速理解和接受影片所要传达的信息。
通过镜头切换展现主题,通过文字叙述呈现事实,通过音乐与画面的碰撞产生情感共鸣等手法,都是为了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对影片内容有一个较为清晰和深刻的认知。
微纪录片的受众多为年轻人和移动终端用户,这一群体对信息的获取和接受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他们更加习惯于碎片化的信息呈现,更加注重信息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微纪录片叙事策略也会针对这一特点进行调整,强调情节的紧凑和信息的迅速传递,使得影片更加符合现代受众的认知方式和口味。
微纪录片叙事策略还常常围绕着受众的情感来展开。
随着观众对情感共鸣的需求与日俱增,微纪录片叙事策略也不断地寻找能够触动受众情感的方法。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故事、人物的情感展示,微纪录片制作者常常试图引起观众的共鸣与同情,使受众在短暂的观影时间内感受到侧重于人性、情感等方面的情绪共鸣。
受众情感与微纪录片叙事策略的相互关系也体现在影片音乐的运用上。
不同的音乐往往对影片的情感传达产生深远影响。
在微纪录片中,音乐的运用要更加准确、简洁、情绪明确。
音乐的运用不仅能够让受众更加全面地理解影片情感,还可以在短时间内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使得整个影片的叙事更加突出和感染力更强。
受众认知与情感是微纪录片叙事策略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该领域叙事策略不断革新的重要原动力。
结合当下观众关注焦点和情感需求,微纪录片叙事策略也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和创新。
在剧情叙事上,微纪录片叙事常常以线索丰富、层次丰富的形式进行,通过对人物、事件、场景的详细描写,进而提炼主题,使得影片中的信息更加立体、丰富,引发观众兴趣和共鸣。
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

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一、真实性与感性并重微纪录片的核心价值在于传递真实的故事和情感。
因此,在微纪录片制作过程中,强调纪实性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微纪录片需要打破传统文化宣传片的框架,尽可能贴近生活,关注真实、细节、感性的情感体验,引发观众的共鸣。
其中,细节是微纪录片最具有感染力的因素之一,它能够用最真实的方式展现当下社会中的小人物和压力。
二、以个体为切入点微纪录片需要对一个个体进行深度挖掘,通过个体的经历、情感、态度等方面来探寻社会问题,让观众更加立体感受社会现实。
在以个体为切入点的叙事策略中,面对大量人群的时候,个体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人。
在这一策略中,微纪录片通常会采用专访、真实镜头、情感描写等手段,将观众的注意力聚焦在个体身上,让故事更具有亲和力。
三、突出观点的表现方式微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和传统的纪录片有所不同,更加注重短小、有趣、多样的表现方式,能够突出视频中的观点。
对于微纪录片来说,是通过快速切换画面、音乐音效、图像贴合等手段来呈现一个有趣的观点,从而引起观众的关注,达到其传递信息的目的。
四、强化跨平台传播微纪录片的另一个特点是运用跨平台传播来快速扩散视频内容。
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互联网媒体的传播渠道,将微纪录片的内容传递给更多的人。
同时,这对微纪录片来说也是弥补文化传承缺陷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正走向全面发展,其独特的叙事策略让观众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能够深度感受到社会的真实现状和人性的温暖。
微纪录片在纪实性、感性、个体化、观点呈现、跨平台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创新点,可以在让观众迅速获得信息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载体,更好地弘扬文化价值观。
试析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及审美特性

法的再度融合,让细腻、质朴、本真在 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喧嚣的感官娱乐,而 微纪录片返璞归真,恰好迎合了都市人 渴望回归生活本真的时代愿景,也呼应 了时下观众对质朴内容的追求以及审美 偏好的转变。 2 平民化、生活化的叙事视角 新媒体环境下,微纪录片打破了原 有纪录片创作的高门槛,草根特性让每 个有表达意愿的普通人都有可能成为一 段纪实影像的创作者和传播者。用手机、 DV 随手拍、轻松记 统纪录片高大上的宏篇视角不同,微纪 录片更关注普通人的真实故事,选题更 趋平民化和大众化,涵盖社会的方方面 面。它往往采用平实贴地气的叙事视角, 专注朴素情感,折射现实生活,特别是 贴近相对有一定个性的年轻观众,因而 让受众感触颇深并乐于传播分享。 以 2016 年爆红网络的微纪录系列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创作者没有 采用以往历史纪录片中所惯用的纵横捭 阖、历史穿梭和气势磅礴,或者仅仅把 视线停留在专业色彩强的文物物件和修 复技术上,而是以细腻的视角展示稀世 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一群个性鲜明、有血 有肉的修复者,近距离纪录他们的生活 故事及内心世界,展示出最真实、最朴 质的元素。凭借浓浓的平民视角和生活 气息脱颖而出,该片得到了包括 90 后年 轻受众在内的众多观众认可和追捧,从
试析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及审美特性
刘瑞锋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
摘 要:伴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以微纪录片为代表的短视频近年来在网络上快速崛起,极大满足了互联网时代受众的碎 片化阅读和互动性需求。与此同时,过度娱乐化不断侵蚀着观众的观赏热情,让受众对社会的真实之美更为渴求。这种背景下, 短小精悍、彰显纪实之美的微纪录片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网络视频里的一股清流。本文旨在从多个维度梳理剖析微纪录片的叙 事特性和审美特征,以此加深对其的研究和应用,推动微纪录片成为内容产业的新热点。 关键词:微纪录片;生活化;碎片化;人文品格
《2024年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范文

《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艺术形式,逐渐在传播学领域中崭露头角。
微电影以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的特点,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
在传播学视域下,微电影的叙事策略成为影响其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探究微电影叙事策略的内涵、特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微电影叙事策略的内涵与特点1. 内涵:微电影叙事策略是指通过影片的情节安排、角色塑造、画面语言等手段,有效地传达故事信息,引起观众共鸣,进而实现传播目的的策略。
2. 特点:(1)短小精悍:微电影的时长通常较短,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完整的故事情节。
(2)情节紧凑: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微电影的情节通常紧凑而富有张力。
(3)多元表达:微电影通过画面、音乐、台词等多种手段表达情感和主题。
(4)互动性强:微电影的传播渠道多样,观众可以积极参与互动,形成传播的良性循环。
三、微电影叙事策略的实践应用1. 情节安排:在情节安排上,微电影通常采用悬念、反转等手法,使故事更具吸引力。
例如,通过设置悬念引发观众的好奇心,再逐步揭示真相,使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
2. 角色塑造:角色是微电影中传达情感和主题的重要载体。
通过塑造鲜明、立体的角色形象,可以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同时,角色的性格、行为等特征也需要与故事情节相匹配,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3. 画面语言:画面是微电影叙事的重要手段。
通过运用镜头语言、光影、色彩等元素,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使故事更加生动。
例如,运用特写镜头可以突出角色的情感变化,运用对比鲜明的色彩可以强化故事的矛盾冲突。
4. 音乐与音效:音乐与音效在微电影中起着烘托气氛、增强情感的作用。
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和音效,可以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例如,在悲伤的场景中使用低沉的音乐,可以增强观众的共鸣。
四、微电影叙事策略的传播效果有效的微电影叙事策略可以提升微电影的传播效果。
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

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多样化。
在微纪录片中,叙事手法十分灵活,既可以采用传统的线性故事结构,也可以使用非线性的叙事方式。
线性叙事结构能够将纪实性和叙事性兼具,使观众更容易理解故事内容。
而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则通过时间、空间的扭曲和交错,引发观众思考和参与,增加了叙事的深度和层次。
微纪录片还可以采用碎片化的叙事方式,通过画面、音乐、文字等元素的组合,传达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意境。
微纪录片注重叙事节奏和感官刺激。
在微纪录片中,时间是限制叙事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微纪录片的时长不会太长,通常为几分钟到十几分钟。
微纪录片的叙事节奏需要紧凑而有节奏感,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和注意力。
微纪录片还注重感官刺激,通过画面的构图、色彩的运用、音效的选择等手法,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观影体验。
在微纪录片中,叙事与互动相结合。
融媒体时代的特点之一就是用户参与。
微纪录片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和新媒体的特点,通过互动的方式与观众进行叙事互动。
观众不仅可以被动地接受故事,还可以参与到故事中去,通过评论、分享、点赞等方式与创作者进行互动。
这种互动的形式,不仅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忠诚度,也拓宽了微纪录片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呈现出多样化、节奏感强、与互动相结合以及与社会问题相联系的特点。
在这个新的叙事形式中,创作者可以通过灵活的叙事手法和互动的形式,将故事传递给观众,并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微纪录片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纪录片的表现形式,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元化、丰富化的观影体验。
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

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
不同于传统纪录片以时间线性展开故事的叙事方式,微纪录片通常采用非线性的叙事
方式,通过全景式的镜头、镜头语言的运用、音效、配乐、选题等手段,来呈现事实真实、情感丰富的纪实故事。
首先,微纪录片适用于短小精悍的叙事方式,即使是几分钟甚至几十秒的节目可以让
观众一睹惊人的真实,对于共鸣人群来说,有了微纪录片也有了渠道可以获得共鸣和关注。
此外,配合当今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微纪录片的短小精悍的特点更符合现代人的信息获
取快速化的需求。
其次,微纪录片也更加注重情感表达,通过小故事、小事情、小人物等触动观众的情感,在很短的时间内刻画出人物的心理变化,将观众的视角完全派生到主角身上,实现情
感共鸣,让观众从中收获内心的启示和感悟。
最后,微纪录片还经常采用音乐及配乐的手段来加强对叙述的表达,增强瞬间的感受,同时还追求视觉和听觉上的和谐,让观众在收看的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到更多的美学元素。
总之,在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通过其较短、紧凑的叙事方式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
新兴的文艺形式。
它以微观的角度,呈现出被视为无足轻重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件,让人
们重新关注生活中那些平凡而又有温度的瞬间。
经过奇妙的叙事,微纪录片已经成为让观
众体验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
《2024年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范文

《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艺术形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
其独特的叙事策略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观赏体验,也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
本文旨在从传播学视域出发,对微电影的叙事策略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微电影创作和传播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微电影的独特性与叙事策略微电影以其短小精悍、情节紧凑、制作精良的特点,成为了当代影视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在叙事策略上,微电影有着与传统电影截然不同的特点。
它更加注重情节的紧凑性、主题的明确性以及视觉的冲击力。
同时,微电影在传播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实现了快速、广泛的传播。
三、微电影叙事策略的传播学分析1. 主题明确,情感共鸣微电影通常以简洁明快的主题,引发观众的共鸣。
这种主题的明确性,使得观众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故事的核心,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许多微电影以亲情、友情、爱情等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触动观众的心灵。
2. 情节紧凑,节奏明快微电影的情节通常紧凑而富有张力,通过快速切换的镜头、紧凑的剧情,使观众在短时间内体验到故事的高潮。
这种明快的节奏,使得观众能够迅速投入到故事中,产生强烈的观赏体验。
3. 视觉冲击力强,吸引眼球微电影在视觉表现上,充分利用了数字化技术的优势,通过精美的画面、炫酷的特效等手段,增强视觉冲击力,吸引观众的眼球。
这种强烈的视觉表现力,使得微电影在众多信息中脱颖而出,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
4. 互动性传播,扩大影响微电影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观众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参与到微电影的传播过程中,从而扩大微电影的影响力。
此外,微电影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媒体、品牌等进行合作,实现跨平台的传播,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
四、结论通过对微电影叙事策略的传播学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微电影在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充分运用了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实现了快速、广泛的传播。
《2024年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范文

《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艺术形式,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电影以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在传播学视域下,微电影的叙事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对微电影的叙事策略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微电影的创作与传播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微电影的叙事特点1. 短小精悍:微电影以其简短的时长,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故事的叙述,使得观众能够在短时间内体验到完整的故事情节。
2. 主题鲜明:微电影往往以一个主题为核心,通过紧凑的情节和生动的画面,将主题深刻地呈现给观众。
3. 多样化形式:微电影的叙事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纪录片、广告片、实验片等,具有很高的创意性和艺术性。
三、传播学视域下的微电影叙事策略1. 故事情节的设计在微电影的创作中,故事情节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确保故事情节的紧凑性和连贯性,使观众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并体验到完整的故事。
其次,要注重情节的冲突和转折,通过设置悬念和意外,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此外,还要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和喜好,选择合适的叙事角度和叙事方式,以更好地传达故事的主题和价值观。
2. 视觉语言的运用视觉语言是微电影叙事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运用画面、色彩、光影等视觉元素,可以更好地传达故事的情感和主题。
例如,可以通过运用对比鲜明的色彩,营造出紧张的氛围;通过运用光影的变化,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运用特效、剪辑等手段,增强故事的视觉冲击力,提高观众的观影体验。
3. 情感共鸣的构建情感共鸣是微电影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深入挖掘人物的情感和心理,以及与观众产生共鸣的情节和场景,可以增强观众对故事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例如,可以通过描绘人物的成长经历、家庭关系、爱情故事等,引发观众的共鸣;通过设置与观众生活经验相似的场景和情节,使观众产生代入感等。
《2024年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范文

《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艺术形式,凭借其短小精悍、传播迅速的特点,已经逐渐成为传播领域的一股新势力。
微电影的叙事策略在传播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从传播学视域出发,探究微电影的叙事策略,分析其如何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吸引观众,提高传播效果。
二、微电影的叙事特点微电影的叙事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时间短,通常在几分钟到半小时之间,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完整的故事;二是情节紧凑,要求故事情节紧凑、节奏明快,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三是情感共鸣,通过情感化的叙事手法,使观众产生共鸣,增强传播效果。
三、微电影的叙事策略(一)故事主题的选择在微电影的叙事中,故事主题的选择至关重要。
传播者需要选择与当下社会热点、大众情感需求紧密相关的话题,以及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情感故事。
通过深入挖掘社会现象、人性的复杂性,将故事主题巧妙地融入剧情,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共鸣。
(二)情节构建与节奏把握情节构建是微电影叙事的核心。
在有限的篇幅内,传播者需要巧妙地安排情节,使故事情节紧凑、节奏明快。
同时,要把握好故事的起伏和转折,通过悬念、冲突等手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此外,还要注意节奏的把握,通过合理的剪辑和配乐,使故事更加流畅、紧凑。
(三)视觉语言的运用视觉语言在微电影叙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播者需要通过画面、色彩、光影等手段,将故事情节和主题准确地传达给观众。
同时,要运用恰当的拍摄技巧和手法,使画面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此外,还要注意视觉语言的创新,通过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四)情感共鸣的营造情感共鸣是微电影传播的重要手段。
传播者需要通过情感化的叙事手法,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共鸣。
这需要传播者深入挖掘人性的复杂性,以及社会现象背后的情感因素。
同时,要运用恰当的表演和音乐等手段,将情感准确地传达给观众。
此外,还要注意情感表达的适度性,避免过度煽情或矫情。
《2024年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范文

《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和审美的重要方式。
微电影以其短小精悍、快速传播的特点,在传播学领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本文旨在从传播学视域出发,探讨微电影叙事策略的运用,以更好地服务于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
二、微电影的叙事特点微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形式,其叙事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时间短、内容精:微电影的播放时间通常在几十分钟到数小时之间,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因此,微电影的叙事内容需要精简、紧凑,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2. 互动性强:微电影通常在网络平台上播放,观众可以随时暂停、回放和分享,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这种互动性为微电影的叙事策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3. 多元化表达:微电影的创作形式多样,可以通过不同的拍摄手法、音乐、画面等元素,将故事情节和主题进行有效传达。
三、微电影叙事策略的探究针对微电影的叙事特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其叙事策略:1. 情节设置情节设置是微电影叙事的核心。
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设置紧凑、有吸引力的情节,是微电影成功的关键。
首先,要明确主题和故事背景,使观众在短时间内了解故事的发生背景和主题。
其次,通过设置悬念、冲突等手法,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有张力。
最后,通过情感渲染和人物塑造等手段,使观众产生共鸣和情感投入。
2. 视觉表现视觉表现是微电影叙事的重要手段。
通过画面、色彩、光影等元素,可以有效传达故事情节和主题。
首先,要运用镜头语言,通过不同的拍摄手法和角度,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其次,要注重色彩和光影的运用,通过色彩的对比和光影的变化,营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
最后,要运用特效和后期处理等手段,提高画面的质量和观赏性。
3. 声音表现声音表现是微电影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音乐、音效和配音等手段,可以有效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和观众的观影体验。
《2024年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范文

《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艺术形式,逐渐在传播学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微电影以其短小精悍、传播迅速的特点,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
而如何通过有效的叙事策略,使得微电影在有限的时长内传递更多的信息,成为了传播学领域中值得探究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传播学视域出发,对微电影叙事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二、微电影的叙事特点微电影的叙事特点主要体现在“微”字上。
首先,时长短是微电影最显著的特点,这使得创作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其次,微电影的传播渠道多样,既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传播,也可以通过电视、手机等媒体传播。
再次,微电影的受众群体广泛,需要满足不同年龄、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的观众需求。
三、微电影叙事策略1. 情节构建:在有限的时长内,微电影需要通过紧凑、扣人心弦的情节来吸引观众。
创作者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冲突和转折等手法,使故事更具吸引力。
同时,情节的构建应紧扣主题,以突出微电影所要传达的信息。
2. 人物塑造:人物是微电影叙事的核心。
通过鲜明、立体的人物形象,可以使观众产生共鸣。
创作者应注重对人物的刻画,包括人物性格、行为习惯、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以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
3. 视觉语言:视觉语言在微电影叙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画面、色彩、光影等视觉元素,可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创作者应注重运用视觉语言来传达情感、营造氛围,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
4. 声音设计:声音是微电影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音乐、音效和配音等手段,可以增强故事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创作者应注重声音设计,使声音与画面相得益彰,共同构建完整的叙事体系。
5. 互动性: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微电影的互动性成为了重要的叙事策略。
通过观众参与、评论、分享等手段,可以增强微电影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创作者应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及时收集观众的反馈意见,以便对后续作品进行改进。
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

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
融媒体时代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纪录片逐渐成为了一种热门的叙事形式。
微
纪录片是一种时间较短,内容相对简洁而具有影响力的视频形式,常用于传递社会现象、
个人故事和细节信息等。
本文将探讨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
首先,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一般采取“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通过主持人或讲述者
的解说来进行叙述。
在这种叙述方式下,传递出来的信息常常较为简洁明了,同时也可以
通过速度的控制来引导受众的情绪和感受。
此外,微纪录片也常使用各种视觉效果,如道具、背景和摄像技巧来增强受众的视觉体验,让受众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视频所传递的
信息。
其次,在微纪录片中,依托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的协同作用,主题选择常常更加多元化
而具有创新性。
微纪录片的主题可以涵盖社会、科技、环保、艺术等方面的各种内容,并
且多以短小精悍的形式表现出来,观众可以通过社交平台进行分享、发布和点赞,从而推
广微纪录片,促进受众群体的扩大。
第三,纪录片作为文艺创作的一种形式,其核心价值在于叙事的真实性和情感的传达。
微纪录片在其随时随地、便捷快速的特点下,也会受到一定的真实性问题,如编造、虚构
或部分真实性。
因此,在制作微纪录片时,应确保叙述的真实可靠,确保视觉和节奏之间
的平衡,同时也应加强情感的传达,通过镜头语言和音效来增强观众的情感体验,让受众
产生共鸣与感受到情感互动。
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

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在融媒体时代,微纪录片已经成为一种受人欢迎的叙事方式。
微纪录片以其简洁、精炼的形式、丰富多样的内容,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但在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微纪录片的特点、叙事方式以及在融媒体时代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析,以期对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有更深入的了解。
微纪录片的特点使其成为受欢迎的叙事方式。
微纪录片的时长短小,通常在5-15分钟左右,符合人们碎片化阅读、观看的习惯。
微纪录片通常以真实事件或个体为主题,通过生动的叙事方式,让观众对事件、人物产生共鸣。
微纪录片的多样化也成为其特点之一,它可以包含纪录、动画、音乐、访谈等多种元素,使叙事更加生动、多元化。
微纪录片的叙事方式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微纪录片常常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通过一个或多个人物的视角,展现事件发生的过程和影响,使叙事更加生动、有趣。
微纪录片通常采用情感化的叙事方式,通过讲述人物的故事、感情和思想,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使叙事更加深入人心。
微纪录片还常常采用互动式的叙事方式,通过和观众的互动,增加叙事的趣味和参与性。
融媒体时代对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微纪录片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使得观众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微纪录片。
融媒体时代也为微纪录片提供了更多的叙事元素,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使得微纪录片的叙事更加生动、多样化。
融媒体时代还为微纪录片提供了更多的叙事形式,比如通过用户生成内容的方式,让观众参与到微纪录片的叙事中来,增加了叙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微纪录片在融媒体时代下的叙事策略不断演变,具有多元化、情感化、故事化和互动化等特点,同时受到融媒体时代的影响,叙事形式更加生动多样。
未来,随着融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也将不断创新,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叙事体验。
微纪录片叙事手法创作阐述

微纪录片叙事手法创作阐述一、微纪录片叙事手法创作阐述微纪录片是一种很有趣的创作形式呢。
微纪录片的叙事手法呀,得从好多方面来讲。
叙事视角很关键。
咱可以用第一人称视角,就像是主人公自己在讲述故事一样,特别有代入感。
比如说拍一个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微纪录片,让创业者自己来讲自己的经历,从有创业想法开始,到遇到的困难,像资金不足啦,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啦,再到后来怎么一点点克服的,观众就好像跟着他一起经历了这一切似的。
还有一种是第三人称视角,就像是一个旁观者在讲述故事。
这种视角可以很客观地展现故事的全貌。
比如拍一个关于传统手工艺传承的微纪录片,从一个对传统手工艺感兴趣的人的角度去观察手艺人的工作、生活,手艺人的传承面临的挑战,像年轻人不愿意学啦,市场需求小啦,然后再讲述一些为了传承做的努力。
叙事结构也很重要。
可以是线性结构,按照时间顺序来讲述故事。
就像讲述一个运动员的成长历程,从他小时候开始接触运动,到参加各种比赛,再到取得好成绩或者遇到挫折,一步一步按照时间线来,观众很容易就能理解。
也可以是非线性结构,把故事打乱了来讲。
比如说拍一个关于历史事件的微纪录片,可以从现在的一些遗迹或者文物开始讲起,然后再穿插到过去发生的事情,一会儿是古代战场上的画面,一会儿又回到现代专家对这个历史事件的解读,这样能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悬念。
在叙事节奏方面,得把握好快慢。
如果是讲一个比较紧张刺激的故事,像极限运动之类的,那节奏就要快一点,画面切换也要迅速,音乐也要比较有活力。
要是讲一个很温情的故事,比如老人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那节奏就可以慢一点,画面可以多停留一会儿,音乐也可以是舒缓的。
另外呀,细节的呈现也不能少。
在微纪录片里,一个小小的细节可能就会打动观众。
比如拍一个贫困地区孩子上学的微纪录片,孩子破旧的书包、脏兮兮的小手,还有他们渴望知识的眼神,这些细节能让观众更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的生活状况。
还有就是声音和画面的配合。
合适的音乐和音效能给叙事加分不少。
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

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随着时代的发展,传媒行业已进入了融媒体时代。
在这个时代,传统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单一形式的内容已无法满足观众多元化的需求。
因此,有些新兴的传媒形式应运而生,微纪录片便是其中之一。
相较于传统纪录片,微纪录片叙述时间更短、内容更集中、形式更灵活,更能迎合观众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那么,在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应该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强化情感共鸣微纪录片往往通过情感化的叙述手法来增强观众与作品之间的情感共鸣。
情感共鸣,是指观众能够与影片中的人物或事情产生共情关系,感同身受,从而更易于被影片传达的信息所折服。
对于微纪录片来说,如何增加观众的共鸣感成为了关键。
在影片制作中,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来强化影片信息传达的共鸣效果。
首先,可以通过视觉手法提高共鸣感。
对于某一事件或人物,可以通过镜头语言来抓住最感人的瞬间,例如拍摄一位残疾人成功走出重病床边,这样的场景让观众不由自主地泪目。
同时,还可以通过影片中的画面配乐来让情感更深切地触动观众的内心。
通过这些视觉和音乐等语言的编排,可以让微纪录片观众产生共鸣的情感共鸣作用。
其次,采访受访者时,需要善用言语表达的技巧来切实体现情感。
对于一些感人的事迹和故事,应该尽量运用受访者的话语去呈现,这样既可以保持事实的真实性,同时也可以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受访者的真情实感。
最后,微纪录片的结尾也尤为重要。
结尾决定了影片的最终印象。
在微纪录片中,可以运用“回忆性结尾”以及“寓意性结尾”等多种结尾手法。
通过寓意性结尾,可以强化影片的主题和核心价值,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而回忆性结尾则可以让人回想起影片中感人的瞬间,进而加深共鸣感。
二、注重时效性由于微纪录片的时长较短,因此需要更注重节目的时效性。
即,从影片策划到上线的时间应该尽量短。
在信息时代,社交媒体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如果制作时间过长,那么就会失去节目传播的契机,影响影片的质量和效益。
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

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1. 引言1.1 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十分灵活多样,可以通过图像、文字、音乐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达到丰富又简洁的叙事效果。
微纪录片在叙事中更注重情感共鸣和观众参与感,通过真实的故事和生动的画面,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在融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微纪录片不断创新与发展,结合社交网络、移动终端等新技术,使得其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化,并且拓展了受众群体。
微纪录片在传播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可以引起社会热议,推动社会进步,成为传播力量的一种重要形式。
未来,随着融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微纪录片将继续深化叙事方式,不断创新内容形式,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拓展传播影响力,为社会带来更多正能量和启发。
2. 正文2.1 微纪录片的特点与形式微纪录片是一种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的纪录片形式,通常时长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之间。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短小精悍:微纪录片通常时长短小,紧凑内容,不拖泥带水,更易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适合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消费。
2. 情感共鸣:微纪录片通过真实的故事和角色展示,触及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让观众更容易被吸引和感动。
3. 多样性:微纪录片形式多样,可以采用纪录片、纪实动画、演说视频等形式,更具创意和创新性。
4. 创新性:微纪录片在叙事手法和表现形式上更为灵活和新颖,可以通过剪辑、音效等手段呈现出丰富的视听效果,吸引观众。
5. 传播性:微纪录片易于在社交媒体等平台上传播和分享,更容易被广泛传播和关注,具有较强的传播力。
总的来说,微纪录片作为一种新兴的纪录片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形式,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传达信息和情感,并在融媒体时代中扮演重要角色。
2.2 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在融媒体时代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叙事策略是微纪录片制作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质量和观众的接受度。
在探讨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需要紧扣主题。
浅析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

浅析融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王圣凯(河北传媒学院研究生院,河北,石家庄 051400)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手机移动端客户为主的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开启了媒体传播的新阶段,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在了移动端的平台上,形成了媒体的新融合,拓宽了人们收获信息的范围,改变了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习惯。
受时代的召唤微纪录片也应运而生,一改以往纪录片的长叙事大制作,微纪录片以短小精悍碎片化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同时也更融合了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融媒体;微纪录片; 移动融媒体;叙事策略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从最开始的广播电视,到互联网,再到现在的手机移动端的蓬勃发展,媒介为纪录片的发展也提供了新的形势和表现方式。
微纪录片就是纪录片与新媒体融合产生的一种新兴艺术形式。
微纪录片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很好的继承了传统纪录片的优点,并结合传播媒介的特点,融合了新媒体平台的表现形式。
本文以叙事学为视角,通过对微纪录片叙事主体、内容、视角、节奏的变革分析,结合其现实境况和发展前景,提出几点未来发展建议,以期为域内微纪录片的培育和生产提供参考。
一、微纪录片概述微纪录片的概念的形成是相对于之前传统纪录片大篇幅的时长,以及叙事的起因,铺垫,发展,高潮,结果宏大的题材和全知的视角,同时播放平台传统的纪录片也是只在电视媒体上播放。
而微纪录片打破了传统纪录片宏大的大篇幅表达方式,选择了碎片化,及时性,微视角,小人物[1],并且利用社交媒介微博,微信等移动端的平台快速的传播。
满足了受众利用碎片化时间收获信息,快节奏的生活下对及时性信息的需求。
可以说微纪录片的产生跟当下新媒体的发展与受众的需求紧密相关,并且因为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得到了很好的传播。
微纪录片与传统纪录片相比较而言,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在“微”上[2]。
微时长,相对于传统纪录片在电视上播放,大多都会是选择30分钟的叙事时长和体量,而微纪录片便正好选择了30分钟以下的微时长叙事表达,通常一般微纪录片的篇幅时长都大概在5到10分钟,充分的利用这5到10分钟完成简短精悍的叙事。
“他者叙事”在人文类微纪录片中的创作策略研究

“他者叙事”在人文类微纪录片中的创作策略探究导言:微纪录片作为一种新兴的纪录片形式,在近年来的进步中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其短小精悍的特点使得微纪录片成为人们快速得到信息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微纪录片中运用“他者叙事”的策略成为了我们探讨的焦点。
一、“他者叙事”及其在微纪录片中的意义“他者叙事”即通过他人的视角和经历来叙述故事。
相比于传统的“自身叙事”,它更加客观中立,并且拥有更多元的视角。
在微纪录片中,接受“他者叙事”策略不仅可以创设出更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故事,还可以给观众提供更多元的沉思角度,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熟识。
二、在微纪录片中应用“他者叙事”的方法和技巧1. 选择合适的主题和人物在微纪录片中,选择合适的主题和人物是应用“他者叙事”首要思量的因素。
主题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关注度,人物应该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和较高的可信度。
同时,为了更好地体现“他者叙事”的效果,选择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人物可以提供更多元的视角和观点。
2. 运用第三人称叙述在微纪录片中,接受第三人称叙述是实施“他者叙事”策略的重要手段。
通过第三人称叙事,能够更好地给观众创设出与故事主人公的距离感,使观众更能客观地理解和体会故事。
3. 使用配乐和音效的力气微纪录片屡屡通过配乐和音效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应用“他者叙事”时,选择适合情境的配乐和音效可以更好地营建出与主人公的情感毗连,使观众更加乐于进入到故事中。
4. 运用画面表达主人公的情感和心里世界通过创意的画面构图和细节处理,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主人公的情感和心里世界。
微纪录片中的画面分外重要,通过画面的创作来诠释主人公的故事情节和情感变化,有助于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和共情能力。
三、“他者叙事”在微纪录片中的案例分析以纪录片《流浪地球》为例,该片以一个友人圈中的人为出发点,展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宏大场景。
通过观察这个人物在地球爆炸前的平时生活、沉思和决策等多个维度,揭示了他对地球将来的担忧和并为了地球的连续付出的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
作者:燕京
来源:《新媒体研究》2016年第16期
摘要纪录片是一种极具文化重量和审美价值的视听表现形式,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微纪录片作为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应运而生。
文章旨在对微纪录片的概念、传播特点进行梳理,总结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为提升微纪录片传播效果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微纪录片;叙事策略;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16-0175-02
微纪录片是相较于纪录片体量而言提出的新概念,为区别于纪录短片,一般是指时长在10分钟左右时长的纪录片,最长不超过30分钟,具有碎片化传播的功能。
微纪录片作为纪录片发展的新趋势之一,是“微时代”的产物。
它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以受众的个性化收视要求为目标,与新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相契合,是目前纪录片行业发展最快的形态之一。
纪录片作为一种拥有真实力量的节目形态,具有覆盖范围广、受众层面多、传播速度快、内容立体形象等特点。
纪录片的生命是真实,也正因为真实这一特点,受众对纪录片的信任度很高。
微纪录片在内涵上完全传承了纪录片的精髓,以其“真实可信”的姿态出现在受众视野中。
在承继了纪录片的精髓之外,微纪录片有着不同于纪录片的传播优势:首先,微纪录片的“短”使得表达更具有目的性,节奏更加明快,更适合快节奏的生活以及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在青年人中传播会变得更加快速。
其次,微纪录片“微”使纪录片的表达更加具有单一性和指向性,短平快的记录某一个人或事物的发展,更加简单通俗、直接明了。
最后,微纪录片的“简”对摄制器材、制作周期等要求更低,使得每一个受众都可能成为创作者,选题叙事更加平民化,日益摆脱以往纪录片“曲高和寡”的尴尬局面,进入一个全民都可参与互动“草根秀”时代。
微纪录片结合自身短小精湛、碎片化传播、平民化视角的特点,承载着更多文化传播的重任。
根据微纪录片的创作方式和传播特点分析其叙事策略,在叙事策略上具有以下几种表现。
1 叙事结构碎片化
微纪录片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表现对象完成较为立体的展现,叙事时长短、节奏明快、信息量大是微纪录片叙事时的一贯特点,因此,长镜头、慢讲述的娓娓道来显然不能适应需要,叙事结构的碎片化、叙事思维的跳跃性是微纪录片的重要叙事策略。
《故宫100》是央视继纪录片《故宫》之后推出的一部讲述故宫故事的系列微纪录片,以每集6分钟共100集的详细讲述了故宫中的每一个细节,小到故宫内的威猛铜狮、砖石瓦块,
大到国家仪式、社交礼仪,这部百集纪录片都有所涵盖,全片由每集之间一个个碎片的叙事组成,每一集中的叙事又是由一个个叙事片段组成,形成一集集之间看似没有关联的小故事,在叙事上充分显示了微纪录片的短小精湛、节奏鲜明的特点,也充分迎合了“微时代”受众的审美需求。
2 叙事视角平民化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为微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提供了多种手段和有力平台,手机、DV等简易操作的拍摄制作手段正在逐渐影响着微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以微信、微博等作为传播主阵地的新媒体平台更是拥有海量的受众群体,因此,力求贴近受众的生活就需要更加平实接地气的叙事视角,这是微纪录片叙事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梦365个故事》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电视台共同策划拍摄制作的大型系列微纪录片,全片共365集,自2013年12月推出第一批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全片用每集3分钟时长讲述了一个个普通人的追梦故事,运用平民化视角讲述了现实生活中大家身边的故事,极大地拉近了传播者与受众距离,引发了强烈的共鸣,诠释了“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全片摒弃了以往纪录片高高在上叙事的态度,开门见山、平实质朴地讲述了《小夫妻大战白血病》《轮椅舞》《剃头匠》《食为天》等一个个真实立体的普通人追梦的故事,让受众在片子的情感走向引领中体悟深层次的思想内涵,更好地隐藏了宣教的目的,达到了共鸣效果。
3 表达细节扩大化
微纪录片虽然体量短小,但在叙事对象的选择上并不具有局限性,既可以选择小的人物、事件,又可以选择宏大厚重的主题,它的记录充分发挥了“微”的特点,即通过展示事物微小的“点”来构成“线”,最后展示立体的“面”,以“点”带“面”,通过不同细节的扩大化表达在观众脑海中塑造出画面,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反映出事物的全貌[1]。
由南京广播电视台为首个国家公祭日创作的30集微纪录片《城殇》,每集时长约为3分半,讲述了南京大屠杀的那段悲惨历史。
虽然南京大屠杀是一个宏大复杂的历史题材,可是微纪录片并没有对整个历史事件进行全部描述,而是通过南京城遭受轰炸、日军洗劫南京城、战后审判等历史节点为观众讲述了那段历史[2]。
大量的历史影像资料、幸存者的回忆、国际友人的证言组成了一个30集的碎片化叙事的微纪录片,这些碎片化的细节被扩大化的使用,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真实的表达了说话者的意图,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细节的表达感受到微纪录片本身的深刻思考和内涵。
4 选择题材现实化
微纪录片的传播不仅要依靠传统媒体的播映,还需要新媒体平台的联动,受众的吸引与微纪录片的快速传播都需要扎实的传播内容作为基础。
那么,选择拍摄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受众需求的现实题材显得尤为重要。
人们习惯于观众身边人和事,现实题材的微纪录片在传播中更容易被受众接受,例如系列微纪录片《中国梦365个故事》、系列微纪录片《手功派》、微纪录片《插旗》《花朵》等,无一不是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荣获第二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微纪录片奖的《插旗》,记录了2012年美国的阵亡将士纪念日,士兵们到美国华盛顿的阿灵顿公墓为阵亡将士的墓碑插上美国国旗的纪念活动。
全片仅有4分多钟,片中只有一些墓地空镜头,一个美国士兵的独白,一位母亲在他19岁儿子前墓碑前哭泣。
通过公墓冰冷的墓地、家属的痛苦表达了和平的期望以及反对战争的主题。
微纪录片《花朵》曾荣获2012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奖、第17届黑山国际电视节金橄榄奖、首届凤凰纪录片大奖最佳微纪录片奖,并入围2013纽约国际儿童电影节。
《花朵》全长29分钟,讲述了一群学习杂技的孩子是怎样为观众呈现了杂技艺人舞台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努力,微纪录片凭借冷静的纪实手法,表达了对普通人生存境遇的关怀。
《手功派》是优酷网自频道推出的一部讲述中外手工匠人技艺的系列微纪录片,每集五分钟,每周二更新一集,运用白描的表现手法,通过手工匠人们的自述,记录了中外手工匠人的技艺和故事,介绍不同手工项目的技艺、传承和创新,反映简单质朴、重信守诺、追求极致的匠人精神,用心绘制中国手工地图,展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更好地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
微纪录实现了纪录片关注微小事物的可能,小到个人趣闻、路边随手拍,大到历史文化这样的宏大题材的呈现。
它的出现与发展是纪录片结合新传播手段掀起的潮流,拓展了纪录片在新媒体上传播形态,对于纪录片的发展无疑有着深远的影响。
微纪录片可以展现传统纪录片所忽略的,或者难以展现的,它的发展为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形式,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希望微纪录片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承载更多的历史责任,为中国文化的国内外传播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崔馨月.新媒体环境下微纪录片的特性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2]邱源子.探索媒介融合时代微纪录片的创新[J].传媒,2015(7):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