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中西方家庭教育比较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ppt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ppt](https://img.taocdn.com/s3/m/43dfe6e3f46527d3240ce0cf.png)
(二)在子女的养护上:
其一,我们要避免包办代替, 而要更加 注重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
其二,要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的成才 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相比之下,西方家长比较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 理需要。美国的父母经常与很小的子女一 起讨论问题,当孩子遇 到不顺心的事也愿跟父母商量。在孩子很小时就注意培养他们经 受挫折的毅力 ,一、二岁的孩子任他们在草地上摔跌滚爬。
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对比
思政12101班 2号 黄旭超
目录
家庭教育的含义和意义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的差异 如何把握中西方家庭教育的不同 感悟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关注。
“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 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这句话深刻指明 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的作用,按照传统观念,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有家长对其子女实 施的教育。
(三)在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上
要避免“服从”;崇尚“自由与平等”。由于中国长期 的封建 社会对人们心态的影响,“孩子就应该顺从家长”的 观念在中国家长的头脑里占有根深蒂固的地位。
有关研究表明,专制家庭里的孩子比民主家庭里的孩子 更喜欢同别人吵架,不体谅别人,人缘不好,上进心不强, 对赏罚不太关心。相反,民主型家庭里的孩子,能体谅别人,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 庭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 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 人的一生中起奠基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 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 补充和延伸。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的差异
中国与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若干比较
![中国与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若干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ed8a42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4.png)
中国与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若干比较中国与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若干比较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
在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因此,各国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育工程中,都很重视家庭教育这一环。
这个问题在我国也早已成为热门话题,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的极大关注。
然而,时至今日,我国不少家庭的家教仍未走出误区,甚至影响劳动者良好素质的形成。
本文拟就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作一粗浅比较,或许能为我国家庭教育的改善提供某些借鉴。
一、两种不同的育儿观西方国家育儿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
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
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
因此,要从小就形成自立的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而独立生活能力来自从小的锻炼。
所谓锻炼是多方面的,诸如劳动锻炼、坚强意志的锻炼、忍耐力和吃苦精神的锻炼等等。
但最根本的是适应各种艰苦环境和劳动能力的锻炼。
通过参加劳动,让孩子从小就形成独立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爱劳动的习惯;在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炼意志,发展各自的才能和特长,增长才智,并形成刻苦、节俭等品质。
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促其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育儿观有很大不同。
中国的一些家庭育儿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
基于这种企盼,多数家长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得好。
孩子成长中能给他们多少幸福就给他们多少幸福。
一句话,若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为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智育。
为使孩子学习好,能成龙成凤,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
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很少考虑,有的甚至不考虑。
中外家庭教育比较ppt课件
![中外家庭教育比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db4e4f6c175f0e7cd137b0.png)
It is very important that the child is told to learn to make a living, by this way, he or she can gain a strong physique, and physiological quality .
Not be the No. 1 student in every subject except gym and drama
Play any instrument other than the piano or violin
Not play the piano or violin.
Case:
Do you have a “Tiger Mother”?
Differences:
Western parents usually teach children in daily life. Usually parents share their inner emotions to teach children an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daily behaviors 、 habits.
Once the daughter Sophia ranked second in a International math competition. Thus “Tiger Mother” forced Sophia to did 2000 math exercises everything until she got the first.
By contrast, Chinese parents break away from the real needs of children, for example patriotism、 révolutionnisme、 idealism in the kinder garden .But the behavior habits and relationship are usually ignored.
简析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
![简析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f6c927d011ca300a6c39071.png)
简析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家庭教育,通常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驿站,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
正如蔡元培所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
”而父母,作为家庭最基本的组成单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其言行、道德观念、能力、兴趣等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自身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中西方家庭教育的现状受东方文明特有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限制,当今中国的家庭教育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 1.盲目攀比。
大多数家长爱面子,习惯性地把孩子看成自己附属品,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经常拿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去和别人比较,以此来证明自己“教子有方”。
可家长的做法却在无形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在对比中丧失了自信心。
2.施加压力过大。
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都被当作小太阳,寄予家长所有的爱与期望。
正是家长这种过度的关注,造成了孩子学习焦虑、性格孤傲等心理问题。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西方,其家庭教育的发展则日趋科学化,家庭教育内容倾向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家长也十分注重学习教育常识。
所以,西方培养出的孩子大多数很有主见,各方面能力也很强,能很快适应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机制。
也正因为如此,在诺贝尔获奖名单上,美国人比比皆是,中国人却寥寥无几,这与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二、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1. 家庭教育呈现形式的差别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儒家思想是教育的核心。
“百善孝为先。
”基于这种传统观念,中国家庭教育呈现出“管”与“被管”的关系。
因此,中国的大多数家庭秉持的是“对外民主,对内专制”的原则,要求孩子对父母的话无条件服从。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经常对孩子说的词汇便是“不行”“不可以”“必须”“应该”,孩子即使再委屈也要求全。
所以,中国的父母是孩子的主宰,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永远处于被统治的地位。
在西方,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家庭教育表现出尊重个体发展的特征。
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
![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7b149b8fd0a79563c1e7273.png)
从两块玻璃看中西方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第一块玻璃这是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早上第二节课,我踩着铃声走向教室。
走近教室,本该安静的教室里传出叫喊声。
走进教室,学生的大呼小叫一下子变成了窃窃私语。
班长走了上来,向我汇报:“A同学把玻璃打烂了。
”“怎么回事?”“是A同学和B同学抢东西,在教室里吵闹,学习委员上前制止,没有拉住倒退的A同学,A的后脑勺就撞在玻璃上,撞碎了。
”刚说完,正式上课的铃声响了,我开始上课。
下课后,我告诉A同学:“根据学校的规定,请你回去告诉家里人,今天之内,把你弄坏的玻璃安好。
”早饭后是我坐班。
快下午自习时,A同学和他的父亲来了。
我和那位做父亲的打过招呼后,他去量了该安玻璃那个窗的尺寸。
当他双手抬着一块玻璃第二次出现在教室门口时,上下午课的铃声响了。
我在坐班,学生在专心的写字,他在安那块玻璃。
只听见又一声玻璃清脆的响声,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他抬来的那块玻璃又碎了。
A同学的父亲走出教室时,难过地对他说:“你看,安一块玻璃多么难,你啊你------”A同学脸上很平静,没有出现我想象那种内疚的表情。
二十分钟的写字时间一晃而过,铃声再次响起。
我站起身整理书笔文具,准备离去时,有个年轻人双手抬着一块玻璃走进教室,跟在后面的是那位学生家长。
我再次打过招呼,就走出了教室(第一节课不是我的课)。
第二块玻璃这是一个在书里看到过的西方故事。
在美国,曾经有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破了邻居家的玻璃。
邻居要他赔十二点五美元安装玻璃的钱。
在当时,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大人都要费些周折,更何况是一个小孩子!小男孩回家乡父亲要钱,他的父亲说:“你犯了错误,就应该从中接受教训并承担责任。
这十二点五美元我可以借给你,但你必须还我。
”小男孩虽然委屈,但还是答应下来。
此后,放学后就去打零工,割过草坪,送过报纸等等,半年之后,他才把这笔钱还清。
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当选为美国总统的里根。
从两块玻璃中看中西教育人都是从小长大的,本来责任意识应该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得到培养。
中国式家庭教育与国外家庭教育的区别
![中国式家庭教育与国外家庭教育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b726ad44cf84b9d528ea7a48.png)
中国式家庭教育与国外家庭教育的区别——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在于:传统的中国式家庭教育强调命令与服从,而美国家庭则注重公正和自由。
中国家长大都喜欢“塑造”孩子,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
他们往往用自己的意愿来干涉孩子们的自然发展,因此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
美国家庭则更重视孩子们的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其差异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两种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在我国家长总是意味着权威,作为统治者在家庭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
父母总觉得孩子永远长不大,对孩子的教导会持续到孩子长大以后许多年。
另外,在中国人的思想里“长者恒为师”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家庭中,年长者一定可以教育年幼者,这就在家庭中形成了一种不平等,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孩子慢慢习惯了在多重规则下生活。
然而近年来,许多家庭走向另一个极端,孩子成了中心。
家长总是对孩子千依百顺,这种溺爱的行为,造成了家庭关系的另一种不平等。
在中国,孩子在家里很少有发言权,参与权,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听话懂规矩。
美国家长更注重与孩子自由平等的相处。
在孩子小时候就尊重他,重视给孩子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他们把孩子看做独立个体平等对待,给孩子尊重和理解。
让孩子在家里有发言权、参与权,美国父母鼓励孩子有独立的合理思想;美国孩子有选择权,美国父母在孩子的有了初步的认知能力时,就很重视让孩子自己去进行选择,作出决定,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图书,游戏,长大以后自己选择朋友,自己选择职业、自己选择婚姻对象等等。
美国父母大多不会替孩子选择,他们主要是引导孩子怎样进行选择,或者站在孩子的身后,给孩子信心,鼓励孩子。
所以,孩子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的想像或进行创造性活动(二)两种不同的育儿观中国家庭很重视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能否找个好工作。
中美家庭教育比较PPT课件
![中美家庭教育比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6a7c775fbfc77da369b130.png)
e into parents’ money
13
2.Flag-raising ceremony
14
Unacceptable
❖ Many ways about child rearing in America is difficult to be accepted by Chinese. Especially are the three ways below. First, let children crawl on the ground. As the saying goes: Chinese kids grow up on the bed while American kids grow up on the ground. Many parents think that crawling on the ground is unsafe and unhealthy because there are much dirt and germ on the ground. Second, let the children drink cold water. Somebody said that American is growing up in the refrigerator because they drink cold water every day. But lots of Chinese parents consider that kids will suffer from diarrhea if they drink cold water. Third, let children wear fewer clothes. Many Chinese parents judge whether their kids are feeling warm by the temperature of the kids’ hand or foot. But American parents judge that by the temperature of the kids’ back or nick. Therefore, American kids wear fewer clothes than Chinese
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对比PPT课件
![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对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44ac7cb90d6c85ec3ac6a6.png)
.
11
(二)在子女的养护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其一,我们要避免包办代替, 而要更加注重
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
.
12
案例分析:
一位18岁的硕士研究生被某地质学院指定为留法 预备生,这本是件好事,但正当要他乘飞机飞往巴黎 时,他却交了休学报告,恐惧得全身抽搐。神经学家 的结论是:病人发病的原因是社会生活能力差,出国 反而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原来,他母亲从小就对 他十分溺爱,使他丧失了洗衣做饭的基本生活能力, 离开了母亲的照顾,他就无法生存,凡是认识他的同 学都说他是“研究生的科学水平,小学生的生活能力”
.
10
我们来看一下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与调查:
1992年12月10日《中国教育报》报道:南京钢铁厂工人 胡某的 3岁儿子胡丹丹因为背不出“曲项向天歌”的“项”字 ,竟被他的父亲踢死。 1988年,上海市儿童少年家庭研究,促进会对12个区的 1141个家庭的家教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些家长一致认为 孩子最使他们高兴的事是学习成绩好,最使他们不高兴、 最担心的事是学习成绩差
.
8
就中西方家庭教养的目的而言,两者有着相同 之处,那就是教子成人、教子成才。
然而我们也不能一味的否定中国幼儿家庭教育 ,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也 注定了中西方家庭教育存在明显的差异,
我们要认真地比较两者的差异、得失,结合我国 的家庭教育特点,从中吸取西方家庭教育中有益 的经验为我所用,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特 别是独生子女的教育培养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
.
17
以上仅就中西方家庭教养的主要方面作了粗略 的比较,仅此,我们也能看出两者的反差是何等 的巨大。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f4d7590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a.png)
应对策略
平衡学术与兴趣发展,关注孩子多元化需求;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和表达,培养 批判性思维能力。
西方现代家庭教育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
挑战
过度放任自由,孩子缺乏规矩和自律;过度保护孩子,削弱其应对挫折的能力。
应对策略
建立家庭规矩和纪律,培养孩子自律性;适当让孩子面对挫折,提高其心理承受 能力。
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和新型模式可能性
家庭教育将更加注重孩子全面发 展,包括心理、情感和社交等方
面。
新型教育模式如在线教育、家庭 教育指导服务等将逐渐普及,为
家长提供更多选择和支持。
家庭教育将与学校教育更加紧密 地结合,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机
制。
提出构建符合时代需求家庭教育体系建议
01
02
03
04
建立完善的家庭教育法律 法规和政策体系,保障家 长和孩子的合法权益。
总结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及启示
教育理念差异
西方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性和创造力,中方则更强调孝顺、 尊重和纪律。
教育方式对比
西方家庭倾向于平等交流、鼓励孩子表达意见,中方家庭则更注 重传统权威和服从。
启示与借鉴
双方应互相学习,西方家庭可加强孩子纪律教育,中方家庭则可 注重培养孩子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理念差异产生原因及影响
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不同
中西方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源于各自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发展轨迹。
社会制度和教育体制差异
不同社会制度和教育体制对家庭教育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方式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家庭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调整。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研究【论文】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0f7201dc77da26925c5b0d6.png)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研究一、西方各国家庭教育的特点(一)节约自强的美国家庭教育许多美国的父母在孩子十八岁以后将会不再负担其生活费,他们会注重如何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才能够尽快使孩子获得自食其力的本领。
这些美国家庭教育观点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市场经济的理念,让孩子们从小就明白什么是有偿工作,以便于将来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氛围,那里的孩子们也随之崇尚自己挣自己花。
而美国社会相对宽厚的社会经济状况也令父母们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更有安全感,他们不需要过于向孩子施加奋斗的压力,而是让他们能随着自己的天性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走的道路。
长大成为独立的个人是美国家长家庭教育理念的中心思想,他们会鼓舞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
根据调查,美国54%的青少年学生是不拿零用钱的,而且年龄越大越不可能获得零用钱,大约68%的受访青少年学生以打零工赚取零用钱。
[3]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美国首富洛克菲勒,这位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财产的大富翁,其子女的零用钱却十分紧巴巴。
他家账本扉页上记录着孩子零用钱的规定:7-8岁每周30美分;11-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
零用钱每周发放一次,要求子女们记清每一分花销的来龙去脉,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如果账目清楚,用途正当者,下周增发5美分;反之则更少。
洛克菲勒解释说,“过多的财富会给自己的子孙带来灾难”。
这句蕴含着他人生经验的话,就像他的财富,引发人们的思考。
(二)磨练吃苦的英国家庭教育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语又是全世界使用频率极高的语言,总的来说,英国人性格恪守传统,他们的象征动物是约翰牛,即严谨而且爱独居,为了自己获得独立自由而愿意吃苦耐劳来换取理想生活。
英国的青少年,从小就体验送报、打工等劳动的辛苦,这本身就是磨炼吃苦精神的绝佳途径。
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可能还在热被窝里撒娇,赖床时要父母三请四催说尽好话,英国的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
中西家庭教育差异
![中西家庭教育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8abadf2f482fb4daa58d4be9.png)
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在各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的成因1 中西方历史背景的不同在西方的历史上,移民现象是很普遍的,这就造成了当地文化的多样化,外来文化的新思想和新习俗很容易被接受,并融入到本土文化,因而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就相对增大了。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国人为许多传统和习惯所限制。
尤其是封建观念已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头脑,保守自闭的思想影响了大多数人。
2.经济体制不同西方在“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和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少的生存压力。
用人体制比较完善,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因此人们有更广泛的择业余地。
没有高低优劣的看法。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社会注重学历,生存压力非常大,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工作上。
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就是为了将来能找一份好工作、生活稳定。
3.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西方人注重个性,价值取向是个人主义。
根据这种价值观,父母把孩子和他们自己作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中国人推崇的是集体利益而不是个性。
在中国人的哲学中,个人价值要服从集体利益,父母丢弃了自我,重视孩子的“自我”。
他们把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千方百计为孩子设计好了未来。
西方家庭用最基本理性化的方式去对待孩子.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
他们普遍认为,培养孩子的义务是一项社会义务。
中国人崇尚道德,家教以道德教育为基础,抚育孩子的义务是家庭的。
二.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1.家长与孩子关系方面的差异中国家长的支配欲强,要求孩子从小就要听家长的话,希望什么事情都要依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父母与子女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管和被管的关系。
在西方父母和孩子之间以及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尊重的关系。
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自的个性,应顺其自然地发展。
孩子所处的小环境是自由宽松的。
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干涉和限制他们的行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该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和斟酌,尽可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想法和行为。
中西方家庭教育之比较
![中西方家庭教育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4f2a6651ba0d4a7303763a6e.png)
浅析中西方家庭教育之异同[主要内容]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
当今社会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因此,各国在培养人才的教育工程中,都很重视家庭教育这一环。
本文通过中西方家庭在思想道德教育、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上的差异和共同点进行粗浅的分析比对,为家庭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西方家庭教育异同不论是刚出生的婴儿还是是在校大学生,只要没踏上社会,独立自主地依靠自身能力生活,家庭的教育对其成长的影响和意义都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发挥着学校教育所无法取代的作用。
我们研究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无疑将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整体发展,让家庭这一渠道发挥更关键、有效的作用。
一、中西方家庭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差异我国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强调忠君孝父,子女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
当代中国家庭思想道德教育批判地吸收、借鉴传统教育理念,其主要特点是:首先,家长长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推崇“孝悌”等思想观念,通过日常的言谈举止会影响到子女,使子女受到尊老爱幼等正面的道德教育。
但其中“学而优则仕”、“棍棒底下出孝子”等思想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通常认为孩子的学习第一,其他次之,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父母与孩子沟通较少,只注重物质需要的满足,缺少情感交流,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子女对父母感到畏惧的同时,产生了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使孩子偏离正常的道德发展轨道。
其次,家长比较注重培养孩子遵守纪律和爱祖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导致孩子行为失矩,对孩子进行的社会责任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停留于表面。
最后,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独生子女制度,所以所有家长都在孩子身上寄予厚望,希望儿女成才,但是成才的标准和方式则通常由家长来规定,他们可能会将自己的幸福观、荣辱观以及自己未曾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在培养孩子成为理想中的“人才”的同时,也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空间而西方家庭比较注重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强调在和睦的家庭中培养孩子遵守纪律、服从社会公德和为大众服务的良好行为习惯,注重各个家庭之间的交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育目标失衡
1.期望过高 2.“智力中心主义” 3.重“身”轻“心”
三、教育方式不科学
1.不恰当的教养态度 2.极端的教育方式
四、与学校教育相脱节
孩子自入学起,教师和家长共同承担着教育幼儿 的任务,需要相互配合,对孩子实施一致的教育。 但目前出现了种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如在道德教 育上,教师与家长不一致,造成孩子无法形成正 确的道德标准;教师支持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家 长则让孩子死记硬背;教师主张孩子自由发展, 而家长则从自己意愿出发,让孩子上各种特长班 等等,双方从教育目标到具体的教育内容都存在 偏差,导致教育力的衰弱。
科学的儿童观
儿童是人,是独立存在的。 儿童是在成长过程中的人。 儿童是终究要长大并将独立生存的人。
当代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实践反思
美国 尽父母之责任——父亲的力量 注重开启儿童心智——培养注意力、创造 力和阅读能力 教育观念独特——重纵向比较、轻横向比 较,重过程轻结果,主张孩子活泼好动 重视家庭理财教育
当代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实践反思
一、前瞻性的家庭教育理念 养育观:自己的孩子自己教养
不论家长的贫富、种族背景及受教育程度如何,只要他们参与到孩子 的学习中,孩子的学业成绩就能提高。家长参与的范围越广,学生越 容易取得较好的成绩;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孩子考试就能得高分课 堂出勤率就高,就能正常地完成家庭作业。 家长的参与能使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有家长参与的孩子毕业 率就高,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入学率也高。 不同类型的家长参与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为了能有一个长期持久的良 好效果,必须有一个周密的家长参与计划。
体育:认为体育活动是每个孩子自身成长的需要,是孩
子身心健康、称为身心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体育活动不 仅可以健身,还可以培养坚强、勇敢、自信心、竞争意识 等心理素质 社会实践和生存能力:自立能力和理财教育 心理素质的教育:自信心培养、挫折教育、青春期性 教育
三、有机整合的家庭教育方式 :自然主义与
儿童观: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尊重) 教育观:“以人为目的”的教育(凡人,发展
个性,非一流、顶尖)
二、丰富的家庭教育内容
德育:塑造孩子良好的道德操守,教导孩子懂得礼貌与
礼仪,引导孩子做有教养、有责任心、有爱心、有同情心 和有奉献精神的人 智育:不以知识灌输为主,注重激发孩子的各种兴趣和 求知欲,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尤其重视孩子的创造兴趣和 创造意志
家庭人际关系
家庭人际关系:家庭成员之间根据自身的 角色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人际互动关系, 是家庭的本质要素在家庭人际交往中的表 现形式,是家庭成员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 总和。 夫妻关系:粘黏的夫妻关系、冲突的夫妻 关系、健全的夫妻关系 亲子关系:角色关系、心理关系
5.儿童是私有财产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父母婚姻的结晶, 产生于母体,归父母所有,是父母的隶属品。父 母可以左右儿童的命运,控制儿童的生活,决定 儿童的一切事情,要求儿童学习许多并不感兴趣 的课程,把儿童培养成为他们认为是最理想的人, 压服儿童,让儿童唯命是从。儿童特别是男童被 认为是家庭的希望、传宗接代的工具,开始重视 儿童、关心儿童,但儿童仍然被视为家庭和家族 的附属品,父母的私有财产,没有独立自主的人 格和地位,与其抚养人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依附 关系。例如,“老子打儿子”被认为是天经地义 的,是家庭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
日本:“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 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
这是日本教育孩子的一句名言。父母 教育孩子在学好功课的同时,必须做些力 所能及的家务,到外面打工挣钱。在日本 大学生中,勤工俭学非常普遍。他们靠在 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外做 家庭教师,陪护老人等,挣自己的学费。 孩子很小时,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 “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全家外出旅行, 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 一个小背包。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 东西,应该自己背。”
第二讲 中西方家庭教育比较
一、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的批判和继承 二、西方国家近现代家庭教育思想集萃 三、当代中西方家庭教育比较 四、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精髓
众多家庭教育家及其著作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家训典范 司马光的《温公家范》——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朱庆澜的《家庭教育》——家教原则、意 义、内容、方法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 —中国家庭教育领域流行最广、影响最大
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
1.儿童是小大人 2.儿童是白板 3.儿童是有罪的 4.儿童是花草树木 5.儿童是私有财产 6.儿童是未来的资源 7.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
返回
1.儿童是小大人
以古希腊为代表,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
儿童是“缩小”的大人,儿童是小大人, 儿童和大人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有的话, 那也只是身高和体重的不同而已。
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
家庭结构 家庭生活方式 家庭内部关系 家长教养方式 家长素质 社会因素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所形成的相对稳定 的联系模式。 主要类型:按照家庭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划分 核心家庭 主干家庭 联合家庭 隔代家庭 单亲家庭
当代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实践反思
日本 重视母教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全职主妇 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有效结合—— 极少的高收费半日幼儿园 注重品德、做人教育 重视实践锻炼
美国:“要花钱,自己挣!”
美国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 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 很小时就让其认识劳动的价值,比如让孩子自己动手 装修自行车,修理小家电,做简易木工,粉刷房间, 到外边参加义务劳动等等。即使是富有的父母,也十 分注重对孩子进行自谋生路的教育。美国南部有些州 立中学还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 才允许毕业。”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 己挣!”不管家庭经济状况如何,孩子在12岁以后就 得给父母庭院割草、给别人送报,以换取些零用钱。 一些家长还要求孩子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 机,秋天帮人扫落叶,冬天帮人扫积雪等。
家庭生活方式
家庭生活方式: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 约下和价值观念的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 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 它涵盖了家庭生活的全部领域,如消费、 休闲、交往、婚姻及各种细微的领域和特 定的表现形式等方面,如生活风格、时尚、 隐私等。 主要包括家庭生活条件、家庭生活观念和 家庭生活活动三个基本要素
3.儿童是有罪的
西欧中世纪,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 童一生下来,就充满罪恶,是有罪的“羔 羊”,卑贱无知,成人应该对他们严加管 束、约制,使儿童能不断地进行赎罪。儿 童体内的各种毒素,是儿童犯罪的根源, 容易导致儿童的错误行为,而严酷的纪律 则会减轻、甚至消除儿童的这种行为,可 以责骂、鞭打儿童,对儿童施行体罚是应 该的。
瑞士: 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毕业就到别 人家去当一年佣人。 这是瑞士普通家庭的做法,目的是不让 孩子成为无能之辈,是让小孩子学多种语言, 为将来谋生打基础。因为瑞士是个多语种的 国家,除了本地土语,还有德语、法语。所 以一个语区的姑娘,通常要送到另一个语区 去当佣人,当她们掌握三门语言之后,就可 以去银行等部门就职或入学读书。在瑞士, 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 有出息和可耻的。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内容
1、以“孝悌”为主的封建伦常教育 2、以“勤、俭”为主的处世道德教育 3、以儒家经典为主的文化知识教育 4、以优生优育为出发点的封建胎教 5、以重视早教和行为规范为主的童蒙教育 6、以“男尊女卑”、“三从四德”为基础 的女子教育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特色
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 务,比如替全家人擦皮鞋等。 德国一贯重视培养孩子“勤奋、正直、可靠、乐 于助人、作风正派”等品格。父母从不包办孩子的事 情,让孩子成为独立的个体,给他们空间,让他们独 立去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比如,在孩子一周岁左右, 父母就鼓励孩子自己捧着奶瓶喝牛奶,喝完了,父母 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随着孩子年龄和劳作能力 的增长,父母再引导他们去做一些更难的事。这样, 当孩子长大进入社会时,在别人眼里就不会成为低能 的“怪物”。德国人常说,他们的首要责任,就是让 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 和自强。
科学的儿童观
儿童是人,是独立存在的。应该尊重儿童,尊重 儿童的各项合法权利。不能把他们当成是任由大 人支配的附属品。 儿童是在成长过程中的人。在他们成长的每一个 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规律。不能把他们当成大人 那样去对待,去要求。 儿童是终究要长大并将独立生存的人。应该培养 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实践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增强他们自我保护能力和创新能力。
6.儿童是未来的资源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国家最宝 贵的财富,是国家潜力最大的资源、未来 的兵源和劳动力。对儿童进行教育,就是 对未来进行最有价值的投资,这种投资, 利国利民。多投资,才能高产出。
7.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
人类的童年期长于动物的童年期,这为儿 童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儿童在 体力、智力、情感、社会性、道德等许多 方面,都不同于成人,他们是正在发展中 的人。不能因为儿童弱小、需要保护,就 轻视他们,使他们被动发展。儿童是有能 力的、积极主动的权利主体,应有主动发 展自己潜能的机会,在出生、成长、发育 的过程中,成为自主的行动者,能表达自 己的主张和意见,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
1、重视家庭教育 2、提倡早期教育 3、注重教子做人 4、注重严、爱、教结合 5、强调以身作则 6、重视环境熏陶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的消极因素
1、家长本位的亲子关系 2、禁锢保守的教育方式 3、利己小农的教育观念 4、错位、缺失的儿童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