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入厂检验制度.doc
原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
原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为了保证用于广清城际施工的原材料质量,指导现场材料人员对进场材料的验收、储存、保管,按城轨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1)物资验收1)数量的验收,对螺纹钢、圆钢采用理论计算,对盘条、钢绞线、散装水泥等过磅计重,对地材采用过磅和收方结合的方法。
2)质量验收。
2.1外观验收:首先要对物资外观质量进行检验,检查外观有无变质、残破、锈蚀、变形、缺陷: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油污、潮湿,核对产品名称、牌号、型号、规格是否与合同、规范相符。
2.2理化检验:其次对物资的物理、化学性能等内在质量要通知驻地监理见证取样,并填写试验委托单送试验部门检测,试验部门书面出具的试验报告单是判断物资是否合格的最终标准。
3)验收程序3.1钢材、钢铰线等从材料厂供应基地送到工地的材料,由材料厂负责取样检验,材料员在收料时,要向材料厂索要质保书和试验报告,并检查是否与实物相符,同时请现场监理验收及办理《进场材料/构配件/设备报验单》。
3.2由厂商直接供应到工地的结构性材料,到货时材料员要按第2.3条所规定的批次,通知试验室联系驻地监理旁站取样,并填写试验委托单,到监理认可的试验室检验。
同一批次物资经验收合格后,材料员及时作须监理确认的一式五份的《物资进货验收合格记录清单》,自留一份,监理单位一份,报物机部一份,工地材料厂二份。
依据见证试验委托单和试验报告,请监理签认《进场材料/构配件/设备报验单》。
3.3数量验收和外观质量检验必须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理化检验由物资人员通知试验室共同取样,合格与否以试验报告单为准。
3.4数量或质量的验收出现与合同、到货单据、规范等不符时,立即对该批物资单独存放,单独标识,并报物机部。
3.5物资经验收后要填写入库物资验收登记簿,不同批次物资的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检验报告等质量记录文件要相应进行编号、登记。
4)物资的标识4.1物资经验收后,要有正确、清楚的标识。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1.总则为了有效地指导对各种原材料的检验工作,以使原材料的各类要求符合规定,确保进场材料的质量合格,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XXX项目所需的原材料检验。
3.职责3.1工程技术部负责编制材料计划,设备物资部负责采购。
4.自检4.1概述4.1.1工程技术部负责编制用料申请计划,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报至设备物资部,由设备物资部负责采购和供应。
4.1.2设备物资部在进料过程中应向供应商索取材料的有关材质证明资料,对材料进行外观检查。
进料后,工程技术部派人对材料的表观质量、数量、尺寸等进行核查,并由试验员在监理见证下对进场材料进行取样并送至检测单位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归档、保存。
未经检验和试验的材料,未经批准紧急放行的材料,经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材料,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楚的材料,过期失效、变质受潮、破损和对质量有怀疑的材料等不得使用。
若检验结果不合格,则应对进场材料重新取样送检,如还不合格,则严禁使用。
4.2原材料检验指标、检验标准及取样要求4.2.1水泥14.2.1.1水泥进场应附有产品合格检修单,并送至检测单元进行检修,确认检修符合有关要求后,方可利用,如不合格,设备物资部应实时退货或调换。
4.2.1.2一般情况下,每批袋装水泥不大于200t的同厂家、同品种、同批号、同出厂日期的水泥为一验收批(袋装水泥:随机地从不少于20袋中各取等量水泥,经搅拌均匀后从中称不少于12kg作为试样),对水泥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强度等项目应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当一批进场水泥,袋装不足200t时,也应按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
4.2.1.3不同品种、不同强度品级、不同编号的水泥,应分别储存,储存库要求枯燥透风,防潮湿。
水泥利用应本着先辈库,先利用的准绳。
4.2.2细骨料4.2.2.1首次进厂的细骨料,应检查供应商出厂检修报告。
进场细骨料,应取样送至检测单元检修,经检修合格后,方可利用。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5篇)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一)对用于工程的各种原材料(水泥、钢筋、管线、导线、防水材料等)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场,进场要严格按市质检站的要求及相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分批取样,进行有见证送检。
对施工单位有自检资格的材料,要按比例进行抽检(送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所有材料的检验合格证均需监理工程师验证,否则一律不准用于工程,主要材料以及用于重要工程或关键部位的材料还需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对装饰材料、卫生洁具和电气材料要按业主及监理认可的样板对板检查验收,同时必须出具出厂合格证。
(三)对于大型设备的验收,要按合同规定的要求,必须具备出厂证书,检查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和标书所规定的厂家、型号规格和标准,在有关人员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开箱验收,满足合同要求后,方可进行安装。
(四)工程中使用进口建筑材料应进行全部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专门定货的进口设备、材料应会同商检局进行检验,并取得商检证书。
(五)不合格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不允许进入现场,如已进入现场的,根据情况必须限期或立即退出施工现场。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2)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和验收制度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一般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原材料检查、验收制度:1. 对原材料的准备工作,包括确认货物数量、质量和规格是否符合要求;2. 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原材料是否有污染、变质、受损等情况;3. 进行理化指标检验,例如颜色、纯度、含水量、PH值等;4. 检查原材料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例如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是否有合格证明和原产地证明;5. 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和实验室分析,以确保其质量和符合产品要求;6. 原材料的验收标准和方法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相关行业标准制定。
成品和半成品检查、验收制度:1. 进行产品外观检查,检查产品是否完整、无污染、无损伤等;2. 进行产品尺寸、重量等量化指标的检验,检查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3. 进行功能性能测试,检查产品是否正常运行、满足产品要求;4. 检查产品的安全性能,例如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等;5. 进行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抽样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6. 成品和半成品的验收标准和方法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相关行业标准制定。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范文(4篇)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材料进场时进行检验,并合理储存,以保证所使用的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适用于所有涉及材料进场和储存的部门和人员。
二、定义1. 进场检验:指材料到达工地时,进行外观和品质检验。
2. 储存管理:指对进场的材料进行分类、储存、保管和管理的过程。
三、材料进场检验1. 材料到达工地后,由指定的检验人员进行外观检验,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
2. 根据材料的规格和要求,参照相关标准进行品质检验,包括但不限于测量尺寸、检查颜色、强度等。
3. 对于合格的材料,进行登记并安排妥善储存。
对不合格的材料,需要及时通知供应商并进行退回。
四、材料储存管理1. 材料应妥善分类和标识,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分区存放,防止混淆和交叉污染。
2. 材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或储存区域,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3. 材料的储存区域应保持整洁,定期清理,并建立材料清单和库存台账,做到随进随用、按需取出。
4. 对易燃、易爆、有毒等特殊材料,应加强安全管理措施,并设立专门存放区域。
5. 材料的保管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了解材料的特性和储存要求,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五、其它事项1. 工地现场应设立相应的进场材料检验区和储存区,并配备必要的检验设备和储存设施。
2. 不同类型的材料应由专门人员负责检验和管理,确保操作专业化和规范化。
3. 定期对材料进行检查和验收,保证储存的材料符合使用要求。
4. 对于严重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要及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附则本制度必须严格执行,任何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有需要,本制度可以进行修订和补充,并及时向相关人员进行通知和培训。
制定单位:制定日期: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范文(2)一、目的为了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安全,规范材料进场检验和储存管理流程,提高材料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材料的进场检验和储存管理。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原材料子进场检验制度一、编制目的为了确保进入施工现场的料子符合规范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全部工程项目经理部,公司各职能部门对分承包单位原材料子进场的控制。
三、部门职责1、工程部负责物资采购的归口管理工作。
2、经营部负责开工前供应单位工程合同、工程预算及单位工程料子预算,以及供应重要料子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要求。
3、工程部负责检查和监督项目经理部做好料子进场的质量检验工作、4、料子员负责对进场料子进行检查验证,并取得相关的证明资料。
凭证手续不全,一律不收。
将合格料子的凭证手续汇总备案,以备追溯。
5、施工员和质检员应做好检查和督促工作,确保料子进场质量检验的落实,防止弄虚作假,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使用。
四、措施及方法1、原材料子质量保证措施依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首先从原材料子的掌控,选择合格的供应商,保证全部同工程质量有关的物资采购时能满足规定的要求,做到比质比价,质量第一,品质证明与物相符。
进场料子由项目物资部、质保部联合验收。
首先进场料子必需“三证”等资料齐全。
其次钢筋、水泥等必需经复验合格。
最终样品认可,项目部组织验收合格后,报监理或甲方验收,通过后方可使用。
如未经检验和试验的料子,未经批准紧急放行的料子,经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料子,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楚的料子,过期失效、变质受潮、破损和对质量有怀疑的料子等不得使用。
当料子需要代用时,应先办理代用手续,经设计单位或监理单位同意认可后才略使用。
1)料子采购程序流程如下:2)原材料子检验程序—料子检验流程3)相关人员职责A、项目试验员对进场物资进行取样和送样并填写试验检测申请单。
B、项目料子员对进场物资的材质证明、数量、外观进行检查和验收。
布置物资的贮存保管和经外观及化学性能检测合格后的物资发放工作。
4)工作程序A、进场物资的检验、验收为了保证用于工程的物资满足规定的要求,全部物资于进场后都必需先行接受检验或试验,经证明合格后方能允许使用。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及检验规程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及检验规程一、引言原材料是产品生产的基础,原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成本。
为了保证生产顺利、产品质量稳定,对原材料进行检验是必要的。
本文将就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及检验规程进行详细描述。
二、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1. 概述为了保证原材料质量,规范原材料进厂检验工作,制定本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进厂原材料的检验工作。
3. 职责分工(1)采购人员:负责审核“供应商材料提供商认证”。
(2)仓库管理员:负责协助检验人员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对检验合格的原材料进行入库操作。
(3)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原材料检验规程,制定原材料检验标准,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4. 原材料检验程序(1)交货验收检验员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交货验收,查看运输单据,检查原材料与运输单据是否一致。
(2)外观检查检验员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原材料的颜色、形状、表面是否有裂纹、气泡等缺陷。
(3)尺寸检查检验员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尺寸检查,通过测量原材料的长、宽、高和重量等参数,确定原材料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4)性能检查检验员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性能检查,通过对原材料进行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等多项检测,确定原材料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5)材质检查检验员对进厂的原材料进行材质检查,确定材料的成分是否符合要求。
5. 检验方法与标准(1)外观检验:GB/T 1544(2)尺寸检验:GB/T 1804(3)性能检验:GB/T 8910(4)材质检验:GB/T 43336. 检验结果处理(1)检验结果属于不合格的原材料,检验员应当立即报告采购部门,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不合格原材料进行处理。
(2)检验结果属于质量等级不符合的原材料,采购部门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该原材料。
(3)检验结果属于合格的原材料,检验员应当及时向仓库管理员反馈结果,并将原材料入库。
7. 记录管理每一轮原材料的检验结果都应当被详细记录下来,包括检验人员、检验时间、检验项目、检验结果、不符合项及处理方法等信息。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改)
一、编制目的为了确保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符合规范要求,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工程项目经理部,项目各职能部门对分承包单位原材料进场的控制。
三、部门职责1。
物资部负责物资采购的归口管理工作。
2。
合约部负责提供单位工程合同。
3。
技术部提供主要材料名称、规格、型号、质量要求。
4。
质保部负责检查和监督项目部做好材料进场的质量检验工作。
5.材料员负责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查验证,并取得相关的证明资料.凭证手续不全,一律不收。
将合格材料的凭证手续汇总备案,以备追溯。
6.施工员和质检员应做好检查和督促工作,确保材料进场质量检验的落实,防止弄虚作假,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使用。
四、工作内容及要求4.1工作内容1。
原材料的分类根据原材料对最终产品影响重要程度,将其分为A类、B类和C类:A类:即保证安全项,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B类:即重要原材料,构成最终产品的主要部分或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使用或安全性能,可能导致顾客严重投诉、对产品实现有重要影响的物资。
C类:即一般原材料,构成最终产品非关键部位的批量物资,它一般不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2。
进货检验判定标准进货检验判定依据:《原材料进货检验操作规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等。
批次允收准则:进料检验必须以“0"缺陷为允收准则;其中关键项、重要项合格率100%,一般项不低于98%。
3.检验工作程序混凝土进场供方供货→原材料仓库员通知进料检验员→进料检验员、质检员、工长对待检物料进行抽样检验并填写检验结果→待复试材料检测合格后才允许使用。
供方首次供货: 供方必须将样件、自检报告单、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书复印件等交由质检部,质检负责人依据技术要求制定检验项目,交进料检验员进行检验,检验人员填写《原材料检验单》。
非首次供货:供方须待质检报告、理化检验告单、合格证,检验员确认后进行检验,检验后检验员将检验数据和相关资料交质量负责人批准,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4.2工作要求1。
原材进场检验制度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施工1标】土建工程项目经理部原材进场检验制度编制:审核:批准:批准日期:原材进场检验制度1.编制目的为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强化施工材料检测和管理,使用于施工的材料符合规范的要求,所以制定原材检验制度。
2.编制依据2.1广州市轨道交通九号线【施工1标】土建工程招标文件2.2招标设计图纸2.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4业主方施工管理文件及地方政府部门规章2.5其它现行的有关试验检测的国家规范和标准3.试验检测管理要求3.1本工程所有材料、构配件和结构检验均为委外检验,委托的单位均为经广州市地铁公司指定或市安、质监站指定的合法的具有试验资质的试验单位。
3.2材料进场后,首先进行外观检验,外观检验合格后,及时取样并送检,取样时要有监理见证人员旁站,送样要有监理见证人员监督。
3.3工程的原材料、构配件和结构检验等均须严格按照招标文件及现行最新的国家、行业规范和标准执行取样检测。
3.4严格控制试验检测频率,不能够少于规范和业主规定的检测频率。
3.5工程严禁不合格材料、成品或半成品使用,如发现有检验不合格项,及时上报地铁公司质监站并通知监理双倍取样复检,如复检不合格,应立即清除出场,不能将其投入施工。
3.6检验完毕,及时将试验结果报送监理工程师,并向有关部门和现场有关人员反馈,保证施工现场正常使用。
3.7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质量,专人监督。
各类原材料如粗细骨料、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等进站前出具出厂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使用前均应再次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3.8管片生产厂的各类原材料使用前均要按规定取样并送至经业主审批指定的检测单位检验。
3.9各类钢材进场前必须提供质量保证书。
3.10做好防水材料等其它特殊材料的取样送检工作。
3.11对于取样时间、地点、批次、检验结论、现场使用反馈等信息做好原始书面记录,对所有材料、性能检验形成台帐,试验报告、产品合格证等资料收集齐全,保存完整。
材料进场质量检验及见证取样送检质量管理制度----06
材料进场质量检验及见证取样送检质量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保证使用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及其在各工序施工过程中均能经过检验和试验,且对其状态加以标识,防止误用不合格的材料及半成品,严格确保工程质量满足国家有关法规和合同要求。
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材料进场质量检验及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2.检测范围及标识工程所用的进场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应有产品合作证,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的要求。
项目材料员负责对工地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分类、堆放、隔离、标识,并对原材料、半成品的检验和试验状态进行标识,要和取样员会同监理见证员对需见证取样的材料,按规定要求,现场见证取样100%,见证送样送检30%以上。
未经检验和试验的原材料、半成品进场,材料员应挂写有“待检”字样的标识牌。
并送至法定检测机构检验,取回检验报告,交内业资料员保存。
原材料、半成品已经检验和试验,但尚待判定的,材料员应挂有“待判定”字样的标识牌。
进场原材料、半成品,经检验合格的,材料员应写“合格”字样的标识牌。
进场原材料、半成品,经检验不合格的应按有关规定进行隔离处置,并在货物上挂有“不合格”字样的标识牌。
经检验试验的原材料、半成品,不符合其等级要求而降级使用的,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在试验报告单上标识降级状态,材料员在实物上注明所降等级。
3.施工现场水泥的贮运、使用的要求及注意事项3.1水泥在贮运时,不得受潮和混入杂物,不同标号和品种的水泥应分别贮运,不得混杂。
3.2 应按批对进场水泥进行送检,散装水泥以同一次进场、同一编号不超过500t 为一批,随机取样必须在散装车上,以一辆次为一个取样点,每点取样不得少于1kg,累积留样不得少于12kg,袋装水泥以同厂家、同标号、同品种、同编号的水泥不超过200t为一批,且应取样员送检或其陪同下送检,并及时取回试验报告。
3.3对存放超过3个月,还没有来得及复检,应有标识,防止误用。
原、辅料检验制度范文(4篇)
原、辅料检验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原、辅料的检验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的原、辅料的检验工作。
第三条原、辅料的检验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进行,确保产品的合法合规,且符合质量要求。
第四条原、辅料的检验应当遵循科学、公正、严谨、高效的原则,确保检验结果真实、准确、可靠。
第五条原、辅料的检验应当由具备相应技能和资质的人员进行,确保检验工作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原、辅料的选择与采购第六条本公司应当定期进行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确保供应商具备合法合规的资质,并能提供质量可靠的原、辅料。
第七条采购部门应当按照相关流程,进行原、辅料的采购,确保采购的原、辅料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第八条采购人员应当及时向供应商索取原、辅料的质量证明和相关检验报告,确保原、辅料的合法合规和质量可靠性。
第九条采购部门应当与质量检验部门紧密合作,确保采购的原、辅料能够及时送检,并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
第十条采购部门应当建立原、辅料的供应商黑名单,对于质量问题比较严重的供应商,不得继续合作。
第三章原、辅料的入库和检验流程第十一条原、辅料在到达仓库前应当接受检验员的抽样检验,确保原、辅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第十二条检验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对原、辅料进行检验,记录检验结果,并做好检验报告。
第十三条检验报告应当包括原、辅料的名称、规格、产地、批次号等信息,以及检验结果、评定依据和结论等内容。
第十四条原、辅料的入库前应当由仓管员进行入库登记,并与检验报告进行核对,确保入库的原、辅料符合检验结果和质量要求。
第十五条原、辅料的入库前,应当在包装上贴上相应标签,标明原、辅料名称、规格和批次号等信息,以方便追溯和管理。
第四章原、辅料的使用与检验流程第十六条生产部门应当按照生产计划和工艺要求,准确使用原、辅料,并确保使用的原、辅料符合质量要求。
第十七条检验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对生产过程中的原、辅料进行抽检,检验频率和样品数量应当符合规定。
原材料入厂验收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原材料入厂验收管理,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原材料入厂验收工作。
三、职责1. 采购部门负责原材料的采购、订货和供应商的管理。
2. 质量检验部门负责原材料的检验和验收。
3. 物流部门负责原材料的运输和保管。
4. 生产部门负责原材料的领用和生产。
四、原材料验收流程1. 采购部门在签订采购合同前,应对供应商进行审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
2. 采购部门在收到供应商的送货通知后,应提前通知质量检验部门和物流部门做好验收准备。
3. 质量检验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和检验标准,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验。
4. 物流部门对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确认原材料数量、包装完好、标识清晰等。
5. 质量检验部门和物流部门共同对原材料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
6. 验收合格的原材料由物流部门负责入库保管;验收不合格的原材料由质量检验部门通知采购部门处理。
五、原材料验收标准1. 外观检查:原材料应无破损、无锈蚀、无污染,包装完好,标识清晰。
2. 数量检查:实际收货数量应与采购合同规定数量相符。
3. 检验标准: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公司内部质量标准进行检验。
六、验收记录1. 验收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原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供应商、生产日期、检验结果、验收日期、验收人员等。
2. 验收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并由验收人员签字确认。
3. 验收记录应妥善保管,保存期限不少于三年。
七、不合格原材料处理1. 对于不合格原材料,质量检验部门应立即通知采购部门。
2. 采购部门应与供应商协商,要求退货或更换。
3. 对于无法退货或更换的原材料,应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处理。
八、监督检查1. 公司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原材料入厂验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验收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验收人员的业务水平。
3. 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原材料验收记录进行抽查,确保验收工作的规范性。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模版
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模版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材料的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以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和可靠。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工程项目的材料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
二、定义1.材料:指工程项目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零部件、设备及其他相关物品。
2.进场检验:指对材料在进场之前进行质量和数量的检验。
3.储存:指将材料存放在指定的仓库或场地中,以便后续使用。
三、进场检验1.接收材料的责任人应在材料进场之前做好相关准备,包括准备好检验工具和设备,制定检验计划,明确检验标准。
2.对于进场材料的检验,应严格按照检验计划和检验标准进行,包括外观、尺寸、重量、颜色、标识等方面的检验。
3.对于有特定要求的材料,应特别关注其性能和质量指标,如强度、硬度、耐腐蚀性等。
4.对于进场材料的数量,应进行清点确认,确保与采购合同或订单一致。
5.进场检验记录应详细记录材料的检验结果、数量及检验人员,以便后续追溯和管理。
四、储存管理1.储存场所及设施应满足材料的特定要求,如防潮、防火、防盗等。
2.材料应按照种类、规格、质量等进行分类管理,并做好标识,以便于查找和使用。
3.储存的材料应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包括数量、质量和储存状态等。
4.对于易损、易腐蚀的材料,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其不受损害。
5.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应及时做好退换处理,并制定相关流程和记录。
6.材料的领用应按照工程进度和需要进行,做好记录,并确保领用数量和使用情况一致。
五、责任和考核1.进场检验的责任人负责制定检验计划、执行检验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2.储存管理的责任人负责监督材料的储存,保证其安全和整洁。
3.对于材料进场检验不符合要求的,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4.对于材料储存管理不到位的责任人,应进行相应的考核和惩罚。
六、附则1.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工程项目管理部门所有。
2.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批准。
原材料进场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进场检验管理制度篇一: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 1、所有原材料进场前,应随车提供出厂批号及质量保证书。
钢筋、水泥查质保书并实验合格。
砂、石进场对货源的规格区进行抽样,当变更货源时应先做试验,合格材料方可组织进场。
2、进场材料应有专人负责收货,分别建立台账,分规格、品种,产地分别堆放,并有明显挂牌标志。
3、进场后按批号取样送试验室检验。
合格后挂合格标志显示其试验合格。
4、原材料进场应堆放整齐,便于分区,现场文明。
5、进场原材料应由专人验收,专人建账,专人发放,发料应核对材料规格、品种、性能清楚。
并做到收支相等,账物相符。
6、砂、石材料的堆放和堆场要求:a、砂、石分品种、规格、产地分别堆放。
b、场地应平整,并有一定坡度,保证排水通畅。
7、水泥堆放:a、包装水泥应分品种、标号、厂名、出厂日期和批量,分别堆放。
b、堆垛高度以六至八袋为宜,各品种应有不小于 70cm 的通道。
c、四周垫高 20cm 以上,应防止雨水从四周浸入和湿气重使水泥受潮。
d、水泥按批量组织进场堆放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
8、钢筋和半成品的堆放:a、钢筋进场应分品种规格、生产厂家、批号分别堆放,不得混堆。
b、进入堆场按品种、规格、生产厂家及质保书神力编号建立台账。
c、取样送试验室抽检,合格后标牌。
d、发货人根据领料单规定的品种、规格及数量发货。
e、对试验不合格的钢筋应进行复检,复检不合格报公司供应部门,移作他用。
f、上诉程序负责去向否者以失职论处,按造成损失大小,追究管理人员的经济行政责任。
g、原材料试验的数据应纳入技术档案。
h、堆场应设支墩,堆放整齐,防止锈蚀。
原材料进场管理制度为加强建筑工地进场原材料的管理,强化质量监控,完善材料使用的行为规范,确实保证工程质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法规、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1、施工工地使用原材料:如钢筋、水泥、石子、砂用于结构的混凝土使用的外加剂,除具备合格证、检测报告外还必须抽样送检测中心复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材料检验及管理制度
材料检验及管理制度一、前言材料检验及管理是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为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严格、完善的材料检验及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本制度是为了规范和加强企业材料检验及管理工作,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而制定的。
二、检验标准1. 对于进货原材料,需检验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2. 对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材料,需检验符合企业内部标准。
3. 对于成品产品,需检验符合国家标准及企业内部标准。
三、检验程序1. 进货原材料检验程序:(1)原材料进厂前应由仓库人员检查验收,检验数量是否与货物单据一致。
(2)原材料送至检验室,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检查、化学成分检查等。
(3)检验合格后,由检验员填写检验记录,并将合格原材料入库。
(4)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需立即退回供应商,并填写检验报告。
2. 生产过程中材料检验程序:(1)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材料需按照企业内部标准进行检验,确定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2)生产过程中如发现材料质量问题,需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并填写问题记录。
(3)对于材料的使用量及剩余量,需进行跟踪记录,确保生产工艺的正常进行。
3. 成品产品检验程序:(1)成品产品生产完成后,需进行抽样检验,确定产品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及企业内部标准。
(2)检验合格的产品,需进行质量检验记录,并进行包装入库。
(3)检验不合格的产品,需立即通知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并填写问题记录及处理方案。
四、检验记录管理1. 检验记录的保存:(1)原材料、生产过程中材料及成品产品的检验记录需进行保存,保存期限为1年。
(2)检验记录需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号、归档、存档。
2. 检验记录的查阅:(1)检验记录的查阅由企业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其他部门需要查阅检验记录需提出书面申请。
(2)对于不同批次的检验记录,需及时对比分析,确定材料质量的稳定性。
五、检验设备管理1. 检验设备的使用:(1)检验设备需经过定期的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使用。
原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验管理制度
原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验管理制度第一条工程材料、工程设备构配件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设备构配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产品的质量,因此对材料、设备、构配件的进场检验及储存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了把握好这项环节,规范本标段的物资管理工作,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施工生产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基本规定1、主要材料包括:水泥、中粗砂、碎石、混凝土外加剂、矿物外掺料、土壤改良剂、建筑钢材、锚具、土工合成材料、砌体材料、防水材料和路基填料等。
2、材料运抵现场时,收料人员应认真检查材料的外观质量,检查厂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核查产品的批号是否与质量证明文件相符。
3、材料进场后,项目部现场物资管理人员应及时向试验、安质部门报送《材料进场通知单》;现场试验负责人在得到通知后,应在 12小时内通知驻地监理,约定具体的取样时间,由驻地监理见证,现场试验人员和物资人员共同取样。
4、取样完成后,现场试验人员物资管理人员共同把样品送到项目部试验室,办理委托试验手续:填写试验委托单(附表 1)一式两份,物资、试验各一份。
物资部门委托试验时应提供相应材料的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并加盖材质证明专用章,写明本次代表数量,注明该材料批号。
项目部试验室应认真检查样品质量、数量,对样品做好唯一性的标示,填写好样品收样台帐(抽样试验台帐)。
5、项目部试验室收到样品后,应及时按规范进行试验;在试验所需时间的基础上,1天之内出具试验报告。
6、若试验结果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重新进行复检或委外检测,第二次检测结果仍不合格时,须及时上报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通知材料供应单位及时到现场处理或直接将该不合格材料清理出场;若材料经检验合格,物资部门应根据材料厂提供的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中心试验室的复检报告负责向驻地监理填报进场材料报验单。
7、物资部门收到试验室的合格试验报告单后,应及时向监理工程师填报进场材料报验单。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五篇材料]
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五篇材料]第一篇: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原材料进厂检验管理制度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为检查生产用原材料、辅料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的采购要求提供准则,确保来料质量合乎标准,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进厂用于生产的原、辅材料的检验和试验。
第3条:定义来料检验又称进料检验,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来料检验由品管部来料检验员具体执行。
第4条:职责(1)品管部负责进货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2)库房负责验收原材料的数量(重量)并检查包装情况。
(3)品管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2章来料检验的规划第5条:明确来料检测要项(1)来料检验员对来料进行检验之前,首先要清楚该批货物的质量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来料检验主管咨询,直到清楚明了为止。
(2)对于新来料,在明确该料的检测标准和方法之后,将之加入《来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6条:影响来料检验方式、方法的因素(1)来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2)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及以往的信誉。
(3)该类货物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异常。
(4)来料对公司运营成本的影响。
(5)客户的要求。
第7条:确定来料检验的项目及方法(1)外观检测。
用目视、手感、嗅觉、口尝、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2)尺寸检测。
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
(3)结构检测。
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4)特性检测。
如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第8条: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见抽检方案)(1)全检。
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2)抽检。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抽检比例≥3%)第3章来料检验的程序第9条:品管部制定《来料检验控制标准及规范程序》,由品管部经理批准后发放至检验人员执行。
检验和试验的规范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标准、方法、记录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材料入厂检验制度
1目的
为检查生产用原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企业的采购要求提供准则 ,确保进料质量合乎标准 ,使不合格品无法入库 ,是企业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
特制定本制度。
2适应范围
适应于所有生产用的零件、部件、整件和外协加工件以及工程用的配套产品及设备的检验和试验。
3职责
(1)质量管理部负责进货的检验和试验统一管理工作。
(2)质量管理部和技术负责人共同审批质量检验报告单。
(3)原材料库管负责验收原材料的数量 ,并检查包装及外观情况。
(4)技术中心配合质量管理部制定各种器件的《生产用器件检验标准》。
(5)工程部配合质量管理部制定《配套外购产品的检验标准》。
4进料检验的规划
4.1 明确进料验收要领
协助检查员在对来料进行检验之前 ,要清楚该批产品的质量检测标准 ,所要检测的来料没有检验标准时应及时报告质量管理部。
4.2 影响来料检验的方式、方法的因素
(1)来料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2)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及以往的信誉
(3)该类货物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异常。
(4)来料对本公司运营成本的影响
(5)客户的要求
4.3 确定来料检验的项目及方法
(1)外观检测。
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2)尺寸检测。
一般用卡尺、千分尺、塞规等量具验证
(3)结构检测。
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4)特性检测。
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 ,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点方法来验证。
4.4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
(1)全数检验。
对整批产品逐个进行检验。
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技术、生产部门指定全
检的物料
(2)抽样检验。
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少量样本进行检验 ,以判断该产品是否合格的统计方法。
适应于数量较多 ,
经常使用的物料。
一般企业的来料检验均采用此种方式。
抽样方法符合GB/T2828.1标准。
(3)免检。
来料免除检验 ,直接办理入库。
适应于大量低值辅助性物料 ,或经认定的免检厂来料 ,以及因生产急用而
特批免检的材料。
对于后者 ,进料检验员应跟踪生产时的
质量状况。
5进料检验的程序
5.1 质量管理部牵头 ,由相关部门参与制定的《生产用器件检验标准》和《配套外购产品的检验标准》 ,由质量管理部经理批准后发放至检验人员执行。
检验或试验的规范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检验方法、记录要求等内容。
5.2 采购部根据到货日期、到货品种、规格、数量等 ,通知仓库管理员和质量管理部准备来料验收和检验工作。
5.3 来料后 ,由接货人交仓库管员检查来料的品种 ,规格 ,数量、包装情况 ,接货人填写《入库质检单》给质量管理部 ,由质量管理部安排检验人员或者质量协查员到现场抽样 ,同时仓库管理员对该批来料进行“待检”标识。
5.4检验员接到检验通知后 ,到标识的待检区域根据《入库质检单》的检验方式 ,按照该类产品的检验标准进行检验 ,并将进料的厂商、品名、规格、数量、验收单号码等 ,填入检验记录表内。
检验应在三日内完成 ,特殊情况由质检与采购协商解决。
5.5 检验人员根据检验结果填写《质量检验报告单》 ,一式三份 ,一份交质量管理部 ,一份给送检部门 ,一份质量协查员部门保管。
5.6 质量检验合格的 ,由送检人员凭借《入库质检单》(《质量检验报告单》)作为检验合格的物料放行通知 ,通知库管人员办理入库手续。
库管人员对来料按检验批号标识入库 ,并填写《入库单》及材料台帐。
只有入库合格品才能由库管员控制、发放和使用。
5.7 质量检验不合格的 ,由送检人员根据《不合格控制程序》的规定
进行处置。
对于明显的不合格品由采购部门安排直接退货手续 ,并按照《供货质量协议》对不合格品进行索赔或者要求供货商重新发货;对于由于技术原因无法确定不合格品的使用是否会影响产品生产时 ,如所要求购买的器件已经停产 ,供货商采购了与其兼容的器件 ,送检部门要与技术中心人员沟通 ,并填写《代用单》 ,并由技术部门领导与质量管理部负责人会签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对于生产急需器件 ,且不合格品不会对生产的产品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 ,如元器件生产日期超期等 ,送检部门要技术中心负责人、生产部负责人、质量部负责人进行沟通 ,同意放行的 ,由部门会签《让步接收单》 ,交由库管人员办理入库手续。
5.8 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办理《代用单》或者《让步接收》手续的不合格外购件时 ,生产部门应该记录使用这些器件的产品编号 ,并报质量管理部 ,以便跟踪该批次产品的质量状况。
5.9 对于工程用外购产品 ,可由用户或者用户代表代检 ,办理入库手续。
5.9 质量管理部根据进料检验情况 ,将进料供应商的交货质量情况及检验处理情况登记于供应商交货质量登记卡内 ,每月汇总于供应商的交货质量月报表内。
6 本制度由质量管理部提出 ,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修正时亦同。
附:流程图及表格:
总经理:
2008-11-
原材料检验流程图:
精品文档
检验记录表
检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