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元杂剧《梧桐雨》的悲剧性

合集下载

浅析梧桐雨的悲剧内涵

浅析梧桐雨的悲剧内涵

浅析《梧桐雨》的悲剧内涵【内容摘要】:白朴的《梧桐雨》是一部优秀的悲剧作品,作者将个体悲剧、伦理悲剧和社会悲剧巧妙地统一于作品之中,构成其多层次的悲剧内涵,使这部剧作成为中国戏剧史上不可多得的悲剧佳作。

【关键词】:梧桐雨悲剧内涵个体悲剧伦理悲剧社会悲剧元代白朴的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取材于唐代陈鸿的《长恨歌传》,题目则是取自白居易《长恨歌》中的“秋雨梧桐叶落时”一句。

这是一部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以唐玄宗李隆基专宠杨贵妃的故事为中心的悲剧作品。

对于这部杂剧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人认为它的主题不够突出,倾向性不够鲜明,而且结构松散,戏剧性不强,既缺乏艺术技巧,又缺少思想内涵;也有人持恰恰相反的观点,认为《梧桐雨》无论是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有突出的成就,是中国戏剧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客观的说,《梧桐雨》这部作品的主题确实不是十分的清晰,对唐玄宗荒淫的批判,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叹惋,对朝代更迭的感慨,似乎都有所体现,但却又都不是那么的明显。

但是,这并不影响《梧桐雨》成为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因为作者对于作品悲剧内涵的表现足以掩盖他在主题定位上的不足,这种悲剧内涵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作者巧妙地使个体悲剧、伦理悲剧和社会悲剧在一部作品中达到了统一,使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更大的悲剧,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性,使人读后不禁要为之叹息。

一、唐明皇的个体悲剧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

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十分著名的皇帝,在位时开创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但是,在《梧桐雨》中,作者却将这位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塑造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而他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后宫和前朝两个方面。

首先是后宫,对于这位唐明皇,后世的人们谈论的最多的,除了他那辉煌的政绩以外,恐怕就是他和杨玉环之间的那段颇具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了。

古往今来关于李杨爱情的文学作品有很多,除了《梧桐雨》外,最著名的就要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和清代洪昇的《长生殿》了,这些作品中对于这段感情的诠释虽不尽相同,但是却无一例外地描写了唐明皇对于杨贵妃的极度宠爱,虽然这“爱”未必是真爱,但是这“宠”却是实实在在的,白朴在《梧桐雨》中写到唐明皇“自太真入宫,朝歌暮宴,无有虚日”将与贵妃宴饮置于朝政之上,对其的恩宠可见一斑,而且这份专宠长达十年之久,在历史上众多的帝妃之间是十分罕见的。

论《梧桐雨》中的李杨爱情悲剧

论《梧桐雨》中的李杨爱情悲剧

论《梧桐雨》中的李杨爱情悲剧《梧桐雨》是一部经典的爱情小说,讲述了年轻的女子李杨和男子梁世炎之间的爱情悲剧。

小说以1930年代的中国南方城市作为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苦难。

该小说通过李杨的命运,表现了一个自由思想的女子在保守的父权社会中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传统婚姻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局限性。

本文将从李杨的爱情悲剧方面进行论述,探究其中的深刻意义。

一、爱情的美好小说描写了李杨和梁世炎之间的纯真美好的爱情。

李杨自幼聪明伶俐,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但因为家庭和社会的限制,她没有得到自由发展的机会。

直到遇到了梁世炎,她才有了真正的爱情和自由。

梁世炎是一位年轻的志士,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追求自由的决心。

他用诗歌和言语向李杨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两人慢慢地坠入爱河。

他们的爱情纯洁美好,充满了浪漫和梦想,同时也给予了读者很多美好的回忆。

二、爱情的阻碍李杨和梁世炎的爱情,遭到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阻碍。

社会制度的牢笼和人们的道德观念,使得他们无法在一起。

首先,李杨的父亲是一个传统的父亲,对于女儿的婚姻非常看重,认为女儿的婚姻应该是为了家族的荣誉和利益。

在父亲的眼里,女儿的自由和幸福不是最重要的,他更在意的是家庭的利益。

其次,社会对于女性的地位和婚姻观念也存在着很大的传统限制。

女性应该嫁作人妇,属于家庭和丈夫的财产,她们没有自己的选择权和人生规划的自主权。

这些压力和限制,使得李杨和梁世炎的爱情无法成为现实。

三、爱情的悲剧最终,李杨和梁世炎的爱情走向了悲剧。

虽然两人拥有极大的勇气和决心,但他们无法改变社会和家庭的想法,最终妥协了自己的命运。

梁世炎离开了李杨,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而李杨被迫嫁给了一个家财万贯的富商。

虽然李杨并不爱这个富商,但她也无力反抗父母的意愿,只能屈从于命运的安排。

最终,梁世炎和李杨都在各自的不幸中沉沦,二人的爱情只是留给了时光的记忆。

四、爱情的意义李杨和梁世炎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习俗和思想观念,显露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无力和命运局限,深刻揭示了家庭和传统的束缚对人的禁锢和限制。

论《梧桐雨》中的李杨爱情悲剧

论《梧桐雨》中的李杨爱情悲剧

论《梧桐雨》中的李杨爱情悲剧
《梧桐雨》是张爱玲笔下的一篇爱情悲歌,讲述的是一段充满悲剧的爱情故事。

主人公李杨是一名上海的市民,与京剧演员程蝶衣相爱,并在亲友的反对下,最终选择了离开蝶衣。

然而,在离别后不久,蝶衣却因为强制上台演出而病倒,最终去世。

李杨对蝶衣的一片真情和内心的痛苦,深深地震撼了读者。

本文将从李杨的角度,分析他爱情悲剧的原因,以及这段故事对人们的影响和教益。

其次,李杨对于自己和蝶衣的未来过于幼稚和理想化。

他们的恋爱是在一个相对封闭和保守的环境下进行的,尽管他们一度相信爱情能够战胜一切,但他们没有考虑到现实的限制和阻碍。

李杨认为离开蝶衣可以避免家庭和社会的反对,但他没有意识到,这只是治标,而没有治本,问题根本没有得到解决。

最终,他们的离别只是加剧了蝶衣的病情,同时也加重了李杨内心的痛苦。

最后,李杨爱情悲剧对于现代社会的教育和启示也是深刻而有价值的。

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对于恋爱、婚姻的看法,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变革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爱情是美好的,但它需要理性、现实的思考和选择,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和把握机会。

另外,它也告诉我们,不同的文化和背景的人们可以相互了解和尊重,相互欣赏和借鉴,这样才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实现人类的共同愿望。

综上所述,李杨爱情悲剧是一件不可挽回的悲剧,这个故事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爱与痛,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启迪和教益,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领会。

这个故事表达了张爱玲的理念和深邃的思考,也挖掘出了人类文化和心灵的深度和复杂性,它是一篇值得人们反复品味、回味无穷的经典作品。

《梧桐雨》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梧桐雨》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梧桐雨》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梧桐雨》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梧桐雨》是元代白朴撰写的杂剧剧本。

梧桐雨

梧桐雨

《梧桐雨》与《汉宫秋》之比较在人才荟萃、佳作如林的元代早期剧坛上,白朴、马致远的艺术创作别具一格,被后人列入元剧“四大家”,他们的杂剧代表作《梧桐雨》和《汉宫秋》均写得文才斐然、意境深邃,令时人和后人激赏。

从题材上看,这两部作品均取材于历史上帝王后妃的爱情故事;构思方面都在前三折完成戏剧冲突,最后一折(即第四折)作为剧作的感情高潮;角色安排上都属于末本杂剧;从戏剧性质上看都是典型的悲剧;两剧曲词格调相近,典雅优美,充满诗意。

正因为有如此多的相近相似乃至相同之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两部剧作堪称“异曲同工”。

同时,两剧又毕竟是“异曲”,在诸多方面的相象中又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与内涵,如两剧题材一是取自唐代帝妃故事,基本依据史料;一是取自汉代帝妃故事,虚构成分较重;又如同是第四折,《梧》剧利用秋雨梧桐渲染气氛;《汉》剧则将孤雁悲鸣作为象征意象。

一、悲剧形象由于两剧都是末本戏,男主角自然为悲剧主人公,女主角虽处于陪衬地位,但也是不可忽视的悲剧形象。

显然,白朴和马致远对自己剧中悲剧形象的态度不尽相同。

《梧桐雨》中前三折中对唐明皇的昏庸荒淫有一定程度的揭露批判,如其耽于享乐、是非不分、宠幸逆贼;但综观全剧,作者对其态度更多的是同情。

明皇宠爱杨贵妃的出发点是色,爱她貌美“绝类嫦娥”,会跳《霓裳羽衣舞》,也能使他“珊瑚枕上两意足”,这是他对杨妃产生爱情的基础和前提;但同时作者对他在爱情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诚挚态度是肯定的。

当陈玄礼持仗兵权,胁迫赐死杨贵妃时,他曾极力以争,说:“高力士道与陈玄礼休没高下,岂可教妃子受刑罚!她见请受着皇后中宫,兼踏着寡人御榻,她又无罪过颇贤达,须不似周褒姒举火取笑,纣妲已敲胫觑人。

早间把她个哥哥坏了,纵便有万千不是,看寡人也会饶过她,一地胡拿。

”由此可见,唐明皇在赐死贵妃的过程中,内心做过一番相当痛苦的折磨。

我们不能谴责明皇马嵬赐死杨妃是违背长生殿盟誓,因为那毕竟是迫不得已而作出的决定,不能抹杀或掩盖明皇对贵妃逐渐加深的真挚感情。

新编昆曲《梧桐雨》的戏剧美学探析-戏剧艺术论文-艺术论文

新编昆曲《梧桐雨》的戏剧美学探析-戏剧艺术论文-艺术论文

新编昆曲《梧桐雨》的戏剧美学探析-戏剧艺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对元杂剧《梧桐雨》的翻新2018年6月29日,新编昆剧《梧桐雨》在南京首演。

该剧由昆山当代昆剧院出品,改编自白朴元杂剧《梧桐雨》。

王国维曾评价白朴《梧桐雨》“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

他认为,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代则有悲剧,《梧桐雨》便位列其中。

新编昆剧《梧桐雨》继承了元杂剧的悲剧意识与沉雄悲壮的风格。

与《长生殿》的“ 本是多情种”不同,《梧桐雨》表现的是一种国难面前,帝王寻求自保,爱情在权力面前幻灭的悲壮现实。

故其第三折《陨玉》与《长生殿埋玉》,在赐死杨妃的处理上,有所不同。

前者,面对三军哗变,主动和杨妃说救她不得,违背了爱情的誓言;而后者表现出的是帝王不经意间的仓促放弃,之后又无限悔恨,最后双方在天宫重圆。

而《梧桐雨》的结局,唐明皇在听雨的相思中入睡,梦中与杨玉环相逢,醒后方知,自己当初保江山舍美人的决定,便是天人永隔。

然而,江山不存,美人难再回,明皇沉浸在无限的凄凉与悔恨之中。

与元杂剧原本相比,该剧虽然在情节上,增添了杨妃入梦的情节,但其浓郁的悲剧主题以及凄怆悲壮的风格,与原作是一致的,甚至还有所渲染。

梦中的团圆与长情,更加渲染了明皇现实的孤独、凄凉、悔恨。

表现出的是,兴亡变故之下,爱情的脆弱,帝王的无情以及对往昔美好的怀念追忆,对失去与放弃的悔恨。

《长生殿》以史写情,重在表现爱情;而《梧桐雨》侧重于兴亡之感,兴亡之感重于悲欢离合的爱情,使得主题与风格更加沉重。

体例上,该剧继承了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传统,非常符合当今的观众观戏方式。

起承转合,加之楔子填补过场的结构,表现出了完整的戏剧结构。

在演出时长上,亦符合观众的观剧审美时长。

该剧在楔子上,较原本有所调整。

元杂剧中,楔子在开头,叙述安禄山由罪犯到获宠。

新编《梧桐雨》,楔子放在了第一折《定盟》之后。

使整个节奏更加紧密,减少了旁支的比例,迅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主线突出。

元杂剧《梧桐雨》赏析

元杂剧《梧桐雨》赏析

这 时 ,左 丞相 李 林 甫 慌 张 禀告 :安 禄 山反叛 已杀 上 长 安 。唐 明皇 沉 沦 于女 色 之 中 ,怪 其
扰 了他 的 兴致 。及 至 问 李林 甫 如 何 平 叛 ,李 因承 平 日久 ,人 不 知 兵 ,无 计 可 施 。唐 明 皇 只好幸 蜀 以避其 锋 ,又 担 心贵妃 驱 驰不惯 。 右 龙 武将 军 陈 玄礼 护 驾 幸 蜀 ,路 遇 父 老 拦 驾 ,表示 愿从 殿下 破贼 去 长安 。如 若人 蜀 , 中原 百 姓谁 为 主 ? 唐 明 皇便 叫太 子 近 前 ,命 他 留在 中原 转 任 讨 伐 。太 子 率 军 回转 ,众 军
白朴 的 《 桐 雨 》 是 根据 白居 易 的 ( 梧 - K 恨 歌 》 编 撰 的 ,可 贵 的是 作 者 把这 个 爱 情 故 事放 在 安 禄 山叛乱 这个 重 大 的 历史 事 件 里 来
贵 妃饮 酒 作 乐 。四川 使 臣遵 圣 旨为 贵妃 进 贡 I
鲜 荔 枝 ,贵 妃 吃 罢 为 唐 明皇 演 霓 裳 羽 衣 舞 。
贵 妃 建议 留他 于 宫 中解 闷 ,唐 明皇 应 允 ,赐 予 贵 妃 为义 子 ,始 封其 为平 章 政 事 ,国舅 杨
国忠 一再 反 对 。且加 封 为渔 阳节 度 使 ,镇 守
不 进 。 陈 玄礼 奏 道 :众 军要 求 除 掉 专权 误 国 又 与 藩 使 沟 通 的杨 国忠 。 唐 明 皇 迫 于 压 力 ,
会 价 紧呵 ,似 玉盘 中万颗 珍珠 落 ;一
会价 响 呵 .似 玳 筵 前几 处 笙歌 闹 :一会 价 清
呵 ,似 翠岩 头一 派寒 泉 瀑 ;一会 价 猛 呵 ,似
绣 旗 下数 面征 鼙操 。兀 的不 恼 杀 人 也 么哥 ! 兀 的 不恼 杀 人也 么哥 !则被 他诸 般 儿 雨 声相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下元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这一人物形象的再阐释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下元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这一人物形象的再阐释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下元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这一人物形象的再阐释引言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一颗璀璨的明珠,与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并称元杂剧四大悲剧。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大局部都集中在“人物形象”“思想情感”“悲剧意蕴”等方面,《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也是如此。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开创了精神分析法,开创了潜意识方向的研究。

他不只在心理学开创了新的领域,还为文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弗洛伊德所提出的人格理论、精神层次分析理论和释梦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进行了诠释,为《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角度。

一、人格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uperego〕是组成人格的三个局部。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这部剧中唐明皇的人格经过了从本我到超我的转变,推动着悲剧开展的过程,层层叠进。

本我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是人格的一个最难接近而又极其原始的局部。

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倾向,它只受“快乐原那么”的支配,盲目追求快乐。

在《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的楔子、第一折和第二折中唐明皇那么主要受到自我层面的支配,而这也是这部爱情悲剧的开始。

在该剧剧首,唐明皇觊觎杨贵妃的美色,违背纲常伦理,将自己的儿媳纳为自己的妃嫔。

随后,又不顾张九龄等的忠诚劝谏,一心为讨美人欢心,放过安禄山,养虎为患,还将其赐予杨贵妃当义子。

往后,唐明皇与杨贵妃“真稍微朝朝寒食,夜夜元宵”,共赏七夕,许下“妃子,朕与卿尽今生偕老;百年以后,世世永为夫妇”的爱情誓言。

最为世人笑谈的乃是第二折,安禄山等贼兵将至,唐明皇却还在宫殿里寻欢作乐,欣赏“霓裳羽衣舞”。

为后文将士共求处死杨贵妃这一情节埋下伏笔。

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局部。

这局部在“事实原那么”指导下,既要获得满足又要防止痛苦。

这种人格负责与现实接触,是与超我的仲裁者,既能监督本我,又能满足超我。

《梧桐雨》赏析

《梧桐雨》赏析

《梧桐雨》赏析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元代戏曲,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描写安史之乱前后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悲欢离合。

共四折-楔子。

剧情是:安禄山有一次未能完成军令,幽州节度使张守圭本欲将他斩首,惜其骁勇,将他押至京城问罪。

丞相张九龄奏请明皇杀掉安禄山,明皇不从,反而召见授官。

此时贵妃正受宠幸,奉明皇命收安禄山为义子,赐洗儿钱。

后来安禄因与杨国忠不和,出京任范阳节度使。

月七日,贵妃与明皇在长生殿欢宴。

明皇将金钗钿盒赐给贵妃,酒酣之际,二人深感牛郎织女的坚贞,对星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

好景不长,天宝十四年,贵妃正在品尝她喜爱的荔枝,安禄山谋反的消息传到,明皇携贵妃仓皇入蜀。

驻扎马嵬驿时,军队起了骚乱。

龙武将军陈玄礼请明皇诛杀祸国殃民的杨国忠,明皇依言而行。

但军队仍不肯前进,陈玄礼又请诛媚惑君王的杨贵妃。

明皇无奈,令高力士将杨贵妃带到佛堂中,由她自尽。

这样,军队得到了安抚,保护明皇逃亡。

肃宗收复京都后,太上皇(明皇)闲居西宫,悬挂贵妃像,与之朝夕相对,追念不已。

一夜,明皇正在梦中与贵妃相见,却被梧桐雨惊醒。

他追思往日与贵妃欢爱情景,惆怅万分。

梧桐雨

梧桐雨
《梧桐雨 》 讽喻主题是有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基础的。安禄 山叛乱给唐朝造成一场灾难 ,其历史背景与金朝灭亡有着明显的相似之 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金亡国的时代特征。他们怀念故国 ,常常回顾 刚刚过去的历史事变 ,在追忆逝去的岁月时 ,他们对那个给他们带来家 破人亡的金哀宗充满了鄙薄怨恨 ,痛恨他的荒淫误国。白朴的《梧桐雨 》 杂剧正是产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和思想基础上的,意在借唐的政乱、 明皇的昏庸揭露荒淫的金朝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
两剧就这样在悲剧意境的创造上采取了相同的悲剧艺术手段 , 创造了一种极具美感的悲苦凄绝的戏曲艺术境界 ,表现出了悲剧主 人公优美而悲凉的心绪 ,形成了以抒情为主的感人泣下的浓厚悲剧 意趣 ,所展现的悲剧美蕴含着难以衡定的美感力量 ,堪称悲剧美的 典范。
三.弃枝叶
布苦局
朱光潜:“材料是生糙的钢铁,选择与安排才显出艺术 的锤炼刻画。” 斯蒂文生认为,文学是剪裁的艺术。
白朴和马致远为了营造悲苦的艺术氛围,在全剧的结构安排上 煞费苦心,对所选的苦事昨晚了独具匠心的剪裁布局,把人物和故 事组织在浓烈的悲情之中,形成一种哀婉凄绝的悲剧艺术境界。
四.写苦景
梧桐雨的悲剧意境
《梧桐雨》与《汉宫秋》的悲剧意境营造
《汉宫秋 》 和《梧桐雨 》是中国古典悲剧史上的摧璨明珠 ,这两部作品凝聚着中国古典悲剧艺术的精华,采取几乎相同的 艺术手法 ,营造了悲苦的艺术境界。它们首先选取“苦 ”事, 作为营造苦境的基拙 ,在对“苦 ”事的处理上 ,作者又尽量淡 化外在的戏剧冲突,而着重表现悲剧主人公波澜起伏的内心世界 并把所选的苦事做了独具匠心的剪裁布局 淡化和主题关 系不 太密切的人和事 最后又通过悲剧主人公撕心裂肺独白把悲剧 气氛推到高潮 ,营造了悲苦的意境。

《梧桐雨》研究综述

《梧桐雨》研究综述

《梧桐雨》研究综述《梧桐雨》被誉为“元曲之冠”,是元朝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部作品不仅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在学界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梧桐雨》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能更全面地呈现这部作品的魅力和价值。

一、主旨探究《梧桐雨》的主旨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

有学者认为,该剧通过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展示了历史的无情和人性的矛盾。

另一些学者则从悲剧美学的角度出发,认为该剧通过展现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情,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悲剧意识。

二、与其他作品的对比研究不少学者将《梧桐雨》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能更深入地理解该剧的文学价值。

例如,有学者将《梧桐雨》与《长生殿》进行对比,认为两者在主题、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各自独特之处。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更全面地认识《梧桐雨》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三、帝妃形象评价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形象是《梧桐雨》中的核心人物。

学界对这两个形象的评价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该剧成功地塑造了唐明皇的复杂性格和杨贵妃的悲剧命运,使得这两个形象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另一些学者则批评该剧过度美化了帝妃形象,忽视了他们在历史中的负面作用。

四、意象研究《梧桐雨》中的意象也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

有学者认为,该剧通过运用大量的意象,如梧桐、雨、月等,营造了一种悲凉、凄美的氛围,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同时,这些意象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助于深化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五、版本与传播研究关于《梧桐雨》的版本与传播也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有学者对该剧的版本进行了梳理和比较,探讨了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和影响。

另一些学者则关注了该剧在古代和近现代社会的传播情况,分析了其受欢迎的原因和影响。

六、结论与展望《梧桐雨》作为元曲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更在学界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通过对该剧的主旨、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探究和评价,可以更全面地呈现其魅力和价值。

浅析《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浅析《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浅析《梧桐雨》的艺术特色《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元朝杂剧作家白朴的代表作。

它取材于唐人陈鸿《长恨歌传》,取自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句。

《梧桐雨》讲述的是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故事, 是一部宫廷爱情悲剧。

这一题材在文学史上历来为文人骚客所瞩目,其中白居易的《长恨歌》可以称作写李杨爱情的最著名的诗篇,而白朴的《梧桐雨》也正是在《长恨歌》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成的。

细细读来,《梧桐雨》最大的艺术上特点是改变了以往着重写杨贵妃的传统笔法,一反传统的从唐明皇的角度来观察,着重写他在现实中的感受。

作者白朴通过人物内心的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并且化用了大量古典诗词的意境、意象,语言极其华美。

除此之外,作者尊重历史,特别是在楔子和第一折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可以说是一部历史剧。

白朴在剧中不仅还原了李隆基纳媳妇为妃的史实,还将安禄山和杨贵妃“秽乱”作为情节编入剧中。

全剧结构层次井然,诗意浓厚。

剧本以清丽流畅的语言烘托出诗的意境。

其次,《梧桐雨》情节安排张弛有致。

戏剧矛盾和情节都集中在前三折:楔子中唐玄宗让本应斩首的安禄山驻守边境,而杨贵妃又认安禄山为义子,并设下荒唐的“洗儿会”,此两处为全剧的发展做好铺垫;第一折写杨贵妃七夕乞巧,怀想安禄山,为下文安禄山发兵只为杨贵妃埋下伏笔,而作者重点突出李杨两人定盟,唯盼“天长地久”。

钗盒之盟让我们看到了李杨两人情感至深,为第三折李隆基为保命不得已舍弃杨贵妃和第四折他想念杨贵妃铺排;第二折作者场面安排巧妙,先写安禄山兴兵造反,再写唐玄宗宫廷玩乐,情节紧张,揪住读者心思;第三折为全剧高潮,作者有条不紊,一步步紧逼,将全剧矛盾纠葛分明展现,不厌其烦地反复铺叙描写唐玄宗的心理活动。

最后用整整一折来抒情。

第四折中运用了许多富有韵律感的拟声词、拟态词,如“画檐间铁马响丁丁,宝殿中御榻冷清清”,它们就像叠玉连珠,增强了戏剧语言的声情美和本色美。

此外,第四折虽一唱到底,却层次鲜明:观象时的追忆,闲行中的感恨,梦会惊醒触发了对梧桐雨的怨恨,从〔蛮姑儿〕至结尾的“怨雨”中表现了极其痛苦的感情,这些唱辞把明皇繁华消歇后无可排解的悲哀、陵谷变迁西宫废居的迟暮衰颓的心绪,倾吐得淋漓尽致。

试分析《梧桐雨》的悲剧意蕴。

试分析《梧桐雨》的悲剧意蕴。

试分析《梧桐雨》的悲剧意蕴。

《梧桐雨》是中国现代作家巴金所著,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它以一个人物的悲剧境遇为核心,融入了悲剧的意蕴。

以下是对《梧桐雨》悲剧意蕴的一些分析:
1.命运的无情:《梧桐雨》中的主人公叶辰,生活在民国时
期的中国,他从小的憧憬和追求都遭遇了残酷的现实。

他的悲剧命运不可避免地塑造了他的性格和行为,他被迫面对种种压迫和痛苦。

小说中所展示的命运的无情性,使人感受到悲剧主人公所遭受的命运不可抗拒和不可逆转。

2.社会的困境:《梧桐雨》通过主人公叶辰的经历,揭示了
当时中国社会的困境和人民的苦难。

小说中展现了社会不公、家庭纷争、人际关系的复杂性等问题,这些社会背景和环境让主人公叶辰身处痛苦和无助之中。

整个社会的困境与主人公个人的悲剧命运形成了呼应和共鸣。

3.内心挣扎和精神痛苦:小说中的主人公叶辰内心充满了挣
扎和痛苦。

他对现实的不满、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矛盾感受,在他内心中形成了激烈的冲突和痛苦。

他的内心矛盾和身不由己的命运,使他逐渐陷入绝望和孤独。

4.悲剧的结局:《梧桐雨》以悲剧的结局告终,主人公叶辰
的悲剧命运最终导致了他的精神崩溃和悲惨结局。

小说中的悲剧情节和结局,深深触动着读者的情感,对人生、命运、人性的思考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综上所述,《梧桐雨》通过主人公叶辰的悲剧命运、社会的困境、内心的挣扎和精神痛苦,以及悲剧的结局,表现出浓厚的悲剧意蕴。

这部小说通过悲剧的叙事方式,呈现了人性的脆弱性和命运的无情性,对人生的悲喜、尊严和幸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论《梧桐雨》中的李杨爱情悲剧

论《梧桐雨》中的李杨爱情悲剧

论《梧桐雨》中的李杨爱情悲剧1. 引言1.1 李杨的爱情悲剧梧桐雨》是清代著名作家李杨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其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而闻名。

在小说中,李杨塑造了众多具有丰富情感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爱情悲剧。

这些爱情悲剧既渗透着生活的真实与残酷,又充满着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这些爱情悲剧,李杨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世间情感的无常性,引发了读者对爱情、生命和命运的深刻反思。

李杨的爱情悲剧不仅触动人心,更引发了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在这些悲剧中,人物们面对着种种磨难和抉择,他们的爱情往往充满艰难和挣扎。

正是这些爱情悲剧的存在,让李杨的作品更加饱含人情味和生命力,使其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珍贵遗产。

2. 正文2.1 情感丰富的李杨李杨是一个情感丰富、细腻的人,他对生活、对爱情都怀着一颗真挚的心。

在《梧桐雨》中,李杨的情感丰富得到了充分展现。

他对梧桐雨中的景色有着独特的感悟,他用诗意的语言描绘着这片雨中的美景,展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敏感。

李杨的情感也深深扎根在他的爱情生活中。

他对青梅竹马的情感纠结让他饱受煎熬,他为爱情的抉择忧心忡忡,他在爱情的漩涡中挣扎。

李杨的情感如同梧桐雨般细腻柔情,让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

他的情感丰富不仅体现在他的爱情经历中,也体现在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中。

李杨的情感丰富,让《梧桐雨》这部作品充满了温情和动人之处,也让人深刻感受到他的爱情悲剧中蕴含的深刻触动。

2.2 梧桐雨中的爱情纠葛:《梧桐雨》中的爱情纠葛主要围绕着李杨与两位女主角之间的复杂情感展开。

在小说中,李杨与初恋女友芳儿和后来的妻子琴儿之间的感情纠葛让人动容。

李杨与芳儿之间的初恋情感是纯真而深刻的。

他们在梧桐树下相遇,彼此倾心。

由于家庭原因和外部压力,两人最终无法在一起,李杨不得不与芳儿分离,这种情感的坎坷令人唏嘘。

李杨与琴儿之间的爱情故事更加曲折。

琴儿是李杨的同窗好友,两人相知相惜。

梧桐雨赏析

梧桐雨赏析

元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中的佳作。

该剧在历代评价甚高,清人李调元《雨村曲话》说:“元人咏马嵬事无虑数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剧为最。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沈雄悲壮,为元曲冠冕。

”这一部元杂剧以浓郁的抒情性、醇厚的诗味和文辞的华美见长,也使得这部历史剧成为元代文坛的一树奇花。

《梧桐雨》写的是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是根据白居易的《长恨歌》编撰的。

作者白朴关注的不是曲折传奇的爱情故事,而是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当然有爱情的欢乐,但是更多是死别的痛苦、思念的哀愁以及悲凉的历史沧桑感。

《梧桐雨》的戏剧冲突生动跌宕,笔墨酣畅优美,而构筑的意境则深沉含蓄,浓重的抒情性以及醇厚的诗味,这些艺术手法都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更为可贵的是作者把这个爱情故事放在安禄山叛乱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里来表现,通过他俩在爱情上所经历的合欢与诀别的过程,反映了唐王朝由兴盛到衰败的历史写照。

作者始终不忘把爱情纠葛贯穿在政治悲剧中来写。

爱情的失败是由于政治的腐败,而政治的腐败又源于荒唐的爱情,两者互为因果。

由此可见,白朴的创作思想是明确的,他是通过李、杨悲欢离合的故事,谴责统治集团的淫逸乱政,总结了历史兴亡和政治成败的教训。

可是,由于作者既对唐明皇荒淫误国的丑行加以揭露,又对他的爱情遭遇寄予同情,同时,又表现了杨贵妃对爱情的不忠贞。

这都极大地减弱了这部作品的思想性,使得作者的政治倾向十分模糊。

但其艺术特色是值得肯定的。

从语言风格来说,白朴是长于情辞的作家。

《梧桐雨》在文采方面富丽堂皇,这对于一本反映宫廷生活的历史剧来说,是妥贴适宜的。

因为剧中由“正末”扮唐玄宗主唱,属于“末本”戏,作者运用典雅华丽的语言,为的是表现帝王与贵妃的雍容大度。

所以明代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评论说:“白仁甫之词如鹏搏九霄”,“若大鹏之起北溟,奋翼涛乎九霄,有一举万里之志,宜冠于首。

简析《梧桐树》杂剧中的抒情性以及“纯悲剧”色彩。

简析《梧桐树》杂剧中的抒情性以及“纯悲剧”色彩。

简析《梧桐树》杂剧中的抒情性以及“纯悲剧”色彩。

(1)浓郁的抒情性。

杂剧《梧桐雨》描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个在文学史上倍受关注的话题,但其关注的不是曲折传奇的爱情故事,而是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当然有爱情的欢乐,但是更多是死别的痛苦、思念的哀愁以及悲凉的历史沧桑感,整本戏如同一首抒情长诗,不以情节引人,却以情感动人。

浓郁的抒情性首先得力于作为剧本主体的曲词。

《梧桐雨》的曲辞自然朴实,却又缠绵悱恻,细腻传情。

尤其是第四折最后的几支曲子,好像写的全是雨景,但却是用中国传统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方式,把唐明皇自美梦中惊醒之后,独对梧桐秋雨的孤凄、悲凉写得淋漓酣畅,感人至深。

用古典诗词借景生情的方式使得剧本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性。

浓郁的抒情性还得力于剧中不断出现的梧桐意象。

《梧桐雨》把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一句中出现的梧桐意象大加发挥,以梧桐为中心来结撰全剧,第一折里唐明皇七夕乞巧时在梧桐树下与杨贵妃海誓山盟,第四折里唐明皇独对梧桐秋雨哀悼杨贵妃。

在唐明皇的唱词中梧桐前后出现了六次。

这种安排一方面使得全剧从梧桐树下起,在梧桐雨中结束,即呼应题目,又首尾呼应。

另一方面是利用中国文学传统中梧桐意象自身所包蕴的忧郁色彩,搅动沉淀在人们意识中的凄怨感受,增加抒情的伤感,从而使剧本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

(2)纯悲剧色彩。

《梧桐雨》是描写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

天宝之乱以来,杨、李故事成了文坛的热门话题。

特别是白居易的《长恨歌》问世以后,唐宋两代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

坊间还出现《杨太真外传》、《玄宗遗录》等著述。

到金元易代之际,剧作家们对杨、李故事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关汉卿写过《哭香囊》,庾天锡写过《华清宫》、《霓裳怨》,岳伯川写过《梦断杨妃》,王伯成写过《天宝遗事》。

但这些剧本都已亡佚,惟独白朴的《梧桐雨》流传了下来。

白居易的《长恨歌》有“秋雨梧桐叶落时”一句,饱含凄清幽怨的意蕴。

浅析元杂剧《梧桐雨》的悲剧性

浅析元杂剧《梧桐雨》的悲剧性

浅析元杂剧《梧桐雨》的悲剧性刘嘉慧中国戏曲学院摘要:《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为元代作家白朴的杂剧代表作,主要描写了在唐代安史之乱背景下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悲欢离合,本剧不单单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也描写了比之爱情更为深邃的历史。

《梧桐雨》抛弃了中国戏曲中传统的大团圆结局,以悲剧作为结尾,这种写作思路与作者自身境遇及所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联系。

关键词:《梧桐雨》爱情悲剧 历史悲剧 白朴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2-0122-03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自古以来便受文人 青睐,从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到后来关汉卿所写的《哭香囊》、庾天锡的《华清宫》和《霓裳怨》以及白朴的 《梧桐雨》,这一略带民间传奇性质的历史题材为后世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白朴的《梧桐雨》是一出彻底的悲剧,王国维自《人间词话》中评价此剧说:“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⑴,评价之高足见其文学成就。

白朴的《梧桐雨》在写作上直白毫无隐晦,他不为渲染两人伟大爱情而淡化史实,在楔子 中便提到杨贵妃原为寿王李瑁妃子,因貌美被唐明皇相中先度为女道士后封为贵妃,在后文中更是对两人的荒淫无度,唐明皇的不理朝政进行了大胆描述。

若是往深处研读,便可以看出《梧桐雨》言情而不纯,其 还想要表现更加深刻的国家兴衰以及人性的幻灭感 等主题,可以说这部作品思想复杂又意蕴深刻。

一、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在白朴的《梧桐雨》中,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杨玉环的爱情并不纯粹,或者说这是一场唐明皇的单恋。

白朴对于唐明皇和杨贵妃两人的爱情塑造上一改 前人赞扬或同情的态度,在他的笔下这两个人物都具有批判性,其中最有批判意味的便是杨贵妃。

《梧桐 雨》中的杨贵妃,既虚伪自私又薄情淫乱。

从本文所写背景来看,杨玉环本为唐明皇的儿媳,因美貌吸引了 唐明皇因而成为了他的妃子,这个时候唐明皇已年愈花甲,而杨贵妃却正值青春华年,再嫁的对象比自己大了几十岁,对方即便是皇帝恐怕也不能产生真爱。

论《梧桐雨》中的李杨爱情悲剧

论《梧桐雨》中的李杨爱情悲剧

论《梧桐雨》中的李杨爱情悲剧
《梧桐雨》是一部由中国作家李杨创作的小说,故事讲述了一段爱情悲剧。

下面就来分析一下《梧桐雨》中的李杨爱情悲剧。

故事的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压迫和不公。

主人公青年小说家王一刀在这个时代中挣扎求存,他一直梦想着可以用自己的文字改变这个社会。

他的理想在现实面前显得如此渺小,他不仅要面对物质上的困境,还要忍受精神上的压力。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一刀与千金小姐赵雨花的爱情因为阶层和社会制约而备受困扰。

王一刀是一个充满理想和热情的青年作家,他渴望能够创作出有意义的作品,影响和改变这个社会。

他坚定的爱着赵雨花,但他又深知两人之间的种种阻碍。

他不愿意让赵雨花为了自己放弃家庭和社会的一切,他也并不愿意成为赵雨花逃避现实的借口。

他选择了离开,放弃了自己的爱情。

他的离去并没有让他忘记赵雨花,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对赵雨花的深深爱意。

《梧桐雨》中的李杨爱情悲剧主要体现在两位主人公的爱情遭遇。

赵雨花无法与心爱的人在一起,最终嫁给了一个她并不爱的人;而王一刀则选择了默默离去,不愿让赵雨花为了自己牺牲太多。

他们的爱情虽然没有圆满,但他们的执着和坚持都值得敬佩。

通过《梧桐雨》这个故事,可以看到作者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他通过爱情这个主题,讲述了一个因为社会阶层和家庭背景而受阻的爱情故事,传递了对自由、独立和尊严的追求。

也反映了在那个时代里许多人的生存处境和内心挣扎。

《梧桐雨》中的李杨爱情悲剧,不仅是一段个人的遭遇,更是对整个时代社会风气和伦理道德的深刻剖析。

元曲四大悲剧梧桐雨演讲稿

元曲四大悲剧梧桐雨演讲稿

元曲四大悲剧梧桐雨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的演讲主题是元曲《梧桐雨》。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白朴的代表作,白朴经历丧乱,国破家亡,遂有“满目山川之叹”,总有一种盛衰难料的幻灭感,如其《沁春园》词所说:“念一身九患,天教寂寞,百年孤愤,日就哀残。

”善于表现患难后的寂寞和哀残中的孤愤,成为其文字创作的一个特色,而这特色在其杂剧《梧桐雨》中表现得最为充分。

该剧取材于白居易《长恨歌》,但与以往以李,杨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不同,它不仅仅与李,杨故事中的宫中宴乐,月下盟誓,华清出欲,马嵬之变,而把目光集中投向乱后而归来但已失去权位退居西宫的唐明皇的孤独和寂寞。

前三折写唐明皇自以为太平无事,宠幸杨贵妃,朝歌暮舞,导致“渔阳鼙鼓动地来”安史乱起,明皇西行避兵,途中马嵬兵变,“宛转蛾眉马前死”。

第四折写乱平之后,明皇返回长安,退位太上皇,在一个秋雨之夜,梦会杨妃,忽然被雨打梧桐的声音惊醒,追思往事,无比感慨。

整个第四折,用23支曲子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安史之乱后唐明皇的寂寞落寞,哀伤幻灭之感,是唐明皇的心灵独白,是一组极富情感冲击力的抒情诗。

王国维说该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

即指第四折所创造的悲凉意境。

其实发生这些事情也跟唐明皇自己本人有关,《资治通鉴》:“朕不出长安近十年,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唐明皇想清净享乐,修身养性,所以此后发生的安史之乱都在预料之中,也并非都是杨贵妃的过错,我们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便是这个道理了。

那白朴为什么要写《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我想更多的是唐明皇自己对这一生的感慨,从开元盛世到天宝年间,一路走来的心酸历程。

那么白朴写他梦会杨贵妃,也只是在唐明皇最后这几年期间,自己也确实对杨玉环宠爱有加,相伴相知。

可是,这一切都是他自认为的,杨玉环与安禄山私会偷情,不仅失去了江上也失去了美人,这个时候唐明皇也只能是落寞孤寂。

我其实在看每一部作品的时候,都会深有体会,不论在哪个时代,人总是会有倦怠的时刻,但过度的放纵这种倦怠,只会让自己失去的更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元杂剧《梧桐雨》的悲剧性作者:刘嘉慧来源:《艺术评鉴》2020年第02期摘要:《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为元代作家白朴的杂剧代表作,主要描写了在唐代安史之乱背景下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悲欢离合,本剧不单单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也描写了比之爱情更为深邃的历史。

《梧桐雨》抛弃了中国戏曲中传统的大团圆结局,以悲剧作为结尾,这种写作思路与作者自身境遇及所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联系。

关键词:《梧桐雨》; ;爱情悲剧; ;历史悲剧; ;白朴中图分类号:J905;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2-0122-03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自古以来便受文人青睐,从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到后来关汉卿所写的《哭香囊》、庾天锡的《华清宫》和《霓裳怨》以及白朴的《梧桐雨》,这一略带民间传奇性质的历史题材为后世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白朴的《梧桐雨》是一出彻底的悲剧,王国维自《人间词话》中评价此剧说:“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1],评价之高足见其文学成就。

白朴的《梧桐雨》在写作上直白毫无隐晦,他不为渲染两人伟大爱情而淡化史实,在楔子中便提到杨贵妃原为寿王李瑁妃子,因貌美被唐明皇相中先度为女道士后封为贵妃,在后文中更是对两人的荒淫无度,唐明皇的不理朝政进行了大胆描述。

若是往深处研读,便可以看出《梧桐雨》言情而不纯,其还想要表现更加深刻的国家兴衰以及人性的幻灭感等主题,可以说这部作品思想复杂又意蕴深刻。

一、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在白朴的《梧桐雨》中,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杨玉环的爱情并不纯粹,或者说这是一场唐明皇的单恋。

白朴对于唐明皇和杨贵妃两人的爱情塑造上一改前人赞扬或同情的态度,在他的笔下这两个人物都具有批判性,其中最有批判意味的便是杨贵妃。

《梧桐雨》中的杨贵妃,既虚伪自私又薄情淫乱。

从本文所写背景来看,杨玉环本为唐明皇的儿媳,因美貌吸引了唐明皇因而成为了他的妃子,这个时候唐明皇已年愈花甲,而杨贵妃却正值青春华年,再嫁的对象比自己大了几十岁,对方即便是皇帝恐怕也不能产生真爱。

《梧桐雨》中更是多次提到了杨贵妃与安禄山的私情,安禄山因胡旋舞跳的好得了杨贵妃的赏识并成為她的义子,但这两人却不是单纯的母子关系,在第一折中杨贵妃提到安禄山云:“此人狡黠,能奉承人意,又能胡旋舞。

圣人赐与妾为义子,出入宫掖。

不期我哥哥杨国忠看出破绽,奏准天子,封他为渔阳节度使,送上边庭。

妾心中怀想,不能再见,好是烦恼人也”。

[2]此时正值七夕之夜,杨贵妃所想之人不是唐明皇却是义子安禄山,由此可见她对唐明皇并不是真爱,而杨玉环自从成为贵妃后,日夜纵情声色,贪图享乐,为了保持宠幸而工于心计,不仅蒙骗唐明皇自己的真正爱情归属,而且要唐明皇对自己许下诺言。

在国家危亡之时,她也只为自己着想,与唐明皇夜夜笙歌,最终自己落得马踏尸体的下场。

而唐明皇的人物塑造上,作者也提到了他的荒淫无道,不理朝政,在安禄山叛乱的危急时刻训斥来报的丞相李林甫不分轻重缓急,不知道等到歌舞结束了再来报告。

面对国家危亡之时,唐明皇丝毫不见警惕和慌张,他只是对李林甫说道:“既是贼兵压境,你众官计议,选将统兵,出征便了”,由此见唐明皇的昏庸。

作者在对唐明皇这一人物进行批判的同时也写到了他的痴情,比如他因杨玉环的关系给予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重权,放任他祸乱朝纲,见杨玉环喜爱安禄山便把他赐给杨玉环做义子,为博杨玉环一笑便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去为她运送荔枝……唐明皇的爱情始终是一厢情愿的,这更有讽刺意味,而沉醉其中的唐明皇并没有意识到杨玉环的心意,马嵬坡兵变,他被迫下令处死了自己的所爱,最后一折写了战乱平定,唐明皇重新回宫却失去了实权,在西宫中日夜思念着杨玉环排解幽恨。

《梧桐雨》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把戏剧矛盾和情节都集中在前三折,最后用整整一折来抒情。

前三折剧情热闹、节奏明快,最后一折是一个萧瑟凄凉的收场。

这种戏剧气氛的反差对比,具有强烈的悲剧效果。

[3]唐明皇某一天忽然梦到杨贵妃,一如生时,醒后却听到秋夜的雨滴梧桐的声音,更增添了哀痛。

剧中用了八九只曲词形容秋夜的雨声和明皇哀怨的心境,从而结束全剧。

这里用得到王国维先生评元杂剧的话:“出无所谓先离后合,始困终亨之事也”(《宋元戏曲史》)。

构成了悲剧的正格。

唐明皇和杨妃的爱情生活毁灭了,观众对这个失去恋人的痛苦给予怜悯和同情。

[4]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自一开始便注定不能为世人认可,缺乏感情根基又有动乱掺杂其间,最终落得悲剧收场亦在情理之中。

二、《梧桐雨》展现的历史悲剧《梧桐雨》没有将李杨两人的爱情写的真挚感人,可见它并不是单纯的以歌颂爱情为主题,而一直伴随并推动者着唐明皇与杨贵妃故事发展的正是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梧桐雨》中突出表现了政治矛盾,反映了朝廷统治内部的腐朽淫乱和不思进取,第一折中所写的唐明皇纵情声色,不顾国家法度变为后文的亡国兴叹埋下了伏笔。

唐明皇的一生给我们留下的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开元时期,他任人唯贤,励精图治,把唐代贞观之治以来的大好形势推向了全盛。

只可惜他没有做到善始善终,天宝四年册封杨贵妃之后,他昏庸得一塌糊涂,唐朝也随之一步步走向衰落。

而安史之乱的爆发,不仅给江山社稷带来了暂按,唐明皇自己也不得不吞下这可自酿的苦果。

[5]第四折中,抒情性达到了最高点,这一部分文辞秀丽,情感悲壮凄凉,把唐明皇的痛苦烦闷生动细腻的展现了出来,他的语言中并不只是表现了对于杨贵妃的思念,更表现了他对于战乱流离的凄苦和一个亡国者的倾诉。

安禄山是《梧桐雨》中的否定人物,安禄山犯上作乱,代表了异族入侵,他反叛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江山还有一部分是为了得到杨贵妃,而杨贵妃也是心系于他,并在皇宫中荒淫无度,加速了唐王朝的衰败。

可以说这两人在某种角度上就是唐朝的内忧外患,面对这两人唐明皇一直未能完全看清,他认定安禄山是忠臣,杨贵妃也如自己那般倾心于他,作者毫不留情的平静表面下掩藏着的民族危机与对统治者黑暗昏庸统治的讽刺与批判。

《梧桐雨》描写安史之乱之时,战士们在马嵬坡发动兵变逼迫唐明皇杀掉杨国忠与杨贵妃,这一方面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更展现国家战乱下人民的心声与感叹。

本剧中对下层百姓生活描写很少,有代表性的一处是唐明皇在避兵入蜀的路上,看到了沿途的村舍破败不堪,人民生活潦倒困苦,唐明皇也不禁说道:“寡人身居九重,怎知闾阎贫苦也”,剩水残山五六搭,断壁残垣两三家的场景生动反应出了因战乱人民的生活疾苦,何况这里只是离京城不远还未受到叛军洗劫的地方,由此可推断那些已经遭受安禄山战乱之苦的地方百姓生活当有多么艰难。

对比人们的生活,唐明皇昔日骄奢淫逸,一掷千金为杨贵妃送荔枝的行为更显的腐朽不堪,人民的生活艰难也从侧面深化了本剧的悲剧性。

本剧在情节上描写爱情与历史背景是相互贯穿的,李杨荒淫无度的生活导致了安禄山的叛变和唐王朝的衰败,安禄山的叛变最终又使得杨贵妃被赐死,李杨天人永隔,这是讲述国破家亡的历史悲歌。

三、作者白朴的创作根源《梧桐雨》中所流露出的悲壮与苍凉之情透过纸张直击心灵,许多人认为《梧桐雨》是一出天生的悲剧,讲述了爱情的毁灭与国家的衰败,正如鲁迅所言:“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白朴的这种写法一改中国戏曲往日习惯的大团圆结局,以一种特有的沧桑风格创作此剧,无论是抒情还是叙事都带有许多悲剧性意味,那么这种创作的根源是来自于什么呢?我们可以根据元代历史大背景以及白朴的生平经历做出一些合理的猜测。

白朴生当宋、金、元易代之际,战乱频仍。

在一次蒙古军队攻打金朝都城南京(开封)的战争中,白朴在惊慌混乱之中与母亲失散,随诗人元好问辗转流徙。

避难求生的经历,在他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不能磨灭的伤痕。

王博文在为白朴《天籁集》写的序言中说他:“自幼经丧乱,仓皇失母,便有满目山川之叹”。

因为有亡国流离的经历,所以他要反思亡國的原因,于是戏里批判李杨因歌舞坏江山;因为有乱离亡国之痛,积郁了太多伤感和悲苦需要抒发,而安史之乱后的唐明皇,既失去了皇位,也失去了美人,成为一个不幸者,生命和事业都步入了“秋天”。

这与作者的情怀有共同之处。

白朴在失意君王的身上,找到了寄托自己人生失意的载体,于是假明皇之口,宣泄自己的人生体味。

在唐明皇的雨泪交流中,也溶进了作者的失母亡国之痛,因此才能恣肆滂沛,将一缕哀思,借助缠绵的秋雨,千回万转抒发出来,令人荡气回肠。

[6]白朴的父亲曾任金国枢密院判官,家事一时显贵,而后却经历战乱,其父辗转仕于三朝为世人所诟病,国家易主导致的家庭变故,荣华散尽使得白朴心理上也有了裂痕与冲击,他的心理上承受了比当时文人更为沉重的压力,所思所想也更为深刻,其作品的悲剧性便是白朴有意与无意间的塑造。

【双鸳鸯】中写道:“斜軃翠鸾翘,浑一似出浴的旧风标,映着云屏一半儿娇。

好梦将成还惊觉,半襟情湿鲛绡”[2]。

唐明皇西宫内一场空梦也如白朴对人生家国的幻想,美好却已不复存在。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让李杨二人最终在天上相遇,给予了他们一个幻想中团圆的结局,这也为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增添了一丝动人色彩,而白朴在《梧桐雨》中直接删去了“访仙求道”这一剧情,全剧停止在唐明皇梦醒对雨抒情中,这使得爱情的美感稍微逊色却更显得真实令人信服。

此刻正值伤感之秋,宋玉在《九辩》中言及秋天:“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率”。

在此时节白朴连用八首曲文用来写雨,围绕“梧桐雨”三字从各个角度反复咏叹,借秋雨梧桐把自己内心的烦闷愁苦尽情宣泄,不仅文学性极强,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白朴所投入了很深的感情,比之沉浸入梦中的唐明皇,白朴的思想更为痛苦,因为他活于现实,痛苦挣扎却又无力去改变,可以说是借了唐明皇之口咏其自身之不幸。

综上所述,白朴写作的《梧桐雨》一方面体现了金元易主之际文人阶层的普遍感叹,另一方面又掺杂了白朴的私人情感,《梧桐雨》的问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对《长生殿》等优秀作品的写作提供了借鉴作用,为中国元杂剧划下了浑厚而悲壮的一笔。

参考文献:[1]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44.[2]王文才.白朴戏曲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14.[3]江巨荣.古剧精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39.[4]邵曾褀.中国古典悲剧喜剧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2.[5]乔力.元曲名篇的人生哲理[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39.[6]张燕瑾.元曲精粹解读[M].北京:中华书局,2005: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