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摘要:历史课堂教学也离不开创新,离开创新的历史教学,只能是知识的传声筒,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时代精神。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应该体现创新性,通过创新性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新颖且有效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问题
“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衡量一堂历史课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广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否被充分、有效地调动起来。

根据多年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历史课堂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关键是设计恰当的课堂问题。

在设计历史课堂问题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历史课堂问题要有启发性
历史教学的本质并不仅仅在于让学生了解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的学习,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挖掘提供坚实的基础。

所以,历史课堂问题一定要有启发性,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多层次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鲁迅先生曾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制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
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你认为中国宋元时期的三大发明在东西方的不同遭遇说明了什么?请你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加以比较说明。

”这样的设问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根据所学知识,通过独立分析、合作探究、查阅资料等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充分讨论,师生民主、平等地对话,达成共识,对言之成理、独到创新的建议或意见给予充分肯定,甚至大加赞赏,使得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生机,焕发出活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会发现,学生在发表自己见解时常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智慧,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这种自信心和成就感是推动学生创新学习的极好动力。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别有更深刻的体会,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升。

二、历史课堂问题要有时代性
历史学习的目的就是鉴古知今,它有着非常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在新课改下,教材专题史的编写体例,相比较之前的通史而言,有了较大的取舍。

新教材所选择的是对现实社会具有一定影响或借鉴意义,并有利于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历史知识,加强教科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联系。

所以在历史课堂问题的设置上就应该把握时代的脉搏,寻找历史与现实地结合点。

如在教学《罗斯福新政》时,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应对危机,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4万亿元的经
济刺激计划。

在历史上,面对30年代的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怎样的经济刺激计划呢?与以前的政策相比,又有什么创新?”这样把历史知识与现实热点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极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积极地看书学习、讨论。

三、历史课堂问题要有层次性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决不能只是一句空话。

复杂问题简单化,用图式表示。

可以让学生思想跳脱出来,鸟瞰历史全过程,对抓住知识主线,从宏观上把握历史来龙出脉及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深化理解教材,很有帮助。

在追求升学率的现状下,如何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思想落实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是广大历史教师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

而层次性问题的设置,则可以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提供一点思路。

具体来说,在设计问题时,应难易得当,有清晰的层次性,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在不同层次中找到位置,激发其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教师先播放反映解放前西藏农奴制度的电视剧《尘埃落定》片段、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及展示西藏解放50周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等文字资料,然后设问:“(1)请根据以上资料概括说明民主改革后西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2)请阅读教材,分析说明西藏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3)对西藏发生的重大变化,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

”三个连续的问题由易到难,层次分明,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同时在解决问题时,也
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学会与同学共同合作探讨、交流心得,学习解决历史的基本方法。

历史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同时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发现历史的本质,进而明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

例如:在讲“美国霸权政策”一节课内容时,将其设计成如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美国的“冷战”政策?(2)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又为什么能够实行“冷战”政策?(3)“冷战”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不断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甚至得出不同结论。

这样,学生从中得到的是思维的启迪,视野的开阔,从而有效发展创新思维。

这种层次性的设问必须有意识地贯穿于历史教学过程之中,使之成为历史教学过程的灵魂。

四、历史课堂问题要有创新性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创新。

如教学《经济全球化》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你认为机遇大于挑战还是挑战大于机
遇?我们应该怎么应对?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上台发言。

”对于当今思维活跃的中学生来说,这一问题的提出,一定会掀起不小的波澜。

总之,问题的设置,是一个无法穷尽的矿藏,只要不停地挖掘就会获得丰硕的成果。

总之,课堂问题创设是新课程改革下上好历史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体现。

民主、平等、和谐、宽松和个性化的教学环境,是创新思维发展不可缺少的养料与气候,绝对不可轻忽。

历史教师应不断钻研、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推动历史课堂改革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