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评价指标体系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评价指标体系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状况的评价指标。
本标准适⽤于城市整体或区域道路⽹交通拥堵状况的评价。
2 规范性引⽤⽂件下列⽂件对于本⽂件的应⽤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期的引⽤⽂件,仅所注⽇期的版本适⽤于本⽂件。
凡是不注⽇期的引⽤⽂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于本⽂件。
GBJ 124-88 道路⼯程术语标准GB 50220-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3 术语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标准。
3.1 交通拥堵 traffic congestion由于交通供需⽭盾,或受天⽓、施⼯、交通事件、交通管制等因素影响,造成路⽹中机动车⾏程延误增加、⾏程时间延长的道路交通现象。
3.2 车公⾥数(VKT) vehicle kilometers of travel路⽹统计范围内,所有车辆的⾏驶⾥程累积值。
3.3 ⾼峰时段 peak hours由于通勤交通造成的道路交通早晚⾼峰,早⾼峰时段通常为7:00-9:00,晚⾼峰时段通常为17:00-19:00。
3.4 路段 road section⼏何条件保持⼀致的道路区段,由两个端点界定。
4 路段平均⾏程速度和车公⾥数(VKT)4.1 分快速路、主⼲路、次⼲路和⽀路,将路段的平均⾏程速度划分为5个等级(见表4),1级表⽰运⾏最畅通,5级表⽰运⾏最拥堵。
表1 路段平均⾏程速度等级划分(单位:km/h)4.2 分⾼峰时段和全⽇平均,给出北京市五环内道路⽹各等级道路的车公⾥数(VKT)⽐例推荐值,如表2和表3所⽰。
表2 车公⾥数(VKT)⽐例推荐值(⼯作⽇)表3 车公⾥数(VKT)⽐例推荐值(周末)5 评价指标5.1 ⽇交通拥堵指数5.1.1 指标定义:在⼀⽇统计间隔内,城市整体或区域道路⽹总体拥堵程度的相对数,分⼯作⽇和节假⽇,单位:⽆。
5.1.2 ⽇交通拥堵指数从宏观⾓度反映道路⽹交通拥堵⽔平。
5.1.3 计算⽅法1)以15分钟为统计间隔,得到道路⽹中各路段的平均⾏程速度;2)根据路段平均⾏程速度等级划分(见表1),判断各路段所处运⾏等级;3)统计各等级道路中处于第5级运⾏⽔平的路段⾥程⽐例;4)利⽤车公⾥数(VKT)加权,计算区域(总体)路⽹拥堵⾥程⽐例;5)基于15分钟交通拥堵指数与拥堵⾥程⽐例的线性转换关系,得到15分钟交通拥堵指数;6)将早晚⾼峰时段内15分钟交通拥堵指数取算数平均值,得到⼯作⽇交通拥堵指数,将6:00am-22:00pm时段内15分钟交通拥堵指数取算数平均值,得到节假⽇交通拥堵指数。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评价与衡量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评价与衡量指标体系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系统也越发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出行体验。
为了评价和衡量一个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系统的优劣,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下面将介绍一个较为完整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评价与衡量指标体系。
首先,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的效果的指标包括:1.道路网络密度:评估城市道路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密度,密度越高,能够容纳的车辆流量也越大,道路通行能力越高。
2.道路通行能力:评估道路的通行能力,包括道路的宽度、车道数目等。
3.道路拥堵指数:评估道路的拥堵情况,包括平均车速、行车堵塞时间等指标。
4.交通事故率:评估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包括交通事故的数量和严重程度等。
5.全天候通行能力:评估城市道路网络是否能够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正常通行,包括雨雪天气和恶劣天气等。
6.公共交通覆盖率:评估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和密度,包括公交线路的数量、站点的密度等。
然后,还有一些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效果的指标:1.路侧停车位数量:评估城市道路旁停车位的数量,越多则对于缓解道路拥堵和方便市民出行的作用越大。
2.交通信号灯配时:评估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情况,包括绿灯时长、红灯时长等。
3.路面状况:评估城市道路的路面状况,包括平整度、路面损坏情况等。
4.道路标识标线:评估道路标识和标线的清晰程度和完整性。
5.交通管理法规的执行情况:评估交通管理法规的执行情况,包括违章停车、闯红灯等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理情况。
最后,还有一些综合性指标:1.出行时间:评估市民出行所需的时间,包括从家到单位、从家到购物中心等常见路线的时间。
2.出行成本:评估市民出行的经济成本,包括交通费用、停车费用、维修费用等。
3.交通环境:评估交通对于城市环境的影响,包括交通噪音、尾气排放等。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的评价与衡量指标体系应包括影响交通效果的指标、影响交通安全的指标、影响交通便利性的指标,以及综合性指标。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估城市道路交通状况的一个重要工具,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城市交通状况的好坏,为城市交通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该指标体系通常包括交通流量、交通速度、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等多个方面的指标,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方面的指标及其作用。
首先,交通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的车辆数量,通常以小时划分。
通过对交通流量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道路使用情况,及时进行提醒和调整交通策略,以保证道路的正常通行。
交通流量指标包括平均每小时流量、交通流量峰值等。
其次,交通速度是指车辆在道路上的平均行驶速度,是评价交通运行效率和道路畅通程度的指标。
交通速度指标包括平均速度、最高速度、最低速度等。
交通速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市民的出行效率和道路通行能力的分配,因此,通过对交通速度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道路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此外,交通事故是评价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
交通事故指标包括交通事故发生率、交通事故死亡率等。
通过对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找出交通事故的高发地点和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
最后,交通拥堵是评价道路交通流畅度的重要指标。
交通拥堵指标包括交通拥堵长度、交通拥堵时间等。
交通拥堵不仅影响到市民的出行效率,还会导致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因此,及时排查交通拥堵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是改善道路交通状况的关键。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交通流量、交通速度、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等多个方面的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城市道路交通状况的好坏,为城市交通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
同时,该指标体系的不断细化和完善,也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好的保障。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评价与衡量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评价与衡量指标体系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对城市道路交通流量、交通事故、交通信号等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以及对交通管理措施和交通设施的优化和调整,实现城市道路交通高效、安全、优质的管理和服务的一种系统。
为评价和衡量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的效果和质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
一、交通效率1.平均出行时间:衡量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通行效率,通过统计分析各路段的车辆速度和停留时间,计算出行车辆的平均出行时间。
2.交通运行指数:用来测量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通行能力,衡量城市道路交通的拥堵情况。
通常采用交通流量与设计流量的比值来表示。
3.交通信号控制效果:通过测量交通信号灯的时序、周期和协调性等指标,评价交通信号的控制效果和交通流畅度。
二、交通安全1.交通事故率:衡量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根据交通事故发生的次数和严重程度,计算单位时间和单位里程的交通事故率。
2.交通违法行为次数:通过统计分析交通违法行为的次数和种类,评估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有效性和监管力度。
3.交通安全设施利用率:评价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使用情况和性能,如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防撞护栏等。
三、服务质量1.公交出行体验指数:通过调查问卷、乘客满意度评价等方式,评估公交出行的舒适度、可靠性、便利性和信息传递的及时性。
2.停车场利用率:统计分析城市道路停车位的利用率,评估城市道路停车系统的供需平衡和停车位管理的效果。
3.无障碍设施覆盖率:评估城市道路交通无障碍设施的覆盖范围和应用情况,为残疾人和特殊群体提供顺畅出行的服务。
四、环境影响1.排放量指标:统计分析机动车尾气排放情况,评估城市道路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如二氧化碳排放量、颗粒物排放量等。
2.噪音指标:通过对交通噪音的测量和分析,评估城市道路交通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噪音影响。
3.绿化覆盖率:评估城市道路交通沿线绿化覆盖的范围和效果,衡量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对城市绿化的促进作用。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评价指标体系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程度进行评价和分析的一套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程度和原因,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和决策者提供依据,帮助他们制定有效的交通拥堵缓解措施。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评价指标体系:1.交通流量:交通流量是指其中一段时间内通过一条道路或交叉口的车辆数量,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交通流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拥堵程度,因此是评价道路拥堵的重要指标之一2.交通速度:交通速度是指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速度,通常以公里/小时为单位。
交通速度的慢与快直接反映了交通流畅与拥堵的程度,因此是评价道路拥堵的重要指标之一3.延误指数:延误指数是指实际行驶时间与预计行驶时间之间的差距,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延误指数是衡量道路交通拥堵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直观地反映交通拥堵对车辆行驶速度的影响。
4.交通容量:交通容量是指道路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容纳的最大交通流量。
交通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道路的拥堵程度,因此是评价道路拥堵的重要指标之一5.道路通行能力:道路通行能力是指其中一条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容纳的交通流量。
道路通行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道路的拥堵程度,因此是评价道路拥堵的重要指标之一6.交通拥堵时长:交通拥堵时长是指道路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拥堵状态的时间比例。
交通拥堵时长较长意味着道路拥堵问题较为严重,因此是评价道路拥堵的重要指标之一7.排队长度:排队长度是指在交通拥堵时,排在信号灯、交叉口或收费站等地点的车辆的长度。
排队长度的增加意味着道路拥堵程度加剧,因此是评价道路拥堵的重要指标之一8.交通事故率:交通事故率是指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频率,可以用于评价道路交通拥堵的安全性。
交通事故率的增加可能与道路拥堵程度有关,因此是评价道路拥堵的重要指标之一9.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导致车辆长时间怠速和排放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环境污染的程度可以通过测量大气污染物浓度、噪声水平等指标来评价。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城市的道路交通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城市规划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了解道路交通的现状,找出交通瓶颈和问题,为改善交通状况提供决策依据。
下面是关于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基础信息指标1. 城市面积:标识城市的大小,区域内道路交通的规模;2. 人口数量:影响道路交通的需求量;3. 道路里程:道路网络的规模和密度;4. 停车位数量:城市内停车容量的大小;5. 公共交通线路数量:公共交通的发达程度。
二、交通拥堵指标1. 交通流量:通过采集交通数据进行统计,评估道路上的交通量;2. 峰值小时交通流量比率:在高峰时段内交通流量与平时的比值,用以评估高峰期的交通状况;3. 平均通行速度:计算数据中的平均速度,用以评估交通拥堵程度;4. 停车时间:衡量车辆在路上停留的时间,用来评估交通拥堵程度;5. 出行延误指数:通过比对实际行驶时间和预计行驶时间得出的延误指数,用于评估交通拥堵的程度;6. 易堵路段数量:识别常常发生交通拥堵的路段。
三、交通安全指标1. 事故发生率:计算一定时期内交通事故的数量,用来评估交通安全水平;2. 交通死亡率:计算一定时期内因交通事故而导致的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3. 交通肇事率:计算一定时期内交通肇事的数量,用来评估交通安全水平;4. 交通事故处理效率:交通事故立案调查和处理的效率,及时处理交通事故;5. 交通违法率:通过抽样调查违法行为的数量,评估交通违法程度;6. 驾驶员违法率:驾驶员在道路上的违法行为的数量比例。
四、交通环境指标1. 噪音水平:评估道路交通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噪音污染程度;2. 尾气排放:评估道路交通对空气质量的影响;3. 道路基建影响:评估道路建设和维护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五、出行便利指标1. 公共交通服务覆盖率:衡量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覆盖的范围和密度;2. 公共交通运营频率:评估公共交通运营的频率,衡量出行的便利性;3. 自行车道建设覆盖率:评估城市自行车道建设的覆盖面积及质量;4. 行人通行设施:评估城市行人通行设施的完善程度。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态评价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态评价规范》
一、总则
1.1《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态评价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级城市道路的交通运行状态评价工作,旨在统一评价指标体系,实现统一的评价结果,促进全国各级城市的交通运营质量有机统一
1.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级城市的新建或改造的道路交通设施,以及现有道路交通设施的运营管理单位的交通运行状态评价工作,并结合办公法规进行解释。
二、评价指标体系
2.1评价指标体系由以下7个指标组成:
(1)行驶速度
行驶速度是衡量道路通行能力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主要考察道路的行驶速度、流量和交通安全情况等;
(2)行车稳定性
行车稳定性反映车辆行驶的平稳程度,主要考察道路的情况,如路面状况、道路设施、信号灯控制等;
(3)红绿灯控制
红绿灯控制是衡量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的重要指标,主要考察路口的红绿灯控制、信号灯的持续时间、相位调整等;
(4)路面状况
路面状况反映汽车行驶舒适性,主要考察路面的强度、平整性、抗滑性、可行性等;
(5)道路设施
道路设施主要是指路边人行道、泊位、路侧标牌、隔离设施等;
(6)路面安全。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交通工具的普及,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成为了广大市民生活中的一大难题。
为了评价城市道路交通的状态,制定出行政管理的方向,并改善交通状况,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指标分类1.交通流量指标:包括交通量、交通速度、交通密度等。
交通量指标用来评价道路上的车辆数量,包括小时流量、日流量等。
交通速度指标用来评价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速度,包括平均速度、最大速度等。
交通密度指标用来评价车辆在道路上的密集程度。
2.交通效率指标:包括交通延误、旅行时间、拥堵指数等。
交通延误指标用来评价车辆在道路上的平均延误时间,旅行时间指标用来评价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时间,拥堵指数用来评价交通拥堵程度。
3.交通安全指标:包括事故率、死亡率、受伤率等。
事故率指标用来评价道路上的交通事故数量,死亡率指标用来评价交通事故中的死亡人数占比,受伤率指标用来评价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数占比。
4.交通环境指标:包括空气质量、噪声污染等。
空气质量指标用来评价道路上的空气污染程度,包括PM2.5浓度、二氧化氮浓度等。
噪声污染指标用来评价道路上的噪声水平。
5.公众满意度指标:包括交通可靠性、出行舒适度等。
交通可靠性指标用来评价出行的准时性和可预测性,出行舒适度指标用来评价出行过程中的舒适程度。
三、指标权重为了使评价指标更加科学合理,需要对各个指标进行权重分配。
权重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确定,权重的分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市民的需求来确定。
四、数据采集和评价方法为了准确地评价城市道路交通的状态,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交通监测设备、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评价方法可以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来得出结论和评价结果。
五、案例分析以城市的道路交通状态评价为例,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
根据交通流量指标、交通效率指标、交通安全指标、交通环境指标以及公众满意度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得出该城市的道路交通状态评价结果。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要点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要点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状态的评价已成为城市发展和交通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该评价体系可以为城市交通规划和调整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对于城市交通拥堵、安全等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指标体系概述评价指标体系是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对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进行系统性评估,为制定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规划和交通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般而言,评价指标体系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交通流量交通流量是评价城市道路交通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通常包括道路交通总量、平均通行速度、通行时间、日平均交通量等多个方面。
2. 交通安全交通安全也是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
它包括道路交通事故数量、事故类型及其严重程度、交通事故发生地点和时间等多个方面。
3. 行车舒适度道路交通行车舒适度也是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关键指标之一,它主要包括道路交通行车的平稳度、路况、噪声、震动等多方面指标。
4. 环境污染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还应包含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它主要包括道路交通排放物质的种类、浓度和排放量等多个方面。
5. 交通拥堵程度道路交通拥堵是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也是评估城市道路交通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包括路面车流量、行车速度、平均通行时间等多个方面。
各指标体系要点详解1. 交通流量交通总量交通总量是该指标体系中最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
它涉及到整个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交通流量的大小和分布。
通常可使用统计和研究技术对交通流量进行测量和分析。
平均通行速度平均通行速度指的是同一条道路上车辆通过路段所需的平均时间。
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道路交通的畅通情况。
通行时间通行时间是指车辆在经过某一路段时所花费的时间。
这个指标是交通流量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
日平均交通量日平均交通量是指每天某段时间内通过某一道路的平均流量。
这个指标反映了该道路的交通运输能力。
2. 交通安全交通事故数交通事故是日常生活和交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对城市社会和交通治理的影响非常大。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引言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是指对城市道路交通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监督的一系列活动和措施。
为了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价,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介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进行展示。
1. 交通流量指标交通流量是指通过道路某一路段的车辆流量。
对交通流量进行评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道路的使用情况,为道路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依据。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交通流量指标:•日均交通量〔ADT〕:某一路段在一天内通过的平均车辆数量。
•尖峰小时交通量〔PHV〕:某一路段在尖峰小时内通过的车辆数量。
•最大交通量〔MADT〕:某一路段通过的最多车辆数量。
•交通流量饱和度:某一路段的交通流量与其容量之比,反映道路使用的拥堵程度。
2. 道路通行能力指标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车辆数量。
通行能力的评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道路的瓶颈位置和瓶颈程度,为交通管理和道路规划提供参考。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道路通行能力指标:•道路通行能力〔C〕: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车辆数量。
•交通瓶颈位置:交通流量超过道路通行能力的位置。
•道路通行能力利用率:实际交通流量与道路通行能力之比。
3. 交通事故指标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上发生的交通意外事件。
对交通事故进行评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交通平安状况,为交通管理和道路设计提供指导。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交通事故指标:•交通事故率: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交通事故数量与通行车辆数量之比。
•交通事故死亡率: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通行车辆数量之比。
•交通事故损失: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交通运行效率指标交通运行效率是指交通系统使用资源的效率和交通流畅程度。
对交通运行效率进行评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交通系统的效率和流畅程度,为交通管理和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交通运行效率指标:•平均交通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路段的平均车速。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指标体系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指标体系是指为了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性、运行效率和环境友好度,制定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可以从交通安全、交通流量、交通环境、交通设施与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估,以便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效果进行监测和改进。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指标。
一、交通安全指标:1.事故发生率:包括每公里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每万辆机动车的交通事故发生率等,用来评估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2.平均事故处理时间:指交通事故发生后到达现场、处理事故、清理现场、恢复交通等所需的平均时间,评估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能力。
二、交通流量指标:1.道路通行能力:指道路单位时间内通过交通工具的最大数目,用来评估道路的吞吐能力。
2.道路拥堵指数:指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情况的程度,可以根据交通工具在其中一段时间内行驶的速度来计算。
三、交通环境指标:1.噪声指数:指道路交通引起的噪声水平,用来评估城市道路交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空气质量指数:指道路交通产生的尾气、灰尘等物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
四、交通设施与服务指标:1.道路状况:评估道路的平坦程度、道路表面的破损情况等,以便及时修复,确保道路的良好状态。
2.公共交通服务:评估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情况,包括线路覆盖率、运行时刻表效果、乘客满意度等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以上指标可以进一步细分,并加以权重和限制条件,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效果。
例如,对于交通安全指标,可以考虑不同车辆类型的事故发生率,对高风险区域进行重点监测;对于交通流量指标,可以考虑道路主干道的通行能力,以及交通拥堵对出行时间的影响等。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对于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以及改善交通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指标的系统监测和评估,城市管理部门可以及时掌握交通情况,针对性地制定交通管理政策,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的整体水平。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规划、有效管理是促进城市建设和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更新的不断深入,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和便捷性的提高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基于此,本文将在详细阐述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提供客观、准确、可行的评价指标。
一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安全性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规划路网的安全性、道路安全设施的完善性、交通行为的安全性等。
规划路网的安全性,同时应考虑路网的宽度、行人和自行车的通行能力,以及交通速度的控制。
道路安全设施的完善性,即对交叉路口的安全线、标志牌、光杆、交通灯等安全设施的设置和完善性。
交通行为的安全性,主要考虑交通参与者违规行为及其安全影响。
二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畅通性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路网设计的合理性、路口拥挤程度、能源利用效率、服务水平等。
路网设计的合理性,既要考虑道路的畅通性,也要考虑用路人的安全。
路口拥挤程度,分析不同时段不同路口拥挤程度及其影响措施。
能源利用效率,即交通流结构优化和控制等,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还要保证交通安全。
而城市道路交通服务水平,指服务质量、服务能力、服务时间等。
三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便捷性评价指标,主要涉及路网设计的便捷性、报警设施的完善性以及交通设施的完善性。
路网设计的便捷性,要求充分考虑路线的最短化、转换因素的优化等问题,使其能够更加快捷的到达目的地。
报警设施的完善性,对于交通事故的处理,有利于及时发现、处理事故,并保障行车安全。
而交通设施的完善性,是指充分考虑道路交通施工中所需要的物料、设备及安全设施的选择和使用。
以上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三大评价指标,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性,而它们必须综合考虑,以便达到最优的交通管理效果。
为此,我们应采用科学的规划,注重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并以有效的管理为基础,为城市道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撑。
城市道路交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其发展对道路交通管理、城市建设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综合评估工具。
通过制定和实施这一指标体系,可以评估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效果和问题,为城市交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城市交通系统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分析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和主要指标,以及其作用和意义。
一、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1.交通流指标:包括道路通行能力、交通流密度、拥堵程度等指标,用于评估道路交通运行的畅通程度和拥堵情况。
2.交通事故指标:包括交通事故数量、事故死亡率、事故发生地点等指标,用于评估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和事故点位的分布。
3.公共交通指标:包括公共汽车运行速度、公交车站点密度、公共交通普及率等指标,用于评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达程度和服务水平。
4.道路设施指标:包括道路宽度、路灯、交通标志等设施的数量和质量,用于评估城市道路设施的完善程度和安全性。
5.交通环境指标:包括噪音污染、尾气排放、交通引起的空气污染等指标,用于评估城市道路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6.市民满意度指标:包括市民对交通管理的满意度、投诉率等指标,用于评估城市交通管理的效果和市民对交通管理的认同程度。
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指标1.道路通行能力:衡量道路运输系统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承载的最大交通量。
2.交通拥堵程度:通过道路拥堵时长、拥塞区域面积等指标,反映城市道路交通的拥堵状况。
3.交通事故发生率: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交通事故数量,用于评估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4.公交车运行速度:反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5.自行车道覆盖率:用于评估城市自行车交通的便利程度,促进绿色交通方式的发展。
6.道路设施完善程度: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路面状况等指标,反映城市道路设施的现状和质量。
7.交通环境质量:包括噪音污染、尾气排放等指标,评估城市道路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8.市民满意度:通过市民对交通管理的满意度和投诉率等指标,反映城市交通管理的效果。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说明资料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说明资料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是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和监督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2024年版)》是根据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相关规范标准,制定的一套科学、全面、合理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说明(2024年版)》则是对指标体系的具体解释和操作指导。
该指标体系包括了四个层次的指标,即目标层、要素层、指标层和量子层。
目标层明确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包括道路交通出行的安全和顺畅、道路交通环境的优化和改善、道路交通资源的高效利用等。
要素层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要素进行了分类和归纳,包括交通设施要素、交通流要素、交通安全要素、交通环境要素等。
指标层则是对每个要素进行具体的指标划分和定义,例如交通设施要素包括道路整体状况、停车设施、交通信号等指标。
量子层是对指标进行具体的数据测量和评估。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可以帮助城市交通管理部门了解自身工作的优劣势,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同时,指标体系的公开透明化也有利于对交通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价。
因此,这套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提高城市交通管理工作水平、优化交通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2024年版)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说明(2024年版)提供了一套科学、全面、合理的评价工具和操作指导,对于提高城市交通管理工作水平和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改进。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指数是对城市道路交通状态的整体评估,它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和交通管理部门了解交通状况,并针对性地制定交通管理策略。
下面介绍一个评价城市道路交通状态的指标体系。
### 1. 交通流量交通流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路段或交通节点的车辆数量。
它是评价城市道路交通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交通流量高表示车辆较多,交通压力大,容易导致交通拥堵。
### 2. 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
衡量城市道路交通状态的指标之一是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较高表示车辆行驶畅通,交通状态良好,反之则表示交通拥堵。
### 3. 交通拥堵延误指数交通拥堵延误指数是指交通拥堵造成的车辆行驶时间增加的程度。
它可以客观地反映城市道路交通状态的拥堵程度。
交通拥堵延误指数越高,说明交通拥堵程度越严重,交通状态越糟糕。
### 4. 交通事故率交通事故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里程内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
交通事故率是评价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指标之一。
交通事故率高表示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管理。
### 5. 公共交通覆盖率公共交通覆盖率是指公共交通网络对城市主要道路网的覆盖程度。
它是评价城市道路交通便捷程度的指标之一。
公共交通覆盖率高表示市民可以便利地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私家车出行,从而减轻交通压力。
### 6. 道路设施完善程度道路设施完善程度是指道路状况、交通标志、信号灯、人行道和路灯等设施的完善程度。
道路设施完善程度好,能够提供更加安全、便捷和舒适的出行环境。
### 7. 道路容量道路容量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容纳的车辆数量。
道路容量决定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拥堵程度,高容量道路能够更好地满足交通需求。
### 8. 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率是指城市道路两旁的绿化面积占道路总面积的比例。
较高的绿化覆盖率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提供舒适的行车环境。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估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状况和道路交通拥堵程度的重要工具。
它能够对城市的交通效率、可持续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和监测,并提供决策依据,以优化交通规划和管理措施。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参考内容:1. 平均车速指数:反映城市道路交通流动性和运行效率的核心指标。
采用道路交通数据和GPS定位数据计算出城市道路平均车速,通过对比实际速度和规定速度,评估城市道路交通是否流畅。
2. 延误时间指数:反映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程度和影响范围。
通过测量单段道路或关键路段上的延误时间,评估交通拥堵对出行者的影响。
3. 道路通行能力指数:反映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
通过衡量道路所能容纳的车辆数量与实际通行车辆数之间的差异,评估道路的拥堵程度和通行能力。
4. 交通事故率指数:反映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水平。
根据交通事故发生数量和交通流量数据,计算出交通事故率指数,评估道路交通的安全程度。
5. 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反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和使用状况。
通过调查和统计数据,计算出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评估公共交通系统的普及程度和使用率。
6. 温室气体排放量指数:反映城市道路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衡量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量和交通流量数据,计算出城市道路交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指数,评估交通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7. 交通设施满意度指数:反映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使用者满意度。
通过调查问卷和用户反馈数据,评估城市居民对道路交通设施的满意程度,为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8. 交通投入效益指数:反映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投入与产出效益。
通过衡量交通建设和运营成本以及交通服务效果,评估交通投入的效益和回报。
9. 公共交通可及性指数:反映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覆盖范围和可达性。
通过计算公共交通站点的分布和服务范围,评估城市各区域的公共交通可达性,为优化公共交通网络提供参考。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1. 道路通行能力:指道路能够接受和承载交通流量的能力,包括道路宽度、车道数、路牌标志、交通信号、交通流的方向控制等。
2. 交通流量:指道路上一定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数量,可以反映道路的交通繁忙程度和拥堵情况。
3. 平均速度:指通过城市道路的车辆平均每小时行驶的距离,反映交通畅通程度。
4. 路段通行时间:该指标可以反映一条路段通过车辆的行驶时间,便于评估路段的通行速度或当前交通状态。
5. 交通事故率:交通事故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在该区域内发生的交通事故数量,可以反映区域道路交通运输安全水平。
6. 道路设施完善程度:指道路上的公共设施、服务设施、绿化等如何配备完善,反映城市文明程度和人性化程度。
7. 交通管理效率:包括交通运输管理机构的组织效率、交通管理的决策与执行效率、交通安全管理的有效性等。
8. 空气质量:指区域内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颗粒物等级等,反映城市环境质量,是城市交通环境的重要部分。
9. 噪声指数:指区域内噪声水平,如车辆噪音、施工噪声等,反映城市噪声环境。
10. 公共交通便捷性:指公共交通的路线分布、运行时间、车辆密度等,反映城市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交通状况是评价一个城市交通发展水平和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合理的交通状况可以提高通勤效率、降低交通事故率,使城市居民出行更加便利和安全。
为了全面评价城市道路交通状态,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1.交通流量指标-日交通流量:道路上通过车辆的平均数量,反映道路的使用水平。
-峰值交通流量:道路上通过车辆的最大数量,反映道路的容量和交通拥堵情况。
-平均通行速度:车辆在道路上平均行驶速度,反映车辆通行的顺畅程度。
-道路车辆使用率:车辆数量与道路容量的比值,反映道路的利用率。
-交通密度:单位时间和单位路段上通过车辆的数量,反映道路通行的拥挤程度。
2.交通事故指标-交通事故发生率:单位时间内交通事故的数量,反映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交通事故死亡率: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与总出行人数的比值,反映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交通事故严重程度:交通事故中伤亡人数的程度,反映交通事故对人身财产造成的危害程度。
3.交通拥堵指标-拥堵延误指数:表示交通拥堵情况的一个综合指标,反映车辆通行的流畅程度。
-平均延误时间:车辆在交通拥堵情况下相比通畅状态下增加的行程时间。
-交通拥堵范围:交通拥堵区域的范围和面积。
4.交通环境指标-空气污染程度:交通引起的尾气排放和颗粒物扬尘等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威胁程度。
-噪音污染程度:交通引起的噪声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
-道路绿化面积比例:道路两侧绿化带的面积占道路总面积的比值,反映道路的美观程度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5.交通管理指标-交通信号控制效果:交通信号灯对交通流控制的效果,反映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设备维护和巡查频率:交通管理设备维护和巡查的频率,反映设备运行和管理的效果。
-道路交通秩序:交通从业人员和驾驶员的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秩序的程度。
-交通出行便利性:公共交通设施、停车设施等交通出行设施的数量和覆盖范围。
总之,建立一个全面科学的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和交通专家全面了解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024年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和预测方法及应用研究》范文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和预测方法及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因此,对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进行评价和预测,成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针对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和预测方法及其应用进行研究,以期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参考。
二、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方法1. 评价指标体系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交通流量、车速、交通密度、交通事故率等。
这些指标能够全面反映城市道路交通的运行状况。
2. 评价方法(1) 主观评价法:通过专家评估、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进行主观评价。
(2) 客观评价法:利用交通流量数据、车速数据等客观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对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进行客观评价。
三、城市道路交通状态预测方法1. 预测模型城市道路交通状态预测模型主要包括基于统计的模型、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型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等。
其中,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在处理大规模交通数据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2. 预测流程(1) 数据采集:收集历史交通数据、天气数据、道路状况数据等。
(2) 数据预处理:对数据进行清洗、去噪、标准化等处理。
(3) 模型训练:利用历史数据训练预测模型,优化模型参数。
(4) 预测: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交通状态进行预测。
四、应用研究1. 交通管理应用通过实时监测城市道路交通状态,利用预测模型对未来交通状况进行预测,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如调整信号灯配时、制定交通管制措施等。
2. 出行规划应用个人或团体可根据预测的交通状况,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和路线,避免拥堵路段,提高出行效率。
3. 智能交通系统应用将预测结果与智能交通系统相结合,实现智能调度、智能导航等功能,提高城市交通运行的智能化水平。
五、结论与展望本文对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和预测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
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预测模型,能够全面反映城市道路交通的运行状况,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1.1.1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挤问题也逐渐产生并日益严重。
近20年,内地民用汽车年平均增长率为13.3%,私人汽车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3.7% 。
其中,北京作为人口超过2000万人、机动车500万辆的特大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2010年10月的美国《外交政策》一书更是将北京列为世界五大拥堵城市之首。
城市交通拥挤已严重阻碍中国城市经济及空间布局结构的良性发展,在社会各个方面造成负面效应,具体表征为时间延误、能源浪费、大气污染及情绪影响等。
这些负面效应使得社会外部成本增高,危害了人类的经济利益和健康安全,更不符合建设和谐交通的目的。
因此,从科学的角度对城市道路拥挤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显得格外重要。
这不是单纯地统一增加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路网规模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量,而是通过拥挤识别确定城市不同道路的拥挤度来实施不同的解决措施。
建立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交通拥挤识别体系并合理运用成为当务之急。
1.1.2 研究意义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自1991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持续超过10%,而持续的经济增长使得人民对交通的需求扩大。
汽车产量增大,人民的购买力上升,人民的配车率提高,私人小汽车的数量快速增长,城市的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出现了不平衡状况,导致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严峻的交通拥挤问题。
因此,此次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交通指挥中心的固定检测器采集和实地考察的交通数据,在交通拥挤识别体系下,计算出有效的道路实时动态交通信息,根据获取的数据信息实时、准确地为管理者制定合理有效的交通拥挤疏导策略。
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拥挤识别研究现状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很多学者研究开发了许多的 ACI 算法。
加利福尼亚算法。
通过比较邻近检测站之间的交通参数数据,对可能存在的突发交通事件进行判别,由此确定交通拥挤的发生。
此算法于 1965-1970 年间,由加利福尼亚洲运输部开发。
McMaster 算法。
该算法由Persaud et al(1990)根据突变理论开发出来。
它使用大量的拥挤和非拥挤交通状态下的流量-占有率历史数据,开发一个流量-占有率分布关系模板,通过将观测数据之间的关系与模板进行两次比较,判断是否发生了交通拥挤以及发生的是偶发性拥挤还是常发性拥挤。
1974年Cook开发了一种双指数平滑算法。
这种方法通过将原有交通数据去除短期的交通干扰(如随机波动、交通脉冲和压缩波)后的处理数据与预定的闽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有拥挤发生。
1982年Ahmad和cook提出了一种基于占有率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交通拥挤识别算法。
在这种算法中,利用一个时间序列模型对一个检测站点过去几个时间间隔中占有率的变化趋势进行拟合,并通过此模型预测出下一个时间间隔占有率的范围,如果实测数据出现明显的偏差或者偏离预测平均值程度太大,此算法就会判定发生交通拥挤。
1.2.2解决拥挤措施成功案例(1)国内成功案例1998 年广州市进行了广州市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研究。
同时,也介绍了需求管理策略,这一策略的核心是利用需要与价格之间的敏感关系进行的调整拥挤程度的策略。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香港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如车辆驾驶员发照制度、大幅度提高小汽车税率、建立比较完善的交通影响评估制度以及1997 年开始的电子道路收费系统,最终使香港成为世界上用地紧张但交通最畅通的城市之一。
科技部在“十五”期间确定的10个示范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杭州等,在示范工程建设过程中,几乎都将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研究开发作为示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各个城市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城市开始进入实施阶段,也先后提出了ITMS的发展规划,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和研究。
(2)国外解决交通拥挤的措施新加坡的拥车证和收费制度在新加坡买车之前,须向政府投标买一张“拥车证”,没有拥车证不准注册登记领取牌照,政府通过控制拥车证的数量和价格来控制车辆的数量。
早在1975 年,新加坡政府就对中央商务区实施使用收费制度,凡在 7:30~18:30 之间驶入该区的汽车都要购买执照证,以减少中央商务区的交通流量,缓解交通压力。
美国的综合交通需求管理政策通过车辆配额限制、车辆许可制度、车辆标准限制、经济调控限制等方法来控制车辆总需求量;通过交通管理限制、车辆行驶限制、车辆停车限制、经济调控限制等方法来控制交通流量。
荷兰政府的 ABC 政策目的是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促进出行者利用大运量公共交通工具,从而避免小汽车交通量的增加。
日本的单向通行政策日本政府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就引入了单向通行政策,并根据早晚高峰来变动道路中央分隔线,满足交通量大的方向的通行。
(3)存在的问题国内对交通拥挤自动识别的研究比较晚,相关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缓慢,多是借鉴国外的经验。
合理的交通拥挤解决方法必然是基于本国的社会、经济和地域背景而得出的,国外的政策不能直接应用到我国的实际建设之中,所以我们需要研究、分析它们的合理性,综合借鉴自身国情,提出比较完善的有实际意义的措施。
1.2.3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研究内容(1)综合数学、运筹学、系统动力学等学科知识,通过问卷调查、实地了解等调查方式,了解南京市主要路段交通拥挤基本情况,认真学习交通拥挤识别系统对于缓解交通拥挤的作用;(2)深入探索各种交通拥挤识别模型,阐述拥挤发生时,交通流的基本特性以及在拥挤发生前识别系统对其的预测作用;(3)参考国内外先进的交通拥挤识别研究,结合南京市具体情况,对南京市城区主要道路的城市交通网络提出交通拥挤分类识别的理论方法;(4)城市交通流控制与诱导系统的实现可适应主要路段实时多变的交通状况,而实时、准确的交通流量预测正是这些系统实现的前提及关键;(5)运用Pipes-Munjal方法判定主要路段的拥挤度,结合路段实际情况,探索该方法的实际效用。
第二章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2.1 城市道路状态指标基本分析交通拥挤之所以称为全世界大中城市所而临的共同问题,其本质是因为在道路系统中存在着低通行能力的道路组成部分,即交通瓶颈。
当瓶颈上游的交通量大于瓶颈处的通行能力时,拥挤不可避免。
同时交通量在时间_l几和空问上分布又存在着不均匀性,交通事故也是时常发生,这些都造成了城市道路频繁的发生交通拥挤,根据宏观交通流和微观交通流发生运行故障的本质不同,可以将交通拥挤分为常发性交通拥挤和偶发性交通拥挤。
2.1.1 交通拥挤的含义及分类交通拥挤是指交通需求超过道路的交通容量时,超过部分的交通量滞留在道路上的交通现象。
它是某一时空交通供给难以满足交通需求所产生的交通滞留现象,是基于出行者主观感受做出的描述和判断,与出行个体基于不同出行目的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关。
交通拥挤通常分为两种类型,由于过大的交通需求造成道路设施超载所引起的交通拥挤,例如上下班高峰时刻所发生的拥挤现象。
另一种是由于道路上的随机事件所引起的延误和危险构成的交通拥挤,如交通事故、车辆停驻、恶劣的天气。
此外,根据拥挤形成的先后次序,可以将交通拥挤分为初始交通拥挤和后续交通拥挤。
初始交通拥挤是指在一个道路瓶颈处首先产生的交通拥挤。
后续交通拥挤是指由初始交通拥挤的回流和蔓延而形成的交通拥挤。
2.1.2 交通流特性及交通拥挤判别的基本参数交通流特性可用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三个参数予以描述。
速度和密度反应交通流从路上获得的服务质量,交通量可量度车流的数量和对交通工程设施的需要情况。
三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可表示为:k⋅f=v这一关系式可视为一个三维空间中的一条空间曲线,称为交通流模型曲线图,图3一1。
为了研究方便,通常以图3一2所示的二维正交投影来表示它们两两之间的关系。
k⋅交通流参数 f-k、v-k、f-v正交投影图Q=v交通流是整体的、宏观的概念,通过对大狱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交通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倾向,为此提出了交通流特性的概念。
交通流特性是用来描述和反映交通流特性的物理量,称为交通流参数,是交通流运行状态的定性、定量特征。
交通流参数分为宏观参数和微观参数,宏观参数用于描述交通流作为一个整体表现出来的运行状态特性,主要包括交通量、速度、交通密度、占有率、排队长度;微观参数用于描述交通流中彼此相关的车辆之问的运行状态特性,包括车头时距和车头间距。
2.1.2.1交通量交通量又称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指定地点或断面的车辆数。
交通量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量,具有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而变化的特征。
度量城市交通特性的一种方法是在道路系统内一系列的位置上观察交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并绘出交通流等值图。
当交通量超过某一水平时,就认为发生拥挤。
然而,这种判断存在的问题是同一流量水平可以对应两种截然不同的交通状态,因此这种参数应该与其它方法相结合,而不是单独使用。
2.1.2.2速度速度是描述交通流状态的第二个基本参数,其含义是车辆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从微观上看,每个车辆都有瞬时速度和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平均行驶速度和平均行程速度。
从宏观来看,交通流的平均速度有在特定地点的时间平均速度(平均地点速度)和在特定路段上的区间平均速度(平均行程速度)之分。
前者体现了交通流在特定观测地点处的运行状况,后者体现了交通流在特定路段空间上的运行状况,当这两种速度值明显低于正常值时,表明观测地或观测路段的交通处于拥挤状态。
2.1.2.3交通流密度交通流密度是指在某一瞬间,单位道路长度上存在的车辆数,即K=N/L式中:K为交通密度(辆/km·车道),N为车辆数(辆),L为观测路段长度(km)。
在通常情况下,交通流量大,交通密度也大。
但当道路交通十分拥挤、车流处于停滞状态时,交通流量近似等于零,而此时的交通密度却接近于最大值。
因此,单纯使用交通流量指标难以表示交通流的实际状态,而采用交通密度指标能够做出较好的评价。
尽管交通密度能够直观地表明交通状态的性质,但由于数据的采集难度大,这个参数的实际应用是很有限的。
2.1.2.4占有率车道占有率包括时间占有率和空间占有率两种。
在道路的一定路段上,车辆总长度与路段总长度之比称为空间占有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空间占有率直接反映了交通密度的高低,但更能表明道路被实际占用的情况。
与交通密度相似,由于这个交通参数数据的改接获取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实际上一般不被采用。
时间占有率是指在一定的观测时间T内,交通检测器被车辆占用的时间总和与观测时间长度的比值,计算公式为:Occupy=t i∆∑/T式中:occopy为时问l片有率,t i∆为第i辆车占用检测器的时间(s),T为观测时间段的长度(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