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精华
综述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
综述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摘要】结合自身长期以来从事道路工程的实践经验,从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方面入手,讨论了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个人观点、建议,希望能够将道路设计的更加规范、科学与完美。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问题;解决作为城市道路,主要是沟通城市中的各个片区方便城市车辆交通以及人们的行驶,给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出游带来方便。
随着最近几年城市化的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道路建设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局面,层出不穷的道路设计作品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但是在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对于一个道路设计人员来说,是一次挑战,但是挑战的同时也给了他们更高的要求。
1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使用年限问题1.1 设计参数参照城市道路建设中设计规范来看,混凝土沥青里面一般的使用寿命只有15年,而水泥混凝土在20到30年之间。
但是就目前城市发展建设的趋势来看,大多数的路面在10年左右的时间就会出现结构上的破坏,甚至部分路面不到5年就出现了此类现象。
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是施工质量水准以及汽车超重等方面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设计的时候,参数要求过于经济,技术参数的取值相对偏低。
现在多数的城市道路扩建的时候,扩建的费用很大,很多都没有预留,使得扩建花费很大,这也就说明了在设计的时候,预测不够准确,缺乏实际勘察。
1.2 近期、远期的规划部分城市道路在设计横断面的时候,没有对近期和远期进行考虑。
很多时候,在设计之初,都只对目前道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的问题设计出相应的城市道路建设方案,而忽略了未来城市发展可能给道路带来的变更要求,使得在之后的道路改建中,出现费工、费时、费钱的情况。
1.3 参数设计改进建议对于城市道路建设的设计参数,其取值需要考察道路的具体情况,例如某一条道路重型车辆相对较多,就应当把这一要素考虑进行,并且通过交通量转换来设计。
在规划城市道路近期设计中的宽度的时候,还应当考虑到以后城市道路可能发生的变化,再根据各个城市不同的情况,制订出一套长期的发展战略,科学的计算道路上的车辆运营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远期的横断面的过渡方案。
在“速度”中解读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
观 ,可 以调 节司机 行车 中单调 枯燥 的情绪 。在选择绿 化植物 时 ,应该 考虑植 物 的高低 、品种和 造型 的多 变 。在 传统 的分车带绿 化上 ,人们
总是 习惯 先安 排一层低 矮整齐 的灌
步 行 中的人们 ,有更多 的时间去慢 慢 欣赏街 头的景 观。在 此挖掘城市 历史 或社 会 的文化 ,将成 为设计 师 最好 的素材 ,建筑 小 品的布局也 将
在以 “ 速度 ”为主 旨进行城市道 路 比喻成 五线谱 ,而城市道 路景观恰 如 五线 谱上跳动 的乐符。 乐曲的旋 身也是景观的重要组成 。 () 5广告景观 。大量的城市商业广告 彩 、造 型应考虑与城市道 路景观 的 和谐共存 。 22从 “ 度” 的角度 来设计 城市 - 速 道路 的景观 () 1快速路景观设计 。亦可 以称之为 “ 圆舞 曲”式景 观 ,节奏 快 ,速度
维普资讯
摘
要 :以 “ ”为视 点把道路景观分成快速路景观 、慢速路 景观 、节点景观和步行路景观 ,阐述 了这几种类 速度
型的景观设计 的不 同思路。 关键词 :城市道路 ;速度 ;景观设计 车专用道和步行林荫道等。 和人 行道 铺装。铺 装景 观如 同一 个
点晴 之笔。
临j闪烁 的灯 ㈥ 步行 路。服务对象是行 人 , 步行 ㈥ 照明景观。夜幕降 I 光为城市披上 了迷 离 的外 衣。灯不 的速 度较慢 。
决 了对道 路景观 的观 赏 ,是快 速浏 览还 是细细品 味。
2用 “ 速度”诠释城市道路的 仅 仅是照 明的工具 ,在 白天 ,它本 景观设计
园 林 工 程 ■圆 ■
维普资讯
园 林 设 计
观 ,而 不是人文 景观。所 以在设计 中 ,应 重点抓住 安全、 色彩 以及层
《道路中间绿化带》
《道路中间绿化带》道路分车带是分隔城市道路交通的绿化带,常见为单排{分隔上下行车道}和双排{分隔快慢车道}两种形式。
绿化分车带虽小,但在城市中分布广泛,位置重要显眼,对城市面貌影响较大。
一:绿化带的功能绿化带的分隔交通,具有安全功能。
绿化带具有美化城市的作用,消除司机视觉上的疲劳,种植乔木绿化带还可以改变道路的空间尺度,使道路空间具有良好的宽高比。
此外,还有净化环境作用,能滞尘,减弱噪声,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
二:绿化带设计在城市交通道路中,由于车速高,绿化带设计应最大限度地满足道路的安全要求,以低矮的灌木和草坪为主,形式也应简洁。
在城市中心道路中,以方便公交车辆和行人通行为目的,绿化带的设计在满足交通安全前提下,应重点考虑美化的作用。
形式多样,色彩丰富,有一定的高度变化。
除了常见的道路平行的绿化带,还可以设计曲线式,折线式或宽窄不一的自由式绿化带以限制车速。
绿化带的宽度和道路宽度比例要适宜,宽阔的道路绿化带也要宽,单排绿化带要比双排宽。
三:绿化带的常见形式1:以绿篱为主的绿化带{1}两侧绿篱,中间是大型花灌木和常绿松柏类,棕榈类或宿根类花卉。
这种形式绿化效果较为明显,绿量大,色彩丰富,高度也有变化。
缺点是修剪管理工作量大,管理不到位或路口转角处处理不好,会影响司机视线。
{2}两侧绿篱,中间是宿根花卉和小花灌木或草花间植。
色彩丰富,高度变化不如前一种明显,修剪工作量大,对司机视线没有影响。
{3}单侧绿篱{多在慢车道一侧}和宿根类花卉,草坪组合,绿篱为直线或曲线式,形式较为新颖。
2。
以草坪为主的绿化带{适合于宽度在二点五米以上的绿化带}一种是草坪上植宿营根花卉或乔木,亦可种植花灌木。
另一种是以草坪为主,草坪上布置少量花卉和小灌木,可以是自然式或简单的图案。
3。
以乔木为主的绿化带这是应大力提倡的绿化带种植形式,绿量最大,环境效益最明显,主干高三点五米以上,对交通无任何影响,树下可种植耐荫草坪和花卉,美化效果明显,特别适合宽阔步的城市道路。
太原市轨道交通规划-国际-朱江1
太原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学院地下15-1班朱江1 总体说明1.1 太原市基本情况太原,山西省省会,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国际交流中心。
太原市三面环山,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经,是中国北方军事、文化重镇,世界晋商都会,中国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
太原市辖6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杏花岭区新建路。
太原市境总面积6988平方千米。
其中太原市区总面积1460平方公里,2012年底太原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400平方公里。
1.2建设轨道交通的基本条件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文件,申报发展地铁的城市应达到四个基本条件: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二、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三、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四、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项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
太原市人口情况:总人口434万(2016年)。
其中太原市区总面积1460平方公里,2012年底太原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4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常住人口367万人,流动人口100万人。
太原市经济情况: 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55.60亿元,比上年增长7.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8234元,比上年增长6.9%,按2016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10273美元。
太原市轨道交通客流规模:由于太原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尚在建设,所以轨道交通客流规模只可通过预估来完成,经估计,太原单日轨道交通客流应达130万左右。
综上所述,太原市完全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要求。
1.3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年限与依据规划年限:2016年到2026年在国家对太原高标准定位的基础上,以及山西省委、省政府对晋中地区发展1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太原正以蓬勃的姿态高速向前。
就目前的前瞻性和近期发展的迫切需求,考虑到未来中远期发展和远期的不确定性较大,太原轨道交通规划规划立足于近期,以太原主城区及周边几个区为重心进行设计。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
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
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
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比如广场要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广场中需有坐凳、饮水器、公厕、电话亭、小售货亭等服务设施,广场的小品、绿化、物体等均应以“人”为中心,时时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处处符合人体的尺度。
地方特色原则城市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
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
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
如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
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统特色。
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广场以连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与钟楼、鼓楼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
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新加坡政府城市总体规划观后感
新加坡政府城市总体规划观后感看完新加坡政府的城市总体规划,就像打开了一个超级酷炫的城市建设大礼包,那感觉就一个字——“绝”!一、整体印象:规划像魔法棒。
新加坡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的规划仿佛是有一根魔法棒在指挥着一切。
从空中俯瞰,那整齐的街道、错落有致的建筑分布,就像是精心摆放的积木一样。
每一块“积木”都有它自己的作用,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各自安安静静又和谐有序地待在自己的地盘上,一点也不打架。
不像有些城市,这里建个高楼,那里又冒出个奇怪的建筑,感觉就像是一群没经过排练的演员在舞台上乱晃。
二、绿化方面:城市里的绿色海洋。
新加坡的绿化简直是让我惊掉了下巴。
那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繁花似锦的花园,感觉就像是在城市里硬生生地开辟出了一片片绿色的海洋。
他们的城市规划者肯定是一群超级热爱大自然的人,把树当成了城市的宝贝。
在我们这儿,有时候想找个大树乘凉都得走老远,可在新加坡,树就像忠诚的士兵,在街边随时等着给你遮阴。
而且这些绿化不是随随便便种的,而是和整个城市的布局完美融合。
你看那些组屋(新加坡的一种公共住房)周围,绿化就像给房子穿上了一件漂亮的绿裙子,既美观又环保。
这要是在国内的一些老小区,楼前楼后能有点小草就不错了,哪能有这么大片大片的绿色。
三、交通规划:流动的顺畅旋律。
交通这一块也特别值得说道说道。
新加坡的道路就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血管网络,车辆在里面流淌得那叫一个顺畅。
公路、地铁、公交,这些交通方式就像配合默契的小伙伴。
地铁站点的设置很巧妙,基本上能让大多数居民轻松到达想去的地方。
而且公交线路和地铁线也是无缝对接,感觉就像从一个房间走进另一个房间那么自然。
再看看我们有时候等公交,等半天不来,好不容易来了还挤得像沙丁鱼罐头。
在新加坡,人家的交通就像是一首顺畅的旋律,而不是我们这儿经常出现的交通堵塞的“噪音”。
四、可持续发展:聪明的长远打算。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线,贯穿了整个城市的建设。
如何评价宜居城市的交通景观
■
宜居 城 市 的建 设 目标 在 中国提 行 时 的精 神享受 。对一 座 宜居 城市 环 境带 来不 小的污染 。 因此, 建 在 出的 时间并 不 长,但 城 市科学 领域 的交通 评 价要 求也 主要 体 现在 这两 宜居城 市 的 同时, 一方 面需 要大 已将 热点投入到 人居 环境的研究 中。 个 方面 :路途 通畅 与景观 宜人 。
是让城市符合人性,其 自然条件和 人文条件都让人有归属感 。城市交 通 和环 境 是评价 宜居 城市 的 两大 关 键因素 。道路的通达与顺畅可以保 障人们生活工作的方便与省时,而 道路环 境 景观 的优 美则带 给 人们 出
20 年 1 月 06 2 科学决策月刊
观设计多由绿化、 小品来点缀, 这是 种既经济又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办 法, 但在新 建道路 景观设 计 时, 应根 据城 市道 路 系统 规划 、景 观 系统 规 划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的要 求 ,营 造道 路景 观 艺术气 氛 ,多层 次 、多 途径 表 现富于 魅 力的 独特地 域个性。 因此, 中国新建道路都强调 对道路沿线历史遗址的保护和展示。 城 市 交通 发展 在给 人 们 生活 带 来方便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存在 的问题。 以东京为例, 东京是有着世 界 上最 为 便利 的交 通体 系之 一 的城 市,但 四通八达的交通对城市环境 产生了不 良的效果 。穿越城 区的高 架桥体量庞大,与原有的街道尺度 形成巨大的反差,阻碍 了高架桥边 建筑的视觉环境空间。 并且, 城区密 布 的轻轨 网 络也给 城 市 的道路 生 态
维普资讯 tp://
l
上造型简洁, 比例和谐, 摒弃繁琐的 装 饰 ,充 分表 现结 构 的技术 美感 和 独特魅 力 。 道路景观设计 中功能与艺术结 合 的另一 个 重要部 分 是道 路植 物 的 选用。道路绿化需满足行车视距的 要求,依路段不 同采用屏蔽或通透 等形式 ; 道路植物还要求耐修剪、 耐 瘠薄 、抗病虫害能力较强;选用常 绿 、花期 长 、色 彩丰 富的植 物品种 ; 根系 发达, 雨水 冲刷 能力强 , 具 抗 且 有较强的固土能力等。在商业步行 街内, 则不宜采用高大密植的树木, 避免 阻隔建筑的商业氛围。在互通 式立交的进 出匝道附近用树木作标 志导 向分合 车 流, 可使 驾 驶员 视线 集 中, 并有助 于 加强道 路 的连续 性 和方向感。中央分隔带的绿化可阻 挡对行车辆的眩光, 保证行车安全 。 边坡上种植植物能有效 固土护坡, 防止水土流失。道路景观绿化可减 缓大脑及 眼睛疲劳,特别是减少长 直 线道 路 的单调 感 ,提 高驾 驶 员的 注意力 ,提 高 车辆 行驶 的安 全性 与 舒 适 度。 绿化造型, 以平面图案为主, 从高空 向下俯 瞰 , 当是 极具手 工艺之 美 , 但 这类 纪 念碑 式 的 园艺景 观对 交通 功 能没有作用,对于高速通过的车辆 而 言, 则更是 失去 了意义 , 种植 与 且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
石河子双拥路道路景观绿化设计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道路的增多,对道路绿化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不同时期文化背景的城市具有不同绿化布局和风格,城市道路景观增强城市的特色和个性,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标志。
关键词:道路绿化;植物景观;改造设计第一部分现状分析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双拥路道路两侧建筑主要是工业区分布着食品厂、纺织厂、电厂等。
从交通流量分析来看,双拥路车流主要是出入城交通和过境交通。
车型较多, 人车, 机动车非机动车混杂在一起,主要以大货车为主,向工业园区运送物资。
做为石河子的迎宾大道,双拥路其道路绿化不完整,缺乏层次,整体树木配置统一但种类单一,以高大乔木居多,缺少灌木,中央隔离带缺少鲜艳的色彩,配置单一,地被覆盖率较低,局部黄土裸露。
整条道路绿化色彩单一、季相不明显。
然而随着工业区经济发展的加快,环境有所下降。
到了春秋季节尘土飞扬,道路两旁随处可见垃圾。
2.气象概况石河子位处北疆中段,东南高西北低,山地、沙漠、平原为石河子的主要地貌形态,全年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温度:年平均气温7—8℃,北部地区气温低,南部高。
一年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平均气温25~26℃;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平均气温-15℃左右.降雨:年降雨量180-270毫米。
蒸发量:年蒸发量1000—1500毫米日照:日照2300—2700小时风:石河子地区年(1961~2000年)平均风速1。
5m/s,静风占32%,偏南风占22%,偏西风17%,偏北风占15%,偏东风占14%。
3.区域内土壤条件的土壤主要为泥质潮土和沙质壤土,PH值7.2-8。
5。
二、区位分析(图1。
区位图)石河子双拥路为通往乌奎高速的主干道,道路宽25。
5米,呈两板三带式,斑马线宽5米,道路分车带宽6米,其中绿地中路灯间距为30米,北四路段到北三路段共13个大的路灯,北三路口到天山路口39个大的路灯。
人行道宽1米,道旁绿地21米.北三路段到天山路段道路两旁绿地变至25米。
规划建议书9篇
规划建议书9篇规划建议书篇1(一)城市绿色廊道规划1、城市绿色廊道构筑:城市绿廊在规划结构中以网状出现,主要通过道路绿化的改造与建设形成。
城市绿廊是与市民日常生态结合最为紧密的绿色空间,同时也是东莞地区城市风貌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规划城市绿廊的目的更在于使绿意存于城市这一大系统的每一个空间节点之上。
在规划中,拟将城市绿廊依托道路等级、结合树种的选配,在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及次干道形成不同的设置,使之构成绿廊自身的系统层次体系,同时在重要节点适当放宽,形成绿色步行道、广场、街头绿地、小游园等空间,进一步实现其美化及游憩功能。
2、山水田园景观向城市中心内敛:东莞城市中心区由于发展速度的原因,导致绿化用地面积上的局限性,因此规划拟将城市南侧的自然山景、城市北侧的湿地水网、城市东西两侧的生态田园尽数吸收、理顺,取其各自景观精华,使之与城市空间有机相联,逐渐向城市中心区域内敛,形成城市外围区域的生态包围圈,并逐渐形成规划中的两条绿色轴线。
3、规划形态特征:以道路为形态特征的绿色廊道:为生态多样性迁移和传播提供有效通道,能有效地抵抗城市污染、噪音等,是绿色廊道的人工骨架。
(二)城市景观视廊规划城市景观的规划组织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景观视廊必须是以绿色生态环境为主题的,建筑物将阻断视线和视廊空间,城市景观视廊从某些意义上仍是绿色廊道,为了突出反映东莞的城市建设水平,必须控制和规划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景观视廊。
1、金鳌洲塔—黄旗山主峰—同沙林场:这条景观视廊是东莞市十字空间轴的一条,绿廊反映了城市景观的连续和动感,也反映了自然生态从山地到水网的链式的过程,景观视廊是城市绿廊的另一表现形态。
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2、城市新中心区自体育馆—南部山体公园绿地:规划的这条城市景观视廊是东莞市新行政中心的标志性景观,视觉上保持开敞、连续的城市空间,景观效果应是现代化、简洁的新城市形象,视廊北部从体育场开始,向北由绿廊延续向北。
道路交通安全培训课件精华版
安全行车注意事项
检查车辆
在上路前,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车况 良好。
保持清醒
在行驶过程中,保持清醒状态,避免疲劳驾 驶。
注意盲区
在倒车或转弯时,留意盲区内的行人或车辆 ,避免发生碰撞。
注意天气变化
根据天气情况调整行车速度和行车方式,如 雨天、雾天等需特别注意。
紧急情况处理与应对
保持冷静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保持冷静,迅速 采取应对措施。
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遵守交通信号灯
在交叉路口、人行横道等地方 ,要遵守红绿灯、黄灯等交通 信号灯的指示,按照规定行驶
。
保持安全车距
在行驶过程中,要保持与前车 的安全距离,避免追尾事故的 发生。
注意行人
在道路上行驶时,要注意观察 行人动态,礼让行人,避免发 生交通事故。
合理使用灯光
在夜间或恶劣天气行驶时,要 合理使用灯光,提高自身和其
目的地。
02
CATALOGUE
道路交通安全风险与应对
驾驶风险与应对
驾驶风险
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超速驾驶 、不按规定让行等。
应对措施
保持清醒,不酒后驾车;控制车 速,保持安全车距;遵循交通信 号和标志标线指示;注意观察路 面情况,提前采取措施。
行人风险与应对
行人风险
闯红灯、横穿马路、不走人行道等。
应对措施
遵守交通信号,不闯红灯;走人行道或过街设施;注意观察路面交通情况,确 保安全通过马路。
骑行风险与应对
骑行风险
未佩戴安全头盔、违规载人、逆行等 。
应对措施
佩戴安全头盔,确保头盔质量合格; 不违规载人,保持车辆稳定;遵守交 通规则,不逆行;保持车距,避免急 刹车或急转弯。
街道空间城市设计
一、城市设计 二、街道空间城市设计
三、实例
一、城市设计
1、城市设计的含义
城市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从建筑学和城市 规划中 分离出 来,还 是近四 十年来 的事情 , 1965 年 美 国 建 筑 师 协 会 正 式 使 用 “ 城 市 设 计 (Urban Design)”这个词汇。 1990年5月,我国的“城市设计北京学术讨论 会”提出城市设计的概念是:“城市设计是以 人为中心的,从总体环境出发的规划设计工作。 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环境美观,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它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 具体化,是深化的环境设计”。
2)建筑形式的设计 车行为主导的街道建筑 布局中强调建筑物的体量关 系、外轮廊线阴影效果及色 彩的可识别性,建筑景观塑 造既要代表现代化好形象, 又要创造一种整体的环境氛 围。
4)建筑立面: 建筑物立面主要由建筑 顶部、建筑中部和建筑基座 三部分组成,对建筑界面的 规划设计应通过对这三部分 的控制来实现。
5)街道设施: 街道设施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功能性设施包括电话亭、候车廊、垃圾箱、邮筒、 路灯等,一般应等距布置,以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 信息性设施包括街区图和指示牌等,应设置在街道 交叉口等人流集散点附近; 休憩性设施包括座椅和凉亭等,应布置在人流较为 集中的部位; 观赏性设施包括花坛、喷泉、水池、雕塑和钟塔城市中主人翁的地位──以人为本。 在街道城市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人 翁地位。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努 力创造可以吸引广大市民的城市洪空间。处处为人着想,从宏 观到微观充分满足使用者的需要,这样才能吸引人,给人留下 美好的印象,才能真正达到街道景观设计的目标――为人提供 舒适优美的交通空间。 ①满足生理要求──日照、通风、采光、防灾、安全 ②扩大社会活动空间──人行道、广场、公园、促进人际 交往 ③城市环境多样化──老人、青年、儿童、成人各有去所 ④城市空间的人情味 ──文化、历史、社会的思考 ──怀旧心理:地方特色因熟悉而产生的认同感、亲切感 ──参与性活动:纪念树种植
(完整版)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
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景观绿化设计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区域文化的灵魂要素。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2.气象概况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但冬夏长春秋短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
路线所经区域的气象概况温度:年平均气温在15.4℃,冬季一月份平均气温0.4℃,;夏季炎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6.4℃。
年日照总时数为2026.80小时,相对湿度54%。
降雨:年平均降雨量580-608mm多集中在夏秋二季。
蒸发量:年蒸发量平均700-750mm.日照:年日照2058.2小时辐射总量为114.0千卡/平方厘米。
风: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结冻:最大冻深为35cm。
3.区域内土壤条件的土壤主要为泥质潮土和沙质壤土,PH值8.38。
4.区域内水资源地下水位较高,埋藏深度一般为2—5米,水量丰富,水质清洁,是西安市重要的水源地。
二、区位分析是陕西制造业整合的重要平台,是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将在3~5年内建成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园区交通便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累计入区项目101个,总投资368.5亿元,已形成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总投资150亿元的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产值300亿元,未来将重点培育发展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产业。
三、规划设计依据1、相关的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2、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新城总体规划,及土壤、气候、地质条件。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4、对现场和周边环境的勘察。
第二部分绿地景观设计一、设计指导思想:·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因地制宜,结合用地规划及现状提出布局合理,概念新特的景观构想。
瓯越大道的前世今生——解码温州城市道路建设之秘诀
792023.05 |文/黄松光瓯越大道的前世今生——解码温州城市道路建设之秘诀5月15日,温州唯一一条南北走向的通衢大道——瓯越大道又添新喜:其南段快速路一期工程地面全长5公里、设计时速80公里、8车道道路投用通车。
这样,自2022年11月15日由“温瑞大道”更名为“瓯越大道”,掀开了温州城市道路历史的崭新一页。
其实,它的发展变迁经历了风风雨雨,令人记忆犹新。
沿河古道看变迁从机耕路到公路温州有着1700年的建郡历史,古属瓯越之地。
长期以来,它的“南大门”习惯是指梧田片区,境内陆上交通很不方便,古道就是河道,河道就是古道,两者密不可分。
河道是境域交通干线,村民出行要么走路,要么乘船,如货物搬运全靠手提、肩挑、人扛,行走的都是泥泞小道,较好的也无非是一段段由石板、石头筑成的小路。
据曾在茶山、白象公社工作的管青云回忆,至上世纪80年代,从茶山、白象到市区南塘的除乘河轮外,唯一可走的就是一条宽一二米左右沿河的小路,路旁要么是密密连绵的柑园,要么就是深深的塘河。
那时,塘河边的沿河石板路,只能限于人行外出劳作,田垟纯属水墩墩,只能划船过渡。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地政府开始筹划建造一条四五米宽的机耕路。
直至1995年5月,一条叫梧白公路(又叫“梧白线”)建成通车。
它成了连接梧田至南白象、茶山的主要通道,北接瓯海大道,经梧田老殿后和南白象横港头、上蔡、白象后、白象,至鹅湖接线于茶白公路,全长5.27公里,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路基宽13米、路面宽8米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双向两车道,最小平曲线半径600米,最大纵坡5%。
温瑞大道(瓯越大道) 赵用 航拍80文化 | 记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梧白公路至邻近区域的道路发展很快。
梧田至蒲州7.74公里的梧蒲公路于1987年12月建成通车;横港头和至三垟路口的横三路于1987年12月建成通车;梧田至蒲州段1.72公里的水泥混凝土道路,于1991年1月建成通车;梧田至慈湖的梧慈路,全长3.04公里,按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路基宽6-7米,路面宽6.40米,两车道,于2001年1月改建完工;南白象至大罗山公路(又叫“南大线”)于1993年7月31日竣工通车。
注册城规划师考试规划实务答题套路精华总结-全面必备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规划实务答题套路(必背)1、城市格局合理,结构合理•集中紧凑型:城市各项主要用地较集中,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市政工程设施,又可节省建设投资,一般中、小城市大多采用这种布局形式。
•分散疏松型: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交通干道的分隔,形成若干分片、分组,就近生产组织生活的布局形式,彼此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会高一些,通常是大城市和地形限制的城市。
•集中与分散型:主城区与外围具有不同功能的组团,主城与外围组团间布置绿化隔离带。
2、功能分区明确1工业用地•工业区与居住区间有方便的联系,职工上、下班有便捷的交通条件。
•避免工业区对居住区的干扰、污染。
如风向的上、下及绿化防护隔离带、排放污水设在河流的下游,且在居住区的一端。
•工业区中对有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或妇女劳动力多的工业,应接近生活区。
电子、缝纫、手工分散在居住的独立地段,机械、纺织在城市边缘独立地段。
•工业区与居住区具体布置中、应有利于职工步行上、下班,同时考虑便于开辟公交路线,使交通负荷均衡,但工业与居住区若离若即,避免单间交通,防止工业区包围城市。
•工业区注重运输联系:※耗能:年运量10万t以上的,并直接来自铁路的货物,应敷设铁路专用线,或设置工业编组站。
※注意进线方向,避免进入工业区的主干道垂直直交。
※铁路货物接近工业区,并按需要分设几处。
※减少中转运输、减少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
•沿江靠河的工厂:※主要有造船厂、造纸厂、木材厂、化肥厂、印染厂等。
※注意岸线的合理利用。
※对以公路运输为主的工厂,可远些,以免占用岸线。
•沿对外交通的工厂:考试大No注册城市规划师※通常在城市边缘地段,合理组织工厂出入口厂外道路的交叉,避免过多干扰对外交通。
•隔离工业※远离城市的独立地段。
※化工、冶金业工厂与城市保持距离,设防护带500-800米以上。
•有协作的工厂※就近集中布置,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转运、降低生产成本。
二建市政精华考点
第一章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技术考点 1 :城镇道路工程一、城镇道路分类我国城镇道路按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的服务功能 等,分为快递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
完全交通功能 交通功能为主 集散交通为主兼有服 务功能 服务功能为主考点 2 :路面分类代表路面 沥青类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考点 3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及性能要求▲城镇道路的沥青路面由面层、基层、垫层组成。
(1)垫层是介于基层和土基之间的层位,其作用为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在干燥地区可不设垫层) 。
(2)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
(3)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相接触的层位,承受行车荷载(较大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又受降水的侵蚀作用和温度变化 的影响。
中央分隔、控制出入、连续交通单向 ≥2 车道 连接主要分区、城市道路主骨架 区域性交通干道与主干路组成干路网 解决局部交通 特性 弯沉变形大抗弯强度小 产生累积变形 弯沉变形小抗弯强度大呈刚性板体作用 破坏类型 ①极限垂直变形②弯拉应变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路面类型柔性路面 ①极限弯拉强度 刚性路面▲沥青路面性能要求(1) 垫层主要改普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
垫层材料的强度要求不一定高,但其水稳定性必须要好。
(2) 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均匀一致的强度和较大的刚度;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坚实、平整、整体性好。
(3) 不透水性好。
(4) 抗冻性满足设计要求。
▲路面的使用要求指标是:(1) 平整度(2) 承载能力:必须满足设计年限的使用需要,具有足够抗疲劳破坏和塑性变形的能力,即具备相当高的强度和刚度;沥青混凝土面层类别及适宜层位:特粗式沥青混凝土(二层或三层式面层的下面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二层或三层式面层的下面层)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三层式面层的中面层或二层式的下面层、二层或三层式面层的上面层)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磨耗层(上层)、沥青碎石封层和磨耗层)、砂粒式沥混凝土。
现代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施工
现代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与施工摘要:城市道路在城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城市的骨架,现代化的城市道路除满足交通使用功能外,还必须搞好绿化建设,因为道路绿化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总体风貌.关键词:现代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施工abstract: urban roads in the city have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role, is the city skeleton, modern city road traffic in addition to satisfying the use function outside, still must do well green construction, because the quality of road greening, level directly affect the overall style of the city.keywords: modern urban road landscap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城市道路的迅速建设,道路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和丰富城市景观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运用绿化手段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而植被绿化风格的规划控制将对城市生态格局及经济可行性建设产生重大的影响,利用植物的不同生态习性及形态、色彩、质地等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区域,植物配置运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群落的构筑。
在有限的绿地范围内,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达到最大绿地率,使之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
1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1.1 设计原则公路绿化工程是公路环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体现公路形象。
如今,国家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与之相关的公路绿化,特别是新建高等级公路的绿化工作应得到进一步地加强。
想拥有好的生活环境,想提高生活的质量就要有建立绿色交通观念,修路要修生态路。
2019年公路水运交通工程精华考点6
2.标线形状位置允许偏差GB/T 16311 —2009中对标线尺寸的允许误差进行了调整,修订后的规定如下:①标线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的横向允许误差为±30mm。
复画时,位置偏差范围±5mm.②标线的宽度允许误差为0 ~ 5mm。
③线长度以及间断线纵向间距允许误差见表2-3-2。
④其他标线尺寸的允许误差不超过±5%。
⑤标线设置角度的允许误差为±3。
JTG F80/1 —217中规定的相关实测检查项目如表2-3-3所示。
标线尺寸允许偏差表(单位:mm)表三、道路交通标线的质量要求和评定标准3.标线涂层厚度2005、2009基本数据同,项目名描述变化。
湿膜(溶剂、水性)厚度0.3-0.8mm干膜有差异,最大值为2.5;预成型、双组分、热熔型分别最小值分别为0.3、0.4、0.7JTG F80/1-2017中规定的相关实测检查项目如表2-3-5所示。
4.标线涂层的色度性5.反光标线要求(1)GB/T 16311—2005: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撒布在标线涂层上的玻璃珠其质量和粒径分布应符合《路面标线用玻璃珠》(JT/T 446—2001)要求。
②撒布在标线涂层上的玻璃珠应分布均匀,其撒布量为0. 3〜0. 4kg/m2。
③白色反光标线的初始逆反射系数应不小于150mcd •m-2•lx-1;黄色反光标线的初始逆反射系数应不小于100mcd •m-2•lx-1。
(1)GB/T 16311—2009:增加雨夜标线在湿状态下的逆反射性能要求:正常:80 50 新施划:150 1006.标线抗滑性能3个标准一致要求:抗滑标线抗滑值应不小于45BPN第四节检测方法外观质量、外形尺寸、标线厚度、光度性能、色度性能、抗滑移值、面撒玻璃珠分布一、道路交通标线检测的抽样方法1.GB/T 16311—2005GB/T 16311 —2005中对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标线检测的抽样方法进行了如下规定:(1)公路。
城市专项规划
城市专项规划什么是城市专项规划?概括地讲,城市专项规划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指导下,为了更有效地实施规划意图而对城市要素中系统性强、关联度大的内容或对城市整体、长期发展影响巨大的建设项目,从公众利益出发对其空间利用所进行的系统研究。
在编制人员构成上,专项规划需要众多相关专业人员与规划师密切配合。
城市专项规划的作用是什么?(1)完善规划体系,指导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能够从技术角度对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进行细化与深化,更重要的是从管理角度将城市功能分解成为若干密切相关的系统进行专项研究,以确保城市活动的有机性与多样性。
(2)适应发展需求,推动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的用,就是从城市管理层面来促进总体目标的实现。
通过专项规划,将城市的综合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各个系统中去,并对各系统的开发速度、开发时序、开发分布做出控制性安排,以满足市场需要,使空间资源发挥最大效应。
(3)加深城市认识,提高规划水平总体规划阶段受时间、财力、资料等因素限制,不可能对每一问题都能系统深入地研究,而详细规划又偏重于物质形态设计。
那么,面对城市建设中不时涌现出来的新问题就需要专项规划来解决。
与总体规划相比较,专项规划编制涉及面相对小、时间充裕又有大量专业人员介入,更有条件为城市土地利用和分配提供理性指导,对城市问题有一个清晰、深刻的认识。
同时,通过对专项规划的研究有助于加快我国城市规划与社会经济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的可操作性。
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城市问题层出不穷,必须利用好专项规划开展城市问题研究、掌握城市发展规律。
城市专项规划有哪些类型?(1)总体规划所附属的专项规划它从技术上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主要是指道路交通、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供电工程、电信工程、供热工程、燃气工程、人防工程等项目的规划。
(2)完善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它是随着实践的需要而不断新增的内容,主要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新观点在城市建设上的应用,新问题在城市建设上的对策和总体规划中复杂问题的系统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交通: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
狭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包括航空、水运、铁路、道路上的交通。
2、城市对外交通: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3、城市交通系统: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功能关系。
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是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4、TOD模式: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以轴线上公交站点为轴心的点轴式的完整社区型的集约发展,源于带型城市的理论思想。
特点:不能适应城市中心地区密集型、高强度综合发展的客观实际,不符合形成功能基本完备的城市基本组合体所需的合理规模要求,也忽视了城市双向和多向发展的必然性,是与一般城市发展规律不符的。
5、田园城市:使工业区之间的货运交通在城市外围呈环向流动;居住区之间的生活性交通在居住区内呈环向流动;工作与居住间的交通在城市外半部呈放射性流动;居住与购物游憩间的交通在城市内半部呈放射系流动;各类性质不同的交通因用地的合理布局而互不干扰,实现了道理的功能分工。
6、工业城市:作为生产单位的城市应该靠近原材料产地,要从工业生产对交通的需要去布置道路;工业区应该设在交通运输最方便的地方,靠近铁路和码头,道路密度较低;生活居住区应该靠在环境最优美的地方,道路采用密方格网形式;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应用交通干路和地铁相连。
7、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分析城市用地产生的不同性质的交通,按照其特点和功能要求把他们组织到不同的运输系统中去,并通过城市用地和道路交通系统的调整,合理的组织城市交通;使城市用地的布局、交通的性质要求道路的功能和能力相互协调,做到城市交通快捷、方便、安全、经济,取得整个城市布局和运转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8、交通分流的3种基本形态:(1)交通性交通与生活性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按交通性和生活性的分类或按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类,把骨干性的繁忙交通与枝节性的宜人交通分离开来。
(2)快速交通与常速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分为快速道路系统和常速道路系统,以及道路客运交通与路外轨道客运交通的分离(3)机动交通、非机动交通和步行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系统中设置机动车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专用道。
9、城市道路的分类:1、快速路也叫快速干道——-快速、长距离交通;全市性干道2、主干路也叫主干道——以交通功能为主;全市性干道,连接各主要分区3、次干路也叫次干道以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4、支路也叫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连接次干道与街坊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城市规模分Ⅰ、Ⅱ、Ⅲ级。
特大、大城市——Ⅰ级,中城市——Ⅱ级,小城市——Ⅲ11、城市道路按功能分类:(1)、交通性道路:以满足交通运输为主要功能的道路,承担城市主要的流量及对外交通的联系。
特点:车速快,车辆多,车行道宽,道路线性要符合快速行驶的要求,分为交通性主干路和交通性次干路。
①交通性主干路:城市中主要的常速交通性干路,是城市快速路和其他常速路间的联系纽带,可分为货运为主的交通主干路和客运为主的交通性主干路。
②交通性次干路:交通性主干路之间的集散性或联络性的道路或位于用地性质复杂地段的次干路,包括全市性自行车专用路,交通性并不十分强烈。
(2)、生活性道路:以满足城市生活性交通要求为主要功能的道路,主要为城市居民购物、社交、游憩等活动服务,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要求有较好的公共交通服务条件。
①、生活性主干路:体现城市性质、特色的全市性景观大道。
②、生活性次干路:商业大街、居住区级道路。
③、生活性支路:城市支路和居住区内小区级一下道路。
12、城市交通的4个基本要素:用地、人、车、路。
用地和人对城市交通起决定作用,车和路起影响性作用13、人的交通活动特性: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16、机动车分三种设计车辆:小型车,普通汽车,铰接车。
其中,小型汽车总长,总宽,总高分别为5.0m,1.8m,1.6m普通汽车,铰接车总宽2.5m17.交通流特性三大参数:①交通量: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量或行人数量。
前者称为车流量,后者称为人流量。
②速度(V):指车辆或行人在单位时间内行驶或通过的距离。
③密度(K):指在某一瞬时内单位道路面积上分布的车辆数或行人数量。
行人的速度、密度与流量关系:Q=K·V18、服务水平:道路提供给司机的车流通行条件,用以区别不同的车流状态。
服务流量:在一定的服务水平的行车条件下,单位时间通过一条车道某一断面的最多车辆数。
1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和道路上附属设施用地等部分所组成。
a一块板(单幅路)交通组织形式:对向不分,机非混行。
优点:占地少,使用机动(对向,机非车道可调剂使用)。
缺点:安全性差,车速低,照明绿化布置少。
一块板因其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因此在我国地到广泛应用。
b两块板交通组织形式:机非混行,对向分隔。
优点:无对向车辆的干扰。
缺点:机非混行(影响交通主要矛盾),车道使用不灵活。
因此缺点多于,陆续拆除,改为一块板或三块c三块板交通组织形式:机非分隔,对向不分。
优点:车速高,安全性大,易布置照明绿化,减少污染缺点:占地多,红线宽度≥40md四块板交通组织形式:机非分隔,对向分离。
优点:车速高,安全性高,安全性大,最理想。
缺点:占地更多总结:一块板,三块板实际使用效果最好,采用也最多。
一块板用隔离栅栏分隔机非或对向车流,使之具备多块板的功能---使用20、公交优先的确切含义:政府部门在综合交通政策上确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地位;在规划建设上确立公共交通优先安排的顺序;在资金投入、财政税收上确立公共交通优先的倾斜做法;在道路通行权上确立公共交通优先的权利。
21、缓和曲线的作用:符合汽车转向时的行驶轨迹;使离心速度逐渐变化;作用超高,如宽的缓和过度段;与圆曲线配合,增强美观。
22、分隔带功能:分隔同向或异向车流;绿化景观效果;防眩功能;拓宽为转向车道或调头利用;设置标志等设备。
23、自行车交通的特点:机动灵活、准点方便、速度可快可慢、节能、无污染、费用少24、道路网密度:道路总长度与城市总用地总面积比。
道路红线宽度: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分界线。
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
超高:道路外侧抬高,使道路横坡呈向内侧倾斜的单向横坡净空:人和车辆在城市道路上通行要占有一定的通行断面行人净高:2.2米宽度0.8-1米非机动车:自行车净高2.5米三轮车3.5米宽度1-2.5米限界:为了保证交通的流畅,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要求街道和道路构筑物为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提供一定的限制性空间。
净空加上必要的安全距离即为限界。
25、渠化与导流岛布置主要有以下5种设置目的和类型:(1)缩小交通流的交叉面积,使驾驶人员注意力集中于若干个交叉交织点,提高安全性。
(2)尽量使交通流接近于直角相交,转弯车辆避让直行车辆,便于驾驶员判别车辆的相对位置和速度、减少危险性。
(3)降低次要道路驶入主要道路的速度,避让主要道路上的车辆,保证速度相对快的主要道路上的车流畅通。
(4)限制驶入方向,常用于单向交通的道路交叉口。
(5)设置左转避车道,减少左转车辆与交叉车辆的冲突可能性。
26、环岛的优缺点:优点:(1)交通组织简单,可连续通行(2)变冲突点为交织点,渠化交通,减少交通事故缺点:(1)占地大,在旧城区和用地紧张区难以实现(2)增加左转车绕行距离(3)过多的非机动车和行人会使交通组织变得很复杂适用条件:(1)适用于交通信号无法控制的交叉口(五个以上交叉口)2)适用于车辆种类单纯,特别是行人、非机动车少的地区3)适用于各个方向流量均衡的路4)适用于相邻交叉口距离过小,采用信号灯管制时的等候车辆会影响道路通行时间27、BRT:是利用改良型的公交车辆运营在公交专用道上,在道路时空分配上给予适当的优先权,兼具轨道交通量大,速度快和常规公交灵活方便特性的一种新型公共交通方式,可以称作除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之外的第三种交通方式,同时也是当前国际上推行的一种公交方式。
28、大型公共建筑临近建筑交通空间规划:客流特征,如何规划(画图题)29、起讫点(OD)调查起讫点调查,又称OD(origin-Destination)调查,就是出行的起终点调查。
一次出行的出发点是起点(Origin),目的地是迄点(Destination)。
主要包括人出行OD调查、车辆OD调查、货流OD调查。
OD调查将人、车、货的出行视为交通形成的细胞,据此研究交通的产生与分布,揭示城市交通症结的原因,反映交通需求、土地利用和经济活动的规律,是交通规划最基础的调查OD调查的目的——为了得到现状出行生成形态、交通设备资料、土地使用动态及影响交通的社会、经济等各项因素。
调查方法:家庭访问、收发表格、路边询问、电话询问、明信片调查等30、停车视距:指在同一车道上,车辆突然遇到前方障碍物,而必须及时采取制动停车所需要的安全距离。
(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会车视距:指对向行驶的车辆在同一道路上相遇,又来不及错让时,必须采取制动刹车所需要的最短安全距离。
(约为停车视距的2倍)交叉口视距三角形:最靠右侧的直行机动车与右侧横向道路上最靠中心线驶入的机动车在交叉口相遇的冲突点起,向后各退一个停车视距,将这两个视点和冲突点相连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交叉口视距限界:驾驶员在进入交叉口前的一段距离内,需看清驶来交会的车辆,以保证行车安全。
两车的停车视距和视线组成交叉口视距空间和限界,称视距三角形,视距三角形界限范围内清除高于l.2m的障碍物。
按最不利的情况,考虑最靠右的一条直行车道相交道路最靠中间的直行车道的组合确定视距三角形的位置31、公共交通路线长度:与城市的大小、形状、公交线路的布线形式有关。
32、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系统规划的评价与决策: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1、综合考虑道路使用者的不同要求,协调城市道路的各项功能2 、充分加强道路网络整体系统性,促进道路的交通集散能力3、适合城市用地布局的特点,合理引导城市的空间拓展4 、结合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减少灾害,节约用地5、满足城市环境与景观的要求,改善城市环境质量6 、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若干思想:(1)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必须与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密切结合,协调配合,同时进行。
(2)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
(3)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还应研究城市交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