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案列分析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全套课件757P)
交通管理的基本依据。分为:
基本通行能力 ---- 道路组成部分在道路、交通、控制、和气候
环境均处于理想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的均匀 段上,或某一横断面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 量,也称为理论通行能力。
第2章 城市道路交通基本知识
2.1.2.2 服务水平与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
• 道路选线 • 道路断面组合
• 道路交叉口选型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1 行人基本知识
人类最基本的交通方式 ---- 步行 :主体是行人,近距离、
低速。
行人静态空间 ---- 主要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
间范围。
基本尺寸:身体前后胸方向的厚度和两肩的宽度。 男性身体椭圆为标准:短轴0.46m,长轴0.61m,面积0.21㎡ 活动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2.2 车辆的停放
非机动车的停放用地:自行车为主 。一半按每辆车占地
1.2~1.4㎡估算城市规划中自行车停车场用地面积。 1.2.3 车辆的重量与装载量
车辆自重 车辆载重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 车辆基本知识
1.2.4 车辆的动力特征
基本动力特征:汽车运动时需要不断克服运动中所遇到的各
通行能力
道路通行能力分为:
设计通行能力 ---- 一设计中的道路的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
交通、控制、和气候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 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或某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的 设计服务水平下,单位时间内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
第2章 城市道路交通基本知识
2.1.2.2 服务水平与通行能力
基本通行能力 ---- 道路组成部分在道路、交通、控制、和气候
环境均处于理想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的均匀 段上,或某一横断面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 量,也称为理论通行能力。
第2章 城市道路交通基本知识
2.1.2.2 服务水平与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
• 道路选线 • 道路断面组合
• 道路交叉口选型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1 行人基本知识
人类最基本的交通方式 ---- 步行 :主体是行人,近距离、
低速。
行人静态空间 ---- 主要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
间范围。
基本尺寸:身体前后胸方向的厚度和两肩的宽度。 男性身体椭圆为标准:短轴0.46m,长轴0.61m,面积0.21㎡ 活动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2.2 车辆的停放
非机动车的停放用地:自行车为主 。一半按每辆车占地
1.2~1.4㎡估算城市规划中自行车停车场用地面积。 1.2.3 车辆的重量与装载量
车辆自重 车辆载重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 车辆基本知识
1.2.4 车辆的动力特征
基本动力特征:汽车运动时需要不断克服运动中所遇到的各
通行能力
道路通行能力分为:
设计通行能力 ---- 一设计中的道路的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
交通、控制、和气候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 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或某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的 设计服务水平下,单位时间内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
第2章 城市道路交通基本知识
2.1.2.2 服务水平与通行能力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ppt课件
我国城市居民中,上班占30%,上学约占10%左右,回家约 占50%左右。
由上班、上学引起的出行又称为通勤出行或生存出行。
P18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2、人均出行次数: 出行次数的定义有以下几点: (1〕凡是从甲地到乙地,同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的即为一 次出行,A、完成一次有目的的活动,B、利用有路名的街 道或公路,C、步行单程时间在5分钟以上,或交通工具单 程在400米以上。 (2〕凡是以步行〔自行车〕方式出行,以购物为目的的连 续出行,以其出发点为始点,最远到达地点为终点,计为 P一19 次出行。
P28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P29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5、出行距离 C、与出行方式有关 a、步行范围:居民出门到某一地点,如果步行或乘车所花的时
间相等,则在这段时间内所到达的距离范围,称为步行范围 。 b、对于不同的交通方式,出行时耗的构成不同 对于步行出行,T步=出行距离/步行速度 对于自行车等个体出行 其时耗为T自=出行距离/自行车速度+t存取。 P对30 于公交出行,其时耗为T交=t步1+ t候+ t车内+ t步2。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城市规模 >200万人 100万-200万 <100万 中等城市 小城市
最大出行时耗 60分钟 50分钟 40分钟 35分钟 25分钟
P25
LOGO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 4、出行时耗分布
指居民一次出行所消耗的时间,当出行距离一定时,平
p421城市人口规模1人口规模是决定城市居民出行总量的最主要因素2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出行次数3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耗4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距离5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辰分布第二节居民出行特征四城市规划与居民出行关系logo当二次电子数最少为一个时可代替初始电子的作用继续不断从阴极发出电子形成不依赖外界因素的初始电子从而产生自持放电
由上班、上学引起的出行又称为通勤出行或生存出行。
P18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2、人均出行次数: 出行次数的定义有以下几点: (1〕凡是从甲地到乙地,同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的即为一 次出行,A、完成一次有目的的活动,B、利用有路名的街 道或公路,C、步行单程时间在5分钟以上,或交通工具单 程在400米以上。 (2〕凡是以步行〔自行车〕方式出行,以购物为目的的连 续出行,以其出发点为始点,最远到达地点为终点,计为 P一19 次出行。
P28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P29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5、出行距离 C、与出行方式有关 a、步行范围:居民出门到某一地点,如果步行或乘车所花的时
间相等,则在这段时间内所到达的距离范围,称为步行范围 。 b、对于不同的交通方式,出行时耗的构成不同 对于步行出行,T步=出行距离/步行速度 对于自行车等个体出行 其时耗为T自=出行距离/自行车速度+t存取。 P对30 于公交出行,其时耗为T交=t步1+ t候+ t车内+ t步2。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城市规模 >200万人 100万-200万 <100万 中等城市 小城市
最大出行时耗 60分钟 50分钟 40分钟 35分钟 25分钟
P25
LOGO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 4、出行时耗分布
指居民一次出行所消耗的时间,当出行距离一定时,平
p421城市人口规模1人口规模是决定城市居民出行总量的最主要因素2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出行次数3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耗4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距离5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辰分布第二节居民出行特征四城市规划与居民出行关系logo当二次电子数最少为一个时可代替初始电子的作用继续不断从阴极发出电子形成不依赖外界因素的初始电子从而产生自持放电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PPT课件
N基本=Q=KV=3600/ t0 =1000V/ L0
2.可能通行能力
N可能= N基本. ∏a ∏a指道路实际条件各因素的修正系数之乘
积,如车道宽、侧向净宽、车道序、交叉口等
精选ppt
6
3.设计通行能力
N设计= N可能. ac= N基本. ∏a . ac ∏a指道路实际条件各因素的修正系数之积 (车道宽、车道序号、平交口、大型车和道路 纵坡等)。 ac指服务水平系数,我国仍在研究中,目前 以道路分类系数代替。
(一) OD调查的目的 掌握人、车出行的起点和终点以及出行目的、
运输内容等情况,利用OD调查结果计算转换交 通量,结合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经济指标预测 未来交通需求,为道路规划提供依据。
精选ppt
26
(二) OD调查的内容
精选ppt
27
精选ppt
28
精选ppt
29
(三) OD调查的步骤与方法
精选ppt
1
由上述三个参数间的量值关系可知,速 度和容量(密度)不可兼得。因此,为保证 高等道路(快速路、主干路)的速度,应对 其密度加以限制(如限制出入口、封闭横向 路口等)。国外多以交通密度作为衡量高等 级道路运营服务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而一 般性道路着重考虑满足较大交通容量,对速 度则不能有过高要求。于是在道路设计、交 通控制与管理各方面均与高等级道路有所不 同。
交 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当道路上的 交通量接近或等于通行能力时,就会出现交 通拥挤或阻塞停滞现象。 (二)通行能力定义
精选ppt
4
1.基本通行能力(理论通行能力) 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 内能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上某一点的最大 车辆数。
2.可能通行能力 在通常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 内能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上某一点的最大 车辆数。
2.可能通行能力
N可能= N基本. ∏a ∏a指道路实际条件各因素的修正系数之乘
积,如车道宽、侧向净宽、车道序、交叉口等
精选ppt
6
3.设计通行能力
N设计= N可能. ac= N基本. ∏a . ac ∏a指道路实际条件各因素的修正系数之积 (车道宽、车道序号、平交口、大型车和道路 纵坡等)。 ac指服务水平系数,我国仍在研究中,目前 以道路分类系数代替。
(一) OD调查的目的 掌握人、车出行的起点和终点以及出行目的、
运输内容等情况,利用OD调查结果计算转换交 通量,结合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经济指标预测 未来交通需求,为道路规划提供依据。
精选ppt
26
(二) OD调查的内容
精选ppt
27
精选ppt
28
精选ppt
29
(三) OD调查的步骤与方法
精选ppt
1
由上述三个参数间的量值关系可知,速 度和容量(密度)不可兼得。因此,为保证 高等道路(快速路、主干路)的速度,应对 其密度加以限制(如限制出入口、封闭横向 路口等)。国外多以交通密度作为衡量高等 级道路运营服务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而一 般性道路着重考虑满足较大交通容量,对速 度则不能有过高要求。于是在道路设计、交 通控制与管理各方面均与高等级道路有所不 同。
交 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当道路上的 交通量接近或等于通行能力时,就会出现交 通拥挤或阻塞停滞现象。 (二)通行能力定义
精选ppt
4
1.基本通行能力(理论通行能力) 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 内能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上某一点的最大 车辆数。
2.可能通行能力 在通常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 内能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上某一点的最大 车辆数。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幻灯片PPT
2021/5/13
14
4.3各种场站布置形式简介
1、中间站
小城市比较多见,多是客货合一,横列式布 置。
2021/5/13
15
➢ 客货对侧布置,适合货运量大且用地 受限的情况
2021/5/13
16
➢ 货城同侧,客对侧,适合工业货运大,职 工多的情况
2021/5/13
17
2、客运站的位置选择
➢ 服务对象为旅客,布局原则是要方便旅客,位 置适中,靠近市中心,中小城市可在城区边缘。
概念: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空间(其他城市、乡村)进 行联系的各种交通运输的总称。
➢ 交通工具主要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
各种对外交工具的比较
运输方式 运价低 速度快 运载量 连续性 灵活性
大好强
铁路 2
2
2
1
2
备注
公路 4
3
5
2
1 短途高速可高于
铁路
航空 5
1
4
3
3
内河 3
5
3
5
4 运价可低于铁路13源自4、铁路场站在城市中的布置
4.1铁路线路与城市的关系 ➢铁路线路选择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铁路应从城市边缘通过 不应包围或分割城市 4.2铁路场站在城市中的布置
铁路场站的数量和位置与城市的性质、规模、 地形、总体布局、铁路方向等因素有关 ➢场站的数量与形式 ▪大城市可布置数个场站,均匀布置,组成枢纽 站 ▪大城市可布置专业场站 ▪小城市可布置客货混合站
一般在市区外围; (3)不为本市服务的中转站应在郊区接近编组站和
联运点;
(4)危险性或有有碍卫生的货运站设在市郊。
➢减少干扰,便利生产生活
城市道路设计第二章PPT课件
计等。
施工图设计
根据详细设计要求,绘 制施工图纸,明确各项
施工要求。
城市道路设计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市商业街改造项目,重点考虑 人行交通和景观设计,提升商业
氛围。
案例二
某市快速路建设项目,强调交通疏 导和土地开发,优化区域交通结构。
案例三
某市地铁接驳道路项目,结合地铁 建设,完善公交和步行系统,提高 交通可达性。
近代城市道路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 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道 路设计开始注重交通效率 和舒适性。
现代城市道路
现代城市道路设计更加注 重环保、可持续发展和人 行道的规划等方面,强调 绿色出行和人性化设计。
02
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要素
道路线形设计
直线段设计
直线段是道路的基本组成 部分,设计时应考虑车辆 行驶的安全、舒适和经济 性。
舒适原则
城市道路设计应注重行车的舒 适性,合理控制车速、减少噪 音和振动,提高道路使用的舒 适度。
绿色原则
城市道路设计应注重环保和可 持续发展,采用生态友好的材 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
城市道路设计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古代城市道路
古代城市的道路设计主要 基于实用性和安全性,如 罗马帝国的道路网和中国 的驿道。
交叉口信号灯设计
根据交叉口的交通状况,合理设置信号灯,控制交通流,提高交叉 口的安全性。
道路排水设计
雨水排放设计
通过合理的设计,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放,防止路面积水。
污水排放设计
对于城市道路,应考虑污水的收集和排放,以保护环境。
道路交通设施设计
交通标志标线设计
通过合理的交通标志标线设计,提供 清晰明确的交通信息,指导驾驶者安 全行驶。
施工图设计
根据详细设计要求,绘 制施工图纸,明确各项
施工要求。
城市道路设计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市商业街改造项目,重点考虑 人行交通和景观设计,提升商业
氛围。
案例二
某市快速路建设项目,强调交通疏 导和土地开发,优化区域交通结构。
案例三
某市地铁接驳道路项目,结合地铁 建设,完善公交和步行系统,提高 交通可达性。
近代城市道路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 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道 路设计开始注重交通效率 和舒适性。
现代城市道路
现代城市道路设计更加注 重环保、可持续发展和人 行道的规划等方面,强调 绿色出行和人性化设计。
02
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要素
道路线形设计
直线段设计
直线段是道路的基本组成 部分,设计时应考虑车辆 行驶的安全、舒适和经济 性。
舒适原则
城市道路设计应注重行车的舒 适性,合理控制车速、减少噪 音和振动,提高道路使用的舒 适度。
绿色原则
城市道路设计应注重环保和可 持续发展,采用生态友好的材 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
城市道路设计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古代城市道路
古代城市的道路设计主要 基于实用性和安全性,如 罗马帝国的道路网和中国 的驿道。
交叉口信号灯设计
根据交叉口的交通状况,合理设置信号灯,控制交通流,提高交叉 口的安全性。
道路排水设计
雨水排放设计
通过合理的设计,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放,防止路面积水。
污水排放设计
对于城市道路,应考虑污水的收集和排放,以保护环境。
道路交通设施设计
交通标志标线设计
通过合理的交通标志标线设计,提供 清晰明确的交通信息,指导驾驶者安 全行驶。
交通规划案例ppt课件
ppt精选版
交通规划原理·第的交通发展目标由客、货运两部分组成,而且客运是 城市交通的主要矛盾。客、货运交通都要求是快捷、方便, 同时还要考虑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政策的公平,在此 基础上还要以社会、环境、经济、财务的可持续发展为准 则。因此,交通战略要满足以下要求: 为居民生活提供舒适、方便的交通、生活环境; 促进城市的交通、社会、环境、经济及财务可持续发展。 使城市交通运行高效、快捷; 社会资源的分配公平、合理,社会各阶层都能享有平等的 交通权利; 与城市的总体发展方向协调一致;
半封闭 封闭 封闭 半封闭 封闭
交通规划原理·第11章 12
城市主干道
城市主干道是各大用地组团内各用地片区之间的联系道路,承担跨越 用地片区的联系交通,是组团的道路骨架。为保证城市主干道的通行 能力,道路规划红线宽度在交通口50-100米内,两侧各加宽5-8米,以 作为道路交叉口拓宽增加车辆进口道之用,对于目前中心城区,由于 用地范围内的开发已经基本完成,交叉口红线宽度在有条件的地方尽 量能够满足要求。 城市主要干道因主要承担城市跨越组团/片区的长距离交通联系。贵 阳自行车出行现状已经在3%以下,所以不考虑自行车道,人行道根 据行人交通量的大小,最宽不超过5米,中央分隔根据情况尽量采用 物理隔离。
航天路
片区联系、交通集 6
40
散
3
火炬大道 组团联系、交通集 4
30
散
4
见龙洞路 片区联系、交通集 6
40
散
5
龙水路
片区联系、交通集 6
40
散
6
体育路
片区联系、交通集 6
40
散
ppt精选版
交通规划原理·第11章 17
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案例
《城市道路工程》PPT课件
交 叉
以便满足交织的要求。对于规划拟修建立体交 叉的交叉口,可在近期采用平面环形交叉作为 过渡。
口 ➢ 平面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较低,一般不适用于
设 计
➢
快速路和主干路,也不适用于有大量非机动车 和行人众多的交叉口。 平面环形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中
心岛形状和尺寸,环道宽度及进出口设计等。
h
26
能
车的制动距离。
力 ➢ 按车头时距t计算通行能力:
N=3600/t(辆/小时)
➢ N与V的关系
h
12
2. 横断面规划设计
一 条 车
➢ ➢
城市道路的车道宽度由三部分组成:a, c, d/2、 x/2。
根据车道所在的位置和边界条件,有以下四种情 况:
道 b1=x/2+a+c
宽 b2=d/2+a+c
定 ➢ 考虑街道各部分宽度的协调。
h
17
2. 横断面规划设计
横 断 面
➢ ➢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综合布置的原则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形式与选择
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的四种基本形式及适用条 件:
的
一块板
选
二块板
择
三块板
与
四块板
组 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的四种基本形式的使用效
合
果:交通安全、行车速度、照明、绿化遮荫、 减少噪音、造价
h
5
2. 横断面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横断面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剖面。
道路横断面的规划宽度,称为路幅宽度。通常
概 即是规划的建筑红线之间的道路用地总宽度。城市
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和绿地等部
念 分组成。
《城市道路规划》课件
详细描述
在保持历史街区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 道路改造和提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彰 显城市特色。
某历史街区道路改造
总结词
改善步行环境
详细描述
优化步行道设施,提升步行环境舒适度,方 便市民和游客游览历史街区,促进旅游业发 展。
某历史街区道路改造
总结词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详细描述
在道路改造过程中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 承,挖掘历史文化价值,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某新区道路网规划
总结词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详细描述
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提升交通管理智 能化水平,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和交通 安全水平。
某新区道路网规划
总结词
绿色交通倡导
详细描述
倡导绿色出行方式,鼓励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环保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排放对环 境的影响。
某历史街区道路改造
总结词
保护历史风貌
VS
数。
B
C
D
动态与静态设计
动态设计考虑车辆行驶的动态变化,静态 设计则关注道路本身的结构和承载能力。
平面与立体设计
平面设计主要考虑道路平面线形,立体设 计则涉及高程、横断面和纵断面等方面的 设计。
交通模拟技术
模拟一定范围内的车辆流动情况,用 于评估道路网布局和交通组织方案的 效果。
结合微观、中观和宏观仿真,对不同 尺度上的交通问题进行综合模拟和分 析。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合理的城市道路规划可以改善 居民出行条件,减少交通噪音 和空气污染,提高居民生活质 量。
保障城市安全
科学的城市道路规划有助于提 高城市安全水平,减少交通事
故的发生。
城市道路规划的原则
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课件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 PPT课件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课程将帮助您深入了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性,从城市交 通的基础知识到拥堵研究和公共交通系统的研究,全方位掌握城市道路交通 分析的关键内容。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简介
城市交通的重要性
探索城市交通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进行道路交通分析。
报告目的
2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研究如何评估道路的通行能力并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
3
排队论模型在城市道路交通中的应用
介绍排队论模型的原理,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模型来解决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的问 题。
城市交通拥堵研究
拥堵原因分析
探究城市交通拥堵的主 要原因,如交通流量过 大、道路设计不合理等, 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介绍公交线路规划的基本 原则和方法,并讨论线路 分配的相关问题。
城市地铁交通系统
探索城市地铁交通系统的 建设、运营和管理,并分 析其优势和局限性。
城市道路安全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
研究道路交通事故的特征和规律,以了解事故 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探究
探究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预 防措施和应对策略。
说明为什么进行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以及实施该分析可带来的好处和应用。
城市道路交通概述
基础知识
了解城市道路交通的基本概念、标志和规则。
交通组织结构
掌握城市交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并了解 其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分析
1
道路交通流量分析
学习如何使用不同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城市道路上的交通流量,并如何应用这些分 析结果。
拥堵评价指标
介绍拥堵评价的常用指 标,如交通速度、交通 流量饱和度等,并分析 其对交通拥堵程度的影 响。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课程将帮助您深入了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性,从城市交 通的基础知识到拥堵研究和公共交通系统的研究,全方位掌握城市道路交通 分析的关键内容。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简介
城市交通的重要性
探索城市交通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进行道路交通分析。
报告目的
2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研究如何评估道路的通行能力并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
3
排队论模型在城市道路交通中的应用
介绍排队论模型的原理,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模型来解决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的问 题。
城市交通拥堵研究
拥堵原因分析
探究城市交通拥堵的主 要原因,如交通流量过 大、道路设计不合理等, 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介绍公交线路规划的基本 原则和方法,并讨论线路 分配的相关问题。
城市地铁交通系统
探索城市地铁交通系统的 建设、运营和管理,并分 析其优势和局限性。
城市道路安全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
研究道路交通事故的特征和规律,以了解事故 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探究
探究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预 防措施和应对策略。
说明为什么进行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以及实施该分析可带来的好处和应用。
城市道路交通概述
基础知识
了解城市道路交通的基本概念、标志和规则。
交通组织结构
掌握城市交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并了解 其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分析
1
道路交通流量分析
学习如何使用不同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城市道路上的交通流量,并如何应用这些分 析结果。
拥堵评价指标
介绍拥堵评价的常用指 标,如交通速度、交通 流量饱和度等,并分析 其对交通拥堵程度的影 响。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全套课件757P)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1 行人基本知识
选取1.4~3.7 ㎡/人的空间值作为临界点。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步幅:男性:66.6cm,女性60.6cm,平均63.6cm。
步速:30m/min到130m/min,集中于60~78m/min。
步速还受行人性别、年龄、出行目的和沿街建筑物的影响。
我国多采用“平形式”和“垂直式”。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 车辆基本知识 1.2.2 车辆的停放
停车设施类型:路边停车带和路外停车场。
路边停车场:单边单排的港湾式布置,有时可设分隔岛和通
道。
路外停车场:露天地面停车场和室内停车库。
机动车停放空间需求:净空需求、通道宽度、停放面积。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 车辆基本知识 1.2.2 车辆的停放
净空需求:纵、横向净距及净空高度需求。
通道宽度:车型、停发方式、车辆构造性能和机械性能、司
机水平等。多采用调查和车辆试验相结合的方式。
停放面积:用地总面积按人均 0.8~1㎡计算;地面停车场每
个车位25~30 ㎡,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库每个车位30~35 ㎡, 路边停车带每个16~20 ㎡。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 车辆基本知识 1.2.2 车辆的停放
停放面积:单位停车面积与车辆尺寸、停放方式、通道的条
数及车辆集散要求有关。包括绿化、步行道及其附属设施所 需要的面积。 W停 = W道+2W车 A停 = W停×l车/2
机动车的回车用地:设置回车场,方便汽车调头、回转。
第11.2 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车辆基本知识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来往的专用
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PPT课件
掌握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的要求和基本方法第一节城市交通与交通规划第二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第三节城市对外交通规划第四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思考城市用地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关系1雅典宪章的启示
第六章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 第一节 城市交通与交通规划 •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 第三节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 第四节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2)运行方式-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空中 交通、管道运输与电梯传送带。
3)组织形式-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中与城市居民密切相关的一种交通, 是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城市客运交通。包括公共汽车、有轨电车、 无轨电车、地铁、轻轨、轮渡、市内航运、出租汽车等。
4)输送对象-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
所以研究城市交通问题,必须首先研究城市的 用地布局,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首先要变革规划思想,从 “治本”的角度考虑。
• (1)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总体上形成多中心的组团式 布局,布局要综合考虑,组团内要做到功能基本完善。
• (2)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与城市用地布局相协调。 • (3)要有交通分流和功能分工的思想,形成道路交通
第22页/共25页
居民OD出行调查
●对象——6岁以上的城市居民以及暂住、流动人口。 ●内容——社会经济属性、出行特征(目的、方式、平 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方式——抽样调查(抽样率4%~20%),建议采用专 业调查人员家庭访问法。 ●生产活动越频繁,生活水平越高,居民日平均出行 次数就越多。
第1页/共25页
思考 城市用地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关系
1、雅典宪章的启示:
• 城市静态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三大活动从位置和数量关系上表
现为城市的用地布局结构。
第六章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 第一节 城市交通与交通规划 • 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 第三节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 第四节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2)运行方式-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空中 交通、管道运输与电梯传送带。
3)组织形式-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中与城市居民密切相关的一种交通, 是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城市客运交通。包括公共汽车、有轨电车、 无轨电车、地铁、轻轨、轮渡、市内航运、出租汽车等。
4)输送对象-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
所以研究城市交通问题,必须首先研究城市的 用地布局,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首先要变革规划思想,从 “治本”的角度考虑。
• (1)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总体上形成多中心的组团式 布局,布局要综合考虑,组团内要做到功能基本完善。
• (2)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与城市用地布局相协调。 • (3)要有交通分流和功能分工的思想,形成道路交通
第22页/共25页
居民OD出行调查
●对象——6岁以上的城市居民以及暂住、流动人口。 ●内容——社会经济属性、出行特征(目的、方式、平 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方式——抽样调查(抽样率4%~20%),建议采用专 业调查人员家庭访问法。 ●生产活动越频繁,生活水平越高,居民日平均出行 次数就越多。
第1页/共25页
思考 城市用地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关系
1、雅典宪章的启示:
• 城市静态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三大活动从位置和数量关系上表
现为城市的用地布局结构。
交通规划ppt课件
GIS技术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 交通网络的空间分布、地理特征等进 行可视化分析和优化。
仿真技术
通过交通仿真软件,模拟交通运行情 况,评估不同设计方案的效果和优劣 。
人工智能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 处理和分析,为交通网络设计提供智 能化支持。
交通网络设计的优化与评估
01
02
交通枢纽规划案例
规划内容
整合铁路、公路、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
实施效果
提升交通转换效率,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THANK YOU
交通管理策略的类型
需求管理
通过政策手段如拥堵收 费、错峰上下班等,调 节交通需求,减轻交通
压力。
供给管理
增加道路网络容量、优 化公共交通系统等,提
高交通供给能力。
交通需求管理
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 导等方式,鼓励居民采 用低碳出行方式,减少
私家车出行。
智能交通系统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 时监测和调控交通流量 ,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数据收集与分析
收集相关数据,进行需求预测和评估。
交通规划的原则与流程
方案制定与评估
制定多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环 境等方面的评估。
方案实施与监测
实施方案,建立监测机制,持续改进 。
02
交通需求预测
交通需求预测的概念
交通需求预测是交通规划中的重要环 节,通过对未来交通需求的预测,为 交通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05
交通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交通规划案例
案例一
北京城市交通规划
背景
随着城市发展,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规划内容
建设地铁网络、优化公交线路、加强道路交通管 理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课件
交通阻抗和延误的 关系:交通阻抗越 大,延误越严重, 反之亦然
交通阻抗和延误的影 响因素:包括交通流 量、道路条件、交通 信号、天气条件、交 通事故等因素
交通瓶颈: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瓶颈主要体现在高峰时段、重要路段和交叉口等
拥堵原因:交通瓶颈、道路设计不合理、车辆过多、驾驶行为不当等 拥堵影响:降低出行效率、增加出行成本、影响城市形象等
解决措施:优化道路设计、加强交通管理、推广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等
道路类型:城市道 路、高速公路、国 道、省道等
道路等级:一级、 二级、三级、四级 等
道路设施:路面、 路基、桥梁、隧道 、交通标志、交通 信号等
道路维护:道路养 护、维修、改造等
公交车站:数 量、位置、设
施完善程度
公交车辆:数 量、类型、运 营时间、班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水污染:城市道路交通产生的雨水 径流对水环境的影响
交通拥堵: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对环 境污染的影响
土地利用:城市 道路建设对土地 资源的占用和利 用
生态环境影响: 道路建设对生态 环境的破坏和影 响,如噪音、空 气污染、水污染 等
生态平衡:道路 建设对生态平衡 的影响,如生物 多样性减少、生 态系统破坏等
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历程:从马车、自行车到汽车、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的演变
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趋势:智能化、绿色化、共享化、一体化 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挑战:拥堵、污染、安全问题 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机遇:新技术、新理念、新业态
城市道路分为 快速路、主干 路、次干路和 支路四个等级
快速路:主要 承担城市中长 距离交通,设
计车速较高
主干路:承担 城市中长距离 交通,设计车
速较高
次干路:承担 城市中短距离 交通,设计车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ppt课件
.
– 利于环境,美化城市
• 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废气扩散、抵御寒风
• 过境交通的布置
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加置音障
• 将自然、人文景色引入城市 对景、借景——专题讲
– 结合现状,节约用地
• 山区与平原城市的路网不同
– 山区城市路网应符合地形,不要追求宽大平直
– 要靠虑地质、水文情况
– 尽量利用原有设施,避免拆迁量过大
.
• 2、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 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3.75米,一般道路:3.5米,路缘:0.5米
– 自行车道宽度
1.0--1.1米/条 一般4条以上可以设独立车道
– 人行道的宽度 – 分车带(绿化隔离带) – 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 道路横断面类型 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四块板 • 红线宽度的确定 性质、流量、形式
– 道路选线利用景观环境
北海大桥改造
– 利用道路营造景观
城市入口处、道路节点
– 道路空间尺度
道路宽度与建筑高度的关系
.
一般,三块板型式主要解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相互干扰的矛盾。适 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车速要求高,非机动车多,道路红线较宽(不小 于36~40米)的主要交通干道。山区、丘陵地区的城市道路,一般路副 窄纵坡大,非机动车数量很少,则不宜采用三块板。
两块板型式用以解决机动车对向行驶的矛盾。适用于机动车辆多,夜间 交通量大,车速要求高,非机动车类型较单纯,且数量不多的联系远郊 区之间交通的入城干道。城市道路横向高差较大或为迁就现状,也可采 用两块板型式。当交通量的双向不均匀系数较大时,由于这种断面车辆 行驶灵活性差,车道利用率不高,宽度不够时,往往因超车造成事故。 通常,在我国非机动车比例相对高于机动车的具体条件下,对交通量大 市区交通干道上,就不宜采用两块板型式。为此,有的城市对原建成的 两块板断面型式,多陆续拆改为一块板. 或三块板断面。
– 利于环境,美化城市
• 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废气扩散、抵御寒风
• 过境交通的布置
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加置音障
• 将自然、人文景色引入城市 对景、借景——专题讲
– 结合现状,节约用地
• 山区与平原城市的路网不同
– 山区城市路网应符合地形,不要追求宽大平直
– 要靠虑地质、水文情况
– 尽量利用原有设施,避免拆迁量过大
.
• 2、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 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3.75米,一般道路:3.5米,路缘:0.5米
– 自行车道宽度
1.0--1.1米/条 一般4条以上可以设独立车道
– 人行道的宽度 – 分车带(绿化隔离带) – 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 道路横断面类型 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四块板 • 红线宽度的确定 性质、流量、形式
– 道路选线利用景观环境
北海大桥改造
– 利用道路营造景观
城市入口处、道路节点
– 道路空间尺度
道路宽度与建筑高度的关系
.
一般,三块板型式主要解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相互干扰的矛盾。适 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车速要求高,非机动车多,道路红线较宽(不小 于36~40米)的主要交通干道。山区、丘陵地区的城市道路,一般路副 窄纵坡大,非机动车数量很少,则不宜采用三块板。
两块板型式用以解决机动车对向行驶的矛盾。适用于机动车辆多,夜间 交通量大,车速要求高,非机动车类型较单纯,且数量不多的联系远郊 区之间交通的入城干道。城市道路横向高差较大或为迁就现状,也可采 用两块板型式。当交通量的双向不均匀系数较大时,由于这种断面车辆 行驶灵活性差,车道利用率不高,宽度不够时,往往因超车造成事故。 通常,在我国非机动车比例相对高于机动车的具体条件下,对交通量大 市区交通干道上,就不宜采用两块板型式。为此,有的城市对原建成的 两块板断面型式,多陆续拆改为一块板. 或三块板断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答案:(15分) 1、方案二更为有利(3分)。 2、主要用地布局合理(2),
有利于城市发展(2)。(4分) 3、少占良田(2)。(2分)
4、城市向西发展有利于接 受大城市的辐射作用。(2 分)
5、省道的改线方式既能使
城市的长远发展用地完整
(2),又便于组织城市路网
PPT课件
8
(2)。(4分)
案例4
PPT课件
6
国家铁路通车后,社会经济 快速发展,省域城镇体系规 划中已确定其为重点发展城 市。
试评析,哪一个方案对城 市今后的发展更为有利?为 什么?(注:不考虑人口规模 预测及各项用地比例)。 PPT课件
图为某县级市城市用地发展 布局和省道改线的两个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该市西距人口65 万的地级市40公里,东距5万 人口的县城30公里:用地条件 较好,西部为山丘坡地,东部 较为平坦,水资源充沛,虽现 状人口不足10万,但近些年
研究,提出了如图所示的居住区和小区
主路的路网结构规划方案及城市公共加
油站的选址。
试评析该规划及选址方案的主要优
缺点。(提示不涉及道路宽度、断面型
式和转弯半径)
PPT课件
案例2
4
真题解析
优点 1、居住区道路和小区主路结构清晰; 2、主要走向顺应了城市主导风向; 3、成为居住区良好的通风走廊。
缺点
1、小区主路沟通了三个小区,联系方便;
PPT课件
9
宜选用打通南路道路方案和居住3选址方案。理由如下:
1、打通中路需占用部分基本农田,相比较之下打通南路不存
在这个问题;
2、居住2小区所在位置与现状城市之间被铁路分隔,且建立交
通联系需穿越山体;居住1占用基本农田和林地,且距离在
建工业区较远;选用居住3对现状坡地稍加改造后有以下好
处:
(1)利用地形结合住宅区附近的东湖,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相关案例分析
PPT课件
1
案例1
图为某城市新区
主干路AB与次干路CD 交叉口规划平面 图.规划主干路AB的 横断面为双向6条机 动车道三块板布置, 次干路CD的横断面为 双向4条机动车道一 块板布置。交叉口设 置了5个公交停靠站, 其中2、3、5号站为 直行、右转公交站, 1、4号站为左转公交 站,停靠站距交叉口 距离如图所示。
输费用,降低成本。
4、高速公路系统规划不
合理。
5、连接D、E城的高速
公路环线可以取消。由
普通公路代替即可。
PPT课件
16
案例8
P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件
17
案例8
PPT课件
18
1、c市及B1\B2\B3产业定位工业城市,与A市在区域城镇群 内滨海旅游城市性质的定位不符;B3城市性质与乙市重叠。
2、C市电厂规模过大,且会对海洋动物保护区和红树林造成 较大的环境影响。
PPT课件
20
我国西南部某滨水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城市北部 案例9
是一个自然环境保护区,西北有一个山区水库,是城市 的主要水源地,南部被一条河流环抱,城市主要对外入 口在东北部。根据城市总体方案,结合图例,分析存在 的问题。
PPT课件
答题要点
14
某市域城镇体系规划,A 、G、E为石油化工城市, 案例7 其他相关条件见图示。指出该市域城镇体系中存在 的问题。
PPT课件
15
1、深水港选址不当。
出现的问题
2、石油化工城市G对风景旅游区造成影响,而且周围 被群山包围,不利于污染扩散。
3、三座化工城市布局分散,应该适当集中,便于产 品的分工协作,缩小运
2、II号小区的二条主路不宜直接向城市主
干路开口,且开口间距过近;
3、小区主路不宜采用尽端式道路,且长度
超过规定要求;
4、城市公共加油站不宜没城市主干路及交
叉口布置。
PPT课件
答题要点
5
试题二(15分)
案例3
图为某县级市城市用地发展布局和省道改线 的两个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该市西距人口65万 的地级市40公里,东距5万人口的县城30公里: 用地条件较好,西部为山丘坡地,东部较为平 坦,水资源充沛,虽现状人口不足10万,但近 些年国家铁路通车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省 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已确定其为重点发展城市。
有利于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
(2)位于城市上风向,空气质量较好;
(3)东北方山体成为工业区和铁路对住
区的影响隔离;
PPT课件
10
(4)与工业区联系方便
案例5
PPT课件
11
答题要点
PPT课件
12
图示为一组团式布局的港口城市
总体规划方案示意图。该城市规
划人口规模为60万人。港口所在
组团为西区(省道以南为新发展
PPT课件
3
图为我国南方某市近郊的一块多边形
用地,面积约80公顷,周边为已建城市
主、次干路。按照分区规划的要求,应
将其规划为一个可容纳40万人左右、分
设为三个居住小区的居住小区,并附设
城市公共加油站一处(用地面积为1200
㎡)。
规划设计人员据此结合居住区配套
公建的分布,小区公建分布和住宅组团、
绿地系统、道路系统等的综合布置进行
3、该市海域交浅不适合建设深水码头;建设深水码头及机场 与甲市已有基础设施重复,造成浪费。
4、规划L1的北段穿越山脊,在工程上不合理;L2等级过高; A市与甲市、丙市联系不便;L3穿越红树林保护区及海域生 物保护区,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PPT课件
19
简要修改意见: 1、将c市定位为依托A市及周边区域资源优势,发展滨海 旅游业; 2、B1定位为滨海旅游城市,B2定位为海陆联运和交通 枢纽,B3不设置重要产业职能; 3、L1北段应向东绕过山体;应以L2串联A市、甲、丙市 即可,L3道路选线应沿海湾绕行。 4、取消新建机场及深水码头计划,应加强区域基础设施 协调共享。
区),东、北两个组团为新建区。
有两条省道与该城市联系,其中
一条为过境高速公路,另一条省
道系以该城市为起迄点的一级公
路,通往省内其它地区。
试就该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示意
图评析其铁路、公路及组团间联
系通道等主要交通施布局存在的
问题。
PPT课件
案例6
13
1、编组站位置不当;
2、铁路穿越西组团不合理;
3、高速公路和省道穿越城市北、 东组团不合理; 4、客运码头于火车站、公路客 运站布局分散、不利于换乘; 各组团交通联系道路不足;
试指出该交叉口规
PPT课件
划平面布置存在的问2
题。(10分)
答案:(10分)
1、交叉口的机动车道(l)没有渠 化(1)、拓宽(1)。(3分)
2、1号公交停靠不应布置在进口 道上。(2分)
3、4号、5号公交停靠站距交叉口 过近。(3分)
4、干道公交停靠站未布置为港湾 式。(1分)
5、公交停靠站应退后红线。 (1 分)
答案:(15分) 1、方案二更为有利(3分)。 2、主要用地布局合理(2),
有利于城市发展(2)。(4分) 3、少占良田(2)。(2分)
4、城市向西发展有利于接 受大城市的辐射作用。(2 分)
5、省道的改线方式既能使
城市的长远发展用地完整
(2),又便于组织城市路网
PPT课件
8
(2)。(4分)
案例4
PPT课件
6
国家铁路通车后,社会经济 快速发展,省域城镇体系规 划中已确定其为重点发展城 市。
试评析,哪一个方案对城 市今后的发展更为有利?为 什么?(注:不考虑人口规模 预测及各项用地比例)。 PPT课件
图为某县级市城市用地发展 布局和省道改线的两个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该市西距人口65 万的地级市40公里,东距5万 人口的县城30公里:用地条件 较好,西部为山丘坡地,东部 较为平坦,水资源充沛,虽现 状人口不足10万,但近些年
研究,提出了如图所示的居住区和小区
主路的路网结构规划方案及城市公共加
油站的选址。
试评析该规划及选址方案的主要优
缺点。(提示不涉及道路宽度、断面型
式和转弯半径)
PPT课件
案例2
4
真题解析
优点 1、居住区道路和小区主路结构清晰; 2、主要走向顺应了城市主导风向; 3、成为居住区良好的通风走廊。
缺点
1、小区主路沟通了三个小区,联系方便;
PPT课件
9
宜选用打通南路道路方案和居住3选址方案。理由如下:
1、打通中路需占用部分基本农田,相比较之下打通南路不存
在这个问题;
2、居住2小区所在位置与现状城市之间被铁路分隔,且建立交
通联系需穿越山体;居住1占用基本农田和林地,且距离在
建工业区较远;选用居住3对现状坡地稍加改造后有以下好
处:
(1)利用地形结合住宅区附近的东湖,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相关案例分析
PPT课件
1
案例1
图为某城市新区
主干路AB与次干路CD 交叉口规划平面 图.规划主干路AB的 横断面为双向6条机 动车道三块板布置, 次干路CD的横断面为 双向4条机动车道一 块板布置。交叉口设 置了5个公交停靠站, 其中2、3、5号站为 直行、右转公交站, 1、4号站为左转公交 站,停靠站距交叉口 距离如图所示。
输费用,降低成本。
4、高速公路系统规划不
合理。
5、连接D、E城的高速
公路环线可以取消。由
普通公路代替即可。
PPT课件
16
案例8
P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件
17
案例8
PPT课件
18
1、c市及B1\B2\B3产业定位工业城市,与A市在区域城镇群 内滨海旅游城市性质的定位不符;B3城市性质与乙市重叠。
2、C市电厂规模过大,且会对海洋动物保护区和红树林造成 较大的环境影响。
PPT课件
20
我国西南部某滨水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城市北部 案例9
是一个自然环境保护区,西北有一个山区水库,是城市 的主要水源地,南部被一条河流环抱,城市主要对外入 口在东北部。根据城市总体方案,结合图例,分析存在 的问题。
PPT课件
答题要点
14
某市域城镇体系规划,A 、G、E为石油化工城市, 案例7 其他相关条件见图示。指出该市域城镇体系中存在 的问题。
PPT课件
15
1、深水港选址不当。
出现的问题
2、石油化工城市G对风景旅游区造成影响,而且周围 被群山包围,不利于污染扩散。
3、三座化工城市布局分散,应该适当集中,便于产 品的分工协作,缩小运
2、II号小区的二条主路不宜直接向城市主
干路开口,且开口间距过近;
3、小区主路不宜采用尽端式道路,且长度
超过规定要求;
4、城市公共加油站不宜没城市主干路及交
叉口布置。
PPT课件
答题要点
5
试题二(15分)
案例3
图为某县级市城市用地发展布局和省道改线 的两个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该市西距人口65万 的地级市40公里,东距5万人口的县城30公里: 用地条件较好,西部为山丘坡地,东部较为平 坦,水资源充沛,虽现状人口不足10万,但近 些年国家铁路通车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省 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已确定其为重点发展城市。
有利于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
(2)位于城市上风向,空气质量较好;
(3)东北方山体成为工业区和铁路对住
区的影响隔离;
PPT课件
10
(4)与工业区联系方便
案例5
PPT课件
11
答题要点
PPT课件
12
图示为一组团式布局的港口城市
总体规划方案示意图。该城市规
划人口规模为60万人。港口所在
组团为西区(省道以南为新发展
PPT课件
3
图为我国南方某市近郊的一块多边形
用地,面积约80公顷,周边为已建城市
主、次干路。按照分区规划的要求,应
将其规划为一个可容纳40万人左右、分
设为三个居住小区的居住小区,并附设
城市公共加油站一处(用地面积为1200
㎡)。
规划设计人员据此结合居住区配套
公建的分布,小区公建分布和住宅组团、
绿地系统、道路系统等的综合布置进行
3、该市海域交浅不适合建设深水码头;建设深水码头及机场 与甲市已有基础设施重复,造成浪费。
4、规划L1的北段穿越山脊,在工程上不合理;L2等级过高; A市与甲市、丙市联系不便;L3穿越红树林保护区及海域生 物保护区,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PPT课件
19
简要修改意见: 1、将c市定位为依托A市及周边区域资源优势,发展滨海 旅游业; 2、B1定位为滨海旅游城市,B2定位为海陆联运和交通 枢纽,B3不设置重要产业职能; 3、L1北段应向东绕过山体;应以L2串联A市、甲、丙市 即可,L3道路选线应沿海湾绕行。 4、取消新建机场及深水码头计划,应加强区域基础设施 协调共享。
区),东、北两个组团为新建区。
有两条省道与该城市联系,其中
一条为过境高速公路,另一条省
道系以该城市为起迄点的一级公
路,通往省内其它地区。
试就该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示意
图评析其铁路、公路及组团间联
系通道等主要交通施布局存在的
问题。
PPT课件
案例6
13
1、编组站位置不当;
2、铁路穿越西组团不合理;
3、高速公路和省道穿越城市北、 东组团不合理; 4、客运码头于火车站、公路客 运站布局分散、不利于换乘; 各组团交通联系道路不足;
试指出该交叉口规
PPT课件
划平面布置存在的问2
题。(10分)
答案:(10分)
1、交叉口的机动车道(l)没有渠 化(1)、拓宽(1)。(3分)
2、1号公交停靠不应布置在进口 道上。(2分)
3、4号、5号公交停靠站距交叉口 过近。(3分)
4、干道公交停靠站未布置为港湾 式。(1分)
5、公交停靠站应退后红线。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