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特产教学设计
幼儿园教案《家乡的特产》

幼儿园教案《家乡的特产》(通用10篇)幼儿园教案《家乡的特产》(通用10篇)幼儿园教案《家乡的特产》 1教学目标:1、能说出三个以上青浦的特产:草莓、菜苋、茭白、草编工艺品、面条鱼、状元糕、赵家豆腐干、粽子、朱家角扎肉、熏青豆。
2、大致了解青浦特产的所在区域及其历史。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4、书写“特、产”。
教学重点:1、能说出三个以上青浦的特产:草莓、菜苋、茭白、草编工艺品、面条鱼、状元糕、赵家豆腐干、粽子、朱家角扎肉、熏青豆。
2、大致了解青浦特产的所在区域及其历史。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1、能说出三个以上青浦的特产:草莓、菜苋、茭白、草编工艺品、面条鱼、状元糕、赵家豆腐干、粽子、朱家角扎肉、熏青豆。
2、大致了解青浦特产的所在区域及其历史。
教学准备:1. PPT、地图教学过程:一、导入:1、小朋友们,我们的家乡叫什么?有多少年历史?出示地图,现在有哪几个行政区?2、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青浦的水、青浦的桥,今天我们来说一说青浦的特产。
二、新授:1、什么叫特产?(某地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一定要有历史,最好有文化内涵。
)2、青浦有哪些特产?请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
3、有小朋友说朱家角的扎肉是青浦特产,还有小朋友说练塘的茭白也是青浦特产。
对呀,其实青浦的特产远不止这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一出示图片,这是什么?(草莓、菜苋、茭白、草编工艺品、面条鱼、状元糕、赵家豆腐干、粽子、朱家角扎肉、熏青豆)4、出示地图,草莓是青浦那个行政区的特产呢?(赵屯)上海市青浦区赵屯镇,坐落在苏州河畔,毗邻江苏昆山石浦镇,距市区30多公里,交通便捷。
赵屯镇地区自1983年引进栽培草莓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种植和科研历史,目前栽培面积稳定在1.2万亩,占上海市草莓栽培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草莓鲜果供应期长达半年,年总产量1.8万余吨,总产值1亿余元,荣获“中国草莓之乡”、“草莓名牌产品”、“上海市著名商标”等殊荣。
《家乡的特产》教案设计

《家乡的特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特产,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愿意为家乡做贡献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特产种类。
2. 家乡特产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 家乡特产的制作工艺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及其文化内涵。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家乡特产的制作工艺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乡特产的种类、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特产的制作工艺和特点。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家乡特产的传承与发展。
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制作家乡特产,体验制作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特产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特产的兴趣。
2. 讲解家乡特产的种类、历史和文化背景。
3. 分析家乡特产的制作工艺和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乡特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家乡特产的传承与发展,分享讨论成果。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家乡特产,体验制作过程,感受家乡特产的魅力。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特产的认识和体会,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附: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特产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特产制作工艺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4.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六、教学准备:1. 搜集家乡特产的相关资料,如图片、文字、视频等。
2. 准备制作家乡特产的原料和工具,以便进行实践活动。
3. 划分活动区域,确保实践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加深对家乡特产的认识。
2. 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3. 讲解家乡特产的制作工艺和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家乡特产。
5. 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疑问。
《家乡的特产》教学设计(精选8篇)

《家乡的特产》教学设计(精选8篇)《家乡的特产》篇1设计意图:幼儿对家乡的扬子鳄,银杏都了解!那我想让幼儿对家乡的特产——吊瓜及吊瓜子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首先知道吊瓜长在什么地方,初步了解吊瓜怎么播种及收获,知道吊瓜子从哪里来并经过一定的加工才能吃,并对于家乡人种特产产生自豪感!目标:1.认识家乡的特产—吊瓜,知道吊瓜生长地方2.了解吊瓜及吊瓜子的形状3.品尝吊瓜,产生自豪感准备:1.物质准备:各种瓜子、吊瓜、及吊瓜子及图片2.经验准备:到网上或书上查找图片重点:知道吊瓜长出吊瓜子过程:一、出示照片,导入课题1.出示各种瓜子,你们吃过这些瓜子吗?它们长在什么地方呢?(逐一提问)最后出示吊瓜子,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瓜子吗?那它长在什么地方呢?2.认识吊瓜出示吊瓜图片。
我们的吊瓜子住在吊瓜肚子里。
你们想知道吊瓜长在什么地方吗,请幼儿把了解到的吊瓜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观看录象,农民伯伯种吊瓜1.完整播放录象,初步了解吊瓜生长的地方刚才我们看到农民伯伯种吊瓜,你看到吊瓜长什么样了?2.进一步了解吊瓜及吊瓜子的特征吊瓜是什么形状,它的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呢?了解吊瓜长出之前吊瓜架上的叶子3.播放农民伯伯收吊瓜,把吊瓜子从吊瓜里拨出来,认识吊瓜子的形状4.观看录象吊瓜子拨出之后经过加工包装变成我们现在吃到的吊瓜子!三、品尝吊瓜子1.幼儿自己尝试拨吊瓜子,请个别幼儿示范2.教师示范拨吊瓜子3.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品尝说说吊瓜子的味道!四、小结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去实地看看吊瓜子的播种或者到加工厂看看!《家乡的特产》教学设计篇2活动目标:1、了解家乡的主要特产,认识几种家乡特产的商标。
2、通过分类操作、品尝分享,体验活动的快乐。
3、感受家乡特产的丰富,并为家乡感到自豪。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家乡特产的外包装(包装袋、包装盒、包装纸等)。
2、发动幼儿带一些家乡特产的食品来幼儿园和小朋友分享。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家乡的特产

一、教案基本信息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家乡的特产课时安排:1课时(2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特产,培养幼儿的家乡情怀。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3. 培养幼儿对社会的关心和热爱,增强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家乡特产的图片或实物,如茶叶、水果、工艺品等。
2. 准备一些关于家乡特产的资料,如特产的名称、特点、产地等。
3. 准备白板或黑板,用于展示特产图片和相关信息。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家乡特产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介绍特产: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介绍这些特产的名称、特点、产地等信息,如:“这是茶叶,它是我们家乡的特产之一,产自山区,味道清香,对身体有益。
”3. 互动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展开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家乡的特产,并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特产的特点和产地。
4. 制作海报: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特产,使用白板或黑板,画出特产的图片,并在旁边写上特产的名称和特点。
5. 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制作的海报,并分享特产的特点和产地。
其他幼儿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6.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强调家乡特产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三、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讨论和制作海报时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2. 评价幼儿在分享特产信息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收集幼儿的提问和看法,了解幼儿对家乡特产的认识和关注程度。
四、教学延伸1. 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今天学到的家乡特产,并尝试品尝家乡特产,感受特产的美味和独特性。
2.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带幼儿去家乡的特产产地,让幼儿亲身体验特产的生产过程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3. 开展一次家乡特产展览活动,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参与,展示家乡特产的独特魅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幼儿园教案家乡的特产

幼儿园教案家乡的特产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特产,增加对家乡的认知和感情。
2. 通过观察、触摸和品尝,培养幼儿的感官认知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家乡的特产,如水果、蔬菜、工艺品等。
2. 观察和描述特产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征。
3. 制作和品尝特产美食,了解其制作过程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家乡特产的实物或图片,如水果、蔬菜、工艺品等。
2. 准备制作特产美食的材料和工具。
3. 准备一些关于特产的介绍资料和文化背景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些家乡特产的实物或图片,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特产:向幼儿介绍特产的名称、形状、颜色、味道等特征,并讲解其文化背景。
3. 观察和描述:让幼儿观察特产,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特征。
4. 制作特产美食:引导幼儿参与制作特产美食,如包粽子、做年糕等,并解释其制作过程。
5. 品尝和分享:让幼儿品尝特产美食,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特产的认知和描述能力,评价其感官认知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2. 观察幼儿在制作特产美食的过程中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评价其社交能力的发展。
六、教学活动:1. 组织特产展示会:让幼儿将自己家乡的特产带到学校,进行展示和分享。
2. 举办特产制作比赛:分组进行特产美食的制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制作工艺更精湛。
3. 开展特产知识问答:设计一些关于特产的知识问答游戏,增加幼儿对特产的了解。
七、教学拓展:1. 带领幼儿参观特产产地: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特产的生长环境和制作过程。
2. 邀请特产制作师傅来校授课: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师傅来校进行现场教学,让幼儿更直观地学习特产制作技艺。
3. 开展特产主题的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特产商人、买家等角色,进行互动表演,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社交技巧。
八、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特产展示会中的表现,评估其自信心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中班教案《家乡的特产》活动设计

一、活动名称:中班教案《家乡的特产》活动设计二、活动目标:1. 了解家乡的特产,知道特产的名称和特点。
2. 能够表达自己喜欢的特产,并能够分享给同伴。
3. 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1. 特产实物或者图片,如:家乡的水果、蔬菜、工艺品等。
2. 特产介绍资料。
3. 记录表格。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谈谈自己家乡的特产,引导幼儿关注和思考特产的特点和价值。
2. 展示特产:向幼儿展示准备的特产实物或图片,并简单介绍特产的名称和特点。
3. 探索特产:组织幼儿参观特产展示区,让幼儿自主选择一种特产,观察和了解特产的详细信息。
4. 分享特产:邀请幼儿分享自己选择的特产,让幼儿表达自己对该特产的喜好和感受。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邀请家长参与特产介绍,让幼儿在家庭中了解更多的特产。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特产展示区,让幼儿持续关注和了解特产。
3. 区域活动:设置特产买卖区,让幼儿体验特产的交易和分享乐趣。
六、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特产实物或图片,让幼儿了解特产的特点。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幼儿表达自己喜欢的特产并交流想法。
3. 实践法:通过参观特产展示区,让幼儿亲身体验和了解特产。
七、教学内容:1. 家乡的特产:介绍家乡的水果、蔬菜、工艺品等特产,让幼儿了解特产的名称和特点。
2. 特产的价值:讲解特产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对家乡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对特产的认同和保护意识。
3. 特产的分享:教育幼儿学会分享自己的特产,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特产的认识和喜好。
2. 听取幼儿的分享和表达,评估幼儿对特产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幼儿的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对活动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九、教学资源:1. 特产实物或图片:提供丰富的特产资源,如家乡的水果、蔬菜、工艺品等。
2. 特产介绍资料:收集关于特产的详细介绍资料,以便幼儿了解特产的背景和文化。
《家乡的特产》教案(精选15篇)

《家乡的特产》教案(精选15篇)《家乡的特产》篇1活动目标:1.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和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愿意参加剥橘子的活动,学习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1.每组一只筐,内装与本组幼儿人数相等的橘子、苹果。
2.PPT3.每组一个餐点盘。
活动过程:一、猜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猜一个谜语:黄橙橙的坛子,盛满水晶饺子。
吃掉水晶饺子,吐出粒粒珠子。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二、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师:"你们看过哪些颜色的橘子呀?"幼:"绿色、黄色、黄色加绿色、橘黄色。
"师:"那橘子是什么样的呀?"幼:"圆圆的、扁扁的。
"师:橘子底端还有什么?顶端有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肚脐眼和按钮师:"那我们把话连起来说一说好吗?"幼:"好。
"师幼一起说橘子是圆圆的、扁扁的,身上还有肚脐眼和按钮。
2.摸一摸师:现在我们拿起你身边的橘子摸一摸,橘子摸上去是什么感觉?(软软的)苹果摸上去是什么感觉?教师小结:橘子摸上去比苹果软。
3.闻一闻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再来闻一闻橘子是什么味道呢?(清香味)三、感受橘子的内部特征。
师:"那橘子里面是什么样的呀?(说什么的都有)师:"那我们把它剥开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样的?"师:"我们先从有肚脐眼的.这一面开始剥,还是从有按钮的这边开始剥呢?"幼:"肚脐眼。
"师:"那老师来试一试看是不是从这面开始剥好剥些。
"(一边剥一边说;橘子橘子圆圆,橘子橘子扁扁,剥开黄黄的橘子皮,看看像什么呀?)幼:"花。
"师:"花儿花儿开开,哎,开出了什么呀?"幼:"橘子。
"师:"这像什么呀?"幼:"月亮、小船。
《家乡的特产》教案设计

《家乡的特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己家乡的特产,了解特产的定义和特点;(2)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2)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学会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3)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等方式,了解家乡特产的种植、养殖、加工等情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2)培养学生珍惜家乡特产、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特产的定义和特点2. 家乡特产的种类和分布3. 家乡特产的种植、养殖、加工过程4. 家乡特产的文化内涵5. 保护和发展家乡特产的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特产的种类、特点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 教学难点:特产的定义和特点,家乡特产的种植、养殖、加工过程,保护和发展家乡特产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总结归纳等方式,自主获取知识;2.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 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特产的种植、养殖、加工等地,直观了解特产的生产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特产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特产的定义和特点,家乡特产的种类和分布。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家乡特产的种植、养殖、加工过程,总结特产的文化内涵。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如何保护和发展家乡特产,提出解决方案。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特产的种植、养殖、加工等地,直观了解特产的生产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特产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家乡的特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
2、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
三、教学难点
知道一些物产的来历和特点。
四、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一些家乡物产资料、录音机、磁带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有两位小朋友,一名叫小红,一名叫小丽,想带小朋友去他们的家乡去看一看,你们愿意去吗
师:演示电脑课件(小红、小丽介绍自己家乡的物产)。
生:看电脑课件(边看边观察)。
师:提问:你觉得小红、小丽家乡的物产丰富吗你喜欢他们的家乡吗
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你们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吗物产多吗
生:回答问题。
师:今天,老师想听一听小朋友的家乡有些什么物产(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活动过程
1、介绍家乡物产。
2、展示自己家乡物产
(三)、总结全文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些什么感受
生:谈自己的感受。
师:老师感觉到小朋友个个都很棒,
搜集和了解到这么多家乡的物产。
老师:相信你们长大后一定会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