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家乡的美食特产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我爱家乡教案(通用6篇)

幼儿园小班我爱家乡教案(通用6篇)

幼儿园小班我爱家乡教案幼儿园小班我爱家乡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我爱家乡教案(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总目标:1、引导幼儿感受家乡美景,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能大胆说出自己听到、看到的事物。

3、培养幼儿合作,互助精神及探索欲望。

4、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活动一:游鼓山活动准备:1、请家长事先带幼儿坐过缆车。

2、教师了解鼓山风景区的有关知识。

指导要点:一、教师以导游身份讲解“鼓山”名称的由来,让幼儿知道鼓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

二、幼儿观赏鼓山的山、水、花、树、田野等,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师:今天,我们要一同去登鼓山,看风景,请小朋友去看一看,我们的家乡美不美。

三、介绍鼓山的亭、寺、殿、塔、石刻感受古代文化美和艺术美。

师以导游身份介绍鼓山登山古道上的七里亭及涌泉寺等,大雄宝殿、喝水岩,摩崖石刻等景物,引导幼儿感知古代文化美、艺术美。

四、激发幼儿提问题,培养幼儿探索欲望。

师:小朋友,你们对鼓山的哪些东西感兴趣或还想知道什么们解答。

五、说说鼓山美,美在哪里?附:七里亭:七里亭有七座亭“观音亭、半山亭……”分布在登山古道上,供游人休息涌泉寺:寺内大多物品由几百年前造的,大雄宝殿十分壮观,有大佛像、小佛像很多,有藏经阁、舍利塔内“舍利子”是如来佛的牙齿,是佛家的宝贝。

喝水岩:传说开山祖师神晏在此念经,因涧中溪水吵扰喝水岩胜景。

摩崖石刻:参观喝水岩附近摩登石刻群,感受古代书法活动二:说鼓山,画美景活动准备:收集有关鼓山的图片及登山照片布置在活动室周围。

笔、纸等。

指导要点:一、观赏、议论、回忆鼓山美景。

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一边观赏有关鼓山风景的图片和照片。

—边自由议论,说说鼓山的美景。

二、画美景引导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或景区,并把它画下来。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家乡的特产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家乡的特产

一、教案基本信息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家乡的特产课时安排:1课时(2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特产,培养幼儿的家乡情怀。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3. 培养幼儿对社会的关心和热爱,增强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家乡特产的图片或实物,如茶叶、水果、工艺品等。

2. 准备一些关于家乡特产的资料,如特产的名称、特点、产地等。

3. 准备白板或黑板,用于展示特产图片和相关信息。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家乡特产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介绍特产: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介绍这些特产的名称、特点、产地等信息,如:“这是茶叶,它是我们家乡的特产之一,产自山区,味道清香,对身体有益。

”3. 互动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展开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家乡的特产,并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特产的特点和产地。

4. 制作海报: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特产,使用白板或黑板,画出特产的图片,并在旁边写上特产的名称和特点。

5. 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制作的海报,并分享特产的特点和产地。

其他幼儿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6.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强调家乡特产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三、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讨论和制作海报时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2. 评价幼儿在分享特产信息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收集幼儿的提问和看法,了解幼儿对家乡特产的认识和关注程度。

四、教学延伸1. 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今天学到的家乡特产,并尝试品尝家乡特产,感受特产的美味和独特性。

2.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带幼儿去家乡的特产产地,让幼儿亲身体验特产的生产过程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3. 开展一次家乡特产展览活动,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参与,展示家乡特产的独特魅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家乡的特产》教案(精选15篇)

《家乡的特产》教案(精选15篇)

《家乡的特产》教案(精选15篇)《家乡的特产》篇1活动目标:1.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和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愿意参加剥橘子的活动,学习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1.每组一只筐,内装与本组幼儿人数相等的橘子、苹果。

2.PPT3.每组一个餐点盘。

活动过程:一、猜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猜一个谜语:黄橙橙的坛子,盛满水晶饺子。

吃掉水晶饺子,吐出粒粒珠子。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二、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师:"你们看过哪些颜色的橘子呀?"幼:"绿色、黄色、黄色加绿色、橘黄色。

"师:"那橘子是什么样的呀?"幼:"圆圆的、扁扁的。

"师:橘子底端还有什么?顶端有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肚脐眼和按钮师:"那我们把话连起来说一说好吗?"幼:"好。

"师幼一起说橘子是圆圆的、扁扁的,身上还有肚脐眼和按钮。

2.摸一摸师:现在我们拿起你身边的橘子摸一摸,橘子摸上去是什么感觉?(软软的)苹果摸上去是什么感觉?教师小结:橘子摸上去比苹果软。

3.闻一闻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再来闻一闻橘子是什么味道呢?(清香味)三、感受橘子的内部特征。

师:"那橘子里面是什么样的呀?(说什么的都有)师:"那我们把它剥开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样的?"师:"我们先从有肚脐眼的.这一面开始剥,还是从有按钮的这边开始剥呢?"幼:"肚脐眼。

"师:"那老师来试一试看是不是从这面开始剥好剥些。

"(一边剥一边说;橘子橘子圆圆,橘子橘子扁扁,剥开黄黄的橘子皮,看看像什么呀?)幼:"花。

"师:"花儿花儿开开,哎,开出了什么呀?"幼:"橘子。

"师:"这像什么呀?"幼:"月亮、小船。

幼儿园大班社会家乡的特产教案

幼儿园大班社会家乡的特产教案

幼儿园大班社会家乡的特产教案•相关推荐幼儿园大班社会家乡的特产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家乡的特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社会家乡的特产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常见的家乡土特产,尝试给特产分类。

2、知道家乡物产很丰富,产生做山东人的自豪感。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了解家乡的特产。

活动准备1、活动前家长带幼儿参观市场和超市,增强感性记忆。

2、家长协助收集山东各种特产的实物及图片。

3、中国地图一幅。

活动过程1、分享幼儿收集的特产食物,了解各种特产的名称。

(1)幼儿拿着自己的记录的调查表,相互交流自己的参观收获。

(2)请幼儿将收集的特产摆放在活动室内,仔细观察特产的外形特征,说说特产的名字,自己在哪里收集到的?喜欢哪一种?为什么?2、尝试对特产进行分类记录。

请幼儿有序地将特产分类摆放,并相互讨论特产分类依据,如:水果、蔬菜、粮食等。

3、说说自己喜欢哪种特产,为什么?请幼儿品尝,欣赏土特产,初步感受特产的不同,知道特产是某种物品在某个特定区生长或制作的。

4、欣赏儿歌《夸家乡》,进一步了解各地特产。

5、结合本地地方特产,可引导幼儿改编诗歌内容。

6、活动延伸请幼儿观察中国地图,寻找家乡山东省的地理位置,并请幼儿相互交流。

活动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开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寻找和介绍家乡的特产、赞美家乡的特产、推销家乡的特产等活动,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有关的特产知识,充分让孩子感受到了家乡的美丽与富饶。

在课前布置作业时,强调了收集资料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处理材料的能力,以提高合作、交流、探索的能力和效率。

对家乡的满腔热爱之情通过走近家乡特产后,抒发自己的感受来体现,真正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山最青,家乡的水最甜,家乡的人最亲”。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范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和食用方法,增进对故乡特产的认识和喜爱。

2. 通过观察、品尝、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品尝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杨梅的生长环境:介绍杨梅树生长的气候、土壤等条件。

2. 杨梅的特点:描述杨梅的外形、色泽、口感等特征。

3. 杨梅的食用方法:介绍杨梅的常见食用方式,如鲜食、制果酱、酿酒等。

4. 杨梅的文化意义:讲述杨梅在故乡的传统习俗和民间传说。

5. 实地观察杨梅树: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杨梅树的生长状况,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故乡的特产,引出杨梅的话题。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食用方法和文化意义。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杨梅的食用方法,分享彼此的见解。

4. 实地观察:教师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杨梅树,让学生亲身体验杨梅的生长环境。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杨梅在故乡的重要地位。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杨梅的生长环境、特点、食用方法和文化意义。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3. 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对杨梅的生长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4. 学生表现出热爱家乡、传承地域文化的情感。

五、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杨梅树、杨梅果实等图片。

2. 实物素材:杨梅果实。

3. 教材或参考书:关于杨梅的科普资料。

4. 网络资源:关于杨梅的产地、食用方法等信息。

5. 户外场地:用于实地观察杨梅树。

六、教学活动1. 观看杨梅种植视频:通过观看杨梅从种植到收获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

2. 制作杨梅美食: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杨梅果酱或杨梅酒,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杨梅知识竞答:组织学生进行杨梅知识竞答,检验学生对杨梅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创作杨梅诗歌:邀请学生发挥创意,为杨梅创作一首诗歌,展示对杨梅的喜爱。

中班教案《家乡特产》活动设计

中班教案《家乡特产》活动设计

中班教案《家乡特产》活动设计教案标题:家乡特产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特产的名称和特点;2.学习描述家乡特产的形状、颜色和口感;3.培养学生对家乡特产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家乡特产的名称和特点;2.学习描述家乡特产的形状、颜色和口感。

教学准备:1.图片或真实家乡特产样品;2.课件或黑板、白板;3.相关的课件或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问他们是否还记得上节课学过的词汇和句子。

2.展示一些图片或真实的家乡特产样品,让学生猜猜这些是什么。

二、学习家乡特产的名称和特点(15分钟)1.使用课件或黑板、白板展示一些家乡特产的图片,然后教授家乡特产的名称。

2.通过图片或真实样品,引导学生描述这些特产的特点,如形状、颜色、口感等。

可以使用简单的形容词进行描述,如“长”,“绿”,“甜”等。

三、学习描述家乡特产的形状、颜色和口感(20分钟)1.根据家乡特产的名称,教授一些与形状、颜色和口感相关的词汇,如“圆形”,“红色”,“酸甜”等。

2.展示一些形状、颜色和口感不同的家乡特产图片,让学生试着用这些词汇描述它们。

3.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家乡特产,然后用所学词汇描述它的形状、颜色和口感。

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和交流,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巩固练习(20分钟)1.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图片或真实样品,让学生轮流描述家乡特产的形状、颜色和口感,并让其他学生猜猜是哪种特产。

2.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完成,如选择正确的形容词来描述特产,或根据图片或描述猜猜是哪种特产等。

五、拓展活动(15分钟)1.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海报,展示家乡特产的名称、特点和相关的图片。

2.鼓励学生进行小调查,了解其他地区的特产,并将他们的调查结果和家乡特产进行比较。

六、总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答几个关于家乡特产的问题。

2.鼓励学生对家乡特产产生兴趣,并保持对家乡文化的骄傲。

幼儿家乡美食讲述教案

幼儿家乡美食讲述教案

幼儿家乡美食讲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幼儿家乡美食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2.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3.激发幼儿对自己家乡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二、教学准备:1.家乡美食图片或视频资源。

2.家乡美食的制作材料和道具。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家乡美食图片或视频,引发幼儿对家乡美食的兴趣,让幼儿谈论自己喜欢的家乡美食。

2.讲解:根据幼儿的描述,教师介绍家乡美食的特点和独特之处,并结合图片或视频向幼儿展示。

3.观察与讨论:教师提供一些家乡美食的材料和道具,让幼儿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4.小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道家乡美食进行讨论。

小组成员可以互动交流,了解彼此的家乡美食,并讨论制作该美食的步骤和材料。

5.制作家乡美食:每个小组按照讨论的步骤和材料,使用提供的材料和道具制作自己选择的家乡美食。

6.展示与分享:每个小组制作完成后,将家乡美食展示给全班,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感受。

7.口头表达:教师鼓励幼儿口头表达自己制作家乡美食的过程和感受,可以通过小组展示、班级讨论等形式进行。

四、教学延伸:1.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可以邀请家长分享自己家乡的美食制作方法和家乡的美食文化。

2.实地考察:组织班级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特色美食店铺或美食文化展览,让幼儿亲身体验家乡美食的魅力。

3.绘画创作: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美食的理解和喜爱,可以组织绘画比赛或展览。

五、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评估教学效果。

2.评估幼儿对家乡美食的了解程度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幼儿能够了解到家乡美食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激发了幼儿对自己家乡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让每个幼儿都能有机会参与到制作家乡美食的过程中,体验到共同。

中班主题教案我们家乡的特产

中班主题教案我们家乡的特产

中班主题教案:我们家乡的特产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特产是珍贵的财富,了解自己家乡的优良特色和文化底蕴。

2.培养学生的识别和观察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身处在家乡这片土地上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对家乡特产的兴趣与爱好。

二、教材与教具教材本节课的教材为《美丽家园》中第二册中班第四单元,其中的教材内容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1.家乡特产的名称和价格等一些简单的信息。

2.家乡特产的颜色、味道、形状等基本特征。

3.家乡特产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教具1.彩纸、水彩笔、颜料、刷子等。

2.家乡特产的样品和图片等(自备)。

3.课件和多媒体设备等。

三、教学过程热身环节 (5分钟)先带领孩子们做一个热身活动,比如唱歌、做操等。

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自由活动一段时间,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逐渐进入兴奋状态。

互动导入 (10分钟)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自由发表自己对家乡特产的看法和认识,比如:“我家乡最有名的特产是什么?”、“你有没有吃过我家乡的特产?你觉得味道怎么样?”、“你觉得我们家乡特产有什么特别之处呢?”等等,通过互动的形式让孩子们逐渐感知自己的家乡是一个特产众多的地方。

听说训练 (20分钟)老师带领孩子们听取介绍家乡特产的故事,并引导孩子们进行朗读和留言等互动活动。

老师也可以引导孩子们设计一个“特产展示板”,大家可以就自己家乡的特产进行分享和展示,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家乡特产的丰富性。

手工制作 (30分钟)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手工制作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使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制作和美化自己家乡特产的图案。

例如,孩子们可以用颜料和彩纸制作家乡特产的图案,比如小米、绿豆、高筋粉、豆角等等。

这可以让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家乡特产的形状、颜色、样式等特点。

互动分享 (15分钟)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手工作品展示给整个班级,然后大家可以进行互动展示,了解自己班级中家乡特产丰富的品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诗人的眼里,家乡是一首深情的诗。

唐朝大诗人李白在他的《静夜思》里是这样想家的。

举头——
师:好一个深情的李白。

可是李白的好友王维想起家乡却充满孤独,请欣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生2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宋代的王安石站在瓜洲岸边,眺望家乡,归心似箭,多想飞舟横渡,《泊船瓜洲》就是他的思乡名篇,谁会背?
生3背诵《泊船瓜洲》。

师:流芳千古的诗篇道尽了多少游子的思家情怀。

同学们,我们生在家乡,长在家乡,那么,你心目中的家乡是什么?
生1:我心目中的家乡是一个人间仙境。

师:令人向往。

你呢?
生2:我心目中的家乡像一位温柔的母亲。

师:多么温馨的比喻。

你呢?
生3:我心目中的家乡是一本厚重的书。

初次在这儿给咱们五年级的孩子上课,老师带来了一段关于咱们家乡的词赋,孩子们,想看看吗?
播放《资中赋》
师:孩子们,看了曾训琪先生写的《资中赋》,此时的你,有什么感想?
是啊,孩子们,咱们资中,有两千多年的文化底蕴,有众多的历史遗存,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当然,更有那让人垂涎三尺的特色美食!课前,老师布置同学搜集了资中的美食,孩子们,谁来展示一下?
(学生自带花生酥、血橙、冬尖等特产,分别介绍)
生:兔子面。

(啥味道?你可把老师说馋了,等会中午我就去吃兔子面去)生:……
师:唉哟,同学们说得津津有味,老师听得馋涎欲滴,不公平。

呵呵,老师这儿,也带来了一些咱们资中的美味的大餐,馋馋你们,想看看吗?友情提醒:口水可别流到桌子上了哦!
师播放CAI
师:这顿大餐怎么样?
生:好想吃,口水快流出来了!(不愧为吃货一只啊!)
生:……
孩子们,俗话说得好“自古民以食为天”,“吃”可是一门独特的传统特色文化,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变化万千的精致菜肴,“吃”传达着人们的生存智慧,展现着人们的生活习俗,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我们的家乡——资中,去品尝那里的美食,去看看家乡人们“吃”的智慧。

(板书:走近资中美食)
二、新授
师:请孩子们赶紧拿出老师发下的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上面的内容。

看看资料上都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咱们资中的美食,你喜欢哪种美食?孩子们,明白学习要求了吗?好,现在开始学习。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师:孩子们,学好了吗?好,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学习的结果。

书中一共讲了咱们资中的哪些美食?
生:课文中讲了资中的鲶鱼、冬尖、血橙、蜜柚等四种美食。

师:其他孩子和他找的一样吗?很好。

(老师板书)
师:这四种资中特色美食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我喜欢血橙,因为……(小馋猫)
我喜欢冬尖,因为……(你怎么知道的?生:从发的资料上知道的。

师:很会学习的孩子)
看来,通过刚才的自学,孩子们都对咱们的四种美食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样吧,为了检验同学们学习的效果,老师可就要考考你们了哦!怎么样,有信心闯过老师设置的关卡吗?
比赛就得有比赛的气氛啊,孩子们,课前咱们已经分好了组,血橙组,在哪里?(一针见血,霸气十足啊)
冬尖组,喊出你们的口号!(文艺雅致,盈满历史的厚重感,赞一个)
鲶鱼组(虎虎生风,名不虚传啊)
蜜柚组(口号里都溢满了香甜的味儿)
看来,咱们四个组都雄心勃勃,对闯关志在必得啊,是骡子是马,咱们也得拉出来遛遛,准备好了吗?好,比赛进入第一关,家乡美食猜一猜!(CAI)鲶鱼组的同学们,请看题!下面四幅图,哪幅图是鲶鱼?(CAI)
请派代表回答。

你们为什么说第三幅是鲶鱼呢?
我们来看看正确答案。

(CAI)恭喜鲶鱼组的孩子们旗开得胜!
下面,冬尖组的孩子们准备好了吗?请看题。

下面四幅图,哪幅图是制作冬尖的原材料?(CAI)
请作答。

为什么选它?
来看看正确答案。

(CAI)恭喜冬尖组的同学也顺利过关!
该轮到谁了,血橙们,加油!看题。

下面四幅图,哪幅图是血橙呢?(CAI)第几幅是血橙?为什么?让我们来看看答案对不对。

(CAI)也恭喜咱们血橙们凯旋而归!
最后,蜜柚们,其他三组都成功了,你们呢?好,有气魄。

请看题!CAI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是剥了皮的蜜柚?有点难哦,没有皮。

赶快讨论讨论。

请作答。

第几幅是蜜柚?为什么?
咱们看看正确答案。

恭喜蜜柚们,所向披靡,大获成功!
看来,老师出的题太过简单了哈,第一轮的竞赛,咱们四个组,悉数过关。

第二轮,老师可要放大招了,你们,能接得住吗?好,雄纠纠、气昂昂,咱们大步迈进第二关。

(CAI)家乡美食评一评。

请看要求。

哪位孩子来读一读?孩子们,明白了吗?注意,老师说“开始”后才能举手答题哦!
用普通话听着有点别扭,来,孩子,咱用咱们的家乡话来说说,这口音,地不地道?掌声送给这位孩子,也恭喜咱们XX组,拔得头筹!
……………………………………
第二轮比赛结束,咱们来看看各组得分,鲶鱼组答对X道题,冬尖组答对X道题,血橙组答对X道题,蜜柚组答对X道题。

所以,现在,暂时领先的是XX组,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

领先的咱别骄傲,落后的咱别气馁。

好戏还在后头呢,请看第三关。

家乡美食夸一夸!(CAI)
请看要求。

全班齐读。

明白了吗?好,五分钟时间准备,现在开始。

学生准备。

好,五分钟时间到,哪一组先来?
四组分别表演。

孩子们,咱们四组同学夸得怎么样,谁公正的来评一评!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说得很好,四组各有千秋,各擅胜场,鲶鱼组的XX,冬尖组的XX,血橙组的XX,蜜柚组的XX,各有特色,场上热烈的掌声说明了一切。

最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咱们既展示了自己,又了解了家乡资中的特色美食,一举两得,来,孩子们,我建议,最热烈的掌声,送给我们自己!
师:血橙、冬尖、蜜柚、鲶鱼,咱们资中的美食,仅仅这些吗?兔子面,豆腐包子、甘露枇杷,花生酥,等等等等,孩子们,咱家乡的好东西多不多?
生:多!
师:作为一个资中人,此时此刻,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我觉得家乡有这么多的土特产,我特高兴,也特别自豪。

生:我觉得家乡的土特产真多真好,应该继续推广,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师:把“全国闻名”变成“世界闻名”啊!
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咱们的家乡创造更多的好东西
……
师: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是谁为我们带来了这么多、这么好的东西呢?
生:我们应该感谢农民伯伯和工人叔叔们。

师:我们要感谢我们可爱的家乡,更要感谢为我们家乡创造出无数特产的劳动人民。

正是他们,挺起了我们资中人不屈的脊梁,也是他们,让我们古老的资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了他们,才谱出了这曲豪情满怀的《资中赋》CAI 师:同学们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