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案例分析-外科病人的代谢及营养治疗(二)

案例分析-外科病人的代谢及营养治疗(二)
8
血压升至105/70mmHg。头颅CT检查提示闭合性脑挫裂伤;腹部CT检查提示脾破裂、腹腔积血、
盆腔积血。入院诊断:失血性休克、脾破裂、骨盆骨折、脑挫裂伤。遂急诊行脾切除术,术中探查 还发现存在胰腺挫裂伤、行腹腔引流、术后入外科ICU。
3
02
思考题
一、该病人是否需要营养治疗?如何选择营养治疗途径?
6
03
解题思路
三、该病人经过数日积极治疗,循环渐趋稳定,但病人出现严重腹腔感染、胰瘘、肺部感染而行气 管切开,此时如何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讨论:理论上只要病人肠道有功能或有部分功能,且能耐受肠内喂养,要尽可能实施肠内营 养。病人出现严重腹腔感染、胰瘘、肺部感染而行气管切开,此时,应对该病人进行营养状态再评 价,发现病人体重较入院时明显下降,存在严重的低蛋白血症,这可能是以下原因所致:①病人持 续处于创伤、感染等高分解代谢状态;②疾病治疗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摄入不足;③胰瘘等使得消化 液丢失增多。由于病人疾病尚属危重阶段, 可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正常经口进食,因而需 要积极的人工营养治疗。考虑到该病人具有部分消化道功能,且术中已经做好空肠造口,遂通过空 肠造口进行肠内喂养,在肠内营养开始的前几日,由于病人肠道耐受性较差,肠内营养无法达到病 人的热量和蛋白质的目标需要量,联合应用了部分肠外营养治疗。
融合教材
案例分析
外科病人的代谢及营养治疗(二)
1
案例分析
目录
01 02
现病史
思考题
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思路
03
2
01
现病史
病人男性,28岁,因车祸外伤急诊入院,病人入院时神志不清,处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状态。体格检 查:脉搏125次/分、呼吸32次/分、血压70/40mmHg,经过输血、抗休克处理后脉搏降至100次/分,

【医学课件】外科营养

【医学课件】外科营养
外科营养
2023-11-08
目录
• 外科营养概述 • 外科营养的评估与诊断 • 外科营养的干预措施 • 外科营养的并发症及处理 • 外科营养的未来发展趋势 • 典型案例分享
01
外科营养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外科营养是指为满足人体在疾病状态下的营养需求而进行的 专业化营养治疗。
分类
根据疾病类型和需求,外科营养可分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
案例二:短肠综合征患者的长期肠外营养支持
详细描述
2. 定期评估:定期对患者进行营 养评估,调整肠外营养液的成分 和输注量,以优化患者的营养状 态。
总结词: 短肠综合征患者由于肠道 过短或功能受损,导致营养吸收 障碍。长期肠外营养支持是这类 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
1. 肠外营养支持:通过静脉输注 方式提供患者所需的所有营养素 ,包括氨基酸、脂肪、糖类、维 生素和矿物质等。
肠内营养适用于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但 仍需补充营养的患者。
方法
注意事项
肠内营养可以通过口服补充营养液、奶粉 、食物等,或通过鼻胃管、鼻肠管、胃造 口、肠造口等管饲方式进行。
在实施肠内营养时,需要注意患者的胃肠 道耐受性、营养液的配制、管饲的护理等 问题。
肠外营养
适应症
肠外营养适用于胃肠道功能衰竭或无法耐 受肠内营养的患者。
外科营养的特殊问题及处理
营养不足和过度
外科病人常常存在营养不足和过 度的问题。营养不足时需要增加 营养物质的摄入量,而营养过度
则需要减少摄入量。
胃肠道功能不全
对于胃肠道功能不全的病人,需 要采用其他方法来提供营养,如 通过鼻胃管或鼻肠管进行肠内营 养,或者通过静脉进行肠外营养

代谢性骨病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PPT课件全篇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PPT课件全篇
延长机械通气 高血糖 肝功能损害 高渗状态 氮质血症 免疫障碍
.
25
能量需求评估
体重法评估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指南建议(2008) 急性应激期——20-25kcal/kg 代谢稳定期——25-30kcal/kg
中华医学会重症学会危重病人营养指导意见(2006) 急性应激期——20-25kcal/kg 代谢稳定期——30-35kcal/kg
活动因子
卧床
轻度活动
中度活动
1.2
1.3
1.4
压力因子 正常 怀孕
生长期
哺4
1.4-1.8
发烧 烧伤 住院患者 使用呼吸机 手术
1.13 1.7-2.2
1.2
1.2-1.5
1.3
.
29
能量需求评估
H-B公式缺陷 年轻健康志愿者 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不准确) 主观性(校正因子) 不考虑患者疾病反应差异 不考虑器官功能状态(肝肾) 不考虑某些治疗因素
.
22
禁忌症
生命体征不稳定 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胃肠道有功能 器官功能不全
.
23
营养需求评估——肠外营养的关键
低估:营养不足(underfeeding)
免疫功能损害 组织修复障碍 降低呼吸肌力 增加术后并发症 延长住院时间
.
24
营养需求评估——肠外营养的关键
高估:营养过度(overfeeding)
.
33
营养物质
三大营养物质
碳水化合物 能量 脂肪 蛋白质(氨基酸)
其他
水 电解质 维生素 微量元素
.
34
.
35
葡萄糖
静脉营养的主要底物,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 剂型:5%,10%,25%,50%

我院全肠外营养医嘱审核综合分析

我院全肠外营养医嘱审核综合分析

参考内容
Hale Waihona Puke 一、引言在医疗护理中,肠外营养(PN)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适用于无法通过正 常胃肠道摄取营养的患者。然而,肠外营养治疗过程中,如不注意合理规划和严 格管理,可能会引发各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构建一个完善的肠 外营养医嘱审核体系,以确保医嘱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是当前医疗管理的重要任 务。
4、加强监测与随访:应用TPN期间,医生应密切患者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 结果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其恢复情况 及生活质量,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5、开展多学科协作:营养科与其他科室应加强协作与沟通,共同制定TPN治 疗方案。通过多学科协作,确保TPN治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建立信息化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能够自动识别和筛选不合格 医嘱的信息化系统。
四、肠外营养医嘱审核体系的应 用
1、在线审核:医生开具的肠外营养医嘱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自动审核,不 合格的医嘱将被驳回并给出原因。
2、人工审核:对于一些特殊或复杂的病例,人工审核是必要的。人工审核 可以更全面地考虑患者的综合情况,给出更合理的建议。
6、建立完善的审核与反馈机制:医院应建立专门的审核小组对TPN医嘱进行 审核把关;同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对不合理医嘱及时进行干预和纠正确保患 者安全与治疗效果。
7、加强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普及TPN相关知识加强其对自身疾病的认知 和理解能力提高其依从性和满意度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和健 康素养有利于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提高。综上所述加强全肠外营养医嘱审核是确 保患者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2、严格适应症评估:医生需对每个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明确其是否需要 应用TPN。对于存在适应症的患者,应详细说明应用原因、途径、配制方法及输 注时间等,确保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并同意治疗方案。

营养护理任务七: 医院膳食与胃肠内外营养

营养护理任务七: 医院膳食与胃肠内外营养

高蛋白膳食
低蛋白膳食
低脂肪膳食
低盐膳食
无盐低钠膳食
无盐饮食,除食物内自然含钠量外,不放食盐烹调。低钠饮食,除无盐外,还须控制摄入 食物中自然存在的含钠量(每天控制在0.5g以下)禁用碱制食品。对无盐和低钠者,还应 禁用含钠食物和药物,如发酵粉(油条、挂面)、汽水(含小苏打)和碳酸氢钠药物等 选择含纤维多的食物,如芹菜、韭菜、新鲜水果、粗粮、豆类等
(二)肠内营养液的管饲方式 1.间歇给予 适用于喂养管在胃内及胃功能良好者。将肠内营养液分 次进行喂养,适用于喂养管尖端位于胃内及胃功能良好者。 一般分4-7次喂养,每次量约为200-400mL,可分为间歇推 注和间歇输注两种。前者是指用注射器将营养液注入胃内, 易引起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及腹胀腹 泻等;间歇输注可以通 过重力或喂养泵完成。 2.连续给予 适用于病情危重或处于应激状态对营养液耐受性较差及 管端位于十二指肠或空肠内病人
胆囊造影试验 膳食
葡萄糖耐量试 验膳食
血糖受损患者、糖耐量异常者 和疑似糖尿病患者。
项目二: 胃肠内营养支持
胃肠内营养支持(EN)是指经口或喂 养管提供维持人体正常代谢所需的营养素 的一种方法。与胃肠外营养相比 有如下优 点: 1、更符合生理 2、给药方便,价格低廉 3、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 的完整性 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
1、各种原因肠梗阻 2、活动性消化道出血 3、严重肠道感染 4、严重腹泻 5、休克者 6、极度吸收不良者应当慎用
二、 肠内营养制剂
(一)大分子聚合物制剂 大分子聚合物制剂是指以蛋白质、脂肪和糖等大分子为 主要成分的营养制剂,可以经口 摄入或经喂养管注入,适合 于消化道有较完整的消化和吸收能力的病人。 1.匀浆膳 是将天然食物,去骨,去刺,加工成熟食后经捣乱消毒 制备的糊状流体膳食所含营养成分与正常的膳食相似,容易 消化吸收,具有自然食物的良好口感,可以在家庭或医院中 长期使用。

五月业务学习肠外肠内营养课件

五月业务学习肠外肠内营养课件

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定期检查穿 刺部位有无红肿、疼痛等症状,预防 感染。
04 肠内营养操作方 法与技巧
操作前准备
评估患者
了解患者病史、营养状况、意识 状态及配合程度。
准备用物
肠内营养输注器、营养液、温开水 、消毒液、棉签等。
核对信息
核对患者身份、营养液种类和剂量 。
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输注营养液
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腹泻
注意营养液的温度和浓 度,避免过快输注,必
要时使用止泻药。
误吸
确保鼻肠管或胃管位置 正确,避免营养液进入
呼吸道。
管道堵塞
定期冲洗管道,避免营 养液残留堵塞管道。
代谢性并发症
定期监测血糖、电解质 等指标,及时调整营养
液成分和剂量。
05 肠外肠内营养临 床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一:重症胰腺炎患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总结词
对于消化道瘘患者,早期、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促进瘘口愈合、缩短病 程。
详细描述
消化道瘘患者由于肠道功能受损,无法正常进食。肠内营养可以通过鼻饲或造 瘘口途径,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同时,合理的营养支持还可以促进瘘 口愈合,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案例三
总结词
围手术期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对肿瘤患者手术恢复、减少并发 症具有积极作用。
分类
根据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来源,肠 外营养可分为三类,即氨基酸型 肠外营养、蛋白质型肠外营养和 混合型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适应症
不能经口摄取足够营养
如昏迷、消化道瘘、严重消化道疾病等。
需要额外的营养支持
如手术前后、严重创伤、感染等。
特殊疾病状态
如短肠综合征、急性胰腺炎等。

二级甲等评审胃肠外营养病例

二级甲等评审胃肠外营养病例

二级甲等评审胃肠外营养病例胃肠外营养是指通过非口服途径,如经静脉或经胃肠外途径,给予患者所需的营养支持。

在临床实践中,胃肠外营养在重症患者、手术后患者或无法口服的患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例经二级甲等评审的胃肠外营养病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疗法的应用及影响。

患者为一名65岁的男性,因重度急性胰腺炎入院。

经详细检查和评估后,医生决定实施胃肠外营养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一系列并发症,如感染、消化道出血等,但经过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治疗,患者最终康复出院。

在胃肠外营养治疗中,营养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摄入量。

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以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除了营养支持外,胃肠外营养病例还需要密切监测并发症的发生。

例如,感染是胃肠外营养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感染,以防止病情恶化。

此外,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也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胃肠外营养治疗中,团队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由营养师、医生、护士等多学科组成的团队需要紧密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监测患者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只有团队合作,才能让胃肠外营养病例得到更好的治疗。

胃肠外营养是重症患者、手术后患者或无法口服的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在实际应用中,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密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发生,并通过团队合作,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通过本例的介绍,能更好地了解胃肠外营养治疗的重要性及影响。

406例全肠外营养处方分析

406例全肠外营养处方分析

406例全肠外营养处方分析王健;程芳;赵然;任夏洋【摘要】目的:对我院腹部外科全肠外营养(TPN)处方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腹部外科肠外营养处方406例,对处方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所抽取TPN处方设计基本合理,但仍存在热量供应不足或过度,热氮比、糖脂比欠妥,丙氨酰谷氨酰胺占比过大,维生素添加不足等问题.结论:应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给药方案,同时强化药师审方意识,及时与临床沟通,提高用药合理性.【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17(014)004【总页数】5页(P34-38)【关键词】全肠外营养;处方分析;合理用药【作者】王健;程芳;赵然;任夏洋【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药剂科,北京 102206;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药剂科,北京 102206;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药剂科,北京 102206;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3全肠外营养液(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是为存在营养风险,无法通过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给予营养支持的患者,将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于营养袋中的一种静脉输液。

正确的肠外营养支持有利于维持人体生理机能,改善患者预后;而营养支持不当也会带来诸多问题。

为了解TPN处方合理性,现随机抽取腹部外科肠外营养处方进行汇总分析,以促进肠外营养的合理应用。

1.1 资料来源从静脉配置系统中随机抽取2015年 6月—2016年5月腹部外科三个病区的肠外营养处方,并在病历系统中查阅患者的基本信息。

1.2 方法处方合理性判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版)》、《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学(第2版)》、药品说明书和相关的文献及专家共识: ①总热量标准[1]:25~30 Kcal/Kg·d; ②糖脂比:(1~2):1; ③热氮比: (100~200):1; ④丙氨酰谷氨酰胺比例:其供给的氨基酸量不应超过全部氨基酸供给量的20%; ⑤胰岛素使用与否; ⑥电解质浓度: 一价阳离子浓度<150mmol·L-1, 二价阳离子Ca2+<1.7mmol·L-1, Mg2+<3.4mmol·L-1; ⑦是否添加水溶性、脂溶性维生素; ⑧ω-3 鱼油脂肪乳比例: 其所提供鱼油应占每日脂肪输入量的10%~20%;⑨重复用药。

肠外营养护理教案模板及范文

肠外营养护理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案标题肠外营养护理教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肠外营养的概念、适应症和禁忌症。

- 了解肠外营养的组成、配方和营养素的作用。

- 熟悉肠外营养的给药途径、设备操作和护理要点。

2. 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进行肠外营养液的配置和输注。

- 能够识别肠外营养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 能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肠外营养方案。

3.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对肠外营养护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严谨性。

- 增强学生对患者生命健康的关爱和尊重。

三、教学内容1. 肠外营养概述- 肠外营养的概念、适应症和禁忌症- 肠外营养的组成、配方和营养素的作用2. 肠外营养的给药途径和设备操作- 静脉导管置入技术- 肠外营养液的配置和输注3. 肠外营养的护理要点- 输液过程的观察和护理- 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 患者的营养评估和护理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肠外营养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病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肠外营养的护理要点。

3. 操作演示法:演示肠外营养液的配置和输注操作。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肠外营养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临床案例,引入肠外营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提出问题:肠外营养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哪些?(二)讲授1. 肠外营养概述:讲解肠外营养的概念、适应症和禁忌症。

2. 肠外营养的组成、配方和营养素的作用:介绍肠外营养的组成成分、配方特点和营养素的作用。

(三)案例分析1.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病例,让学生分析肠外营养的适应症、并发症和护理要点。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肠外营养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

(四)操作演示1. 演示肠外营养液的配置和输注操作。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五)总结1. 总结肠外营养护理的要点。

2. 强调肠外营养护理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考察学生对肠外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肠外营养液的注意事项及案例分析

肠外营养液的注意事项及案例分析

了解肠外营养液
临床进行营养支持选择的大致思路:
胃肠功能 ?
↙↘




PN
EN


胃肠功能? 热量合适 ?
↙↘
↙↘
有无 可否

↘↙

试 EN
继续
PN补充

耐受?
↙↘
可否
↓↓
EN PN
今天讲的主要内容——肠外营养液!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肠外营养液的成份及注意事项
02
肠外营养液的能量、液体量及主要组成成分
何为非蛋白热量:是指肠外营养支持中葡萄 糖和脂肪乳制剂所产生的热卡。
在非蛋白热量供给中:
葡萄糖:脂肪乳建议在:1-3:1之间
葡萄糖影响营养液体系的稳定性: 葡 萄糖注射液的 pH 值也是影响体系稳定 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需增加糖量, 而不影响最终 pH,可采取高浓度葡萄糖 代替低浓度葡萄糖,以减少葡萄糖的溶 媒量
各种溶液渗透压数值:
50% GS为2500 mmol/L
0.9%NaCl 为308 mmol/L
10%NaCl 3400mmol/L
10%中型脂肪是150 mmol/L
20%中型脂肪是300 mmol/L 5% 氨基酸500 mmol/L
10%氯化钾为2666 mmol/L
25%硫酸镁约为4166 mmol/L
50%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
1.根据Harris-Benedict Equation公式,计算病人BEE,再乘以修正系数(卧床为 1.2;肿瘤为1.45;): BEE*1.2*1.45=1093.5kcal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肠外营养是一种通过其他途径供给机体营养物质的方法,常常用于无法通过口服摄入营养物质的患者,如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等。

本文将对肠外营养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说明其重要性和效果。

一、肠外营养介绍肠外营养主要是指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将营养物质直接输入到血液循环系统中,绕过胃肠道进行供给。

这种方式可以确保患者获得充分的营养,帮助恢复体力、促进伤口愈合和增强免疫力。

肠外营养常用于以下情况:1. 重症患者:重症患者常因器官功能不全、感染等原因无法通过口服摄入足够的营养。

2. 胃肠功能障碍:如胃肠瘘、肠梗阻等,导致胃肠道无法正常吸收营养。

3. 手术后:手术后胃肠道可能需要休息和修复,暂时不能摄入食物。

4. 许多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患者无法进食,需要肠外营养的支持。

二、肠外营养的应用方法肠外营养主要通过经静脉置管途径进行给予,常用的方法包括集中式肠外营养和全胃肠外营养。

1. 集中式肠外营养:通过大静脉中央置管进行输注。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营养支持的短期患者,如手术后的恢复期。

它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配制和管理,严格的操作流程来减少感染风险。

2. 全胃肠外营养:通过经静脉置管输注的同时通过管饲提供少量的口服摄入,以维持胃肠道的功能。

这种方法适用于长期需要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可以减轻胃肠道的不适。

三、案例分析:肠外营养在重症监护患者中的应用我们将通过一例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患者来分析肠外营养的应用情况。

该患者为一名60岁的男性,因严重胃肠感染导致吸收功能丧失而需要肠外营养支持。

经过医生的评估,决定给予该患者集中式肠外营养。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逐渐好转,体力也逐渐恢复。

此外,通过监测肠外营养的效果,调整了配方中的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以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

在治疗结束后,患者成功恢复了胃肠功能,能够正常进食。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肠外营养在重症患者中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外科病人的代谢及营养治疗(一)

案例分析-外科病人的代谢及营养治疗(一)
肠内喂养期间我密切监测病人腹部情况及胃肠道的耐受性在病人胃肠道能够耐受的前提下逐渐增加肠内营养给予量同时逐步减少肠外营养量直至病人能够耐受足量的肠内营养时停止肠外营养治疗
融合教材
案例分析
外科病人的代谢及营养治疗(一)
1
案例分析
目录
01 02
现病史
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 治疗经过 思考题及解题思路
03
04 05
2
01
现病史
病人女性,66岁,因“腹痛伴恶心、呕吐1个月”入院。1个月前,病人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纳差、 饱胀感、少量进食后常出现腹痛、恶心、呕吐,排气、排便明显减少,近1个月来体重下降5.5kg。 既往患克罗恩病12年,并于10年前行小肠部分切除术,1年前行腹腔粘连松解术。6年前诊断为2型 糖尿病。其余病史无特殊。
四、该病人肠外营养时如何选择营养底物?何时可以结束肠外营养治疗? 讨论:由于该病人存在发生再喂养综合征的风险,且患有2型糖尿病多年,手术后出现较严 重的高血糖。因此,临床上制订肠外营养治疗计划时应从低热卡开始,逐步增加热卡及营养素 的摄入,以避免再喂养综合征的发生。此外,肠外营养治疗时适当降低葡萄糖的摄入量,提高 脂肪乳剂供能的比例,可以避免大量输入葡萄糖加重病人的高血糖,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肠外营养支持的目标是持续到病人能够耐受足量的肠内营养,且能保持或改善病人的营养 状况时,肠外营养治疗即可停止。该病人由于手术后早期存在肠麻痹和腹腔脓肿,不适合肠内 营养治疗,故需依赖肠外营养方式。当该病人经积极肠外营养治疗一段时间后,肠道功能逐步 恢复后,我们就及时开始经肠内喂养。肠内营养从小剂量(250ml/d)、较低滴速(30ml/h))开 始,逐渐增加投给量和滴注速度,同时辅以适量的肠外营养。肠内喂养期间我密切监测病人腹 部情况及胃肠道的耐受性,在病人胃肠道能够耐受的前提下逐渐增加肠内营养给予量,同时逐 步减少肠外营养量,直至病人能够耐受足量的肠内营养时停止肠外营养治疗。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二)2024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二)2024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二)引言:肠外营养是一种通过非消化道途径提供营养支持的治疗方法,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如胃肠道功能受限,无法通过口腔摄取足够营养时,肠外营养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维持机体代谢平衡。

本文将对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和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详细描述相关概念、形式和适应症,以及解释具体案例,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合理的应用指导。

正文:一、肠外营养的概念和形式1. 肠外营养的定义2. 肠外营养的分类3. 肠外营养的形式:静脉输液和肠内外联合方式二、肠外营养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 适应症:胃肠道功能受限或无法摄取足够营养、代谢性应激、手术后恢复期等2. 禁忌症:重度感染、急性胰腺炎、特定肠道疾病等三、肠外营养的监测和调整1. 营养支持团队的角色2. 监测营养支持的指标:生化指标和体格改变3. 营养计划的调整方法:增减剂量、调整组分比例、切换肠外营养模式等四、肠外营养的并发症与风险管理1. 营养相关并发症:肝功能异常、水电解质紊乱、机械性并发症等2. 风险管理策略:个体化管理,及时调整和监测,合理药物使用等五、肠外营养的案例分析1. 案例一:消化道肿瘤手术后的肠外营养应用2. 案例二:重症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的肠外营养治疗3. 案例三:创伤严重患者术后肠外营养支持4. 案例四:危重病患者巨大创面切除后的肠外营养管理5. 案例五:早产儿肠外营养在早产肺发育不良中的应用总结:通过对肠外营养的概念、形式、适应症和禁忌症进行阐述,以及对监测和调整、并发症与风险管理的讨论,我们深入了解了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肠外营养在不同病情下的具体应用,以及其在促进患者康复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将有助于优化肠外营养的应用策略,并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

医院肠外营养点评结果上报表

医院肠外营养点评结果上报表

医院肠外营养点评结果上报表一、前言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是指通过静脉途径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的一种方法。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肠外营养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规范肠外营养的应用,提高治疗效果,现将我院肠外营养点评结果上报表予以汇报。

二、肠外营养应用情况概述1. 应用对象:本次点评涉及的患者包括重症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围手术期患者、营养不良患者等。

2. 应用时间:本次点评的时间范围为过去一年内。

3. 应用科室:涉及重症医学科、普外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等多个科室。

4. 应用情况:根据临床实际需求,我院肠外营养的应用情况如下:(1)重症患者:占比约为30%,主要用于治疗重症胰腺炎、重症感染、MODS等疾病。

(2)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占比约为20%,主要用于治疗胃肠道梗阻、胃肠道出血等疾病。

(3)围手术期患者:占比约为25%,主要用于术前营养支持、术后康复等。

(4)营养不良患者:占比约为15%,主要用于治疗营养不良、恶病质等疾病。

三、肠外营养点评结果1. 点评指标:(1)肠外营养制剂的选择:包括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电解质、维生素等。

(2)肠外营养的配置:包括营养液的配制、输注速度、输注时间等。

(3)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包括体重、血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

(4)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感染、肝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等。

2. 点评结果:(1)肠外营养制剂的选择:我院在肠外营养制剂的选择上,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采用个体化方案。

点评结果显示,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等基本成分的使用比例合理,满足了患者的营养需求。

(2)肠外营养的配置:点评结果显示,我院肠外营养的配置过程规范,输注速度、输注时间等参数设置合理。

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营养液输注不足或过量现象,需进一步改进。

(3)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点评结果显示,经过肠外营养支持,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两篇)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两篇)

引言概述肠外营养是指通过静脉途径输注的营养补充剂,用于替代或补充口服或肠道摄入的营养素。

在某些疾病或手术后的康复阶段,肠道功能受损无法正常吸收营养时,肠外营养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探讨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以及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肠外营养在不同疾病或手术后患者中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正文内容一、肠外营养的适应症与患者评估1.消化系统疾病:肠梗阻、严重炎症性肠病等导致肠功能丧失的疾病。

2.高度消耗性疾病:如烧伤、感染等导致机体大量能量损失的疾病。

3.手术后康复:肠道功能术后难以恢复、不适合正常饮食的患者。

4.肠道营养吸收障碍综合征:如短肠综合征、肠道血供不足等患者。

二、肠外营养的配制和应用方式1.营养成分:肠外营养液通常包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合理配比。

2.应用方式:常见的肠外营养应用方式有持续静脉注射和肠外营养泵,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

三、肠外营养的监测与调整1.营养监测指标:包括血液生化指标、体重变化、营养相关并发症等,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外营养的效果。

2.营养调整:根据监测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肠外营养成分的配比和输注速度,以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与需求平衡。

四、肠外营养的并发症与预防1.感染:肠外营养管路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需要严格的消毒和穿刺操作,定期更换营养管路。

2.酸碱平衡紊乱:肠外营养输注过程中,可能导致酸碱平衡紊乱,需定期监测和适当调整。

3.肝功能损害:脂肪沉积和胆汁淤积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注意脂肪的配制和肠外营养的应用方式。

4.营养不良与过度营养:合理评估患者的营养需求,避免营养不良或过度营养的发生。

五、肠外营养的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讨肠外营养在不同疾病或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和效果。

具体案例包括肠梗阻术后康复、烧伤患者的肠外营养支持、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肠外营养应用等。

总结肠外营养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消化系统疾病、高度消耗性疾病、手术后康复以及肠道营养吸收障碍综合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癌症患者实施肠内肠外营养的教学设计

癌症患者实施肠内肠外营养的教学设计

反馈方式:口头反馈、书面反馈、网络反馈等
03
04
反馈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案例分析和讨论
07
癌症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的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背景:患者是一位50岁的男性,患有结肠癌,需要进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
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体重增加,生活质量提高。
癌症患者实施肠内肠外营养的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目录
03
癌症患者的营养需求特点
02
肠内肠外营养的基本理论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4
肠内营养的实施方法
05
肠外营养的实施方法
06
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
添加章节标题
01
肠内肠外营养的基本理论
02
肠内营养的定义和作用
肠内营养的定义:通过口服或管饲等方式,将营养物质直接输送到胃肠道,以维持或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讨论:这个案例展示了肠内肠外营养在癌症患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方案:医生制定了一套肠内肠外营养方案,包括口服营养补充剂、静脉营养、肠内营养管等。
案例分析和讨论的重点问题
如何选择合适的肠内肠外营养方式?
如何处理营养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
如何监测和调整营养治疗效果?
添加标题
营养素的选择: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添加标题
剂量的确定:根据患者的体重、身高、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剂量
添加标题
肠内营养的实施方法:通过口服、鼻饲、胃肠造瘘等方式实施肠内营养
添加标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状态评估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其它营养风险筛查量表
Malnutrition Universal Screening Tool (MUST) for adults Initial Screening in 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MNA) for
住院期间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欧洲30% 拉丁美洲50% 我国20-30%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营养不良的流行病学
住院病房 胃肠道手术60% 老年护理58% 肿瘤护理48% 骨科创伤47% 老年医学44% 神经疾病34% 产科/妇科32% 内科28% 外科19% 骨科择期手术18% 心胸16%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女性:BEE=65.5+(9.6×体重)位为kcal/d,身长的单位为cm,体重的单位为kg
所需能量=BEE×活动因子×压力因子
活动因子
卧床
轻度活动
中度活动
1.2
1.3
1.4
压力因子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正常 1.0 发烧 1.13
怀孕 1.1 烧伤 1.7-2.2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历史
1940,结晶氨基酸注射液 1945,腔静脉输液 1959年美国Francis Moore首先提出,营养支持中热量与氮的合适比值
为150:1 1967年美国Wilmore等从动物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证实肠外营养有效性 1972年瑞典Arvid Wretlind报告了包括静脉脂肪乳的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并发症
置管并发症 感染并发症 代谢并发症 脏器并发症 其他:Refeeding Syndrome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适应症
术前重度营养不良且经口或肠内营养不能摄入充足营养 术后经肠内不耐受或无法实施者 术后出现胃肠道并发症,经口或肠内营养预计无法摄入或吸收
足够营养超过7天者 对具有营养支持指征,而肠内营养途径不能满足60%以上需要
时(如 高流量肠瘘、消化道重度损伤) 慢性胃肠道功能衰竭的病人,肠外营养可维持生命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禁忌症
生命体征不稳定 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胃肠道有功能 器官功能不全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营养需求评估——肠外营养的关键
生长期 1.4
住院患者 1.2
哺乳 1.4 使用呼吸机 1.2-1.5
败血症 1.4-1.8
手术 1.3
能量需求评估
H-B公式缺陷 年轻健康志愿者 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不准确) 主观性(校正因子) 不考虑患者疾病反应差异 不考虑器官功能状态(肝肾) 不考虑某些治疗因素
肠外营养与临床案例分析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营养不良
定义(ESPEN):营养不良是因为营养摄取或吸收障碍导致身 体成分发生改变(去脂组织和体细胞减少),引起身体和精神 功能减退,导致疾病临床结果受影响。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营养不良的原因
食欲下降 消化、吸收功能受损 分解代谢 创伤、手术、感染等 合成代谢 蛋白质合成
机构 养老院44% 宿舍37% 社区医院36% 胃肠道门诊30% 社区护理28% 全科诊所24% 综合门诊(>65岁)21% 综合门诊(<65岁)15% 避难所14%
营养状态评估
临床指标
身高与体重 机体脂肪储存 机体肌肉储存
实验室指标
内脏蛋白质状况 免疫功能测定 氮平衡测定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能量需求评估
体重法评估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指南建议(2008) 急性应激期——20-25kcal/kg 代谢稳定期——25-30kcal/kg
中华医学会重症学会危重病人营养指导意见(2006) 急性应激期——20-25kcal/kg 代谢稳定期——30-35kcal/kg
体重获得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定义
肠外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PN):经静脉为无法经胃 肠道摄取或摄取营养物不能满足自身代谢需要的患者提供包括 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 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结构蛋白的功能。
测量?/估计?/患方提供?/计算?——不同结果——准确性?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能量需求影响因素
患者/疾病因素 诊断:外伤、感染等 合并疾病:肥胖、糖尿病、心脏或呼吸疾病等 其他:代谢状态、器官功能、体温、意识、营养状态状况、 营养摄入、呼吸频率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能量需求影响因素
治疗因素
the elderly Malnutrition Screening Tool (MST) Short Nutritional Assessment Screening Tool (SNAQ)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营养不良的诊断
蛋白质营养不良 能量营养不良 混合营养不良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低估:营养不足(underfeeding)
免疫功能损害 组织修复障碍 降低呼吸肌力 增加术后并发症 延长住院时间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营养需求评估——肠外营养的关键
高估:营养过度(overfeeding)
延长机械通气 高血糖 肝功能损害 高渗状态 氮质血症 免疫障碍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药物:镇静剂、麻醉剂、止痛药、肌松剂 检查与操作:持续血液净化 机械通气模式、手术方式、环境温度或湿度 活动形式(主动/被动) 原发疾病控制,及早清除坏死组织、引流脓肿、早期诊断积极治
疗感染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能量需求评估
公式法
Harris-Benedict公式
男性:BEE=66.7+(13.75×体重)+(5×身长)-(6.76×年龄)
病情危重时分解代谢>合成代谢(细胞因子、激素)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营养不良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认知的影响 肌肉功能影响 心脏功能的影响 肾脏功能的影响 呼吸功能的影响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体温调节的影响 免疫系统影响 创伤愈合影响
肠外营养临床与案例分析
营养不良的流行病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