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什么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就是技术领域的创新行为,泛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技术发明仅仅只是一个构想或设计,它并不一定在商业中应用。
它可以是一种创新,但不一定申请专利,也未必就带来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然而,技术创新是指一个新想法或新装备(产品、工艺、系统)在商业上的实现。
技术发明强调以技术解决问题,技术创新不仅包含技术活动,而且更关注技术方案的商业价值,强调的是以技术推动经济发展。
简言之,技术创新与研究和开发活动密切相关,是以技术成果的商业化为目的,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活动或过程。
技术创新本质上是技术资源和产业资源整合配置的过程和结果。
当代多数技术创新是在诸多创新主体,特别是研究型大学、高技术创业型企业以及在这些组织中从事创新活动的技术专家和商业家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
技术创新的特征是:(1)技术的新颖性;(2)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3)技术创新的中介性;(4)技术创新的阶段性和周期性;(5)技术创新过程的系统性。
技术创新的分类:(1)按技术变化强度,可分为渐进性创新、根本性创新;(2)按导致生产要素节约的不同,分为节约资本型、节约劳动型和中性的技术创新。
(3)按创新的对象不同。
分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
二、简述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技术创新往往是多元主体参与协作的活动。
(1)科学家是技术创新路径的提供者。
科学上的重大突破,往往都蕴涵着新的技术原理,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
同时,用于科学的实验室装备,是科学家进行技术原理性探索的现成平台,成为孕育新技术的摇篮。
如晶体管的发明就得益于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场效应原理为电子放大器的研制提供了技术可能性。
(2)发明家是技术创新的核心,是导致重大技术突破的关键。
如爱迪生现实了电灯的商业化、照明的产业化,成立了“爱迪生电气照明公司”。
2023年自然辩证法书后思考题整理(通用5篇)
2023年自然辩证法书后思考题整理(通用5篇)思考题1:自然辩证法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思考题2:自然辩证法是否可以应用于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思考题3: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自然辩证法如何指导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思考题4:自然辩证法如何应用于解决人类活动对土地、水源和空气质量的影响?思考题5:自然辩证法对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有何启示?思考题1:自然辩证法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在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由相互作用和矛盾构成的。
在气候变化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相互联系的矛盾,例如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了地球变暖,而地球变暖又引发了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健康。
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让我们认识到,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去考虑和解决。
自然辩证法强调对矛盾的辩证分析和解决。
在应对气候变化时,我们需要认识到,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能源结构带来了环境问题,必须进行转变。
我们需要通过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来减轻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自然辩证法还提倡同时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通过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循环经济等方式,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强调对矛盾的改造和统一。
在应对气候变化时,我们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多边对话等方式来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只有各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努力、合作协商,才能找到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提醒我们要改变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减少浪费和资源消耗,推动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生活的实现。
综上所述,自然辩证法在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框架。
通过辩证思维,我们能够看到气候变化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5.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6.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自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全部答案(精简)
4.1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
1)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它提示出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2)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科学劳动的特点是它部分地以今天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地又以对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而共同劳动则以个人之间的直接协作为前提,因而科学属于一般劳动,属于精神生产领域。
3)科学是生产力,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固定资本),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又能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了一般的科水平和技术进步。
4)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一方面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科学知识,是整个人类知识体系最为最要的一个组部分,成为社会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科学作为生产力的要素被资本用作财富的手段,因而本身也成为那些发展科学的人的致富手段。
4.2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他们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科学理论是由三个基本的知识元素组成,联系这些概念的判断即基本原理或定律;由这些概念与原理、定律推演出来的逻辑结论,即各种具体的规律和预见。
(1)基本概念是科学理论的逻辑出发点,只有形成一定的科学概念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2)基本原理或定律是科学对所研究对象的基本关系的反映,是科学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础,它反映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联系。
(3)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运用相应的科学概念,依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可以对某类事物的各种现象及内在联系作出科学的推理,由此形成科学理论。
总之,各元素不是按任意的外在的次序排列的,而是有一个严密的,前后一致的逻辑结构5.1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1)地位:科学研究是从科学问题的提出开始的,科学认识是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活动,它从提出问题开始,问题在科学认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支配作用。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一)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主要内容和它们各自的积极意义。
答: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重要形态。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或是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当时人们的经验知识较少,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意义: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一个巨大的进步;它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一方面使它成为马恩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并在近代发展为一系列科学理论。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
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
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意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意义。
自然辩证法-2018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2018版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理解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辩证关系?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p1 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p3(前言)自然辩证法既是辩证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改造自然的实践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就是自然和自然科学。
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自然界辩证法、自然科学辩证法、自然科学方法论,再加上技术辩证法,即独立出来的人工自然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哲学部分)和技术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
但是,在当代,许多人对辩证法的认识,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
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
只有使辩证法回到现实中来,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显现其活的、旺盛的生命力。
辩证法就是哲学在生活中最生动、最突出的体现,展示了辩证法无坚不摧的强大威力。
有许多将辩证法运用得活灵活现的经典例子。
例如:“夏天有苍蝇、蚊子,但夏天能长出我们所必需的粮食和各种作物;冬天虽然少一些害虫,但冬天也不长庄稼,因此,谁也不会希望总是过冬天。
”道出了评价改革开放要看主流的道理。
又如:“按锁配钥匙,锈锁先膏油。
把思想问题比做锁,是先有锁,钥匙后配。
对很落后、难办的人,转化得有个过程,得先点一点儿油,慢慢再捅,不然不是把锁捅坏了,就是把钥匙弄断了。
”告诫人们做思想工作要尊重规律,要讲究循序渐进。
我们如果把唯物辩证法、群众的智慧和通俗生动的语言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使他的思想和观点呈现出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如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道出了许多深刻的辩证法道理,给人印象深刻。
比如:“下了高棋得意,下了臭棋生气,下了废棋不在意,其实废棋有时比臭棋损失还大,它耽误了许多时间和机遇。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Ch13.系统的涵义是什么?如何描述一个系统?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它具有多元性,相关性和整体性。
系统的普遍性:系统性自然界和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的基本属性。
在自然界中,万物皆系统,系统无所不在。
4.电子也是一个系统,你如何看?(1)虽然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还难以把电子看成是一个系统,但是它作为微观物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于系统之中,要以系统的方式才能确切地理解它。
(2)随着科学的发展,可能会发现比电子更深一层的内部结构。
(3)系统可以从结构上理解,也可以从功能上理解,电子具有整体性。
5.如何理解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
(2)系统具有整体突现性原理。
由部分构成系统整体时,有新质的突然出现,旧质的突然消失,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6.系统的结构在何种意义上决定功能在决定系统功能的四个基本因素中,系统的内部结构对于决定系统功能,具有更为直接的根本意义。
系统组成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是决定系统整体功能的内在依据,而系统的功能则是一定结构的外在表现。
Ch21.如何理解有序与无序?如何理解熵?有序指的是客观事物之间或系统内部组成元素之间有规则的联系。
无序指的是客观事物或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组合或运动的无规则性和不确定性。
事物的有序与无序具有多样性,可以分为三类:空间序、时间序、时空序。
在空间、时间、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顺序、规则,具有某种确定性和规律性,就是一种有序。
有序与无序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有序,也没有绝对的无序。
事物的有序与无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任何事物或过程都是有序和无序的辩证统一。
熵最初是用于热力学中,还可以描述系统中微观状态数的大小,熵描述了微观粒子运动的无序程度。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其答案2013-01-09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其答案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自然界,通过分析事物的发展规律,揭示自然界内部的矛盾斗争和统一发展的过程。
它是在辩证法唯物主义的指导下,针对自然界内部的矛盾问题,提出的科学思维方法。
自然辩证法思维方法旨在把矛盾对立各方面的东西看做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1.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2.举个例子说明自然中的矛盾发展过程。
3.自然辩证法的哪个基本范畴可以概括其研究的对象?4.自然科学中的某些成果是否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5.把握自然矛盾的重点在哪里?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1.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那个时代的中国哲学家首先发现并的,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斗争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否定之否定的普遍规律。
这些原理反映了事物的矛盾发展过程和事物发展规律的普遍性。
2.自然界中的矛盾和斗争贯穿了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例如地壳运动和碰撞不断导致地震和火山喷发,而地震和火山喷发又影响到地壳运动的发展;生命体和自然界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如食物链中的捕食与被捕食,自然灾害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等。
3.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辩证法的“一分为二”原理,即任何事物都是由两个相对矛盾的方面组成的,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
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和斗争,都可以用“一分为二”原理加以分析。
4.是的。
自然科学中的许多成果都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例如物种的进化、量子物理等等科学成果都揭示了自然的矛盾和发展过程,反映出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本质属性,推动着事物的发展过程。
5.把握自然矛盾的重点在于把矛盾看做一个整体,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
在具体分析时,要关注矛盾对立两方面的联系,并且关注这个整体中的矛盾是如何发展和演化的。
只有深入认识和掌握自然矛盾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应对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挑战。
以上是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其答案,通过学习这些问题和答案,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思考方法,掌握科学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课后参考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
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答:(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2,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的领域包括: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答:20世纪中叶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把人类历史推向一个新的时代,自然辩证法的问题与内容又有了新的发展。
(1)在自然观方面。
①结合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提出了系统自然观;②结合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
(2)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
①规范认识论方向,规范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建立问题,把重点放在科学理论的辩护问题或合理性问题上,代表性的有:逻辑经验主义【即归纳主义和证实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经验->假说->证实】、批判理性主义【即演绎主义和证伪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问题->假说->证伪】、历史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能片面地归结为证伪的过程,它还有一个证实的过程,前者是科学革命,后者是常规科学。
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常规科学->科学革命”不断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
②实证认识论方向,实证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发展问题,说到底是创造性思维问题。
实证的科学哲学家认为,这是规范的科学哲学无法解决的。
(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
理性主义传统;实证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传统。
(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答:研究对象:①自然界的辩证法;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③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
基本内容:①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④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学科性质:①哲学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②中间学科层次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层次关系:哲学自然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③交叉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④综合性和开放性2、人类自然观的演变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答:相互关系:①自然观的产生和一定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人类自然观受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而自然观对科技的发展起着推动或是阻碍的反作用。
②每一种自然观都不能摆脱历史的局限性;③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也不断的接受着检验并不断得到发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背景?答:18世纪中叶以来,西欧工业革命促使整个自然科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不但冲击了传统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也使思辨的自然哲学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p1 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p3(前言)意义补充: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自然界的辨证发展包括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演化,也就是包括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人化自然向人工自然的转化、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
1.天然自然可以定义为是不依赖于人和人的力量而存在的物质世界。
天然自然就是人类的认识和行为未曾影响到的自然,大到人类尚未认识到的宇宙现象,小到我们周围的未曾认识到的微观世界。
天然自然的微观构成是自然物。
自然物是自然界中的天然存在,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自在之物,展现了自然的本质力量。
2.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
‚人化自然‛是人类观测所及从而能够感知的那部分自然。
‚人化自然‛是人类进行认识自然的科学研究的领域,目前存在‚人化自然‛主要有:宇宙演化态‚人化自然‛、恒星演化态‚人化自然‛、地球演化态‚人化自然‛、生物演化态‚人化自然‛等。
‚人化自然‛是发现规律性的天然自然。
‚人化自然‛由天然自然转化而来的。
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主要标志是对其规律的认识,微观构成是‚认识之物‛。
其宏观形成过程大致如下:1)宇宙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
宇宙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的形成是对宇宙演化规律的认识,其基本内容有:宇宙起源于200亿年前一个极高温极高密度的‚原始火球‛的大爆炸。
2)恒星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
恒星演化‚人化自然‛是对恒星演化规律的认识,其过程主要是氢核聚变为氦核及各种重元素的原子核聚变过程。
在恒星演化状态下存在质能守恒定律。
3)地球演化与‚人化自然‛的形成。
地球演化‚人化自然‛是对地球演化规律的认识,其基本内容有: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地圈、大气圈和水圈等。
在物理变化中有能量的相互转化和守恒,在化学变化中有质量守恒。
自然辩证法概论张国安主编课后思考题部分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张国安主编部分习题思考题答案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内涵是什么?答:(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曾指出人和自然是具有绝对的相互关联性的。
马克思指出,人与自然界具有同源性,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马克思认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的一部分。
因此,不存在与人类无关的自然界,没有自然界的进化和发展就没有人类产生的可能,没有人类和自然界的联系的自然界,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同时也是不存在的。
(二)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认为,没有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的资料,人类就无法获取食物、维持自身的生存,更无所谓的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
此外,人类作为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资料,满足人类最基本的吃、穿、住、行等生活需求,才能生存和发展。
因此,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和社会活动离不开自然。
(三)社会是自然和人类的统一体。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社会的本质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辩证统一。
社会作为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相互依赖、相互生存的纽带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存在着广泛而又普遍的有机联系,是有机的生命统一体。
其次,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是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相互发展,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人类作为迄今为止最高的生命体在于,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即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前者反应的是人的自然属性,后者反应的是人的社会属性。
因而,人类具有双重属性,正因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才形成了人的基本特性。
进而形成人与自然的原始生态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这两方面的关系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
即人、自然界、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复杂性?答:自然是复杂的,但可以用简单性来认识。
简单性实质是对复杂性的简约或者简化。
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是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常用方法。
复杂性是自然界的属性,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它与自然界的整体性紧密联系。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答:研究对象:①自然界的辩证法;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③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
基本内容:①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④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学科性质:①哲学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②中间学科层次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层次关系:哲学自然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③交叉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④综合性和开放性2、人类自然观的演变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答:相互关系:①自然观的产生和一定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人类自然观受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而自然观对科技的发展起着推动或是阻碍的反作用。
②每一种自然观都不能摆脱历史的局限性;③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也不断的接受着检验并不断得到发展。
(完整版)整理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科学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P26-P42(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P18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5.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6.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自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系统自然观: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人工自然观1.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义天然自然的范围,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它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
3.它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主张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理性原则和客观方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革命性、科学性特征。
生态自然观1.它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
2.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人类在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P15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基础是20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成就和社会进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研究和贯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有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切实开拓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文明道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当今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同时,为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解决当今环境问题,构建当代生态文明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二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实践价值。
首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当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要求我们,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文化建设方面,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质量。
其次,马克思在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问题时的基本结论,是我们克服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行动指南。
众所周知,随着全球化运动的蓬勃发展,生态被破坏,环境被严重污染,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甚至是生存危机。
因此,马克思提倡的尊重自然、关注自然的存在价值,摆正人类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思想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行动指南。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在总体上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一般生产力,技术是现实生产力;科学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
现代科学和技术形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体系结构。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技术本质特征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第一,劳动资料延长了人的自然的肢体。
第二,工艺学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
第三,技术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国外学者对技术本质特征的研究欧美技术哲学存在工程学的和人文主义的两种技术研究路向;日本的技术论在技术的本质问题上形成了“方法技能说”、“劳动手段说”、“知识应用说”等观点。
这些观点各有特色,但大都表现出对技术理解的单一性。
我们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进行分析评价。
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
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能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与价值性、主体性和客体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1. 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学科结构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构成。
知识结构由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构成。
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表现出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其中学科结构形成立体的架构,知识结构各要素渗透在学科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之中。